遗憾,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 yí hàn,英语是 regret,指不满意、悔恨、不甘心的事情,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如:这个人成为了她(他)终身遗憾。
它是一种惋惜,通常是你感觉自己应该做到,想要做到,或可以做到却没有做到。
它是一种遗恨,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对过去行为的深切自责。
我们的生命极其短暂,青春更是不允许我们违背它,韶华易逝,当我们青春不再之时我们回想过往;但愿我们每个人都是收获颇丰,没有遗憾。
我们必须接受尘世的洗礼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我们想要体验的生活,我们同是也必须要采纳世界对我们的引导我们才能看到更加完美的自己,我们还要无时无刻的努力前行,努力奔跑生怕被这个世界所遗弃。
我们有时会负重前行,我们有时会满身倦意,我们有时更会满脸伤感,可是我们都满心欢喜地接受我们眼前的一切拥有,因为我们相信。
只要用我们的青春去追逐哪怕是遍体鳞伤,含风饮露我们终会捧起最后的“奖杯”,这就是我们的信念,当有一天我们手捧奖杯之时我们便是胜利者,我们便是负重前行跑得最快的人,因为我们重新书写了人生的历史篇章,那将是人生中带有里程碑意义的,我们憧憬着,努力着,奔跑着。
董事长:黄锦章(1963年出生,研究生学历,1980至1984年就读于福建省农学院农学系,1996年就读于厦门大学金融系,现任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
党委书记:吴彬镪(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学院党委书记(副厅级)。
历任福州大学团委书记;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校友总会秘书长;图书馆、成教院、高职院党总支书记;工程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等职务;福州大学第四届、第五届党委委员,曾兼任福建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常委,福建省青年研究会常务理事。07年6月由福建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选派任现职。)
党委副书记:杨建男(男,1963年出生,福建惠安人,中共党员,现任福建高校科技产业化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1983年毕业于集美航海专科学校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同年在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工作。
1986年至1990年从事远洋轮船驾驶工作。 先后担任泉州船务公司董事长,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泉州市力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现任投资集团总经理职位。
院长:黄元石(男,教授,硕士学位,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现任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1967年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1981年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2年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历任福州大学数学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研究所所长、福州大学软件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等职务。2005年7月起任现职。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包括信息安全、信息管理、动力系统稳定性等,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多篇。1991-1992年作为国家教委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到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阿诺尔德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2006年10-11月应邀到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信息技术系任访问学者开展合作研究。2001年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0年获第六届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副院长:林国荣(男,1945年生,福建莆田人,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院长助理:吴培煌
办公室主任:王秋宏
办公室副主任:谢永聪
财务处处长:王诗权
财务处副处长:邹晓霞
教务处处长:任直
学生处处长:洪志群
学生处副处长:林憬耀
招生就业办主任:蔡明港
财经系主任:李广培
计算机系主任:蒋秀凤
数字媒体系主任:李剑敏
自己是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位同学,对于哪些教授的课必须去蹭的话,我们学院确定有很多大佬,不管是不是我们专业的同学,只要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同学都值得去蹭一蹭他们的课。
首先给大家推荐的是材料学院的王晨老师,这位老师的本硕博都是在浙江大学毕业的,是我们学院的一位大佬,他有一门课是针对新生的材料导论,对于一些入门的同学很适合去蹭这门课,能提高自己对材料专业的兴趣。
对于一些有一定基础或者兴趣的同学,我推荐你们去听听材料学院彭开萍老师的课,她是我们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同时也非常的热心,只要你能提出问题,她就会想办法给你解答。
除了我们专业的一些老师,我自己平常也有去蹭课。我对创业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我每周都会去蹭经管学院苏世彬老师《创业管理》课程。他讲课总会拿一些实例给我们分析,同时也乐于引领我们走上创业的道路,给我们提供机会。
如果大家对篮球或者田径方面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一找王长琦老师,他的我们学校的篮球队教练,同时也有涉足于田径队,如果大家擅长的话可以去找王老师,说不定有机会进校队。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款app吧,它叫福大助手,里面有每个老师的信息,然后还有蹭课功能,能查找每个老师的课程时间,非常实用。
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1915~1951)系创建于1915年的一所教会大学,是今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的主要前身。1951年1月,教育部决定接办福建私立协和大学和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将两校建制撤销 ,成立“福州大学”。“福州大学”成立典礼,于1951年4月12日在福州马尾魁岐原协大举行,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1915~1951)学校原址为福建省福州市鼓山东南麓、闽江之畔的马尾区魁岐村福州制药厂(今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新成立的福州大学领导机构为校务委员会,由许彧青任主任,严叔夏、王世静任副主任。原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校区内设福建农学院。1952年厦门大学农学院,并入福建农学院,统称为福建省立农学院。1953年“福州大学”改名为福建师范学院。1970年福建农学院、福建林学院(原福建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建福建农林大学,1972年,福建师范学院改名福建师范大学。1978年受中央政策影响福建农林大学重新拆分成福建农学院、福建林学院。1980年福建农学院回迁福州金山,成为当时福建省最大高校(保持至2002年),1994年福建农学院更名为福建农业大学。2000年10月福建农业大学、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林大学。
清朝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由世界基督教大会推举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会长高绰博士(DrJohn Goucher)来福州,与福建基督教六公会联议创办大学,几经酝酿、筹备,于民国四年(1915)成立董事会,以俾益知(WLBeard)为主席,推选庄才伟(Aduin CJones)为首任校长,校名定为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
民国五年(1916)二月,该校于福州仓前山租旧俄商茶行正式开课,将福州的英华、格致、三一及闽南的英华、寻源五书院的高年级学生为一年级学生,总数有81人,但不招收女生。老师专任者5人,兼任者4人。民国六年(1917)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私立福建协大是一所合格大学,并且参照美国大学毕业生的管理办法,承认其毕业生同样可取得学士学位。翌年,美国罗氏基金董事会鉴于协大办学渐具规模,乃逐年指定一笔巨款,拨作添聘教授和购置设备之用。民国八年(1919)一月,罗氏基金社拨助该校科学馆的建筑设备及常年维持费,并设科学讲座六名。庄校长之兄嫂亦捐建文学院一座,及逐年图书购置经费。民国十一年(1922)学校择定福州魁岐乡为校址,于鼓山之麓,闽江之滨,建筑新校舍,大小数十座饶有东方古典风味的精致建筑峙立江东,背倚鼓山,面俯闽江之流,远山凝翠,江帆如画,不愧为一所实施大学教育的好学府。
民国十二年(1923),庄伟才校长积劳病逝,由高智(John Gowdy))继任。民国十四年(1925),文学院、科学馆及大小30座校舍先后落成,为纪念庄校长即以科学馆命名Edwin C Jones Memorial Science Hall。
民国十六年(1927),校董事会改组、高校长辞职回美,校务收回国人自办,由校友林景润继任校长,并遵照国民政府颁布的私立大学规程报请立案,民国十七年(1928)得何氏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的津助,扩充文学院各学系。民国二十年(1931)国民政府教育部因协大只有文、理两科,不符合大学至少要有3个学院的规定,遂准以“私立福建协和学院”立案。民国二十三年(1934)女生宿舍竣工,始兼收女性。民国二十五年(1936)得福建省政府补助,添设农学与农业经济两个学系,开办农业试验场,民国二十六(1937)并在邵武设立闽北农林试验场,作为发展农科学系的准备。这时该校文学院共分文史、西哲、教育3学系;理学院共分生物、化学、医预、数理4学系。
抗战开始,福州地处沿海,深受日寇威胁,协大就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五月迁到闽北山城邵武。在邵武除借用汉美及乐德两中学旧址的楼房数十余座外,又新建才伟楼和高智楼,作为男生宿舍和图书馆。当时群山环抱中的邵武,便成为战时的文化城,两个中学的旧址,校舍矗立,绿树如盖,环境之幽静、宽敞,于战时可称首屈一指。最难得的是该校重要的图书,几已全部运到了邵武,在战时能够储备这样完整丰足的图书,的确是十分的可贵的。邵武校舍分为东、北门两部,相距约2华里,文学院、农科及总办公厅设在东门,理学院设在北门。当时校舍有楼房30余座,大半是借用原有房屋,一部分系新建,林场占地1000余亩,遍植马尾松。农场150亩,附设仓库加工场、水碓及制茶试验所。园艺场135亩,蕃殖各种果树苗木,达20余万株,花卉2000余盆,校内并自备电厂及印刷所。
民国二十九年春(1940),教育部令农学系扩充为农艺学系及园艺学系,加上原有的农业经济学系成立农科。同时将文史系分为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数理系改为物理系。
民国三十一年(1942)四月教育部批准将私立福建协和学院改称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文、理、农三科改称文、理、农三学院。并颁发新校印。于同年10月16日启用。学校办学宗旨,据董事会章程(1929年2月经教育部立案)规定,是以博爱、牺牲、服务精神,研究高深学术,养成高尚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求为宗旨。因而博爱、牺牲、服务亦定为协大校训。
民国三十三年(1944)十月,福州第二次沦陷,魁岐乡校舍遭日军洗劫,留在校内的仪器、设备,无一幸存,连门窗地板也被拆毁,树木被砍伐三分之二;文学院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十月被纵火焚烧,屋顶及非水泥部分全毁,膳厅、游艺厅及职员住宅,亦壁穿梯折,仅存外壳,总计校舍被毁损失达30余万美元。其中以沙氏考古馆的损失最为惨重,馆中所存古物3600余件,包括夏、商、周以来的磁器、铜器、陶器、石斧等,是沙善德教授费数十年心血,耗巨资汇集的,均荡然无存。
民国三十四年(1945)五月,日军撤离福州,八月宣告投降。抗战胜利了,协大于十一月筹备复员,迁回福州。民国三十五年(1946)夏,文学院及其他各部房舍先后修建完成,并添建临时校舍如大礼堂、农学院办公厅及教职员住宅等计共5座,五月一日宣告复课。经过数月艰巨的工程重整之后,高山苍苍,流水泱泱,始重闻昔日的弦歌了。九月二日林景润校长休假赴美,十月二十日陈锡恩代校长及教师多人由美抵校。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一月六日林校长积劳成疾,卒于纽约。三月校董会聘陈锡恩博士继任校长,六月底陈氏任期届满,赴美国加州大学复任。由校董会推杨昌栋博士代理校长。1948年10月,杨请辞职,12月校董会准杨休假,另组校政委员会主持校务。先后担任校政委员会主席的有林冠彬、郑德超、王调謦等教授。福建协和大学英文名为福建基督教大学,后来宗教教育趋于淡化。
1958年“福建农学院”从魁岐迁往福州西郊梅峰,原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校舍由铁路部门使用。
1970年,福州铁路局把大部分校舍移交福州制药厂(现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使用至今。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的学院机构如下:
行政机构:院董事会、院务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院体育委员会、院长办公室、评建办公室、财务部、教学部、外事办公室、学生事务部(含就业指导中心、校友会)、保卫部、后勤管理部、网络信息中心、培训部等。
党务及社团机构:院党委、党委办公室、党校、工会、团委。
教学机构: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环境资源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系、经济管理系、外国语系、音乐系、人文与艺术系、基础教学部、福建省至诚职业培训学校等19个教学部门。
教辅机构:图书馆、实践教学部(下设第一实验实训中心、第二实验实训中心)。
黄金陵,结构化学家与教育家。从事过渡金属配合物与原子簇的结构化学以及材料化学研究。通过对三核钼原子簇化合物的系统研究结果,揭示出若干结构规律和价键特征,以及分子结构与某些化学反应的相关性。在高温固相合成原子簇方面,着重研究了一系列含Nb/Ta以及硫属元素的三组化合物,发现其低维结构特征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借助结构化学知识探索新型抗癌光敏剂,发现一种酞菁锌配合物的抗癌活性显著优于当前医用的血卟啉。后担任过中国科协全国委员、福建省科协主席,福州大学校长与首任集美大学校长。另有书法家黄金陵。
福州大学三种精神是:以张孤梅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
作为福建省与教育部共办的地方高校,福大从建校初期定位“培养福建科技人才的摇篮”,到现在创建“双一流”东南强校,回望一个甲子,却见该校的“三种精神”“三个阶段”“三个坚持”留存在福大成长的路上,延续于福大前进的途中。
张孤梅、卢嘉锡、魏可镁三位老校长的雕塑就高峻挺立座落于草坪的中央。他们代表福大的三种精神,不仅涵养了福大的一步步发展,同时也融进了一代代福大人的血脉灵魂。大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地方,更是创造思想精神的境地。张孤梅老一辈的创业精神,在福大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内涵。
建校初期,创业精神便是所有福大人肩扛手挑建造校园的汗水与努力;在“211”工程建设期间,福大提出建设“创业型东南强校”的目标,这个“创业”两字源自张孤梅的创业精神;到如今,福大追求的创业精神,是希望学校培育出更多的成果。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1908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预科成立,选举程吕底亚女士(Miss Lydia Trimble)为校长。学院预科先租赁仓前山倪厝弄的一处房子为宿舍。
1911年12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在仓前山新校址奠基。
1917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开始创办四年制本科专业,首先办教育系、1921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
1921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决定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申请学士学位的授予权。
1922年9月28日,得到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的临时承认证书。
1931年10月9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向中央教育部申请立案。为此,除了学院的课程设置按教育部规定进行了调整外,学院的教育经费也必须按教育部的规定达到了一定的定额。
1933年6月,教育部准许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临时立案,承认了中文、外语、教育、家政、数理、化学、生物等7个系。
1934年6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永久立案。同年9月21日又得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正式承认具有文学士与理学士两个学位的授予权。
1935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加入美国基督教13所大学联合托事部。
1938年6月21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内迁南平。
1941年,神州沦陷后,日寇入侵闽北、古田大湖阻击战是保卫闽北的关键战役。高山峻岭之间,粮食难以供应。南平驻军决定赶制20万块光饼,穿扎成串,限期送往大湖。华南学院全体师生日夜奋战,投入紧张的支前工作,并在每袋干粮里附一纸鼓舞士气的短笺。大湖之役胜利了。学院师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军民们的高度赞扬。
1941年,福州校舍彭氏楼失火,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室都付之一炬。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彭氏楼重建尚未竣工,延至1946年1月至3月分三批完成学院迁回福州的任务。 1947年3月13日,波士顿大学校长亲自给王世静颁发了人文科学荣誉博士的学位。
1951年4月,院系调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与福建协和大学合并成立福州大学。 福建协和大学 清宣统三年(1911),由世界基督教大会推举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会长高绰博士(DrJohn Goucher)来福州,与福建基督教六公会联议创办大学,几经酝酿、筹备,于民国四年(1915)成立董事会,以俾益知(WLBeard)为主席,推选庄才伟(Aduin CJones)为首任校长,校名定为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
民国五年(1916)二月,该校于福州仓前山租旧俄商茶行正式开课,将福州的英华、格致、三一及闽南的英华、寻源五书院的高年级学生为一年级学生,总数有81人,但不招收女生。老师专任者5人,兼任者4人。
民国六年(1917),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协大是一所合格大学,并且参照美国大学毕业生的管理办法,承认其毕业生同样可取得学士学位。翌年,美国罗氏基金董事会鉴于协大办学渐具规模,乃逐年指定一笔巨款,拨作添聘教授和购置设备之用。
民国八年(1919)一月,罗氏基金社拨助该校科学馆的建筑设备及常年维持费,并设科学讲座六名。庄校长之兄嫂亦捐建文学院一座,及逐年图书购置经费。
民国十一年(1922),学校择定福州魁岐乡为校址,于鼓山之麓,闽江之滨,建筑新校舍。
民国十四年(1925),文学院、科学馆及大小30座校舍先后落成,为纪念庄校长即以科学馆命名Edwin C Jones Memorial Science Hall。
民国十六年(1927),校董事会改组、高校长辞职回美,校务收回国人自办,由校友林景润继任校长,并遵照国民政府颁布的私立大学规程报请立案。
民国十七年(1928),得何氏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的津助,扩充文学院各学系。
民国二十年(1931),国民政府教育部因协大只有文、理两科,不符合大学至少要有3个学院的规定,遂准以私立福建协和学立案。民国二十三年(1934)女生宿舍竣工,始兼收女姓。
民国二十五年(1936),得福建省政府补助,添设农学与农业经济两个学系,开办农业试验场。
民国二十六(1937),并在邵武设立闽北农林试验场,作为发展农科学系的准备。
抗战开始,协大就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五月迁到闽北山城邵武。
民国二十九年春(1940),教育部令农学系扩充为农艺学系及园艺学系,加上原有的农业经济学系成立农科。同时将文史系分为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数理系改为物理系。
民国三十一年(1942)四月,教育部批准将私立福建协和学院改称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文、理、农三科改称文、理、农三学院。并颁发新校印。于同年10月16日启用。学校办学宗旨,据董事会章程(1929年2月经教育部立案)规定,是以博爱、牺牲、服务精神,研究高深学术,养成高尚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求为宗旨。因而博爱、牺牲、服务亦定为协大校训。
民国三十三年(1944)十月,福州第二次沦陷,魁岐乡校舍遭日军洗劫,留在校内的仪器、设备,无一幸存,连门窗地板也被拆毁,树木被砍伐三分之二;文学院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十月被纵火焚烧,屋顶及非水泥部分全毁,膳厅、游艺厅及职员住宅,亦壁穿梯折,仅存外壳,总计校舍被毁损失达30余万美元。其中以沙氏考古馆的损失最为惨重,馆中所存古物3600余件,包括夏、商、周以来的磁器、铜器、陶器、石斧等,是沙善德教授费数十年心血,耗巨资汇集的,均荡然无存。
民国三十四年(1945)五月,日军撤离福州,八月宣告投降。抗战胜利了,协大于十一月筹备复员,迁回福州。
民国三十五年(1946)夏,文学院及其他各部房舍先后修建完成,并添建临时校舍如大礼堂、农学院办公厅及教职员住宅等计共5座,五月一日宣告复课。经过数月艰巨的工程重整之后,高山苍苍,流水泱泱,始重闻昔日的弦歌了。九月二日林景润校长休假赴美,十月二十日陈锡恩代校长及教师多人由美抵校。
1947年5月16日,协和大学学生自治会在中国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发动全校绝大部分学生计600余人,冲破国民党的威胁与重重阻挠,组织福州市有史以来人数最多、声势浩大的三反(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散发《告福州市民书》。队伍沿着市区台江、小桥、洋头口,穿过南门兜,一路直达鼓楼的国民党省政府,向当局递交《请愿书》。
1951年1月,中央教育部决定接办协和大学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将两校合并成立福州大学。两校合并暨福州大学成立典礼,于1951年4月12日在福州魁岐原协大举行。新成立的福州大学领导机构为校务委员会,由许彧青任主任,严叔夏、王世静任副主任。 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下文简称福建师专)为福建师范大学主要前身之一。该校于1941年6月1日,在抗战烽火中诞生在福建战时省会永安。
1940年,夏省政府未经教育部同意,从权设置了省立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二年制),以应急需。鉴于该所受种种条件限制,对解救本省中等师荒未能大有作为,省政府和教育厅不久又派专人向教育部力陈创办福建师专的迫切需要,才得到同意。
1941年4月,着手筹办,6月1日获电准成立,唐守谦被任命为校长,8月1日即正式开学。福建师专在学校的性质与任务上,同1907年成立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一脉相承,在福建高等师范教育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1942年5月,乘春深水满时节,顺流而下迁校南平沙溪之滨的水南后谷。
1946年1月,校址由南平乔迁福建师范教育的发源地-福州乌石山。
1949年3月,发动了反饥饿、反迫害、反征兵、反征粮声势浩大的游行。
1949年8月,师专师生迎来了福州的解放。9月省军管会接管了学校,仍称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院。
1950年9月,该校即扩建为福建师范学院。 国立海疆学校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决定在与台湾岛一水之隔的福建省创办一所高等院校,为即将回到中国的台湾培养教师和行政人员。
1944年5月,国民政府开始在福建筹建大专学制的国立海疆学校,先设师范和行政两科。8月,选择仙游县私立金石中学旧址作为临时校舍。1945年1月,开始招生。生源主要来自福建仙游、永春、晋江、漳州及广东揭阳等地。2月,海疆学校正式开学。
1945年7月,学校奉准迁址南安县九都镇。南安九都时期的海疆学校,师资阵容较大,聘任了有许多知名教授。
1946年6月,国立海疆学校又迁往晋江。
1947年1月,首届二年制学生毕业,毕业生大多服务于台湾等地。
海疆学校自创办之初,就以“造就专门人才、辅助海疆建设、发展海外事业”为立校之宗旨。前后实际办学仅仅6年,在全体教职工、校友及海内外各界人士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载入了福建高等教育的史册。
1950年,海疆学校停办,师范科部分教师和学生并入福建省立师范学院。
1952年6月,福建省立师范学院并入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 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的前身为私立福建法政学堂,这是福建近代史上一所培养法政专门人才为主的高校,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私立法政专门学校之一。
1911年,私立福建法政学堂正式成立。校址位于福州乌石山西北一带。
1912年,改称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经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1914年7月,又经司法部认可。
1925年7月,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改称福建大学。1927年,又恢复称为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明令废止专门学校,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再次改办私立福建学院。
1932年2月,福建学院正式获准立案。
1936年8月,依据福建省政府实施整理本省教育方案,调整各大学相同科系,福建学院专办法科,农科归并私立福建协和大学。
抗战全面爆发后,学院初迁闽清十六都白云渡。1941年4月,再迁浦城大同乡。1942年6月,三迁返回闽清。
抗战胜利后,私立福建学院及其附属中学回迁福州乌石山原址办学。
1951年夏季,私立福建学院奉令办理结束,商科四系归并当时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组成福州大学财经学院。
1952年9月13日,福州大学财经学院归并厦门大学。 福建省研究院 1939年4月,福建省研究所成立,附设在厦门大学抗战期间的迁校地长汀校内办公,汇聚了一批很有学术建树的专门人才。
1940年11月,福建省政府令福建省研究所改名为福建省研究院。
1945年,抗战胜利后福建省研究院迁址福州。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央研究院在各省均不设立分支机构,福建省研究院可谓独树一帜。在福建省研究院创立和发展的仅十年历史中,前半段处于抗战烽火之中,后半段处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统治之下。
在福建省研究院工作过的有萨本栋、王亚南、汪德耀、傅鹰、林镕、郑作新、黄震、朱洗、唐仲璋、何景、章振干、傅家麟等著名科学家和学者,以及***员杨潮烈士等。
1950年初,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归属厦门大学。
1951年,福建省研究院教育心理研究室独立改为新教育研究所,动植物研究所和工业研究所合并为自然科学研究所,归属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
1952年,自然科学研究所撤销,所属大部分人员转入福州大学生物系与化学系。 1951年4月,私立福建协和大学(1915-1951年)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08-1951年)合并成立福州大学。至1952年6月,福州大学先后并入福建省立师范学院(1941-1952年)、福建省研究院(1939-1951年)、私立福建学院(1911年-1951年)等单位。经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1953年9月,福州大学改称福建师范学院。
1969年,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停办,1972年5月复校,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2003年,福建司法学校(1983-2003年)并入该校。
2003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确立为首批八所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2007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迎来百年华诞。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等出席庆祝大会。
2012年11月,教育部与福建省政府在福州签署共建福建师范大学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和福建省委常委、时任副省长陈桦代表双方签署协议。福建师范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大学行列。
2012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成立董事会,福建省政府省长苏树林任董事会主席。
2014年1月,福建师范大学确立为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2014年10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由厦门大学牵头,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等核心单位参与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入选国家“2011计划”,福建师范大学成为国家“2011计划”核心参与高校。
备注:以上历史资料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校庆105周年纪念官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