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西湖位于苍山第一峰——云弄峰山麓。西湖湖面55平方公里,系高原断陷湖泊,平均水深18米,最深达12米。湖中有六村七岛,构成村内有湖,湖中有村的天然画景。
一、开放时间
08:30—18:00
二、售票说明及购票地址
票价:10元(仅限非云南省居民购买,云南省居民可至景区现场预约后免费入园)
1、免门票: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儿童、70岁以上或持《老年人优待证》的老年人;持有效证件的离休人员、现役军人;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军残证),对盲人、双下肢残疾人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允许一名陪护人员免票进入景区陪护。
2、半价优惠:军队退休干部、学生、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
3、景区门票免票人员(12米以下的儿童除外),不包含生态木船费。
4、其他节假日优惠政策,以景区公告为主。
5、购票地址:点击扫码下载“游云南”APP进行购票
三、交通信息
自驾:
1、大理古城出发:从下关上214国道往丽江方向,经大理古城、银桥乡、湾桥镇,过了邓川镇到达右所镇,左转进入老214国道,直走过了一座桥后右转,行驶大概800米看见大理西湖的指示牌,左转进入西湖路行驶300米即到(全程42km)
2、丽江方向出发:从丽江上G5611大丽高速,往大理方向经剑川县,从邓川出口下高速,直行大概一公里(有路牌)左转进入老214国道,直走过了一座桥后右转,行驶大概800米看见大理西湖的指示牌,左转进入西湖路行驶300米即到(全程130km)
3、剑川出发:剑川县城进入G5611大丽高速,往大理方向经剑川县,从邓川出口下高速,直行大概一公里(有路牌)左转进入老214国道,直走过了一座桥后右转,行驶大概800米看见大理西湖的指示牌,左转进入西湖路行驶300米即到(全程72km)
4、鹤庆出发:鹤庆县城进入S211大丽公路往大理/邓川方向,经过松桂镇、西邑镇到达邓川镇,右转进入G214国道往丽江/洱源方向,到达右所镇,左转进入老214国道,直走过了一座桥后右转,行驶大概800米看见大理西湖的指示牌,左转进入西湖路行驶300米即到(全程88km)
坐客车:
1、下关出发:(1)大理北部汽车站乘坐下关——洱源/右所的客车,到右所镇下车(票价15元),走路或者打三轮车(15元)到西湖景区,车程一个半小时。
(2)大理古城西门乘坐大理——洱源的中巴车,到右所镇下车(票价13元,车程1个小时),走路或者打三轮车(15元)到西湖景区。
2、洱源县城出发:洱源客运站乘坐开往大理/下关的班车,在右所镇下车(车费5元),走路或者打三轮车(15元)到西湖景区。
3、剑川方向出发:剑川县城乘坐剑川开往大理/下关的客车(车费27元),在右所镇下车,走路或者打三轮车(15元)到西湖景区
四、建议游玩路线
由于大理西湖景区属于水乡景区建议乘船游览:
1、先购买门票(属于套票,船票、门票一起)。
2、到游船码头乘生态木船,有人安排。
3、航行路线属特定航线,大约一小时,在木船上感受原生态自然风光,观看候鸟翱翔(观鸟最佳季节冬春季)。
4、上岸可品味西湖特色风味小吃。
5、如遇旅行团队观看三道茶歌舞表演,可随团队观看(免费),还为你提供温泉住宿疗养等配套服务。
青年男女相爱,用食物表达思念之情,古已有之。《诗经》中,就有“抛梅子”、“抛木瓜”的记载。古时男女青年于夏季果熟之际,聚会林中,互相抛掷梅子、木瓜选择情人。唐·王维《相思》诗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则是汉族男女相爱,以赠红豆作爱情信物的明证。时至当代,仍不乏其例。所不同的是,寄物寓情,非比当初,如赠金戒指等。但追根朔源,又以现在部分民族以食物来求爱,别具古趣。
景颇族
传树叶情书,是云南景颇族表达爱情的通信方式。景颇族的小伙子一当爱上某家姑娘时,就用一片栗树的树叶包上树根、大蒜、辣椒、火柴丝送给意中人。栗树叶表示有许多知心话,要给姑娘说。树根表示思念爱慕姑娘。大蒜表示愿与姑娘结成良缘。辣椒表示自己忠贞炽热的爱。火柴丝表示自己态度之坚决。姑娘接到“情书”后,如同意即将原物退回。如需考虑,则加上奶浆草。如不同意,则加上木炭以示反感。当小伙子接到要考虑的“回信”后,又摘下两片嫩栗树叶,面对面合在一起,加上包谷、谷子、豆子,再次表示愿跟姑娘成家立业,共同生活。经过多次联络,如姑娘答应这门亲事,即收下“信件”,以烟草回赠;如不同意,便把栗树叶背合在一起送还小伙子。当男女双方恋爱成熟时,如遇父母反对,姑娘则以树叶包上含羞草、刺、火药等寄与小伙子;若男方要私约女子逃婚,便以 树叶包上蕨菜尖送与女方,女方同意,便加上茅草送回。
赠芭蕉叶包,是云南景颇族表达爱情的另一种方式。当小伙子相中某一姑娘时便用彩线扎一个芭蕉包送姑娘。若包内夹有沙枝、野芥子叶等树叶,则表示对爱情坚贞不渝,姑娘如同意,常以此为骄傲。如不同意,则退回。
僳僳族
生活在云南陇川和盈江县的僳僳族,男女求爱时,采用“来苏”表达思想之情。“来苏”是用芭蕉叶包上两小节长短一致的茅草,表示你我差不多,一个大蒜,表示愿结为一体;一枚槟榔,表示让你含在口中,草烟,然后包上同样内容的“来苏”,外加芫荽,表示愿和你相好,用白线表示自己是洁白的,如不同意,则把相合的树叶背过来,外加一块木炭。完全拒绝,则加一节辣子,原物退回男方。
文帕寨彝族
云南镇沅县文帕寨彝族支系香堂人,从男女互相追求相爱开幕始,以物寄颇富诗意。如无字情书即是一例。当小伙子与姑娘见面相识后,如姑娘对小伙子的求爱表示同意时,就用芭蕉叶包上一个小把盐巴,托人带给小伙子。小伙子一旦见到此盐巴,高兴得手舞足蹈,于是就带上定婚礼物到姑娘家去喝定婚酒。因为,绿色的芭蕉叶表示他俩年轻的生命和青春,盐巴表示姑娘对追求她的小伙子有缘法、有感情,姑娘的父母对他们的婚事很喜欢。反之,如果姑娘不同意,就用纸或芭蕉叶包上一只苍蝇寄给对方。
独龙族
“搭弓”是云南怒江州独龙族以信物定情的方式。“搭弓”由男青年以藤篾编织而成。约15厘米大小,扁圆形,制作精巧,美观别致。当男青年相中一姑娘后,即在夜深人静时,用“搭弓”装上食品,挂在姑娘家门口,姑娘据“搭弓”的编制风格,猜度其人,若也有情意,即将它挎在身上,作为已有了对象的凭证。反之,则原物挂回原处,让男方取回。
苗族
赠糯米饭,则是流行于云南苗族的传情方式。当姑娘一旦相中某一男青年时,为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便主动送给意中人一包糯米饭,数量越多,表示爱情越深挚。如男方亦有情,便欣然收下,禀报父母,托媒人提亲。
婚恋习俗: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个民族的婚恋习俗世代相沿,各有特色,形成了一道绚丽的人文景观……
“丢包”、“卖鸡肉”觅偶
“丢包”,傣语称为“端麻管”,是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的一种传统的娱乐和体育活动,更是一种觅偶的独特方式。每当傣历新年“泼水节”来临之际,各村寨“小卜哨”(姑娘)便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自己精心用花布拼制的一种四角菱形布包(内装棉籽,角上缀有约五寸长短的丝线束或花边,它有一条一尺多长的提绳,供丢包时握绳甩掷),汇集到约定的广场、寨边的草坪或椿树下集中。“小卜冒”(小伙子)这时也从各村寨赶来参加这一盛会。男方由未婚的男青年组织的“乃冒”带领,女方也由未婚的“乃哨”带领,男女双方各为一队,相对而立,中间相距20-30米。双方含情脉脉相互对视片刻后,姑娘便手握花包提绳轻甩几圈,再“嗖”地向小伙子甩去,开始时只是漫无目的地乱甩。见花包飞来,小伙子便争相抢接,接住的便欢呼雀跃,接不住的便得给丢包的姑娘献鲜花或有纪念性的礼物。小伙子得到花包后,也仿效姑娘的动作,轻甩几圈又将花包掷出,让姑娘们去抢接,未接住包的姑娘,得向掷包的小伙子敬献一朵鲜花。如此你丢我接我丢你接地丢到一定时候,便进入实质性的高潮,即开始相互物色对象了!于是,心有灵犀的青年男女便开始相互结对丢包。这时候,花包已成为传递感情的使者,带着情与爱飞向对方:姑娘若看中了某个小伙子,便将花包丢给他,小伙子若接住了,就表示他也喜欢这位姑娘,于是两人便对丢起来,两人对丢一段时间后,姑娘忽然把包丢得又高又远,会心的小伙子就假装接不住包,然后跑到姑娘面前“认输”,并把事先准备好的礼物献给姑娘,然后两人便悄然离开丢包现场,隐于树木之中或溪泉岸边相互倾诉爱慕之情,最终成为情侣。小小的花包,不知为多少的傣族青年男女牵线、搭桥,使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傣族觅偶的另一种方式是“卖鸡肉”。每当傣历新年泼水节或其他节日来临之际,姑娘们便把自家的肥鸡杀了,把鸡肉清炖煮熟后,放上香茅草、姜、葱、蒜、青辣椒等调料,盛在小盒里摆到场坝上去卖,等待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来买。如果来卖鸡肉的小姑娘不称心,就会要高价,小伙子就会知趣地走开;如果是不明此中“奥秘”的外地旅客来买,往往不是遭姑娘的白眼、冷遇,就是姑娘开出“天价”让对方感到莫名其妙。如果是姑娘看中的小伙子来买,情况就完全大不相同了,当两人含情脉脉的目光相触后,姑娘便会羞怯地低下头来。小伙子便用这样的“开场白”来“投石问路”:“农呃农(妹妹),你做的鸡肉怎么这样香呀?放的是凤凰山上的青辣椒,孔雀湖里的盐巴,芳香园里的香茅草吧?是不是有客人预先定做的?”姑娘便答道:“岩龙(哥哥)呃,我这盒鸡肉放的是最普通的香茅草、最普通的盐巴和青辣椒,只不过是加上了我一颗炽热的心罢了。如果岩龙不嫌弃的话,就请来尝尝吧!”姑娘说完,就把事先准备好的藏在身后的小凳子拿出来,请小伙子坐在身旁。小伙子这时若有意于姑娘了,就会说:“我们傣家有句俗话说‘一起抬才轻,一起吃才甜’。最好我们俩一起吃,鸡肉才会有味道。”为了方便说话,避开众人耳目,姑娘便会接着说:“岩龙呃!我们傣家还有句俗话说:‘放开来吃才香甜,放开来做才利索’。这里人多嘴杂,干脆我们抬到林子里去吃,那里又凉爽、又安静。”于是,两人就搬上凳子、端着鸡肉,走向树林深处去相互倾诉彼此的爱慕之情……。
树叶情书
云南的景颇族,多居于深山之中,历史上由于文化落后,识文断字的人寥若晨星,故景颇族青年男女恋爱时,就常用树叶作为“情书”,一封“信”里有几种,甚至十多种树叶,每一片树叶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但有的叶子的含义,只有通信的男女双方才知道。当“写信人”要想向对方传递自己的深情时,便把一片片树叶按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把它们依先后次序排列好后,用布包好,最后用彩线捆扎,托人送给对方。对方打开布包,依次拿起这些树叶来一片片看,树叶看完,“信”也读完了。景颇族树叶的叶语为:蕨叶表示“我想念你”;拨叶表示“我真心爱你”;黄花叶表示“希望能见到你”;独芭蔗叶表示“认识你很幸福”……等等而捆扎树叶信的彩线也能表示某种特定的意思,例如:白线表示“我是洁白无瑕的”;红线表示“我的心最好”;若捆扎线有两个结头在一边又结得很牢实,这是表示“我们两个永远一条心”……等等。如今,随着时代和生活的巨变,景颇族已有了文化,甚至还产生了一些作家,已大多不用树叶当情书了。但有些青年男女在相互思慕的时候,不由想起这古老的习俗,仍喜欢用这种古老而又浪漫的“树叶情书”来传递彼此的心声,用树叶来做他们的爱情信物。
兰花烟传情
在僳僳族山寨,几乎每户院中都栽有兰花烟树,并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对僳僳族青年男女相爱,但因双方父母反对而被活活拆散,姑娘含冤自尽。小伙子闻讯悲痛欲绝,前往姑娘墓地祭奠时,发现坟上长出一棵开着白花的小树,他采了一片树叶含在嘴中,但觉清香、甘美异常。消息传开后,人们都采下这种树的叶子晒干,卷成烟卷,点火抽烟,其味比咀嚼更香。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树移栽到家园,精心栽培,并将这种树叶做成的烟称为兰花烟,僳僳族男子和老年妇女都喜欢抽它。在僳僳山寨,青年男子在择偶求爱时,都很庄重地在腰间装上兰花烟的花烟包,若看中哪位姑娘了,便将装有兰花烟的花烟包解下来送给她;姑娘若觉得对方不中意,便会委婉拒绝;若中意了,就会接住花烟包,并将自己的花烟包回送对方,以此“定情”。花烟包,就是这样成为僳僳族青年男女之间的一种爱情的信物。
“抹锅灰”与“打媒人”
云南的布朗族男青年到20岁前便开始“串姑娘”:一声口哨,全寨的小伙子便集中起来,结队前往。姑娘们听到口哨声后,也都汇集到一户房屋宽敞的人家,把火塘烧旺,并把手伸到锅底抹一下藏在身后,小伙子一进门,就一个个都被抹上一脸黑,大家相互对望都哄笑不止。洗去锅灰后,大家便围坐在火塘边,在悠扬的三弦声中男女双方对唱,通过含蓄诙谐的对歌,男女双方进行各方面的了解,如果一对男女青年通过对歌恋爱成功了,便会回去和父母商量,男方家庭自会请媒人去说亲。说亲是隆重的,媒人要穿戴一新,挑上米、酒、肉等礼物,堂而皇之地前往。进了女方的家门,姑娘既高兴又害羞,但这时她必须装作恼怒的样子,拿起一根棍子去打媒人的脚,但这是假打,棍子只打在地上,她打一下,媒人就跳一下,惹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有如演了一场喜剧。过一会,父母就会出面假装责备女儿不懂事,姑娘也就此收棍退场。媒人则被请到火塘边,主客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肉,酒至半酣,主客引吭高歌,欢声笑语不断。到举行婚礼这一天,全寨男女青年都要来贺喜,他们敲着象脚鼓,弹着小三弦,载歌载舞,欢笑之声不绝。新郎的父亲,便备好酒肉招待客人,特别是牵线的媒人,这时更受到新郎新娘的分外尊敬。
无言的谈情求婚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除主体是白族外,还有另一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彝族,由于两族共居一地,天长日久,乡风民俗相互影响、渗透,从而形成了两个民族相近、相似的婚恋习俗:无言的谈情和无声的求婚。
在鹤庆、剑川山区的白族人家,正屋中都设有火塘,是接待客人和全家议事的地方。每当阴雨和风雪天,热恋的青年男女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些痴情的小伙子往往就会主动到姑娘家去“访恋”。客人来了,主人家便会拿出烟,酒或瓜果招待客人,“访恋”者便会主动谢绝一切热情的招待,这是暗示:本人之意不在吃喝,在乎你家姑娘也!此举使主人家明白客人来意,便会找各种借口主动离去,把火塘让给这对热恋中的情人。因为是在家里多有不便,也不能在野外相互唱山歌,亦不宜用哥呀妹呀死呀活呀的话语来表达情意,于是他们便用彼此都能心领神会的“物语”进行无言的感情交流。这时,姑娘会借故加柴添火,两手各持两节柴薪并排放入火塘,这个动作如果用山歌来表达的话,意即为:“盼星盼月盼哥来,好比火塘盼干柴;火塘无柴如冰坑,哥到妹家暖心怀。”小伙子自然能“读”懂这种“物语”,便把自己右手的手指伸直并为梅花形,手心面向火塘伸向对方,意即为:“山崖顶上红牡丹,花红叶绿香又香,想把牡丹移家种,只怕种花人心不甘。”这是小伙子向姑娘求婚来了,他借“物语”来试探姑娘及家庭对此的态度。姑娘羞红了脸,便会羞答答拿起夹火的竹筷,上端并拢,下端分开,以此向对方交心,这动作意即为:“花恋蜂来蜂恋花,种花人爱蜂也爱花;只要蜂莫乱采花,牡丹随蜂移你家”。若小伙子送给姑娘一束用青藤缠扎的茶花,意即为:“好花鲜来好花鲜,好花开在河那边;有心采朵好花戴,河又宽来水又深”。若姑娘用双手接过花束摘下一朵插于发间,并献给对方一杯装有橄榄的香茶,意即为:“蜜蜂采花飞千山,不怕艰险靠心坚;只要郎心合妹意,翅膀变作摆渡船。”若姑娘虽爱着对方但又怕遭人非议,小伙子便会从火塘中选出三根燃着的柴枝,按品字形插在火塘边上以示鼓励,意即为:“罗汉前边点对蜡,观音面前点盏灯,大风吹来火灭了,罗汉伸手摸观音,神仙也有情和爱,怕谁来嚼烂舌根?”姑娘得到鼓励,坚定了爱情的信念,忙献给情人一杯沸水泡红塘的薄荷茶以表心迹,意即为:“薄荷红糖心连心,哥妹相恋情意深;清水锅里煮白菜,不放油盐味也真;效学星月永相伴,清清白白结姻缘。”……过去白族的“物语”有近百种,但流传至今仅剩20多个“语汇”了,这些“物语词汇”经老歌手一“翻译”,就成了一组组优美的情歌。因为它们熔铸了白族人民的情和爱,同时也熔入了白族人民的灵巧和智慧,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大理州洱源县(也是白族聚居地,与鹤庆、剑川县毗邻)的彝家,求婚和白族一样使用“物语”,这样,即使求婚遭到拒绝,也不会难堪,彼此双方以后仍能和谐相处。在这里,小伙子若爱上了哪位姑娘,便会去请她做双鞋垫,姑娘都会应允,但若做的鞋垫是没绣花的,则表示拒绝,小伙子收到的会知趣地走开;如果小伙子收到的鞋垫是绣了花的,便意味着姑娘答应了他的追求,便会告之父母到女方家去送求婚酒。求婚时,由父母领着儿子,选一个双月双日的吉日,给女方家送去一坛好酒,酒坛上系一条红绸带,放在客厅的桌上,女方家庭的人自然心领神会,双方对婚姻之事只字不提,只是拉些家常话,吃完主人招待的饭菜后就告辞回家。女方的父母家人若喜欢这门婚事,便会喝了这酒表示应允;若拒绝则不动它。一个月后,小伙子又到姑娘家串门,趁主人不备就瞅空悄悄看看桌上的求婚酒是否喝了。如果没喝,从此他便会知趣地永远走开;如果喝了,就会回去告之父母,由父母来与女方家庭具体商量该如何举办儿女的婚事……
回答者: 良之品 - 助理 二级 12-10 18:09
景颇族
传树叶情书,是云南景颇族表达爱情的通信方式。景颇族的小伙子一当爱上某家姑娘时,就用一片栗树的树叶包上树根、大蒜、辣椒、火柴丝送给意中人。栗树叶表示有许多知心话,要给姑娘说。树根表示思念爱慕姑娘。大蒜表示愿与姑娘结成良缘。辣椒表示自己忠贞炽热的爱。火柴丝表示自己态度之坚决。姑娘接到“情书”后,如同意即将原物退回。如需考虑,则加上奶浆草。如不同意,则加上木炭以示反感。当小伙子接到要考虑的“回信”后,又摘下两片嫩栗树叶,面对面合在一起,加上包谷、谷子、豆子,再次表示愿跟姑娘成家立业,共同生活。经过多次联络,如姑娘答应这门亲事,即收下“信件”,以烟草回赠;如不同意,便把栗树叶背合在一起送还小伙子。当男女双方恋爱成熟时,如遇父母反对,姑娘则以树叶包上含羞草、刺、火药等寄与小伙子;若男方要私约女子逃婚,便以 树叶包上蕨菜尖送与女方,女方同意,便加上茅草送回。
赠芭蕉叶包,是云南景颇族表达爱情的另一种方式。当小伙子相中某一姑娘时便用彩线扎一个芭蕉包送姑娘。若包内夹有沙枝、野芥子叶等树叶,则表示对爱情坚贞不渝,姑娘如同意,常以此为骄傲。如不同意,则退回。
僳僳族
生活在云南陇川和盈江县的僳僳族,男女求爱时,采用“来苏”表达思想之情。“来苏”是用芭蕉叶包上两小节长短一致的茅草,表示你我差不多,一个大蒜,表示愿结为一体;一枚槟榔,表示让你含在口中,草烟,然后包上同样内容的“来苏”,外加芫荽,表示愿和你相好,用白线表示自己是洁白的,如不同意,则把相合的树叶背过来,外加一块木炭。完全拒绝,则加一节辣
我们国家一直都特别的注重各项工程的建设,因为这些工程的建设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而言是有着很大的意义的,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几乎每一年都有很多的工程在被建造,这些被建造的工程正在慢慢的让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完善,让大家的生活有了很多方面的保障,同时也让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中都能够得到很不错的影响。
所以说在现在依然有不少的地方都在积极的发展这些建设,从这些方面就不难看出,现在对于各项工程的建设是更加的重视了,像是在云南就有很多的地方都在积极地发展和建造,比如说这里又将新建一条高速公路,它就是“剑川”到“洱源”(炼铁)高速路。
至于这条路的建造,它在目前只是刚公布了中标的结果,所以说现在具体的建造时间还没有被公布,不过应该快开始了。据悉,此条路线的建造在规模上是要建造成“双向四车道”的路线,它的建造 长度有91694km。目前还没有公布具体的经过地点,不过这样的长度经过的地方应该还是有很多的。
它的建造现在让不少的人都比较的关注,毕竟又要新建一条路线了,这样能让沿途的人们在之后的生活中有一个更加快速又方便的路线出行,还是很不错的一种体验,而且这条路线的建造,对于当地而言,也是一次很不错的发展,它的建造不单单是让沿线地区的人更加便利,在整体上而言,还有更不错的作用和影响。
毕竟现在在很多的地区,交通的建设都逐渐的形成了一张张的网络图形,这样的图形放在一个地区中去的话,是能够让各个地区联系起来的,通过这样的联系不但让大家有了一个新的互通方式,还让这些地区之间有了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加速了这些地方的联系进展,这在整体的建设上会起到很强的均衡作用。
总结所以说现在依然有很多的交通道路在被建造,依然有很多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样的建设,这些都是可以带来很大的发展作用的,这些都是让大家在现在的生活中可以带来更多、更广泛的便利性,很有发展的价值,不知道各位对此还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大理道洱源全程约761公里 ,可以在大理坐班线车大概15小时左右。
丽江金沙旅游推荐详细驾车路线:
起点:大理白族自治州
1大理白族自治州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行驶120米,右转
2) 行驶70米,左转
3) 行驶200米,过左侧的国际会议中心约60米后,左转
4) 行驶30米,直行
5) 行驶110米,右转
6) 行驶42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机场路
7) 沿机场路行驶64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宾川路
8) 沿宾川路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双鸳路
9) 沿双鸳路行驶620米,右转
10) 行驶150米,朝兴盛北路方向,稍向左转
11) 行驶440米,过兴盛大桥,朝万花路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兴盛路
12) 沿兴盛路行驶650米,左转进入万花路
13) 沿万花路行驶910米,右转进入人民北路
14) 沿人民北路行驶13公里,朝大理古城/214国道方向,直行进入人民北路
2沿人民北路行驶270米,朝214国道/大理古城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人民北路
3沿人民北路行驶603公里,左转进入S310
4沿S310行驶71公里,直行进入青昌路
5洱源县内驾车方案
1) 沿青昌路行驶20米,右转进入兴源路
2) 沿兴源路行驶690米,过左侧的兴源商场,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
3) 沿环岛行驶40米,在第2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兴源路
4) 沿兴源路行驶12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洱源县
大理洱海:1下关片区有:大理州火车站对面,有民族广场,又叫明珠广场,此处有详细介绍大理“风花雪月”四景的石雕;绕到洱海公园,当地叫团山公园,西有茶花、杜鹃花、梅花等花园,东是动物园和游乐场;北边可以到达洱海边,往东可以到达海东镇下村的湿地公园,有22路公交车经过。2坐23路到全民健身中心,是大理市民健身的地方,附近有湿地公园,植被茂盛,杨柳依依,芙蓉连片,长廊凉亭掩映其间。3坐22路到下关码头,可以到达普陀岛、天境阁、双廊的南诏风情岛。3在火车站坐8路车,到达古城西门,坐17路,到才村码头,那里曾是天龙八部取景处,林海相间,特别晚霞西下,风景独特,此处也可以到普陀岛、天境阁、双廊的南诏风情岛。4到达双廊的南诏风情岛后,你可以夜宿双廊,看看舞蹈家杨丽萍水天相间的居所,还有白族特有的民居,早上你可以看见打渔而归的渔民,遍地小鱼小虾,一派鱼米之乡的景象。5然后,你可以坐车到江尾和沙坪路口达洱源班车,顺道看看附近的罗时江生态湿地,那里有十里荷花、片片芙蓉,水榭楼台掩映其间。
洱源县:1你首先进入邓川镇,那里德源城是南诏时期邓彦(盐)诏遗址,寻询白洁夫人庙,探索白族火把节的来历,特产有乳扇。2右所镇,有风景秀丽的西湖,还复线路上的正在建设万亩荷田。3下山口温泉渡假村,是休闲娱乐场所,附近有村庙,据说极为灵验,香火兴盛。4进入洱源县城,有江干村硫磺温泉,不建议去地热国,因为那里水不是很好,而应该去村里泡澡去;茈碧湖也在附近,探索茈碧花和金猪的传说,茈碧花可以煮汤,味道极美;茈碧湖旁的山上,有与鸡足山成名的标山寺,但原有的寺庙多为毁坏。5从洱源的南门,可以到达凤羽镇,离县城17公里,有十分神奇的道人石和十方水池,但知道人很少;镇政府所在地凤翔村有元明清帝释山庙宇,旁依白石江,环境优美,有考察价值的元代火葬墓群;然后可以到达元士村,那里漫山遍野的茶花,鹤林寺就掩映其间,有精致的雕梁画柱,有惟妙惟肖的菩萨雕像,还有徐霞客详细记载的鹤林海眼,传说可以看见前世今生;接着可以到达周边清源洞,徐霞客也详细记载了,有迷宫,蝙蝠洞,最深处是清源水的发源地,现为大理最好的水源,水人口冰凉清甜,附近的山上多产营养价值极高的松茸、牛肝菌。6县城以北,可以到达牛街乡,有死火山遗迹,亦叫火焰山,附近有农家开的火山温泉,也有火焰山度假酒店;旁有杨慎游历的梅潭竹影的海西海。玩够了,就可以在路边搭车去丽江了。
苍山和玉龙雪山,都要到12月至2月才能有积雪。由于大理苍山和丽江的玉龙雪山遭受不同的火灾,加上气温上升,所以没有以前那种终年积雪。
人口:约32万人
人口密度:111人/km2
茈碧湖
茈碧湖
大理地热国
Eryuan County
洱源县位于大理市北,洱海之源。国土面积2875平方公里,是白、彝、回、傣、傈僳等23个民族杂居、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1999年末总人口3204万人。洱源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被人们赞誉为“鱼米之乡”、“梅子之乡”、“乳牛之乡”、“温泉之乡”、“兰花之乡”,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还以其灿烂的文化、古朴神奇而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
概况
洱源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是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滇藏公路、大丽公路穿境而过,县境内旅游景点集中连片,形成地上地下,热水冷水,湖泊山川,名胜古迹、民族风情全方位立体开发的格局。这里地热资源丰富,年产38-78℃温水308万立方米。建材资源质地优良,尤以品质一流的米黄、桃红大理石为人所赞。洱源县探索和总结出了一条符合县情的烤烟、林果、乳畜、水产、大蒜、生物资源、旅游等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成旅游文化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的总目标,扩大开放。
建置沿革
洱源,西汉至隋朝均属叶榆县地。唐麟德元年(664)设治,境内置浪穹、邓备、舍利等州,六诏中境内有浪穹、邓赕、施浪,南诏时为浪穹州。大理国时设宁北赕、邓赕、凤羽郡。元宪宗七年(1257)置浪穹、德源两个千户所,隶大理万户府。至元十一年(1274)云南行省建立,置邓川州,领浪穹、凤羽两县,隶大理路。明裁凤羽县,并归浪穹,设邓川州,领浪穹县,隶大理府。
清沿明建置。民国元年(1912),浪穹县改称洱源县,邓川州改为邓川县,两县先属迤西道,后属大理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洱源、邓川两县同属大理专区。1956年起同属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10月,洱源、邓川、剑川三县合并,成立剑川大县。1961年10月,撤销剑川大县,原洱源、邓川两县合并称为洱源县。2003年12月,区划调整,双廊、江尾两镇划归大理市,江尾镇改称上关镇;2005年1月,茈碧乡和玉湖镇合并后称为茈碧湖镇。2006年末,洱源县辖茈碧湖、邓川、右所、三营、凤羽、乔后等6镇和牛街、炼铁、西山等3乡,共2个社区、88个村委会。
自然地理
洱源县是洱海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漾濞县接壤,西与云龙县分疆,北与剑川县相毗邻。全县总面积2533平方千米。县城驻地茈碧湖镇,海拔2060米,距省会昆明471千米,距州府下关73千米。洱源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具有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四序恒温”、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明显等特点。年平均降水732毫米,50多年来年降雨量最多的是1966年,达11405毫米,最少的是1958年,仅为4697毫米。年平均日照20610~24394小时,日照百分率55~57%。
洱源坝区(温凉层)年平均气温139℃,50多年来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58年6月2日,达320℃,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62年1月4日,为-81℃。2月尾“回头霜”,4月初“倒春寒”,5~6月干旱,7~9月连续降雨的洪涝,8月底9月初低温,“一冬干”、“一春干”,以及局部地区的冰雹是境内间有发生的主要灾害性气候。2006年,洱源地区总降雨量5478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少1714毫米,比上年偏少256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3℃,较历年偏高11℃;年日照总时数为24773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多494小时,比上年偏多1495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295℃,最低气温为-26℃。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境内山岭纵横,层峦叠嶂,盆地、河谷错落其间,湖泊库塘星罗棋布,山溪河流如织。
全县海拔从1645米至39584米,地形垂直变化明显,地貌复杂多样。县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马鞍山、中部罗坪山、西部西罗坪山三支主山脉从北至南纵贯全境,形成东南部落漏河峡谷、西部黑_江峡谷,以及中部三营、玉湖、凤羽、右所、江尾等五个高原盆地。境内水文也呈多样性特征,主要河流有黑_江、凤羽河、弥茨河、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天然湖泊有海西海、茈碧湖、西湖和东湖,共汇入较大的支流100条、山溪436条。河流、湖泊随山势分为黑_江、弥苴河、落漏河三大水系,分属金沙江、澜沧江两大流域。东北部马鞍山支系南无山为境内最高点,海拔39584米;西部黑_江南出县境处的乌梢箐口为最低点,海拔1645米。
民族宗教
洱源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白、汉、彝、回、傈僳、纳西、傣、藏等族为世居民族,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境内共有27个民族成分。2006年底,全县人口27584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7270人,占总人口的679%。白族人口169759人,占总人口的615%。汉族88574人,占总人口的321%;彝族9338人,回族6211人,傈僳族1080人,藏族208人,纳西族404人,傣族120人。洱源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又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县内的8个世居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境内存在的宗教有本土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从本土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族本主崇拜等。宗教中除伊斯兰教外,每一种宗教几乎都是几个民族共同信仰,7个世居民族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本土宗教。
旅游名胜
洱源县地处丽江、大理、迪庆三大风景区的枢纽地带,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风格多样的旅游资源。境内风景区名胜众多,多达200余处,可分为西湖、茈碧湖、海西海、鸟吊山景区。茈碧湖清如碧玉,它不仅盛产“巳时开放而未时收”的珍稀植物“茈碧花”而著名,而且还因湖中奇异的“水花树”和罴谷山麓宛若世外桃源的梨园景色而令人神往;西湖水乡湖中有村,村中有湖,柳岸芦湾,烟渚渔歌,“__然有江南风景”;海西海青山环抱,漪澜静谧;鸟吊山松涛__,杜鹃灿烂,更有百鸟朝凤的奇观。境内还有许多奇峰幽洞、林海甘泉,以及雾蒸霞霭的温泉、如雪花撒落的梅园。
洱源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全县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项,其中省级2项、州级4项、县级13项。唐初浪穹诏主丰时设治颍州巷、筑凤凰台、凿白沙井,南诏统一六诏时白洁夫人率兵抗敌,明大将傅友德与元右丞普颜笃大战佛光寨,明建文帝避难眠龙洞、躬耕石龙寺等等,都留下许许多多传说和遗迹。洱源是清华园最早的***员施_的故乡,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县。洱源各族人民勤劳智慧,能歌善舞,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洱源是“神话王国”、“天女撒歌的地方”,是著名的“白族唢呐之乡”。湖光与山色,冷水与热水,众多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是旅游投资的理想之地,也将吸引更多的游客纷至沓来。2006年,全县有星级宾馆2家,全年接待游客43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293亿元。
物产资源
洱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点突出。境内高山、亚高山与河谷、盆地相间,具备亚热带至高山寒温带的各种自然环境。现存厥类以上高等植物700多种,种子植物的15个地理成分齐全,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11种(一类1种,二类10种)。在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中,针叶林地域分布最广,常见树种分属43科、95属、249种。鸟类有上百种。
罗坪山至点苍山一线及西部广大山区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其中久负盛名的鸟吊山,候鸟南迁时节,百鸟翔集,蔚为壮观。境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2种,其中一类的有金钱豹和黑鹿两种。随着山林经营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覆盖率不断回升,一些曾绝迹多年的野生动物种群活动也相继出现。中草药材品种多、蕴藏量大,植物类达860多种,动物类也有10余种。花卉资源中,兰科植物约有16属、120余种,分别占全国的10%和12%。洱源,家养兰花历史悠久,名品层出,是全国闻名的“兰花之乡”。洱源坝区沃野平畴,分布着广阔的水域,主产稻谷、蚕豆、烤烟、油菜、大蒜及各种水产品。早熟大蒜个头大、色泽好、食味香,富含多种维生素,倍受中外客商青睐,大蒜种植已发展成产值超亿元的农村产业。得灌溉之利,享渔田之饶,洱源向为“鱼米之乡”。且水草丰茂,饲料充足,乳牛饲养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乳牛之乡”。山区土地广袤,牧草丰盛,主产玉米、薯类和杂粮,林果和畜牧业的发展极具潜力。境内适宜梅子生长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优渥,所产鲜梅个大肉厚质优,种植、加工、销售相连接的梅子产业已经崛起,洱源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梅果之乡”。
传统名特产品邓川乳扇、凤羽砚台等享誉省内外,“蝶泉”甜奶粉、“洱宝”雕梅和青梅爽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洱源素有“高原水乡”之称,水资源极为丰富。西部黑_江水系是澜沧江的主要源流之一,多年平均径流量638亿立方米;干流最大洪水达每秒1120立方米,境内落差达375米,平均坡降64‰,极具水电开发价值。东部氵弥苴河水系由弥茨河、凤羽河、海尾河、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等6条河流,以及与之连通的海西海、茈碧湖、西湖、东湖4个湖泊组成,水流南注洱海,多年平均径流量482亿立方米,占洱海多年平均径流量813亿立方米的60%,洱源因之被称为洱海之源。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07万千瓦,水电开发极具潜力。洱源地处滇西高温热水区,地热资源得天独厚,是闻名遐迩的“温泉之乡”。境内分布有九台——玉湖、牛街——三营、下山口——城西——温水等地热主显示区,共有30余处自然出露点,水温在30~90℃,矿物质含量均达医疗热矿水标准。
近年来,以大理地热国和下山口温泉度假村为主的温泉休闲旅游不断升温,开发力度正在加大。洱源境内已发现矿种25个,已知矿产地50余处。金属矿有金、银、铅、锑、铜、锌、钨、锰、铁、钛、镁、铝等。非金属矿主要有岩盐、硅藻土、大理石、石灰石、褐煤、泥炭(草煤),尤以建筑石材储量大、品质优。茈碧米黄大理石、焦石墨色大理石石质细润,色泽明丽,商品价值高,颇具开采价值。
教育卫生
2006年,洱源县大力推进科教兴县战略,巩固“两基”教育成果,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两免一补”学生达31790人,年内减免费用和发放补助资金共计604万元。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77所,其中普通中学20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06所,幼儿园49所。全县小学教职工1170人,初中教职工645人,高中教职工273人,职业高中教职工50人,县机关幼儿园教职工14人。县教师进修学校职工9人,教育行政10人,教育局事业人员和中心学校人员77人。2006年,洱源县普通高考报考1056人,上线人数959人,上线率9063%,其中本科上线率达631%。全县普通高考上线人数跃居全州第四位,再次刷新了全县的高考的历史成绩。洱源二中和洱源职中上线率首次进入全州前10名。中考报考3076人,平均分45514分,总分在600分以上的有201人。其中县属高中录取1348人,省州重点高中录取95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2%和9585%。
截止2006年底,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6个(不含诊所),床位511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36人。其中执业医师189人,执业助理医师65人,护士133人。全县每千人拥有卫生医技人员16人、床位19张。初级卫生保健工作1997年全面完成达标,1所医院达一级乙等医院标准,2所医院达国家二级乙等医院标准,中医试点县建设工作经省卫生厅验收达标,并被授予“云南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农林牧业
2006年,洱源县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减免农业税等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年内,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958万元,比2005增长144%。其中:农业产值66967万元,林业产值4594万元,畜牧业产值46473万元。全县粮食种植面积3846万亩,粮食总产量13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总产量158612万千克;种植烤烟3万亩,收购烟叶89万担;种植早熟大蒜43万亩,总产量793329万千克,产值达27亿元;梅子种植面积83万亩,产量1万吨;新种泡核桃32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153万亩。2006年,林业生产继续发展,重点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核桃基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资源林政管理和护林防火工作,稳步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各项林业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年内全县完成人工造林(含人工模拟飞播)总面积170394亩,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0000亩,全民义务植树821万株,森林覆盖率达4991%。2006年,畜牧业继续呈现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大了畜种的改良力度,做好防疫工作。全县年末大牲畜存栏127380头,其中乳牛存栏为51420头,鲜奶产量9万吨,奶农收入13964万元。
水利建设
洱源县十分重视水利建设,贯彻“山、水、田、林、路、电结合,蓄、引、提、排并举”的方针,对江河湖泊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不懈地修建防洪、防涝设施,建成了蓄水、引水、提水、防洪、水土保持等众多水利设施。2006年,洱源县加大对水利项目的建设投资,完成了投资300万元的血防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完成小型水利建设项目7件和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50件,全面完成总投资2205万元的茈碧湖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年末全县水库总数为15座,总库容量为15892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2座,库容量15507万立方米,占总库容的976%。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64千公顷。
人民生活
2006年,农村经营体制进一步创新,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化,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04955万元,比2005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2126元,比2005年增加230元,增长121%;人均占有粮479千克。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7424元,比2005年净增2 115元,增长121%。
社会保障覆盖面由城镇扩大到农村,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436万元,城镇居民低保金3481万元,实现就业和再就业118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5632人,城镇失业率为205%。实施8个扶贫村建设项目,解决了2900人的温饱和2600人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
文化体育
洱源,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洱源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和生产生活中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共同创造了洱源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洱源,不仅拥有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民族歌舞,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凤羽砚台、白族刺绣等民族工艺巧夺天工、琳琅满目,还有邓川渔潭会、三营庄稼会、洱源民族火把节、茈碧湖海灯会、海西海歌会等传统节日异彩纷呈。这里有大理地区最早的白文碑——石窦香泉碑,以及被誉为白族舞蹈“活化石”的“里格高”;民族文化方面有保存完好的白族民间音乐、吹吹腔、大本曲、本子曲、说唱艺术、方言评书故事等等。
2006年,洱源县的第二轮县志编修全面启动,《洱源县民族宗教志》出版发行。县委、政府以州庆为主题,精心组织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文化“三下乡”活动、庆祝建州50周年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碧水欢歌”文艺汇演,成功承办了大理州“体彩杯”男子篮球比赛。年底,全县有文化事业机构3个,各镇乡均建有文化站,图书馆藏书量达5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为709%,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49%,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8%。
2021年1月,《小康》杂志社推出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洱源县位列第10位。
2019年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授予洱源县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8年2月22日,洱源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10日,洱源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