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第1张

一、出身富有家庭,生活养尊处优,却选择了当时令人不解的护理事业,为此,她终身未嫁,这需要何等的勇气!

1820年5月12日,南丁格尔在父母旅行于欧洲的途中,在意大利的佛罗伦斯城出生。她是英国人,家中甚为富有。她的父亲威廉.爱德华.南丁格尔毕业于剑桥大学,谙熟数学,精通多种外国语文,除古典文学外,还精于自然科学、历史和哲学。南丁格尔的母亲芬妮.史密斯,也出身于英国望族,不但家道富裕,更是世代行善,名重乡里。1820年他们生下南丁格尔后,既以地名佛罗伦斯(Florence)为她命名。

由于家庭富有,南丁格尔的幼年生活极为优裕。与他们往来的人士也都是社会名流,包括当时的政界人士、文艺作家、艺术家、以及一些地方绅士。这使她充份享受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安逸生活。但在南丁格尔的小小心灵中,面对这种养尊处优的生活并不觉得快乐,她缅典害羞,不愿见到生人,常有一种莫名的寂莫感。到了十二岁,她跟父亲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德文、意大利语、历史、数学和哲学等。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南丁格尔的学业大有长进。她常常跟父亲一起朗读,高谈阔论,遇父亲出外远游时,便以书信交流感又。1837年,他们全家到欧洲大陆旅行,父母用组女儿们的在欧洲各地增长见识。这时用了格尔已经十七岁,伊然成为一位美丽的大家园秀。他们全家用一年半的时间,遍游法国、意大利、瑞士各地,沿途饱览湖光山色、艺术古迹,并到处考察社会人情。南丁格尔从小就养成记事与写日记的习惯,所见所闻,均—一记录下来,成为她日后办学治事的重要资料。她在法国结识了一些知名人士,并与从事社会活动的著名女性交往。她对政治与民众甚有兴趣,尤其对慈善机构更是特别留心。她从少年时期,就怀抱着这种服务人类的自我信念和坚定的济世行善的意志。 她在欧洲大陆旅行之后,发现医院里的护理情况极为恶劣,觉得英国也需要有如法国圣温森.载保罗慈济院,那样的修女来照顾病人。护理工作开始在她心中萌芽,她要做一个护士!当时英国护士的形象是:粗陋老化的女人,既愚昧,又无知,更不能执行任务医疗任务。南丁格尔选择这个工作,在她母亲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1839年,全家返回英国,这时南丁格尔已出落得庄重大方,经常在家里会吾社会名流,很受世人的注意和赞赏。她尤其喜欢结交社会工作者与从事革新工作的各界人士,其中有一位知名的医师,在郡隆利斯伯里工作,因此启发她想去医院学习的念头。

当时医院里的病房多半都是一间大统房,病床紧密相连,十分拥挤,墙壁与地板上沾满了血迹和污渍,而且臭气难闻,令进来的人难以忍受。这种恶劣的状况在各地比比皆是,相差无几。一次一位美国医师赛穆尔.郝到她家作家,南丁格尔便向他咨询对做护士的看法,郝医师对她的想法大加称赞,并鼓励她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但终难获得父母的首肯。在这段时间,甫丁格尔为迎合父母的心意,一面潜心研读,吸取有关卫生方面的新知识,一面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并结识了两位极为知心的男友。一位是她的表亲亨利.倪柯逊;另一位是查理.麦恩斯。但他们的求婚,都遭到南丁格尔的拒绝。她决定独身!这在当时,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决定,她决心以献身护理事业为己任!她在日记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心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麦恩斯后来成为国会议员,终生支持南丁格尔的事业。一八四八年初她在罗马会吾了希德厄.海伯特,此君英俊滞洒,文质彬彬,一派英国绅士风度。海伯特与南丁格尔一见如故,终生保持高贵的友谊,后来他人选成为作战部长,对南丁格尔的事业给予了有支力支持。 二、三十岁的感言,道出了为护理事业奋斗一生的崇高理想,在十九世纪,她伊然是一 位新女性!

1849年 10月,她再次跟友人远游埃及,渡海至希腊;次年四月,到达雅典。南丁格尔每到一地,必定参观慈善机构,例如养老院、孤儿院、以及有关的医疗救济机构等。1850年5月12日,正好是她三十岁生日,她在记事薄上写下了这样的生日感言:今天我三十岁了,正是耶稣基督开始献身布道的年龄。从此不应再有幼稚的举动。不应再有爱情与婚姻的念头。只有让我遵循上帝的旨意思索,依照他的安排去做。她感到,投身护理事业,正是上帝赋予自己的责任!

以后几年中,南丁格尔执着于自己的理想,锐意追求个人认为有意义的工作,但始终得不到家人的谅解与支持,然而她并不灰心,依然随时把握机会充实自己。这时她正值英年,见识与经验已渐趋成熟。她的认知与当时社会的认知有明显差异,并不能被许多人所理解,如渴望一份专业工作,以便能在学校或医院,照顾年迈的病者与儿童。而这一切,决非是大家贵秀为了消遣,打发时间而产生的一时冲动,而是真正有计划地把其作为一项专业工作,一种职业,同时更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这使她严然成为十九世纪的一位新女性。

三、从初步推展护理工作,到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显示了南丁格尔卓越的治事能力,她使前线伤兵的死亡率由40%降至2%,使举国震惊!

南丁格尔的雄心壮志,终于感动了她的父亲,答应每年资助她五百英镑,因此在1853年8月12日,在慈善委员会的赞助下,在伦敦哈雷街一号成立了一个看护所,开始施展她的抱负。她采取一系列革命性管理措施,令当时的人士叹为观止:她强调病人舒适第一,重视护士的福利。采用拉铃的办法召唤护士;在厨房设置绞盘,以运送膳食给病人;并采用批量采购以节省支出;又主张新鲜调配果酱等。她坚持自己的主张,任何妇女,不分信仰贫富,只要生病就可以收容。她展现了优越的管理能力,委员们对她都十分信任。

1854年8月,伦敦郊区贫民窟发生霍乱,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她在医院里照料垂死病人,终日奔忙,不少人在她怀抱中死去。卡斯凯尔夫人对南丁格尔的义行推崇备至,因为她亲自体会和感受到了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她这样描述:“她身材高挑,消瘦修长;一头棕色茂密的短发;肤色白细;灰色的眼睛闪现着忧郁消沉的神色,但有时却流露出快乐的波光,真是令人难忘;她的牙齿美丽整齐,笑起来甜美无比。头上蒙着一条长的柔软发巾,沿着发角扎起来,使她白静的瓜子脸儿,衬托得更为美丽。她经常穿一件黑丝质料的长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给人一种雍容高雅。落落大方的印象…。” 1854年3月,英法为援助土耳其,正式对俄国宣战。九月,英法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在前方发回的报道中,对伤兵没人照顾颇有意见。报道中说,法国伤兵有修女照顾,俄国伤兵有修女慈悲团照护,英国为何没有修女照顾伤兵!南丁格尔闻知这一消息,立即给当时的作战部长海伯特的夫人写了一封信,表示愿自费率领四十名护士赴战地救伤。十月十五日,海伯特部长同意了她的请求,并给南丁格尔回信,邀请她率领一批护士前往斯库塔里,由政府任命并给经费支援。南丁格尔欣然同意,五天后政府颁布她为驻土耳其英国总医院妇女护士团团长。护士团包括三十八名团员,其中十四位是由各医院选送的职业护士,另二十四位则是各宗教团体选派的。十月二十一日,她们即匆匆装束上路。在十一月四日到达斯库塔里,立即投入忙碌的工作。英军的医院院址,原是土耳其的驻军营房,建筑因陋就简,设备更是奇缺,整个医院肮脏破乱。因预定要收容二千五百位伤患,因此所有走廊里都开设成病房。这些走廊全长达四英里,病床拥挤不堪,卫生设备极差,通风尤其不良,臭气四溢,雨天满地污泥,睛天沙土侵袭,成群老鼠到处流蹿,环境极为恶劣。每个病人每天只能分配到500毫升水。由于床位不足,许多病人就睡在地板上,被子也不够用,有的竟以帆布代替,许多伤兵宁可不用。燃料一直缺乏,膳食供应更不理想。一般药品极为缺乏。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大批伤兵均感染了痢疾与霍乱。 最初,医师们基于传统认识及嫉妒心理,主张没有医师指示,不让她们涉足病房。一连四天被拒之门外。面对这种局面,南丁格尔首先着手进行改善伤兵的饮食,换洗肮脏的衣服,共同致力清理工作。她深深感到,一所完善的医院,必须有充分的供水与良好的排水系统。三个月下来,她清理好一万件衬衫。为了收容八百名新伤患,她自己出钱支付紧急修理病房费用。南丁格尔的积极服务精神,终于化解了军医们的敌视心理,更赢得了伤患的敬爱与信任。她夜以继日地将全部心力投入护理工作,使医院逐渐走上轨道,而她的办公室,也自然成为放射温暖与爱心光芒的中心。 除了繁忙的护理管理工作,她还要答复大批的来函与询问。她发现卫生状况有问题,就上书给英国政府·议员,请求专家给予支援,或依照她的建议采取某些改革措施。在她的努力下,英国伤兵在前线的死亡率由百分之四十降为百分之二。这项成就使英国朝野大为振奋,好评如潮,给予她很大的鼓舞。

基于实际的需要,克里米亚前线设置了两所医院,需要派遣护士支援。1855年,南丁格尔横渡黑海抵达巴拉克莱瓦,亲自督导这两所医院的护理工作。她在克里米亚饱经颠簸劳累,深入前线访问,不顾黑暗、寒冷、危险,将个人安危完全置之度外,这种敬业精神,使英军大为振奋!由于她过于劳累,不幸感染克里米亚热,医师们认为已无法救治,病情几近垂危,但她仍不停地写、写、写,指示各项事务,抱病工作。消息传到斯库塔里,所有伤兵均为之落泪。当时在克岛的战地司令官拉格兰将军,急忙赶来看她,并将发病状况报告伦敦,举国上下为之震惊! 医师们让她返回英国休养,但南丁格尔坚持留在克里米亚。她虽在病中,但心里很明白,如果她一走,所有的努力都会化于无形。她这种忠于职守的责任感,很少人能比得上。直到1855年7月,她才逐渐恢复健康。依据新的卫生科学,在南丁格尔的精心设计下,军队护理逐渐扩展了卫生教育工作,并一步步推展起来,每天晚上,她无视风雨寒冷,必然手提一盏油灯,到病房巡视病人,给予全心全意安慰与关爱。她所到之处,伤兵们有的俯下身去亲吻她的影子!这一幅发挥人类爱心的温暖画面,由美国著名诗人朗斐洛写成的“提灯女郎”一诗而名传道尔。

南丁格尔凭着拯救人类的坚定理想与抱负,在前线独自开拓现代护理事业,对一个女性来说,这是何等艰巨的挑战!她不但冲破重重困难,获得了如此的成就,更为护理工作开创了一项远大的事业。这种作为,在古今中外女性中殊不多见。

鉴于南了格尔在前线的英勇行为。1855年11月29日,伦敦社会名流共同发起成立南丁格尔基金会。英国人将她看做新的圣女贞德。一经呼吁,国人捐款源源而来,单是在克里米亚的军人,一天中就捐助了九千英镑。英国女王捐了一幅威灵顿公爵的画像,她为表示个人对南丁格尔的嘉许与感谢,特地送给南丁格尔一个金质钻石胸针。

1856年3月16日,作战部长颁布了一道命令,肯定了南丁格尔的成就并正式授予她在军中工作的地位,任何护理人员的调动与勤务支援,必须获得她的同意,有关护理工作,军医首长须与她作充分协商,才可执行,这是南丁格尔一项重大的胜利。 战争结束后,她最后离开斯库塔里时,特意来到英军墓地,并在他们的墓前发下誓言:“只要我此身存在,我一定为你们的生命而奋斗片此后她一生,都在实践这一壮严的诺言。4月29日,最后的病人离开了营区医院, 7月 28 M.她启程回国。英国举国上下,准备以英雄凯旋仪式,欢迎她的归来,但她不愿宣扬自己,因此化名史密斯**,悄悄返回伦敦。8月7日,她独自返回李哈斯待老家,使家人大吃一惊。次晨,村中的教堂响起一连串的钟声,向这位女英雄致敬。她的名字响彻云霄,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四、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学识,奠定了她的护理学术地位;创立现代护理教育,公认为是 现代护理事业的鼻祖。

南丁格尔除了注意军中医院的护理管理外,同时注意改革全国医疗有关问题。1859年,她完成一本《医院摘要》,对医院建筑与医院管理,提出革命性的理论。她强调良好的建筑、卫生与管理,可使病人获得更好的照护。她提出新的病房管理意见,改变了旧有的护理观念。这本书对当时的卫生领域的影响,绝非三言两语所能形容,许多国部队士纷纷求购,视其为医院改革的权威言论与样板。当时疾病命名与分类混淆不清,往往是医院各自为政,南丁格尔制定了医院统计标准模式,使各医院能准确表现相关死亡数字,被英国各医院相继采用,公认是一件了不起的贡献。

1859年底,她又出版了一本(护理摘要),提供给一般妇女阅读,它立即成为一本畅销书。不但英国本土大为风行,在美国也普受欢迎,后来成为护士学校的教科书。1860年6月24日,她在圣陶玛斯医院创立的南丁格尔护士学校开学,从此正式建立了护理教育制度,南丁格尔也被公。认为现代护理事业的鼻祖。

南丁格尔的成就,不但蜚声于英国,欧美大陆也都公认她是医疗与护理方面的专家,美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等凡有关各国重大医疗问题与计划,以及国际红十字的建立,也都得力于南丁格尔的协助与支持。1865年10月,她迁往伦敦大街十号,这是她父母为她购置的一所住宅,此后她即在此定居。

1907年12月,英王爱德华七世授予她丰功勋章。这是首次将此类勋章颁授女性,真是无比光荣。稍前曾有人提议,在维多利亚女王就职六十周年时,将护理事业进步实况做一次展示,但南丁格尔表示反对。她不愿将她的照片罢出去任人欣赏,认为这是愚不可及的事。然而在万泰芝女士的劝说下,她同意将一尊半身铜像,及她乘坐的一辆马车予以陈列。令她料想不到的是,她的铜像下面堆满了鲜花,老兵们纷纷上前亲吻这辆克里米亚马车。她被尊称为英军最尊敬的圣母。 1910年8月13巴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溢然长逝。南丁格尔的一生,历经了整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像她这样致力于社会改革而获得实效的人,在当时诚属凤毛群角。她以个人的远见与抱负,开创了现代护理专业的伟业,这对整个人类都是一项空前的贡献。今天她被尊称为护理先驱,实在是当之无愧。

一、出身富有家庭,生活养尊处优,却选择了当时令人不解的护理事业,为此,她终身未嫁,这需要何等的勇气!

1820年5月12日,南丁格尔在父母旅行于欧洲的途中,在意大利的佛罗伦斯城出生。她是英国人,家中甚为富有。她的父亲威廉.爱德华.南丁格尔毕业于剑桥大学,谙熟数学,精通多种外国语文,除古典文学外,还精于自然科学、历史和哲学。南丁格尔的母亲芬妮.史密斯,也出身于英国望族,不但家道富裕,更是世代行善,名重乡里。1820年他们生下南丁格尔后,既以地名佛罗伦斯(Florence)为她命名。

由于家庭富有,南丁格尔的幼年生活极为优裕。与他们往来的人士也都是社会名流,包括当时的政界人士、文艺作家、艺术家、以及一些地方绅士。这使她充份享受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安逸生活。但在南丁格尔的小小心灵中,面对这种养尊处优的生活并不觉得快乐,她缅典害羞,不愿见到生人,常有一种莫名的寂莫感。到了十二岁,她跟父亲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德文、意大利语、历史、数学和哲学等。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南丁格尔的学业大有长进。她常常跟父亲一起朗读,高谈阔论,遇父亲出外远游时,便以书信交流感又。1837年,他们全家到欧洲大陆旅行,父母用组女儿们的在欧洲各地增长见识。这时用了格尔已经十七岁,伊然成为一位美丽的大家园秀。他们全家用一年半的时间,遍游法国、意大利、瑞士各地,沿途饱览湖光山色、艺术古迹,并到处考察社会人情。南丁格尔从小就养成记事与写日记的习惯,所见所闻,均—一记录下来,成为她日后办学治事的重要资料。她在法国结识了一些知名人士,并与从事社会活动的著名女性交往。她对政治与民众甚有兴趣,尤其对慈善机构更是特别留心。她从少年时期,就怀抱着这种服务人类的自我信念和坚定的济世行善的意志。 她在欧洲大陆旅行之后,发现医院里的护理情况极为恶劣,觉得英国也需要有如法国圣温森.载保罗慈济院,那样的修女来照顾病人。护理工作开始在她心中萌芽,她要做一个护士!当时英国护士的形象是:粗陋老化的女人,既愚昧,又无知,更不能执行任务医疗任务。南丁格尔选择这个工作,在她母亲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1839年,全家返回英国,这时南丁格尔已出落得庄重大方,经常在家里会吾社会名流,很受世人的注意和赞赏。她尤其喜欢结交社会工作者与从事革新工作的各界人士,其中有一位知名的医师,在郡隆利斯伯里工作,因此启发她想去医院学习的念头。

当时医院里的病房多半都是一间大统房,病床紧密相连,十分拥挤,墙壁与地板上沾满了血迹和污渍,而且臭气难闻,令进来的人难以忍受。这种恶劣的状况在各地比比皆是,相差无几。一次一位美国医师赛穆尔.郝到她家作家,南丁格尔便向他咨询对做护士的看法,郝医师对她的想法大加称赞,并鼓励她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但终难获得父母的首肯。在这段时间,甫丁格尔为迎合父母的心意,一面潜心研读,吸取有关卫生方面的新知识,一面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并结识了两位极为知心的男友。一位是她的表亲亨利.倪柯逊;另一位是查理.麦恩斯。但他们的求婚,都遭到南丁格尔的拒绝。她决定独身!这在当时,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决定,她决心以献身护理事业为己任!她在日记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心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麦恩斯后来成为国会议员,终生支持南丁格尔的事业。一八四八年初她在罗马会吾了希德厄.海伯特,此君英俊滞洒,文质彬彬,一派英国绅士风度。海伯特与南丁格尔一见如故,终生保持高贵的友谊,后来他人选成为作战部长,对南丁格尔的事业给予了有支力支持。 二、三十岁的感言,道出了为护理事业奋斗一生的崇高理想,在十九世纪,她伊然是一 位新女性!

1849年 10月,她再次跟友人远游埃及,渡海至希腊;次年四月,到达雅典。南丁格尔每到一地,必定参观慈善机构,例如养老院、孤儿院、以及有关的医疗救济机构等。1850年5月12日,正好是她三十岁生日,她在记事薄上写下了这样的生日感言:今天我三十岁了,正是耶稣基督开始献身布道的年龄。从此不应再有幼稚的举动。不应再有爱情与婚姻的念头。只有让我遵循上帝的旨意思索,依照他的安排去做。她感到,投身护理事业,正是上帝赋予自己的责任!

以后几年中,南丁格尔执着于自己的理想,锐意追求个人认为有意义的工作,但始终得不到家人的谅解与支持,然而她并不灰心,依然随时把握机会充实自己。这时她正值英年,见识与经验已渐趋成熟。她的认知与当时社会的认知有明显差异,并不能被许多人所理解,如渴望一份专业工作,以便能在学校或医院,照顾年迈的病者与儿童。而这一切,决非是大家贵秀为了消遣,打发时间而产生的一时冲动,而是真正有计划地把其作为一项专业工作,一种职业,同时更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这使她严然成为十九世纪的一位新女性。

三、从初步推展护理工作,到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显示了南丁格尔卓越的治事能力,她使前线伤兵的死亡率由40%降至2%,使举国震惊!

南丁格尔的雄心壮志,终于感动了她的父亲,答应每年资助她五百英镑,因此在1853年8月12日,在慈善委员会的赞助下,在伦敦哈雷街一号成立了一个看护所,开始施展她的抱负。她采取一系列革命性管理措施,令当时的人士叹为观止:她强调病人舒适第一,重视护士的福利。采用拉铃的办法召唤护士;在厨房设置绞盘,以运送膳食给病人;并采用批量采购以节省支出;又主张新鲜调配果酱等。她坚持自己的主张,任何妇女,不分信仰贫富,只要生病就可以收容。她展现了优越的管理能力,委员们对她都十分信任。

1854年8月,伦敦郊区贫民窟发生霍乱,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她在医院里照料垂死病人,终日奔忙,不少人在她怀抱中死去。卡斯凯尔夫人对南丁格尔的义行推崇备至,因为她亲自体会和感受到了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她这样描述:“她身材高挑,消瘦修长;一头棕色茂密的短发;肤色白细;灰色的眼睛闪现着忧郁消沉的神色,但有时却流露出快乐的波光,真是令人难忘;她的牙齿美丽整齐,笑起来甜美无比。头上蒙着一条长的柔软发巾,沿着发角扎起来,使她白静的瓜子脸儿,衬托得更为美丽。她经常穿一件黑丝质料的长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给人一种雍容高雅。落落大方的印象…。” 1854年3月,英法为援助土耳其,正式对俄国宣战。九月,英法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在前方发回的报道中,对伤兵没人照顾颇有意见。报道中说,法国伤兵有修女照顾,俄国伤兵有修女慈悲团照护,英国为何没有修女照顾伤兵!南丁格尔闻知这一消息,立即给当时的作战部长海伯特的夫人写了一封信,表示愿自费率领四十名护士赴战地救伤。十月十五日,海伯特部长同意了她的请求,并给南丁格尔回信,邀请她率领一批护士前往斯库塔里,由政府任命并给经费支援。南丁格尔欣然同意,五天后政府颁布她为驻土耳其英国总医院妇女护士团团长。护士团包括三十八名团员,其中十四位是由各医院选送的职业护士,另二十四位则是各宗教团体选派的。十月二十一日,她们即匆匆装束上路。在十一月四日到达斯库塔里,立即投入忙碌的工作。英军的医院院址,原是土耳其的驻军营房,建筑因陋就简,设备更是奇缺,整个医院肮脏破乱。因预定要收容二千五百位伤患,因此所有走廊里都开设成病房。这些走廊全长达四英里,病床拥挤不堪,卫生设备极差,通风尤其不良,臭气四溢,雨天满地污泥,睛天沙土侵袭,成群老鼠到处流蹿,环境极为恶劣。每个病人每天只能分配到500毫升水。由于床位不足,许多病人就睡在地板上,被子也不够用,有的竟以帆布代替,许多伤兵宁可不用。燃料一直缺乏,膳食供应更不理想。一般药品极为缺乏。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大批伤兵均感染了痢疾与霍乱。 最初,医师们基于传统认识及嫉妒心理,主张没有医师指示,不让她们涉足病房。一连四天被拒之门外。面对这种局面,南丁格尔首先着手进行改善伤兵的饮食,换洗肮脏的衣服,共同致力清理工作。她深深感到,一所完善的医院,必须有充分的供水与良好的排水系统。三个月下来,她清理好一万件衬衫。为了收容八百名新伤患,她自己出钱支付紧急修理病房费用。南丁格尔的积极服务精神,终于化解了军医们的敌视心理,更赢得了伤患的敬爱与信任。她夜以继日地将全部心力投入护理工作,使医院逐渐走上轨道,而她的办公室,也自然成为放射温暖与爱心光芒的中心。 除了繁忙的护理管理工作,她还要答复大批的来函与询问。她发现卫生状况有问题,就上书给英国政府·议员,请求专家给予支援,或依照她的建议采取某些改革措施。在她的努力下,英国伤兵在前线的死亡率由百分之四十降为百分之二。这项成就使英国朝野大为振奋,好评如潮,给予她很大的鼓舞。

基于实际的需要,克里米亚前线设置了两所医院,需要派遣护士支援。1855年,南丁格尔横渡黑海抵达巴拉克莱瓦,亲自督导这两所医院的护理工作。她在克里米亚饱经颠簸劳累,深入前线访问,不顾黑暗、寒冷、危险,将个人安危完全置之度外,这种敬业精神,使英军大为振奋!由于她过于劳累,不幸感染克里米亚热,医师们认为已无法救治,病情几近垂危,但她仍不停地写、写、写,指示各项事务,抱病工作。消息传到斯库塔里,所有伤兵均为之落泪。当时在克岛的战地司令官拉格兰将军,急忙赶来看她,并将发病状况报告伦敦,举国上下为之震惊! 医师们让她返回英国休养,但南丁格尔坚持留在克里米亚。她虽在病中,但心里很明白,如果她一走,所有的努力都会化于无形。她这种忠于职守的责任感,很少人能比得上。直到1855年7月,她才逐渐恢复健康。依据新的卫生科学,在南丁格尔的精心设计下,军队护理逐渐扩展了卫生教育工作,并一步步推展起来,每天晚上,她无视风雨寒冷,必然手提一盏油灯,到病房巡视病人,给予全心全意安慰与关爱。她所到之处,伤兵们有的俯下身去亲吻她的影子!这一幅发挥人类爱心的温暖画面,由美国著名诗人朗斐洛写成的“提灯女郎”一诗而名传道尔。

南丁格尔凭着拯救人类的坚定理想与抱负,在前线独自开拓现代护理事业,对一个女性来说,这是何等艰巨的挑战!她不但冲破重重困难,获得了如此的成就,更为护理工作开创了一项远大的事业。这种作为,在古今中外女性中殊不多见。

鉴于南了格尔在前线的英勇行为。1855年11月29日,伦敦社会名流共同发起成立南丁格尔基金会。英国人将她看做新的圣女贞德。一经呼吁,国人捐款源源而来,单是在克里米亚的军人,一天中就捐助了九千英镑。英国女王捐了一幅威灵顿公爵的画像,她为表示个人对南丁格尔的嘉许与感谢,特地送给南丁格尔一个金质钻石胸针。

1856年3月16日,作战部长颁布了一道命令,肯定了南丁格尔的成就并正式授予她在军中工作的地位,任何护理人员的调动与勤务支援,必须获得她的同意,有关护理工作,军医首长须与她作充分协商,才可执行,这是南丁格尔一项重大的胜利。 战争结束后,她最后离开斯库塔里时,特意来到英军墓地,并在他们的墓前发下誓言:“只要我此身存在,我一定为你们的生命而奋斗片此后她一生,都在实践这一壮严的诺言。4月29日,最后的病人离开了营区医院, 7月 28 M.她启程回国。英国举国上下,准备以英雄凯旋仪式,欢迎她的归来,但她不愿宣扬自己,因此化名史密斯**,悄悄返回伦敦。8月7日,她独自返回李哈斯待老家,使家人大吃一惊。次晨,村中的教堂响起一连串的钟声,向这位女英雄致敬。她的名字响彻云霄,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四、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学识,奠定了她的护理学术地位;创立现代护理教育,公认为是 现代护理事业的鼻祖。

南丁格尔除了注意军中医院的护理管理外,同时注意改革全国医疗有关问题。1859年,她完成一本《医院摘要》,对医院建筑与医院管理,提出革命性的理论。她强调良好的建筑、卫生与管理,可使病人获得更好的照护。她提出新的病房管理意见,改变了旧有的护理观念。这本书对当时的卫生领域的影响,绝非三言两语所能形容,许多国部队士纷纷求购,视其为医院改革的权威言论与样板。当时疾病命名与分类混淆不清,往往是医院各自为政,南丁格尔制定了医院统计标准模式,使各医院能准确表现相关死亡数字,被英国各医院相继采用,公认是一件了不起的贡献。

1859年底,她又出版了一本(护理摘要),提供给一般妇女阅读,它立即成为一本畅销书。不但英国本土大为风行,在美国也普受欢迎,后来成为护士学校的教科书。1860年6月24日,她在圣陶玛斯医院创立的南丁格尔护士学校开学,从此正式建立了护理教育制度,南丁格尔也被公。认为现代护理事业的鼻祖。

南丁格尔的成就,不但蜚声于英国,欧美大陆也都公认她是医疗与护理方面的专家,美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等凡有关各国重大医疗问题与计划,以及国际红十字的建立,也都得力于南丁格尔的协助与支持。1865年10月,她迁往伦敦大街十号,这是她父母为她购置的一所住宅,此后她即在此定居。

1907年12月,英王爱德华七世授予她丰功勋章。这是首次将此类勋章颁授女性,真是无比光荣。稍前曾有人提议,在维多利亚女王就职六十周年时,将护理事业进步实况做一次展示,但南丁格尔表示反对。她不愿将她的照片罢出去任人欣赏,认为这是愚不可及的事。然而在万泰芝女士的劝说下,她同意将一尊半身铜像,及她乘坐的一辆马车予以陈列。令她料想不到的是,她的铜像下面堆满了鲜花,老兵们纷纷上前亲吻这辆克里米亚马车。她被尊称为英军最尊敬的圣母。 1910年8月13巴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溢然长逝。南丁格尔的一生,历经了整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像她这样致力于社会改革而获得实效的人,在当时诚属凤毛群角。她以个人的远见与抱负,开创了现代护理专业的伟业,这对整个人类都是一项空前的贡献。今天她被尊称为护理先驱,实在是当之无愧。

奥运冠军石智勇三块金牌求婚成功

 奥运冠军石智勇三块金牌求婚成功,仪式上,石智勇亲手将两枚奥运会金牌和一枚全运会金牌挂在陈晓旦脖子上,作为定情信物。陈晓旦和石智勇是小学同学,算是“青梅竹马”。奥运冠军石智勇三块金牌求婚成功。

奥运冠军石智勇三块金牌求婚成功1

 9月23日下午,结束全运会比赛任务的石智勇回到了绍兴。在全运会上成功夺金的他,这次有另外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向女友求婚。

 精心设置的求婚仪式上,石智勇单膝跪地,亲自将两枚奥运金牌和一枚全运会金牌挂在女友陈晓旦脖子上,两人紧紧相拥。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石智勇在拿下73公斤举重金牌后,在赛后混合采访区首次曝光了恋情,并向女友喊出爱的告白:让你久等了,等我回去娶你。

 随后,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揭开了石智勇神秘女友的面纱——陈晓旦,前浙江青年女排队员,曾代表浙江省青年女排出战2013年全运会,现在是绍兴市鲁迅小学女子丙组排球教练,身高1米75,比石智勇高7公分。

 陈晓旦和石智勇是小学同学,算是“青梅竹马”。陈晓旦透露:“当时我们都在宁波体校读书,六年级时他和我分到同一个班,还是我们班的班长。”

 从同学到恋人,陈晓旦说两人是顺其自然走到了一起。“读书的时候还小,没有其他的想法,就是单纯的同学关系,平时也会互相鼓励对方在各自的项目上努力提高成绩。”

 大三那年,陈晓旦回到宁波,在当地的一家媒体做起实习记者,而石智勇则刚刚在里约奥运会捧回一枚金牌。

 “他奥运会之后回宁波,我正好被安排过去采访他。”就这样,两人的话题越聊越多,感情也逐渐升温。“我们互相都很了解,性格脾气也很相投,就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没什么特别的。”

 陈晓旦说,生活中的石智勇温柔、孝顺、顾家。其实,两人原本是计划去年就结婚,但随着东京奥运会延期,两人的婚期也不得不跟着延后。

 如今,在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上双丰收的石智勇,终于得空兑现承诺,完成爱情上的丰收。

奥运冠军石智勇三块金牌求婚成功2

 石智勇单膝跪地,问:“你愿意嫁给我吗?”陈晓旦伸出左手,让石智勇帮自己戴上戒指……昨天,刚刚在全运会上夺冠的石智勇马不停蹄赶到绍兴,瞒着在绍兴工作的女友陈晓旦策划了这次浪漫求婚。

 仪式上,石智勇亲手将两枚奥运会金牌和一枚全运会金牌挂在陈晓旦脖子上,作为定情信物。“其实我们早就有约定,等今年奥运会和全运会结束后,挑选好日子领证、结婚。”陈晓旦说。

 2016年里约奥运会石智勇夺冠的时候,在湖南师范大学念书的陈晓旦暑假来宁波晚报实习,与记者一起做奥运报道。之所以作此选择,就因为她是“体育出身”——曾是宁波体育运动学校排球队队员,进入过省青年队。当时陈晓旦就向记者透露:在宁波体校,她和石智勇虽是不同项目,但六年级时两人在同一个班里上文化课,石智勇是班长。

 石智勇从里约夺金凯旋,记者专门让陈晓旦一起采访,就这样,两名小学同学又“接上了头”。“后来宁波体校的同学和老师不时相约聚会,我们接触的次数多了,联系也就多了。”陈晓旦笑称这是“日久生情”,一开始只是纯粹同学聊天,后来话题越聊越多,感情也逐渐升温。

 钓鱼是石智勇喜爱的放松方式,陈晓旦有空就会陪他钓鱼。 受访者供图

 2017年天津全运会的`时候,陈晓旦在微信朋友圈隔空为石智勇加油助威。当时正在天津采访的记者问陈晓旦怎么不来现场,她说:“他不让我来,我也怕他分心。”那一年,陈晓旦还在奉化的一所小学工作。2019年,著名排球教练俞觉敏把陈晓旦“挖”到了绍兴,成为当地体校的一名排球教练。

 石智勇知道陈晓旦喜欢小狗,就买了一条,而因为石智勇很喜欢吃花生,陈晓旦就给狗狗起名叫“花生”。 受访者供图

 从同学到恋人,陈晓旦这几年和石智勇聚少离多。她说,因为都是运动员出身,所以容易沟通,能够互相理解。“我们也算是理念一致、奋斗目标一致吧!我能理解他,一旦进入国家队,就是‘上交给国家’了。”陈晓旦透露,自己会不时鼓励石智勇心平气和面对伤病,好好治疗和训练,因为有伤容易引起情绪急躁,“他也常常劝我在工作上放宽心,我们就这样相互支持着。”

 石智勇在赛场捷报频传,陈晓旦也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业,今年5月浙江省青少年女子排球冠军赛中,陈晓旦带的队伍获得了丙组冠军。

 一对甜蜜的体育恋人。受访者供图

 今年7月28日,石智勇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后,当场隔空表白:让你久等了,等我回去娶!“是朋友转发新闻给我,我才知道他在东京这么说了。”陈晓旦透露,当时心里确实感觉很甜蜜,“第二天早上,我们才微信视频聊了一会儿。”

 随着石智勇公开喊话示爱,高调求婚,陈晓旦也进入到了公众的视野中。如今,多年为他们“保守秘密”的圈内朋友也不用再“守口如瓶”,而是可以大声说:祝福你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1363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