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电影讲述的是什么?

《八佰》电影讲述的是什么?,第1张

《八佰》主要故事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四行仓库奋力对抗三十万日军,并斗争四天四夜的故事

《八佰》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z2zJUynrdcMDo0UnJNR_w

pwd=1234 提取码:1234 

  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八佰》由管虎导演,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将于2020年8月21日全国影院上映。

可以。

截至2020年9月,《八佰》片方未做出“少儿不宜”的提示。《八佰》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扩展资料:

近年来,有关**场面血腥是否适合儿童观看的讨论一直都有,2017年,动画片《大护法》上映时,片方曾建议13岁以上观众观看,因为影片展现了一个杀机四起、悬念重重的离奇世界,有激烈打斗镜头和血腥场面。另一网友也在微博分享了自己看《八佰》的感受:“尺度超大,比《红海行动》还要血腥,建议不要带小孩子观影!我这场有小孩子中途被家长带出去了。”

八佰影片观后感4篇

《八佰》全篇的战场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画展现,在家国情怀、民族危难之际,小人物随之成长,以细腻的心理写实手法层层递进情感,《八佰》这部**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直不变。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八佰观后感”,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八佰观后感1

因为疫情,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进**院了,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妈妈观看了2020年的第一场**——《八佰》。通过观影介绍,才知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欢的演员郑凯和俞灏明,让我对这部**充满了好奇。

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初步讲解当中,大约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这部**由管虎导演执导,**出现的人物众多。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报出虚假人员800人,这才有了“800壮士”之说。在生与死的决择中,“800壮士”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上海,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的开头是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借,河这边断壁残桓,满目苍夷;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影片一开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进入,这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自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团。

这些人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却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军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条,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 “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全场充满了嘤嘤的抽泣声,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 **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悲痛的情绪中默默地离开,这样的场景是我没有见过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八佰观后感2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国民革命军为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与相差十倍的日本进行血拼。在这场战斗之中,仅仅只有四百多人的524团却要面对30万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但那四百多人却让我们看到中国人誓死保守祖国的心。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主角,但每一个人物都让我们记忆深刻。

陈树生,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他选择在身上绑了七八个爆破弹,视死如归,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与敌军同归于尽,他说,必须要有人去打开一个口子。那一瞬间,我哭了,陈树生他不是没有犹豫,他有母亲在家,怎么可能不怕死,但是他没有选择,自己的牺牲会带来更大的胜利。还有端午,原本只是湖北保安队的一员,以为来上海只是清理战场的,一心只想和自己的弟弟小湖北好好活下去,等战乱结束一起去英国看看。但他为了国旗能够顺利升起,也冲出去英勇杀敌,最终中弹而亡。

整部影片导演并没有想当然的把主角定为铭记历史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团附谢晋元,而是用了一个长的篇幅来描绘524团的战士形象。其实在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逃兵,他们一开始并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遇到危险时,他们会逃会怕死,但正是这种形象,让我们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可最后他们不还是站了起来嘛,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们不再退缩了,他们站了起来,去和敌人拼命!所以中华儿女都是好样的,中国必胜!

八佰观后感3

6月初,我有幸参加了《八佰》的一场内部交流观影。16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置身于82年前那个特殊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繁华的英美租界,一边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奋战的四行仓库。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导演,用最简洁的空间重建,即实现了对整场战役的全方位还原,解决了战争片最困难的微观战场与宏大叙事之间的矛盾。这样举重若轻的结构,甚至连《敦刻尔克》也无法做到。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确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的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比如说,影片一开始就是从逃兵的视角进入的。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场。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其实是第一营,为了对外营造仓库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这场特殊战役的洗礼,成为热血写就的“八佰”。

八佰观后感4

看了《八百壮士》后,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这部爱国主义影片,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军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即战四昼一夜,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叫杨惠敏,自愿当童子军,父亲劝她回去,她不肯,说要让中国立起来。上海闹饥荒时,他去维护秩序,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路上危机重重,可为了立志气,强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杨惠敏乘船送国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艺人唱八百壮士,在烽火连天的上海四行仓库已陷入日军围攻谢晋元沉稳的指挥战斗,杨瑞符营长足智多谋,八百壮士英勇顽强,打退多路进攻。上海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八百壮士抗敌。女军杨惠敏身负国旗,在日军飞机轰炸下潜入仓库,将旗帜送入仓库。播音员为市民报告八百壮士战斗的情况。

当时,全国的童子军坚守着“不要饷、不吃粮、不怕苦、不怕死”的号令。我为之感动因为他们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贡献,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而贡献着,不贪生怕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800个烈士,多么珍贵的“一笔财富”啊,就这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弹中,我真惋惜埃这时,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为什么要将八百壮士赶尽杀绝呢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上海呢为什么要攻击中国,不和我们做朋友呢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为了统治全世界,日本人要伤害所有人吗要让所有人看不起吗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苦难时刻的开始。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那么,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从现在起,我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此时此刻,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沉甸甸的祖国。

近期一部**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那就是近期爆火的的八佰这部影片,影片主要讲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淞沪会战后期,在全面战败的情况下,派一小股部队驻守四行仓库的故事,四行仓库后面就是英法租界,前面则是硝烟纷飞,虽然上海已经失守,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干涉,甚至调停和援助,所以才打了这一场几乎是必输的守卫战,四行仓库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打败日军,其更具有战略和政治上的意义。

然而**播出没多久,网上就出现了针对**的很多争议,甚至是豆瓣上面评分也一路下滑,主要的争论点也集中在几个以下几个地方:

1四行仓库保卫战究竟有没有意义,值不值得如此大张旗鼓的宣传,是否有些过了?

2影片当中部分镜头内容涉及造假或者过于浮夸,与历史不符杨惠敏泪水献国旗实际上属于杜撰。

3战斗真的有那么惨烈吗?还是影片过于夸张,历史上真实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究竟是怎么样的?

4飞将军孙元良劣迹斑斑,虽然参加了四行仓库保卫战,但是不仅涉嫌强奸女学生,还有畏敌人潜逃,这样的**能有正能量价值观?

四行仓库保卫战究竟意义在哪里?如何看待这场几乎必败的战斗?

四行仓库保卫战背景:历经三个多月的淞沪保卫战,国军面对日军的海陆空的全面强势碾压下,已经是投入军队上百万,而每天损失的军队人数数量也在几万几万增加,而雨花台的陷落和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的登录,更是将国军第三战区的部队瞬间陷入三面包围之势,这个时候由于国军反击的失败,如果再不撤退,则会陷入日军三面包围的境地,进而陷入死地,这个时候,国军高层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而**当中的四行保卫战谢晋元部队则是隶属于88师524团一营的团长,其师长则为对应的孙元良,在这次大撤退当中被孙元良命令死守四行仓库,以掩护大部队的后撤。

要了解四行仓库保卫站,首先要知道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背景,四行仓库保卫站,属于淞沪会战的尾声,其主要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了掩护国军主力进行后撤,为保全大部队有生力量做后应,另外一方面,因为四行仓库的特殊位置,前面是上海国军守地,后方是英法租界,在这里打一仗,即可以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更可以在战事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让西方国家介入,同时又可以通过多个国家记者的现场报道,宣传国军英勇抗战的可歌可泣的精神,可谓是一举夺得,而且四行仓库本身易守难攻,之前更是作为后勤补给点,可以说在这里进行驻点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既可以持久抵抗,又不容易被攻陷。

可以说,四行仓库保卫战,有时候政治意义更加大于现实意义,而作为整个淞沪会战的极小组成部分,如果说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的话,那么四行仓库保卫战,则进一步的显示了国军英勇抗争的决心和勇气,也让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展示在世界面前,从这一点来看,它无疑来说是很成功的,而从另外一点而言,这却几乎是一场没有太大意义的战斗,因为从后续的情况来看,最后谢晋元所率领的大部分守卫官兵最后还是迫于日军的压力,还有上面的命令,选择了退入了租界,最后大部分人在后面的日子里面都是结局悲惨,除了极少数人最后存活下来,大部分人都是屈辱的死去,甚至做了日军的俘虏,从后续来看,故事的结局却是不太好看!

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看完**《八佰》,你是不是静思良久,感慨万千,以下是我整理的精选三篇有关**《八佰》实用观后感范文,快来看看吧。

   《八佰》实用观后感范文

        由于疫情的原因,相信大家已经很久没踏入** 院了,在前几天,随着八佰的上映,我也去** 院观看了这部**。众所周知,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10月26日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这是一项死亡任务。当时,大势溃败,为了保住大部队撤退,留下了这400余人,他们都是乱世中的小人物,也是日后无名的英雄。指挥官谢晋元接到的命令是: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最后的阵地,便是后来的文具市场,曾经的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始建于1931年,五层楼高,曾是4家银行共用的仓库,毗邻苏州河,河的另一边是租界。站在处,可以看见国际饭店。

  1936年3月初,卓别林携带新婚妻子宝莲·高黛等一行四人到亚洲蜜月旅行,与梅兰芳和**明星胡蝶等100多位上海文艺界人士就在那座国际饭店谈笑风生。没成想,一年后的上海,已陷入硝烟之中。

  1937年10月,上级对谢晋元说:你们是孤军,没有后援。这句话,等于间接的判了他们死刑。谢晋元带着400多名士兵在四行仓库里宣誓:此地就是我们埋骨之处!10月27日,日军开始进攻四行仓库,但毗邻租界,日本人不敢使用重型武器疯狂轰炸。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对岸的上海市民隔着苏州河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成群结队的人站在那里为对岸的将士们呐喊、助威。

  有人举着大黑板高呼,告诉将士们日军的行动,当一个日本兵被击毙后,岸那边就会响起阵阵欢呼声。

  这是历少有的一幕悲怆,多年后,每当听到上海的老人提起,那眼神里除了泛着泪花,还有一种坚定且无法言说的力量。

  当然,**的反响有好有坏,但是这场**,至少让我们知道了史时、知道了八百战士、知道了在敌我双方悬殊如此大的情况下,依旧有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知道了现在安稳和平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想,这就够了。

   《八佰》实用观后感范文

  八月份,**大作《八佰》即将上映的`消息纷纷刷爆朋友圈,可以看出各位观众们还是对这部**充满期待的。有人预测,《八佰》上映后,其票房很有可能会超过2017年的票房冠军《战狼2》。

  《八佰》这部**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八佰》由管虎导演,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影片,本应该于2019年7月5日全国上映,最后却搁置了。

  想必大家和我一样都很清楚,《八佰》这部**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而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便加快了侵华的步伐,并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而**《八佰》,便讲述了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18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部队进驻后,谢晋元与一营长杨瑞符集合部队作简短动员,说明奉命掩护大军撤退并据守四行仓库——这个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第一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只孤军。他要求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

  后来,谢晋元与全体官兵一起齐心协力,多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第一天战斗,我军共消灭敌兵80余名,伤敌更多,日本侵略者受到中国人民的严厉惩罚,"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又一次被打破了。其实,坚守四行仓库的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该营士兵陈德松在《殊死报国的四行孤军》一文详细记述道:"以该团第一营为基干,组成加强营,仍用团番号。全团410人左右,一个机枪连三个步兵连,一个迫击炮排。"为迷惑敌人,在记者采访时,谢晋元假告800人。这才有了"八百壮士"之说。

   《八佰》实用观后感范文

  哲人曾说:一个民族愈加经历苦难,愈会变得顽强!

  犹记得年少时,历史课本上曾有过这样一段描写:1937年,苏沪会战最后一役,国民革命军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抵抗数万强敌四天四夜,歼敌数百,击退日军数次进攻,声震海内外。

  彼时的我,连同一众懵懂的同学,都深深的被这一段简短的话语所震撼。

  我华夏儿郎自果然英勇,列强只能匍匐而行,终步于我方阵地之前。

  转眼三十余载,再看八佰壮士之事迹,除了无以复加的震撼,更有一份刻骨铭心的悲痛,以及一份无以伦比的沉重。

  一座残破的仓库,被一群军人铸就成不倒的长城,一条染血的苏州河,见证了生命在最后时刻的怒吼与不甘。

  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故来征战几人回,尚可马革裹尸还!

  明知必死,虽死无悔!我以我血铸长城,生为人杰死鬼雄!

  残酷的画面,我热血沸腾,咬紧了牙关却依然泪流满面。

  这是渗入血液的震撼,亦是痛入骨髓的悲痛,但更是压在了灵魂上的沉重。

  先有918,再有卢沟桥,而那些英勇牺牲的将士,更不知数十天后,便是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再向前,鸦片战争、甲午海战……

  生灵涂炭、国破家亡!这是百年浩劫,这是亡国灭种!

  我不禁想问,这一场浩劫,为何要降临我泱泱华夏?这一群虎狼,为何偏要分食我炎黄子孙之血肉?

  伟人曾说:落后就要挨打!

  曾经创造了强汉盛唐的我们,曾经万国来朝屹立世界中央的我们,只是一次沉睡,便被污为“东亚病夫”,便成了列强分食的蛋糕。

  这一场浩劫,用亿万同胞的鲜血将我们从沉睡中泼醒,这一场苦难,似烧红的烙铁烙印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之上。

  然而,就在当下,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有人觉得,劫难已在昨日,国耻恍如隔世,该到了放松的时候,该到了享乐的时候。

  我想说,劫难虽过,国耻犹在,列强亡我之心不死,民族振兴之路犹长。

  在这民族振兴的关键时刻,忘记苦难,忘记国耻,忘记初心,贪图享乐,只会再一次被列强超越,再一次万劫不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华夏山河埋英骨,烈日青天照我心!

  那些逝去的先辈,那些远去的英烈,他们在最后时刻的呐喊,要让列强滚出去,要让谁都不能小看中国人,要让家中的亲人再不收到欺辱,归结起来,便是要让中华民族振兴富强,要让中华人民新福安康。

  而我们,唯有铭记那一份沉重的苦难,深知当今的幸福乃是先辈英烈的鲜血造就,唯有不忘传承至今的初心,牢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才能无愧先烈,无愧后人。

  看着屏幕最后那一个个英烈的简介,回想着他们在炮火中的英勇与悲壮,我的心中虽沉重,身体却更加充满力量,我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

  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在风雨中洗礼!华夏儿女,饱受苦难,在苦难中成长!

  只要铭记苦难, 不忘初心 !

  终能人民幸福,民族振兴!

情节与现实的严重脱离

首先先定个调。八佰讲述了一个魔改于真实事件的战争故事。**包含了导演认为的真实,以及导演认为的人性,以及导演自己理解的精神。而这些真实、人性、还有精神都过于自我化、狭隘化,符号化,甚至是偏离事实化。致使整部片子在内涵层面空洞有余,高度不够,情节方面严重与真实事件不符。致使故事的说服力大幅度下降。

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当然是导演的个人表达问题。管虎导演就我本人而言,曾经是很喜欢的。因为他拍了电视剧黑洞,拍了杀生,拍了斗牛。黑洞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电视剧史上十分具有魅力的反派。而且,那种黑暗和绝望甚至能提供一种上帝视角洞察一切的暗爽感。杀生他刻画了另一个极端,又有那么点导演独有味道东西。斗牛则有一种十足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你说这些片子没有问题吗?其实多少是有的。无论是黑洞、还是杀生、还是斗牛。你很难在这些片子身上看到正义的力量。或者说故事里的正义比较是空洞的,会让人觉得当立场这种东西投射到某个时代的个人身上的时候,它不是那么鲜明的。可能欲望的优先级应该更靠前,或者说欲望才是第一位的。所谓正义、理想、信仰更像是后人为其赋予的。

人物形象的塑造

这种人物塑造的角度有问题吗?其实是没问题的。尤其在杀生还有斗牛这种小格局,小人物,或者是非群像剧的时候,如此表现和刻画都会让角色格外的拥有张力。但是,当这种人物的刻画方式与正道的光放在一起时,整个故事将进入格外别扭的怪圈里。一边塑造人物方式违背主题,一方面主题又决定人物必须走向光明的路途。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角色身上为了真实性所赋予的那些负面标签都变得格外的刻意。没有几个角色真的绽放出真正的人性光芒。因为,它们本就不存在。反而反派的表演总是熠熠生辉,可又得被正义的标准结局所打败。

所以,客观评价这种塑造方式的话,我的观点就是在主旋律身上可能是不大适合的。这种塑造方式不是说咱们的**就不能有,毕竟这种个人对人性的理解也不能说全部都是不存在的。在审视小格局还有小人物以及非主流价值观的主题上时,我们承认这个世界上什么性格的人都存在,那么什么性格的角色也都理应可以创作出来。但这些东西真的一点都不适合主旋律,因为主旋律中除了每一个个体外,更高的意义在于的是在讲述两种或者多种的立场和信仰之间的对抗。塑造人的同时就是在塑造立场。可八佰所塑造出的特质没有给故事带来太多真实感和可信度,反而带来了一些膈应的东西。换个说法,它十分不符合真正看得懂**的人对于主旋律**的观影预期。那种真实而坚定的力量也没有在这些艺术加工中被拍出来。这是对八百而言最致命的。

情节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然后是情节设计问题。我知道很多人看这部片子都掉了眼泪。包括宣发期好多小视频中都有坐在影院中吴京先生的眼含热泪的画面。我也实话实说,看他们跳楼的时候我也哭了。而且怕人看到我偷偷擦了好几次眼泪。但这种哭却无法为影片加分,我哭是因为我知道虽然影片情节拍的不怎么样。但从我多年来接受的教育,了解到的资料。我知道我们是有这样英勇无畏的先辈的。

这种英勇,这种无畏是具有极高可信度,是真实的。我相信,很多人会感动也是因此。但这种感动不该,也不能完全等同于**本身的感动。它的内核很大程度源自外部而非完全来自**本身。且不论这个桥段设计所带来的逻辑争议。就在精神内核上出现问题时,这种表达本身就站不住脚了。

 

 

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八佰》观后感

**的开端是后人的独白,她用沉静的语调回忆着一个故事“楼里是英雄,拼了命保护大家”,为这一场战争做了概述也为这一场**拉开了序幕。

故事发生在一九三七年(民国廿六年)十月末,日军突破大场防线,国民革命军约七十万人全部西撤,濒临崩溃。为了维持抵抗状态,当局命八十八师留守四行仓库背靠租借坚守待援。而师长孙元良只留下了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率领420余人但却对外宣称有800个人,史称八百壮士。他们不顾危险,大胆进入四行仓库,和日军展开了长达四天四夜的战争。四行仓库与上海租借被一条河分割仅靠一座垃圾桥相连。这一河之隔,隔得是生与死,隔得是天堂与地狱。进入四行仓库就是去送死的,这里的每一个战士都做好了死守的准备,这里是最后的阵地,这里也是他们的坟墓。

第一天,被收集来的“逃兵”们就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他们在留守的国民革命军身后躲过了枪弹与毒气侥 幸活了下来,他们心中可能都有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要打仗,我们只是普通的农民,放我们回去吧”,可惜没有人能回答也没法回答。上海的背后就是南京,上海不能丢。

第二天,日本放出狠话要三个小时 攻克四行仓库,彼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这座仓库,这里面有的人只是想看热闹有的人是真正希望一个神话的诞生。日本兵从四面八方攻墙而来,他们的武器先进火力充足绝不是四行仓库留守军所能比的,他们可以依仗的只有这四行仓库这坚厚的楼墙,楼墙被躲在防弹盾之下日本兵一点一点拆掉准备爆破。就在这时陈树生站了起来把炸药绑在自己身上留下“舍生取义,儿所愿也”遗书便跳了下去,与日军同归于尽。一个陈树生倒下了无数个陈树生站了起来,他们一个接一个跳了下去,慷慨赴死。终于三小时到了,神话诞生了,四行仓库守住了。同时,租界的爱国分子不顾生死传递电报线。如果四万万中国人皆如此,倭寇怎敢犯我中华。

(求赞,后续更新)

初中生**八佰个人观后感4篇

**《八佰》场景高度还原历史,代入感非常强烈,给人一种置身苏州河对岸的真实感。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战役的最后一役,震撼了不少的的人。那么你知道《八佰》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初中生**八佰观后感”,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初中生**八佰观后感1

因为疫情,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进**院了,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妈妈观看了2020年的第一场**——《八佰》。通过观影介绍,才知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欢的演员郑凯和俞灏明,让我对这部**充满了好奇。

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初步讲解当中,大约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这部**由管虎导演执导,**出现的人物众多。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报出虚假人员800人,这才有了“800壮士”之说。在生与死的决择中,“800壮士”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上海,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的开头是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借,河这边断壁残桓,满目苍夷;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影片一开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进入,这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自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团。

这些人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却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军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条,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 “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全场充满了嘤嘤的抽泣声,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 **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悲痛的情绪中默默地离开,这样的场景是我没有见过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初中生**八佰观后感2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国民革命军为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与相差十倍的日本进行血拼。在这场战斗之中,仅仅只有四百多人的524团却要面对30万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但那四百多人却让我们看到中国人誓死保守祖国的心。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主角,但每一个人物都让我们记忆深刻。

陈树生,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他选择在身上绑了七八个爆破弹,视死如归,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与敌军同归于尽,他说,必须要有人去打开一个口子。那一瞬间,我哭了,陈树生他不是没有犹豫,他有母亲在家,怎么可能不怕死,但是他没有选择,自己的牺牲会带来更大的胜利。还有端午,原本只是湖北保安队的一员,以为来上海只是清理战场的,一心只想和自己的弟弟小湖北好好活下去,等战乱结束一起去英国看看。但他为了国旗能够顺利升起,也冲出去英勇杀敌,最终中弹而亡。

整部影片导演并没有想当然的把主角定为铭记历史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团附谢晋元,而是用了一个长的篇幅来描绘524团的战士形象。其实在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逃兵,他们一开始并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遇到危险时,他们会逃会怕死,但正是这种形象,让我们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可最后他们不还是站了起来嘛,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们不再退缩了,他们站了起来,去和敌人拼命!所以中华儿女都是好样的,中国必胜!

初中生**八佰观后感3

6月初,我有幸参加了《八佰》的一场内部交流观影。16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置身于82年前那个特殊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繁华的英美租界,一边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奋战的四行仓库。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导演,用最简洁的空间重建,即实现了对整场战役的全方位还原,解决了战争片最困难的微观战场与宏大叙事之间的矛盾。这样举重若轻的结构,甚至连《敦刻尔克》也无法做到。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确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的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比如说,影片一开始就是从逃兵的视角进入的。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场。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其实是第一营,为了对外营造仓库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这场特殊战役的洗礼,成为热血写就的“八佰”。

初中生**八佰观后感4

看了《八百壮士》后,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这部爱国主义影片,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军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即战四昼一夜,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叫杨惠敏,自愿当童子军,父亲劝她回去,她不肯,说要让中国立起来。上海闹饥荒时,他去维护秩序,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路上危机重重,可为了立志气,强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杨惠敏乘船送国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艺人唱八百壮士,在烽火连天的上海四行仓库已陷入日军围攻谢晋元沉稳的指挥战斗,杨瑞符营长足智多谋,八百壮士英勇顽强,打退多路进攻。上海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八百壮士抗敌。女军杨惠敏身负国旗,在日军飞机轰炸下潜入仓库,将旗帜送入仓库。播音员为市民报告八百壮士战斗的情况。

当时,全国的童子军坚守着“不要饷、不吃粮、不怕苦、不怕死”的号令。我为之感动因为他们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贡献,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而贡献着,不贪生怕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800个烈士,多么珍贵的“一笔财富”啊,就这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弹中,我真惋惜埃这时,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为什么要将八百壮士赶尽杀绝呢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上海呢为什么要攻击中国,不和我们做朋友呢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为了统治全世界,日本人要伤害所有人吗要让所有人看不起吗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苦难时刻的开始。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那么,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从现在起,我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此时此刻,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沉甸甸的祖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1591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