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他有一个女儿嫁给了一位汉人,这个人叫做孙承运。其实康熙的女儿比较多,对于这个嫁给汉人的女儿在史书上面记载并不多,只是寥寥数笔下嫁孙承运。对于这一位公主,其实也是一个汉人,有着纯正的汉族血统,所以嫁给一个汉人是比较合适的。当然在康熙皇朝这些是比较封建制度的统治情况的,所以女性往往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女性也不会参与政治斗争。对于这位9公主也就是悫靖公主,这位公主过得还是不错的,毕竟康熙为她考虑了很周全的一个人生规划,让她对未来充满了很好的冲击,并且出嫁的人也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汉人,同时也是大臣。
以前的皇帝女儿一般来说都是不愁嫁的,因为他们身份高贵,不管嫁到哪里都会得到一定的屁用,当然如果皇朝衰落那就另外说了,但是在康熙皇朝是比较鼎盛时期的,所以他们的女儿也得到了很好的优待,当然有一个公主除外,那么就是康熙的小女儿。
康熙的小女儿嫁给了葛尔丹,葛尔丹一开始是一个僧人,原本就是远离红尘的,他没有想到他居然回去做首领。他回去做首领以后野心膨大,康熙就看不顺眼,虽然自己最心爱的女儿蓝齐儿嫁给了他,但前面还是有一个原因的,主要是为了早日收复边疆,所以才忍痛割爱将小女儿嫁给了他,但没有想到这个尔丹呢,一点都不老实,还频繁的做出一些侵犯领土的事情,对于康熙来说是非常不能容忍的。
最后康熙也下令将尔丹灭了,原本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子,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没有想到最终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嫁给了葛尔丹,结果并不如人意啊。
因为当时康熙还面临着别的难题,就是东南沿海的郑经,如果康熙不把蓝齐儿嫁给噶尔丹,康熙就要同时面对郑经和噶尔丹两个敌人,这样对自己是很不利的,所以康熙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将蓝齐儿先嫁给噶尔丹,安抚好噶尔丹。
康熙一生辉煌,平定吴三桂、收复台湾、打败郑经和噶尔丹,但是这其中也包含着许多人的牺牲,蓝齐儿就是其中最悲惨的一个,蓝齐儿是康熙最喜爱的女儿,她的母妃容妃也深受康熙喜爱,蓝齐儿虽然只是个公主,但是其身份也是不容小觑的,这样一个受宠的公主,康熙也没打算用她来和亲的。
当时的蓝齐儿喜欢的是李光地,本来康熙都要给两个人赐婚了,天不随人愿,蓝齐儿被偷偷潜入京城的噶尔丹看上了,当时康熙面对的是郑经和噶尔丹两个敌人,噶尔丹直接就对康熙提出要娶蓝齐儿,假如康熙不把蓝齐儿嫁给他,他就会对大清发动战争,康熙的计划是先征战郑经,等把郑经打败了,再战噶尔丹,没想到出了这样的变数。
康熙当时也是很生气,毕竟他是一国之君,也有自己的骄傲,现在却为了国家的稳定被敌人逼迫,自己还不得不顺着敌人的意见,所以康熙再是无奈,也只能将蓝齐儿嫁给噶尔丹,以此来安抚噶尔丹,为自己的大业争取时间,蓝齐儿也明白康熙的无奈,纵然心中不愿也没有办法。
蓝齐儿嫁给噶尔丹以后,噶尔丹对她也确实很好,但是这终究不是蓝齐儿愿意的,后来康熙也没有因为噶尔丹是自己的女婿而放过噶尔丹,在打败郑经后,康熙转手就收拾噶尔丹了,身为君王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挑衅自己的威望,所以杀噶尔丹也是意料之中,只是苦了蓝齐儿。
蓝齐儿,是虚构的人物,历史原型为固伦荣宪公主。
康熙帝出于大清利益的考虑,把心爱的女儿嫁给了仇人——葛尔丹。当时,蓝齐儿实际上已经有了喜欢的人——李光地。
根据剧情需要,编剧将蓝齐儿的命运推向了战争,与战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噶尔丹的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来到京城,在兵器店遇到了蓝齐儿,被蓝齐儿美貌所吸引。之后,向康熙后提出要娶蓝齐儿。
噶尔丹提出后,康熙毫不犹豫的就决定了,这个决定让蓝齐儿的命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蓝齐儿嫁给噶尔丹,是康熙政治的需要。
扩展资料:
蓝齐儿自小深得康熙宠爱。她少年时代就随同容母妃到福建老家探亲,见到了为孤儿请命的青年李光地,从此种下情种。回京之后,蓝齐儿被封为和硕公主,而李光地也在她的启发下决意留在朝廷效力。
电视剧中蓝齐儿是容妃和康熙皇帝的女儿,这是一个虚构角色的!康熙的所有女儿并没有封号为蓝齐儿的公主。蓝齐儿的地位是这样变化的:开始连格格都不是,后来封为蓝齐格格,等到下嫁给葛尔丹的时候才册封和硕公主。
——蓝齐儿
蓝齐格格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比较受人喜爱的女性角色,给严肃的宫廷带过去几份欢乐,有一种刁蛮公主的感觉,本来已经有了心上人李光地,但是最后却下嫁噶尔丹,蓝齐格格这个角色应该是为了剧情添凑的,但是也反映了在历史中有很多公主,她们享受了荣华富贵,却要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幸福,蓝齐格格过得还是比较好的一个。
一、康熙不得已而为之蒙古一直都是威胁着大清统治的存在,所以为了不开战,就把很多公主都嫁给蒙古的贵族,当时的噶尔丹一直在威胁大清的统治,给大清提出的无理要求,只能一步步退让,因为当时的清朝还不能和噶尔丹正面交锋,就在这时噶尔丹来清朝看上了蓝齐格格,,在电视剧里,噶尔丹确实被蓝齐格格吸引,但是也少不了政治原因,看出了蓝齐格格受康熙的疼爱,如果不同意,他们正好有理由开战。
二、大臣逼迫下无奈的命令牺牲一个公主解决一场战争,这是很多大臣都支持的想法,因为毕竟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情很多,当时在朝堂上,明珠和索额图都同意,蓝齐格格下嫁,不是他们的女儿,他们当然没必要心疼,所以康熙也不得不考虑这些大臣的想法,牺牲一个女儿的婚事,挽救大清的危难时刻,所以康熙只能这么做。
三、为了消灭噶尔丹做准备康熙消灭噶尔丹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就把蓝齐格格先嫁到噶尔丹稳定一下,康熙派大阿哥护送蓝齐儿出嫁,也是为了先探探蒙古的地形,至于李光地和蓝齐儿的爱情,康熙只能说抱歉,毕竟这只是儿女情长,在康熙眼里不算什么,李光地也很识趣,没有纠缠。
弭叛息乱的噶尔丹之战
平噶尔丹之战是清朝时期康熙帝亲征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叛乱的战役,时间是从1690年至1697年。交战结果,清军却大获全胜。
从此,噶尔丹势孤力穷,历时近10年的叛乱终于得以平定。喀尔喀地区重新统一于清朝。
此战康熙帝三次亲征,最终弭叛息乱,取得了完全胜利。平定噶尔丹叛乱是一次正义战争,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明末清初,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准噶尔部势力渐强,随着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准噶尔部大汗噶尔丹分裂割据的野心愈益膨胀。
1688年,噶尔丹亲率骑兵3万人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清政府管辖的喀尔喀,占领了整个喀尔喀地区。喀尔喀三部首领仓皇率众数十万分路东奔,逃往漠南乌珠穆沁一带,向清政府告急,请求保护。
康熙一面把他们安置在科尔沁放牧,一面责令噶尔丹罢兵西归。但噶尔丹气焰嚣张,置之不理,反而率兵乘势南下,深入乌珠穆沁境内。对于噶尔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一面下令就地征集兵马,严行防堵,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北上迎击。
1690年6月,康熙决定亲征,其部署是分兵两路出击:左路军出古北口,右路军出喜峰口,从左右两翼迂回北进,消灭噶尔丹军于乌珠穆沁地区。康熙亲临博洛和屯指挥。同时令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各率所部兵力,西出西辽河、洮儿河,与科尔沁蒙古兵会合,协同清军主力作战。
右路军北进至乌珠穆沁境遇噶尔丹军,交战不利南退。噶尔丹乘势长驱南进,渡过沙拉木伦河,进抵乌兰布通。清左路军也进至乌兰布通南。
康熙急令右路军停止南撤,与左路军会合,合击噶尔丹于乌兰布通,并派兵一部进驻归化城,伺机侧击噶尔丹归路。
马兰布通位于克什克腾旗,就是现在的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南。该地北面靠山,南有高凉河,地势险要。噶尔丹背山面水布阵,将万余骆驼缚蹄卧地,背负木箱,蒙以湿毡,摆成一条如同城栅的防线,谓之“驼城”,令士兵于驼城之内,依托箱垛放枪射箭。
清军以火器部队在前,步骑兵在后,隔河布阵。八月初一中午,交战开始。清军首先集中火铳火炮,猛烈轰击驼阵,自午后至日落,将驼阵轰断为二,然后挥军渡河进攻,以步兵从正面发起冲击,又以骑兵从左翼迂回侧击。
噶尔丹大败,仓皇率全部撤往山上。次日,遣使向清军乞和,乘机率残部夜渡沙拉木伦河,狼狈逃窜,逃回科布多时只剩下数千人。经过此役,噶尔丹实力大损,曾被其征服的回部、青海、哈萨克各部纷纷投向清军。此役使蒙古全境出现了平静局面。
噶尔丹自乌兰布通失败后,叛乱之心未死,他以科布多为基地,招集散亡人员,企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为防御噶尔丹再次进攻,康熙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部署,加强边境守备;巡视漠北诸部,稳定喀尔喀蒙古上层,将逃居漠南的喀尔喀蒙古分为左中右三路,编为37旗;设立驿站和火器营,沟通内地与漠北地区的联络,专门训练使用火铳火炮。
1694年,清政府诏噶尔丹前来会盟,噶尔丹抗命不至,反而遣兵侵入喀尔喀,康熙遂决定诱其南下,然后一战歼之。
为使此次作战顺利进行,清军在战前做了充分准备:调集兵马,征调大批熟悉情况的蒙古人为向导,随军携带5个月口粮,按每名士兵配备一名民夫4匹马的标准,组成庞大的运输队,备有运粮大车6000辆,随军运送粮食、器材;筹备大量防寒防雨器具,准备大批木材、树枝,以备在越过沙漠和沼泽地时铺路。
噶尔丹果然率3万骑兵自科布多东进,沿克鲁伦河东下,大举内犯。在此形势下,康熙决定再次亲征。1696年2月,康熙调集9万军队,分东中西三路进击:东路9000人,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越兴安岭西进,出克鲁伦河实行牵制性侧击;西路46万人,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为主将,分别出归化、宁夏越过沙漠,北上切断噶尔丹西逃之路;康熙自率中路北上,与其他两路约期夹攻。
噶尔丹见康熙亲率精锐前来,又闻西路清军已过土剌河,有遭夹击的危险,便连夜率部西逃。
1696年5月13日,清西路军进抵土剌河上游的昭莫多,距噶尔丹军15千米扎营。昭莫多,蒙语为大森林,位于肯特山之南,土剌河之北,汗山之东。
清抚远大将军费扬古鉴于军队长途跋涉,饥疲不堪,决定采取以逸待劳、设伏截击的方针,以一部依山列阵于东,一部沿土剌河布防于西,将骑兵主力隐蔽于树林之中;振武将军孙思克率步兵居中,扼守山顶。
战斗开始后,清军先以400骑兵挑战,诱使噶尔丹军入伏。噶尔丹果然率兵进击,企图攻占清军控制的山头。孙思克率兵据险防守,双方激战一天,不分胜负。
此时费扬古指挥沿河伏骑分兵一部迂回敌阵,另一部袭击其阵后家属、辎重,据守山头的孙思克部也奋呼出击。
噶尔丹军大乱,夺路北逃,清军乘夜追击15千米以外,俘歼数千人,收降3000人,击毙噶尔丹之妻。噶尔丹仅率数十骑西逃。
此战,清军利用昭莫多的地理条件,以逸待劳,设伏截击,迂回包抄,终于赢得了胜利。
在噶尔丹率军东侵喀尔喀之际,其后方基地伊犁地区被其侄策妄阿拉布坦所袭占。
加之连年战争,噶尔丹精锐丧亡,牲畜皆尽,噶尔丹兵败穷蹙,无所归处,所率残部只不过数十人,且羸弱不堪,内部异常混乱。
1697年2月,康熙鉴于噶尔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诏亲征。噶尔丹闻讯,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服毒自杀而死。至此,康熙时期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战始告结束,喀尔喀地区重新统一于清政府。
噶尔丹的失败,从根本上说,他的行动违背了我国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与巩固的历史潮流,到头来不免走上覆灭的道路。
知识点滴
清康熙皇帝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后,于1703年御制两通刻碑,用以纪念平叛的胜利,表彰两寺喇嘛助战功绩。
两通石碑均用满、蒙古、藏、汉4种文字铭刻,每碑各建有一座八角攒尖顶式碑亭。碑文表彰两寺喇嘛功绩的文字稍异。
席力图召的石碑尚存原地;小召的石碑已移存内蒙古博物馆内。碑文记载赐予小召的甲胄、宝刀,过去每年春节公开展览,名为晾甲,届时倾城出动前往观赏,今亦由内蒙古博物馆收藏。
因为当时台湾没有收复,清廷尧大量军费组建水师。没有精力顾及北边的蒙古。然而葛尔丹统一漠北,勾结沙皇,企图与康熙争霸中原,恢复黄金家族的荣光。在这种压力下,清廷只能效法汉唐和亲,用女人换取暂时的和平,为统一蒙古争取缓冲时间。。。。但是《清史稿》有记载:荣妃,马佳氏。子五:承瑞,为圣祖长子,四岁殇;赛音察浑,长华,长生皆殇;允祉。女一,下嫁乌尔滚。 另外,葛尔丹出生于1644年,康熙出生于1662年,也就是说,葛尔丹比康熙大18岁。 葛尔丹死于1697年,卒年53岁。葛尔丹死后,成为准格尔大汗的是侄子策妄阿拉布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