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吐蕃大臣到唐朝求婚时怎样机智地用线穿九曲线、走迷宫吗?请你讲一讲并

你知道吐蕃大臣到唐朝求婚时怎样机智地用线穿九曲线、走迷宫吗?请你讲一讲并,第1张

吐蕃大臣禄东赞受松赞干布派遣赴唐向唐太宗李世民请求和亲,唐太宗出了五个难题,对各国前来求婚的使节进行考试,谁能智胜,公主便嫁给该国君王。

第一道题是用丝线穿九曲璁玉。其他国家使臣都穿不过去,噶尔东赞用丝线缚住蚂蚁的腰,放在珠的孔口,慢慢吹气,让它爬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第二次比试是令各国的使者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揉好皮、喝完酒。其他使节有的肉没吃完便醉倒了,有的皮没揉好便累倒。只有噶尔东赞令随从们慢慢地小碗喝酒,边吃边喝边揉皮子,最后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

第三次,唐皇又命令使臣认出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各自的母子关系。噶尔东赞令小马驹单独关上一夜,只给草料不给水喝。第二天,放到母马那里去,小马驹都各自认自己的母亲吸奶去了。这样,吐蕃使臣又胜。

唐皇又命拿出一百根头、尾一般粗的木棒,令使臣认出头梢。噶尔东赞将木棒推进水里,头重尾轻,重的沉下,轻的浮在上面,认得一清二楚。

最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杂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里面,令使臣们找认,认出者公主可随之而去。噶尔东赞先找服侍过文成公主的老大娘打听公主的模样和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红痣。吐蕃大臣又照汉族老大娘的指点,终于认出公主。

您好

:1、麦蒙追了茉莉很久,才得到茉莉的答应,因此麦蒙是非常非常喜欢茉莉,也想要与茉莉一生一世在一起。麦蒙与夏朗朗如同朋友一样相处,有一次麦蒙和夏朗朗时候,自己打算与茉莉求婚,并且给夏朗朗看自己买好的钻戒。夏朗朗主动帮助麦蒙策划求婚事宜,麦蒙听了夏朗朗的计划后,觉得还不错,于是照着夏朗朗的计划,在**院对茉莉求婚。

2、可是麦蒙的求婚茉莉拒绝了,其实夏朗朗答应帮麦蒙求婚时,夏朗朗就撞见茉莉与高远手牵手在一起了,夏朗朗才知道茉莉一直将麦蒙当作是备胎。夏朗朗很生气,可是又不敢告诉麦蒙,担心会伤害麦蒙,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给麦蒙准备求婚仪式。

3、茉莉真正喜欢的人是高远,麦蒙其实也知道。高远与茉莉本来就是男女朋友,后来高远出国两人分手。麦蒙之后才有机会追求,可是高远后来回来了,茉莉开始疏远自己,麦蒙将这次求婚当作是一次机会,茉莉拒绝麦蒙也知道了对方的选择,他也大度的成全了茉莉与高远。

9集。根据查询《机智的上半场》官网得知,麦蒙求婚失败 夏朗朗来到了面试现场,发现现场的面试者都是男生,并且都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可全都被录取。这个时候高远就出现了,在机智的上半场高远第9集。《机智的上半场》是由黎志执导,刘博文联合执导,沈月、章若楠、梁靖康、薇薇安、张歆怡、翟子路、张志浩主演,李佳航、丁冠森特别出演的女性青春成长话题剧,于2021年8月18日在优酷视频播出。

谢道韫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

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

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

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

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谢道韫还是个小MM的时候就相当了得。

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

不要小看这一赞,谢安何等样人,不说他在淝水之战中的镇定气度,也不说他权谋机变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归隐的澹泊心态,只说后世的诗仙李太白向来眼高于顶,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来的狂气,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这个东山不出的谢安石。

其时天下号称名士的何止千万,能得谢安一赞几乎可以藉此荣耀终身。

另一则故事就更经典了,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会,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雅兴大发,问在座的谢氏后辈,飘飘大雪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明接口:“撒盐空中差可拟。

”(这位老兄空中撒盐何故,难道想人工降雪?:))。

谢道韫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谢安大声称善,夸奖道韫敏慧过人。

曹冲

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

他的几个儿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处,而他最喜爱的,首推曹冲。

古代所谓神童,以语言天赋突出的居多,曹冲却表现出解决问题的高超思维能力。

曹冲七岁时以等量置换的办法称大象体重,不但震惊了当时之众,也流传千古,成为最经典的儿童智力启蒙故事之一。

还有一个典故:孙权曾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

曹操想观赏雉鸡舞蹈,但使尽办法,这珍禽就是不鸣不舞,让人徒叹奈何。

曹冲想出一个办法,让人制作一面大镜,摆在雉鸡面前。

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将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体现了曹冲的智慧,还表现了他宽厚仁慈的一面。

一次,曹操坐骑的马鞍放在仓库中,不慎被老鼠咬坏。

库吏大惊失色,自认必死。

曹冲知道后,心生一计:他先用利刃将自己的单衣穿戳成鼠齿状,然后装成一脸愁色的样子去见父亲。

曹操问他何事忧虑?曹冲说:“世俗以为鼠齿衣者,其主不利。

今单衣见齿,是以忧戚。

”曹操赶紧安慰爱子,说:“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过了一会儿,库吏前来报道曹操那桩马鞍被鼠咬坏一事,曹操听后,笑着说:“连我儿子的单衣都被咬坏,何况马鞍乎?”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

据说,每当曹冲见到当刑者,总要上去寻问是否冤枉,是否处理过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设法为之救命或减刑;每当见到那些勤奋而能干的官吏因小过或失误而触犯法律,他都要亲自到曹操那里说情,请求父王宽大。

史书称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

——这种悲悯宽厚的气质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简直催人泪下。

可恨天道难测。

上苍把智慧慷慨地赋予曹冲,却又残酷地掠走他的生命。

建安十三年,年仅十三岁的曹冲突患大病而亡,据后人推断,可能是“绞肠痧”。

曹冲的夭折,留给历史一道残缺的美丽,留给后人一份遗憾的叹息。

也许上天的深远用意,非我等凡胎肉眼所能看穿。

曹冲死后,曹操悲痛万分,曹丕来宽慰他,曹操说道:“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们的大幸。

”曹丕即位后,也经常对臣下说:“若使仓舒(曹冲之字)在,我亦无天下。

”可见,曹冲之死,客观上为曹丕争夺王位扫除了最大障碍。

才高八斗的曹植,力能搏虎的曹彰,都在争当曹操继承人的交锋中郁郁而终。

假使曹冲活着,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又有谁能够预料呢?

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

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

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历史上的王戎是个很难下定义的人物,简直具有典型的性格分裂症状。

《世说新语》里有关他的条款还有许多,摘列一二,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1,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王戎在其侄子结婚时送过一件单衣,后来数次讨还)

2,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

契书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

(王戎作司徒的时候富了起来,一到天黑就和老婆关起门来数钱)

3,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王戎家的李子树品种优良,卖的时候怕别人引进,先把核钻破)

4,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

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

(女儿出嫁借了他的钱,他就甩脸子看,女儿还了钱,马上眉开眼笑)

单从上面的记载来看,王戎的吝啬,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世说俭啬第二十九》中记载了九条俭啬的故事,他一人就占了四条。

但是在同一本《世说新语》里,他却另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1,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

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

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译:王戎、和峤都很孝,同时死了老母。

和峤规规矩矩服丧,王戎虽然不遵守规矩路数守孝,却因为痛苦而消瘦得像只干干鸡了。

2,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

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他作官的老爹有清官的名声,死后,下面的人送钱数百万表示怀念,王戎一概拒绝)

3,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魏明帝虐待老虎还招呼老百姓围观。

老虎一声大吼,吓得众人屁滚尿流,七岁的王戎却镇定自若)

4,王戎丧儿,“山简往省之。

王悲不自胜。

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他死了儿子,哭得昏天黑地,天性流露)

5,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

者无预焉。”

(阮籍有酒,给小王戎喝)

6,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本条出自《晋书》——并非无殊能,只怕是不愿表现殊能,尽到本分就成了)

这几条描写的王戎,至情至性,临危不惧,见财不贪,实在无法把他和那个吝啬的王戎统一起来。

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分析,王戎的吝啬极有可能是一种韬晦之计,作秀的成分很大。

否则,依照嵇康阮籍等人的性子,如何肯和一个卑下贪婪的家伙混在一起号称“竹林七贤”呢?

王戎曾经带兵参加灭吴的战争,也算文功武略齐备,从234年生到305年没,活了七十一岁,最后死于“八王之乱”,位至左仆射,司徒。

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活到古稀之年,相当的不容易,这恐怕与他自污式的韬晦之计不无关系。

孔融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

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注意,后来以他为楷模浇铸出来的成批作品,可没法跟这个始作俑者相提并论)。

有关孔融,还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

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

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

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

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

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但是孔融的神童段位,仅仅停留在辩捷的层次上。

而这种没有智慧作后盾的辩才,除了得罪人之外,于人于己,实在没有更好的用途。

孔融成人之后,先后担任过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职。

在职期间,除了空发议论,作一些修复城墙重建学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基本没干过什么足以证明他有政治才能的事。

大凡能说会道而又不甘寂寞的人,对于干活的人总是指手画脚一百个不顺眼,孔融也没跳出这个窠臼。

他依附于曹操的翼护下,得以在盗贼蜂起的军阀割据时代作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的香梦,但是对于曹操的政策却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

如果说他劝阻曹操伐刘备是“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虽然迂腐但是还带着点为天下计的味道,那么他为讽刺曹丕纳甄氏而编造的“想当然”的故事,就纯粹属于徒逞口舌之利,完全是过把瘾就死的嬉皮士心态。

三国时代的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通常有着惊人的耐性,但是曹操的耐性终于还是被逼到了极限。

公元208年,曹操把孔融满门抄斩。

当时还有一个令人凄然的花絮:孔融被捕的时候,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专心地做着某种游戏。

孔融还怀着一种侥幸心理问使者:“我好汉做事好汉当,能不能放过我的孩子?”没想到他儿子秉承了他的硬骨头精神和早慧特征,慢慢说道:“父亲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两个小孩子口中造出的。

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遗传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还有着超乎他上的非凡见识。

可惜历史没有给这两个小孩一个充分表演的机会就匆匆将其扼杀,使人掩卷兮长太息。

孔融除了作政论,还能诗,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把他与王粲等六人相提并论,故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诸葛

东吴君臣,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切的关系。

孙权就经常和大臣开玩笑。

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

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

众皆大笑。

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

满座之人,无不惊讶。

权大喜,遂将驴赐之。

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

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

”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

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

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

年仅六岁,就懂得化解矛盾之道,诸葛恪可谓神童。

但是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诸葛恪的聪明,也属于孔融式的小聪明,用来持节出使,游说劝谕,与人争锋于庙堂之上而不损国之威严,则绰绰有余;若用来辅佐君王,治国安邦,则嫌不足。

孙权一双碧眼,有知人善用之誉,但是让诸葛恪这样一个人“辅太子”,真是大大的失策。

聪明人的身上,经常会被附会许多神奇怪异之事。

《太平广记》曾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吴孙权时,永康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逐之。

龟便言曰:“游不良时,为君所得。

”人甚怪之,载出,欲上吴王。

夜泊越里,缆舡于大桑树。

宵中,树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絷,方见烹臞。

虽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

”树曰:“诸葛元逊博识,必致相苦。

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出?”龟曰:“子明无多辞,祸将及尔。

”树寂而止。

既至,权命煮之,焚柴百车,语犹如故。

诸葛恪曰:“然以老桑方熟。

”献之人仍说龟树共言,权登使伐取,煮龟立烂。

今烹龟犹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龟为元绪也。

——这里对于诸葛恪广闻博识的描写,就有些神乎其神的味道了。

小聪明的一大特点,就是急于表现一下自己的聪明。

孙权病故以后,9岁的孙亮即位,遗嘱时任大将军的诸葛恪和孙弘、孙峻等辅佐。

孙弘仗着自己与王室的密切关系想独掌大权,策划除掉诸葛恪,不料孙峻站在诸葛恪一边,密报诸葛恪,诸葛恪闻信将孙弘诱到将军府,一刀拿下。

陆逊死后,诸葛恪替代了陆逊的丞相职务,军政大权一手把持。

他一上台,就裁撤校官,豁免债务,减除杂税,深得民心。

百姓由敬生爱,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太平广记》的那个故事,大概就是彼时留下的。

每当外出,都有许多人挤在道路两旁,伸长脖子,希望一睹尊容,场面之狂热,媲美追星族。

在这种热烈追捧的气氛中头脑发热,也就不难理解了。

诸葛恪掌握大权后,没有去调和矛盾控制政局稳定人心,而是急不可耐地想要建立功勋。

上台第二年,他就带兵在魏吴交界的巢湖东界修城筑堤,防魏进攻。

这座大堤便是有名的东兴堤(今安徽巢县东北)。

说来也巧,就在万事俱备之时,司马师率兵来攻。

吴军以逸待劳,甫一交锋,就击溃魏军。

这本是一次小胜,不足宣扬,可在追星族的眼里,这钟近乎未卜先知的本事更加证明了诸葛恪的神奇。

被胜利和崇拜灌晕了的诸葛恪再次征集了20万大军,围攻合肥。

这一次却没那么幸运了,诸葛恪那种浅层次的智慧根本不足以决胜千里。

战争拖延了四个月,吴军伤亡惨重,又瘟疫流播,败局已定。

诸葛恪出于虚荣心理,对将军朱异都尉蔡林等人的劝告置若罔闻,仍然逼迫将士负病攻城,结果军心大乱,减员严重。

魏国反击,诸葛恪不敌,退至长江沿线。

吴军连病带伤折损无数,幸存者也是怨声载道。

诸葛恪还不服输准备再战,后来在孙亮一道接一道的退兵诏书催促下,才退兵回朝。

经过这次惨败,诸葛恪大失人心,朝野一片怨责之声,孙峻利用这个机会,杀死了诸葛恪取而代之,东吴政权从此陷入争权夺利的混乱之中。

应该说在三国的神童里面,诸葛恪是最有机会施展才华的一个。

他自小便深受赏识,后来掌握了主宰一国的权力。

但是,他的拙劣表现却令所有看好他的人大跌眼镜,最后他不但自己落得个身首异出的悲惨结局,还使东吴国力大伤朝政混乱直至灭亡,孙权泉下有知,一定要后悔得捶破棺材板。

这种过早表现的聪明以及随之而生的心理扭曲,是诸葛恪人生悲剧的根源。

肤浅的聪明,轻者杀身,重者误国,内中个情,发人深省。

何晏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

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世说新语》

三国神童经常在七岁的时候不约而同开始闪光,巧合的程度令人怀疑。

何晏在普通读者里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一提起他祖父何进则无人不晓。

如果说黄巾之乱是三国鼎立的导火索,那么国舅兼大将军的何进就算是分割天下的操刀人了。

正是他在与十常侍的争斗中引进外援——董卓的野狼部队,在本就气息奄奄的汉王朝软肋上又捅了致命的一刀。

何进是屠夫出身,但是他的后人何晏却出落得唇红齿白面如傅粉身材修长清秀儒雅(越说越象一根水灵灵的绿豆芽),而且从小聪明伶俐。

曹操自己的儿子虽然个个都很出色,见了何晏仍然很喜欢,一心想把他收为义子。

没想到何晏人小心大,自己在地上画了个圈,标明是“何氏之家”——这份执著来自于一个七岁孩童,真让人赞叹。

关于何晏的皮肤白皙,还曾经有过一个典故:许多人认为何晏面如傅粉是因为学女人搽粉,魏明帝曹睿也曾好奇到设了一个局来验证此事。

有一日天气闷热,曹睿急召何晏进宫。

何晏满头大汗地赶来,却没什么事,曹睿只是准备了一碗热汤面给他喝。

何晏一边吃一边用袖子擦汗,却仍然面容皎白毫无沟壑纵横的迹象,可见乃是出自天然。

但是何晏最终还是站在了曹氏利益集团的一边。

他的母亲尹氏被曹操娶为九夫人,他自己娶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被封为“驸马校尉”,据考证以驸马称呼公主女婿还是自他而始。

这种裙带关系决定了他不可能从曹氏集团中摆脱出来,所以后来他成为曹爽属下的一个重要人物,官拜吏部尚书,在公元249年司马懿与曹爽的权利斗争中被杀。

何晏的出生年代不祥,参考与他同期的曹丕曹植等人,死的时候应该已经六十上下。

 求婚是一件大事,如果不用心,很容易惹怒她。如何求婚才能百发百中呢?我给你出出主意。

  第一步:判断求婚时机是否成熟

 首先要思考一下你们的感情是否稳定,是否能安然面对结婚,有没有谈论过婚后生活,是否已经准备好结婚等等这些,都是求婚成功的前提。如果你们的关系已经非常牢固,那就进行下一步吧!

  第二步:确定求婚日期

 选择哪天求婚也受多方面的因素限制,特殊的日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可以选择第一次吻她或第一次约会的日子,她的生日或是节日,她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一周里的一天。

  第三步:选好求婚场地

 可以选一个对你们特别有意义的地方,又或者她一直想去的地方,也可以在吃晚餐时来个突袭。这个就要根据你和她的喜好来决定。

  第四步:准备求婚物品

 一般求婚物品就是钻戒和玫瑰,戒指一定要有,可以换成自己可以承受的样式,或者买一个她心仪的礼物也可以当作求婚信物。

  第五步:想好退路

 所说的退路就是,如果她不接受,你要怎么办?被拒绝是非常让人难受的事,而且在公众场合被拒绝,男人会很丢脸。这时你就需要用智商来化解尴尬。你可以保持笑容和冷静,告诉在场的人她平时很害羞,或对大家说“这么害羞,还没到感动的环节就跑掉了”。一切机智的想法都可以运用。

  第六步:想好求婚宣言

 求婚宣言可以很随意,但绝不能乱说,至少要有条理,知道你今天是来干嘛的。总之把自己心里想对她说的话说出来就可以了。不过,一定要真诚哦!

吐蕃[tǔ bō]

赞普松赞干布掌握吐蕃政权以后,派大臣噶尔东赞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出了五个难题,对各国前来求婚的使节进行考试,谁能智胜,公主便嫁给该国君王。

第一道题是用丝线穿九曲璁玉。其他国家使臣都穿不过去,噶尔东赞用丝线缚住蚂蚁的腰,放在珠的孔口,慢慢吹气,让它爬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2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