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婚礼的婚礼内容

鄂尔多斯婚礼的婚礼内容,第1张

鄂尔多斯婚礼有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

鄂尔多斯婚礼——这里说的鄂尔多斯婚礼,即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她集鄂尔多斯歌舞、饮食、文化、礼仪、风俗于一体,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它起源于成吉思汗时代。生活在伊金霍洛旗的蒙古族,大多为达尔扈特部落的后裔,都是直接为元代宫廷服务的卫士歌手的子孙,她们世代相传,较多地保存了当时的文化,所以其独特性与魅力是任何地方的蒙古族婚礼所无法比拟的。如今,来伊金霍洛旗的游人碰巧赶上一家蒙古族的婚礼,或观看模拟鄂尔多斯婚礼的表演,一定会大饱耳福、眼福、口福。鄂尔多斯婚礼有一套独特而严格的程序。

乘马娶亲

下午申时,新郎家中,宾客盈门,馈赠礼品。主家摆下宴席,请来乐手、歌手,宴请大宾、伴郎、祝颂为首的娶亲代表。宴罢,鼓号一响,已接近日募。娶亲的人们来到禄马下面,祭过圣主成吉思汗。此时,披弓挂箭的新郎如一位即将出征的勇士被众人簇拥过来。据传,战时娶亲,必佩戴弓箭,一为随时备战,二怕“抢亲”的习俗。新郎翻身上马,充当司仪的祝颂人端起一碗鲜奶,高声吟诵《弓箭赞》《骏马赞》。念了三遍后,一行四人的娶亲队伍策马向新娘家驰去。

闭门迎婿

娶亲的队伍刚到新娘家门前,准备就绪的信号就发出了:只见一股烈焰腾空而起。新郎暗松一口气,径直走向房门,不想闪出四位大嫂堵在门口,向娶亲队伍“发难”。祝颂人即刻上阵迎“战”。这场舌战一问一答,妙趣横生。如果男方取胜,女方则收下牛犊红筒,爽快放行。否则,不仅遭受奚落,还要被顶回。

求名问庚

入夜,开始进行另一个仪式:求名问庚,这是婚礼过程中时间最长的一项内容。鄂尔多斯少女,出嫁时都要另起一个名字,在婚宴上公开。男方祝颂人与手持银盅的新郎跪在地下,千方百计想套出新娘的新名字,女方四位大嫂答非所问,有意刁难。直到最后,新郎把哈达举在手上,把求婚的礼品金银对环摆在哈达上,祝颂人再次求情,大嫂们才生恻隐之心,从怀里取出一条哈达,说出新娘名字,双方互换信物,此时已是黎明时分。

送亲上路

方家最盛大的婚宴就要开始了。宴毕,新娘即将出嫁。所以也称“离娘宴”。同时也是新郎的最后一次过关考试。先轮流给宾客叩头敬酒,接受女方家亲戚赠送的衣服佩饰,穿上才可以娶走新娘。进膳时,新郎必须当众掰开一个半生不熟的羊脖子,一般羊脖子里总要塞根红柳棍,以考验新郎的腕力和智力。宴后,新娘就要登程,女友们把新娘团团围住,进行“阻嫁”,男方奋力抢亲。之后,开始装扮新娘。馆头额吉解开新娘的大辫,蘸着碗里的清水,梳得油光净亮,把链垂头饰戴上,意味着少女时代就此结束,今后将以**的形象出现。女方送亲的人准备好骑乘,在悠扬的礼赞声中,蒙着红纱的新娘由俩位胞兄牵着,缓缓穿过人群上了红马,向婆家走去。这时,女方宾客唱起了惜别的歌为她送行,直唱得新娘泪如雨下,不时地停马回望。

迎新拜灶

离婆家不远时,男方派出的人已在野外迎侯多时,就地摆开酒宴为送亲者接风洗尘。趁大家喝酒之际,新郎与祝颂人骑马赶快逃走。按照风俗,跑得慢了帽子就有被抢走的危险。新娘的到来引起一阵暄闹。由新娘家陪送的嫁妆从两堆火中通过,而新娘也要由新郎牵着马从火中穿过。以避邪免灾。新娘步入正厅后,先向灶神三拜九叩,男方祝颂人同时为她吟诵《祭灶词》。然后,依次向婆家主婚人等叩头,并接受赠礼,跪拜完毕,揭去喜帕,新娘方可在众人面前亮相。

新婚庆典

喜宴摆开,新婚典礼就此开始,第一个招待贵宾的隆重礼仪是献羊背子,等《全羊赞》的吟诵声一落,宾客就可以尽情品尝,开怀畅饮了。同时,新娘开始接受各方亲戚的赠礼,而这些送礼的宾客也会得到一份新郎家的回礼。接下来,新娘与新郎的父母依次向宾客敬酒。在一片歌舞声中,鄂尔多斯婚礼走向了高潮,也走向了尾声。 鄂尔多斯婚礼仍保留着男到女家娶亲的习惯。结婚那一天,男家附近另设一座披红挂绿的蒙古包,作为新房。包里包外都是穿着鲜艳的蒙古袍、欢声笑语的男男女女,新郎也换上崭新的装束,忙碌着准备去迎亲。新娘则在自己家的蒙古包内梳洗打扮,迎接新郎的到来。迎亲的队伍将在傍晚时分出发。新郎身着红绸长袍,腰束金黄宽带,脚蹬高统马靴,由领头人、祝颂人陪同,来到蒙古包前象征蒙古族人民勇敢精神的玛尼宏棋杆下,由祝颂人领头,在场宾客和韵,唱起欢乐的迎亲歌:成吉思汗时代许下的婚礼,是草原上最欢乐的时机。抬出那肥壮的牛羊,摆上那丰美的奶食,让我们在这丰收的季节里纵情欢乐……之后,迎亲的队伍扬鞭策马向新娘家驰去。

按照传统的礼节,迎亲队伍在新娘所在的浩特先骑马绕跑一圈。正待在新娘的蒙古包前下马,欢聚在新娘家的亲友便迎上来,寒暄之间,迎亲的祝颂人还未来得及下马,他手捧的哈达就给新娘家的一位厨师用烧火棍接过去。这时,新娘的亲友们在包外围成一个半月形圈子,作出拒娶的样子,还用一条丝带将迎亲者挡住,这叫彩带隔门。于是善于辞令的祝颂人便高唱鄂尔多斯民歌发问:你家天天关门,还是见我们来了关门是嫌我们来的人多,还是因为错过了时辰口齿伶俐的伴娘就会用民歌反唇相讥。这样,双方一唱一答,充满情趣,直到最后,伴娘才收起彩带,放迎亲者进包。

进包后,祝颂人拿出送给新娘的首饰和衣物,请女方父母亲友过目,并敬献上奶酒和全羊。之后,新娘家举行盛宴,招待迎亲的人。蒙古包内,男女老少围坐一堂,杯盏交错,歌声不绝,直到深夜。当年长客人走后,一位少女会端上一盘羊颈骨,要新郎从中掰断。为戏弄新郎,伴娘往往将一根筷子插进羊颈骨里,当新郎识破伎俩,终于把羊颈骨折断时,他要当众与新娘分着吃,以示全心全意的爱情像羊颈骨那般紧紧相扣。

第二天,新娘要离开娘家时,往往泪如雨下,似乎很伤心。其实这是鄂尔多斯婚礼中的哭嫁习俗。这时,祝颂人领新郎抢亲。陪亲的姑娘将新娘保护起来。男方好言相劝不成,便挤进人群中抢新娘,场面十分热闹。最后,自然还是抢亲的人获胜了。

于是,新娘和亲人们依依惜别,送行的人们唱起送亲歌,歌声中,伴娘用红纱为新娘蒙上头,然后上马绕自家的蒙古包一周,便策马向新郎家驰去。一路上,双方亲友相互追逐嬉戏,看谁抢先到达,最后,往往是男方抢先到家。

新娘下马后,先在蒙古包前的玛尼宏棋杆下举行跳火仪式,取兴旺之意。新娘进入蒙古包,祝颂人要向新郎的父母发问,新媳妇蒙头盖脸,能不能见人露面回答后,婆婆揭开几媳的蒙头纱,然后赠送礼品,并给新娘起新的名字。接着,全羊席开始,持续到天明。

次日清晨,新婚夫妇举行送客酒宴。送亲的众人都要畅饮三杯,然后方跃马扬鞭,踏上归程。

婚期选择

结婚日期,由喇嘛选择,通过媒人和证婚人通知女家。由媒人和男家亲友将聘礼送到女家。结婚前几天,男家女家通常宰牛杀羊准备,打扫或新搭蒙古包,备下美酒、烟、制作或购买好看的蒙古袍、蒙古学、马靴,通知亲友。结婚的新房一般扎在西北角,紧靠长者(父母)的蒙古包,亲友的蒙古包由此往东排在一旁,作厨房用的蒙古包则扎在东北角最靠边的位置上。

娶亲歌

结婚那天,男家喜气洋洋,热火朝天,新郎在吉祥高兴的气氛中换上崭新的装束。一般是红锻结冠,或带布里亚特式的圆锥红缨帽,身着长袍,腰扎金黄宽带,脚登长靴,负弓带箭,腰间揣着哈达,显得十分威武英俊。媒人、伴郎也都穿上盛装。一切具备,新郎和伴郎在欢呼声中举起酒杯,唱起了娶亲歌。

大意是:

成吉思汗传下来的婚礼,

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

让我们在辽阔的草原上,

纵情歌唱,幸福万年长------

歌毕,新郎在众人的簇拥下,跨上骏马向女家奔驰而去。通常新郎等人快到女家时,女家的蒙古包紧闭着,佯装不知,闭门不纳;或是新娘的伴娘和亲友们,在门前作半圆形,好像拒娶的态势。这时一位德高望重、善于辞令的婚礼祝颂人走出来,向女家客气地说:今天是黄道吉日,我们是按婚约来娶亲的。女家还照旧堵着门,以蒙古民歌高声发问,请祝颂人用歌声作答。

伴娘们先唱道--

什么象征着洁白无瑕?什么标志着幸福荣华?

这样的礼物是什么?

你可把它带到姑娘的家?

祝颂人答唱道--

清晨是纯洁白净的鲜奶,

正午酿得更加甘甜,

晚上变成醇香的酥油,

这珍贵的礼品全都带来。

伴娘们又唱道--

千里草原上远近驰名,

奔腾飞跃神速如鹰,

为接娶美丽的姑娘,

你们可曾带它来临?

祝颂人答唱道--

成吉思汗圣主的马群里,挑选的白玉色宝马驹,

驰骋蓝天云间的千里马,

现已牵引到这里---------

祝颂人对答如流,伴娘无奈,才开门把新郎和迎亲队请进。

拜礼

新郎进屋后,先拜佛爷、火神,后向新娘父母献哈达、美酒等礼品,再向女家亲友呈鼻烟壶,并一一请安问好。岳父母以矫客来临,安为上座,以丰盛的全羊美酒招待。宴时,先割羊肉一片祭祖,后敬新郎、新娘。宾主高兴地为新人的幸福举杯祝酒、高歌。礼毕,姑娘、小伙子们耍笑新郎就开始了。阿拉善市、鄂尔多斯市,掰羊脖子骨,就别有情趣,要求新郎掰断煮熟的羊脖子,为的是考验新郎的力气和智慧。为增加难度羊脖骨髓中常常插一根红柳棍或筷子。科尔沁争夺羊恩吐(羊嘎拉哈、也叫羊拐)也很富有诗意。

女方家要派人送亲。起程时刻快到时,新娘罩上鲜红的面纱,穿上桃红色的蒙古袍,腰扎宽阔的绿绸带,足蹬长统马靴,显得分外健美。在送亲的祝酒声中,新娘乘马绕自家蒙古包三圈,向自己的父母和朝夕相处的姐妹们痛哭流涕,互相诉说慈爱、感恩、友谊之情依依不舍地告别。

这时,母亲常常边哭边唱,父亲的歌自己不能唱,通常姑娘们代唱。父母唱完歌,新娘在伴娘的陪送下,同新郎的娶亲队一起,登程出发。新娘总是姗姗而行,故意落在后面,走快了会被人笑话。娶亲队和送亲队都想抢先到男方家,双方在路上都尽情驰骋,互相追逐戏逗。娶亲到家新郎新娘下马前,先绕蒙古包走三圈。下马后,拿着马鞭,双双通过两堆旺火,表示爱情的纯洁、忠贞不渝,象征着婚后生活的兴旺、幸福、纯洁。新郎新娘先拜佛爷、灶神。拜灶时,先在灶里燃起红彤彤的旺火,新人并排跪在一起,新郎的膝部还要压着新娘的袍子边,以示男贵女贤;同时新郎伸右手插入白布口袋的日形处,新娘伸左手插入白布口袋的月形处,手携手,表示同心同德,永不分离。再拜父母,拜亲友,和小姑小叔一一相见互献洁白的哈达,互呈鼻烟壶,新郎也向新娘的亲友礼拜。

求婚最全攻略

求婚步骤:

1购买求婚戒指

可以从寓意出发,也可以选择经典,不知道尺寸可以用她的戒指偷偷比对,别出现戒指戴不上的尴尬局面。

2确定求婚时间

建议选在下午或者晚上,而且注意要让你的小仙女是美美的状态,别为了惊喜让她蓬头垢面!

3确定求婚地点

KTV餐厅酒店都可以(便于放音乐),选择你们刚认识的地方或是你们都喜欢的地方会更有纪念意义噢。

4人员安排

求婚现场如果想要活跃一些的话,最重要还是靠亲朋好友助阵,还可以安排好兄弟一旁摄影留念。

5布置求婚场地

营造浪漫的氛围场景很重要,建议某宝搜索:求婚/气球/表白/创意这几个关键词,会有浪漫的收获哦。

6准备求婚词

如果怕求婚时紧张到词穷,最好事先准备要说的话,或者录制下来直接放映给她,女生真的会很感动。

7鲜花配钻戒

求婚一般都会准备玫瑰花,一般在戴戒指之前,女孩子也许嘴上不说,但是没人能拒绝哒!

8其他惊喜细节

这部分可以自行准备:比如做照片书,或者把照片打印下来,或者把照片视频做成电子相册,求婚时放。

求婚音乐:

国语版

1、告白气球—周杰伦

2、今天你要嫁给我—陶喆

3、咱们结婚吧—齐晨

4、慢慢喜欢你—莫文蔚

5、水星记—郭顶

6、爱就一个字—张信哲

7、有幸—赵砚卿

8、LDO—莫文蔚

9、唯一—王力宏

10、最重要的决定—范玮琪

粤语版

1、我的宣言—周柏豪

2、难得一遇—林奕匡

3、相依为命—陈小春

4、终身美丽—郑秀文

5、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6、夏日倾情—卫兰

7、约定—王菲

8、还记得—周柏豪

9、梨涡浅笑—许冠杰

10、无赖—郑中基

好的求婚音乐真的会氛围感爆栅,粤语歌真的很温柔很适合表白。

求婚文案:

1、回忆你们走过的那些路

你们在一起几年?你们经历了什么?什么让你难忘?终于你在今天下定决心娶她回家,想想一路的风风雨雨,这一刻,你终于拥有她了。

2、对于一个将把未来给你的女孩

你有哪些情话从来没说过?你有哪些承诺,求婚之前你还不敢说?你有哪些心动一直没有说出口?你有哪些想说的话,在今天一股脑的,真诚的说出来吧。

3、你看过哪些**电视动漫的台词

有的人肤浅、有的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过有时候,你会遇到一个如彩虹般绚烂的人。你看到哪些台词,听到哪首歌,你想到了她,在你这天告诉她吧。

求婚装饰:

1、卧室装饰

卧室装饰少不了气球、照片和蜡烛,可以装饰的温馨一些,去某宝搜索一下会出来很多装饰的方案哒。

2、室外装饰

室外尽量选择在草坪、花园,绿色配着鲜花气球的感觉会很美好哦,这里需要买一些kt版,可以放两个人的照片。

3、餐厅

餐厅可以定一个包间,把灯关掉,只打开led灯,兴托氛围。

《乌拉特婚礼》

乌拉特婚礼乌拉特婚礼大致分五个程序:

  第一个程序:求婚

  乌拉特部落的求婚一般是由父母包办。等儿女长大后,有儿的人家父母看中谁家姑娘,并了解其父母也有此意时,就找一个热心肠的人作“昭齐”(即媒人),尔后由“昭齐”再找1—3人,携带4个圆饼、白酒、哈达等礼品到女方家。到女方家后先将圆饼入盘摆在桌子上,接着给老人敬酒、献哈达,同时提出此行是为××家的孩子求婚的。如果女方家的人很愉快地接了哈达,就意味着同意了这门婚事。求婚的目的基本达到了,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初步商定好订亲的日子。过去乌拉特部落台吉出身的男子是不娶台吉出身的姑娘的。

第二个程序:订亲

  乌拉特部落的订亲仪式要比求婚复杂的多。订亲时,男方家要携带整羊一只,白酒若干及圆饼、哈达等礼物。这一天,昭齐领着男方家的长辈、女婿以及亲戚若干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商谈订亲的有关事宜。此行有二层内容:一是商谈彩礼,二是商定娶亲的日期。订亲时带的礼物,根据需要和贫富而定。富者可带全羊、哈达、白酒等。多数人带一套茶礼,即哈达、4块圆饼、2块砖茶、若干瓶白酒。茶礼是代表“全羊”的,属于重礼。砖茶代表羊背子。献礼时,圆油饼在下,砖茶在上,哈达横搭上面。还以冰糖、红枣作为辍物置于其上。

  男方将礼品摆在桌子上说明来意后,向女方父母敬献衣袍料子、绸缎和金钱,以酬养育之恩。接着,启开带来的酒瓶,向女方家父母的亲朋敬三杯。待一切见面礼节行完后,女方家便请亲朋贵客入席。彩礼的商谈是在宴席中慢慢进行的,蒙古族把这种宴席叫作“乃日”,意思是联谊。等亲朋贵客入席后,放“乌查”并诵祝颂词。词的大意是:

  吉祥如意!吉祥如意!

  向各位欢聚的贵客们,献上这神圣上等的美味佳肴。

  这是用四岁绵羊精心调制的食品,为各路贵宾摆好的厚礼!

  这是用两岁羔羊精心调制的食品,为八方宾客敬献的重礼!

  弯曲的羊角、肥大的羊尾、骠悍的个体,

  宽圆的尾巴、健壮的四肢、六节短粗的颈骨。

  十二节粗壮的胸椎,二十四节粗长的脊梁,四条膘肥的肋支。

  我们将雪白的肥羊煮熟调制好,向八方来的尊贵宾客,

  向尊敬的兄弟朋友们,敬献这上等的美味佳肴。

  这时女方家要敬酒,并且还要女方家请来的两名歌手站立在蒙古包的东南角唱歌,唱三支歌,大家喝三次酒。然后席间宾朋回敬一支歌,敬歌手一杯酒,接下来就是大家欢聚一堂,共祝皆大欢喜,彩礼就在此过程中商定。

  第三个程序:娶亲

  娶亲是乌拉特婚礼的高潮,蒙古民族早在八个世纪前,就习惯成亲时从远方聘娶,绝不允许近亲成亲,也不允许一个家族的人从同一个部落娶亲。但这个习惯因种种客观因素慢慢演变成现代蒙古民族成亲奔远方,娶亲在天亮的传统习惯。

  乌拉特部落婚礼,娶亲的日期在订亲时已经选定,但是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在娶亲前,还要互相通报情况,确定娶亲、送亲的人数和来去的具体时间,有时提前送彩礼。

  1、女方婚宴(聘姑娘):乌拉特部落婚礼的顺序是先聘后娶。因此娶亲的人们必须在商定的日子去女方家。娶亲人数必须是单数。娶亲的人,尤其是新郎要骑好马,连人带马打扮好,到达女方门口时,女方早已在门外铺一块毡子,摆一方桌,上置奶食、烙饼和白酒,由一名祝颂的人带领几名敬酒人,欢迎娶亲队伍。娶亲队伍到来后,双方问好请安,并为每一位迎亲人敬三杯拦门酒。在拦门时,双方祝颂人要展开一场舌战。女方人提问,男方人回答,形成一问一答,大意是:“祖籍为何地,何许人士,在这阳光明媚的早晨成群结队,神采奕奕,什么缘故,前来此地……”回答说:“祖籍为美丽的呼伦贝尔图奈曼查干、图门乌力吉,祖先为布尔海诺颜,为了美好的姻缘到此前来娶亲……”女方又提问:“既然如此,带来了什么样的礼物?”男方回答:“带来了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牛马驼羊。”就这样一问一答,一直说出九九八十一种礼品,方可进屋,否则就要被戏耍。进入蒙古包后,要向女方家长辈以及亲朋好友一一请安问好,礼毕入座。女方递烟、献茶,尔后敬酒,接着男方将带来的“乌查”和一套茶礼并排摆到桌上说:“亲家、亲家母、众亲戚请受礼。”男方斟酒人打开自己带来的酒向女方长辈、亲戚朋友及其每个人敬献三杯酒。男方敬完酒,女方出来一人将礼物微微挪向取亲一方,给男方每人敬一杯酒,歌手引吭高歌三首歌。主要唱的三首传统歌是:《永远之福》、《缔造之福》、《先辈之祝福》,通称“三福”。歌罢,稍事休息,重整盘碗,举行盛宴。

  盛宴一开始,坐首席的长者引吭唱歌后,歌手们接连唱三首祝颂歌。其后,由首席的长者念着诵着颂词奖赏歌手。接着,上“乌查”热情款待。席间,女方的年轻姑娘、媳妇、小伙子频频敬酒,场面非常祥和热闹。尔后,伴娘把新娘领到宴席厅,男方祝颂人向女方一嫂子求问新娘姓名与属相,两人一问一答,巧与周旋,也很热闹。这席间,女方家姑娘,小伙子们为了考验新郎的智慧和力量,端来一个羊脖子,让新郎从中间掰卸开,因为有时在羊脖子中心故意插进一根红柳枝,而新郎感到非常紧张吃劲儿。趁这时,屋外亦有人将新郎的坐骑藏匿起来,使其难以成行。盛宴一直延续到第二天姑娘出嫁时的吉日良辰。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新娘便在众姑娘的簇拥和帮助下,穿上鲜艳的服装,在送亲歌声中与家人依依惜别,出门上马。送亲歌的大意是:

  你像清泉那样流淌,

  你像春柳那样飘荡;

  姑娘出嫁远离家乡,

  送别时为你放声歌唱。

  你像金盅里的酒那样清澈。

  你像修剪过的树木那样修长;

  姑娘出嫁远离家乡,

  送别时为你放声唱。

  ……

  娶亲的人出门上马,女婿找不到坐骑,又要向女方家人求情说好话,献哈达方可找回坐骑。众人在马背上接受三次敬酒,便告辞起程。

  从女方家到男方家的途中,娶、送双方并不是只顾赶路,还有热闹的追逐戏逗场面。距男方家约5—6公里时,新郎跃马扬鞭,赶上走在前面的新娘,以镫击响新娘坐骑的镫梁,策马向前飞驰而去,娶亲的其他人则竭尽全力,保护新郎,不让送亲的靠近。送亲的亦策马扬鞭,设法追上新郎夺其帽子。这也是对新郎坐骑和新郎骑术的一次考验。你追我赶,你争我夺,气氛亲切而热烈,非常有趣。如果男方保护不力或因新郎坐骑不快而被抢走帽子时,大家笑他无能,说他坐骑是老牛,显得很不体面。而后新郎要手捧哈达献给抢帽子的人,说好话索回帽子。击镫、抢帽子是娶亲路上的一场极为热闹的场面。乌拉特部落人在喜庆宴上如果不戴帽子,被视为没有礼貌。

  2、男方婚宴(娶媳妇):当娶亲的队伍即将回来时,男方门外铺一块大白毡或地毯,同辈人出门迎接,长辈的在家依次入左侧坐定,饮酒取乐,等候娶亲的到来。新娘到达门前,未下鞍就要品尝盛在银碗内的鲜奶,随后在别人的搀扶下,同马鞍一起滑落在白毡或地毯上,因为新娘的脚是不能着土的。由伴娘或嫂子们簇拥着,脚踏白毡步入蒙古包。送亲的必须在迎亲桌前接三杯酒后,方可进屋。届时,男方歌手正在屋里引吭高歌,以示热烈欢迎。

  新娘进入蒙古包后,蒙着面纱,在蒙古包的东南角炉灶前磕头,而且这磕头也不是爬地磕头,只是新娘自己由伴娘或嫂子陪伴下被按着头表示磕头,新娘完礼后,在伴娘或嫂子的陪同下来到宴席厅,以辈数和年龄为序,逐个向长辈和众亲戚磕头,受礼者都赠送礼物,大至牛马驼羊,小至衣料银元,赠送牲畜时,必须赠送生产母畜,这是一种兴旺发达的美好祝愿。

  新娘磕完头就要退出(倒退出去)时,青年人们从外面将门堵住,不让新娘出门。新娘只好把平时绣好的手帕、烟荷包等送给他们才让出去。蒙古民族的习俗中耍笑新娘也只在这个时候耍笑,别的时候是不允许的。特别不允许闹洞房,不允许娶新耍旧,耍笑老人。

  新娘磕完头,进入洞房,傧嫂为新娘取掉蒙面红纱,开始举行分发仪式。先由婆婆用筷子去分,接着傧嫂们给新娘缠发鬓。尔后,在新娘头上套一下用绸袋装着的笼头,以示驯服新娘。接着穿上敖晶海和4个开叉的长坎肩,佩带上全套头饰。再交回到宴席厅,婚礼宴也开始了。

  盛宴(酒宴)开始时,必须先上茶,而后敬酒,跟着放“乌查”。敬酒时必须念祝酒词,放乌查时必须唱放乌查颂词,之后唱婚礼歌,即三福歌。在这期间,新郎、新娘在伴郎、伴娘或嫂子的陪同下,给来宾一一敬酒。主婚人和一些长辈每接一杯酒,还要祝颂一番。所有人的在几名特邀歌手的带领下,唱正统的歌,古老悠扬的乌拉特民歌此起彼伏,歌声、欢笑声伴着美酒佳肴使婚礼达到高潮。按习惯欢乐要持续到第二天,富贵人家的婚礼甚至更长一些。

  送亲人提出起行时,男方要向每个送亲的致以薄酬,并在门外较远处铺上毡,摆上方桌,搁两块圆饼和一只羊头,这时屋里唱起一首辞行歌——阿拉泰杭盖,由双方主婚人(亲家正代表)手捧银碗,敬上马三杯酒后告别。女方主婚人上马后,接住男方递来的羊头边扔向外手(右手),边飞驰而去。

  第四个程序:探望闺女

  是送亲的人到新房探望姑娘的一种仪式。有当时探望和几日后探望两种。探望姑娘程序非常简单,但也很重要。如果女方不探望姑娘,那么姑娘就不便回门了。

  第五个程序:回门

  乌拉特部落婚礼中回门仪式是由婆婆领着儿子、儿媳,带上乌查或一套茶礼,去儿媳父母家的一种礼仪。回门没有固定的时间,一般是婚后的适当时候。回门虽不复杂,但也很重要,因为未回门,就意味着婚礼还未结束,两亲家也不便互相往来。回门时,女方家要设酒宴,款待亲家和女婿。

  这样,一个完整的乌拉特婚礼程序便告结束。

可以吗?虽然不是很好,但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712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6
下一篇2023-06-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