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善良、博爱、宽恕,一部壮阔的史诗,读出味儿来了吗?

《战争与和平》:善良、博爱、宽恕,一部壮阔的史诗,读出味儿来了吗?,第1张

《战争与和平》虽是长篇小说,涵盖面较广,内容丰富,但是却没有刻意凸显的真正英雄般的主人公。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的真实而自然,既有自己的闪光之处,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这才是真实的生活,人无完人。细读之下会发现整篇作品充满了博爱精神。

作者托尔斯泰

所有人都值得被原谅

皮埃尔·别祖霍夫,书中具有矛盾性的人物。一开始的皮埃尔作为别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而不被看好,上层社会对他的态度也是轻视和否定的。而自己也是纸醉金迷,思想混乱,整日烂醉于俱乐部。

可是当他继承了父亲的巨额家产和爵位时,人们的态度立刻发生了改变。华西里公爵更是时时处处地促使皮埃尔能喜欢上自己的女儿海伦。

矛盾的皮埃尔在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海伦的情况下,因痴于海伦的美貌而与海伦结婚。因为海伦的放荡行为,皮埃尔与海伦的情夫淘洛霍夫决斗,并陷入迷茫的人生当中。

后来海伦也自食恶果。但是皮埃尔最终选择了原谅海伦,即使海伦的所作所为给他带来极大的伤害,但是当海伦陷入困境时,他选择了原谅。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一心为国,期望通过拼杀战场来建立功勋,保家卫国,为家族争光。父亲对他的管教严厉之极,宁愿唯一的儿子战死沙场,也不愿看到他懦弱退缩,给家族蒙羞。

在战场之上负伤归来的安德烈,刚回到家就目睹了自己的妻子产子丧生。在这之后一直生活在愧疚和悔恨之中,郁郁寡欢。直到他遇见娜塔莎·罗斯托娃,才发生改变。

他与娜塔莎相知相爱,并定下约定,一年后如若依旧相爱如初则携手一生。可惜,一年中变数太多,单纯的娜塔莎被安多乐所引诱,要与之私奔。虽然这场私奔最终被阻止,但他与娜塔莎之间的真情已伤。

爱有多深,伤就有多疼,恨就有多深。安德烈在得知真相后选择永远不原谅

娜塔莎。可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有情人终会相遇。在战火中身负重伤的安德烈,机缘巧合之中被娜塔莎发现。善良的娜塔莎真诚地道歉祈求安德烈的原谅,并终日陪伴在安德烈的身旁,照顾着奄奄一息的安德烈。而安德烈在看见娜塔莎之时,就已经心软了。

纵然真心付出却被辜负,但是原谅别人等于放过自己,最终安德烈还是选择原谅娜塔莎。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而不原谅更是在折磨自己。

还有很多的悲剧人物最终都选择了宽恕和原谅。娜塔莎原谅安德烈父亲对自己的轻视和对自己与安德烈婚姻的反对,在他临终之际真心地为他祷告。爱慕尼古拉的索尼娅专情而坚定,一直以来默默等候着尼古拉,拒绝别人的求婚。

后来尼古拉和玛丽亚相爱走到一起时,索尼娅选择理解和放手,并大度的祝福他们。哪怕是书中的依身于法军的那些俄国女人,皮埃尔·别祖霍夫也选择体谅她们,认为她们是可怜的。

每一处都洋溢着善良

这部巨作每一处都洋溢着善良。

当俄国与拿破仑拼死一战时,多少俄国士兵丧命受伤,血流成河。当成批的伤员从前线退下来时,他们被送往莫斯科。可是,这时俄国正准备弃城,莫斯科的人们正在准备迁移。

当年轻的战士们拥挤在娜塔莎家的门前时,他们没有只顾逃命,而是给士兵们送来水和食物,并且将已经装车的家具全部卸下来,用这些车子,带着伤员逃生。

**《战争与和平》片段

战争面前,他们没有退缩;灾难面前,他们没有畏惧;战败之前;他们没有放弃。金钱乃身外之物,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重头来过,只有人的生命不可以。

娜塔莎一家放弃贵重的家当,带着这些伤员逃命。这样的爱,是博大的,是深沉的,更是感人肺腑的。

破仑攻占莫斯科时,他没有得到任何他想得到的东西,仅仅占有了一座空城。俄国全国上下,竟无一人投降。从上层贵族到农民农奴,行动起来,共同抵抗敌军。即使一些人最后被俘虏,也没有人出卖祖国。在俘虏之中有个人物让人敬佩不已。那就是和皮埃尔一起的小农民,他积极乐观而又无比善良。

即使被抓去充军,他也觉得幸运,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有五个孩子的哥哥去充军。被法军俘虏时,他也没有觉得自己可悲,困境之下他还带着自己的小狗。哪怕在雪地当中艰难行进,他也将小狗拥在怀中,没有丢弃。

他说过动物也应该好好被爱。这个平凡的小人物用自己的切身行动诠释了善良。他不仅爱自己的家人,他也爱自己的国人,甚至爱可怜的小动物。这样人难道不可敬,难道不伟大吗?

娜塔莎的弟弟皮特,是一位可敬可爱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向往报效祖国,征战沙场。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一人前往前线。当看到和自己差不多大的法国孩子被俘虏时,他充满同情。这时的他眼中没有敌人,只有善良和同情。

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

自古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无数的战争。每一次的战争对于人类来说都是灾难,因为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俄国与拿破仑之间的战争持续几年,每一次开战都有无数的年轻战士丧生战场。后来的卫国战争守护莫斯科中,更是血流成河,尸体遍地。这样的场景让人不忍直视。从战场上撤下来的伤员更是成千上万。战争让多少人失去生命,让多少父母失去自己的孩子,又让多少孩子失去的自己的父母,成了可怜的孤儿。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因为战争不得不将自己已怀身孕的妻子送到乡下,交由父亲和妹妹照看。等他回来时,妻子却在难产中丧命。这让他悔恨终身,傲慢不已。最后也是因为战争,他与娜塔莎被迫分隔两地,甚至自己的性命也在战争中消亡。娜塔莎的弟弟皮特,小小年纪就被敌人的枪火击中,长眠地下。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一大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生命的代价,是鲜血的印记。

战斗场面

当拿破仑带着部队从俄国撤退时,可以说是狼狈,可以说是不堪,也可以说是悲惨。在途中被冻死累死的就不计其数,在撤退时更是遇到了俄国的大部队。侵略俄国的拿破仑部队,在途中被俄军痛击,军队更是损失过半。

这次的战争其实没有赢家,无论是俄国的军队和百姓还是拿破仑带领的法军,在战火燃烧起来时,没有谁能置身事外,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争的残忍让我看到和平的可贵。作者描绘出的战斗场面警醒着世人,和平来之不易,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被珍视。

《战争与和平》这部史诗级的巨作,没有真正英雄般的主人公,却用善良感动了无数人。

1805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之后,法国和俄国之间也发生了战争。可是在俄国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依旧恬静悠闲,社交舞会照常举行。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已有身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丽娅之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希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战争与和平

安德烈刚刚留学归来的好友皮埃尔·别祖霍夫,是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是社交界的宠儿。居心叵测的监护人库拉金公爵看到这一点,便企图把美貌但品行不端的女儿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同年11月,安德烈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安德烈历尽种种艰难后回到秃山。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时死去了。安德烈陷入孤独和绝望中,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皮埃尔发现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存在暖昧关系,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他与多勃赫夫进行决斗。在幸运地击倒对方后,皮埃尔即与妻子分居,他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问题的困扰之中。不久,皮埃尔加入了共济会,得出了一套生活的哲学。他又怀着宽宏大量之心,接回了妻子。

1807年2月,俄奥联军在埃尔劳与法军进行了一场残酷的鏖战,双方损失都很惨重。6月拿破仑与沙皇签署了和平协定,暂时的和平生活开始了。1809年春天,安德烈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公爵。在公爵家里,他立即为充满生命力、美丽动人的公爵的女儿娜塔莎所吸引,娜塔莎答应了他的求婚。但秃山老公爵认为她不够富有,年龄太小而加以反对。最后双方相约一年后成婚。不久,安德烈出国了。娜塔莎伤心地答应等待一年,却又无法忍受寂寞。她结识了爱伦的兄弟阿纳托尔。在他的诱惑下,两人决定私奔。至此,她与安德烈的婚约宣告无效。这对安德烈骄傲的性格是一次极其沉重的打击,为此他痛苦不堪。然而由于军务缠身,他对此事又渐渐淡忘了。

1812年,拿破仑率先撕毁原来的和平协定,指挥军队跨过涅曼河,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年迈的库图佐夫将军决心阻止法军继续向前推进,但由于战术失误和其他原因,并未使俄军毕其功于一役。战役还不断进行着,双方损失都很惨重。最后,俄法军队在博罗狄诺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争夺战。显然,这是俄军所进行的最糟糕的战役。库图佐夫不得不痛心地宣布军队无力保卫莫斯科,拿破仑则作为胜利者进抵又一座空城。安德烈在博罗狄诺战役中身负重伤。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塔莎意外地在伤员中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安德烈。她向他谢罪,并精心地看护他。彼此间又旧情重萌,但为时已晚。安德烈伤口恶化,不久即在睡梦中逝去。

皮埃尔留在莫斯科,决意做一名民族英雄。他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在解救一位遭受法国士兵凌辱的俄国妇女时,他被捕成为俘虏。皮埃尔的妻子爱伦在战火中仍然难以抑止自己的放荡行为,最后,因误食堕胎药而死亡。拿破仑的军队在空城莫斯科完全分崩离析,他疲劳地等待着,寄希望于沙皇要求他签订和平协定。但是这一天迟迟不来,他只好放弃莫斯科回师法国。在通往斯摩梭斯克的途中,法军彻底瓦解,成为一群落荒而逃、恣意抢掠的乌合之众。在哥萨克人的不断骚扰下,大量俄国战俘被解救,皮埃尔也重获自由。俄国终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皮埃尔又回到了莫斯科,恢复了同罗斯托夫和保尔康斯基一家的友谊。娜塔莎吸引了他,而他也突然意识到娜塔莎已长大成人。于是时机一成熟,他就恭请她父母同意他们的婚事。与此同时,娜塔莎之兄尼古拉也正在考虑娶安德烈之妹玛丽娅为妻。皮埃尔与娜塔莎结为伉俪,生活幸福。这位曾经单纯而轻浮的女子变成了一个勤劳能干的妻子。他们结婚8年后,养育了4个可爱聪敏的孩子。娜塔莎完全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丈夫和孩子们。他们发现彼此的生活实现了他们过去的梦想。尼古拉虽然无法完全肯定自己对玛丽娅的爱,却懂得这桩婚事明智适宜。他们收养了安德烈的儿子尼古路什卡,生活也十分快乐幸福。

主要内容

本书故事以1812年俄国法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在《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就多达559个,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各有其独特的个性,且充满了生命的悸动,人的欢乐、痛苦、各种内心思绪——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而书中史诗般的辉煌节奏与宽阔视界,也只有荷马的作品可以相提并论。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扩展资料:

《战争与和平》创作背景

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登基。当时,沙皇政府由于在克里木战争期间遭到军事失败而削弱,农民暴动风起云涌,各方面人士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在这种形势下,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废除了农奴制,并实行了一些自由主义改良政策。因1825年起义失败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也在这时被赦免。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标志着俄国农奴制社会正在崩溃,疾速地向西方文明的资本主义迈进。经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上下求索,托尔斯泰终于推出《战争与和平》。

在19世纪初,俄国经历了两次对拿破仑军队入侵的反击。那是两场正义的保家卫国的战争,俄国人民空前地团结在了一起,不分贫富贵贱,甚至男女老幼前所未有地同仇敌忾,有力地阻击了拿破仑军队的进攻,挫败了拿破仑的征服。

托尔斯泰认为,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要解决自己的社会走向问题,有必要回到这段历史当中去,回到这段历史当中那种上下一起努力的奋斗当中去,因而创作了《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4203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