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雕侠侣》里看爱情(二)——郭芙:“冤家式”爱情

从《神雕侠侣》里看爱情(二)——郭芙:“冤家式”爱情,第1张

了解郭芙的人应该都知道,金庸笔下的郭芙人性刁蛮、不可一世,不过也恰好,如果没有郭芙,杨过也不可能一步步成为世人景的仰神雕大侠。

    大家可能觉得郭芙作为《神雕侠侣》的女配角,一路上与杨过百般阻挠、冷眼相对,怎么会有爱情一说呢?杨过应该对郭芙没有感情吧。其实不是这样的,仔细品味金庸先生的笔锋,他们二人的关系“细思极恐”。

    事实上,郭芙作为桃花岛黄蓉与郭靖家的大**,无论是样貌、品行、还是见识都远在杨过之上,并且郭芙对杨过的第一印象还是很不错的,小小的爱慕之心已经萌芽,但是杨过却处处傲慢,不留情面。杨过从小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他又本是大情大性之人,面对郭师妹的骄扬跋扈自然会有诸多排斥。但其实二人是彼此有情愫的,只是年少无知,又因为彼此的成长环境差异导致性情不同,一个是千金**,其意志从来不可违逆;另一个又是自卑自负,自尊心极高的人,使得这样的两种性格注定要彼此消耗,彼此争吵。

    若说情愫,郭芙对杨过的感情不用赘述,杨过表面看起来极度讨厌郭芙,但其实仔细想来,全部是自己的自尊心在作祟。在第一次召开中原武林大会的时候,杨过与小龙女重遇时被外面的争吵惊扰到,杨过力战群雄、大显身手的理由是因为金轮法王等人惊扰到了他的姑姑,然而试想,以杨过的性格,如果没有姑姑,他难道不会挺身而出吗?这就是杨过,在经历了洪七公与欧阳锋交手,武功大有长进的时候,本来就愿意表现自己。不是说杨过轻浮高调,只是因为他太需要被认可、被尊重,尤其对那个从小就对他颐指气使的郭芙。除此之外,很多人在阅读《神雕侠侣》时,都没有注意到这段情节里有一个小细节:杨过在见到郭芙时的内心情绪,远比郭芙认出杨过时的郭芙的情绪要激动的多。这说明,潜意识里,杨过很在意郭芙,对郭芙始终念念不忘。而后,武林大会的大展身手也使得郭芙改变了对杨过的刻板印象,虽然身边有大武小武的追求,但是相较之下,还是这个英俊潇洒的杨过能够独当一面,所以芳心暗许。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当郭靖夫妇想要将女儿许配给杨过,却被杨过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杨过拒绝的原因,一方面确实是因为他与姑姑两情相悦,另一方面,杨过一向的自傲也显露无余:你郭芙看不起我,现在无论我的武功还是师父,都是比你强的。也正因如此,他们二人的矛盾也从此时开始。如此顺延而下,杨过被郭芙断臂、小龙女中毒分离16年之久,杨过都没有寻郭芙报仇。即便到最后,杨过为郭襄送上3份生日大礼,也难说有报复郭芙的意味。郭芙对杨过的态度直到第二十九回“劫难重重”中被杨过救出火海之后那一段才发生质的转变:一切都是自己从小积累的自尊心蒙蔽了自己,而杨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真是造物弄人。

    这种彼此相爱却又互相伤害的例子在现实生活力比比皆是,因为二人性格不合便恶言相对、企图改造对方,甚至错过一生。那么这种爱情的心理学效应是什么呢?

1反差:蓦然回首,发现你的美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分4组,每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被评价者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对数十人进行实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这一现象被称为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也就是说,如果你一直很讨厌一个人,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潜意识以一种固有的模式来认知对方,当某一天或经历了某一段时光,突然发现他并不是你所认为的模样的时候,这种偏见会大幅度减少,甚至转化为好感。

2批评也是一种关注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被试分成四个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它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结果工作成绩是前三组均优于控制组,受表扬组和受训斥组明显优于忽视组。可见,批评也是一种关注。在“冤家”的互动模式里,虽然大部分都是批评或针锋相对,但也相当于给予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不管是正向还是负向的,总是能在对方的心理映射一些痕迹和能量。

    今天说的这些有没有颠覆你对《神雕侠侣》的价值观呢?世间的感情,有多少种爱,就有多少种恨。想想身边那个你讨厌的他,你的内心是否也有过小小触动?

郭芙和杨过之间的感情恐怕是整个《神雕侠侣》里面最细腻的,细腻到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郭芙也是杨过在书中见到的第一个同龄女子。最开始见面时,一个是三餐都无法保证的小叫花子,一个是名门之女,大家闺秀。杨过小的时候在乡下长大,见得都是山野村妇,哪里见过这么水灵的姑娘。郭芙出生在武林世家,父亲郭靖,母亲黄蓉,虽然从小家教严苛,可除了郭靖黄蓉夫妇,谁曾对她有半句薄言?

但是杨过长大后,自带情圣体质,遇到的每一位少女都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而郭芙,除去初恋光环后,就只是一个刁蛮任性的小丫头,怎能比得上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等杨过的红颜知己。爱杨过的女人有很多,但是, 得不到的,永远都是最好的。

杨过先期是受到母亲的影响,后期跟小龙女在一起之后,两个人都是心肠善良,有一次郭芙被李莫愁所害,差一点被火烧死,杨过本打算袖手旁观,但是小龙女却说,咱们命苦,难道还要让别人跟我们一样苦吗?就是这句话打动了杨过。所以他又冒着大火去把郭芙救了出来,而自己身上,却被烧得全是水泡了。这是在郭芙已经砍掉他的一条手臂之后,他居然还能这样面对自己的仇人。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郭芙,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杨过一直是个好人,有一颗侠义心肠所以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去救郭芙。

其实郭芙和杨过算是青梅竹马,从一开始郭芙就对杨过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情愫,只不过她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罢了,她对杨过的种种伤害,又何尝不是因爱生恨呢?而杨过总是对郭芙有着无限包容与宽容,说明他对郭芙也是有着一定感情的,在最后的襄阳大战中,看着在战场上厮杀的杨过和耶律齐,郭芙迷茫了,她竟然不知道自己更担心的究竟是谁

观点粗糙,欢迎大家互动、评论。

《神雕侠侣》是金庸的小说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这部小说与其说是部武侠小说,不如说其是部言情小说更为实在。其主要是描述杨过一生的情感纠葛的,杨过与郭芙、杨过与陆无双、杨过与程英、杨过与小龙女、杨过与完颜萍、杨过与洪凌波、杨过与公孙绿萼、乃至杨过与郭襄。

杨过的一生并不像郭靖那样在心理上肩负着国家民族之重,郭靖之名就取自大宋王朝最为屈辱的“靖康之变”事件。其一生也都是在为守卫襄阳,保护大宋子民而奉献自己,最终襄阳城破,郭靖与黄蓉双双选择自杀殉城。而杨过的性格比较愤世嫉俗,不是说其不爱国家与民族,只是以他的性格对普通的世俗中人并不会有太多的好感。杨过为了报父仇,曾也能与金轮法王走到一起,去见忽必烈。后在郭襄十六岁生日之际,杨过带人去杀蒙古兵,烧蒙古大兵的粮草,不说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大义,而偏把它说成是送给郭二**的生日礼物,似做此等英雄壮举只是看在郭二**的面上。杨过的性格如此,小龙女的性格更是如此,小龙女的心中只有一个杨过而绝无他人,两个人为了在一起,没少受世人的白眼,其对这般世人也就自然冷漠。后来襄阳城破,郭靖、黄蓉殉城了,而杨过与小龙女选择隐居了。所以《神雕侠侣》也自然是情重而侠轻,说其是言情小说更为合理。

为何说杨过爱的是郭芙,而小龙女只是替代?杨过与郭芙也可以是两小无猜了,一个极为聪颖、一个却又极为漂亮,极为般配的一对,又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不动感情是有违人性的,暗生情愫才是更自然的。

《神雕侠侣》第二十四回,回目为“意乱情迷”。讲述的不可能是杨过对小龙女的意乱情迷,因为在那之前杨过与小龙女在古墓中已经生活在一起很久了,要是对小龙女的意乱情迷那早就发生了。只能是其再见郭芙之后,对郭芙又开始意乱情迷了。所以,杨过在郭芙砍掉其手臂后,在其找到郭芙想报仇时,最终却没有下得了手,就加以自责,书中原文为:““杨过啊杨过,是不是你天生的风流性儿作祟,见了郭芙这美貌少女,天大的仇怨也抛到了脑後?倘若斩断你手臂的是个男人,你今日难道也肯饶了他?”所以,杨过对郭芙一直用情很深。

原先在古墓中,小龙女提出要与杨过双双终老於古墓时,这就相当於是小龙女向杨过求婚了。可杨过没有答应小龙女这一“求婚”,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逃离,后又跑到郭靖家了,所以是杨过面临小龙女求婚时,其却对郭芙却恋恋不忘。

而杨过与郭芙之所以没有走到一起,在於杨过是自尊感极强的人,而郭芙却偏爱耍大**脾气,爱践踏杨过那可怜的尊严,并以此为快。杨过却偏受不了刺激,所以后来杨过所做的一切努力其实就是为了证明给郭芙看的,包括送给郭襄的三件生日礼物,其实,也是为刺激郭芙才送的。最后,在襄阳大战的战场上还救了郭芙的老公,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比郭芙现在的老公强太多了。

而杨过与小龙女能够走到一起,也是为了做过郭芙看的,其实,当初杨过跟小龙女在一起的愿望并不强烈。只是,所以人都反对,认为有伤风化(在宋代,师生恋相当於**了),他才偏要做。而小龙女的性格也极柔,什么都顺着杨过,才使得两个同病相怜的人走到一起,其实那不是爱,而是“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420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