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梁平八角殿寺庙遗址简介

重庆梁平八角殿寺庙遗址简介,第1张

八角殿寺庙遗址简介

八角殿寺庙遗址位于梁平县铁门乡,有四五百尊明代石佛,让人兴奋不已。

这些石佛高的有2米左右,矮的20至30厘米,生态各异,栩栩如生。虽经长时间的日晒雨淋,但石佛的盔甲、衣服皱折和佛座花纹图案等雕刻都清晰可见。

石佛的发现对研究当地的明代风俗、宗教、建筑艺术等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据《梁平县志记载》,八角殿寺庙建于明朝末期,距今已有400多年时间,修建时间比西南佛教祖庭梁平双桂堂早,当时民间香火也较双桂堂旺盛。考察队员从残留的地基石和石佛排列的位置分析,初步推断八角殿寺庙是一座文庙,呈四合院建筑风格。

八角殿寺庙遗址是目前梁平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迹。目前,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加强对石佛的保护。

优友旅游网UU023com

截止到2015年11月16日,梁平县辖梁山街道、双桂街道2个街道,屏锦、云龙、新盛、礼让等26个镇,安胜、紫照等5个乡。

梁山街道

梁山街道为梁平县政府所在地,辖7个社区,面积106平方公里。2009年11月撤销梁山镇建立梁山街道;2011年10月因区划调整,撤销原城东乡后整体并入梁山街道管辖。

双桂街道

双桂街道辖11个行政村、4个社区,面积58平方公里。双桂街道于2009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

安胜乡

安胜乡位于梁平县城西北部。辖5个行政村,面积28平方公里。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以平坝丘陵为主,海拔443-638米。

柏家镇

柏家镇位于梁平县东南部。辖7个行政村、1个街道,面积695平方公里。属浅丘陵山区,海拔最低298米,最高647米。

碧山镇

碧山镇位于梁平县西部。辖10个行政村,面积39平方公里。以浅丘、平坝为主,海拔390—501米。

星桥镇

星桥镇位于梁平县城以北。辖8个行政村,面积531平方公里。地形起伏,以山丘地带为主,西南面为平坝。

大观镇

大观镇位于梁平县东南部。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533平方公里。

福禄镇

福禄镇位于梁平县东部。辖14村、1个居委会,面积875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汝溪河及其支流由北向南穿境而过。

复平乡

复平乡位于梁平县东北部。辖4个行政村,面积32平方千米。海拔最低处小河口315米,最高处白岩山顶1118米。

合兴镇

合兴镇位于梁平县东北部。辖8个行政村,面积54平方公里。云复公路、达万铁路贯穿全境。

和林镇

和林镇位于梁平县西南部。辖9个行政村,面积58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丘陵,西部为丘陵、平坝。

虎城镇

虎城镇位于梁平县西北部。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78平方公里。东北部有施家河,南部有白阳河,西部有波漩河。

回龙镇

回龙镇位于梁平县西南。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90平方公里。东西两边高,中间稍微低。海拔432米~1064米。

金带镇

金带镇位于梁平县中部。辖7个行政村、1个街道,面积3145平方公里。

聚奎镇

聚奎镇位于梁平县中西部。辖12个行政村、1个街道,面积57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最高点猫儿石海拔843米,最低点黄土坎海拔438米。

礼让镇

礼让镇位于梁平县中部。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45平方公里。

龙门镇

龙门镇位于梁平县西北部。辖11个行政村,面积53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452~952米。

龙胜乡

龙胜乡位于梁平县西北部。辖5个行政村,面积36平方公里。

明达镇

明达镇位于梁平县西北部。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589平方公里。

蟠龙镇

蟠龙镇位于梁平县城东南部。辖10个行政村,面积9627平方千米。海拔最高点为1221米,最低点为350米。

屏锦镇

屏锦镇位于梁平县西南部。辖19个行政村、2个社区,面积10211平方公里。地处国道318线和省道渝巫路交汇处,西北邻四川省达州市,南靠重庆市垫江县。

七星镇

七星镇位于梁平县西北边陲。辖5个行政村,面积331平方公里。

曲水镇

曲水镇位于梁平县东部。辖8个行政村,面积4743平方公里。境内白杨河是汝溪河上游。

仁贤镇

仁贤镇位于梁平县中部。辖6个行政村,面积41平方公里。地处平坝浅丘地区,南北地势稍高,东西略平缓,海拔高度最低处420米,最高处558米。

石安镇

石安镇位于梁平县东南边陲。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605平方公里。

铁门乡

铁门乡位于梁平县东南边陲。辖3个行政村,面积31平方公里。

文化镇

文化镇位于梁平县北部边陲。辖8个行政村,面积30平方公里。境内主要矿产资源为青砂石,地质储量300万立方米。

新盛镇

新盛镇位于梁平县北部。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68平方公里。

荫平镇

荫平镇位于梁平县城西南部。辖10个行政村,面积54平方公里。

袁驿镇

袁驿镇位于梁平县西部。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426平方公里。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有小溪河2条,属小清河水系,自东向西流,在临碧山镇界处出境。

云龙镇

云龙镇位于梁平县南部。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784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坪坝、浅丘为主,海拔410-1125米。

竹山镇

竹山镇位于梁平县西部。辖7个行政村,面积48平方公里。

紫照乡

紫照乡位于梁平县东南部。辖4个行政村,面积3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308—695米,地处深丘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年均气温 17℃,年降雨量1100毫米。

  我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有几年了,我是麻城的,你有更详细的谱系资料吗,麻城张姓太多了,麻城中驿镇也个古地名叫张家集

  当前位置: 首页>>五彩麻城>>麻城孝感乡>>正文

  走进精神家园麻城孝感乡

  2010-04-20 15:50

  11000万四川、重庆人当中,十有六七说他们的祖先来自湖广麻城孝感乡。他们的族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孝感乡一个叫高岸河的地方。他们渴望着,能够有一天

  胡祥修 舒立 程胜利

  移民圣地

  2005年10月14日至11月5日,四川省邻水县广播电视局原局长熊心儒和重庆市长寿区文化馆馆长熊海泉受众相亲的嘱托,从重庆出发寻找熊氏先祖发源地,一路风尘仆仆,跋山涉水,辗转荆州、孝感、秭归等10多个市、县、镇后,终于在麻城市如愿以偿,认祖归宗。

  麻城地处大别山中段南麓,奔腾不息的举水冲积出肥沃广阔的平原地带,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生存的足迹。麻城夏商时属方国“举”,西周为黄国属地,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地,秦属南郡,汉为西陵,隋开皇十八年(598)设县,称为麻城。

  中国移民史上,麻城孝感乡与山西洪洞大槐树、广东南雄珠玑港、福建宁化石壁村等一起被并誉为中国的八大移民发源地。在元末明初农民起义、明朝洪武大移民、、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清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中,从这里源源不断迁出的人众,几乎填充到了四川省的每一个角落。

  2007年4月,中华熊氏宗亲会在麻城召开。安徽省熊连可先生持一“麻城四乡坛域图”的印模参加会议。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孝感乡的位置在麻城市南部。

  今人考证,孝感乡的范围包括现在的白果镇、铁门岗乡、歧亭镇、宋埠镇、中馆驿镇、顺河镇南部、南湖接到办事处、龙池桥接到办事处南部、鼓楼接到办事处南部,以及红安县倒水河以东、叶河乡以南部分,大部分在今举水河中段的举水冲积平原上。

  麻城移民四川的高峰期在明、清两代,因孝感乡土壤肥沃,人口密度大,故历次移民都以孝感乡为主。清康熙九年《麻城县志》记载:(明)初分四乡,曰太平、曰仙居、曰亭川、曰孝感。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麻城县,(黄州)东北一百七十里。旧四乡,今六乡。清宣统元年《石柱厅乡土志》记载:有陈氏于宋高宗时由楚北麻城孝感乡同马氏同来。由此可见,麻城四乡设置和孝感乡的存在,至少可以上溯到唐代,除北宋初因人口增长增至六乡外,至明初并无变化。麻城孝感乡移民,也可以上溯到宋代。

  明初成化八年(1942),孝感乡因户口消耗并入仙居乡。孝感乡因为移民太多,最终从麻城的地图上消失。又由于历史上战乱频繁,嘉靖十四年(1535)年毛凤韶创修的《麻城志略》于明末失传,明以前孝感乡移民状况无法详细得知。倒是从孝感乡迁出的移民们,在自己的族谱中,牢牢记住了这个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乡,代代相传,直到今天。

  移民现象

  是什么原因导致麻城孝感乡人大量移民四川呢

  麻城市 “湖广填四川现象”研究专家、政协主席凌礼潮以大量史志和族谱资料为基础,经过多年研究后得出四类结论:一是农民起义。元朝末年,明玉珍在家乡(湖北应山县)举旗反元,后在重庆称帝,国号“夏”。元末随明玉珍入川的军人及其家属约有40万人,这其中有大量的麻城人。明玉珍称帝后,又遣使招抚各地军士家属及亲属入川。明崇祯十六年(1627年)4月,张献忠攻进麻城,一次在麻城征兵五万七千余人,别立“新营”入川征战,后大部军籍改民籍,兵败后,其将士也隐姓埋名,定居四川繁衍后代。二是逃避赋税自发移民,如明初江西赋税过重,农民不堪其苦,向邻省赋税相对较轻的麻城孝感迁移,此后又向无赋税的四川迁移;三是土著避移民而迁,麻城孝感乡因新迁移民势力壮大,当地土著屡受欺压,被迫迁移;四是政府组织、鼓励动迁。

  四川重庆两地现有11000万人口,保守估计,即使是60%的人口祖籍为湖广,也有6600万人众。这其中,又有半数以上来自麻城。

  那么,麻城县以及麻城孝感乡的巨大人口来源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呢?

  凌礼潮先生认为:一种情况是麻城其它乡的移民冒籍孝感乡,另一种情况是,成化八年孝感乡撤并以后,来自原孝感乡辖区的移民仍自称祖籍孝感乡。三是外地移民冒籍孝感乡。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麻城孝感乡相对于其它地方,入川较早且数量较大,在各地的势力都很大,为优化自己的生存环境,不少外籍移民冒籍麻城孝感乡。民国《南溪县志》就有记载:麻城孝感乡人多势众,土民或他兵冒籍以自求庇护。

  当初麻城孝感乡人入川的线路,一是由水路经武昌到荆州再到夔州至重庆再至川西,再就是走陆路从麻城到黄陂再到孝感县,经云梦至巴东,再由巴东到川西。

  如今的麻城,许多地方还残留有码头和驿道的遗迹。当年孝感乡移民,就是从那里出发,爬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四川的。他们不管是“奉旨入川”,还是被迫迁徙,怀想家乡的热土,没有不留下思亲情,抛洒思乡泪的!

  移民产物

  麻城大批迁徙农户远离故土,思乡心切,每年推选不负众望者回乡探望,往返带送家信和两地土特产,以至于年年如此,相约成习,被世人称之为“麻乡约”。

  “麻乡约总行”设在重庆西二街口子上,外面招旗高悬,三开间的大门面,两边各为黑漆红面柜台,十分醒目气派。至清代咸丰中期(1855年左右),麻乡约逐渐衍变为专业客运、货运、送信的民间帮派组织,经营客运的招牌叫“麻乡约轿行”,经营货运的招牌叫“麻乡约货运行”,经营送信的叫“麻乡约民信局”,三者合称“麻乡约大帮信轿行”。当时最大的“麻乡约大帮信轿行”,在重庆、昆明等地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业务不但近至西南三省的穷乡僻壤,还远至汉、沪、津、京、滇缅、滇越等地。

  “麻乡约大帮信轿行”延续到1949年结束,但它带动的乡情传递,至今绵绵不绝,还成为我国通信史上的一大创举,开创了中国邮政之先河。

  移民及其后代定居四川,对家乡的思念却绵绵不绝。据统计,川渝两地还保存有504座湖广会馆。会馆多为移民中佼佼者发起修建,是移民及其子孙后代们祭祀先祖、庆祝集会的文化活动场所。移民们被巴山蜀水阻断的亲情,在这里可以得到释放。

  众多来麻城寻根的移民后裔提供的地名,虽然有不少读音和个别文字上的变化,但越过700多年的沧桑,仍然可以在现如今的地命中找到当年的影子。有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青山、锁口河等。从这些地名可以看出,当年麻城孝感乡的地域清晰可现。

  此外,川渝两地和麻城的乡风民俗与方言俚语依然相通。不管是日常生活的婚丧嫁娶,还是一些特别方言的寓含意义,两地人都相互认同,听起来也格外亲切。

  麻城市五脑山帝主庙供奉的是紫薇侯张瑞,据说系三国时西蜀车骑将军张飞转世,是麻城人心目中的邑神。在四川和重庆,同样可以见到类似的庙宇,供奉之神也是帝主。可见,在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中,来川的不仅是人口的迁徙,更是文化、信仰的迁徙与传承。

  移民开发

  长期以来,川渝两地寻根问祖者走了不少弯路,有的即使追根溯源来到麻城,一般市民也是一脸茫然,无法告之当年孝感乡移民的具体情况。

  无独有偶,距离麻城100多公里的地方却有个孝感县。但前往寻找孝感乡的移民却都是满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原因是族谱上清楚的记载着,孝感乡是麻城孝感乡,孝感县虽然也不少人移民四川,但他们自己的祖籍也有不少是麻城孝感乡。时至今日,还有不少老人把睡觉说作“回麻城去了”。

  移民寻找麻城孝感乡的现象引起了专家学者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2007年度,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有苏的倡议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客家文化研究中心设置了《和谐共生——四川人文生态环境“麻城孝感乡现象”考察》的研究课题,由四川社科院资深研究员、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世松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麻城市移民文化研究专家、政协主席凌礼潮为副组长,聘请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及四川省社科院有关专家教授为课题组成员作出课题规划,实施考察调研。

  今年1月22日,在麻城移民文化研究专家、麻城市政协主席凌礼潮的组织下,麻城市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下设湖广填四川麻城孝感乡现象专门研究机构,专门研究麻城移民文化,旨在把麻城移民文化发扬光大,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光绪十年《黄州府志》记载,麻城境内沿举水河畔有渡口52处,其中官渡11处,义渡26处,民渡15处。在孝感乡境内由北向南依次是朝圣门、五里墩、湛家园、十里铺、月亮岩、张家咀、上夹洲、下夹洲、四季门、新店河、冯家凉亭、螺壳潭、陶家园、新河坎、张家洲前河、张家洲后河等近20个渡口。这些码头,平时可供上百只船只同时停泊,汛期可停10吨级木船。

  在众多渡口中,一处名为高岸河(一说为高安河或高杆河又高杆堰)的地名在湖广迁川的家谱中屡有提及。康熙九年版《麻城县志》上,清晰地记载着高岸河的地理位置:“高岸河,在县南十里铺,合桃林河,下歧亭入江。”

  为纪念明清两朝“湖广填四川”这一中国移民史上的重大时间,同时也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来麻城寻根的川渝两地游客的精神需求,麻城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加大孝感乡移民文化资源挖掘力度,加大孝感乡移民文化宣传力度,加大高岸河古移民遗址保护力度,加大高岸河寻根源融资建设力度,规划筹建《寻根园》,恢复当年的码头、驿站、店铺、寺庙等建筑再现当年先民的壮举与城镇的繁华,方便后人在举水河畔缅怀仙人的精神,寄托浓浓的相思。

  今年4月25日,首届中国·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期间,高岸河“孝感乡移民始发处”纪念碑几经酝酿后正式揭碑,前来凭吊瞻仰的移民后裔和麻城当地人络绎不绝。

  站在麻城市南湖办事处十里铺村高岸河码头上,眼前的举水河奔涌不息。放眼远眺,依然可以想象出当年麻城先民就是在此码头集结,告别父老乡亲,登船沿举水河与长江相汇后溯江而上,直抵四川的浩浩荡荡的壮观景象。

葡萄乡李寨村村委主任杨某某,我们村子的名字。村里有为的年轻人做生意或出去工作。只有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心理健康的导演是很难找到的,和乡政府认为杨国颖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对于那些反复出现的人(黑色和蓝色)。周围没有村干部,教书、指导、指导。导演也当不到(现在看起来像个普通人,残疾人永远不能超越脑残)。

重庆市梁平区铁门乡铁门社区

铁门社区是重庆市梁平区铁门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001552010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00155。邮政编码为405200,长途电话区号为023,车牌号码为渝。铁门社区与新龙村、长塘村相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654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