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订婚习俗有什么呢,订婚时要做些什么呢?

土家族订婚习俗有什么呢,订婚时要做些什么呢?,第1张

土家族订婚习俗,简单地说就是土家民族在结婚之前需要男方按照女方订婚风俗习惯来约定婚期的过程。从土家族现有的订婚习俗看,它是借鉴汉族订婚观念,与本族自身婚姻观念融合的结果,是土家族人结婚之前必须要进行的程序。

首先,互联网的发展,让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交流越来越多,不同民族的少男少女之间发生的相知相恋的故事越来越多,即将走进婚姻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土家族作为少数民族人家较多的民族之一,与其他种族之间的通婚越来越频繁。结婚之前,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订婚习俗,土家族也不例外,也有自家的土家族订婚习俗。

其次,对于不同民族之间通婚的人来说,尊重对方订婚习俗,是成功抱得美人归的前提,也是尊重对方家庭、对方民族的一种体现。在男多女少的大背景下,男方结婚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你想娶一个土家族的妹子,那就必须做好土家族订婚习俗攻关,将各种订婚有关的习俗摸透,这样就能减少很多双方不要的麻烦,让订婚、结婚走的更顺利。

再次,无论是哪个民族的订婚习俗,都要关注订婚彩礼等问题,土家族的订婚也不例外。婚礼的厚重,需要哪些特定的彩礼都需要跟当地的媒人请教当地土家族订婚习俗,按照他们的风俗习惯来搞定彩礼等事情,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了。比如土家族订婚的时候,就有一个区别于汉族的认亲环境,由男方选择适合双方的吉日,带上规定的族茶,包含猪肘、面条等,登门拜访,女方邀请自己的至亲,让男方来认亲,此时把父亲称作母亲,把姑姑唤作叔叔。

最后,还有一些女方特别重视的土家族订婚习俗,土家族妹子在出嫁之前都是需要进行哭嫁的,当我们见到自己心爱人的时候,不要误会或曲解对方,而是要接受并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这样你才能最大化的减少阻力迎娶到你喜欢的土家族妹子了。

1、土家族“哭嫁”

哭嫁,在土家族是一门传统艺术,有着渊远的历史,在土家族女孩子从十二三岁起就开始学习哭嫁,传说不哭的女孩不可出嫁,在以前相对比较闭塞落后的年代;

土家族姑娘对包办婚姻不满就会产生各种埋怨和诉苦的哭词,而今土家族也和其他族一样婚恋自由,衍生的哭嫁现象就逐步表现并发展成内容丰富的文化现象。

2、闹洞房

闹洞房是自古以来都有的婚礼习俗,在重庆,闹洞房为了图个好玩,有时还会戏弄新人。

在重庆铜梁县,闹洞房时,不止新人被戏耍,新郎的父母也是被戏耍的对象,他们有抬箩兜,坐肩舆,化花脸,抹锅底灰,装叫花子,捆红绳,背竹竿等闹洞房的习俗。到最后新人被闹罢,出来挨个发红包了才能结束。

扩展资料:

一对来自重庆主城的新人周末在巫山举行当地的传统婚俗,重现“山盟”仪式。此次山盟仪式采取巫山传统婚俗的主题情景演绎形式,参加“山盟”仪式的新人面朝神女峰方向,许下彼此永结同心誓言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传统爱情观念的追求。

12月2日,出嫁仪式上,新郎带着亲友,在新娘家表演了一曲《峡江汉子》舞蹈,表达了朴实勇敢的情怀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新娘跪拜双亲,坐上花轿离开娘家,完成了出嫁仪式。

12月3日,在亲友的祝福下,新人乘坐爱情之舟前往青石,沿着江边的道路,穿过彩门,到达青石江边拜台。新人点上香烛朝拜神女,向神女峰祈福,完成“山盟”仪式。

人民网-新人举行巫山传统婚俗 演绎“山盟”仪式

-重庆文化

湖北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习俗,其中包括结婚习俗。以下是一些有趣的湖北结婚习俗。

1 看门狗结婚

在宜昌地区,祖宗拜祭后,会将一条公狗和一条母狗绑在一起,以示两人永远相依相伴。这些“新郎”和“新娘”会穿上精美的衣服,配上花环和祈福品。人们会围绕着它们跳舞、唱歌和传统的长鼓舞。

2 送妻饮水

在恩施土家族的结婚仪式上,当新娘到达新家时,她的新婆婆会在门口放置一个磁盘,上面放有一碗水。新娘必须在不打翻盘子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双手舀起水,喝完后新婆婆才会给她过门槛。这个习俗象征着新娘把恩施的山水带到了新家,也代表着她在新家中自立自强的决心。

3 破胆卟鼓

在神农架土家族的结婚仪式中,有一个颇为特别的仪式:新娘和新郎需要用铜板砸已经布置好的卟鼓(一种传统乐器),然后各自取出鼓中的珠子。新郎需要用珠子来表白,而新娘则需要猜出珠子的颜色,才能得到新郎的珠子。这个仪式也象征着夫妻之间相互了解和默契的重要性。

4 抢新娘

在湖北的一些地区,新郎需要在婚礼当天“抢”新娘,而新娘会躲在家里。新娘的家人会以各种方式阻止新郎,比如放花盐水、扔石头等。一旦新郎成功“抢到”新娘,他们就会一起回到新家,全家人欢呼雀跃,祝福新婚夫妇。

以上是一些有趣的湖北结婚习俗,这些习俗代表着湖北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信仰。这些传统的习俗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流失,但仍然是湖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值得我们尊重和传承。

服饰  

 土家人曾有过男女都穿短衣、着筒裙、赤足椎发,装束一样的阶段。大约在清“改土归流”后男女的装束才有了差别;解放初,除女子由穿裙改为裤子外,其服饰在200年间变化不大。

 土家妇女的头上缠着7尺或14尺长的成圈形的墨青丝帕或布帕,上装为矮领、左衽大襟、大袖的麻质和棉质短衫,由自纺、自织、自染的土布缝纫而成。老年妇女喜欢青、蓝色的布衣,只在两衣角绣些花卉图案,女装的衣领高五分左右,上面有三条花带,叫 “三股筋”,托肩在外,托肩外缘和外缘下的衣襟边缀上一条宽青边,边下再贴三条等宽的五色梅花条,胸前钩花,袖口和衣襟上饰以小条花边。平时,妇女穿的上衣,有无领和矮领,长襟和短襟两种,在一片素色的衫底上,托肩及衣襟边都压有另一颜色的布条。衣襟的左右角或一角,有的绣着小花朵,袖口也压上两条另色的布条。已婚妇女袖口较大,把衣袖卷上以便幼儿吸乳。妇女的“八幅罗裙”裙褶多又直,绣有花纹,庄重大方。有的妇女穿大脚筒裤,裤脚处滚上梅花条。

 妇女的首饰多而富有特色。除发髻上的银钗外,在着盛装时,还戴各种式样的金银发花和“灯笼”、“瓜子”、“单环”、“两环”等银耳环;胸前右衽扣上“银环”,在环上挂着八串银链,在链上系着银牌、银铃、银牙、银挖耳,手腕上戴手圈,手指上戴戒指。

 男子服饰比较简单,把头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成“人”字形,过去还在左耳穿耳环。青年男子喜穿对襟短衫,钉上七对、九对、十一对不等量的扣子。老年男子常穿无领满襟短衣,压素色布条“琵琶襟”服,在短衣外面套黑布单褂,俗称“鸦鹊褂”。男子穿白布围脚和青、蓝布的大筒裤,在膝至踝上缠“布裹脚”。

 “西兰卡普”

 土家族的土花铺盖“西兰卡普”,史称土锦,也叫“溪州斑布”,是用以做服饰和被面的实用艺术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为一个名叫“西兰”的土家姑娘所创。妇女衣服上五颜六色的花边、小孩的摇窝被,都是“西兰卡普”制品。它质地厚实,经久耐用,是一种美丽的实用装饰品。心灵手巧的土家姑娘们,十几岁就登上简单的木织机,开始编织“西兰卡普”作嫁衣。“西兰卡普”编织精巧,色彩鲜明,花纹朴素绚丽,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编织者可以随心把自己所喜爱的图案和彩线织上去,所以每一段制品都各有特色。据说图样多达二三百种,内容多为飞禽走兽、喜鹊闹梅等。姑娘织的最后一块“西兰卡普”往倾注她的全部才能,因为这将用作出嫁时的盖头,赶歌舞会的披风,若丈夫远行,使用来包衣物,让它永远伴随亲人。

 湘西土家族的婚娶

 土家族的婚姻不论是旧婚还是新婚都要经过求婚、认亲、拜年、送日子、娶亲五个阶段。婚前一个月或半月,新娘就要哭嫁,哭嫁那天晚上,全寨相好姐妹都来陪哭,土家语叫“坡”。在此期间家族亲友都要宴请新娘一餐丰盛的饭菜,叫做“嫁饭”。结婚前一天新娘正式"开脸",请人扯去脸上汗毛,眉毛扯成新月形,发辫梳成“粑粑髻”。下午男方派两三乘轿子(花轿抬新娘,篷轿抬送亲的)和抬嫁奁的队伍。“头嘎”即媒人或媒人的代理人,是迎亲队伍的领队,其标志是拿一把雨伞。“二嘎”即管理各项礼物的督官,其标志是背一个花背篓。当晚,女方向督官要哭嫁粑粑,厨师茶钱等礼品。迎亲队伍到达女家后,女方要举行拦门礼。然后鸣炮奏乐,将轿子停在院子里,上席吃饭。第二天早上,新娘穿上红呢子长衣,哭拜辞别祖先后,把手中的两把筷子往前后各丢一把,上了花娇,哭着“哭嫁歌”,一直到男方家听到她的哭声为止。拜堂入房后,还要进行“夺床”,男青年闹新房。婚后第二天,新郎新娘端着茶盘向前来道喜的亲友、长辈敬茶,长辈还要送茶钱,婚后三日还要“三朝回门”。

 “夺床”,按照土家族婚俗,新娘跪拜天地后,新郎新娘要尽快站起来,直入新房,抢先坐在床上,叫“夺床”。夺床的规定,是男左女右,以正中为界。有心计的新娘常常坐在界线上。这时新郎也不让步,用身子尽力把新娘挤到界线以外。双方互不相让,难解难分。这时新郎猛地一下揭开新娘的盖头巾,新娘羞得一笑,夺床也随之告终,据说,谁先坐床,将来由谁当家。

 “哭嫁”是土家婚俗的又一特色。因哭声文词巧妙,有腔有调,悦耳动听,所以人们又称为“哭嫁歌”。其内容是哭爹娘,哭兄嫂姐妹,哭祖先等,以诉离别之情。出嫁前一天晚间,姑娘和乡邻姐妹十人围着火炕同哭,称“陪十姐妹”。土家族曾把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现在,除一些偏远山寨还保留“古之遗风”外,姑娘出嫁已无须袭旧时的“照例必哭”了。就是哭,也只是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惜别之情。

 给雄鸡献花的礼节

 湘桂边境的土家族姑娘,有一个美丽而奇特的春节风俗,就是在腊月二十日左右花开季节,采摘火焰似的映山红,插到鸡笼上面,给雄鸡献花。

 这是根据一个古老的传说遗留下的风俗,求的是日月正位、四时有序、五谷丰登。反映了土家儿女对自然的崇拜和喜爱。

对于少数民族,我们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尤其是这里的风俗,那么,今天小编就来带着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婚俗吧!这样大家还可以来这里进行结婚,或者体验一下!

新疆天山天池哈萨克族婚俗

婚俗简介:

哈萨克族的婚事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哈萨克族称为“托依”。主要有说亲、订婚、吉尔提斯礼、送彩礼、出嫁、迎亲等仪式,这些仪式的规模大小则根据双方家里的经济情况而定。

哈萨克人把结婚视为人生的头等大事,因此举行婚礼非常隆重,在这期间要举行赛马、刁羊、姑娘追、阿肯弹唱等活动。

伊犁哈萨克族的婚礼有其独特的情趣,婚礼是在歌海中进行。婚礼上的歌只有曲调,没有因定的歌词,即兴编唱。喜欢并且擅长唱歌的朋友可以一起去天山天池体验一下哈萨克族的婚礼哦!

湖南张家界土家族婚礼

婚俗简介:

土家族的婚礼习俗也很特别,其中最与众不同的是哭嫁。以前,土家族姑娘从十多岁就开始学习哭嫁,不会哭,不准嫁。这一哭,少则三五天,多则一个月。“哭”(唱的歌是“骂媒人,骂爹娘,骂姐妹”。

说是“骂”,也是借此来叙说、表达自己对亲人的不舍。不只新娘一人哭,婚礼前一天,还要请来类似“伴娘团”的九位未婚女性友人,凑出“十姊妹会”,陪着新娘哭。这陪哭,很像是“对歌”,又仿佛“斗诗”,大家都是半即兴创作,也有音乐表演的成分。

除了哭嫁特别,土家族结婚的嫁衣有两套,一套是上轿衣,是一套大红色的衣裙,被称为“露水衣”。

“露水衣”有不一样的意义:依传统,露水衣应为出嫁姑娘自己缝制,绣品精美异常,一方面是为了美观大方,另一方面也是向婆家和邻里展示自己的手艺,以表示自己是个贤良能干的巧媳妇。

所以去体验的朋友,一定要选一套漂亮的“露水衣”穿,哭嫁也得配合好到底音乐节奏。

重庆彭水苗族婚俗

婚俗简介:

重庆彭水叫爱情治愈圣地,它的婚俗也很特别,彭水民间的婚姻是自由的“自为媒来自许婚”,这个在古代确是不多见的,而且,大多数也从唱歌开始。因为结合了汉族,苗族,土家族所以每家每户结婚的习俗都不一样。

整体来说,基本有以下一系列独特的苗族婚礼习俗:抛球、哭闹、求婚、礼、亲戚、高门、天地、花山、长桌宴、观会等。这边比较重视礼,结婚有三书六礼(三书:聘书,礼书,迎书,:即订亲之文书。

在纳吉即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礼书: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喜欢传统的朋友可以过来体验一下结婚时的三书六礼。

这么些婚俗,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大家如果来这里旅游的话,不如就体验一下,也不失为一次独特的旅游体验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1325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8
下一篇2023-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