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实现财务和时间的自由吗?
你想要舒缓压力获得快乐吗?
你想要过上有意义的人生吗?
这看起来似乎是某种神秘组织的洗脑话术,又或者是某种鸡汤文、成功学的宣传语,但实际上,它来自于极简主义生活。
出于对极简设计的初步理解,我在看见这个名词的时候,对生活中的极简主义有着这样的认知:他或她,可能是单身,或者结婚还没有孩子,生活圈简单,没有车、没有房、没有电视……过着一无所有的生活,所以他们能够实现极简。
出于好奇,知乎上查了一下”什么是极简生活“,看到了这样的回答:极简主义生活(minimalist lifestyle)这个概念,可能绝大部分人都完全没听说过。不过在美国,关于minimalist lifestyle的书籍、博客、文章已经快达到“泛滥”的地步了。这应该与美帝经济与商业市场长期以来都比较发达有关。老美每天曝露在铺天盖地的广告里,成天听着别人叫你买这买那,时间长了就有逆反心理了(误)……而且话说回来他们也真需要这个,因为一般的老美家里的破烂东西那真不是一般地多……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极简主义(minimalism)指的是生活方式,与设计、与艺术、与哲学上的极简主义都没有直接联系,尽管它们中英文都是用同一个词表示。(来自工科博士Kent Zeng)
然后《极简主义》这本书明确的告诉我,极简主义不是剥夺,人们并非要以极简之名,过着一无所有的生活。
既然作者都这么说了,不如找一些极简主义者的资料,看看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再来探讨极简主义。
科林·赖特(http://exilelifestylecom/),32岁,作家、国际演讲人,主持着一个叫Let's Know Things的播客,并和朋友一起创立了一家名为“ 非对称出版社”的出版社(其中一位是《极简主义》这本书的作者之一瑞安)。
科林·赖特的父母住在密苏里州中部,三个兄弟姐妹分散在美国各地。自2009年,科林·赖特一直在进行全球旅行世界,每四个月左右搬到一个新的国家。新西兰、泰国、冰岛、印度、罗马尼亚、捷克共和国和菲律宾……他访问了约60个国家,当他在旅行时,非常爱交朋友和约会,时常能遇见在他生活中真正令人惊叹和鼓舞人心的人。
对了,他的每个旅程都由读者的投票决定。
科林·赖特目前在田纳西州孟菲斯,正在学习烹饪和弹钢琴,最近完成了一本新书,正在概述另一本书。
利奥·巴伯塔,现居关岛,有六个孩子,也是个作家,同时是个素食主义者。他成立了一个名叫“禅习惯”的博客,忠实记录他如何利用少的力量,达成自我目标、健康养生和简单幸福生活的历程。不到半年,“禅习惯”跃居全球热门博客前50名,超过2万人订阅,且平均每月点阅率超过1360000次。他的书也出版过,中文版叫做《少的力量》。
乔舒亚•贝克尔是“成为极简主义者”(Becoming Minimalist)网站的创建者和编辑,他是在一次因为整理杂乱的车库而错过与小儿子的游戏时间后,逐渐转入极简主义。
如此看来,极简主义者并不是过着一无所有的生活,相反,他们的生活有意思的让人心生艳羡。
《极简主义》这本书的作者乔舒亚(不是上面的那个乔舒亚)和瑞安,就是希望人们能够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因此写了这本“建议之书”。他们相信,发现有意义的生活,极简主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主流的生活方式教育我们,拥有更时尚的衣服、住更大的房子、买更大的电视、使用更美观的物品,我们将获得幸福的生活。然而,在短暂的兴奋过后,我们获得的还有高额的负债,拥挤的空间。我们变得更幸福了吗?这是一个问题。
日本的山下英子女士曾经出版过一本风靡亚洲的书,名叫《断舍离》。她告诫人们,购买更多的收纳箱并不会让你的空间变得整洁,所谓断舍离,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事物进入生活的机会、舍弃你放置已久然而并不用得上的事物、远离对物品的执着,享受自由的空间。断舍离后来还被应用到了人际关系中。
某种程度上,山下英子女士倡导的,也是极简主义生活——去清理掉生活中的堆积物,发现你所珍爱的事物。
乔舒亚和瑞安曾经是年薪六位数的高管,他们拥有很多,喜欢豪宅、度假、豪车……同样,也债台高筑。偶然的机会下,俩人看到了科林的故事。他们发现想要得到的东西并不会使他们快乐,于是更想要认清楚,到底是什么卡住了快乐。
在一周内,他们俩人记录下可能是“锚”的东西(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认清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列表上会出现许多锚,下一步是弄清楚重点,把“锚”分为两类,主要锚和次要锚。主要锚是那些明显阻碍自由的东西,包括房子以及贷款,某些人际关系、大额账单和债务,次要锚占据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不穿的衣服,网费电话费、小额债务、日常的开车时间等等。他们尝试在一段时间内摆脱上述锚,最终取回很多自己的时间。
或者可以尝试打包派对,非常适合刚搬了新家或者是两口子,可以帮助你清理身边的东西。假装你要搬家,请朋友们来帮助你打包东西,大件不用的家具,用布盖起来,在打包箱中取出未来一周之内需要使用的物资。一周之后,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东西,依然还在盒子里。那些不用的东西,可以捐掉、送人。
乔舒亚和瑞安通过不断的实践,得出结论,极简主义是一个工具,让你摆脱多余的食物、更加专注于人生那些最基本的方面,从而获得快乐、满足和自由。
一旦清理掉许多不重要的东西,人们将转向人生中最重要的五个方面: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和奉献。
健康是五大价值中最重要的一个,想象一下,你**中奖了,有了理想的伴侣、房子,但是医生告诉你,你只有一个月可以活了。没有健康,连生活中最简单的快乐也无法享受。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健康是一种相对定义,并非是批判病人,而是指,即便是病人或身体有所残缺者,也希望能够达到他或她最好的身体状态。我们想要拥有对自己而言最佳的健康状态。
健康本身并不是目的地,而是载你前往目的地的交通工具。
健康生活的两个部分:饮食和锻炼。也就是我们吃进身体的和我们对身体所做的。你的身体摄入了什么,请务必要知悉。
对于日常锻炼来说,锻炼了比不锻炼要好,只做自己喜欢的锻炼,也没有任何问题。
第二个价值是人际关系。
我们都想要被爱,都想要同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所以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板块。
两位作者建议:从寻找超棒的人际关系、改造现有的人际关系、改变自己这三个方面,来聚焦人际关系的极简主义化。
认真的看看现有的人际关系,它们让你快乐吗,它们支持你吗,它们帮助你成长了吗,来,试着列一张表格:第一列是姓名,比如你经常来往的人,你的家人、亲戚、老师、同学、同事等等。第二列是标识项。内容从首要、次要、外围这三个中选择一个,填在每个人的后面。第三列是影响,正面、负面、中性,三选一。
当你把表格列完,检查一遍之后,请回答:你有多少人际关系、为什么会这么多(这么少)、首要、次要、外围比列是多少、正面、负面、中性占比多少?
一旦你回答完这个问题,就会明白,你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花点时间,想一想这些关系,做出选择:将哪些人逐渐剔除,将哪些人提升到首要或次要关系中。
在人际关系中,人们所能够做的,是改变自己,而非他人。当你寻找新的关系或是改善现有关系时,思考你想要什么。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它很关键。
写下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他们的信仰、价值观、愿望和兴趣又是什么?什么是交往当中,绝对不允许的?为了吸引这样的人,你自己必须变成怎样的人?
确定了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绝对不要的,你就必须弄清楚,自己必须作出怎样的改变,才能吸引这样的人成为你的朋友、恋人或者你最求的关系。
写完这些答案之后,记得每天都拿出来看看。
乔舒亚和瑞安最初是通过科林走上极简主义之路的,现在的他们,是关系非常友好的朋友。
热情是五大价值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你的人生中缺乏热情,你就不会感到充实,这就是许多人感到空虚的根源。热情也能够培养吗?答案是可以的。毕竟这也是我们选择极简生活方式的重要目的之一。
回到现实世界,让我们来看看人们的一天。不管你是做什么的,你对自己职业的喜好程度,和你从你对工作的称呼上看出来。一般人会用职业、事业或使命三者之一来称呼自己的职业,你是哪一种呢?
如果你每天所做的只是一份职业,那么你就很难在工作的时候感到满足和充实。所以,我们应该去寻找自己的事业对吗?
实际上,如果你想寻找人生的意义,拥有一份事业其实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那是因为,人们把自己太多的时间,投入在事业上,把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简历在他们的事业的基础上。
试想一下,刚认识的人,会和“你最近好吗”一样,向你询问一个没有过脑子的问题——“你做什么的?”表面上看,着干问题很单纯,然而言外之意却不是这样。
虽然“你做什么”这个问题所指的范围非常宽泛,可以包含上千种事情,但这句话暗含的问题是“你靠什么谋生”或“你在哪里工作”,而这与“你做什么”这个问题本身差别巨大。这个“单纯”的问题只是说,我会通过你挣钱的方式来评判你,也会根据你的职业为你分配特定的社会地位。
人们被频繁的要求回答这个问题,因此便扎根在自己的事业中:他们把事业做为自己的核心身份,因而给自己的事业赋予的社会价值也就远超实际。一旦某人以事业做为对自己的定位,那么他就很难摆脱这份事业,即便他憎恨它。
(这里有一些疑惑,我想作者指的也许是工作)
不过,回答“你做什么”其实也有别的方法,比如让提问者意识到他的问题根本没用过脑子,用另一个问题来作答:“那是个很宽泛的问题,你想问什么?”,“或许我们可以边喝咖啡边聊。”,或是回答你热爱什么,“我爱写作(或爬山“,这样就把话题变成了,热衷于什么。
这样的回答会立刻让对方重新思考问题,同时也帮你记住,你的身份远远不止于你的事业,你是一位母亲/父亲,一个有趣的人,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一个热情澎湃的人。你的事业不代表你的身份。
就像开头所讲,我们没从事业中得到满足,转而求助于这个社会的主流生活理念,我们买了很多东西、花了太多的钱、当月光族、想在我们的社会能找到的每一个大商场、每一次奢华的度假中购买幸福。我们用一时的放纵来安慰自己,但这幸福感在付账之后却无法长久维持。
此时需要注意,并不是说“为企业工作就是一件不幸的坏事”,也不是说,人们“应当”为某件事物充满热情,或者是遵从某种“召唤。”
你可以对任何东西抱有兴趣,任何行业都可以成为你的使命。有的事情在一些人看来没有丝毫价值,有的人却热切万分。
其实绝大多情况下,热爱工作的人和对工作没有丝毫热情的人,都是同类。他们一样不想离开被窝,不想处理新的项目。但在某些时候,他们会跳下床来,兴奋万分,被自己的使命激励。
不过,他们还是有两个显著差异的。
首先,充满热情的人知道自己所热爱的是什么,这话是显而易见的,没人只会对一件事情感到兴趣。充满热情的人知道她们最爱的是什么,也知道他们还爱着什么,他们知道什么使他们兴奋、有活力,什么使他们进入巅峰状态。
其次,热情会引发更多的热情。充满热情的人在无精打采的时候转而求助于他们热爱的事物,为自己弥补更多的热情。这对寻找使命而言至关重要,发现你自己热爱着什么。
寻找热情是困难的,我们很容易被日常工作困住。我们生活中主要有四道枷锁,让我们无法寻找热情,它们分别是:身份、地位、确定性和金钱。
你是什么人,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表面上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实际上又是一道很难回答的问题。
一旦将你的职业认定为“你是什么人”这一问题的答案,你就很难做其他的事情。这也就是很多人在换工作的时候总是呆在同一行业的原因之一,人们受限于职业等同于身份的想法,便很难意识到自己远不止于此,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其实他们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出色。
你有什么特质,可以用来确立自己的身份?一旦摆脱了身份的束缚,你就能清空自己的道路,摆脱其他的枷锁。
随着人们职位的升高,任期的加长,对工作和事业越来越熟悉、安心,就容易产生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把地位和职业联系起来,比其他任何事物都要紧密。
如果陷入了这种掌控,你将很难发现生命中还有其他的远比职业重要的方面。
避开地位的负面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成见,最好的方法就是“调低音量”。这意味着不把工作看的和其他人那么重,并让他们看到为什么应该更信任我们的新身份,它由我们所做的一切决定,而非仅限于事业。
确定性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我们需要一些确定性来保障生存,比如确定居住区域的安全性。但是在满足了基本的确定性需求之后,人们所需要的确定性因人而异,有的人仅仅需要一点,有的人则需要很多。前者可以轻易的跨越生活中的舒适区,克服惯性。
如果想走出确定性,带来改变。两个建议:第一是把更多的痛苦和不做改变联系起来,考虑你人生中的损失。其次,把更多的快乐与追逐热情、完成使命的长远成就感联系起来。
归纳来说,金钱也是另一个层面的不确定性。要摆脱金钱,就是不要把它看得那么重,其次,实现财务自由。
在这里,乔舒亚和瑞安介绍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现财务自由的方式。
第一步:预算。知道我们的钱都花去哪里了。先做一个分类,确认过去六个月内,你的钱都花在哪里了,哪些是真需要的,氛围“需要、想要、喜欢”三类。然后和你的爱人、家人一同检查,你越严格,越早获得自由。然后,定好界限。在每个月的开头确定钱要花在哪里,设定了界限,就不用担心哪些能买哪些不能,如果一笔钱在月初没有列入消费计划,纳闷这个月就不能花掉。记得,让你的家庭成员都能对此发表看法。最初你可能需要每周检查作出调整,一开始会很难,但是到了第三个月,你可能会因花了大笔金钱的自己捶胸顿足。对了,记得建立一个安全保障账户,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步,为自己投资。不要把它看作投资金钱,而是为未来的你付钱。
第三步,免于债务。世界上根本没用良性债务,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没有良性债务!
第四步,极简化。通过简化生活也能达到财务自由(比如作者卖掉了自己的豪宅,转而住进一所小房子)。但是,简化生活的意思并不是要一无所有,但有的时候,当我们希望生活过的更好的时候,剥夺一时的满足是有意义的。
第五步,奉献。有机会的话,不妨做个志愿者。你只需要为他人的生活作出贡献,连续几周之后,你就会发现,与身边的世界的种种问题相比,你的经济问题简直微不足道。
要知道,实现财务自由并不容易,你可以从微小的改变开始。比如说,质疑你的每一项购买,挣钱需要花时间,而时间就是自由。在购买一样东西的时候,问问自己,这是否值得你的自由。
一旦你解除自己身上的枷锁,前景就会变的十分明朗。
如果金钱不成问题,你的人生里你想做些什么,想想那些让你兴奋的时刻,都在哪里?
找到了自己的热情点,如果想有效的把热情转化为使命,可以学习这个领域中的有所成就的人,吸收他们的知识经验,然后大步行动。乔舒亚和瑞安就吸收了科林的经验,并且之后成为了好朋友。
要采取行动摆脱枷锁并不容易,你需要鼓起勇气拒绝某些社会人话认为有必要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最后两样是成长和奉献,两种价值联手形成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实现个人成长,为他人做出贡献。
成长可以是巨人式的飞跃,也可以是婴儿式、日积月累的变化。
任何关于成长的改变,无论大小,第一步要做的都是下定决心。下决心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困难,这取决于一个因素:影响力杠杆——将足够的满足感与你生活中别无选择、必须要做的改变相联系。杠杆越强,越容易做出改变。如果一种改变无法长期坚持,那是因为这个人无法从这种改变中看到长期收益。
一旦你下定决心作出改变,一旦你有了足够的动力,最重要的就是立刻行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马上离职换一份工作,又或是跑几十公里来改善健康。而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步子。你必须先建立一些习惯,否则,你就会产生大量的不满,你的变化也不会长久。
最开始的几步很关键,日积月累,你会被身后的积累所惊诧。
在采取日常行动时,每天将标准定的高一些,尤其是要让你觉得不舒服,这是很重要的。不需要提升太多,只需要提升足以让你每天的改变都稍微困难一点,那么你的进步将无法想象。
提升标准的同时,持续行动也是很重要的。真正成长的关键是持之以恒,一旦产生了足够的动力,你就不想停下成长的脚步,正是成长让你感到了生机和活力。
随着成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你有了更多的可以给出的东西,你越成长,你就能帮助其他人成长,你就越能获得更多的成长。
你愿意为所爱的人们做更多的事情,是因为人们有着为他人奉献的内在需求,奉献是人类的本能。
尝试问问自己“今天增加了何种价值”来鞭策自己,或者“我能如何为目前的情况增添价值”,“我如何才能更好的为其增添价值?”
当你从增添价值的角度上思考,对着时间推移,你就会开始剔除那些不会为你或他人增添价值的东西。你可以通过参加社区组织、公益组织、团队来参与。
当你了解了五大价值后,是不是很奇怪,怎么每一种都说很重要,那么,这其中有最重要的吗?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基本的健康价值,五大价值相辅相成,保持平衡很重要。
那么,从哪里开始实现极简生活呢?你可能是极端的完全实现派、也可能是适度的从打包派对开始、或是保守的从一个小抽屉开始采取行动。哪一种都可以,记得,下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使改变从应该变成了必须之后,一定要付诸行动。
自由在等你。
这一段时间读了雷蒙德卡佛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和《大教堂》。说实话,我是在唐传奇和明清小说的浸染下成长起来的,记得小时候经常偷着读爷爷书架上的《粉妆楼》、《杨家将》、《七侠五义》、《三女乱唐》、《杨家将》、《罗通扫北》、《三国演义》等等。读小说的口味自然也就中国化,习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英雄人物侠肝义胆、结局圆满的小说。以至于很长一段时光里没法真正走进西方小说的世界,直到大学才有所改变。这些年也读了不少的西方小说集,比如三大短篇小说名家的,海明威的,乔伊斯的,但到底雷蒙德卡佛的小说给我最不一样的感触。
卡佛出生于美国的一个蓝领家庭,和我们当今的剩男剩女不一样,是一个早婚者,十九岁结婚,二十岁就有了一个四口之家。为了生计,当过加油工人、清洁工、看门人、替人摘过郁金香,在写作成名之前过的是社会底层烟熏火燎的生活。但是生活如何艰难,即便时常要担心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被别人拿走,他还是坚持写作和上学,直至功成名就。1977年他的短篇小说集《请你安静些,好吗?》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提名,1980年成为塞热库斯大学英文系教授,往后的日子还获得提名普利策奖,鲜花掌声不断。
卡佛的小说被评论家标榜为“极简主义”,评论家赫金格下的定义是:表面的平静,主题的普通,僵硬的叙述者和面无表情的叙述,故事的无足轻重,以及想不清的人物。
普通的主题,普通的人物
卡佛小说的主题都是很日常的,人物也大多处于社会的底层比如餐馆女招待、修车工、面包师、推销员等等,他们为生存而挣扎,充满窘困和不如意。在《保鲜》这篇文章中,丈夫失业后再没找到工作,然后一直都待在沙发里。冰箱坏了,没法解决,丈夫还是回到沙发上,他的妻子生出一种悲凉感,感觉是生活也腐臭了。《软座包厢》里的父亲,乘坐火车打算去看望八年未曾谋面的儿子,可是到了儿子所在城市的火车站,顿时生出一种疏离感,发觉自己根本不像见他,然后一直坐着不下车。卡佛小说人物呈现一种灰暗的色调,是一群被生活淹没的人,为了生存用尽全部的力气,情感则陷在深渊里。这显然同卡佛本人前半生在社会底层的人生经历有极深关系,就像是一个失败者在写一些失败者。
省略和空缺的手法
卡佛的小说时常对事件的起因、某些故事情节的有机联系以及结局的省略和空缺,是的小说片段呈现一种模糊性,结局具有开放性,不给出一个确定性的终结。在《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里小说一开始就是主人公把家具清理出卧室,可是读者都不知道为什么。而在《告诉女人我们出去一趟》里,卡佛省略了杰瑞的杀人动机和过程,使得这一突发事件更具震撼性。而《在大众力学》中,开头既省略了男人离开的原因,结尾也在紧张处嘎然而止,而是以“这个问题,就以这种方式解决了”,小说并没有交代孩子的命运的结局,或者说是最后的归属。
僵硬的叙述者和有节制的叙述
卡佛小说中的叙述者往往远离事件的主体,没有表达作者观点的语言,用有节制的语调叙事。以小说《第三件事》为例。小说的前三段如下:
“我来告诉你们是什么毁了我父亲的。第三件事是哑巴,是哑巴的死这件事。第一件是珍珠港事件。第二件是搬到我祖父靠近威纳奇的农场。我父亲在这儿结束了他的余生,只不过这个可能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我父亲把哑巴的死归罪到哑巴老婆身上。后来他又说是鱼的错。最后他怪他自己——因为是他给哑巴看了《田野和溪流》杂志背面的广告,那是一则向全美各地运送活的黑鲈鱼的广告。
自从弄到了鱼,哑巴的行为就变得古怪起来。鱼彻底改变了哑巴的性格。我爸是这么说的。 ”
在这一段文字里作者都没有表达哑巴的死这第三件事的对他的影响,需要通过后面的阅读读者才能慢慢体会到。就哑巴养鱼的整个过程也写得很简练,没有过多的细节描写,显得很有节制。而且叙述者都是远离主体的,经常经过他人口中转述,比如“我爸是这么说的”造成一种不确定性,具有多义性。
人物困难的沟通
卡佛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不能明确的表达自己,很多情况下,人物之间沟通有障碍,经常是听不清或者不愿意听对方的话。比如《好事一小件》中的安,原文如下:
“跑她想多和这些也在等待中的人聊聊。但她很害怕。他们也很害怕。就这点而言,他们是一样的。她想自己要是再多说几句车祸的事,跟他们多讲讲斯科蒂,告诉他们这一切都发生在孩子生日的那天,周一,他还昏迷着之类的,就好了。但她不知道从何讲起。她站在那儿,看着他们,再没多说一句话。”
交流的匮乏与艰难,成了整部小说集凸显的主题,不管是在父子间、情人间、夫妇间,还是朋友间,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之间,语言和身体的交流成了所有灰暗中最苍白的角落。
这是可以的。
自古以来,视婚姻为人生头等大事的中国人对婚礼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中国传统婚姻礼仪很繁琐,从周代起,就有了“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道程序。
谓之“六礼”,后世演化为请庚、相亲、定亲、报期、行盘、妆奁、迎娶、成婚、回门。清末民初,在西方文明影响下,一些大都市和商埠出现西式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上下结婚流行“极简主义”,男女青年一般买上几斤糖果,请来领导证婚,新人鞠躬,晚上将两床被子合到一张床上,婚就算结成了。结婚的物品也很简单,买个洗脸盆和一对暖水瓶就行了,条件好一点儿的有一两件木柜。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一些城镇和乡村开始逐渐兴起收彩礼和送嫁妆的风气。在农村,彩礼包括呢子大衣、布料、皮鞋和手表,城里人则要求“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半导体收音机,在北方地区则讲究要“32条腿”“48条腿”,即家具的腿加起来要够32或48这个数。
作为极简主义者,我的生活方式是这样的:首先我思考了我生活中哪些是我需要的(包括现在就需要和以后会需要),哪些是我不需要的。然后我丢弃了所有我不需要的东西,我把它们中的一部分写出来,希望给想要学习极简生活的人一点启发:我不用毛巾,毛巾是很脏的东西,堆积细菌和螨虫,我没有条件每周煮一次毛巾消毒,所以我不用毛巾。洗完脸我会拍拍脸蛋让水分自然蒸发。每次洗完澡出来我都吹风机把自己吹干。一开始不用毛巾我很不适应,后来习惯了。事实上,我已经过了两年没有毛巾的生活。以后,也将继续下去。我扔了很多的衣服,不合身的衣服,丑到不想穿的衣服,复杂难穿的衣服,穿起来不舒服的衣服统统扔掉。只给自己留下很少的几件。
只穿最简单的,够穿就可以了。现在我一年四季所有的衣服加起来只有30多件。因为都是按照极简的原则筛选的衣服,也拥有了自己的穿衣风格,就是舒适合身,颜色简洁,款式简约。所有的包装盒礼品盒我是把物品取出来就扔,留着只会占空间。我感觉我的生活空间应该由我占领,不应该由我的杂物占领。精简时间线,让自己的时间线干净。就是做事情要少而精,不要做杂七杂八的琐事。你应该能够回忆起自己每个时间点都做了什么事。这听起来复杂其实不难做到,首先要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我把每日的所作所为记录下来,重点是反思,那些本来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处理的事为什么却用了复杂的处理方式?这里要详细的写出最简方案,以及自己实际的行动。购物方式买东西,可买可不买的别买,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要买,就买自己购买能力范围内最贵的,永远不会后悔。我曾尝试过舍弃各种各样的物品,以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比如不用枕头,不穿内裤,不看纸质书和纸质本只看kindle,不用智能手机,我都曾尝试丢弃,后来发现少了它们确实不行,才会重新使用。这都是帮助自己看清真正的自己的伟大尝试。
我们现在就属于这种情况,提前退休了,我今年45岁。因为身体不太好现在也不愿意,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那么拼了。我们现在是属于过着简单生活吧。这两年开着一辆二手房车到处旅行。每个月也就三四千的花销。
对于经济花销方面,我们是比较自律的,也可以说是节俭小气。就是我们不管收入多少,每个月的花销都是很稳定,三四千元左右,即便出去旅行的时候也是这样。
周围的人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能花这么少的钱。其实生活质量不差的,我们的特点就是不在面子上花钱。从不买奢侈品,高档化妆品这些东西。衣服也是舒适合体就可以了。
及早退休也是为了能弥补一下,以前20多年一直在努力工作,几乎从不休息。提早退休能有充分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过房车生活去旅行,做自媒体。现在每天很多闲暇的时间都花在了自媒体上,发图文发视频,收入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喜欢这个。
感觉人能够到了不为钱而工作,而是为了兴趣这种程度就应该算是很幸福了。我们夫妻的性格很像,都是比较喜欢这种简单生活。我们也想以身作则,让女儿也和我们一样,这种生活让人过得不累,没有什么压力。
当然不能所有人都像我们这样,否则的话经济就会倒退的。极简生活应该是适合50岁以上的人群,劳累了半生,早点开始享受生活吧。
这种只能说是够养老的钱,而称不上算是什么财务自由。
我觉得很好,并且早就在践行过简单生活。
我财务没有自由,六十岁按时退休。退休金除了满足自己日常所需,还要赡养老母亲,补贴家用(主要是孙子所需图书和玩具)。低物欲,低消费,过简单生活,吃清淡食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热爱自然,崇尚节俭。
吃:每天一个鸡蛋,一盒牛奶,2个水果,半斤五谷杂粮,2斤各种蔬菜,二三两鸡鸭鱼肉。除了油盐姜葱蒜,不用其他调料。我是四川人,但不吃辛辣食物,更不沾烟酒。
穿:纯棉的最好,二百元以上的衣物就够奢侈了。
住:住成都西郊离都江堰很近的小镇上,一百平米的房子居住功能就很齐全了。
行:日常地铁公交自行车步行;远行坐飞机经济仓或火车。不喜欢人山人海的所谓 旅游 ,但冬季要到南方旅居。
金钱观: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多余无用,够用就行。
幸福观: 健康 快乐,知足常乐,感恩 社会 ,善待他人。
人生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世界观:随遇而安,顺势而为。
三十六岁,我也提前退休了。
在三十三的时候,公司新三板到创业板的时候,股份卖掉后,就一直有这个想法。
这是前提经济应该是很独立,反正只要不赌博,我的现金够全家五口人二辈子花的。
房子国内三套,国外四套。
半退休这个计划。
后来结婚有了孩子就彻底完成了。
还有两个贸易公司,都有职业经理人,贸易主管也是有自己业务能力,纯用我的平台,利润也是7:3,他七,我三。我以前的客户全给他们了。三个客户也比较稳定最多,每年度假的时候,或者我去美国互相打场golf。
,,卡夫的,森馨的,雅培的。在中国,他们也不来找我。
唯一现在还在做的是国外的一个半政府性质的商会中国部负责人。
一年也就五个会议。彼得堡经济论坛对接一下。博鳌也就去一天。一年上班上不到80天。
然后在时间上也很充裕,符合半退休。
痛苦的点来了。
这半退休的前三年真的很无聊,自己不知道干什么好。看着老婆和姐姐妹妹他们忙来忙去,有时候,自己也很无聊。
只有养鱼,养狗,玩乐高,写写毛笔字。(基本宅家),在网上看看新闻,玩玩知乎,偶尔喷喷键盘侠,怼一下朋友的新车新手表。就是唯一的事情,基本都能在书房完成。
个人没有应酬,不怎么喝酒,偶尔红酒威士忌,一周二根雪茄。根本不聚会。不麻将,不打牌。花园抽个水烟也是形式大过内容。
微信好友从上班时候的300人,现在精选30人。
三个手机号码,基本没有能找到我。只有找我老婆和我哥哥 (大学同学,助理)才有希望找到我。
唯一可以的情况就是家里人去旅行。
我还是甘愿做旅行计划,这类以前完全看不上的工作。
ps:
最近好了,疫情一来,外甥就住我家了,天天陪他上网课。。给女儿讲故事。
总结
建议是 无论你多有钱,多自由,四十五岁前不要这样退休。
父母很麻烦。长辈看到儿媳妇一直在忙这忙那,看到儿子在发闲,总不是很好。
他们总建议我去做做老师啊,什么的兼职。
老婆压力小时没事,她压力大了,比如最近她设计稿不怎么好卖啊,衣服积压的多了?外拍天气不好啊!
空了也是说我轻松,让我去给她打包啊!做ppt啊!
他们累。你就是全家最闲的。做什么都是对的。
自己身上的变化。从一个很忙碌的人,变成了一个全家随意指挥的人。落差很大。还是鸡毛蒜皮的事。
半退休最少也要弄个咖啡馆 这类,每天有点事情做,打发时间。哪怕是几个朋友固定时间喝茶也好。不赚钱都行。
其实是否提前退休,主要是依据是否热爱所从事的职业。若是不热爱,一天都不想干。
我自己就是在银行大改革那年,多次主动提出内退!领导找我谈了6次,我仍然坚持。
一是因为家里经济有些紧张,虽说老公是官员,我在银行公司业务部担任负责人。都是一身清廉,一个孩子,但想出国留学都无力,逼着我都要下海;
二是虽然对职业还没到厌恶,但压力确实大,收入低,受人管。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在2000年时,毎月工资仅2000多元,若想贪,机会很多,但是过不了自己的底线,就算是提个副行长,当时工资比我也多不了多少?现在也就年薪几十万;
三是在银行女性领导到50岁以上大多退二线了,无所作为,即使现在拿着不算低的年薪,个人认为也是在浪费生命!
基于以上,坚决要求提前内退!下海后,从头再来,经过艰苦奋战,基本实现财务自由。
仍未退休,想干时就干,不想干时就享受生活!不赞同极简生活!
该奋斗则奋斗,该享受就享受。极简无意义
我今年40岁,春节前我结束所有工作,在北六环外的一个小村庄租了一个农院,开始了我的农村生活。
多少钱才算财务自由?当下的城市里拼搏过的大部分中年人基本都可以算,如果按我的标准算的话:农村的生活成本。
在农村你不需要穿考究的西装,不需要带劳力士,也不需要鲍鱼龙虾,只要你有一颗回归自然的心。
能这么做的前提是,你对名和利的追求已经释然,尤其是对物欲没有那么渴望,想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活着。
这样的生活并不是选择的下下策,对我这种略偏理想化又生性冲动的人来说,这是一直以来触不可及的理想:每天早上沐浴着阳光,在顶上爬满葡萄枝叶和蔷薇的阳光房的开放厨房面对满院的五颜六色做个早饭,吃完早饭喂一喂鸡鸭鹅狗猫羊,院子里的鱼塘养些鱼,想吃了自己钓上两条,做一个鱼菜共生系统,没事了就光着脚在躺椅上听音乐晒太阳,想锻炼就去捯饬捯饬院里的有机蔬菜和牡丹芍药蔷薇。周末了邀两家的朋友来小酌,喝少了聊个海阔天空,喝多了倒头就睡,男的一屋,女的一屋,临走带些院里采的新鲜有机蔬菜。去山上找些石头树根,有想法就做个石头盆景,没想法就看着发呆。院子盘个烤炉,馋了烤个羊,闲了烤面包。研究一百种鸡的做法口味,尝试做各种鸭,鹅只有一种,铁锅炖。夏天的傍晚屋顶上要能就着冰啤酒烤肉串,冬天阳光房里晒着阳光炖骨头。
在农村生活就是没有追求?只要你想,处处都是挑战:院里的水循环,垃圾循环,生态宜居都是不小的挑战。雨水收集,生活用水过滤,浇菜的水必须是鱼塘水,夏天每天院子都要人工降雨。生活垃圾要发酵做有机肥。阳光房夏天不能热,院子晚上不能有蚊子咬腿,景观灯都是太阳能,一个院子就是一个闭合的生态圈。太理想化了?我正在尝试做各种解,一个解不能得分就试下所有解。这是另一种农村生活和人生态度,值得我为之努力。
有人说农村有钱是净土,农村没钱净是土。我实在不敢苟同。有钱的在农村可能做个工业垃圾,最多是把城市的场景搬到农村,没钱的未必不能利利索索干干净净活的有模有样,如果一切都用金钱衡量,何来艺术和美?土在有些人眼里是污秽,在有些人眼里是营养的源泉,二者区别在于角度和认知,黄土高原满眼全是土,有没有美?
这样的生活每月要花多少钱?呃。。。。。可能还不及你坐在一尘不染满眼大理石饭店里摆着造型各异的盘子里装的可怜一丢丢菜菜的一顿饭钱,更或,还不及你对面坐着的却看不到脚上穿的什么鞋那位的鞋钱。
哈哈哈,感觉这问题就是在说我。我今年41,有几年没有上班了,因为有糖尿病身体受不了太累,于是自己在家做跨境,每个月5000-12000不定,收入不高,图个自由没压力。
我和媳妇有两套房一辆车,一套小房出租,没有贷款压力,一个月花销也就两千左右。因为糖尿病的原因,我媳妇对我饮食控制很严格,她自己牙也不好,所以很少在外面吃饭喝饮料。我们平常的喜好就是在家研究吃的,她追剧,偶尔出去自驾游,花销基本就是这方面的。
目前来说我觉得挺好,人的一辈子最终是要活给自己看的,出人头地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很平凡的。要打鸡血还是喝鸡汤,是自己的选择。我只求一生不与人相争,不与人生气,平凡的人也就是这样吧。
我算是一个极简主义者,对物欲很低,不算房租,我的生活开销不超过1000元,曾经在无锡打工的时候一个月工资2500,我一年能存3万,因为吃穿用住单位都发,我常年行李只需要一个包一个行李箱。我现在33岁,全身衣服加一起不过300,每个季度只需要两套衣服。这样的生活给我的好处是我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做喜欢的事情,休息的时候可以做公交车到处逛,可以在书店一天。我很容易感到幸福。
但是当我结婚了,我的另一半并不是极简主义者,我也没办法改变老婆的生活习惯,为了孩子和老婆以后能有好的生活,做好丈夫,爸爸应有的责任,更为了我能提前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我开始理财投资,我现在创业自己开蛋糕店,赚的钱都会投资到房产里,经过5年努力,现在的被动收入每年是10万,我的目标是40岁前达到20万被动年收入,提前退休,买个房车到处旅行,在农村租个房子,享受田园生活。
反观我身边一些朋友,觉得年轻,各种 旅游 ,买奢侈品,买车,这些只会贬值的东西,有很多人当年龄大了,赚钱能力下降,发现奋斗的几年,几乎什么都没攒下,浪费了青春。
所以相信我,极简生活和合理理财投资,一定会让你的快乐特别长久,活的特别轻松。
我现在就是这个情况,也已经自己让自己退休。
我今年56岁,还有48个月正式退休。年前就从一家上市公司离职,赋闲在家。现在也可以说是低档次的财务自由,一年的被动收入也有十几万。个人的消费欲望也不高,感觉这些钱足够我们老两口生活,加之工作不舒心,所以才提前退休。但自己要再交四年的养老保险,也没有多少钱,四年也就是几万块钱而已。
欲望无止境,生命有期限。要活在当下,享受生活。
财务自由提前退休,低物欲不消费,极简生活。大家觉得这样好吗?
春秋儿絮语回答:好呀!非常的好!
无论题主现在身在何处,无论年龄,无论男女。现在觉得是实现了财务自由了。而且对物质的需求也不高,能过极简的生活,那么,就可以提前退休了。这里说的退休了,就是相对的退休,虽然不用按时去工作单位去上班了。但是人脑不能退休,身体不能退休。
象2019年9月10日55岁的马云宣布退休。马云肯定是实现了财务自由了。虽然马云不在阿里巴巴任职,不参与阿里巴巴的管理工作,但他也不是绝对过着归隐田园的生活,他还是经常参与各项公益事务当中,象这次武汉疫情中,马云个人就捐款一亿元,用于抗击冠状肺炎。
春秋儿絮语:题主的财务自由和退休都是相对的,为什么说这么说呢?从几个方面说一下。
一、实现了财务自由
1 财务自由 ,说明题主应该是有房子住,有了一定量的存款,可以支撑日常生活的支出。
2 题主不用上班 ,以前的投资,如有商铺的铺面出租、有一定的房产出租、银行中有定期的利息收入、理财和入股的分红收入等等。
3 有知识产权 ,如:专利产权、出版的书籍的版权等等。
4 可能家里有人为题主提供资金的支持 ,不用出去工作,什么都不用做,也能有资金保障,使自己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二、低物欲不消费
1 低物欲。题主不是有很高的物质需求,但这不等于没有物质需求。虽然有些物质可以节俭,如:衣服、常用的日用品,可以循环使用。尽量不购买新的,但是,象内衣、袜子等等和有些生活必须品,无法替代的,也是有需求购买新的,只不过能做到,物尽其用,尽量用的时间长久一点。
2 不消费,我想是绝对做不到的。每天吃的粮食、蔬菜、水果、油、盐、酱、醋、茶、水、电、通信、网络、煤气等等。这是人活着的最起码基础消费。这些钱也总是要消费的。
3 题主可能找一个山青水秀的世外桃源,吃喝,自给自足。自己种粮食、蔬菜、种果树。自己养上鸡、鸭、鹅、狗等,自己发电,烧庄稼下来的秸秆。这只能说尽量少的消费,发电机不买行吗?生活基本用的简单日用品,锅、碗、瓢、盆不买行吗?手纸、点火器不买行吗?
三、极简生活
1极简的生活,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不为世俗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有极强的抵御世俗的诱惑力的能力。过着简单的无欲无求的佛性生活。极简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另一种明智的拥有,极简的生活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使生活过的更轻松、更高效、更有价值。
2极简的生活,但是不能与 社会 完全脱钩,融入 社会 ,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去孤儿院、养老院做志愿者,帮助弱小,在心灵上也会有一种对极简生活的满足感!
总结:
春秋儿絮语:题主经过认真思考后,财务已经实现自由了,决定提前退休,去过向往的极简生活。这是一个无可厚非的,美好的选择。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放弃繁花似锦,绚丽多姿的丰富的生活,而去过一茶、一饭、一粥、一菜的极简的生活。遵循自己的内心,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自己感觉活的舒服就好。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你也一样是一个生活中的强者。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干嘛就干嘛,我对物质的要求可以说不高,衣服够穿就好,肚子吃饱就好,当然膳食纤维还是均衡的,一般都是自己烧。前段时间有个朋友怂恿我做微商,我对此嗤之以鼻,能在我朋友圈的人那都好朋友,亲戚。这种赚钱先找熟人下手的行为我不太能认同,朋友说我思想落后。我就是不想那么激进,安静的做自己喜欢的事,买自己能力范围内能买的东西,不想一脑门子赚钱。是不思进取还是庸庸碌碌。凡人凡人,平凡简单是我的追求。我所在追求的是财务自由提前退休[捂脸]
极简生活,并非字面意思的简单生活,也有些人认为就是粗茶淡饭,或者是远离物质,远离与人交往~诸如此类。
极简生活,我个人体会即是,大道至简与返璞归真。
说的通俗点,就如同《黄帝内经》所言:“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故其民曰为朴”。
它告诉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事情就是这四种,吃好饭,穿好衣服,入乡随俗,随遇而安,还有就是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要盲目攀比,害了自己内心,从而产生苦恼。
我详细介绍一下美其食的重要性,人体生命维持,离不开能量,能量就来源于饮食,美其食,不仅仅是吃 美食 ,而是要吃的身心愉悦,营养丰富,遵循三大原则,即少精杂。少是控制总饮食量,别超标,把握度,如每顿七分饱;精,就是食材新鲜,如有机蔬菜与深海小鱼虾了;更重要的就是要杂,日本曾对百岁老人饮食调查发现,他们每天吃的很杂,最好能达到30~50种食材。
总之,合理又科学的极简生活,是活出精彩与高质量,才是其内涵。
我认为的极简生活就是,生活朴素,不铺张浪费。
但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做到这一点,好像有点难。以前的人东西坏了就修,我们现在是东西坏了就买。我发现除了我们父母那辈的人还保持着修东西的习惯,现在几乎很少有年轻人会去修东西了。
东西能用就用吧,虽然你有钱买,但是工业和商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化学物质,会污染我们的环境。有些奢侈品牌,一边打着环保的旗号,一边宁愿烧掉那些滞销的产品,也不愿意打折卖给有用的人。燃烧废品给大气带来的污染也不管不顾,也许他们考虑自己最多也才活一百岁吧,后面的事情就不管了。
我看网上有一些极简达人,出门自己带筷子,不用一次性筷子,平常也不用塑料袋这些的,自己带一个布袋去装东西,家里菜叶垃圾居然能做成花肥,一年也难买几次衣服。
我喜欢看一些 历史 名人的事情,关于毛主席周总理的一些生活上是非常极简的,吃饭永远是两三碟小菜,喝酒也只是配一小蝶花生米,堂堂主席和总理,给自己弄点好菜又有什么困难的,但是他们保持了朴素的生活作风。
咱们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产品也越来越多,能做到不浪费就算是一种极简了,也算是对环境的保护吧。
极简主义生活,就是学会生活的简化,过滤杂质,只看重真正值得注意的东西。
极简主义体现在交友模式上。真感情不需要太复杂的手段,放下那些不必要的 情感 羁绊,摆脱繁复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中,钞票不是最重要的,能带来乐趣的事物才重要。拥有简单的人际关系,更显清澈干净。
极简主义体现在工作上。只为所爱工作。很多人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却做着自己其实非常讨厌的事情,压抑自己,不仅生活难熬,还容易患癌症。而作为极简主义者,只做自己喜欢专注的事情,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对他们来说,赚钱只是顺便的事情。
极简主义提现在日常的生活上。简化食物,摆脱肥腻,烧烤火锅,吃得清淡点但是 健康 。所有食物都保持最本真的风味。精简生活用品,扔掉很少甚至从来不穿的衣服,当季的衣服留个4-5套就可以了,其他衣服真的很少穿。
生活中有太多的选择时,就没有那种掌握主动的愉悦感了,还会容易造成负担,极简主义因为简单,思路清晰,有明确的方向,所以生活更自在惬意。
每个人对极简的理解、定义是不一样的,我一直认为所谓极简主义,就是注意力的极简,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只关注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
专注于对生命的细节,保持自然的脉搏,生活放慢一点,简单一点,清晰一点,不强求,不放弃,不赶路,不后退,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爱上极简生活,成就纯粹人生。
物质极简:一类一品,追求低调质感的物质享受。
社交极简:简单 社会 关系。
爱情极简:专一,执一人渡一世。
事业极简:专注。
言语极简:寡言扬实。
特别是人际关系上的精简。减少不必要的闲聊和抱怨。交流抱着减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来。跟人交往不要撒谎不要掩饰。不要花太多时间尝试说服别人。每人有自己的生活,不要企图扭转别人的人生轨迹。
极简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存在绝对的好坏,是繁杂尝试后的最后选择。
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的精神是否极大自由,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得出这个结论,并不是因为我国国民2016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的数据。
说实话,打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从贫寒到温饱到饱暖,一路狂飚突进的进入物质 社会 了。光从阅读方面说,郭敬明《小时代》的风行,各种小女生对霸道总裁小言文的热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各种外在的美好,可以是个人追求的一部分,但并不应成为追求的全部,更不该成为追求的重点。毕竟,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依靠“买买买” 并不能助你一臂之力。
不过,好在,这个世界是纷繁而多元的,有人提倡“买买买”,也有人高喊“扔扔扔”,且不说多年前梭罗先生就在瓦尔登湖边实践过一把极简主义生活,光看近年从日本卷过来的“断舍离”之风如何风行,便可知极简主义在今天已经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当然,就好像吃素还有全素和蛋奶素等诸多类型,在自家看来,极简主义也可分做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两种。激进者,以日本、台湾作者的出品居多,看书名便可知作者的想法了《我的家里空无一物》、《零杂物》、《断舍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大抵是是扔扔扔为主,最后的理想状态,虽然达不到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但也只保留最基础的生活必需品。
通常,这种极简主义者也都积极奉行环保主义,请注意,所谓积极奉行,并不只指购物自带环保袋一类的,通常他们还是自制洗发水、洗衣皂的手工达人。总之,是要过上绝圣弃智,绝巧弃利的至简生活。
相较于这种类似中国古代隐士的生活,近年盛行于欧美的极简主义便显得入世且温和的多了,光是看看书名,你便知道这些书的内容并不是一味叫你扔扔扔的,比如《少的乐趣》《极简生活》《极简: 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比如刚刚看完的《极简生活》,便令人感慨良多。
这本书的作者艾琳博伊尔是美国的一位博客作者,也是一位普通家庭主妇,一名妻子、一位母亲。全书的内容很简单,书如其名,通过记述自己极简生活的真实经历,同大家分享自己关于极简生活的个中心得。
和《零杂物》那种全书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自己如何扔扔扔的行动类极简生活图书不同,《极简生活》的内容在静水流深中显得平凡而琐碎。这本书讲的就是作者同受众在跌跌撞撞的生活中做出那些简单的决定,简单的做法,简单的目标和简单的习惯,用事实表明简单物质和朴实设计带来的快乐,以及慢节奏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
你大可将其看成是一个新婚主妇的家务日志,书中所讲的内容,大抵都是如何收拾屋子,如何下厨请客,如何打扫清洁等等。
虽然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但作者自己也在书中表示,自己不是圣人,也用智能手机,也叫过那种装在一次性餐具里的外卖,也有忘了带环保袋的时候,也没用苹果醋酸洗头发。
准确说,作者提倡的,是那种每个人的行为都发生改变的温和派渐进式改革。
在这本书中,作者开宗明义就说,“很多极简主义者的书一开始就不简单,他们有太多随意支配的钱,有太多不必要的支出,东西太多了,而幸福却远远不够,我的这本书并非如此。”
是的,作者选择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并非如其它极简主义者一般,是因为厌倦了物质的极度繁华那种,像释迦牟尼同李叔同看破红尘选择出家一样。作者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他们租的房子实在太小,地方有限所致。
的确,新婚夫妇在刚刚开始新生活的时候,总是要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每个居家用品的广告里主妇们总是妆容精致,笑的春风得意,但却没告诉你如何面对暖气漏水,如何自修洗手间坏掉的灯泡,如何捕鼠捉蟑螂。
虽然中美国情大有差异,但过日子这事儿都是大同小异的。作者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安家是艰苦的工作,安全就要打理各种事情。似乎总是有做不完的决定,而选择时总是左右为难。选什么样的拖把、那种肥皂,面粉是精白的好,还是全麦的好,都是实际问题,活生生的摆在那里。
在书中,作者毫不藏私的同大家分享了她的心路历程,包括那些或丢人,或失败的经历,很诚恳的向大家表示,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居家经验,让那些简单的解决方案能像新鲜空气一样,给读者带来启迪。
同童话结尾处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日子不同,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生活是复杂的,生活不是那么简单,但决定用什么窗帘可以非常简单。
不管房间多小或多大,我们都要尽己之力的照顾好自己的家,对自己的生活多一点掌控,时刻铭记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同时善待自己。
最后,我们可以用梭罗的一段名言总结极简主义者的理念。 我想要认真地生活,吸取生命的精华,我想要坚定清苦地生活,想要击退所有并非生活的东西,摒弃所有的浮夸,将生活浓缩到最基本的需求。
相信以上也是很多极简生活向往者所希望达成的目标。在物质极大丰富,精神却总空虚的今天,或者我们都应该让自己的生活中少一点消费主义,多一点极简主义,努力去过一种更简单,但更快乐的生活。
极简生活,就是陶渊明所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一直在想,等我老了,就退回到乡下去,去过那自给自足的日子。
我会在院子里种满鲜花,让常青藤爬满整个院落,在满园春色傲然中静静品味。选个景色别致的一角,放上茶具,细细倒上一杯咖啡,在摆放上精致的小点,来个下午茶。
当然也可以在不远处田地里,种下不同的蔬菜,每天给它们浇水,施肥,除草。给自己的身体来个 健康 的有氧运动,让汗水徐徐落下,给身体排毒。那个时候也就不在意自己会不会晒黑了,反正周围人都一样。
每天的三餐当然也是越简单越好,早上就会熬好粥,到地里去采几个新鲜的蔬菜,回去简单的烹饪,静静的吃着早饭。
当然还要养一条狗陪着,去带它去菜场,买上肉食,回去给它煮上一碗红烧肉。然后在饭里倒上一点汤汁,搅拌,放几块肉,看着小狗不停地窜上窜下,焦急的等待着。然后再“呼呼”几口吃完。
等到晚上的时候,把藤椅搬到院子里,躺在上面,手里拿着蒲扇,轻轻的摇着,凉风夹杂着花香,在身心放松中回屋睡觉。
极简生活,是对欲望的控制,只有你想得到的越来越少,你才能放下戒心,心安理得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极简主义呢是最近两年提到的比较多的一个生活概念,其实它是对自由的一种再定义,拈花一笑地对待一切是非。
而极简主义生活一般又表现为物质极简,社交极简,爱情极简,事业极简和言语极简。
这几点通俗点来说就是,为爱好而生活工作,单独少交际的生活,和灵魂伴侣结婚生活,和小动物为伴。
它就是一种遵循减法,去除繁杂的生活方式。前段时间风靡的断舍离潮流就是这样。
日剧 我的家空无一物,讲的也是一个女主人公从从前乱糟糟的生活开始扔扔扔,变身断舍离主妇的故事。但其实,极简的生活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时间效率。
有句话说的特别好,生活的简单,其实就是欲望的简单。
极简得有多简!
一个人回归原始森林,自给自足?每天饿了就去找吃的,困啦就地而卧,天当被地当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没有城市里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有老人的唠叨,夫妻间的争吵!再不为孩子的上学、工作、婚房而闹心!也再不为自己的工作而违心的去阿谀奉承!也不用同事间家人间的攀比!再也不用明天又要随礼而闹心!再也不用担心房价涨得天高,而我还没攒够首付而着急了,因为整片森林都是你的家了!
你说这是逃避吗?可能是!其实人生下来,注定的人生都是不简单!因为你是人,你有大脑有思想,你就会考虑问题!穷人有穷人的烦恼,富人有富人的不安!只有那些真正没心没肺的人生活才是简单的!
很高兴受邀回答这个问题!
在我理解的范畴内,我觉得极简生活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极其简单,简朴,简约的生活模式。它是没有浮华渲染,没有繁华似锦,没有瑕疵污垢的生活作风。
什么是极简主义?
说到极简生活,我们容易联想到极简主义。极简主义其实就是主张简单,自由地生活模式,崇尚自由,潇洒不羁的生活态度。在极简主义者的生活领域里面,他们享受平平淡淡是美,简简单单是真的生活熏陶。
极简生活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生活,它不需要你社交广泛,涉猎生活的各个领域。相反,它的生活模式非常单一纯粹。也许你只要在家里很朋友聊聊天,和自己要好的朋友一起散散步,下下棋。远离当下的社交媒体,退隐浮华的生活模式。
极简生活是一种简朴的生活,我们可以在这里寻找生活的真谛。朴素的生活是隐士们的天堂,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抛去繁华,享受最原始的平淡生活。它没有闹市的嘈杂,只有莺歌燕舞的曼妙。它没有灯红酒绿的渲染,只有自然美景的衬托。这是一种让人返璞归真,令人神往的生活状态!
感悟心得 繁华生活虽然赋予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但我希望有一天,繁华褪色,它会从简,因为在极简生活中我们更能领略到生活中的美!我依然相信简简单单是真,平平淡淡是美的生活才是人生最真实的写照!
极简,是减法思维。less is more快乐是因为减去什么而得到的,而不是因为加上什么而得到的。简单、清明的内心世界,非常和谐,有秩序。减少物欲,拥有最少却拥有最好的器物。简洁、明澈、洗练、干净、安静。简净成一株兰草,在幽幽山谷,人迹罕至处存活。
很多女明星都是选择大牌服装设计者为自己设计婚纱的,就比如唐艺昕呀,她的蓝灰色礼裙来自Shine Moda的定制。还有杨颖的世纪婚礼的婚纱是Dior的,唐嫣和昆凌的婚纱都是出自Mikeal D的妙手,刘诗诗宫廷风一字肩长袖白色主纱来自巴黎高级女装品牌Carven,还有很多女星的婚纱都是大牌有范。
我就比较喜欢唐艺昕的婚纱,很温婉很浪漫,除了中式婚纱特别好看以外,他们的西式婚纱也是由Shine Moda操刀,设计师@Renya王勤见证了唐艺昕和张若昀那些浪漫的瞬间,特别为她设计了这件婚纱,并用两人的名字的谐音取了一个名字灿若繁星。她的蓝色的礼服上还有他们纹身内容love you is love life,真的太浪漫了,我酸了。
还有刘诗诗的婚纱也是很好看的,是比较有古风的那种,把中西式结合了,很显气质。刘诗诗是那种气质如兰的女生,她穿起婚纱来真的是太好看了,而且这件婚纱还是由20个巴黎工匠花好久的时间才设计出来的,用了将近500个小时才完成的呢,可见这是个巨大的工程呀。
郭碧婷的婚纱也是很好看,尤其是她的皇冠,特别有公主范,就和昆凌的一样,很有欧范。可见向佐真的是爱惨了郭碧婷呀,才会舍得在皇冠上花那么多钱呀,而且还给郭碧婷选最好的婚纱,真的太浪漫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