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15】《边城纪念版》

【书目15】《边城纪念版》,第1张

燃梦行动阅读

目标3年100本书

书目15《边城纪念版》

作者沈从文

版次2013年8月第1版

页数共361页

感悟这本书是我耗时最久的一本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读完,有几篇还是囫囵吞枣读的。

这本书也是我耗精力最多的一本书,因为看不懂。好多次开始阅读新篇章的时候,我就心里犯嘀咕,这一篇会不会又是不知所云。

读完书一个体会,我没有文学细胞,挑战这种纯文学作品对我来说真是太不自量力了!

有一些故事,我觉得我用200字就可以概括情节了,可是我却还要看半天的环境描写,心理独白,看的莫名其妙!

当然,既然是一位文学大家,作品的出彩之处是有目共睹的,我是不敢妄加评论的。

第一天(1-65)

感悟1今天阅读了沈从文这本作品集的第一篇《边城》。记得以前在高中课本上学过节选,当时觉得二老的名字怪怪的——傩送,读罢书才知这名字里帮着父亲对二老偏爱的小心思——傩神送的。而大老叫天保。

2八年前曾去过凤凰古城,当时迷路还走到了沈从文故居还是沈从文墓不记得了,但湘西的美,独特的吊脚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对湘西的描绘再一次带给我回忆。古朴的民风,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静的山水之间却也摆脱不了矛盾与冲突。天保的死,是傩送过不了的坎儿,翠翠好像什么也没做,但事情却又似乎因她而起,可她喜欢谁,又有什么错呢?爷爷带着遗憾与不舍离开,接替爷爷守护渡船的翠翠还在河边等待着自己心中的那个梦…

第二天(65-92)

感悟今天阅读了《黔小景》和《虎雏》,我就一个感觉,看不懂,不知道这么长的篇幅描写了什么内容。《黔小景》也还好些,看着是描绘战乱时代人们痛苦不堪的生活,哀鸿遍野,痛苦无助;《虎雏》则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唉,许是文学修养太不够,看这类书总觉得铺垫太多,太多,不知是心不够静还是耐心不够,总之看的有些云里雾里。

第三天(92-112)

感悟今天读的《八骏图》,描绘的是八个教授。八个教授七个病态,大多都与女子有关。从一开始每天给未婚妻写信的行为来看,文中的主人公周达士是个痴心、专一的形象,到最后也暴露出本性,因为一个人一封奇怪的信,就决定违背承诺,接受诱惑。我读到的就是对知识分子的讽刺,可能要结合1935年这个时代背景来说,可解读的地方更多吧!

第四天(112-129)

感悟今天读《贵生》,是短篇小说。贵生勤劳但勉强温饱,在喜欢的人面前又不够勇敢且显得愚昧,算命先生的一句“金凤克人”便让他摇摆不定,最终痛失姻缘但又不甘心,到结尾在金凤新婚之夜一把火烧两头,是死是活也无从知晓。小说留下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让人猜测。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另外一件事就是贵生舅舅对贵生的那份亲情牵挂。当贵生误以为金凤的养父要把她许配给自己的时候,他赶紧去告诉舅舅。舅舅二话不说,把当这么多年厨师攒下的二十块钱悉数交给贵生让他置办东西。说等你结婚生了孩子,就算我的孙子了,逢清明啥的,到坟头儿给我烧点纸钱就行了。

第五天(129-144)

感悟1读了《丈夫》。夫妻新婚不久,丈夫留在家中耕种,妻子去县里泊在岸边的妓船上赚钱。这种景象在小镇里极为常见。妻子终年顾不上回家,丈夫便趁农闲时节探望。目睹妻子的遭遇和悲惨境地,最终二人共同流转回乡下,远离喧嚣。可能日子会过得苦点儿,但心里都不会再憋屈了。分析家说,这代表了“人性的回归”。这部小说曾被改编成**《村妓》。

第六天(144-159)

感悟1今天读了《龙朱》,龙朱是白耳族酋长的儿子,是部落王子,生的神一般俊美,道德无暇,是所有人仰望的焦点。但他却迟迟没有等来自己的爱情。所有的女子都自知配不上他而不敢高攀,所以他始终美且孤独。后来,他遇到了苗族一个跟他的仆人对歌的女子,大胆追爱,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龙朱的仆人吹捧主人的话令人忍俊不禁,无论如何,他都能抓住奉承的点,并极尽吹嘘之能,让人叹为观止。

第六天(160-171)

感悟1《萧萧》萧萧是一个孤儿,过门到婆婆家的时候,她只有12岁,丈夫只有三岁。她的任务是哄丈夫,帮家里做家务,做农活。比起孤苦无依的日子,萧萧的生活也算过得去,小丈夫跟她姐弟相称,视她做母亲,对他也言听计从。后来,萧萧被年龄比她稍大的仆人花狗诱骗,怀上了孩子。花狗逃跑,萧萧被关禁闭。她娘家的一个大伯在“沉塘”与“发卖”两个选择中替她选了后者。但一直等到腹中的孩子落地,也没有买家上门。萧萧生了个儿子,比她的丈夫小五六岁而已。婆家对准“劳动力”到来甚至表示出了欢迎,并在他12岁的时候帮她娶了年长他6岁的媳妇。在小丈夫十五六岁的时候,与萧萧正式结为夫妻。萧萧抱着自己新生的孩子毛毛见证儿子娶亲的热闹。不知道他们会不会重蹈历史。让人感叹命运,感叹剧中人的蒙昧无知,屈服与认命。

第七天(171-182)

感悟今天读两篇短篇,分别是《柏子》和《阿金》,描写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柏子是一个水手,日子过得快乐且麻木,辛劳一个月所得的钱,大部分花在岸上一处“满堂红”里的女人身上,少部分留着玩牌、赌钱。他的生活就这么简单而纯粹;阿金的故事冲突则比较大,矛盾突出,结尾出人意料。

阿金攒好了钱要去媒人家里提亲,结果自以为是的地保却横插一脚,非说那妇人不好,千方百计阻止他去媒人家里,还在通往媒人家的必经之地蹲点,去不了媒人家却又不甘心的阿金去赌场打发时间,想着等地保走了再去媒人家。结果,在赌场输个精光,没了老婆本,提亲也泡汤了。地保还以为自己的建议生效了,于是提上烧酒准备去阿金家里庆祝一番。不得不说作者刻画出了一个吃饱了没事干的多管闲事形象。

第八天(182-195)

感悟今天读小兵的故事《逃的前一天》。讲述了成标生谋划逃跑前一天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时间应该是很紧张,但作者叙事则很平淡,寻常,丝毫跟题目挂不上钩,这种紧张与松弛的矛盾让人看的着急,而文章的最后,又埋下了一个伏笔,成标生是走是留,不知。

第九天(195-205)

《媚金、豹子与那羊》白脸族美女子媚金跟凤凰族的小伙豹子对歌生情,约好半夜在山上宝石洞见面定情,豹子为找一头洁白如雪的羊作为礼物四处奔波,找遍全村甚至邻村也未找到,后来在路上无意间捡到一只受伤的小羊,才算圆了自己的梦,赶去山洞,这时候已经是第二天天都要亮了。而迟迟未等来情人的媚金拔刀伤心自杀,豹子赶到后两人虽说清原委,媚金已无力回天,豹子也抽刀自杀,殉情而亡。凡事都要追求完美,却最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十天(206-233)

感悟今天读《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和《三三》。对后者印象更深刻。三三是个天真烂漫的女孩,父亲早年去世,她跟着妈妈同父亲留下的碾坊一起生活。由于碾坊带来的收入没有变化,二人的生活似乎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直到在“城里人”来看碾坊、看三三母女俩之后。他的到来不仅让这座碾坊变得不一样了,母女二人对城里人和城市的想象开始悄悄滋长。但自始至终“城里人”并没有表现出想要与三三结婚的意愿,甚至连爱慕都算不上,只是别人的几句玩笑话让母女两人发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幻想随着城里人的死亡宣告结束。切换到作者身上,作此文时,正值他爱上张兆和还没有结婚的时期,而张兆和排行老三,被沈昵称为三三,所以在文中作者也向三三表达出了作者的爱慕之情。

第十一天(233-243)

感悟今天读了《血》和《生》,前者讲述去看一位被严刑拷打的朋友;后者着重讲的是一位表演傀儡的老者。老者的傀儡是一黑一白,黑的叫赵四,白的叫王九。老者的表演很费力,但是去看的人却不多,更多的时候,他像是表演给自己看的。有的时候好不容易看戏的送上几个铜板儿,还不够交摊位费的。在他的表演中,无论过程中赵四有多占上风,最后他总被王九打的落花流水,惨败告终。文章最后才知道,王九就是他的儿子,十年前被赵四打死。孤苦伶仃的老人就以这种方式纪念着自己的儿子,祭奠着逝去的岁月。

第十二天(243-261)

感悟今天读了《或人的太太》和《月下小景》,两篇都是描写爱情的短篇小说。前者讲述了一对夫妻中妻子出轨给两个人带来的痛苦,不得不说思想很前卫了。两人在秋日午后一同来到公园,妻子将自己与情人的事和盘托出,丈夫选择彻底谅解,两人重归于好。可在文章最后,妻子又写信将这一切告诉了情人。《月下小景》描述了一对为爱赴死的情侣,凄美的爱情故事。是对地方封建制度的反抗。女孩所在的族要求女子同第一个人谈恋爱,第二个人结婚。她与另一族族长之子傩保两情相悦,可命运却决定他们不能相守。于是,投奔无路的他们最终选择服毒自杀来厮守终生。两句心动的句子“睡时用明霞做被 醒来用月儿点灯”。

第十三天(261-277)

感悟今天读了《爱欲》,讲了三个离奇的爱情故事。其一,兄弟俩带着各自的妻子前往西方去寻求救国之道。经过沙漠,超过预算仍没走出去。弟弟的妻子自杀提供鲜血让另外三个人饮下以活命。走出沙漠后,弟弟感染热病,救治无效。在继续前行过程中,大哥和妻子遇到一失去双脚乞丐,后妻子爱上该乞丐,设计杀死自己的丈夫,所幸丈夫幸存,并阴差阳错当了总督,他派人把妻子和乞丐找来,妻子不肯回归并说乞丐是她最爱的人;其二,讲了一个失去丈夫的寡妇带着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孩,周围人对她的示好一概拒绝,却独独被一个独眼麻脸跛脚的弹筝人的琴声迷住了,她太着迷以至于打水时把孩子当水桶栓住扔下井里,孩子溺死了,她去向弹筝人示好,弹筝人却被她溺死孩子的行为吓跑了;其三,母鹿生下了一个美丽小女孩,与人无异,除了脚与鹿相像。国王因此爱上她并与她结婚,宠冠后宫。结果她被其他妃嫔妒忌,生下的孩子也换成一堆猪肺,她被打入冷宫。后来,她的孩子——一个肉球里长出的1000个儿子几经磨难回到皇宫,她也重得专宠,可她却无法面对容颜的老去,选择自杀让美丽永驻。三个故事曲折离奇,让人叹为观止。

第十四天(278-310)

感悟读了《大小阮》《失业》《三个女性》。第一篇讲述一对年龄相差不多的叔侄大阮与小阮在进了一所新式学校后因为各自加入的不同学生团体而从此走上了两条不同的人生道路。大阮一贯顺风顺水,虽然在大学时过了几年荒唐生活,但毕业后依仗着自己的岳父政府要人的身份好歹当上了自己母校的训育主任;而小阮,在中学闹出伤人事件后直接辍学去到军校投身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虽热情满满但终究未能成事,加入工人运动被捕死于牢狱之中。大阮则最终收着小阮为革命募来的两千块钱过上了安逸生活。短短的篇章写尽两人不同的一生。

第十五天(310-361)

感悟读了剩余的内容,印象深刻的是《如蕤》。如蕤的名字像花一样美,其次从出身上,如蕤是有钱人的后代,还是百万遗产的继承人;如蕤不但长得漂亮,还拥有独立个性;如蕤的价值观特立独行,她不将就、不妥协、不做作。她爱上了梅先生,便放低姿态,一厢情愿地去照顾他近三年,却在始终得不到他回应时选择留信离开,而此时,梅先生却已爱上了她,感觉两个人完美错过。遇到自以为对的人,却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遗憾?或许是命中注定罢了!

《三三》的创作正处在沈从文对张兆和展开追求而尚未结婚期间,不可避免的,《三三》的创作就带有沈从文向“三三”传达爱情信条、表示爱慕倾心的深意。作家自卑情结或在城乡二元的对立和冲突中直接流露出来,或通过作家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情节的特殊设置和结局的巧妙处理,以一种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三》是作家沈从文创作于1931年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湘西山村偏僻的一角杨家磨坊为背景,通过对十五岁少女三三情窦初开、爱意觉醒的一段朦胧情思的描绘,歌颂了未被现代都市文明扭曲的、古老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也向人们展示了自然山水之中和谐、淳朴的人际关系和原始、平静、自然的生存状态;表达了沈从文对故乡家园的挚爱与陶醉,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中心思想:他想要表达人生并不是所想的一样完美,有些瑕疵是必要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朝着瑕疵前进。

人物简述:沈从文笔下的三三,同《边城》里的翠翠一样,也是“真善美”的化身,是沈老先生对中国过去农村的美好回忆的再现媒介。三三同翠翠一样,淳朴、美丽、直率、单纯,但因为家境不同、生长坏境不同(翠翠是彻底的贫农阶层,三三应该算是富农阶层),比翠翠更为大胆、更易幻想,对未来生活怀抱更美好的企盼,当然对感情也更迷糊。《三三》给人的总体感觉,用一句老土的话——“少女情怀总是诗”来形容是非常贴切的。

《三三》是创作于1931年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是沈从文,文章清新优美,意境深远,从《三三》中也能看到作家的影子和心理烙印。《三三》的创作正处在沈从文对张兆和展开追求而尚未结婚期间,不可避免的,《三三》的创作就带有沈从文向"三三"传达爱情信条、表示爱慕倾心的深意。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第五期。根据查询芒果TV视频官网得知,综艺节目《爸爸当家》三三安娜一起是第五期。第五期安娜和三三因为节目录制问题发生了冲突,引起了争吵等剧情。《爸爸当家》讲述了聚焦当下男女就业机会平等的趋势、多元化家庭分工和愈发普遍的“全职爸爸”育儿现象,通过观察素人全职爸爸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的日常生活,探讨家庭教育中男性角色的重要性,旨在对育儿关系、家庭教育等话题进行正向引导,提供多元化的育儿模式建议,倡导社会及家庭帮助女性平衡生育和工作压力,推动男性积极分担养育责任。

三三和程程不是娃娃亲。双方妈妈都发话说过两小孩是发小,青梅竹马,但是仔细想下父母都发话了就等于两小孩得到认可,以后能否一起就看他们造化,毕竟娃娃亲等于奉扯到婚姻大事总不可能强迫两个小孩结婚吧,所以不是娃娃亲。

《三三》为其中一篇短篇小说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一生著作无数,多以湘西山村为背景,写出了《边城》、《长河》等著名小说。其中以《边城》最为出名,甚至翻拍成了**也成了教学素材,我也深深爱上了沈从文笔下那个叫茶峒的地方,这次我看了其中《三三》这部短篇小说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三三,一个湘西山村的平凡女孩,不谙世事、天真浪漫,父亲早年去世,跟着妈妈同父亲留下来的碾坊一起生活。三三从小生长在山村,对外面的世界无知又好奇,每天“吃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在哭笑里慢慢长大。三三的世界诗意而天真,热天做到风凉处吹风,冬则伴同猫儿蹲在火桶里,拨火煨栗子吃。在如此单纯的世界里,三三生活得怡然自得,没有任何烦恼,就算有了心事,三三也是一味的到溪边去说给鱼听。“城里人”得到来打破了三三这样宁静自得的生活,三三由一个什么都不懂得的儿童开始向情窦初开的少女蜕变。初见“城里少爷”,三三便把他当成了偷鱼的贼,在总爷家的管家解释后,三三依旧对这个少爷心有“芥蒂”,但总爷家的管家向他夸起三三,说她是这里出了名的美人,在这里为后面母女二人希望“三三嫁给城里人”的幻想埋下了伏笔。但是,“城里人”对于她们来说象征着富贵、有文化,她们作为乡下人心底里是自卑的,对于这样的事情只能暗自幻想,不敢表露。三三只能通过别人来打听到关于城里来养病的少爷的事情,虽然嘴上依旧跟母亲说着讨厌,但是她已在心里悄悄的埋下了一颗爱情的种子,并且日复一日、平静似水的日子里开始发芽。可是,一个噩耗的到来最终打破了母女俩的幻想,城里来养病的少爷突然的病逝了,没有任何征兆的,这个城里人带着她们的幻想烟消云散了。消息传来,母女俩还准备送鸡蛋去,没有想过这一切消散得这么快,母女俩纠结一番还是去总爷家里看了。看过之后,母女俩匆匆回了家,两人虽嘴上不说什么,但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心里就像落空了一样。

        小说的后半段总是出现“城里人”这个词,这也就充分的体现了三三和母亲作为“乡下人”的自卑,这也是都市文明与乡下的冲突体现,更能从中看出沈从文先生也有过因为自己“乡下人”的身份而自卑的心情。沈从文先生通过对三三情窦初开、爱情觉醒的一段朦胧情思的描绘,歌颂了未被现代文明扭曲的、古老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更向我们展示了自然山水之中和谐、淳朴的人际关系和原始、平静、自然的生存状态,表达了沈从文先生对故乡家园的挚爱与陶醉。全篇小说词句柔和清丽,语气平淡自然,文笔清新,没有用大起大落去描述一件事,深刻体现了沈从文先生的写作风格。三三是沈从文先生用自然和人心美化的少女形象,是爱与美的象征;古朴的环境、淳厚的民风造就了三三清澈、透明的美好性格;她始终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的生活着。三三朦胧的爱中隐含着一种对都市文明的憧憬,但随着“城里人”的离世,憧憬就此被阻断,三三那颗憧憬城市梦的心也被打碎。“城里人”这个小插曲虽然在三三幼小懵懂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爱情的种子,让她开始对爱情有了朦胧的认知,但是最终没能让她进入城市,成为一个城里人。相信插曲过后,三三依旧跟母亲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只是偶尔会想起这段如梦一般的过往,想起自己曾经憧憬过的城市梦。虽然母女俩有着这样的美好幻想,但是自始至终“城里人”并没有表现出想要与三三结婚的意愿,甚至连爱慕都算不上,只是别人的几句玩笑话让母俩有了这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只能随着“城里人”的离世而消散。这里也能看出,城市文明对淳朴乡下人的吸引,沈从文先生不着任何笔墨去描述城市文明却能使我感受到“城”与“乡”的对立,也看出他对于城市文明的抵触。

        与《边城》中的翠翠一样,三三也是在淳朴民风的熏陶下有着美好的、自然的心性,让我看一眼就能被她们的清澈、洁白、美丽所吸引,与大城市满是风尘与世俗的人不同,她们像一块未被雕琢的璞玉一样,虽不圆润,但却自然动人。虽然翠翠的爱情要相对浓烈一点,有着明显的感情线,但是三三更多来自于心底的“爱情”更能让我触动,让我感受到少女可以如此羞涩懵懂、美好自然。两人之间更相似的在于,都是由于一个人的离世而使得她们的爱情无疾而终,她们依旧只能回归以前平静无风的日子,三三相对于翠翠来说更幸运,她依旧能和母亲幸福的生活,而翠翠从此变成了孤身一人。无论是翠翠,还是三三,她们都是湘西山村里淳朴民风下孕育出来的美好人物,都体现了沈从文先生对家乡深深的爱与眷恋,以及对湘西文化的深刻描绘。

        初读《边城》我就对湘西有了美好的幻想,很想去翠翠生活的茶峒看一看,但是由于一切“世俗”的牵绊没能前往,读了三三之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去看看,看看是怎么样的风景和山水能孕育出如此美好的世俗之外的世界。在我看来,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山村亦是一个世外桃源,在那里生活只用担心一日三餐、耕地劳作,不用在乎许多世俗之外的事,我希望我能有一天过上三三一般的自在生活,也希望三三在属于自己的世界和母亲永远自在幸福的生活。

读一好书,心久久沉浸。

《三三》的创作正处在沈从文对张兆和展开追求而尚未结婚期间,不可避免的,《三三》的创作就带有沈从文向“三三”传达爱情信条、表示爱慕倾心的深意。作家自卑情结或在城乡二元的对立和冲突中直接流露出来,或通过作家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情节的特殊设置和结局的巧妙处理,以一种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2149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