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隆平奋斗的故事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
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
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实验田里,突然发现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之下,继续潜心研究。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2、游泳夺冠
1947年6月,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非常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不服气,心想:自己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难的途中,就是走水路来重庆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险些被淹死,幸亏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来,才保住了性命。
从此自己下决心要学会游泳,今后能遇难救人。9岁逃难到了重庆,每到夏天,放学回家后自己就要去长江边的“龙门浩”戏水。渐渐地,他掌握了熟练的游泳技术,甚至可以搏击嘉陵江和横渡长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赛的场合去试一试。
预赛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师带队,10多个初选上的同学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场,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同行。
待到达预赛场地时,周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对他说:你既然来了,也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汉口的预选赛中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名,而其他同学都名落孙山。
接下来,袁隆平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时,袁隆平受到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校门口把他抬起来,使劲地往上抛了多次。
扩展资料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发表了对转基因的看法。
对于转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袁隆平
中国的离婚率逐年提高,而结婚率却没有那么大。当前的恋爱和婚姻自由。有理由相信,两个已经恋爱了很久的人应该有深厚的感情和牢固的婚姻。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很多客观原因,而主观原因则主要是因为缺少这两个词。袁隆平使用快速婚姻加57年的婚姻生动生动地显示了这两个词。袁隆平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帮助中国使用了世界7%的耕地,并养活了22%的世界人口。这无疑是一个奇迹的成就。袁隆平院士被网民称为现代神农,他们也应得的名字。只是因为袁爷爷的成就,时间没有放慢。91岁的袁爷爷仍然离开了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在珍惜记忆,谈论袁的成就,并说杂交水稻。实际上,在生活中,在婚姻中,袁世凯也利用他57年的婚姻,将管理婚姻的方式留给了现代年轻人。出生于1930年。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每个人都流离失所。尽管如此,元老还是在母亲的指导下长大的。苏日安流离失所,但袁老仍然上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安江农业学校任教。同年,他去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山脚的安江农业学校任教。在那里,袁隆平遇到了他的终身伴侣,邓则出于特殊原因,他将他的名字更改为,然后又更改为邓则。实际上,邓则是安江农业学校的袁隆平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农业技术站工作。两者的组成不是很好,所以他们俩都没有合适的婚姻伴侣。袁隆平在我在安江农业学校任教时,学校的年长者更关心他的毕生经历,媒体说邓则在这里。袁隆平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她非常愿意,所以她被媒人带领找到了她。实际上,她也很愿意,因为袁隆平相对活跃,非常文学,并且在课堂上教得很好并且喜欢它。在邓则的心目中,
袁隆平是一个很好的对象。和邓则也非常活跃,喜欢唱歌和跳舞,也喜欢运动。他还是千阳县篮球队的成员。两人非常满意,作证很快。在恋爱了一个月之后,邓则在作证当天仍在打篮球。这样,袁隆平拉住邓则作证,两人真正地成了夫妻,从结婚57年的第一天开始。袁隆平取得如此高成就的原因与邓则的支持密不可分。人们经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必须背后有一个女人,而邓则就是那个女人。如果您有终身婚姻,则必须用两个词来形容。您认为应该使用哪两个词?我认为第一个单词是持续的,在60年代末,上级要求袁隆平继续专注于杂交水稻,因此他被转到省农业厅。只是妻子没有与袁隆平转移。这样,两个人开始在不同的地方分开生活了二十多年。就目前的运输和连接便利性而言,长距离关系的成功率不太高。在当时的环境中,有两个十年的不同地方,
可以想象两者之间的婚姻艰难。知道。袁隆平邓则独自工作,承担了家庭的所有负担,也承担了家庭的所有责任。根据数据记录,袁隆平连续七个春节都没有回国,而是在海南岛上度过了。第二个儿子出生几天后,袁隆平去了南部工作。尽管邓则束手无策,但他仍然支持。袁隆平父亲去世后,为了照顾母亲,邓则从未去长沙与袁隆平见面。直到母亲离开后,他才带了三个孩子到长沙与袁隆平见面。二十六岁的一对长途夫妇,两人仍然坚持下去。坚持这个词,似乎离爱情或婚姻不太近,因为这个词没有情感色彩,只是说要坚持下去。现在,许多人认为爱情和婚姻与感情有关,坚持不懈就像爱的亵渎。其实不是!生活中有低谷和高峰。没有人可以保证他们将永远处于顶峰。在婚姻中如何面对那些困难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问题。在这个时候,所谓的爱只是一种感觉。
如何保持爱情和婚姻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坚持下去这个词。无论多么困难,无论距离有多远,您都必须努力坚持,保持自己的心,保持身体,保持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持两者之间的婚姻。有很多男人外出工作并在家中安装相机。外出之后,还有许多男人和女人无法忍受孤独和不回家。他们的心中没有坚持一词。所谓的爱情和婚姻自然会像烟火一样。过了一会儿光辉,将什么也没有,更不用说57年,7年了。我认为第二个单词是合作,在结婚前夕,袁隆平和邓则开玩笑,他说有一天我不爱你,我应该怎么办?邓则说,那我就不会离婚。结婚后,袁隆平的前恋人给袁隆平写了几封信,但是袁隆平只答了一封信并烧掉了所有信件,邓则多次嘲笑袁隆平。为了保护妻子,他将邓则更改为邓哲。袁隆平始终将邓则称为内部好帮手,当介绍给其他人时,他会说这是我的内部好帮手,而邓则总是指袁隆平袁先生。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点07分,袁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袁老去世的消息传开,举国哀悼。这位91岁的老人花了一生的时间试图让全世界的人都有饭吃。
有朋友说,袁老去世了。晚辈终于感受到了从当时父辈的长街被送进总理府的感觉。
小时候课本上的,电视上长大的,互联网上工作后的,袁老永远是那个乐观自信的爷爷,说起话来笑容惊人,但今天的笑容已经永远消失了。
番茄君怀着悲痛的心情,挖掘了央视为袁老制作的最后一部纪录片《为时代而唱歌》,缅怀他敬爱的爷爷袁隆平。
2015年,时年85岁的袁隆平接受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挪威电视台的联合采访。
袁隆平的衬衫没有口袋,记者找了很久才找到放话筒的地方。
当记者脱口而出“这件衣服没有口袋”时,幽默版的袁隆平立刻上线了。
85岁的袁隆平步履艰难地走在实验场上,被提问时眼睛发亮。
袁老自豪地用英语回答。因为产量很高、超高。
袁隆平看到了他对超级杂交稻的信心。我种了杂交水稻。说到杂交水稻,袁隆平兴奋得像个孩子。
站在田边,指着大米向外国记者炫耀这是“核武器”。
袁总是有自信的资本。2020年11月,两季杂交水稻最高产量达到千米。
得知这个数据的袁老说:“3000斤意味着接近河下清凉梦。”。
亩产3000斤是什么生产概念?明白新中国初期,水稻最高亩产在200公斤以下。
将来我们交配的水稻可能亩产更高,但袁老看不到。
1930年9月7日,袁兴烈一家在北京协和医院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袁兴烈夫妇只在孩子出生证明的姓名一栏写了“袁子”。
袁隆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小学英语老师。她从小就给袁隆平提供英语启蒙。
父亲袁兴烈毕业于中南大学文学系。我在铁路上当秘书。
父母都希望袁隆平继续走官路,孝敬祖先。
1936年,不满6岁的袁隆平被送到汉口最高小学接受教育。
然而,这一决定与他们的期望相反。
一年级学生去郊游了。袁隆平在园艺场看到了桃子和葡萄的丰收。所以我喜欢农业。
繁荣期不长。抗日战争于1937年爆发。这个已经很富有的家庭开始投靠他的父亲。七岁的袁隆平和他的父亲走遍了全国。曾在汉口、湖南、重庆等地小学就读。
土地的沦陷,战争,饥饿,贫穷,让袁隆平在童年时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想被别人欺负,只能靠自己强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19岁的袁隆平也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选择。
袁隆平不顾父母反对,坚持自己儿时的梦想,报考了重庆北碚下坝祥辉学院农学系。
毕业后,袁隆平服从国家统一分配,在湖南省怀化市安江农业学校任教。同年,他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脚下的安江农业学校任教。
这所农业学校位于湖南雪峰山深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铁路。
袁隆平花了四天才到达他工作的地方。
也是这一年,土改政策在全国推行,耕者有其田。但当时全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6683万吨,人均每日口粮只有15公斤。
但在当时,袁隆平的个人命运并没有和国家命运交织在一起。
他先教俄语,然后被安排学红薯。学校没有重视红薯。
虽然他的梦想逐渐消失,但袁的爱情在这个时候到来了。他爱上了对面学校的一个女老师。
恋爱三年,袁先生对爱人倾注了全部感情,每周写两封情书。
这让袁隆平在偏远山区的孤独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但1960年结婚前夕,袁隆平恋爱了。先生嫁了别人,因为袁隆平自由,出身不好,不求上进。
这对袁隆平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他是一个痴迷的男孩。
结婚后,王先生后悔了,说要离婚。袁隆平等了她三年,后来她生了孩子。袁隆平再也看不到在一起的希望了,决定放下。
当袁老经历了爱情的痛苦,中国也经历了近代以来的痛苦。
三年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全国的食物短缺和饥荒。这让袁隆平想起了战后童年的梦想。
从失恋的恋情中走出来后,袁隆平觉得要吃饱饭,就要关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于是把全部热情投入到水稻的研究中。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观察稻田。他发现了一种特别的大米,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袁隆平喜出望外,在水稻种植的第二年种下了1000株水稻,希望能得到成龙。结果令人失望。用老袁的话来说,没有一种植物能像它的老子一样优秀。
袁隆平很失望,但这个品种让他看到了水稻的杂种优势。一个人工培育杂交水稻的想法现在已经在袁隆平的脑海中形成。
因为水稻是雌雄同体,自花授粉,遗传学认为没有杂种优势。当时先进的美国和日本研究杂交水稻,但都失败了。
/p>
在别人看来,一位中专教师提出的杂交水稻理念,无异于对经典学术理论的背叛和颠覆,甚至被视为对基础遗传学的无知。
这让袁隆平纠缠不清,但在1964年,有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这一年,在同事的介绍下,袁隆平和他的妻子邓哲在没有恋爱基础的情况下结婚了。
结婚后,妻子明确支持袁隆平研究混合水稻,并说:不长大的我们回家当农民。
就在这一年,袁隆平正式开始了对杂种水稻的研究。
要推广杂种稻子,一定要培育很多种子,但是要想使杂种稻子成功,走路的路很难。
袁隆平为研究自己的杂种水稻设想了三个步骤。
首先,我发现了基因异常的稻子。这些稻子的雌蕊异常,但是雄蕊没有花粉。
第二,找到另一种稻子,可以给雄蕊提供没有花粉的稻子授粉。
第三,只有找到其他水稻和这些水稻的组合,才能生产出混合水稻的种子。这些稻子的雌蕊能正常恢复,保持稻子的良好特性。
理论上很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很难。1967年,袁隆平迈出了第一步。
这一年,袁隆平股手工检查了每股14万株稻穗。只有6株稻子的雄性没有花粉。
迈出重要一步后,袁隆平在中国科学院的杂志上发表了论文。这意味着袁老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混合大米的实验在那之后越来越大,组成了研究小组。
1968年春天,一代人培育,这6株雄性不孕株增加到700株以上。
春天,700株稻子被袁隆平移植到大田,正式开始了大田实验。
某个雨夜之后,田里的稻子全部被拔了。
也许有人会嫉妒。可能也有人怀有恶意。这次试验田的水稻毁损是专业的。
破坏者将稻谷连根拔起破坏,相当于摧毁了长年的希望。
这给袁老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实验也因此延期了三年。
恶意动摇了袁隆平的信念。他写道:“能受到妖魔的真正的好汉,不会被人嫉妒是庸碌的。”。事件四天后,袁隆平在实验田旁的废墟中找到了五株剩下的稻子,才使实验继续进行。
之后,使用最初的6根稻子,进行了袁隆平和近1000根稻子组合3000多组交配的实验,结果都不理想。
随着实验失败,外界对袁老的指责越来越强烈,有人攻击他骗取了国家科研经费,有人说他是真正的科技骗子。
这没能打败袁隆平。他想扩大水稻的结缘关系。我可能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去了云南省元江县,去寻找新品种。
由于地震,袁隆平和工作组不得不在外面盖三个月的棚,劳而无功。他们在云南募集了大量的野生水稻资源。这让袁老很高兴。
但是,这些野生水稻难以维持性状,袁隆平不得不再次面临失败的局面。
但是,袁隆平坚决不动摇自己的判断,为了拉开大类的差距,袁隆平把寻找野生水稻的目光投向了海南岛。
袁老的两位助手正在找。我发现了雄性不孕株“野败”,养了2年。这种性状终于可以100%遗传。
1972年,国家把杂种水稻作为全国重点研究项目,开始了大规模的难关。几万次的实验加速了混合大米的产生过程。
新稻秸增产了70%。稻子反而减产了3%。
杂种米又开始吹牛了。
六年来,占据了国家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这种情况使袁隆平困惑,但他仍然有信心。
关于优势是在稻草上还是在稻上,可以进行技术调整。
功夫不抱人心,两年后,1974年秋,从湖南到广西喜讯频传,普通水稻亩产仅200公斤,但袁隆平杂交水稻亩产几乎都超过500公斤某试验田每亩生产再超过650公斤。
从混合水稻试验成功到现在,全国的大米产量为混合大米增加了4倍以上。
杂种大米的增产量可以使中国每年多扶养7000万人口。
同时,袁老的大风光明节在国家的普及下,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以及美国也实现了交配水稻的商业化生产。
1981年6月6日,袁老荣获中国首个特等发明奖。
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奖、第十四届世界杰出华人奖、马哈蒂尔科学奖、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中国著名科学家奖、2007年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十大经济年度特别荣誉奖、世界粮食奖、泰国国王金镰奖、乌尔夫奖等。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勋章”。
在老一辈科学家中,袁隆平总是最温柔,最受人敬爱的那一个。
他的魅力不亚于任何人,演讲能吸引万名学生。
他有幽默感,说了很多有趣的话。不仅有很多表情丰富的作品,也有短片的动画,很受欢迎。
今天去世了。很多民众自发地在袁老灵柩车道旁来送行。
很多人流着泪喊:“袁老师,别去了。”。
车子被水也不漏的包围着,灵车走了很长时间才从人群里出来。
网上知道的人关于袁老的最后一次对话正在展开。
一个实验田的稻子怎么样?第二个是大家辛苦了,自己不行。
他在水田里摔倒了。这片大地的精灵又回到了母亲那里。
虽然不能防止死亡,但是我们可以永远留在记忆里。
希望我们能一直记得,珍惜粮食,大吃大喝,杜绝浪费,艰苦奋斗。
我真的是羡慕袁爷爷和邓奶奶的爱情。
2021年5月22日,注定是个难忘又悲伤的日子,人们还没有从云南青海的地震中回神,就又迎来了一个更让人悲痛的消息,“中华拓荒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亿万人温饱问题的袁隆平院士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在13时07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人就像一粒种子,各方面都要健康”;“我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袁老的教诲犹在耳边,可灵魂却已飘向宇宙。
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一切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一切,爱一个人从眼睛里就能看出来,袁隆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更多的还是让很多人感动。那一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迎来九十岁的生日,袁隆平从九层高的蛋糕切下一块,并没有放入自己口中,而是递到妻子嘴边,并喂妻子吃蛋糕,在场的人鼓起了掌声,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袁隆平很爱妻子,他事业的成功,妻子邓哲在生活中对袁隆平的照顾有很大的功劳。
初相识刚大学毕业的袁隆平来到大学执教,一边致力于做自己的学术研究。在学校教了几年书,袁隆平也渐渐成了大龄青年,直到遇到邓哲,袁隆平的相亲生涯才结束。两人原本也是经同事介绍,但是两人是有前缘的。原来邓哲是袁隆平的学生,活泼可爱,能歌善舞,而且篮球打得特别好,袁隆平本就对他印象深刻,两人便很快在一起了。
闪婚,简单的婚礼两人相恋一个月后,便买了50块钱的喜糖,在学校的操场上,举办了一场俭朴的婚礼。袁隆平幸福地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邓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求婚。”结婚后没几天,袁隆平邀请邓哲去游泳,临走前,袁隆平特意带了一把小剪刀,邓哲不解地问:“去游泳你拿剪刀做什么?”袁隆平解释道:“河里有很多渔民撒下的渔网,万一你不小心碰到了,我好帮你快速脱身呀。”那一刻,邓哲觉得自己特别幸福,她知道她的选择没有错,袁隆平是值得托付一辈子的人。
分别20年,始终如一袁隆平根据获得的数据写出了震惊学术界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并且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重视。因为情况特殊,为了让袁隆平能够继续将杂交水稻的项目进行下去,领导决定让袁隆平前往省农科院工作。而邓哲却没有机会一同调离,只能带着孩子留在黔阳,这个时候他们的二儿子才出生刚刚三天。袁隆平去解决"人类吃饭"的问题了,夫妻俩这一分别就是多年,重新住在一起夫妻二人已经到了半百。经历多年始终如一,无怨无悔。
总结袁老总是和蔼可亲地说道:我们两个人团聚在一起不容易,我想多守你几年!多么感人的一句话呀,流露出袁老对邓哲的一片爱情!用袁隆平的话说道:“爱,是一份长久地承诺;爱,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哪怕是一个会心地微笑,擦一擦汗,洗一洗碗,陪着爱人逛一次街,都是幸福的,都是值得回忆的。
、祖籍为江西省德安县的袁隆平,1930年农历7月初9出生在北平一个旧职员的家庭,父亲袁兴烈,母亲华静,都是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袁隆平的童年是在动荡迁徙的生活中度过的。袁隆平有五个兄弟,他排行老二。袁隆平1953年从重庆西南农学院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偏远荒凉的湘西南一隅的黔阳安江农校当老师。
到校的第一个学期,因缺少俄语教师,组织上安排袁隆平教俄语,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了任务。此后,袁隆平还教过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他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为后来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光荫荏苒,袁隆平大学毕业一晃就几年了,已到了大龄青年的他仍然是孑然一身。同事朋友们纷纷热心给袁隆平张罗对象。但是,总是介绍一个吹一个,姑娘们都对袁隆平敬而远之。有一次,一位男同事陪袁隆平去“相亲”,袁隆平与女方见面后,女方没有相中袁隆平,反而相中了介绍人,让人啼笑皆非。为什么呢?因为年轻时候的袁隆平生活太随便,他不仅衣着朴素,而且不修边幅。
2、正当袁隆平为婚姻而苦恼的时候,爱神却悄无声息地向他走来,1956年,袁隆平被派到邻近一中学去代课,一位慧眼识珠的年轻女教师为袁隆平的才华和抱负所倾倒,他们很快就双双坠入爱河。在长达三年的热恋中,他们都把爱情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对方。袁隆平沉浸在温柔的爱河里深深地陶醉了。
同事和朋友们都为袁隆平感到高兴,他们催袁隆平趁热打铁,快点结婚。不料,一场意想不到的政治运动却搅黄了他的好梦,在反右斗争中,袁隆平由于平时不太关心“政治”,又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安江农校出现了批判袁隆平的大字报,他险些被划为“中右”。
消息传开,学校领导找那位女教师谈话了,“要爱情还是要进步?”在强大的政治压力面前,这位慧眼识珠的姑娘也终于退却了。30岁的袁隆平倾刻陷进了失恋的痛苦之中而不知所措。
1960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块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便萌生了要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大胆设想。杂交水稻研究属于世界性难题。因为传统理论认为,水稻为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袁隆平立志要攻克这道世界难题。
一心扑在教学和科研事业上的袁隆平,终于感动了一位贤淑的姑娘,这就是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邓哲。
邓哲本来就是袁隆平的学生,经老师和同学牵线,本来就对袁隆平满怀敬意的邓哲满口答应了。他们没有过多的花前月下,也没有置办任何结婚物品,两个相知恨晚的大龄青年,利用邓哲来安江农校参加运动会的机会(邓哲是业余篮球运动员),仅用50元钱的喜糖举行了一个非常俭朴的婚礼。结婚时,袁隆平33岁,邓哲25岁。
袁隆平历史事迹材料(精选7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都不陌生吧,根据事迹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袁隆平历史事迹材料(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袁隆平历史事迹材料1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平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最富有的“赤贫者”对自己清心寡欲,却对社会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历史事迹材料2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他会有这天的成就是偶然!下面我们一齐来看看关于他的故事吧!
曾有不少人问过袁隆平:此刻大家称您为“杂交水稻之父”,当初,您为什么学农,为什么走上研究杂交水稻这条路的呢
袁隆平回答:“学农缘于一次偶然:小学一年级时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去参观,我看见树上的桃子红红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时,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上演,影片里有一个镜头,窗外就是葡萄什么的,这些印象叠加起来,我感觉田园确实太美了,就想长大后学农,如果那时老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其率真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笑声。
因为儿时的这个愿望,高中毕业后,袁隆平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后改名为西南农学院)。1953年,袁隆平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成了一名教师。
因为这个偶然的选取,至今,袁隆平已在田间忘情忙碌了50多载了。
袁隆平历史事迹材料3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潜力。
有一次,老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就应能够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但是老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己想不出来,老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袁隆平历史事迹材料4他的办公室里面已经摆满了各种奖牌和证书。但老头子还是坚持在第一线做科研。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亚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当!"
成名成家的袁隆平好像仍然喜欢自在随意的生活。
他偶尔出差逛街,看到便宜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试一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试一下,买上一大堆,回来就人人都发一件。有次到香港中文大学去作报告,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10元钱买的领带。
1998年,湖南一个事务所评定"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亿元,杨澜到海南去采访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她有什么看法"
结果,他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谈。"他之后跟助手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还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给他1。5万美元奖金,他全部拿出来,设立了一个杂交水稻基金,专门奖励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他经常跟人说起他以前做过两次的梦: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凉。
刚开始,周围人呵呵的笑,时间长了,才发现他满脑壳就惦记这个事情。他把身边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都尽量送出国去深造,为的是他的第二个理想:要让杂交水稻推广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说,"袁老师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个幸福的人。"
袁隆平历史事迹材料5没结婚以前,她以为他是一个粗心的男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她与他恋爱的日子并不长,就一百天左右。
她爱上他,是因为她欣赏他对自己的研究事业的全身心投入。男人是需要有事业的,而对事业的投入,是事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她在心里安排着:让我照顾他一辈子吧。
事实并不是这样。
她很快发现,他是细心的。她时时刻刻被他的爱笼罩包围,让她有幸福的眩晕感。
蜜月的一天,加班到晚上11点,回家后他邀请她去游泳。临出门前,他特意带上一把小剪刀。她不解地问带剪刀干什么,他解释说河里有许多渔民布下的渔网,夜里游泳万一碰着鱼钩,能马上剪开帮她脱身。她听了,点了一下头,心里是幸福潮涌。
这种细心的爱长年流向她的心田,并未因婚姻的持续而减少或消失。
家里安煤气热水器时,他59岁,她51岁,他们的婚姻已经完美持续26年。每次她洗澡,隔两三分钟,他都会在外面大声喊她的名字。最初,她不理解,不想答应他,甚至抱怨过:喊什么,洗个热水澡都不消停!很快她知道,他之所以如此“烦”她,是担心她煤气中毒。他说:听不见动静我喊你两声,你应了,证明你安全。
她希望他一辈子都这样“烦”她。
她说:下辈子我还嫁他,因为他是一个心细如发的男人!
因为有爱,所以心细;对一个人粗心的开始,往往是爱之死亡的开始。
他用自己对妻子的挚爱讲了上面的道理。他是中国最著名的“农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她是他一辈子最幸福的`妻子,邓哲。
袁隆平历史事迹材料6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我们还期待着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凉梦”成为现实,真正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历史事迹材料7五月下旬,我们从千里之外的湖南长沙,知道了袁隆平爷爷已离我们而去。授予共和国勋章的画面还恍如昨日,袁爷爷蹲在稻田的身影还在脑海中,这仿佛在昭示着:袁爷爷他,从未远离。
小时候的袁爷爷是幸运的,他有一个温婉贤良的教师母亲,得以妈妈的教导,他小时候就对这厚重的黄土地报着神圣的敬意;但袁爷爷也是不幸的,他生活在黑暗的年代,在抗日战火纷飞中,一家人东奔西走,就像风中的浮萍,读书都换了好几所学校。
袁爷爷是新中国第一批农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的他,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稻田。我们难以想象、更难以感受袁爷爷在奋进的过程中遇到多少挫折,遇到多少诋毁。但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吓不倒他,更难不住他。
还记得1968年的时候,袁爷爷开始做杂交水稻实验。他满怀希望地将700多株幼苗播种,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这个过程漫长且枯燥,然而袁爷爷每天都兴致勃勃。但是总有人居心叵测。5月19日清晨,当袁爷爷来到自己的试验田时,发现昨天还好好的试验田,一夜之间变得一片狼藉,秧苗被一扫而光,只剩下深深浅浅的脚印,袁爷爷呆住了,眼里的泪水似乎要夺眶而出,他想要怒吼却始终说不出什么。他踉踉跄跄的迈入试验田,盼望着还有幸存的秧苗,终于,几天之后,袁爷爷在一滩污泥中发现了五株半埋着的试验秧苗,他小心翼翼的捧回家中视若珍宝、悉心照料,才得以继续他的试验。
面对如此艰难的困境,是什么让他没有放弃呢?我想除了让中国人吃饱饭的梦想,还有顽强的意志与惊人的毅力!
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努力,袁爷爷终于等来了发现野生雄性不育株的消息。
听到消息时的袁爷爷,如同在酷暑难耐之际,迎面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后来他给这三株野生雄性不育株取名为“野败”。它们带给袁爷爷无比幸福的感觉,这种幸福感一直追随了他的后半生。
上帝给的并不多,只给了袁爷爷三株“野败”,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
袁爷爷的故事太多太多,直到今年,他仍穿行在稻田里,不断探索杂交水稻的未来。他的初心与赤诚,化作春霖甘露,滋润了一年又一年的稻花。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禾下乘凉的梦越来越近,杂交水稻发展前路似乎尽是坦途。然而袁爷爷却悄然地走了。
他来的时候饿殍遍野,走的时候稻米满仓。
若是某个午后风吹稻浪,我想那应是他的灵魂在回响,在我们的课本中,在人们饭桌上,在全世界人们的心中!
;5月24日上午,袁隆平告别仪式在长沙明阴山殡仪馆举行,妻子邓则坐轮椅看袁老最后一面。
袁隆平遗体的送别仪式,他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国旗。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稻香长存,国土无双,留下一世成就安然离去,袁老一路走好,后世子孙永远记得您!
妻子邓则做最后的告别袁隆平的妻子邓则奶奶,在送别仪式上,一身黑色衣服,彰显肃穆,整个人看起来沧桑了还多。坐在轮椅上,被人推着围绕袁老遗体做最后的告别,泪别老伴,失声痛哭,悲痛之余无法站稳脚步,最后的告别这一眼的凝望却是满满的不舍。
这么多年的夫妻之情,一下子很难接受。尤其这个年龄,实在是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在告别仪式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邓则奶奶是多么的伤心、难过,逝者已矣,还是希望邓则奶奶保重身体,替袁爷爷好好活下去。袁爷爷只是去天堂休息了,他一定是希望您笑着看他离开。他是最让我们值得学习的楷模。
夫妻感情颇深袁隆平与夫人邓则,在1964年结婚,两人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相识一个月后果断结婚,这也算是闪婚了,两人相敬相爱、风雨相伴57年。
就连袁隆平90岁生日的时候,切下的第一口蛋糕,都是先给妻子邓则奶奶吃,这一举动,足以证明两人是多么的恩爱,也见证了邓则奶奶在袁老心中的位置。
袁隆平儿媳曾说,老两口感情十分好,只要两个人不在一起,至少会桶一次电话,无论是谁出门,都是主动打电话给妻子。
袁隆平去世后,联合国也发文悼念:“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袁隆平作为人民的科学家,必然会受人敬仰、爱戴,世人会铭记于心。
网友评价1、奶奶节哀,每年稻花飘香之际 来人间看看我们就好。人间有米,心中有你,袁爷爷一路走好。
2、袁老的离去,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怀念和留恋,愿袁老一路走好,永垂千古。
3、我辈未见其人,却蒙其恩,心中敬佩,感激不尽,请受晚辈叩拜,袁爷爷一路走好。
4、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袁老解决了中国14亿人吃饭的问题,多么伟大。
5、碗中有米,心中有你,袁爷爷一路走好,奶奶好好保重身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