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聘礼。结婚之前男方要给女方聘礼,相信这是每个地方都必不可少的风俗。而具体给多少要根据男方家庭条件双方商议。聘礼当中其一一部分是给新娘买衣服和首饰的。通常新娘家请客的烟酒喜糖等婚宴费用都是由男方负责。
2嫁妆。嫁妆一般是女方家长为女儿准备的,具体金额可以根据自家经济条件或聘礼金额来衡量。同时还要准备新郎在婚礼上穿的衣服、鞋子以及一些首饰。新人结婚的戒指一般是双方互送的。
3吃汤圆、喝甜汤。通常在结婚的头一天晚上,女方家里会邀请一些好姐妹到自己家里吃汤圆,而邀请的人数也最好要是双数,因为这寓意着好事成双。结婚当天,新娘接进新郎家的时候需要喝甜汤,寓意着婚后的生活甜甜蜜蜜。甜汤一般都是红枣莲子汤、汤圆或红糖水。
4敬扇、掷扇。在新娘上婚车之前,会由一个小男孩把放有扇子的托盘或茶盘递给新娘,新娘接过扇子后需要回赠一个红包作为答谢。在准备离开女方家的时候,新娘不能跟家人说再见。婚车启动时新娘要把扇子扔到窗外,寓意不把坏习惯带到老公家,小男孩捡起扇子交还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应回赠答谢红包。
5摸橘子。新娘到达新郎家后,男方家要放鞭炮迎接,同时会有两个小孩拿着橘子让新娘摸橘子,新娘要给两个小孩答谢红包。这两个橘子要留到晚上再让新娘剥开,寓意着健康长寿。
我就是苏州母亲,说句真心话。孩子成年以来,我灌输的概念就是本地人一定要找本地人。没有歧视外地人的看法,很多外来的女婿外来嗯媳妇也很优秀,孝顺,但是我们不敢。不同地区的民风风俗,还有人文素养真的不一样。
以我自己的婚姻为例,找的是父母祖籍苏北,出生定居苏州的男士。老苏州人有句老话,千万不能找江北人,抓屎丢烂泥样样做的出。我不世俗,不信这个邪。事实重重打我的脸。苏州传统民风男人不能打女人,男人绝对不能骂别人家女人,更不会把操什么什么当着长辈面骂。礼仪方面,传统苏州人家,即使出身农家,父母从小教育,吃饭端碗,不能抖腿,女孩坐下腿不能叉开。看见长辈邻居都要打招呼。卫生习惯无论男女,每天晚上一定要洗脸洗脚洗屁股。老苏州人的做人之道就是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做人要有规矩礼数。可是有些新苏州人,哪怕他在苏州呆了半辈子,还是骨子里的苏北味,自私。贪吃懒做,没有卫生观念,没有素养,张嘴爆粗,脱口脏话,没有任何家庭责任感。公共场合打人骂人认为是男人本事,从来不觉得这是丢脸的事。
所以我们苏州人除非孩子大学找外地同学,或者工作中自由恋爱,基本上能找本地的就找本地通婚。至少对民俗民风的认知是一样的。我们苏州人对有些外地人的评价是翻脸比翻书还快,不讲情面。拉出来就是。本地人,好沟通。
苏州人找对象,讲究的是人性是否合拍。条件差不多就行。我们害怕有些外地人的狂暴,苏州是一个温柔的不喜欢多事的城市,民风如此,婚姻观也是。
二胎生了个儿子,小周产假后没人带孩子,于是要求老公把婆婆接过来带个两三年儿子,等孩子上学了就不用带了。
婆婆勉勉强强地来带孩子了,一天小周妈妈下班回来做晚饭,发现冰箱没关紧,就质问孙女:“是不是偷拿冷饮吃忘关了?”
孙女:“你咋知道我吃冷饮了,是不是盐城奶奶说的?”
可没想到说这些话时,被婆婆听到了。等小周老公下班,就在小周老公面前摸眼泪,好像受了多大委屈。小周老公见老娘都哭了,不问清红皂白地,也发起脾气的质问小周和丈母娘。
小周也很生气,分明什么事都没有,这婆婆故意挑事吗?跟老公说了一通,丈母娘都把事情说清了,晚上算是太平了。
没想到第二天,等小周老公下班,婆婆又在那抹眼泪,这次小周老公倒是没吵,但小周绷不住了,上去就质问婆婆,哭哭啼啼的想干嘛?
婆婆这也不让步,吵着闹着,收拾行李要回老家,没办法小周老公只能叫了顺风车让老娘先回家。
这样一来孩子又没人带了…
小周婆婆在老家本就好吃懒做的一个人,这次来带孩子本就不是心甘情愿,又住在人家家里,心里自然不痛快,故意闹这一出,好回家不用带孩子。只是苦了小周老公了,让他的处境很尴尬了。
所以很多苏州父母坚持孩子跟本地人结婚也是有很多方面的顾虑。
小周家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我是苏州的家长。很多家庭的孩子在外面读书时,家长们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带回来外地的男女朋友。
他们不想让孩子找外地的恋人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苏州这边现在都兴两头婚,两头婚就是男不算娶女不算嫁,两个家庭的孩子结为夫妻。这样的好处男方不需要彩礼钱,两家并亲后,年轻夫妻可以两边住两边吃,开销由双方父母开销,这样既减轻了小一辈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父母辈的经济压力。
两家联姻后,房子除去住的,多余可出租,这样生活压力会小一些。
如果找个异地儿媳 ,房子没有带过来,还要出几十万彩礼钱,这一出一进差距很大,最终会影响生活质量。
附近有一户人家,为了娶一个异地儿媳妇,卖掉了一套房才算完事,因为女方要二十多万彩礼还要买辆 汽车 。这户人家本来有三套房,卖掉一套只剩二套,二套房子正好二代人住,周围人家都有房子出租,她家没房子出租再加上出了几十万彩礼,生活压力很大。这就是很多人不愿孩子娶外地媳妇的原因。
如果找个外地女婿, 家长们怕外地女婿欺负自家闺女,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外地男人比苏州本地的男人脾气大,难侍候。
经济方面看本地男人家里几套拆迁房总归有的,外地男生如果没买房,结合后他家的生活条件会比别人家差,这是很多家长顾虑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好一点,所以这些家长的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
经常听到以前同事说她很恼火女儿找了个和苏州距离远的男生。
同事家经济条件好,女儿出落地亭亭玉立,在她女儿读书期间,认识了一个异地的男人,她不听父母劝阻和男人结了婚。
由于男人的父母家离苏州比较远,现在她女儿生的孩子以及做家务这些事都由同事做,她累的时候就会责怪女儿找了异地对象,她经常羡慕两头婚的家庭孩子可以由双方父母轮流带。
为了让两个原生家庭的距离近些,她家花了几百万在苏州买了套房子,说让男方父母搬过来住,这样两个小孩子可以由双方父母轮流带。
房子是买好了,男方的父母肯不肯搬过来还不知道。
现在的小孩都在大人手里长大,带大孩子确实要花很多心血,所以这些家长的考虑也是可以理解的。
很多家长说儿女在本地找对象,对方住在哪里,对方父母的性格,对方的家底都很清楚,这样的婚姻作为家长放心,安心。
如果找个异地的,对方的很多事都不清楚,也没法打听,心里觉得不踏实。
异地恋和远嫁是一个意思,这都是一场赌博,都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家长不愿意孩子找异地对象,是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恋爱时无论是找异地还是找本地的都有好赖之分,异地人比本地人强的人很多,本地人比异地人好的也有,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吧。
谈恋爱无论选择异地还是本地,只是各人的选择和考虑不同,这无关对错。
我也是苏州家长,希望孩子嫁本地人,第一苏州本地很少重男轻女,不用为了生儿子拼二胎三胎的,第二,妇女家庭地位普遍比较高,家里财政大权一般都在老婆手里,第三,流行两头婚,独子找独女,下一代财富可以累加,反正好处多多
跟本地人结婚主要好处就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双方父母都在身边,以后生了小孩4个老人帮忙带。不用愁没房子,本地人再穷的,一套自住房总归有的。一般都是两三套房。苏州家长也比较开明讲道理,相处起来容易很多。总之,听老人的话没错,父母不会坑你。
答:一条街上也有差异。
1、素养、家教、品行,与地域无关。
2、即使同胞手足,也会有脾气、秉性、学养等不同。
3、我们姐弟五人,三位脾气比较急躁,我和妹妹从不发火,父母常夸赞我们温文尔雅、大方得体。
本人就是苏州的,取了一个外地媳妇,刚开始父母也极力要求要娶本地媳妇,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取了个外地媳妇。
我家拆迁时,时间非常紧,当时想要拆迁时的二胎房,这样的话可以得到三套房,如果不结婚,不生两个小孩,只能赔两套房,也找了本地的谈了几个,后来都没成,父母心里着急,后来在单位里认识了个外地女孩,玩的也挺好,后来就在一起了,生了两个娃,也顺利赔了三套房,可要比人家两家本地的就差了不少,一般两家本地的也都是两家并一家,房子六七套。
虽然生活质量不如人家好,也有人问过我后不后悔,但是孩子都那么大了,谁会去想后不后悔的事啊,只要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就好,也不去羡慕人家,一家人和和睦睦的也挺好。
无锡也一样,苏锡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无锡的大多家长也希望女儿嫁本地男孩。
这和北京女孩父母要求北京女孩只嫁北京人一样。
发达城市的户口本身就是一个珍贵资源,资源用来互补交换。如果外地来苏州的男孩条件不是特别优秀,女方的父母可能就感觉自己吃亏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本地男女结婚,三观相近,方言相通,生活习惯环境也出入也不大,相处不累而产生因地域性习惯不同而产生的相互矛盾也相对少。男女双方父母也在同一地区方便见面、聚会、沟通交流。
但,这些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止是在苏州,在哪里都是这样吧?除了老少偏穷地区外……
近年来,江浙一带出现了双头婚这种新的婚姻形式,并被很多年轻人广泛接受。独生子女是8090这一代人的标签。现在,80后、90后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这样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意味着什么,有什么特点?
两头婚是什么意思
双头婚,这种婚姻不属于男娶女,也不属于女招男收养。小两口结婚后,还是和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粘性”,一般都是分房居住。一般他们会生两个孩子,第一个随父姓,主要由男方抚养,第二个随母姓,主要由女方抚养。在两个结婚的家庭里,没有爷爷奶奶的概念。孩子们称他们的父母为祖父母。
两头婚习俗在哪里
这是近年来在江浙一带悄然兴起的一种新的婚姻形式。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杭嘉湖地区。我接触的案件当事人集中在杭州周边的九堡、临平、余杭一带,大部分是村转社区的地方,还有湖州一带。二婚现象很普遍。
江浙地区是指哪里
广义的“江浙地区”是指江浙省所辖的全部地区,狭义的“江浙”通常是指江浙省所辖的长三角地区的城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常州、镇江、扬州、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台州。
江浙景点
江苏——南京:中山陵、栖霞山、明陵、雨花台、玄武湖、汤山温泉、总统府、莫愁湖、长江大桥、夫子庙、秦淮河等等。镇江:金山的金山寺,焦山,北固山等等。扬州:瘦西湖等等。无锡:鼋头渚、三国城、惠山、天下第二泉、灵山大佛、太湖仙道、梅园等等。宜兴:张公洞、善卷洞等。南通:狼山等等。苏州:虎丘、寒山寺、拙政园、柳园、狮子林、东山、西山、同里、周庄、木渎、北寺塔、藕园等等。昆山:千灯等等。
浙江——嘉兴:南湖等。海宁:皮革城、金庸故居、观潮等。杭州:西湖十景(苏堤的肖春、屈原的丰和、平湖的秋月、残雪断桥、六郎文英、华钢观鱼、雷峰日落、云上双峰、南屏晚钟、三滩银月)、六和塔、黄龙洞、虎跑、青山湖、灵隐寺、乌镇、王越寺、富春江、千岛湖等。临安:大明山、浙西大峡谷、竹海等。桐庐:漂流之类。绍兴:鲁迅故居、沈园、柯岩、鉴湖、鲁镇、大禹墓等。宁波:天一阁、天通山、溪口、象山等等。舟山:沈家门,普陀山等等。温州:泰顺廊桥等等。金华:双龙洞,诸葛八卦村等等。丽水:仙境等等。浙江有很多很多地方。
江浙习俗
习俗一:过年杀猪。
大约在过年前的一个月或者半个月,浙江人会带着自家养肥的猪出栏,然后邀请自己的亲戚朋友邻居吃一顿热闹的杀猪饭,分享丰盛的猪肉大餐和即将到来的新年的喜悦!
习俗:腌肉
腊肉是浙江的特色美食。杀猪后,将鲜肉腌制后放入腌制罐中。腌制几天后取出,然后搭起架子,用柴火熏制。一段时间后,肉会变得又亮又油又香。
腊肉也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就像它可以延长新年的欢乐。低温干燥的环境适合腊肉的保存。一般保质期3-6个月。根据水分含量、环境温度、湿度的不同,腊肉的保质期也不同。如果超过6个月,质量就难以保证。
习俗3:和巴赞一起吃年糕。
浙江很多地方都有二十八岁“打巴赞”的说法。快三十的时候,外面天寒地冻,屋里的巴赞正热火朝天!
在哪里
浙江有些人会趁着这个时间买一些高档的商品,有些珠宝店会在春节前准备好足够的材料,等着顾客上门做首饰。
习俗:置办年货。
家家户户都要置办各种年货,不用说灯笼春联,还有吃的玩的。尤其是鸡和鱼都得买。鸡预示着好运,当然每年都有大量的鱼!
习俗:点灯守年。
浙江人有除夕点灯观年的习惯。这意味着在除夕夜,所有的地方都要亮灯。大年三十从年夜饭开始。这顿晚餐要慢慢吃,晚餐要在元宵时间举行。有些家庭不得不吃到深夜。守年夜饭的习俗,既是对过去岁月如水的珍惜,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期盼。
习俗:祖先崇拜
祭祖是浙江人春节期间一项盛大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自己的家谱和牌位给家里的上堂,摆好桌子,摆好香炉和供品,父母祭拜,烧上三根香,祈求丰收,最后烧纸钱,俗称‘给钱给粮’!现在比较常见的是吃饭前摆碗筷祭拜过世的老人,以此拜年,纪念。
晚饭后或正月初,所有的家庭,无论大小,都要去祖先埋葬的地方进行祭祀。祭品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包括鞭炮、香烛、烧纸,送到墓地烧掉,算给祖先过年的开销。免不了要敲敲脑袋,放放鞭炮,然后绕着墓地走一圈,祭拜者会借机把自己的祈祷和愿望说出来。
正月十五祭祖告一段落,“打算过完年再活。”在第15天,我会放鞭炮为我的祖先送行。
习俗:燃放鞭炮
午夜,新年的钟声响起,烟花开始响起。此时,里面灯火通明,外面人声鼎沸,将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然而,随着进入现代,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它的危险性,也许它将很快退出浙江新年的舞台。
特别说明:因为烟花爆竹的危险性,浙江各地都明确出台政策,规定某些区域不能燃放。在燃放烟花之前,你应该确定你当地的政策!还有,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一定要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烟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