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儿子结婚怎么称呼

在古代儿子结婚怎么称呼,第1张

1 古代怎么称呼儿子

儿子,指赤子、婴儿;孩童;称谓,指父母所生的男孩。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基本解释

编辑

1、[son]∶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有两个儿子的家。

2、[child]∶下一代男性后裔;父母所生的男性孩子。[1]

引证解释

编辑

1、婴儿。

《庄子·庚桑楚》:“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 成玄英 疏:“同於赤子也。”《吕氏春秋·异宝》:“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 高诱 注:“儿子,小子。”

2、子女。

《汉书·高帝纪上》:“老父曰:‘乡者夫人儿子皆以君,君相贵不可言。’”儿子,指 孝惠帝 、鲁元公主 。

3、指所生男孩。

宋 苏轼 《将至广州寄迈迨二子》诗:“北归为儿子,破戒堪一笑。”《水浒传》第四七回:“惟有 祝家庄 最为豪杰,为头家长,唤作 祝朝奉 ,有三个儿子,名为 祝氏 三杰。”

4、男子对长辈的自称。

《汉书·匈奴传上》:“单于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 汉 天子! 汉 天子,我丈人行’。”《七国春秋平话》卷下:“ 鬼谷 :‘谁敢看旗?’当有 独孤角 言:‘儿子看。’”[1]

其它相关

编辑

1儿: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子: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是:婴儿。

3古人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表示排行次序。

老大称伯或孟,老二称仲(有时也作中),叔子则不一定是第三子,幼子(最小的儿子)称季。如果一个人有三个儿子,那么第三子可以称“叔子”,也可以称“季子”;如果一个人正好有四个儿子,那么叔子就是第三子;如果有四个以上的儿子,那么除老大、老二及幼子之外的所有儿子,都可以称为叔子。

4因为“叔子”的不确定性,所以后来就改用了其他表示法。如:老大称长子,老二称次子,老三称三子,老四称四子,老五称五子,……,最小的儿子称幼子。

5正史中,表述法主要有两种(以某人有五子为例):

一种模式是“长曰、次曰、三曰、四曰、幼曰(或五曰)”,意思是“长子名叫什么、次子名叫什么、第三子名叫什么、第四子名叫什么、第五子名叫什么”。

另一种模式是“长曰、次曰、次曰、次曰、次曰”,这种模式在记述时很简单,这里的几个次曰含义不同,分别对应第二子、第三子、第四子和第五子。

2 古代对自己儿子的称呼

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知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道“不凡子”、“贤子”等、尊称的话是“令郎”、“佳儿”、“麟儿”、“令公子”。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扩展资料:

金钗之年专:女子12岁;豆蔻属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3 古代第一个儿子怎么称呼

嫡长子: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

嗣子:嗣子”有两种意思(1)先秦时,诸侯死了,处在守丧期间的有权继承的嫡子称自己为“嗣子”,后来便称嫡长子为“嗣子”;(2)自己无子,以近支兄弟之子过继者亦称为“嗣子”。

庶子:妾(俗称小老婆)所生之子。但是,当嫡子中的长子(嫡长子)继承了皇位、王位等以后,正妻所生的其他儿子也变成了“庶子”。

令尊:对方的父亲 令堂:对方的母亲 令爱:对方的女儿 令郎:对方的儿子 令妹:对方的妹妹

老婆称"拙荆","贱内"

贤弟:对方的弟弟的称呼,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贤侄:一般称呼自己友人的儿子

令尊:是指对方的父亲

4 古代怎么称呼新郎新娘

1、女称男(新郎):良人、官人、丈夫、夫君、相公、郎君 。

2、男称女(新娘):小君、细君、夫人、荆妻、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娘子、糟糠、内人。 娘子: 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夫人: 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

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糟糠: 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内人: 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 良人:古时叫丈夫“良人”,古诗里就有“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译文: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扩展资料:

在我国古代,结婚不是在早晨而是在黄昏,故曰“结昏”。

郑玄注周礼指出:“古娶妻之礼,以昏为期。”《礼仪》亦云:“主人爵弁,绘裳缁衣。

从者毕玄端,乘黑车。从车二乘,执烛前导。”

可见古人结婚都在黄昏。这就是“结婚”的“婚”字的来历。

结婚由黄昏改在早晨,始于唐朝。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礼,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

今行礼于晓。”唐代以后,结婚都改在早晨了,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结昏”一词也随之变成了“结婚”。

“新郎官”这个称呼最早来自于明朝的婚礼制度,之所以叫“新郎官”是因为在古代,再普通平凡的男子在结婚当天也可以穿上九品官员的官服,所以叫做“新郎官”。

在中国汉族传统婚礼中,婚礼的形式多种多样,习俗也是千姿百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主要有三种传统婚礼制度,分别是周制婚礼、唐制婚礼、明制婚礼,“新郎官”一次就来自于明制婚礼中。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说法叫“摄盛”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用了超过自己身份的东西。“摄盛”这个词主要用在婚礼中,意思就是结婚的人在结婚当天可以用超过自己身份的衣服饰物等,所以在明朝的婚礼制度中,即使是非常平凡的男子,结婚当天也可以穿上九品官员的衣服,所以才叫做“新郎官”。

明朝的婚礼除了流传下来一个“新郎官”的说法以外,还有很多婚礼上的习俗。在明朝婚礼制度中,主要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这跟我们了解的不太一样,不是说整个古代都是实行一夫多妻制,在明朝,妾是不能算作合法妻子的。明朝的制度中规定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就可以结婚,两人从立婚书到成婚的整个过程中,还必须要有媒人进行双方的沟通。除此以外就是“六礼”,整个过程完了两人才算有了夫妻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婚礼在古代是非常受到重视的,无论是繁琐的婚礼过程,还是对婚礼进行的一系列的制度约束,都可以看出结婚是人们一生中很重要的事。而一些古代婚礼上的习俗,在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后,仍然流传到了现在,这些不仅体现了婚礼上的美好,还体现了中华的历史文化。

结婚的高雅叫法

1、结丝萝,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和西厢便待要结丝萝。

2、结朱陈,来源于红楼梦第九十九回仰蒙雅爱,许结朱陈。

3、秦晋之好。来源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吴侯欲与君侯结秦晋之好春秋战国时期,为了缓和诸侯国的矛盾,就用联姻来建立邦交。

4、结缡。来源于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缡。后汉书马援传施衿结褵,申父母之戒。古时候的女子出嫁,母亲会将悦佩中结在女儿的身上,后来就成了结婚的代称了。

5、结发。来源于:苏武诗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也有人说结发夫妻是来自于古婚礼中的合髻。

6、配偶。来源于汉书·孝昭上官皇后传长主内纳周阳氏女,令配帝耦。

结婚之喜雅称

古代将婚礼称之为拜堂、成亲。婚礼在古时候被称之为昏礼,因为古时候举办婚礼不是在中午举办的,而是在黄昏的时候举办的,昏礼之后就是洞房了。

通常指的是嫁娶、婚礼、迎亲。也可以称之为喜结连理,鸾凤和鸣等都是可以的,不管是什么雅称,只这都是人们对幸福的向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559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