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于凤至漂泊美国,收到张学良寄的离婚协议书:蒋介石无耻

1964年,于凤至漂泊美国,收到张学良寄的离婚协议书:蒋介石无耻,第1张

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财富、地位都不缺。加上他自身长相英俊潇洒,被评为“民国四公子”之一,作风极尽风流。

但在他年近90岁之时,回顾此生却道: “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

张学良口中所负之人,是指他的原配夫人于凤至。 两人由父母指婚,两地分居后又协议离婚,外界对其中原委有颇多猜测。但张学良如是道,他们都猜错了……

于凤至是吉林省怀德县人,但是父亲于文斗在双辽县郑家屯开了一个粮栈,生意不错,所以一家人就住在郑家屯。

那个时候张作霖还不是奉天的督军,只是一名剿匪的统领。

张作霖奉命到松辽及漠北一带剿匪。他率兵进驻郑家屯,因为于文斗家的粮栈后院地盘够大,就把剿匪总部设在这了。

于文斗是生意人,对于土匪是十分痛恨。因此,对于张作霖的部队,他十分欢迎。两人就这样结下了交情。

第二年开春,张作霖率部在漠北龙王庙与蒙匪决战的时候,因为援兵迟迟不到,状况十分危急。于文斗亲自赶赴洮南,说服了和张作霖不对头的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出兵,才救了张作霖一命。

于文斗的“雪中送炭”,剿匪回来的张作霖十分感动。两人当即结拜,成为了拜把子的好兄弟。

有一天,于文斗请了个算命先生回来给女儿于凤至算命。

对于自己这个干侄女,张作霖是见过的。知书达礼,人也长得标致,性子还温柔。

他本来也没在意这些小事,但是却在经过门外的时候碰巧听见了算命先生在那连说“不得了不得了。”

这下子张作霖来了兴趣。他本身是十分迷信的,手底下还养着有名的算命先生。如今一听屋里算命先生的话,就想看看自己这干侄女是什么好命格。

算命先生面色红润,看起来是真的激动,不似作伪。他说道:“贵千金命格了不得,可是凤命啊……”

没理会算命先生的唠叨话,张作霖拿起纸上记的东西说:“我手下有位王先生,是奉天有名的神算,我让他也过过目。”

结果王先生一看,也是凤命。这下子张作霖大喜,心里想道:“我自己带兵打仗,指不定将来就谋个荣华富贵,自己儿子要是有个凤命的老婆,那不是锦上添花?”

于是他就直接和于文斗说了想要结亲的事宜。于文斗一开始还有所迟疑,怕女儿嫁到当官的家里,日后受欺负。

张作霖胸口一拍,十分肯定地说道:你姑娘以后到我家,就是我闺女,我那小子敢欺负她我就先削了他。只要凤至侄女嫁过来,我保证我那小子不娶二房!

张作霖都这么说了,再加上于文斗也见过小小年纪就眉清目秀的张学良,略一思索就同意了这门婚事。

于是在1916年的时候,16岁的张学良和19岁的于凤至结婚了,开始了一场世纪之缘。

但是,于凤至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变得显赫的家门给冲昏头脑,依然是往日里温柔婉约的模样。

张学良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后,就在东北军里一路做到了军长,并帮着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每次张学良要统兵出征,于凤至都会拿自己的积蓄购置物品,慰问军营,还会帮着丈夫到后方医院慰问伤病。

而在家里面,她是长媳,对公公十分孝敬。家里内外大小事情都处理得十分得体,就连张作霖的几房姨太太对她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看着这样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妻子,张学良心底渐渐接纳了,不再是此前总因为觉得是父亲的包办婚姻就不服气的态度。

因为妻子比自己大三岁,张学良在两人说些私密话的时候,会称她为大姐,而于凤至也直接叫他的字“汉卿”。

对于于凤至来说,张学良不仅是自己的丈夫,更多时候更像是自己弟弟,需要自己照顾的一个大小孩。

对于自己的婚姻,她曾说: “夫妻之间就跟弓与箭一样,夫如箭,妻如弓,如果弓坏了,剪就无法射出去了。”

她就这是这么做的,用自己的温柔与婉约维系着良好的夫妻关系,成为张学良的贤内助。可能在当今一些人看来,如此的委曲求全是不对的。

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虽然古人将凤与凰做了区分,但是放在于凤至身上,她找到了自己的“凰”,并愿意终身为他坚守,为他付出。

于凤至的付出,从她接纳赵四**这样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身为“民国四公子”,“四大美男”之一的张学良,年少轻狂,常常四处留情。但是他心中有分寸,一直记得家里有一位“大姐”,每晚都会等着自己回家。

但是,一个叫赵一荻的年轻女孩却是一下子走进了张学良的心里。赵一荻是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赵庆华的女儿,因为在家里排行老四,所以外界也称她是赵四**。

她追求张学良这个有妇之夫,终日在他身边打转,引起了无数的花边新闻。青春亮丽的赵四**充满了激情,和温柔知性的于凤至带给张学良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敏锐的于凤至发现了不对劲,知道这一次张学良是真的上心了。她并没有责怪丈夫,甚至并没有公开去质问丈夫。虽然苦涩,但她还是选择了忍受。

而知晓赵四**的行为后,她的父亲赵庆华十分气愤,公然登报宣称与她断绝了父女关系。无家可归的赵四**找到了张学良。

张学良跟于凤至说了赵四**如今的情况,并且赵四**说只愿在张学良身边当一名秘书,不敢有其他多余的想法。

于凤至轻叹一声,没有做出任何过激的举动。看着愁眉苦脸的两人,于凤至应允了。她还给赵四**买了一栋房子,让财务人员给她发工资,似乎真把当成了自己丈夫的秘书。

但是,于凤至心中的苦涩只有自己懂,将自己的丈夫分享给另一名女人。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陷,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策略,让无数的父老乡亲们或是背井离乡,或是被凌辱。

于凤至没有责怪张学良,只是默默陪伴着他。无论他去西安,还是出国,于凤至都坚定跟随。

1936年底,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不得不同意联手抗日。但是获得自由的蒋介石随后就立马软禁了张学良,并且以“侮辱领袖罪”给他判了刑。

那个时候,于凤至恰好在英国跟着女儿陪读,还没来得及回国。听见这个消息后,她大吃一惊,赶忙发电报给宋美龄、宋子文,请他们无比要保下张学良的命。

次年春,于凤至急匆匆从国外赶回来,找到了宋美龄,说了要到奉化与张学良伴狱的请求。

宋美龄劝她道:“凤至,你我都是女流之辈,纵然心中有男儿之志,可这伴狱的事,可不是好受的。再说你从国外回来为他到处奔走,总算尽了夫妻情份,一个女人能有什么办法?”

于凤至不听,一改向来温柔婉约模样,变得异常固执。她摇摇头说道: “您怎能理解我的心?我与汉卿是结发夫妻,多年来情深义重。凤至自知伴狱坐牢是一种什么滋味,可凤至意在为他分忧,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我也要去陪伴他,以尽我作妻子的一片心啊!”

宋美龄叹了口气,看着这位多年的密友,没办法只好由她去了。

于是从奉化溪口,到江西萍乡,随后又是安徽黄山、湖南郴州,后来一直到沅陵和贵州息烽,于凤至都始终陪伴在张学良的身边,度过了三年多的岁月。

在湘西沅水旁的凤凰山监狱,想到此地,又想到此情此前,张学良无限动情,为于凤至写下了一首诗: “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

伴狱生活并不轻松,常年富贵生活的于凤至在三年多的牢狱生活中,吃尽了苦头。而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她不幸患上了乳腺癌。

张学良在狱中不停地交涉、抗议,最后还是宋美龄实在看不过去了,征得蒋介石的同意后,才允许让于凤至到美国去治病。

离去的那天,张学良轻轻握住虚弱的于凤至的手,深情地对她说: “此行赴美就医,无论将来病情是否好转,都不要再回来了。”

于凤至知道丈夫的意思,泪眼朦胧。蒋介石要是有一天下定决心要斩草除根,那么在海外的他们,还能为张家保存血脉。

虚弱躺在床上的于凤至似乎是预见到了什么,突然着急地握紧了张学良的手,带着充满期待的语气,小心翼翼地问他:“汉卿,你能到美国来吗?”

张学良笑了笑,拂去她额头上滑落的发丝。他不忍心骗她,用略带苦涩又略带洒脱的语气回答道: “只要蒋介石在世,我就绝对不会有出头之日。但是同样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绝对不会“认罪”。”

顿了顿,他语气充满了坚定,说道:“如果将来有一天有人说我在国内向蒋“认罪”了,任何人、即使是亲友旧故,乃至家人,凡是认为我是有罪的,这人就是敌人,甚至是特务,要永远记住这一点!”

于凤至看着仍然充满英武气质的丈夫,盯着他的眼睛,将他这句话记了一辈子。

这也是她为何后来会在丈夫发表《西安事变忏悔录》后,不顾一切,在美国大发舆论攻势,为自己丈夫张目的原因。

她永远记得,丈夫说过,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就绝对不会向蒋介石认罪!

就这样,她坐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而与丈夫此次的见面,就成为了她余生中最后一次见面。

在美国,于凤至要过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她的癌症。

对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来说,乳腺癌并不是那么好治愈的。为了治病,她接受了手术,切除了左边的乳房。

当她从麻药的昏迷中醒来的时候,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胸前,心中无名的心酸与悲愤汹涌而来。

泪流满面的她自言自语: “我成了一个残疾人,还能昂首挺胸地面对这个世界吗?还有勇气面对汉卿的爱抚吗?”

但是令她更绝望的是,医生过来后,一脸沉重地告诉她:因为手术过晚,她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其他地方了。

她还没有从手术后的痛苦中走出来,又听到这么一个消息,整个人都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我不——我不甘心——”长久的沉默后是突然地爆发,于凤至突然歇斯底里地喊叫了起来。

“我要活下来,我要治好病,汉卿还在等着我……”她语无伦次,抓着医生的手,泪如雨下。

此后,她经历了像是地狱般的放疗和化疗,身体的每一寸骨头似乎都被捏得咯吱作响,让她每次治疗结束后,都只能像烂泥一般瘫倒在床上。

大剂量的药片和药物反应,让她连喝水都会呕吐。黄黄绿绿的呕吐物留在地上,让她痛苦万分。

但最让她难过的是,因为放疗和化疗,她原先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却一缕缕地不停掉落。手上一抓一把的头发,让她很多个夜晚不住地痛哭。但每当想起身在监狱中的丈夫,她就重新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后来又经过三次手术,她大变模样、形容憔悴,但最终撑了过来,连医生都惊呼这是一个奇迹。虽然她此时枯槁得像老了十岁,但是她不在意,她活下来了,只要活下来,就有希望,就能再和汉卿相见!

她这头凤凰,在病魔的烈火灼烧下,终于浴火重生了!

从病魔的折磨中解脱出来的于凤至,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将来的生活。

几个孩子已经从英国转学到美国,并且定居下来了。

但是,于凤至时刻会想起来在来美国前丈夫的话。为了这些孩子,她暂时不能回去。

在美国的生活也并不轻松,她没有收入来源,还要负担几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为了治病,以前的积蓄也用得差不多了。

后来经过宋美龄的引荐,于凤至认识了一个叫莉娜的美国人。莉娜是一家债券公司的经纪人,教会了于凤至炒股。

而刚刚进入股市的于凤至却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天赋。这是她此前在国内安心做张学良的妻子时,没有展现出来的才能。

买、抛、买、抛……在刺激的股市里杀进杀出,给了于凤至不一样的快感。这是她以前为人妻的时候不曾经历过的。

钱财在不断变多,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对丈夫与日俱增的思念与空虚感。

很多时候,她都迷惑了,自己这般赚钱是为了什么?但是不赚钱她又能做什么呢?

在这样的苦痛中,她用忙碌来麻痹自己,让她自己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而不是面对没囚禁的丈夫只能无力别离,劳燕分飞。

在国内,蒋介石发动内战,接着兵败败退台湾,张学良也被他一同带到了台湾囚禁起来,没有放他一马的意思。

这么多年的时间里,于凤至和丈夫只能通过电话或者书信联系。但是,这种联系也受到限制。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书信上的话语更多时候是互报安康。

一对夫妻,隔着数千里的距离,于凤至说: “每知他安康,我唯有痛哭。” 看似矛盾的话语,其实一点也不矛盾。痛苦的是距离,以及两人之间越来越少的话语。

张学良在台湾,还有着赵四**为伴。在台湾的张学良也没有被关押在监狱中,而是有着独立的居所,只是日常生活被监视着。

在台湾的丈夫有人陪伴,在美国的自己却日复一日承受着思念,于凤至既欣慰又心酸。但她始终是他的妻子,他也是自己最不舍的丈夫。

台湾1964年传出了一篇文章,说是张学良自己的写的《西安事变忏悔录》。

知道消息后,于凤至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假的,她觉得蒋介石太可耻了,这一定蒋介石编造的!她怒不可遏,在美国掀起了营救丈夫的舆论大战。

她将自己这些年赚的钱都砸了进去。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冲动,可能是她想起了当初离开的时候丈夫对她说的话,也可能是害怕蒋介石最终还是忍不住,要迫害丈夫……

无数纷乱的思绪在她脑海中涌动,让她又焦虑又愤怒。

《洛杉矶太阳报》、《纽约时报》等大媒体都报道了相关文章,抨击台湾方面颠倒是非。这场舆论大战,让台湾方面也是压力大增。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她在美国展现出来的能量,引起了蒋介石的忌惮和愤 怒 ! 在台湾,蒋介石胁迫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理由是:张学良要接受基督教洗礼,就必须遵守一夫一妻制。

于凤至心碎至极,打了电话问丈夫详情。张学良对她说: “我们永远是我们,这事由你决定怎么应付,我还是每天唱《四郎探母》。”

听着丈夫的话,她泪如雨下。“我们永远是我们”,这样一句话对她就是最大的安慰了。而《四郎探母》是抗日时期于凤至伴狱的时候,他苦闷的时候唱的。里面有台词:“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于凤至知道,张学良并非出于真心想要和自己离婚。

这样想着,于凤至慢慢释然了。她哭中带笑,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后来,已经垂垂老矣的她在和别人谈起这段经历的时候,仍然动情地说道: “汉卿的事情,我都是无条件支持的,只要对汉卿有好处,叫我死,我就死。”

就这样,她牺牲了自己,牺牲了自己的婚姻,成全了另一个女人。而这一切,都是她为了保护自己深爱的丈夫。

后来,在比佛利山顶,于凤至花大价钱买下了两栋别墅。一处是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生前住过的别墅,一处是伊丽莎白·泰勒的旧居。

两处别墅几乎花光了她这些年赚的钱,但她不后悔。她还把别墅都按照当年北京顺城王府内的装饰布置起来。

她对儿孙们说: “我买这两栋别墅,就是希望将来你们祖父一旦有自由的时候,这里的别墅就可以作为他和赵四**安度晚年的地方,这也是我对他最好的礼物了。”

说这话时,她眼里充满着无限深情。为了深爱的丈夫,她放弃了许多,也坚守了很多。

1990年,这时候距离她到美国来已经过了50年。她不愿意记起时间,因为每过一年,代表她与丈夫分离多了一年;1990年,代表她与丈夫已经分开了足足50年,50年没有见过。

同年3月20日,93岁高龄的于凤至瞪大着浑浊的眼睛,看着窗外天空遥远处,最终恋恋不舍地闭上了眼睛。

她在看什么?她在不舍什么?

在场的所有儿孙们心知肚明,哭成一片。狐死必首丘,不知道在那个时候,于凤至的灵魂会不会回到她深爱的丈夫身边呢?

世上事情就是这么不圆满,一直到1991年5月份,张学良才被允许到美国探亲。

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了于凤至一个人居住的小楼,看着书房内挂着的他从前容光焕发的军装照片,又看到了她那孤零零的墓碑,他终于还是老泪横流,泣不成声。

他拍打着墓地上爱神维纳斯的雕像,嘴里呢喃着谁也听不清的话语。这个雕像是于凤至的女儿为母亲树起来的,象征着坚守了一辈子爱情的母亲。她觉得这是母亲一生的写照。

于凤至在临终前有一个遗愿,她准备了两个相邻的墓穴。中国人以右为尊, 她将右边的墓穴留给了她的汉卿,她希望有这一日,在阳世隔绝了50年不相见的他们能够死后永远在一起。

但是后来,张学良和赵四**搬到了夏威夷居住。张学良在新世纪的第一年去世,赵四**于2006年去世,两人合葬在了夏威夷东海岸的神殿之谷纪念陵园。

而在洛杉矶玫瑰轩墓地,那个至今还留着位置的空荡荡墓穴,终究还是未能等到一个深情的人等待了一辈子的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其中无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罢了!

张学良,本名韩庆,依安人,出生于希尔临门和小柳口。我一生中结过三次婚。我的妻子是于凤至,我的第二任妻子是顾瑞玉,我的第三任妻子是赵一荻,即赵四**。人人都知道于凤至和赵四**,但对顾瑞宇却知之甚少。

张学良的妻子名叫香洲,是富商余的女儿。她出生于1897年。她从小就很聪明,文采出众,文笔细腻。在张家大院年轻一代的女性中,张学良的妻子是张最为看重的。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儿媳妇长得出众,更是因为他珍惜长久以来的友谊,他的父亲。

1908年,张受徐世昌之命,前往郑家屯及其弟家。他看中了他的文采和性格,决定娶她。当时张学良在奉天读书,很多女儿追求他的高官。他不喜欢出生在小镇的于凤至。于是,他受父亲之命去郑家屯相亲时,写了一首诗《临江仙》,嘲讽,暗示俞家在巴结掌握东北三省军政大权的张氏家族。于凤至立即归还了张学良的《临江县志》,并说:

难怪这个古镇充满了恐惧。春天到处都是千枝百花。他们怎么会这么卑微拥挤?你眼里没有美。谁知道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家庭差异让你很难了解你的朋友,所以我建议你不要自找麻烦,三思而后行秦晋。

张学良看完之后非常震惊,深感遗憾,差点错过了一个有才华的姑娘。他改变了主意,同意和于凤至结婚。嫁给张学良后,于凤至知道自己什么都懂,如果没有学历,在张家的富家也无法立足,所以坚持要去东北大学深造。张学良经常感叹于凤至的文学才华和学识。

于凤至不仅聪明,而且漂亮。溥杰曾称赞于凤至“美丽”。她生来就有一张非常古典的脸,清秀清秀,像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荷花。

在与于凤至结婚后的漫长岁月里,张学良越来越被她的友谊、理解和迷恋所感动。他们于1916年结婚,当时张学良只有15岁,于凤至只有18岁。婚后,于凤至可谓是双重身份:妻子和妹妹。作为妻子,她注意到张学良对她不忠诚,和别的女人同居。面对这些,她从来没有哭过,也没有用刺耳的话语和眼神责备过他。相反,她默默地把痛苦埋在心里。为了学好英语,她看起来仍然很温柔,很有礼貌。作为姐姐,她尽一切可能照顾他,求助无门,毫无怨言。1927年,张学良遇见了赵四**,两人一见钟情。时间一片哗然。面对丈夫的情人,于凤至没有失去往日的风度,像对待姐姐一样对待她。这些都是张学良深深感动和敬佩的。因此,张学良向赵一荻提出,如果她愿意跟随他,就不会有妻子的名字。对外国人来说,她被称为自己的秘书,而对中国人来说,她可以被称为女服务员。之后他们三个就一起进出,一起快乐的生活。凡是接触过张学良的人,都羡慕他有一个美好的家庭,说他有两个好妻子。

于凤至于1990年3月17日午夜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93岁。那时候,他住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楼顶的一栋雅致豪宅里。

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是顾瑞玉,人称“军嫂”。[/s2/]

顾瑞宇是天津人。1904年2月出生于天津附近杨柳青的一个大家庭。第一次冯至战争爆发于1922年4月,当时顾瑞宇只有18岁。今年7月,顾瑞宇参加二姐夫的家宴时,有幸见到了张学良。顾瑞宇不仅天生丽质,而且英语也很好。一年后,顾瑞宇成为张学良的英文翻译,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4年9月,第二次直接战争再次爆发。当时张学良指挥东北第三军,日夜坚守在山海关九门口前线。紧急关头,顾瑞宇来到前线陪伴少帅。顾瑞宇和张学良在冯至激战的前线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终于迎来了东北军的最后胜利。张学良和顾瑞宇在战场上的结合传到张耳中后,他不得不默许儿子与顾瑞宇结婚,于是1924年10月,张学良和顾瑞宇在天津结婚。

尽管已经结婚,张学良还是无法把顾瑞宇带回沈阳的大宝塔。由于种种原因,于凤至很难接受顾瑞宇。因此,顾瑞宇在天津生活了相当一段时间。

1928年2月,张学良升任第三军团总司令,驻保定。被称为“军嫂”的顾瑞玉一个人住在津门,学跳舞去泡吧,经常和人打麻将到深夜。经常几天不回北京去看歌剧。几个月后,张在皇姑屯被杀。在秘密悼念期间,家住天津的顾瑞宇未经允许赶回沈阳。正是顾瑞宇的擅自行动引起了日本关东军的注意。因此,日本报纸对“守口如瓶不戴孝”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称“张学良之妻顾瑞玉从天津回来办事,预示张左林将死于皇姑屯。”否则,你那位与大华府没有往来的妻子,也不会在张学良不在奉天的时候,独自回关东。顾瑞宇的鲁莽行为奠定了他与政坛少帅分道扬镳的基础。

顾瑞玉的任性,让她和张学良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1928年冬,枫溪两老军阀杨雨婷和常荫槐意见相左,密谋撤换张学良。杨雨婷想尽一切办法收买顾瑞宇作为内部人员。张学良发现杨雨婷的动机可疑,警告顾瑞宇不要被杨雨婷欺骗,但顾瑞宇一意孤行。同年12月,杨雨婷以庆祝父亲生日为名,邀请顾瑞宇到杨宅与少帅共进晚餐。张学良投奔谷瑞玉后,差点被一群日本浪人反击。幸运的是,于凤至夫人已经看穿了杨雨婷的阴谋。事发后,张学良对顾瑞玉的误会更深,婚姻名存实亡。1931年1月,张学良与顾瑞玉解除婚约。张学良在天津英租界给顾瑞玉买了一栋小楼,给了她10万元生活费。

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赵一荻,与张学良一起坐月子,直到去世。

赵一荻,原名赵启霞,祖籍浙东兰溪。1912年,她出生在一个有声望的官员家庭和香港。我父亲赵庆华是北洋政府时期的铁路局局长。因为她在家里排行第四,所以人们叫她赵四**。她非常漂亮和聪明。她十四五岁就成为《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陪伴张学良72年的赵一荻,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神秘的女人。在台湾省隐居期间,她发表了《好消息》、《新生活》、《真正的自由》、《伟大的使命》、《易弟证集》等作品。

1927年,刚过完15岁生日的赵一荻在天津的一次舞会上认识了张学良。他们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有空,张学良和赵一荻就会去散步、聊天、打球、下棋或谈论新诗。

得知女儿和张学良在一起,他的父亲赵庆华将赵一荻软禁起来。在六弟赵的帮助下,不辞而别,远赴东北投奔张学良,成为张学良的爱妻。

他的父亲赵庆华不得不气呼呼地在报纸上发表声明:“最近,四个被自由和平等所迷惑的女孩SJGH逃跑并失踪了。根据《家庭祠堂条例》第19条和第22条,应删除其名称。这个教堂是寺庙之一,按照家法应该向宗主报备。之后如果发生什么事,就不负责了。”赵清华当即表示羞愧,辞去公职,退休。

作为张学良的秘书定居帅府后,她非常感激的葛

Xi事变后,蒋介石食言,张学良被囚禁在南京。后来,赵一荻和张学良开始了漫长的幽禁生涯。在隔离和孤独中,他们独自生活。张学良把所有的希望和欢乐都寄托在赵四**身上,而赵四**则尽力安慰和关心张学良。看过的人说,赵四**经常穿着蓝色的衣服,脚上穿着布鞋,几乎把头带都洗掉了,整天跟张学良在一起。

张学良在台湾省服刑期间皈依基督教。如果你想真诚地相信耶稣,你必须根据基督教的规定在于凤至和赵一荻之间做出选择。此时,张学良的心情真是沉重。最后,他做出了一个痛苦而又无奈的决定,解除与于凤至的婚姻。

张学良在美国给于凤至写了一封信,于凤至给张学良写了一封回信:“你们之间的爱情纯洁无瑕,堪称知己。”尤其是一夏的姐姐,她无私地牺牲一切,努力工作,陪伴着韩庆,真是贤惠,名扬天下。其实你们两个早就应该结下丝梦了。我想祝贺你在国外结婚!"

1964年3月,妻子的离婚手续从美国寄到张学良手中。1990年1月30日,于凤至在睡梦中安详辞世。

1964年7月4日,张学良和赵一荻正式结婚。婚礼在台北杭州南路的美国朋友吉米埃尔多的住所举行。嘉宾包括宋美龄、张群等政要。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在美国夏威夷州病逝。一年后的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也在美国夏威夷去世,享年101岁,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于凤至是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结发妻子,她的一生充满传奇。

于凤至出身于商贾之家,父亲于文斗是吉林省梨树县的首富,和张作霖交情匪浅。张于两家联姻后,她又成为声名显赫的少帅夫人。后来不幸罹患癌症,在她坚强的抗争下,奇迹般活了下来,为了支撑起家庭重担。

她只身独闯华尔街证券市场,成功在股票市场打下了一片天地,名动美国商界。作为张学良的发妻和知己,她才识过人,重情重义,和张学良生死相依。在他被幽禁的日子里,至死不渝的苦候50年,让人深服她的坚强、忠贞和伟大。

1908年,出身胡匪的张作霖被朝廷收编后,正赶上松辽平原一带蒙匪猖獗。

张作霖奉督军徐世昌之命前往剿匪,进驻郑家屯,当时张作霖的剿匪总部就设在于文斗"丰聚长"商号的后院,郑家屯一带由此得到安宁,于文斗心存感激,时常宴请张作霖,两人交往甚密。

第二年春,张作霖率兵和蒙匪在漠北龙王庙决战时,由于援兵不足,粮草短缺,陷入了困境,还是于文斗亲赴洮南,说服吴俊升支援张作霖,最终才取得了胜利,张作霖对此感激不尽。

1914年,张作霖逐渐发展成兵权在握的"东北王",执掌军政大权,在回到郑家屯和老友于文斗叙旧时,偶然得知于凤至是"凤命千金",和其子张学良"将门虎子",刚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因此极力搓成这段婚姻。

1916年,19岁的于凤至和16岁的张学良结为夫妇。于凤至性格贤惠,温文尔雅,很快成为张学良的贤内助,在遇到关键问题时,张学良总是征求他的意见,并始终尊称她为大姐。于凤至的热善好施,热心公益和教育事业,也为她赢得帅府上下和外界的一致好评。即使在发现丈夫用情不专时,她也能大度处之。

当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绯闻闹得沸沸扬扬时,她并没有翻脸责怪,而是让她做了张学良的随身秘书,为了避免别人的流言蜚语,她更是用自己的钱给赵一荻在外面买了一幢小楼,还让财务人员给她多发工资,于凤至的善良大度由此可见,而两个女人也和睦相处,情同姐妹,赵一荻也亲切地称呼她大姐。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于凤至正在英国安排子女的读书事宜,得知事情后立即致电宋子文,要他尽全力保护张学良的生命安全,并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中国。

但当他再次见到张学良时,他已被羁押。于凤至自愿跟随张学良过着辗转流离的囚禁生涯,从南京到浙江奉化、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郴州、沅陵,1940年又被转到贵州修文阳明洞。

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得于凤至不幸患上了乳腺癌。

以当时的医疗水平,乳腺癌算是绝症。后来在宋美龄的安排下,她前往美国最好的肿瘤医院医治,但这一去和丈夫张学良竟成永别。

在经过几次手术和化疗后,于凤至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却发现她的左乳已被切除,不由得低语道:"我成了一个残疾人,还有勇气接受汉卿的爱抚吗?"心中挂念的仍是丈夫。

病愈后,为了解决家庭开支问题,于凤至在宋美龄的引荐下,认识了美国一家债券公司的经纪人莉娜。在她的帮助下开始炒股,凭借他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很快成为了股市里的百万富翁。

定居洛杉矶后,她又花高价买下了两栋别墅,一处为影星英格丽·褒曼生前住过的临泉别墅,另一处是伊丽莎白·泰勒的旧居,并把别墅按照当年北京顺城王府里的式样装修起来,自己住一处,把另一处留给张学良。

于凤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生于1897年,张学良的原配妻子。吉林省公主岭市人。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1915年和张学良结为伉俪。1936年“西安事变”后陪伴张学良,其间乳房烂疮日益严重。1940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同年赴美求医,病好后在华尔街股市拼杀,赚了许多钱。1990年3月20日午夜12时半,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山顶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因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从1940年赴美就医算起,她在美国整整度过了50年。这50年里,她不仅一个人照料三个子女,而且还凭着坚强的意志战病魔、投资地产和股市,由罩在丈夫光环下的民国时期东北第一夫人转变成一位杰出的事业家,为子女、也可以说是为张学良积累下一份让人难以置信的家业。“救汉卿,我要奋斗到最后一息”的信念牢牢地支撑着她,她90余年的人生历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生死相许、什么叫忠贞不渝。

早年生活

其父靠经商致富,为避风险,将家眷安置于吉林省怀德县大泉眼村(现公主岭市南崴子镇大泉眼村)。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于凤至在大泉眼村出生,五岁入私塾,九岁到郑家屯。11岁时由父母订下婚约,对方是小她3岁的张学良。1913年考入并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1915年和张学良结为伉俪。1916年生张学良唯一的女儿张闾瑛。

婚姻生活

在张家大院的小一辈女人中,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最受张作霖重视。这不仅仅是由于儿媳妇的品貌出众,还因为他十分珍视同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的旧谊。20世纪初,当张作霖徜徉于山林草泽之间的时候,曾受过梨树县商会会长于文斗的照拂。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作霖得知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福禄深厚,乃是凤命”。张作霖是一个颇自负的男人。他深信“将门虎子”与“凤命千金”是难得的姻缘,婚后一定大富大贵、大吉大利。从那时起他便许下一个心愿:一旦得势,他的儿子必与于家女儿成亲,用以相近相报。后来张作霖做了奉天督军,权势两得,让张学良娶了于文斗的女儿做了他的儿媳。于凤至美丽而又智慧,爱新觉罗·溥杰就曾盛赞于凤至“长得很美”。她生就一张很古典的脸,清清秀秀的,宛若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

张学良同于凤至的婚事,是由张作霖一手包办做主的。张学良最初并不满意这门亲事,因而持反对态度。学良跟随父亲住进省城奉天后,开始学英文,在这一过程中结交了许多英美朋友,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充满了他的脑海,所以对婚姻方面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十分反感。

张作霖面对儿子的不感兴趣则出以折中的态度,他对张学良说:“你的正室原配非听我的不可。你如果不同意旧式婚姻,你和于家女儿成亲后,就叫你媳妇跟着你妈(指继室卢夫人)好了。你在外面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张学良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这门婚事。

张学良15岁同于凤至结婚。于凤至大张学良3岁,所以婚后张学良一直对于凤至以大姐呼之。婚姻的和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个人修养和成熟度。于凤至对张学良的婚外行为并非没有察觉,心里有时也不是滋味,但她的良好家教和个人涵养使她总能识大体,顾大局,所以还是一往情深地培植、浇灌她们的婚姻之树,给外人的感觉:他们夫妻倒也是和谐、幸福的。在帅府院内,于凤至当属小字辈,可她的彬彬有礼,博学多才,好善乐施和善解人意,却为自己矗立起一座受人仰慕的碑。

于凤至在府内做事有板有眼,事有见地,人们有事多愿意与她商量。就连张学曾、张怀曈想要给许夫人办寿酒都请她给出主意。在张作霖的几位夫人中,于凤至对卢夫人格外敬重。她十分钦佩她能视冠英、学良、学铭如己出的美德,所以一直寻机加以回报。和卢夫人形同母女,她不但对自己的亲属毕恭毕敬,尽心竭力,对下人亦不摆少奶奶架子,于凤至平易近人,帅府的下人都愿意接近她。

于凤至入帅府以来,以自己独有的庄重、内敛、仁义,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赞誉,也更加使张氏父子对这位女子刮目相看。张作霖娶于凤至为儿媳,当初想法很简单,一是想以这种方式回报于文斗的救命之恩;二是希望于家女儿能给儿子带来好运。不曾料到儿媳竟然还具有诸多美德: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善待下人,聪明睿智。据他自己的经验:如果女子贤惠、聪明,就可以充分发挥男人的最大力量。相反,女子愚蠢、刁顽,也会大大减弱男人的力量。夫妻之间的关系犹如弓与箭,夫如箭,妻如弓,如果弓坏了,箭就无法射出去。学良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真是他的福份。可自己当初还应允学良在外找女人。张作霖觉得多少有些对不住这孩子,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对于凤至格外关照,高看一眼。据传张作霖特别给儿媳面子,他平时发怒时,别人不敢上前,于凤至一劝即可消气。

张学良在同于凤至婚后的漫长岁月里,也越来越被她的友爱、体谅和痴情所感动。他们在1916年结婚,那时学良只有15岁,于凤至也仅18岁。婚后,于凤至可谓双重身份:既是妻子,又是大姐。作为妻子,她已察觉出学良对她用情不专,与别的女人在外同居。面对这些她没有哭闹过,也不曾以疾言厉色来责怪他,而是默默地把苦涩埋在心底,对学良仍然一副温良恭顺的样子。作为大姐,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问寒问暖,没有半点怨言。1927年,张学良结识了赵四**,他们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一时闹得沸沸扬扬。面对丈夫的情人,于凤至没有失却昔日风范,待她如同姐妹。这些深为张学良所感动,钦佩。所以,张学良对赵一荻提出,如果她愿意跟随他,没有夫人名义。对外国人称她为自己秘书,对中国人则可称其为侍从**。此后他们三人一起出出进进,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凡是和张学良有交往的人,都羡慕他有个和美的家庭,称他有两位贤内助。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蒋介石将张学良扣押起来。时值于凤至正在美国旧金山陪伴子女求学,得知此消息后,她立即给宋子文发来电报“学良不良,心急如焚”。希望宋子文能帮助周旋此事。随后,她携带子女怀着焦急不安的心情由旧金山飞抵南京,求见蒋介石。蒋拒不接见。于凤至无奈只好请宋美龄母亲出面(早年,于凤至曾拜过宋母为干娘,宋母也把她认作四女儿),并求宋美龄帮助一道做蒋工作。蒋介石仍不开情面,先是通过高级军事法庭将张学良判为有期徒刑10年,尔后又长期软禁。为此事,宋子文曾一气辞去财政部长职务,宋美龄也同蒋大动肝火。于凤至为搭救张学良,几经周折,后因有病急需治疗及考虑到子女的前途,她才又再次携子女赴美。

张学良在溪口幽禁期间,曾住武岭学校,二日后,移居距武岭学校五、六华里的雪窦山中国旅行社招待所,之后当局允许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和赵四**和他同住,两位商量之后,每月一替一换,轮流来此陪伴张学良。于凤至由上海乘船来宁波,赵四**则由宁波去上海,有时她们也一同留在张学良的身边,小住几日。

适时,赵四**和张学良所生的独子张闾琳(后在美国任太空总署工程师),还属幼小,正是需要母亲在身边照顾的年龄。于凤至为了使赵四**更好好地抚养幼子,便说服赵四**返回上海,自己留下。而后的三年幽禁中,她由溪口辗转奔波江西、湖南的生活,使她的身心受到很大的伤害,乳房烂疮日渐加重,张学良便向军统局局长戴笠提出,让于凤至出去治病,由赵四**来照料自己的生活。蒋介石批准了张学良的要求,自此,天人两隔。

股市搏杀

出院后的于凤至暂时住在女儿张闾瑛家里,在女儿、女婿的精心照料下,于凤至的身体康复得很快。张闾瑛聘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为她补习英文。在治病期间,她的日常口语对话早已不成问题,经过家庭教师专业辅导,她很快掌握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身体渐渐地康复,于凤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她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挣钱。虽然依靠伊雅格的资助,她暂时渡过了难关,但长此下去必将是坐吃山空。丈夫获释遥遥无期、在美国生活需要钱、孩子上学需要钱、治病需要钱,于凤至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钱对自己如此重要。于凤至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讲述了她第一次走进华尔街股票交易大厅的感觉。刚来美国时,热心的莉娜曾经带她去过华尔街股票交易大厅。莉娜告诉她,这是一个疯狂的地方,有的人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有的人可以一眨眼间成为穷光蛋。四处寻求生机时,于凤至第一个就想到了这个股票大厅,别人能凭着炒股成为百万富翁,我为什么不能?至于能不能成为穷光蛋,她没有想,她记起的只是父亲当年说过的一句话:“我闺女要是做买卖,肯定是把好手”。就这样,于凤至带着一种被逼无奈、同时也带着一种自信闯进了股海。凭着当年东北大学文法科的教育基础,凭着从富商父亲于文斗那里遗传下来的经商基因,以及当年东北第一夫人的胸怀和胆识,她很快在股市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大起大落的股市里纵横捭阖、游刃有余,顺利地掘到她事业的第一桶金。有人说,华尔街股市里都是赌徒。但于凤至具有赌徒的胆量,却没有赌徒的疯狂。股市上每有盈余,她便购买房产用于出租,慢慢地有了一些稳定的收入,她再也不用为钱而发愁了。

赴美求医

西安事变发生时,于凤至刚由西安来到英国不久,她的女儿张闾瑛和儿子张闾珣、张闾玕自从张学良1933年下野出洋、携家人游历欧洲后便留在英国。正在英国安排子女读书的于凤至得知西安事变发生的消息后,立即打电报给宋子文,要他一定保护好张学良的安全,并草草安排一下便赶往国内。当于凤至满心焦虑地来到南京时,张学良已在羁押之中。就从那时起,她陪伴着张学良由南京到浙江奉化、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郴州、沅陵,1940年又被转移到贵州修文阳明洞。在4年辗转流迁的幽禁生活中,于凤至与张学良共同经历着由副司令变为阶下囚的惊天突变,相濡以沫地度过了艰难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生活的颠沛流离、特务的刁难虐待、心情的苦闷抑郁慢慢地蚕食着体弱多病的于凤至的身体。1940年春天,积郁成疾的于凤至被确诊得了乳腺癌。

对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人们来说,患上乳腺癌就等于是被宣判了死刑。无可奈何之下,张学良夫妇求助于宋美龄,在宋美龄的协调帮助下,于凤至带着贴身侍女及张学良的一名副官从上海搭乘国际航班来到美国治病。临行前,张学良告诉她,他们在北京时的老朋友、前美国驻北京公使詹森·肯尼迪和夫人莉娜会帮助安排就医。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于凤至一下飞机就受到詹森·肯尼迪及夫人莉娜的热情接待,在他们夫妇面前,于凤至感受不到丝毫的轻慢。他们帮助于凤至安排好住处并联系好了就诊的医院——位于纽约城郊的哥伦比亚长老会医学研究中心的哈克尼斯教会医院。

在这所闻名遐迩的教会医院,负责为于凤至治疗的是著名的肿瘤专家温斯顿·比尔。经过x光检查确诊了左乳病变的准确位置后,比尔决定采用保守疗法,这样可以使术后的于凤至仍然保持原有的身材。在近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比尔医生先后为于凤至做了三次难度较大的肿瘤摘除手术,顺利地摘除了左乳内三枚卵石大小的肿瘤。虽然三次手术过于麻烦,却可以减少乳房外面的创口。

然而,由于癌细胞的病变转移,一年后,比尔不得不提出摘除整个左乳的治疗方案。于凤至起初为保留左乳固执地僵持了几个月,后来在詹森·肯尼迪夫妇的极力劝说下,于凤至终于妥协,同意了比尔医生的建议摘除左乳。

术后的化疗缓慢而痛苦,在化疗期间,于凤至的头发几乎掉光了,人也变得愈加憔悴、虚弱,一向瘦弱的身体几乎成了皮包骨,体重不足45公斤,所幸的是性命终于保住了。

离婚之后

于凤至在与张学良一起生活的20年里,风风雨雨,沟构坎坎。她给予他她所能给予的一切:时间、关怀、体谅、爱护、帮助……张学良去台湾后信仰基督教并接受洗礼。根据基督教教规,已婚男人只准有一位夫人。宋美龄就抓住了这一点作为借口,用政治手腕胁迫张学良同于凤至离婚,好断绝张学良申请去美国探亲定居等的理由。于凤至对于这些怎能不知?无奈之下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然而在他们正式离婚之后于凤至仍然视自己为张夫人;离婚后张学良给她来信的称谓没有变化;宋美龄每年给她寄的圣诞贺卡上,称谓也仍然是张夫人。起因是:1964年7月1日,台湾《希望》杂志在创刊号上刊载蒋家父子利用张学良的长信通过特务炮制的《西安事变忏悔录》, 当时正在美国洛杉矶养病的张学良结发妻子于凤至,在听到这一消息时显得格外震惊和气愤,因为她从辗转得到的《西安事变忏悔录》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从没有过的屈辱。这篇奇怪的东西让她蓦然想起1940年在贵州与张学良分手前的一些秘密谈话。

当时,于凤至在贵州幽禁地因被检查出左乳发生癌变,才经宋美龄暗助前往美国就医。临行前张学良叮嘱她:此行赴美就医,无论将来病情是否好转,都不要再返回贵州。他希望于凤至到美国后,设法把当时尚在英国读书的几个孩子转到美国继续学业。当然张氏此举的更深层含意是蒋介石有一天要斩草除根,而于凤至去美可为张家保存“骨血”和“人脉”。在谈到自己今后能不能去美国与于凤至相会时,张学良告诉她:只要蒋介石在世,他就绝对不会有出头之日。而他只要有一口气,也绝对不可能“认罪”。基于上述原因,当1964年于凤至在美国听说张学良《西安事变忏悔录》发表的时候,她的第一感觉就是:张学良的《西安事变忏悔录》是假的,甚至是蒋介石及特务以张的名义伪造的。可是,这一次于凤至是真正地想错了。因为她做梦也不会想到,这篇刊载在《希望》上不久又被台湾下令收回的所谓《西安事变忏悔录》,不但确是张学良亲笔所写,而且还是应蒋介石的要求不得不写的。只是这篇上陈蒋介石有关“西安事变”经过的长文,并不是以“忏悔录”为主旨,而是以“回忆录”和“长信”的方式形成的,发出此信后又被台湾当局某些别有用心者利用并被冠以“忏悔录”三字对张学良进行丑化与诋毁罢了。

不明真相的于凤至借此在美国掀起一波“为夫叫屈”的传媒大战。《洛杉矶太阳报》首先刊发于凤至谈话,进而向台发难。接着《纽约时报》也载长文抨击台湾长期羁押张学良。由于张学良在西方的政治影响及于凤至女士借台湾“伪造”《西安事变忏悔录》一事在国会参众议员和司法界上层人士中的奔走呼号,很快就造成了对蒋介石极为不利的声势。这样,就引起了台湾当局对于凤至的强烈不满,其中不仅包括蒋介石父子,甚至也包括与于凤至始终姐妹相称并素有往来的宋美龄的不满。于是,蒋介石有意改变对张学良的处置意见:与其长期幽禁而惹是生非,不如快刀斩乱麻以绝后患。这就是张学良和于凤至必须解除夫妻关系的政治背景。

据新发现的有关史料,真正意识到张学良和于凤至必须离婚,而且一定要敦促于凤至马上离婚的人,并非之前相关纪实文学中所说的宋美龄,而竟然是张学良的多年至交张群先生。张群早在1929年张学良易帜前夕就受蒋介石指派前往东北沈阳。张学良子承父业后之所以如此迅速地断然决定“东北易帜”,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听从了南京政府特使张群的建议。张学良因“西安事变”蒙难并失去自由的20多年里,张群由于政治方面的多种原因,暂时与幽禁中的张学良疏远但仍然保持着神交。1959年张学良从高雄迁回台北后,张群又成为张宅的座上客。而这次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异,为什么始作俑者竟会是张群这位台湾政坛的重要人物呢?张群过问张学良家事,并情愿亲自赴美游说于凤至在协议离婚手续上签字,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发生作用,这就是前面已经提到的于凤至在美国听说张学良发表《西安事变忏悔录》后对传媒发表的多次谈话。于凤至在美国对参众两院议员发起救张呼吁攻势,非但没有起到营救张学良和让张学良有一天来美与她团聚的初衷,甚至在客观上还起到她做梦也想不到的副作用,那就是于凤至虽然知道蒋介石惧怕美国,却不知蒋介石正因惧怕美国势力的从中干预,才忽然对幽禁刚刚解除,仍在蒋眼里是冥顽不化“东北虎”张学良的高度关注。蒋介石始终认为只要于凤至还在美国,张、于两人亲生的几个子女还在美国,那么张学良的心始终会向往美国,这无疑就是张学良将来的一条后路。而身体状况始终不如意的蒋介石,当然不能不顾忌到他百年以后不想看到的事实:“东北虎”有朝一日飞出台湾,飞到美国后再前往中国大陆!

蒋介石之所以在上世纪60年代于台湾大溪行馆召见幽禁中的张学良以及后来同意宋美龄关于让张氏从高雄搬回台北的建议,完全是基于宋美龄在其中发挥和解玉成的作用,当然后期也有其子蒋经国的游说因素在内。不然,若依蒋介石从前的主意,恐怕要一直将张学良幽禁至死方解心头之恨。所以,1964年当蒋获悉于凤至在美国施压的消息后,在憎恨于凤至到处为张氏游说奔走的同时,也想起了仍在台北幽居的张学良。蒋介石甚至还萌发让张学良作杨虎城第二的罪恶念头。张群作为国民党政权的高层要人,他当然是最先洞悉蒋介石心中恶念的知情者。出于对至交张学良生命安全的考虑,张群认为有必要让张学良认清这样的现实:如果继续和于凤至保持这种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很可能给张学良自由的彻底恢复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张群也重提了张学良好友张大千对张的希望:尽快给赵四**一个应得的名分!张群的这种考虑得到了宋美龄的积极赞同。张学良也对此善意表示理解和同意。于是张群才以私人名义从台湾飞到了美国,秘密来到洛杉矶比佛利山上于凤至住所,当面向她说明与张学良办离婚手续的近因与将来的益处。于凤至在其回忆录中又表示:“我思考再三,他们绝不肯给汉卿以自由。汉卿是笼中鸟,他们随时会捏死他,这个办法不成,会换另一个办法。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我给这个独裁者签了字。但我要向世人说明,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非法的所谓离婚……”

后事

1964年7月4日,经远在美国的于凤至同意离婚,64岁的张学良才与53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他们结束20多年与世隔绝、相依为命的生活后,在台北杭州南路美国人吉米·爱尔窦的家中举行婚礼。爱尔窦是张学良的老朋友,证婚人是年已百岁的陈维屏牧师。女方证婚人是黄仁霖。13人的来宾中有宋美龄、张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礼、冯庸等。于凤至女士至死也没能再见张学良一面,这成了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睡梦中安然逝去。

少帅张学良原配妻子是于凤至。因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

于凤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生于1897年奉天怀德(今吉林四平公主岭),为张学良的原配妻子。1915年和张学良结为伉俪。

1936年“西安事变”后陪伴张学良,其间乳房烂疮日益严重。1940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同年赴美求医,病好后在华尔街股市拼杀,赚了许多钱。

1990年3月20日午夜12时半,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山顶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因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

扩展资料:

于凤至在张家大院的小一辈女人中,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最受张作霖重视。这不仅仅是由于儿媳妇的品貌出众,还因为他十分珍视同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的旧谊。

20世纪初,当张作霖徜徉子山林草泽之间的时候,曾受过梨树县商会会长于文斗的照拂。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作霖得知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福禄深厚,乃是凤命”。

他深信“将门虎子”与“凤命千金”是难得的姻缘,婚后一定大得大贵、大吉大利。从那时起他便许下一个心愿:一旦得势,他的儿子必与于家女儿成亲,用以相近相报。

后来张作霖做了奉天督军,权势两得,便娶了于文斗的女儿做了他的儿媳。于凤至美丽而又智慧,爱新觉罗.博杰就曾盛赞于凤至“长得很美”。”

她生就一张很古典的脸,清清秀秀的,宛若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张学良同于凤至的婚事,是由张作霖一手包办做主的。张学良最初并不满意这门亲事,因而持反对态度。

学良跟随父亲住进省城奉天后,开始学英文,在这一过程中结交了许多英美朋友,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充满了他的脑海,所以对婚姻方面的“父母之命”、“媒纳之言”十分反感。

张作霖面对儿子的不感兴趣则出以折衷的态度,他对张学良说:“你的正室原配非听我的不可。你如果不同意旧式婚姻,你和于家女儿成亲后,就叫你媳妇跟着你妈好了。

你在外面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张学良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这门婚事。张学良15岁同于凤至结婚。于凤至大张学良3岁,”所以婚后张学良一直对于凤至以大姐呼之。

婚姻的和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个人修养和成熟度。于凤至对张学良的婚外行为并非没有察觉,心里有时也不是滋味,但她的良好家教和个人涵养使她总能识大体,顾大局。

所以还是一往情深地培植、浇灌她们的婚姻之树,给外人的感觉:他们夫妻倒也是和谐、幸福的。在帅府院内,于凤至当属小字辈,可她的彬彬有礼,博学多才。

好善乐施和善解人意,却为自己矗立起一座受人仰慕的碑。于凤至在府内做事有板有眼,事有见地,人们有事多愿意与她商量。就连张学曾、张怀曈想要给许夫人办寿酒都请她给出注意。

在张作霖的几位夫人中,于凤至对卢夫人格外敬重。她十分钦佩她能视冠英、学良、学铭如己出的美德,所以一直寻机加以回报。

和卢夫人形同母女,她不但对自己的亲属毕恭毕敬,尽心竭力,对下人亦不摆少奶奶架子,于凤至平易近人,帅府的下人都愿意接近她。”

于凤至入帅府以来,以自己独有的庄重、内敛、仁义,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赞誉,也更加使张氏父子对这位女子刮目相看。

-于凤至

汤玉麟对张作相即将被任命为二十七师师长颇为不满,他在张作霖面前大发牢骚,还脱了衣裳要和张作相比身上的伤疤数,张学良在窗外看着他混不吝的样子直乐,却被汤玉麟拉进去数数,张作霖无奈的说不要将孩子拉进来,张作相将张学良推了出去。待汤玉麟走后,张作霖吩咐喜顺以后汤玉麟再来不要直接将他带到自己面前,他对张作相说刚当上督军省长就开始窝里斗了,以后的日子还不知道咋过呢,张作相想着当师长的事还要缓缓才行。

日本人召集前清遗老开会讨伐张作霖,遗老们大骂张作霖沐猴而冠,受邀而来的菊池武夫一言不发,众人质疑他担任张作霖的军事顾问立场不坚定,菊池武夫深感人格受辱起身就走,日本人告诉他载仁亲王将从日俄返国的途中经过奉天,届时将会除掉张作霖。

张学良劝张作霖不要和嫁出去的女儿多计较,以后他靠的是自己这个儿子,张作霖却趁机提出自己曾与救命恩人——郑家屯商会会长于文斗立下的儿女婚约,给张学良定下的未婚妻是于凤至,大他四岁。张学良被这桩从天而降的婚约震懵了,甚至都想去美国躲避。表嫂看张学良郁闷的样子上前询问,张学良说自己只想做个决定,他夜里去了表嫂家,表嫂给他准备了洗澡水,并帮他宽衣解带,张学良夜里留宿在表嫂家。

张首芳出嫁之日没见着张学良,她不顾众人劝阻顶着凤冠到张作霖的房间查看,发现张学良夜不归宿,一笑后招呼跟随的众人离开。

日本载仁亲王经过奉天,张作霖亲到火车站迎接。回程时他赶着参加女儿的婚礼没有坐马车而是上了汽车,汤玉麟抢着坐上了马车。路上车队被日本人袭击,正骑着自行车往回赶的张学良经过此处,跑到马车边只看到被震得听不见声音的汤玉麟。张作霖在喜顺等人的掩护下回到家主持张首芳的婚礼,张学良赶回去时听到安然无恙的张作霖在婚礼上致辞,他默默的离开了现场。

菊池武夫参加完张家的婚礼回到办公室,张作霖遇刺后还能大张旗鼓的嫁女儿,让他深感此人手段的高超,日本人想成就的大业绕不过这个懂得使用哀兵之策的马匪。而在这起日本人蓄谋的暗杀事件后,张作霖和一干的把兄弟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他告诉众人,奉天要攥在自己手里,对日本人枪把子要硬,能糊弄就糊弄,要老哥们鼎力支持自己,把兄弟们纷纷应诺。张作霖还私下叫了新任命的警务处处长王永江过来,勉励他和自己一起改变奉天拉帮结派搞内讧的局面。

五姨太告诉张作霖,张学良好几夜都没回家,话里颇有“少男怀春”之意,张作霖立马喊了张学良过来追问是什么女人令他钟情,张学良一脸迷糊。

 几个? 少帅 一生结过三次婚,原配夫人是于凤至,第二个夫人是谷瑞玉,第三个夫人是赵一荻,即赵四**。人们皆知于凤至和赵四**,对谷瑞玉则知之甚少。>  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自幼聪明伶俐,文采出众,并写得一手清秀俊逸的毛笔小楷。在张家大院的小一辈女人中,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最受张作霖重视。这不仅仅是由于儿媳妇的品貌出众,还因为他十分珍视同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的旧谊。>  张作霖1908年奉徐世昌之命赴郑家屯剿匪期间,到把兄弟于文斗的家中,看中了于凤至的文才人品,就决定由她来做自己的长儿媳妇。当时张学良在奉天(沈阳)求学,追求他的高官之女甚多,他对于凤至这样出身低微的小镇民女根本看不上,所以,当他奉父亲之命,去郑家屯相亲时,写了一首《临江仙》词嘲讽于凤至,暗示于家是在巴结已握有东三省军政大权的张家。于凤至当即回敬了张学良一首《临江仙》,词曰:>  古镇亲赴为联姻,难怪满腹惊魂。千枝百朵处处春,卑亢怎成群目中无丽人。海誓山盟心轻许,谁知此言伪真门第悬殊难知音,劝君休孟浪,三思结秦晋。>  张学良读罢大吃一惊,深悔自己险些与一位才华超群的少女失之交臂。遂回心转意,同意迎娶于凤至。与张学良结婚以后,于凤至深知自己纵有满腹经纶,若没有相当的学历,也难以在张家这豪门大户立足的,所以坚决要求进东北大学读书深造。于凤至的文采学识,张学良常常自叹不如。>  于凤至不仅聪慧,而且很漂亮,爱新觉罗溥杰就曾盛赞于凤至「长得很美」。」她生就一张很古典的脸,清清秀秀的,宛若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  张学良的第二个夫人是谷瑞玉,人称「随军夫人」。>  谷瑞玉,天津人。1904年2月出生于天津附近杨柳青一大户人家。1922年4月第一次奉直战争爆发,当时谷瑞玉刚刚18岁。这年7月间,谷瑞玉在出席二姐夫的家宴时,有幸与张学良结识。豆蔻年华的谷瑞玉不仅天生丽质,而且通晓英语。一年之后,谷瑞玉任张学良的英语翻译,其后二人感情日笃。>  1924年9月,第二次奉直战烽火再起。当时,张学良统帅著东北军第三军,日夜坚守在山海关九门口前线。正在战事的紧急关头,谷瑞玉来到前线去陪少帅。谷瑞玉在奉直激战的前线陪伴着张学良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终于迎来了东北军的最后胜利。张学良与谷瑞玉在战地结合的情况传到张作霖的耳朵后,他只好对儿子与谷瑞玉的婚事表示默许,于是,1924年10月,张学良与谷瑞玉遂在天津结婚。>  1928年2月,张学良升任第三方面军团总司令,驻防保定。而素有随军夫人美称的谷瑞玉独自居住津门,学会了跳舞、泡酒巴等,常与人打麻将至深夜不散。还经常到北京一连数日听戏不归。数月后,张作霖在皇姑屯遇难。在秘不发丧期间,在天津居住的谷瑞玉未经许可,独自冒然返回沈阳。正是由于谷瑞玉的擅自行动,引起了日本关东军的注意。日本报纸上因此怀疑「秘不发丧」的真伪虚实,称「张学良的如夫人谷瑞玉由津返回奉,说明张作霖在皇姑屯必死无疑。否则一向与大帅府关系并不密切的如夫人是不会在张学良不在奉天情况下独自返回关东的。」谷瑞玉的冒然行动,埋下了在政治上与少帅分道扬镳的祸根。>>  谷瑞玉的任性,使她与张学良间的裂痕越来越大。1928年冬天,奉系旧军阀杨宇霆、常阴槐等心生异念,阴谋取张学良而代之。杨宇霆千方百计地收买谷瑞玉作内线,张学良发觉杨宇霆动机可疑,曾提醒谷瑞玉别上杨宇霆的当,然而谷瑞玉却我行我素。是年12月杨宇霆假借乃父祝寿为名,请谷瑞玉与少帅一道去杨宅赴宴。张学良随谷瑞玉前往后,险遭到一群日本浪人的暗算,幸亏于凤至夫人早已识破乐杨宇霆的图谋。此事发生后,张学良对谷瑞玉的误解更深,其婚姻名存实亡。1931年1月,张学良与谷瑞玉解除了婚姻关系。张学良在天津的英租界为谷瑞玉购买小楼房一幢,又给她10万元供其生活之用。>  张学良的第三个夫人是赵一荻,她与张学良相濡以沫,共度幽禁岁月,一直到终老。>  赵一荻原名赵绮霞,原籍浙东兰溪,1912年,她出身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父亲赵庆华是北洋军阀直系 时期铁路局长。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们都称她为赵四**。她十分美貌,而且冰雪聪明,十四五岁就曾成为《北洋画报》的 。>  1927年,刚刚过完15岁生日的赵一荻,在天津的舞会上认识了张学良。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此后的日子里,张学良一有空闲就和赵一荻散步、聊天、打球、下棋,或者谈论新诗。>  父亲赵庆华知道女儿与有妇之夫张学良在一起,一气之下将赵一荻软禁起来。在六哥赵燕生的帮助下,赵一荻与家人不告而别,去东北投奔张学良,成了张学良的编外夫人。>  其父赵庆华气急败坏地只好在报上发表声明:「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赵庆华随即声言自身惭愧,从此辞离仕途,退隐而居。>  赵一荻以张学良秘书的身份,搬进帅府后,非常感激于凤至的宽厚仁德,对她更是恭顺敬重。她和于凤至和睦相处,情同姐妹。1929年,赵一荻为张学良生下了惟一的儿子张闾琳。>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张学良在南京身陷囹圄,随后,赵一荻陪随着张学良开始了漫长的幽禁生涯。在与世隔绝的寂寞中,他们俩人相依为命,张学良把一切希望和欢乐都寄托在赵四**的身上,赵四**则尽自己全部的力量给张学良以安慰和照料。见过的人都说,赵四**经常身着蓝衣,脚登布鞋,几乎洗尽铅华,终日陪伴在张学良身边。>  在台湾幽禁期间,张学良皈依了基督教。要笃诚地信仰耶稣,就必须依循基督教义的规定,在于凤至和赵一荻之间作出选择。此时,张学良的心里确实格外沉重。最终,他作出了痛苦又无奈的决定,和于凤至解除婚姻关系。张学良执笔给在美国于凤至写了一封信,于凤至给张学良写了回信:「你们之间的爱情是纯洁无瑕的,堪称风尘知己。尤其是绮霞妹妹,无私地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任劳任怨,陪侍汉卿,真是高风亮节,世人皆碑。其实,你俩早就应该结成丝梦,我谨在异国他乡对你们的婚礼表示祝贺!」>  1964年3月,结发妻子的离婚手续,从美国寄到张学良手中。1990年1月30日,于凤至在睡梦中安然逝去。1964年7月4日,张学良与赵一荻正式结婚,结婚典礼在台北市杭州南路美籍友人吉米爱尔窦先生的寓所举所,来宾有宋美龄、张群等要人。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病逝于美国夏威夷。一年以后的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也在美国夏威夷病逝,享年101岁,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5699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