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结婚可以说是一个女性唯一的人生价值和命运归属。也因此古时候的婚礼形式上的隆重,程序上之繁琐是现代社会所难以想象的事情。而今天,咱们就通过古代新娘子结婚所坐的花轿,来略窥中国古代传统婚礼究竟有多气派。
轿子这种东西相信大家都在电视剧里见过,这玩意儿是古代达官显贵们出行必备的代步工具,一般人坐不起。在汉代的时候,人们称呼轿子为"舆",因为用肩膀来顶着轿子,所以又叫"肩舆"。而花轿就是一种特殊的轿子,它也叫喜轿,专门在古人结婚时给新娘子坐的特殊轿子。
平时代步用的轿子比较讲究舒适、耐用,外形太夸张反而容易引人注目,不符合古人讲求的中庸之道。但是花轿不一样,这种结婚所专用的轿子可是极尽奢华,各种装饰打扮相当华丽。花轿轿体通红,并且要用红色的绸缎来缝制成轿衣,周围的还要用彩线纹出龙、凤、仙鹤之类的图案来进行点缀。
当然了,老百姓结婚用的花轿和皇帝老儿嫁女儿用的花轿肯定是不一样的。皇室用"龙凤喜轿",商贾用"星冠喜轿",乡绅用"富贵牡丹喜轿",普通老百姓则只能用"软面轿"。
但以上种类的轿子只适合头一次结婚,如果是改嫁,那么她们是不能坐花轿的,必须要坐"彩轿"。不过这仅限于明媒正娶,如果是小妾的话连轿子都没得坐,得偷偷摸摸从后门、偏门进门。
不过有一点要强调的是,现在的大部分影视剧拍摄所用的花轿,跟古代真正的花轿是大不一样的。古代花轿之奢华程度,远超咱们在荧幕上所看到的花轿,丝毫不输如今的百万豪车。在浙江省博物馆里,就有那么一件号称"镇馆之宝"的古代金箔贴花花轿,可以让我们稍微了解一下古代的花轿到底有多豪华。
这个花轿是清末宁波等地所用的特色花轿,因其制作工艺相当精湛,又被称之为"万工轿",长150、宽90、高275厘米,采用木质雕花加朱漆铺底,然后再用金箔贴花。这顶花轿的精美程度绝对秒杀你曾见过的任何一顶轿子,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轿子的顶部是一朵锡制的立体莲花,莲花在我国古代的地位一直非常崇高,象征着高洁出尘,莲花周围是黄金雕刻之后进行点缀,再往下则采用了古代的绣片、珠翠、玻璃彩绘轮番进行装饰。整个花轿金光闪闪,刻满了各种人物花鸟,多达二十四只凤凰三十八条龙,五十四只仙鹤七十四只喜鹊,造型相当华丽气派,寓意也是无比的美好。
钉子作为现代工业的产物,古时候肯定是没有的,所以这顶万工轿也是通体没有用任何钉子,全靠榫卯结构进行拼接,其工艺的复杂与精巧程度叫人叹为观止。
这个轿子还有一点非常令人叫绝,那就是它没有轿门,而是采用了几百片可拆卸花板拼接而成。新娘子上轿前,先把花板拆出一个可通人的地方,新娘子上轿之后再把花板装上,到目的地之后再拆了花板让新娘子下来。说句玩笑话,看来坐上这顶轿子,新娘子想半路逃婚的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因为在当时古代女子成亲的时候,是不允许通过马车来送自己的女子成亲的,所以只能通过坐轿子出嫁。
我们在**和电视剧中看到,在古代的时候,女子都会用花轿出嫁,其实并不是因为女子比较娇羞,所以必须要让别人抬。也不是因为女子权力比较大,从而让下人必须给他抬着轿子。大部分是因为,古代女子成亲的时候,不能显露于别人,轻易的让别人看到是不好的行为,所以她们必须要躲得严实些。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成亲的时候,男子是骑马的,女子往往是坐轿子。考虑到古代的女子是比较柔弱的,所以她们是没有办法骑马的,即使是会,按照当时的习俗,她们也是不能沾马车的,可能是因为使用马车的途中可能会让里面的人受到颠簸,在长期的旅途之中,甚至会让女子出现身体不适的感觉。
古代的时候抬花轿,也是根据家庭的一些财富,然后选择抬花轿的人数。如果是大户人家,那么抬花轿的人数将会很多。如果是小户人家,他们没有钱去请那么多人来给自己抬花轿,于是就只能做很小的花轿。而且这个花轿也不怎么的华丽,毕竟选择花轿的钱,还有选择抬花轿人的钱都是比较贵的。
在现在的时候,人们会选择轿车来代替花轿,不过也有一些地方,因为要遵从以前的行为,也会选择用花轿来娶亲。如果有一些人想回忆古代的娶亲环境,他们也会选择用轿子出嫁的,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一种成亲工具,在现在还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俗话说“大姑娘第一次坐轿子。”的确,在传统婚俗中,轿子是最不可或缺的道具,由此产生的上车、起床、饮酒、投亲、转镜、压街、下车等一系列繁文缛节,将整个婚礼仪式的喜庆气氛推向了高潮。即使在今天,婚姻一旦登记,就受到法律保护。还有很多新娘认为不坐豪华轿车就不算正式结婚。像往常一样,这种告别礼车,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其实是传统轿子的变种。
翻翻史书,嫁新娘坐轿子的习俗,从古至今并不一直存在。首先,生活中出现“轿子”这种交通工具,并在古籍中有正式记载是在晚唐五代时期。它的原型“晏子”早在初唐时期就开始流行。在此之前,无论官民结婚,都是用马拉战车迎娶新娘。与此同时,唐宋两朝政府均颁布禁令,禁止士人和普通百姓乘坐屋檐或轿子,只允许皇帝及其享有特权的高级官员和官吏使用。从东京梦华录、五杂俎等宋明时期人写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北宋中期以来,“花檐”迎娶新娘之风在汴京开始流行。宋廷迁居江南后,轿子婚礼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一直流传至今。说到节省人力、交通速度和费用,轿子显然不如车马方便,就是舒适度和排场也未必能比。因此,从车马到轿子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清朝乾隆二十年,乾隆皇帝因视察黄河大堤来到河南。在郑州东部的中牟县,甘龙满面笑容地走着。他在这里瞻仰先贤古迹,领略民风,体察乡村民风,兴致勃勃。这一天,甘龙站在中牟县衙外的一个池塘前,望着池塘里的荷花,田野里的荷叶,池塘里的清香,池塘边的垂柳。微风轻拂,他心醉神迷,于是随口背诵了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一首诗,吟诵西湖:“香清荷花开,使你忘了杭。用西湖的二十四桥月换十个秋日。”说来也巧,就在甘龙沉醉于诗情画意之时,一支婚礼队伍迎面而来,鞭炮齐鸣,红人受伤,笑声不断,热闹非凡。
原来,今天是县城有名的才女刘若莲**的大婚日,她刚从县衙路过,见到了乾隆皇帝。因为皇帝待在这里,不算冒犯,酋长就下令婚礼队伍让路。若莲坐在驴上给自己让路,坚决拒绝。那官员大声说:“小丫头,皇上来了,快让路。”若莲平静而自信地说:“结婚是件大事,一生只有一次。在这黄道吉日,就算我遇到现在的皇帝,我也不会退让!”隆帝听了这些话,暗暗称奇。他没有想到小小的中牟县竟有如此有个性的女子,于是上前一步,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坐在驴背上。她迷人而美丽。
龙看了若莲一会儿,笑道:“你可以不插手,但我有一个条件。”若莲问:“什么条件?”龙说:“我作第一联,你作第二联,第二联之后,你再作一首诗。你要是做好对联,写好诗,我不但治你得罪大王,还让你坐我的轿子带你去公婆家结婚。你怎么看?”若莲听了的话,微微一笑:“一言为定,请你出来上联。”龙略一思索,道:“这幅对联是:池边荷花,狂蝶执意摘
若莲出生于书香门第。她从小读诗书,诗画俱佳。于是,她想了一下,不慌不忙地背了一首诗:“康熙做了铁牛,筑堤挡水几十年。风吹无发,雨潇潇汗。草难进河,无绳勒索却意气风发。牧童抱不住,千年永留。”龙听了这首诗,喜出望外。他大声说:“**不仅容貌高雅,气质超群,而且思维敏捷,诗词佳。彭大祥的书画作品能有这位才女真的很难得!难得!”接着,甘龙亲自为若莲掀开车帘,请她上车,并赠送给若莲御笔书写的“大姑娘第一次坐汽车”字样,作为褒奖。从那以后,大姑娘结婚后就一直坐轿子。
在古代人们成亲都是下聘书并且八抬大轿进门的,但是现在却没有这种习俗了,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原因。
第一:思想不那么传统了。其实,在古代人们要八抬大轿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新娘在成亲当天,不能用脚沾地,否则会把晦气带进门;其二就是为了有面子,毕竟在古代,女人地位低下,如果嫁过去肯定是要风风光光的,让自己扬眉吐气一把,所以一般正妻都是八抬大轿从正门进去,而做小妾的就是走侧门进去,仪式感相对来说也会差一些,这就是古代的等级制度所演变出来的。但是现在的社会是很民主的,那么女性也有了自主选择权,觉得也没有必要再做这些虚的,弄得简单点比较好,所以这是其中的一个缘由。
第二:耗费人力、物力。要知道,在古代八抬大轿是极其风光的一件事情,但是现在的人把这个习俗逐渐忘却了,一来是因为太耗费人力了,一台轿子要八个人才能抬起,来来回回还不够折腾的,而且轿子上面也不能放东西,来回走路非常耽搁时间,除非是很近的地方,否则找那种专门的轿夫还要花很多钱,等于加重了结婚的负担,所以思前想后,很多人可能只采用了中式婚服以及礼节仪式,这点就直接省略了,否则因为路程过长,耽误了吉时就不好了。并且现在的新娘体重不一致,古代的轿子也不可能大批量生产,万一弄坏了到时候又是一笔开销,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第三:选择更便捷的方式。其实在古代最早人们都是傍晚成亲,正好拜堂寒暄一阵子,晚上直接入洞房了,但是因为和皇家冲撞,所以才改成白天,那么如果白天在街上坐轿子来回走动其实很浪费时间,并且现在时代不断进步,有了汽车这么快的代步工具,就没必要再坐轿子了,不过总的来说这也算是一个成亲的仪式感,如果很看重的话,也是可以在结婚的时候采用这种方式的,毕竟这是一辈子就一次的事情。
古代皇后坐的轿子叫凤辇(niǎn)
古代官轿大致分为三种颜色:
一、金黄轿顶,明黄轿帏的是皇帝坐轿;
二、枣红色的是高官坐轿;
三、低级官员以及取得功名的举人、秀才则乘坐绿色轿子。
清代的宗亲、朝臣、命妇等达官显贵乘坐轿子有严格规定,不准逾制。
清初皇帝后妃乘坐的豪华的辇,亲王坐的轿子是银顶黄盖红帏。
三品以上大官虽可用银顶,皂色盖帏,在京城内四个人抬,出京用八人。
四品以下只准乘锡顶、两人抬的小轿。至于一般的地主豪绅,用黑油齐头、平顶皂幔的。
扩展资料:
皇帝大婚时皇后坐的轿子:
清朝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要先后乘坐两顶轿子。
一种轿子叫“凤舆”,供皇后入宫之前乘坐。这顶轿子可不是与百姓婚礼上一样的红色轿子,其颜色是皇家专用的明**,象征着一种权威,而且上面没有“喜”字。
它的内部装饰非常华丽,铺垫全是红色,充满着喜气,装有一柄带有双喜的金质“如意”,皇后坐在里面要一手拿着这柄如意,另一只手拿着一个苹果,有平安如意的寓意。
另外,里面还有皇帝的亲书的“龙”字,但是光绪皇帝大婚时,这个“龙”字却不是他自己写的,这个御笔“龙”是由慈禧写的,现在这顶轿子还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另一种轿子叫“礼舆”,是八人抬孔雀羽顶轿。皇后乘“凤舆”到了乾清门,下轿交出如意和苹果,人宫时改乘这顶轿子。
皇后入了殿内,到了洞房坤宁宫时,行合卺礼,等庆贺筵宴结束之后,皇帝的大婚才算告一段落。
-凤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