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直以来,我国都喜欢好事成双,向来讲究双喜临门,要知道若是一年之中,同一年兄弟姐妹一起结婚,这两件喜事一齐到来可算不上什么好事,下面我们就从我国婚礼民俗的角度,一起来解读下一年两次喜事对谁不好,看看亲兄弟同一年结婚后果又是什么。
一年举行两次喜事,在风水讲究中被称为是喜冲喜。也就是同一个家庭一年有两场喜事,那么这两个喜事就会相冲,给人带来不吉利的影响。一般来说,这个影响是针对新人而言,可能会对他们未来的生活造成影响。
兄弟同一年结婚的禁忌:
有些地方风俗,说亲兄弟不能在同年结婚,这样容易相克。前结婚的人会克后结婚的人,尤其是在生孩子方面,容易导致后结婚的人不易怀上孩子,就算怀上了也容易保不住。所以一个家庭里面,一年内结婚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兄妹同一年嫁娶 的禁忌 :
家里亲生兄弟姐妹如果同一年结婚的话,一般都会有些忌讳。如果是一对兄弟同一年结婚,不少人认为后结婚的人可能会克前结婚的人,影响一方的时运。所以,一般兄弟之间办喜事都要隔一年。而对兄妹来说,又有些不同的讲究,一般是嫁人在先,娶人在后。
部分地区的人认为,如果一对兄妹同一年办喜事,并且是先娶后嫁的顺序,那么后面嫁出去的女儿可能会带走娘家的运势。如果是女儿先嫁出去,儿子再娶新媳妇,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忧了。另外,在时间上一般不用间隔一年,但最好是间隔4个月再举行下一门喜事。
姐弟一年结婚的禁忌:
有兄弟不能同一年结婚,那么姐弟同一年结婚也出现了问题。一个是基于“喜冲喜”的顾忌,容易犯冲。二个是在很多农村风俗里面,遵循着先嫁后娶的原则来进行。所以,姐弟同一年结婚的话,也要是姐姐先嫁人,然后再是弟弟结婚。妹妹哥哥的话,最好是妹妹先出嫁,然后哥哥再结婚。否则也会导致前结婚的人相克后结婚的人,不吉利。
一嫁一娶要隔多久才好
1、双喜事要隔4个月
长辈们会相信没间隔4个月嫁两个女儿,会有「喜冲喜」的说法出现。如果女儿运气较好,儿子较差,运气差的那位可能遇到更多阻碍,最惨就是两败俱伤,女方变大输家!甚至还有先嫁者不能参加后嫁者婚礼的做法。
2、先嫁后娶才吉利
家里有女儿和儿子同时要结婚,一般都是先嫁后娶。因为“嫁”等于把家里的财富和喜气都带走,而“娶”则是带财富和喜气进来。要是先娶再嫁,等于把家里刚带来的财和喜又全部带走了,很不吉利。
婚礼常见喜冲喜的情况
1、新人不参加婚礼
刚完婚的新人短时间内不能参加婚礼,但具体的时间是多久每家的习惯、习俗不一样,建议收到婚礼邀请可先询问对方,以及自家的长辈。
2、婚车相碰
迎娶途中,礼车与礼车相逢就是喜冲喜,习俗上认为有一家的喜气会被另一家给夺走。在古代社会,若有两方花轿相遇,则双方媒人会将新娘所配戴的花或是预先准备的花交换,如此便可化解,且双方新娘不可相见。
国庆期间,很多地方也是迎来了结婚的高峰期,10月8号的时候山西农村办喜事吃大锅饭,当地的村民拿着锅抢饭。据当地人说这是当地的习俗,只要办婚丧或嫁娶的事宜都会有抢饭的这个环节,而且这个习俗也已经流传了好几十年了。
每个地方的风俗和文化都是不一样的,山西长治就有这种抢饭的习俗。据说抢饭的一般都是当地的街坊邻居,而且抢饭的人越多证明办事的这家和邻里关系相处的也越和睦,饭菜也非常可口。而且现在这种农村的当地习俗很多都已经非常少了,不过对于一些好的习俗还是可以保留下来的,因为这些好的习俗不仅能够成为当地的一个特色,而且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不过农村的婚礼现在也有很多非常低俗的习俗,虽然在当地人看来是没有什么的,但是对社会的影响确实是非常不好的。像甘肃当地的结婚习俗就是要整蛊公公婆婆,要给他们画花脸,怎么好笑就怎么玩,虽然气氛上是非常好的,但是确实也是让很多人不能接受的。贵州的婚礼习俗就更夸张了,不仅拿皮带抽新郎,而且还不让新郎穿衣服,还要在新郎的前面挂一个牌子,脚上绑上锁链,可以说结完婚新郎至少要休息两天才能恢复,这种习俗让人感觉非常的不舒服。本来结婚就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对于了解他们习俗的人来说还好,如果不了解他们当地的习俗,很容易就会翻脸甚至导致婚结不成。
虽然说对于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是应该尊重的,但是对于这些不好的风俗和文化还是要摒弃的,一些能够发扬中国文化的或者是好的习俗可以保留。因为很多地方就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婚俗习惯而闹出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这些不好的东西要及时的抛弃。
每个地方的结婚习俗都不一样,说说我们老家的结婚习俗吧。我们的地方是农村,有很多不合理的习俗,但是到现在的本地人都也也一直延续着,
结婚的日子是拿着男方和女方的生辰八字,找我们这边专门看好日子的人来测算适合那天结婚,结婚那天的婚车朝什么方向停车,下车,婚床放在什么位置等,都要听从他的安排。
我们那边女生出嫁叫“出门子”,出门子所待的家里,三年不可以办喜事,白事。
男方娶媳妇叫“娶媳子”女方和男方结婚的新房三年内也不可办喜事和白事。
结婚的房子三年不可以装修,乱动。家具只可以在结婚3天后可以调一调位置,3天之后都不可以乱动,尤其是婚床。
结婚那天晚上新娘不可以出屋,要呆在房间里,不要出来。
结婚的早上和中午新郎和新娘都要吃面条,包子,不可以吃馒头。晚上可以吃。
结婚那天,新郎去接新娘,新娘坐在车里路过路上只要碰到桥头,转弯的地方都要扔喜钱,喜钱是提前用红纸包好的硬币。
新娘下车,到婚房的房间时,新娘要先迈左脚进房间,(好像先迈左脚,结婚后能生儿子)。
结婚当天早上新郎家要找一个小男孩在婚床上滚一滚,从这头滚到那头,再滚下来。到入洞房时,新朗要穿着鞋,踩着发糕到床上踩一圈,我们这边叫“压床”
还有很多的习俗,每个地方地区的结婚习俗都不一样,我嫂子是外地的,当时我们迎亲时还在他们家吃的早饭,吃的是面条。就这一点跟我们老家是不一样的,其余的都相似。
这些习俗的寓意都是好的,盼着新人在婚后的日子和和美美,恩恩爱爱。
在农村很多地方都会有支客招呼客人的说法,那么农村里的支客礼话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这些客套的农村话。
一、农村支客礼话
支客礼话一:
锣鼓火炮闹沉沉,来的都是亲戚朋友团转人,你们花些钱淘些神走得一身汗淋淋,既花费你们的金钱,又耽搁你们宝贵的时间,你们忙前忙后,爬坡上坎,提壶传盘,安席走杂,熬更受夜,但是主家有一言,他日各位贵府有生召满日,修房造屋,交男嫁女,红白喜事,到那时主家是隔河挑水,万步填还,袜子打扭根儿,扭根在上,请散烟倒茶哟。
支客礼话二:
子子孙孙坐朝庭,帐子两边柁今晚新娘来各火,席子一拖儿子一窝铺床铺床四角鸳鸯一脚踏进新人房,席子一走儿子儿孙都有,枕头捆起一样悃,左边跌蹬的金银相右边蹬的像牙床,火盆四只角,帐子两边挂今晚新娘来坐下,铺盖铺起四角平子子孙孙坐好云。先生儿子进学后生姑娘进花房。
二、农村结婚安席话
安席话一:
客人到府,接待潇洒。茶喝与不喝,人人到家。烟抽与不抽,个个发话。来者都是客,不分人小人大。声叫声应快,不要嘻嘻哈哈。请你多留意,切莫得罪老小外家。传盘安席: 传盘安席,油汤油腻。脚步走稳,切莫性急, 一不小心,掌盘落地, 打坏杯盘,你要赔礼。嗓门要大,心要留意。互不串位,菜要上齐, 杯筷擦净,服务到底。
安席话二:
丹桂飘香,金谷辉煌,良辰吉日,天久地长。今日我大伯令郎初得恩爱之妻,新婚大喜,承蒙各大夫、父老长辈、亲朋戚谊,以及贾谊,贵体劳驾,花费金融,并送厚礼,我代表我大伯全家人等表示衷心感谢。
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理应多办宴席,当上上座,愧寒舍赤壁,金钱不便,今日席上荒凉、菜稀淡薄。庆有一杯喜酒为敬,理应位位当真,因酒量有限,不能逐一枚举,只能通敬百盅。
祝各位父老喝个百岁有余;祝各位亲朋戚友喝个百事顺心、万事如意;祝堂兄新婚之后,百子千孙、孙发祺祥、祥发万金、金玉满堂。谢谢诸位升起,请诸位落座。
小结:
在农村上办喜事会有很多旧习俗,比如说结婚时候主家会请一个支客,帮忙打理婚礼上的大小事,以及照顾来宾等等。
红白喜事,是谁也躲不过的坎儿。
在关中农村,家中过红事,如结婚、嫁女、做满月、做寿、盖房上梁、过三周年等,一般提前三天,主儿家要备上四个凉碟、烟酒,宴请族人、乡邻、好友,事主须亲自带上香烟,逐一上门邀请,谓之“请执事”。席间推举执事长,也称“大总管”,过事一切事宜如接待、迎娶、后勤、账房、车辆等均由执事长统一安排、调度。 过白事则不然,事主在大门外挂白纸幡,门楣分男左女右夹上开张之纸钱,并以哭声惊动四邻,乡邻一般主动帮忙、吊唁。所谓的“红事非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实指帮忙的执事,而非祝贺或吊唁的乡邻。
为何如此呢?一般红事可预知,事主提前有计划、有安排,可以做到事无巨细、井井有条,倘遽然前去凑热闹,可能打乱既定程序,结果事与愿违,引发不快。而白事的发生往往具有偶然性,即使是久病之人,何时咽气也未可知。偶然叠加悲伤,会使事主乱了方寸,故需要乡邻主动帮忙。
总之,红白喜事帮忙,红事是锦上添花,时间过了,事亦就过了;白事是雪中送炭,逝者入土为安大于天。
过年期间可以说红白喜事都是比较多的,很多新人都趁着过年大家都有时间而办喜酒了。而农村老人过年吃多了或者是冷到了都会导致过世,这也造成过年期间是红白喜事都比较多的。不过在农村就有点“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现在办喜酒的话,都喜欢多叫点人来参加,只不过很多时候由于对方没时间或者就是觉得跟你关系不太好,就算是请了都不会来的。当然更多请了就会来,只不过不会出现什么不请自来的情况。这也造成喜酒来的人都会比预计中的要少一些的。
不过白事却是相反的,都会出现一些不请自来的客人,既然来了都得让其就座吃饭的,可以说事先还真的要预计有哪些人会不请自来的。
要说为何会出现红事不请不来,白事不请自来的情况。有时候还是可以从礼金这个方面说的,要知道结婚这种情况过去就需要给份子钱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年最怕的就是这种红色炸弹了,都是难躲一次就是一次的。不请当然不会去的,就算是请了也不一定去的,能够省点钱就省点吧。
如果说结婚可能还有几次的话,白事一人只有一次了,这个时候只要认识的那真的不能够省钱了,还是得去给点礼金帮帮家里人的,相信在这种白事上面,也是舍得出钱的吧。
可以说白事的话一个人一生都只有一次,农村都讲究死者为大,可以说以前有再大的矛盾,这个时候人过世了都会消了,去看看也是正常的。很多人也就是不请自来了,毕竟对于主人家来说,以前跟老人闹过矛盾的人自然不会主动去请的,只有不请自来的情况。
总之,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办白事的话都会有很多不请自来的人的,这点都是很正常的。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呢,都说说吧。
感谢你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在农村海又叫死者为大,死者为敬。这个时候乡里乡亲或者同一个村的,只要知道哪家有这个白喜事或者是亲戚关系度比较高的哈,这种亲戚朋友他会主动过来了,这叫不请自到为什么?
是讲究的是对这个死者的尊重。大家也知道人走了,家里面缺人手,要去帮忙要出兵是吧?要放烟花要守夜,要搞吃的要招待客户,他中间这个事情还不少,家庭的人又处于一种悲痛之中,那所以说这个时候大家都是不请自来。
只要你发了请帖,或者是上门去送口信,或者上门登门请客。大家才会来,因为喜事哈,你要别人去送礼呀,去凑热闹啊,需要别人来来进行,捧着个人去希望别人捧场啊。
嗯,农村的人都是讲究这个面子,喜气的时候你是要来接我啊,对不对?我才有面子啊。
万一说:这个红喜事,如果你不请他,他自己来了,他算什么他自己。脸面往哪里搁?别人说我不请他,他都来了,这是最没面子的事情,在农村也是最掉面子的事情。
本文原创于《三农创业坑》,三农创业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别谈梦想和情怀了,
小故事,大教训,少走弯路,不掉进坑里,是我们的初衷。
亲爱的三农回乡创业的朋友们,是否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如果能给你一些帮助,给一个点赞吧,
农村红白喜事氛围浓厚,热闹。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这里指的是邻里相亲同村里熟悉的关系。喜事比如谁家年轻人订婚结婚,需要随份子钱的,这如同城里人下请贴给你,去参加婚礼,你得给红包随份子。其实农村人倒不是太在意份子钱红包之类的,主要是人结婚没请你,说明你们的关系没好到那种程度。如果不是亲戚关系,除非是那种关系很好的朋友,喜事才会对你说几月几号在哪举行婚礼,等于给你下了请贴。主人家不请你,也可能是觉得请你吧,你得给红包,关系没到那程度,所以大家都心知肚明,当然了这种关系也只是同村或是普通朋友。还有一种情况,A家喜事你没请B,B家喜欢当然也就不请A了。
农村白事,也是谁家有人去世,一般情况只要不是出远门的,邻里相亲包括同村的都会自觉的去逝者家悼念一下。对逝者的尊重,同龄人也许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年轻人也许是逝者看着长大的。所以只要在家的都会去看望最后一回。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逝者的家人心情悲痛,一般都顾不上待人接物,都是同村干部或是当地有威望的人在同主人家商量的情况下主持操办。我的家乡是安徽农村的,记得三年前奶奶去世,同村在家的基本都是当天去我们家拜忌一下。然后生产队长主持操办,包括给家里亲戚通知,我们那叫把信。这一点是有讲究的,以前把信都是通知的人要到主人亲戚家上门通知,现在都是打电话。主人亲戚得到通知后,会给把信的人一包香烟。这也许是我们那的特有风俗吧。记得奶奶去世,村里有安排专人接受亲朋好友送来的香纸香烟鞭炮等。安排两三人专门上街买菜,村里妇女都会主动到后厨帮忙做饭搞伙食,一般后厨也会安排几个负责人,各司其职。包括烧开水泡茶的,散香烟的。这些事都有专人操办。逝者的家人全程不用去管。也许这些就是农村人的特征吧
农村的讲究真的特别多尤其是在一些红白喜事方面,那么为什么讲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不来呢?对于这个问题惠农圈有这样的看法! 首先红事就是讲的喜事像结婚,生孩子什么的这都是喜事在办 喜事办之前呢主家也对邀请人进行发喜帖什么的,所以只有受到人家主家喜帖的人才会在约定的当天前去随礼并且吃结婚人的喜宴没有接到请帖的人自然是不用去的,也不用随那个礼钱,这就是说的红事不请不到!
而白事不请自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农村凡是有人家的老人去世,全村的老少爷们都会主动的过去帮忙,有的过去帮忙做饭有的过去帮忙撕白布,因为毕竟谁家都有老人的时候你不去别人家帮忙,别人以后自然也不会到你家来帮忙,农村的白事特别的繁琐还得要挖坟坑人少了的话根本就完成不了这样的事情,就算是你不不主动前去的话,村里的书记们也会在大喇叭上喊人前去帮忙。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高兴的喜事了,就要和亲朋好友目前们一起分享,并且庆祝一下,所以在古代就有了办喜事的习俗了,并且一直流传至今。而说到办喜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红喜事和白喜事。其中红喜事指的就是一些比较喜庆的事情,像婚嫁、过寿、周岁、乔迁等。而白喜事则主要是指家中有亲人去世了。关于办喜事,在农村里说法也比较多,在国内多数地区依然还保留着“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的老规矩,那么其中都有啥讲究呢?
这句俗语的字面意思是说,在办红喜事的时候,如果主人家没有邀请你去帮忙,就不用主动去帮忙。当然也指别人家如果没有邀请你去喝喜酒,也尽量不要主动去随份子钱。在农村里办红喜事都是很受重视的,往往是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陆续准备了,置办喜事所需要的一些东西。而在喜事临近的时候,基本就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等到办喜事的日子到了,往往就只却人手了。而这方面一般都是本家族的人来帮忙,毕竟红喜事的规模不会太大,本家族的成员有时间的帮帮忙就能搞定了的。如果别人没有邀请你,而你却主动去帮忙,这样双方都会比较尴尬。因为找谁帮忙,主人家都是早有打算的,很有可能你一番好意要去帮忙,但是对方却并没有这个想法,那人家也不好直接拒绝的,所以古人的这个规矩就是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这一句就很好理解了,其说的是如果村子里有人去世了,那即便是主人家没有来邀请,也是要主动去帮忙的。该出主意的出主意,该帮忙干活的就干活。这样做一来是可以替主人分担悲伤和劳累,二来也是农村人情味的一种体现。毕竟相比于红喜事,办白喜事的规模更大,并且时间也要更长,往往都要忙碌两三天,所以对人手方面要求比较多。在农夫的家乡这边现在依然还保留着这个规矩,如果村子里有老人去世了,那村里在家的人都会第一时间去表示慰问,并且问问主人家是否需要帮忙。而一些在外地打工的,如果主人家主动开口让他们帮忙,即便是远在千里之外也会毫不犹豫的回来。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这个规矩,真的非常实用又有道理,其既是农村人情味的一种体现,同时也避免了相互之间产生误会,避免伤了乡里乡亲之间的感情。
虽然我们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但是有一些风俗活动,却是广大农村地区共同遵守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说,“红事不请不来,白事不请自到”就是这样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
大家都知道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一件事是结婚嫁娶,另一件事就是亲人去世。
在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中,结婚以前,对于家里至亲好友都需要提着烟酒上门通知,邀请亲戚朋友来家里喝喜酒。如果说不邀请的话,即使他们知道了,也不愿意来或者来了也不高兴,会怪罪主人家。这就是所谓的红事不请不到。
但是当有人去世以后,他的亲戚朋友,一般都会直接过来祭拜。而家族中的叔伯兄弟和村里的邻居也会上门帮忙料理后事。因为当家里有亲人去世以后,家里人是需要守灵的,不能干活,而所有的招待以及后期的丧事处理,都是由家族中的亲戚和邻居帮忙。这就是白事不请自来的意思。
这两句话中透露出来的本质含义就是,一方面,在红事中是一件非常开心高兴的事情,大家要热热闹闹的,所有的亲戚朋友,也需要给出一定的面子,要上门去请。而当家里有人去世的时候,死者为大,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邻里都会主动的上门来帮忙。
好象都须公告,红事是下请帖,白事是跪报丧,可被邀红白事来人的人,一般都是互相交往比好的人,也就是互有人情关系的,甚至含有是主家认为可看得起受重视的人,即可同自家亲戚并列的人。属亲疏远近里的亲与近的人。
因此人有自知之明,红白事不请不报不到的。
但实际中,红喜事属凑热闹添光加彩,并不严肃庄严,被请者若有事是可不去的,而随礼可送也可不送的。且不论往日交情怎样。
白事则不然,严肃庄重,往日交往不太好也须去,现断交往,但从前交往时欠过情,不告也还自心愿式弥补一下而必须去。不然没安抚欠意心情的机会了。
因此有怨怒不打送礼人一说存在。
人生大事仅两项,婚与丧,次为生孩子,再次侨迁,再次升阶进级,其它可不在大事之列。多用急事,重要事,常事,小事,情事,闲事归属性质了。并急事要事有时超过大事位列的。
即:大事急事要事常事小事情事闲事,弄清顺序就心中有数遇事不慌了。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为啥?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不论农村还是城里,道里是相通的,能确定这是农村的专利吗?
红事不请不到,红事是大喜的事情,有特定的时间,给主人和客人都留有一定时间去准备。由其是那些不远不近的亲朋,有些人是不给信是不来的,因为就算他知道,你不通知他也不会来,他会认为你看不上他,等事过了看到你,他还会说你不通知的不事,所以必须给信,你觉得给人家省钱了,到头来落个不事。
白事不请自来,白事是丧事,悲哀的事,是生离死别的最后一面,讲究的死者和家人的情份,只要是知道的亲朋好友,有时间没时间都会过来吊念的,既是对死者的怀念,也是表示对死者家人的安慰一下的意思,能帮什么忙就帮一下,因为家人都在悲哀之中,尽点力就是对逝者和家人的安慰。
关于这句老话,主要是说的农村婚丧嫁娶方面的一些讲究事宜,我感觉这句话应该主要面对村里人说的,因为农户在红白之事上往往面对的情况是不同的,一般红事帮忙的主要是村里村外的亲朋好友,而白事帮忙的主要是村里人为主!下面就结合我们这边农村的情况简单聊一下:
关于“红事不请不到”,意思是说:一户人家办红事时,如果不主动邀请别人过来帮忙,那么可能别人是不会主动过来参与的! 要知道,村里红喜事参与帮忙的对象主要以村里血缘关系亲近的“一家人”为主,也包括村里非亲属关系的一些邻居或同龄伙伴,以及村外的亲戚朋友!但对于村里“一家人”之外的亲朋好友,如果不主动邀请过来参加时,往往对方就会以不知情而不会来的!
这是因为红事都是会事先规划预定好的,也就是会事先定好哪天结婚,到时会宴请哪些人过来帮忙并安排哪些具体任务细节,往往分工都会比较明确,因此,如果结婚当天没有邀请就过去帮忙,往往就会容易帮不上忙,反而容易碍手碍脚,也会被认为是来蹭吃蹭喝!
关于“白事不请自来”,意思是说:一户人家办白事时,即便不主动邀请别人过来帮忙,往往村里人都会自己主动过来参与的! 要知道,村里白事参与帮忙的对象主要是村里人为主,因为白事发生往往都比较突然,这时就会容易体现村里人“远亲不如近邻”的优势,一般村里人不管多忙都会腾出时间主动过去帮忙,尤其是出殡那天,在过去就会聚集全村大部分人的力量,从挖墓穴、抬棺木以及后面的埋葬过程,都是村里男人用体力付出完成,也没有任何报酬,到白事最后一天忙完就会各自回家了!故而便有了“白事不请自来”的说法吧!
因此说,这句老话其实只是说出了农村红白之事上的各自特点不同,一般对于后来人如果不懂得婚丧嫁娶之事上的一些规矩时,这句话就可以很好的诠释人们在红白事上应该要注意哪些讲究,以免参与不当而当众出丑、丢面子就不好了!以上仅为个人见解,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欢迎留言互动!
回车马(又叫回喜神)是在上世纪,嫁娶、入赘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常常可以看见。 日吉时良, 天地开张 , 新人到此 , 车马回乡, 马头三寸插红旗 , 炮响三声人尽知 , 人人说是神仙过 , 却是宅家下娶亲回 , 远望一轮车 , 罗衣四角遮 , 车来车挡住 , 马来系金鞍 , 一张桌子四角方 , 张良设备鲁班装 , 四面雕起银牙板,中间焚起一炉香,德香道香, 凛波慧香, 香插三柱 , 礼不重徵 , 借助仕主一把瓶 , 不是金来不是银 , 上头打起菠箩盖 , 下头打起凤凰身, 前头打起鹦哥嘴 , 后头打起燕尾形 , 里头装的是何物 , 装的葡萄酒一瓶 , 此酒拿来何处用, 拿来回奉车马神 , 一分钱财白如银 , 蔡伦造纸到如今 , 当初蔡伦会造纸 , 巧手邓通造好钱 , 去时打个半边月 , 转来十五月团圆 , 又来中间抽心打, 打个中华国字在中间 , 此鸡不是非凡鸡 , 唐僧西天带来的 , 头顶红冠子 , 身穿六色五毛衣, 凡人将你无用处 , 师家将你做只回奉车马鸡 , 一祭伞头 , 儿孙世代中诸侯 , 二祭伞腰 , 儿孙世代巧又叼 , 三祭伞脚 , 儿孙世代坐朝角 , 回奉车马已毕 , 迎接新人周敬礼 , 娘家香火请回避 , 婆家香火出来迎 , 一迎皇恩赐福禄 , 二迎地久与天长 , 三迎荣华并富贵 , 四迎金玉堆满堂 , 五迎五子登科早 , 六迎天上状元郎 , 七迎七星来恭贺 , 八迎八仙贺洞房 , 百年皆老 , 寿命延长 , 天无忌 , 地无忌 , 年无忌 , 月无忌 , 日无忌 , 时无忌 , 姜太公在此 , 诸神回避 , 大吉大利
题主所问的,是日前发生在陕西的一则奇闻,西安市一市民,母亲的葬礼和儿子的婚礼同一天举行。
据媒体采访当地知情人士表示:新郎的一家人都常年在外面打工。只有他母亲在附近打工,晚上都会回到家里。
前两天小伙母亲回家之后,到房上去扫树叶子不幸发生了意外,从房上摔了下来,不幸坠亡。
由于家里的人都在外地打工,小伙母亲坠亡好几天后才被发现。
按照当地的习俗,家里办了这样的丧事以后,三年之内都不能再办喜事。
于是新郎和家人们商量以后,决定婚礼和丧礼一起举行。 这个新闻被发到网上以后,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
对于这件事的观点,也泾渭分明地分为了两派。
01 反对派:就不能等一等吗?母亲刚去世怎么忍心办婚礼?
这一派网友的观点,大多认为“人死为大”。
母亲刚刚去世,小伙子就急不可耐地办婚礼,难免有“不孝”的嫌疑。
而且在母亲刚去世的情况下就结婚,就算是结婚了也不会开心。
小伙子如果孝顺,就应该恪守“守孝三年”的古训,等三年以后再举行婚礼。
02 赞同派:小伙子在丧礼当天结婚符合亡母的遗愿,并无不妥。
这一派网友认为,如果小伙子的母亲活着,也一定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儿子的婚礼。
而且现在的时代发展太快,让一对新人等三年,难保不会出现什么新的变局。
因此小伙子在母亲丧礼当天结婚,虽然听起来不好听,但是却是合情合理的。
而且新娘不介意在这种情况下跟新郎结婚,足见她和家人也都是通情达理的人。
在这两种观点之中,读书君倾向于第二种观点:赞同小伙子的做法。
至于为什么?
我们就从一个故事来聊聊这个事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官员的父亲去世了。
这位老先生活着的时候没有别的爱好,唯独钟爱骰子、麻将、牌九那一套玩意儿。
他的儿孙们曾经多次规劝都没有用。
而到了他临终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儿子叫到病床之前,让儿子答应他,在他死以后不管是纸人上还是纸马上,都要给他带上骰子、麻将、牌九之类的东西,以免他死了以后没人陪他玩,日子过得无聊。
这个官员答应了父亲的要求,而且也照做了;下葬的时候真给他烧了很多带些赌具的纸人、纸马。
在那个年代,人下葬烧纸人纸马都是有一定的礼仪规范的,像这名官员这样搞“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不合礼仪的。
于是,就有御史弹劾了这名官员,认为他违背了礼仪,有碍风化。
乾隆皇帝看到御史的奏折之后,不但没有惩罚那位官员,反而在批复中申饬了这名御史。
乾隆认为:礼仪无外乎人情。人家的爹想要什么他烧什么,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对,就算是那些纸扎的赌具有碍风化,烧完之后妨碍的也是地府的风化,你一个阳间的御史是有多闲?居然管这种不沾边的闲事。
这个故事读书君忘记是在哪儿看的了。
但其中的道理却是很清楚的:礼仪无外乎人情。
丧礼当天结婚这件事,从情理上来讲:这位母亲不太可能愿意因为自己的死,耽误儿子的终身大事。
03 儿女最大的孝顺是什么?
不是坟前哭的有多响,也不是守孝论的有多真。
而是早日成家立业,让父母少操那么多心。
这一对新人在母亲的丧礼当天完婚,何尝不是对亡母的一种告慰?
如果这一对新人真死板的等到三年以后才结婚,对他们已经过世的母亲有什么好处?
况且题主问这事儿合不合“习俗”?
其实答案可能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这事儿还真符合当地的习俗!
因为这一对新人之所以会选择在丧礼当天举行婚礼,本来就是要避开,办了丧事之后三年不能结婚的习俗。
但是请大家注意!是办了丧事以后三年之内不能结婚。
而这一对新人是在办丧事的同时结的婚,而不是丧事办完以后结的婚。
所以,从程序上来讲,他们的婚礼是符合当地的习俗的。
结语
其实这件事情本身就谈不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婚姻双方是自愿自主的,他们的家人和亲戚朋友也都送上了祝福。
我们这些不相干的人,本来就没有理由对他们过分苛责。
而且根据当地婚庆从业人员的说法,像这对新人一样,为了避开办完丧事三年不能结婚的习俗,在办丧事的当天举行婚礼的,并不算很少见。
现在存留的风俗,基本都属于旧时代的产物。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相处的模式已经发生改变的今天,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定会有很多习俗会遗忘或打破。
这种变化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毕竟,活着的人,是不会被一成不变的习俗困死的。
就像西安这种丧礼同时办婚礼的现象,其实就是在以“扣字眼儿”的方式,避开了办完丧事三年不能结婚的习俗。
如果没有丧事之后三不能结婚的习俗的话,丧礼和婚礼同时举行的现象也就不会发生了。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关注我,看世间百态,品百味人生,了解更多文化与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