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黑结婚不是以戏曲为素材,而是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小二黑结婚》是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豫剧,1953年河南省歌剧团以豫剧形式首演于河南开封。田川、杨兰春根据自己的同名歌剧改写。
事见赵树理同名小说。叙抗日战争时期民兵英雄刘二黑,与同村少女子小芹相爱,遭到迷信思想严重的双方父母反对的故事。
扩展资料:
《小二黑结婚》创作于1952年,1953年1月首演,改编自作家赵树理的同名小说,由田川等编剧,马可等作曲。
郭兰英、乔佩娟等老一辈艺术家曾在《小二黑结婚》中奉献精彩表演,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等选段更为观众耳熟能详,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1953年首演于开封。豫剧《小二黑结婚》舞台动作在生活的基础上借鉴戏曲程式,予以夸张,舞蹈化。河南省豫剧三团柳兰芳饰演的小芹深受欢迎。剧本分别于1963年1月、1979年8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小二黑结婚
人民网—《小二黑结婚》再次搬上舞台:还是那个乡土味儿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白蛇传》、《孔雀东南飞》、《陆游与唐琬》
京剧:《白蛇传》《生死恨》《李慧娘》(越剧的也有)
川剧:《柳荫记》《红梅记》
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
评剧:《相寺树》(这个最早是越剧剧目)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传统古装剧目有647个。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1949年以来,以改编传统、移植改编的古装剧,创作改编的现代戏为主。
一、传统古装剧目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桃花庵》、《对花枪》、《天地配》、《铡美案》、《龙凤令》、《玉虎坠》、《十面埋伏》、、《劈山救母》、《香囊记》又名《抬花轿》等。
二、改编传统、移植改编的古装剧有《红娘》、《花木兰》、《宇宙锋》、《穆桂英挂帅》、《破洪州》、《七品芝麻官》、《打金枝》、《三哭殿》、《大祭桩》等。
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
部分剧目介绍:
1、《香囊记》
《香囊记》是豫剧花旦行的“看家戏”,它的艺术风格最具河南特色。一批不同年代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在“坐轿”、“抬轿”的表演层次和表演风貌上,几乎是跨越式的一再发展、创新,直至用《抬花轿》的剧名逐步代替或淹没了原来的。
《文武换亲》等别称,演《香·囊记》径直用《抬花轿》书写海报。还多次进京演出,并和《审诰命》一起。
2、《桃花庵》
《桃花庵》 ,又名《齿痕记》《张才游庵》等,属豫剧传统剧目。民国二十四年(1935),陈素真将自己常演的《卖衣收子》带进了豫声剧院演出,樊粹庭看后为陈素真进行了整理改编,加重了妙善的戏并提高其形象,删去别家、撒瓜子、游庵、生子等情节。
1937年王镇南也曾为常香玉整理此剧。1942年崔兰田搭班洛阳,饰窦氏,姚淑芳饰陈妙善。1952年,王镇南又删去“争状元”一场。后也成为桑振君大师代表剧目之一。
3、《穆桂英挂帅》
原名《老征东》或《杨文广夺印》。1954年,经宋词改编,更名《穆桂英挂帅》,由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剧本于1956年出版,收入《戏曲选》第3卷(1959);其主要剧情为:杨家将屡次率兵击溃辽军,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
佘太君离朝带领全家转回河东,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却心系国家安危,遂派文广、金花进京打探。此时安王造反,宋王校场选帅。少年气盛的文广、金花在校场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宋王得知杨门之子遂封穆桂英为帅出征。为了国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旧日的铠甲,满怀豪情又擂响了出征的战鼓。
4、《打金枝》
豫剧传统剧目。由豫剧刘派创始人刘忠河扮演唐王。此剧系豫剧老生(红脸)演员刘忠河的代表剧目之一,以优美曲调加上通俗易懂的唱词深受大家喜爱,为豫剧豫东调代表剧目之一。
刘忠河,豫东八大红脸王之首。河南商丘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商丘市豫剧团名誉团长,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戏曲家协会理事。
5、《朝阳沟》
豫剧《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的。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编剧杨兰春,导演杨兰春、许欣,音乐设计王基笑、姜宏轩等,舞台美术设计关朋。魏云饰银环,王善朴饰拴保。
同年6月调京演出。在其后的演出中,魏云主演银环,马琳饰演二大娘,高洁扮演过拴保娘。1963年由长春**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6、《小二黑结婚 》
《小二黑结婚》是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豫剧,1953年河南省歌剧团以豫剧形式首演于河南开封。田川、杨兰春根据自己的同名歌剧改写。事见赵树理同名小说。叙抗日战争时期民兵英雄刘二黑,与同村少女子小芹相爱,遭到迷信思想严重的双方父母反对的故事。
豫剧《小二黑结婚》在现代题材戏曲化方面,取得了成就。舞台动作在生活的基础上借鉴戏曲程式,予以夸张,舞蹈化。为河南省豫剧三团的保留剧目。柳兰芳饰演的小芹深受欢迎,清凌凌的水来等豫剧唱段,至今广为流传。
剧本分别于1963年1月、1979年8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河南省豫剧三团艺术档案室存有各种版本和资料。
——豫剧
——小二黑结婚 (由赵树理小说改编的豫剧)
——朝阳沟 (豫剧曲目)
——打金枝(豫剧剧目)
——香囊记
——桃花庵 (豫剧传统剧目)
——穆桂英挂帅
戏曲服装的类别有哪几种
戏曲衣服分类:皇帽、纱帽、蟒、官衣、箭衣、靠、翎子、盔头、靴、罪衣罪裙 皇帽:戏曲盔帽。也叫“王帽”或“堂帽”。为剧中皇帝专用之礼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金底,上铸金龙,缀**绒球,后有朝天翅一对,左右各挂**大穗。 纱帽:戏曲盔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纯黑色。两旁插方翅者,为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所戴。如《群英会》中的鲁肃;插尖翅者为净角扮演的奸邪者所戴。如《四进士》中的顾读;插圆翅者为丑角扮演的文官所戴。 蟒: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满身纹绣:上为云龙,下为海水,为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公服。又有男蟒、女蟒之分。女蟒较短,绣龙凤,为后妃、贵族妇女所穿。 一般说来,皇帝穿**蟒袍;臣僚所穿,以红蟒为贵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蓝蟒;年轻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长者服古铜色或香色蟒。无论穿男蟒、女蟒,都要腰围玉带。 官衣:传统戏曲中的文官服,样式与蟒同,圆领大襟,无满身纹绣,只在胸前和后心有方形补子各一块,上绣仙鹤等飞禽,颜色有紫、红、蓝、黑等。依官阶大小分别,宰相、国老等著紫色,巡按、府道等著红色,知县等著蓝色,黑色则为驿丞门官穿用,又称素服。女官衣较男官衣稍短,颜色有红、秋香色2种。红官衣为一品夫人穿用,也作为传统的结婚礼服。 箭衣:圆领、大襟、马蹄袖或敞袖,前后开衩齐腰,长及足。原为清代官服,用於戏曲舞台则上自皇帝、高级将领,下至一般武士,绿林人物皆可穿用。分龙箭(上绣龙纹、下绣海水)、花箭(上绣团花)、素箭。龙箭为皇帝及高级将领穿用;花箭为一般武将穿用;素箭有黑、蓝等色,为公差、老军穿用。 靠:又称“甲”。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圆领、紧袖、长及足,分前后两片,上下及两肩绣鳞纹或丁字纹,中部靠肚略阔,硬里、凸起,绣虎头纹或龙纹,背间有一虎头形的背虎壳,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两块护腿,为靠牌。靠有软、硬两种,软靠不用靠旗。依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和脸谱区分靠的颜色。女靠自腰及足缀有彩色飘带数十根,胸前加护心镜。 翎子: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盔帽上的饰物,即雉尾。成对插于盔头两侧,可增加美观,演员用以表演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用于传统戏中番王、番将、山大王、妖精等。有些英武的青年将领,如吕布、周瑜等也戴。 盔头: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大体分为冠、盔、巾、帽四类。冠为帝王、贵族的礼帽;盔,为武职人员所戴;巾,多为软质,属于便服;帽类比较复杂,自皇帽至草帽,名目繁多。与盔头配合戴用的还有许多附件,如驸马翅、翎子、狐尾等。盔头按人物身份、性别、年龄等的不同而分别使用。 靴:传统戏曲常用的高帮或长帮的鞋。种类繁多,有高方、朝方、快靴、虎头靴等。高方即厚底靴,高腰,方头,底厚二、三寸,黑缎面,白底,为生、净角色穿蟒、官衣、靠等作庄重威严打扮穿用。朝方底稍薄,一般为丑扮官员、文人穿用。快靴半高腰,薄底。虎头靴前端饰有虎头纹,多为武生穿用,便于开打。 罪衣罪裙:一种戏曲服装。也叫罪衣裤。立领、对襟、普通袖,红色,布质,为传统戏曲中的罪犯专用服装。
戏曲有几种服装
这太多了,大概就是武生、小生、老生、青衣、花旦等等这些角色的衣服,还能细分很多种,而且每一种戏曲都有一些差别,所以剧团出差都有好几口大箱子带着衣服和饰品。
传统戏曲服装的艺术内涵主要有哪些
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传统戏是经久不衰的一朵奇芭,其服饰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叹。下面仅举出一些传统戏中的服饰以作参考。
皇帽
──戏曲盔帽。也叫“王帽”或“堂帽”。为剧中皇帝专用之礼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金底,上铸金龙,缀**绒球,后有朝天翅一对,左右各挂**大穗。
纱帽
──戏曲盔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纯黑色。两旁插方翅者,为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所戴。如《群英会》中的鲁肃;插尖翅者为净角扮演的奸邪者所戴。如《四进士》中的顾读;插圆翅者为丑角扮演的文官所戴。
蟒
──戏曲服装。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满身纹绣:上为云龙,下为海水,为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公服。又有男蟒、女蟒之分。女蟒较短,绣龙凤,为后妃、贵族妇女所穿。
一般说来,皇帝穿**蟒袍;臣僚所穿,以红蟒为贵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蓝蟒;年轻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长者服古铜色或香色蟒。无论穿男蟒、女蟒,都要腰围玉带。
官衣
──戏曲服装。传统戏曲中的文官服,样式与蟒同,圆领大襟,无满身纹绣,只在胸前和后心有方形补子各一块,上绣仙鹤等飞禽,颜色有紫、红、蓝、黑等。依官阶大小分别,宰相、国老等著紫色,巡按、府道等著红色,知县等著蓝色,黑色则为驿丞门官穿用,又称素服。女官衣较男官衣稍短,颜色有红、秋香色2种。红官衣为一品夫人穿用,也作为传统的结婚礼服。
箭衣
──戏曲服装。圆领、大襟、马蹄袖或敞袖,前后开衩齐腰,长及足。原为清代官服,用於戏曲舞台则上自皇帝、高级将领,下至一般武士,绿林人物皆可穿用。分龙箭(上绣龙纹、下绣海水)、花箭(上绣团花)、素箭。龙箭为皇帝及高级将领穿用;花箭为一般武将穿用;素箭有黑、蓝等色,为公差、老军穿用。
靠
──戏曲服装。又称“甲”。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圆领、紧袖、长及足,分前后两片,上下及两肩绣鳞纹或丁字纹,中部靠肚略阔,硬里、凸起,绣虎头纹或龙纹,背间有一虎头形的背虎壳,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两块护腿,为靠牌。靠有软、硬两种,软靠不用靠旗。依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和脸谱区分靠的颜色。女靠自腰及足缀有彩色飘带数十根,胸前加护心镜。
翎子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盔帽上的饰物,即雉尾。成对插于盔头两侧,可增加美观,演员用以表演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用于传统戏中番王、番将、山大王、妖精等。有些英武的青年将领,如吕布、周瑜等也戴。
盔头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大体分为冠、盔、巾、帽四类。冠为帝王、贵族的礼帽;盔,为武职人员所戴;巾,多为软质,属于便服;帽类比较复杂,自皇帽至草帽,名目繁多。与盔头配合戴用的还有许多附件,如驸马翅、翎子、狐尾等。盔头按人物身份、性别、年龄等的不同而分别使用。
靴
──传统戏曲常用的高帮或长帮的鞋。种类繁多,有高方、朝方、快靴、虎头靴等。高方即厚底靴,高腰,方头,底厚二、三寸,黑缎面,白底,为生、净角色穿蟒、官衣、靠等作庄重威严打扮穿用。朝方底稍薄,一般为丑扮官员、文人穿用。快靴半高腰,薄底。虎头靴前端饰有虎头纹,多为武生穿用,便于开打。
罪衣罪裙
──一种戏曲服装。也叫罪衣裤。立领、对襟、普通袖,红色,布质,为传统戏曲中的罪犯专用服装。
戏剧服饰,在戏剧这门综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辉煌灿烂、绚丽多采,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人们在欣赏戏剧优美的唱腔、富于音乐性的念白和精彩的舞蹈艺术时,无不为珠光闪闪、丝帛纷呈,令满堂生辉的戏剧服饰所吸引,沉醉在它给人的审美
戏曲服装一般都有什么面料啊?
面料太多了,一般上台好的面料是软缎,长水袖好的是杭纺
戏曲服装的特征是什么
戏曲服装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具有形式美
戏曲服装如同戏曲的脸谱以及表演,都不是写实的,而是远离生活真实,追求艺术真实,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和形式美。最典型的例子是乞丐的富贵衣。
二、具有意象美
戏曲服装的形式美,不单是为了形式美而形式美,更关键是为了创造出戏曲人物的意象美。戏曲艺术同其他戏剧品类,都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
三、具有意境美
戏曲的特色,是活用虚拟的程式化歌舞即唱作念打,在塑造意象化人物的同时创造优美的舞台意境;在创造优美的舞台意境的同时塑造意象化的人物。
戏曲行头有哪些??
戏曲演出用具,戏曲服装,曲艺演员所用的乐器
戏曲衣服的种类有哪些?
戏曲衣服分类:皇帽、纱帽、蟒、官衣、箭衣、靠、翎子、盔头、靴、罪衣罪裙
皇帽:戏曲盔帽。也叫“王帽”或“堂帽”。为剧中皇帝专用之礼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金底,上铸金龙,缀**绒球,后有朝天翅一对,左右各挂**大穗。
纱帽:戏曲盔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纯黑色。两旁插方翅者,为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所戴。如《群英会》中的鲁肃;插尖翅者为净角扮演的奸邪者所戴。如《四进士》中的顾读;插圆翅者为丑角扮演的文官所戴。
蟒: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满身纹绣:上为云龙,下为海水,为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公服。又有男蟒、女蟒之分。女蟒较短,绣龙凤,为后妃、贵族妇女所穿。
一般说来,皇帝穿**蟒袍;臣僚所穿,以红蟒为贵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蓝蟒;年轻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长者服古铜色或香色蟒。无论穿男蟒、女蟒,都要腰围玉带。
官衣:传统戏曲中的文官服,样式与蟒同,圆领大襟,无满身纹绣,只在胸前和后心有方形补子各一块,上绣仙鹤等飞禽,颜色有紫、红、蓝、黑等。依官阶大小分别,宰相、国老等著紫色,巡按、府道等著红色,知县等著蓝色,黑色则为驿丞门官穿用,又称素服。女官衣较男官衣稍短,颜色有红、秋香色2种。红官衣为一品夫人穿用,也作为传统的结婚礼服。
箭衣:圆领、大襟、马蹄袖或敞袖,前后开衩齐腰,长及足。原为清代官服,用於戏曲舞台则上自皇帝、高级将领,下至一般武士,绿林人物皆可穿用。分龙箭(上绣龙纹、下绣海水)、花箭(上绣团花)、素箭。龙箭为皇帝及高级将领穿用;花箭为一般武将穿用;素箭有黑、蓝等色,为公差、老军穿用。
靠:又称“甲”。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圆领、紧袖、长及足,分前后两片,上下及两肩绣鳞纹或丁字纹,中部靠肚略阔,硬里、凸起,绣虎头纹或龙纹,背间有一虎头形的背虎壳,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两块护腿,为靠牌。靠有软、硬两种,软靠不用靠旗。依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和脸谱区分靠的颜色。女靠自腰及足缀有彩色飘带数十根,胸前加护心镜。
翎子: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盔帽上的饰物,即雉尾。成对插于盔头两侧,可增加美观,演员用以表演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用于传统戏中番王、番将、山大王、妖精等。有些英武的青年将领,如吕布、周瑜等也戴。
盔头: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大体分为冠、盔、巾、帽四类。冠为帝王、贵族的礼帽;盔,为武职人员所戴;巾,多为软质,属于便服;帽类比较复杂,自皇帽至草帽,名目繁多。与盔头配合戴用的还有许多附件,如驸马翅、翎子、狐尾等。盔头按人物身份、性别、年龄等的不同而分别使用。
靴:传统戏曲常用的高帮或长帮的鞋。种类繁多,有高方、朝方、快靴、虎头靴等。高方即厚底靴,高腰,方头,底厚二、三寸,黑缎面,白底,为生、净角色穿蟒、官衣、靠等作庄重威严打扮穿用。朝方底稍薄,一般为丑扮官员、文人穿用。快靴半高腰,薄底。虎头靴前端饰有虎头纹,多为武生穿用,便于开打。
罪衣罪裙:一种戏曲服装。也叫罪衣裤。立领、对襟、普通袖,红色,布质,为传统戏曲中的罪犯专用服装。
中国戏曲种类那么多,为什么服饰没有区别
也并不能说是没有区别的,越剧的服饰很多就有区别于其他剧种啊,尤其是越剧的头饰。其实各剧种服饰是有区别的,但戏曲服饰的形式就是那几种,比如衣服上,青衣穿的对披,花旦穿的袄裙裤、饭单,有地位的生角穿的蟒,贵妃穿的女蟒等等这些服装形式通常都是相同的;头饰的话,刀马旦或武功高强的人物通常戴雉鸡翎,贵妃通常戴凤冠等等,这些形式也是几乎不变的,所以我们经常笼统的认为他们一样,但如果你仔细的观察研究每个剧种的话,你会发现各剧种的服饰风格是不同的,这或许与地域特点也有关系。不过,可能相同的部分太多了,所以我们会忽视它们的不同吧,但是它们并不是没有区别!至于这么相似的原因,其实中国的戏曲到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大部分在早期发展中都吸收了昆曲的表演方式和服装等很多方面,慢慢形成各剧种之后才一代代传下来的,大部分剧种中都能看到昆曲的影子,所以昆曲被誉为中国戏曲之母。我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吧。以上所谈的是非常不全面的,希望你能够大致理解,如果你对这方面很感兴趣,可以找来各剧种最专业最正宗的表演视频来观看对比(其实现在很多业余团体甚至专业剧团的服饰也是不分剧种的,所以一定要找老艺人的视频,最正宗的那些表演),或者做更多的考证,你会发现其中的异同的~
戏曲的行头类别有哪些?
在京剧体系中,盔头、服装、靴鞋都属于行头。在后台,被分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箱。
大衣箱
一 富贵衣
二 蟒
三 官衣
四 帔
五 开氅
六 褶子
七 专用衣
八 清装
九 古装
十 饰物配件
二衣箱
一 靠、铠、甲
二 箭衣、马褂
三 短打衣
四 饰物配件
三衣箱
一 内衣
二 男用靴鞋
三 女用靴鞋
四 附:跷
戏曲里的服饰搭配,有什么含义?
一般武戏演员背后插旗,整个服装叫硬靠,有男式和女式之分,表示人物全副武装,已处于临战状态。 靠旗之生活依据,源于古代将官之令旗。当然,那种实用令旗较小,传令时手执,骑马行进时就插在后腰革带上,作为传令凭证。发展为“靠旗”后,已美化、夸张、加大成为临战武将的装饰物了 靠又称为甲衣,源于清朝将官的绵甲戎服,后来演变为传统戏曲中武将的服装,通常为圆领紧袖。靠分硬靠和软靠,硬靠可插三角形的靠旗,软靠则不插旗。靠跟蟒袍一样不断的演变,改良靠虽不及传统靠威武,但较轻便,特别适用于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男式靠在使用时插靠旗,即表示人物全副武装,已处于临战状态,这叫“硬靠”(靠旗之生活依据,源于古代将官之令旗。当然,那种实用令旗较小,传令时手执,骑马行进时就插在后腰革带上,作为传令凭证。发展为“靠旗”后,已美化、夸张、加大成为临战武将的装饰物了。一般用四面靠旗,缎料,绣“单龙戏珠”)。靠的结构很复杂,全身共有绣片31块,其中有3块可移作它用。穿蟒或穿箭衣者围靠领,象征武将;单用两块靠腿者,象征丢盔卸甲的败将,具有符号意义。 其他的服饰含义,你可以到这个戏曲贴吧去看看了解一下。 tiebabaidu/&pn=30
京剧:《失空斩》、《锁麟囊》、《贵妃醉酒》、《红鬃烈马》等。
昆曲:《玉簪记》、《烂柯山》、《牡丹亭》、《长生殿》等。
越剧:《西厢记》、《红楼梦》、《梁祝》、《追鱼》等。
川剧:《白蛇传》、《彩楼记》、《柳荫记》以及五袍。
粤剧:《搜书院》、《帝女花》、《仕林祭塔》、《乌江自刎》等。
豫剧《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
越剧
碧玉簪
《孟丽君》《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红楼梦》《沙漠王子》
评弹最经典有名的一些,不同流派的:
宝玉夜探、莺莺操琴、痛责方卿、剑阁闻铃、宫怨、曾荣诉真情、梁祝-送兄、赏中秋
秦腔里的《周仁回府》、《三对面》、《藏舟》、《骂四贼》、《辕门斩子》、《三娘教子》等等,都是经典剧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