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周年结婚纪念日发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

七周年结婚纪念日发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第1张

七年一起牵手走过风风雨雨,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美好日子,我整理了一些关于结婚纪念日的文案,有感恩篇、感悟篇和感动篇~

感恩篇

与你共食三餐的第八个春夏秋冬,只有我和你,结婚七周年快乐。

承蒙厚爱,七年不痒,送给相爱相杀的7年,铜婚快乐。

你是我生命中较闪亮的音符,我的生活因你而精彩!愿美好的乐章谱满我们以后的每一个清晨与

黄昏。

鱼儿离不开水,蜜蜂恋着花,朋友相牵挂,美好的心愿陪伴着你,衷心的祝福送给你,快乐永远伴随你。

手心炽热的温度是爱着你的证明。心跳加速的频率是爱着你的证据。

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我们始终坚持着,希望我们越来越好,永远幸福地在一起。

七年的陪伴,谢谢一路有你。

这一生我只牵你的手,因为今生有你早已足够。

一路上有你,陪我欢喜陪我忧,这份真挚的爱情,我会一辈子珍惜的。

我得到了一个完美的你,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无以伦比的你,一个要把我全身心的爱倾诉的你!祝我们七周年结婚纪念日快乐!

爱你是前世弥留之际情感的延续,是今生轮回前不变的诺言。

风风雨雨相伴过,坎坎坷坷一起走。光阴留下抹不去的痕迹,感恩这一路上一直有你陪在我身旁。

感悟篇

仿佛就在昨天,时间过得太快。只愿不忘初心,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结婚七年,女儿四周岁,日子虽然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用心关注并感受我所拥有的一切:爱人、孩子、亲情、友情、健康。

所谓七年之痒,就是一年新鲜,二年熟悉,三年乏味,四年思考,五年计划,六年蠢动,七年行动。

都说婚姻7年之痒,而我们依旧保持初心。

七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都把彼此最好的青春岁月给了对方。

时间啊,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已经结婚7年了。

七周年纪念日,生活虽然有很多磕磕碰碰,可我们依然牵手前行。

两个人在一起的最好状态,无非是多年以后你仍宠我像个孩子,7周年快乐。

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两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个性和缺点,然后凑合在一起才完整,七周年快乐。

婚姻,是捏两个泥人,然后打碎和成一堆,重新再捏两个。于是,你中有了我,我中有了你。

婚姻是两块石头的结合。当彼此磨平了棱角,生活就会变得和谐。如果永远都不能磨平,那只能是战火纷争。

感动篇

一年又一年,风风雨雨。你为了我们这个家呕心沥血,老公你辛苦了,今天是我们的七周年结婚纪念日,想跟你说一声,有你真好。

谢谢让我遇到了这样的你,一路陪伴在身旁,互相依靠。从相遇开始,未来的岁月不放手。

你的存在,让我的生命变得多姿多彩让我前行的路上不再孤单,不再胆怯。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谢谢你的不离不弃余生,我们还要一起走下去。

感谢你的出现,让我不用再单枪匹马的面对生活的兵荒马乱孤独惶恐的时候,永远有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感谢你的体贴和包容,让我相信爱情是美好的。

感谢你的不离不弃无论开心,难过无论晴天,风雨都默默的陪在我身边和我分享快乐,为我分担痛苦为我雪中送炭,为我成功喝彩。

所谓白头到老,没什么秘诀。只是在相爱时,存下点感动,在冷战时,懂一些感恩。

有你的日子,冬天不会寒冷;有你的日子,黑夜里不会孤单;有你的日子,生活充满色彩;有的日子,让我学会了珍惜。

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工繁殖大熊猫基地,四川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经过20余年的艰辛探索,创造出一项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从2000年开始,连续5年保持大熊猫幼仔100%的成活率。此后,卧龙还开展了更为艰难的尝试——圈养大熊猫的野化训练,试图让“国宝”重返大自然并健康地生存下去。

2004年9月,卧龙山区已经笼罩在一片浓浓的秋意里。9月2日,我刚到卧龙,就得到了华美产下双胞胎的喜讯。我虽然已经多次到卧龙,但还是第一次赶上大熊猫的产仔期。

当晚,当华美生下一对雄性双胞胎时,魏荣平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只做人工育幼,另一只则轻轻地放入华美温暖的怀抱中。魏荣平知道,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地方,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世人无法原谅的遗憾。对于初产的华美,他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魏荣平是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的主管,从早到晚毫不懈怠地泡在饲养场,一处处巡视指导大熊猫的产仔工作。对他而言,喜悦是巨大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他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1992年到卧龙工作,从饲养员、兽医、育幼等基层工作干起,扎实、细致、耐心,是很具亲和力的领导。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魏哥”。

第二天凌晨,魏荣平早早赶到华美的产房,却发现第一次做妈妈的华美明显缺乏经验:将幼仔搂抱得太紧,致使幼仔无法爬动寻找乳房,没有吃到初乳。不过,华美的学习能力无疑很出众,经过一番纠正练习,它很快就成了一位合格的母亲,尽管它的育幼方式并不完美。这让众人喜出望外,因为在人工饲养状态,很少有年轻的大熊猫母亲初产时就会自己带孩子。

端庄秀丽的华美是卧龙大熊猫妈妈中的明星动物,它拥有几项第一:它是卧龙81只圈养大熊猫中惟一的“美籍华人”——1999年出生于美国,因此它的名字里有一个“美”字。在美国,华美与妈妈白云一直生活到两周岁自然断奶,2004年3月回到祖国;华美是卧龙圈养大熊猫第一个进入繁殖的子二代——它的母亲白云1991年出生,是卧龙第一个成活、并进入繁殖的子一代。

自己的子二代顺利产下双胞胎,科研人员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尤其是那些曾经历了科研中心艰难岁月的第一代科研人员,心情更为复杂。卧龙拥有世界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从2003年的75只增至2004年的81只,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的一半以上,使得他们必须要保证它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前面的路越来越宽,却是渐高渐远。

熊猫妈妈神奇而复杂的抚幼方式

在整个动物界中,大熊猫的生殖行为也极为独特,深深打下了熊类家族的烙印。所有的熊都生产身体弱小、发育不全的幼仔,出生幼仔与成体身体重量的比例是动物界中最低的,为1/300~1/200。而大熊猫初生幼仔更是熊中之最,是1/933。在几千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大熊猫逐渐演化形成了极为独特的生殖行为。为了养活发育不全、体重极轻的幼仔,大熊猫妈妈抚育幼仔比其他任何动物的母亲都要专注,有着更为复杂的抚幼方式和手段。

2004年的5个大熊猫妈妈中,有两个是来自野外的高龄妈妈——雷雷和20#。虽然雷雷来自野外,却极为温顺,母性很强。

在野外,大熊猫的产仔期正是秋雨连绵的季节,阴冷潮湿,温度只有十几度。但是大熊猫妈妈的“手”可以托、搂、抱幼仔,它能够用掌、前臂、后肢以及下颌给幼仔营造一个保持在34~355℃(大熊猫的体温)舒适、恒温的“襁褓”。

当幼仔刚刚露头,富有经验的雷雷立刻用嘴衔起,搁置在襁褓中——出生后的前20天里,雷雷几乎将幼仔时时刻刻掩于其间,并经常向襁褓呼气,调节襁褓的温度和湿度。在雷雷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分压较空气中的高,这种刺激促使幼仔加深呼吸,有益于肺的充分扩张。

在产后的一段时间里,雷雷不再进食,排干净了粪便,始终不变地以坐姿搂抱着自己的幼仔。除了喂奶,雷雷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在不停用舌头细细地舔舐幼仔的周身。哺乳以后,舔它的口唇、颜面、周身;排便前,舔它的肛门和会阴部,直到排便结束。雷雷的唾液中含有铁合蛋白,对口腔、呼吸道、肠道的感染有独特的免疫力。雷雷的舔舐行为还能促进幼仔微循环,保持皮肤的温度,防止水分超量蒸发。因此跟初乳一样,大熊猫妈妈的舔舐行为是熊仔存活的必要条件。

3个年轻的妈妈显然不如雷雷有耐心,它们在喂奶后,经常是草草舔舐以后就用宽大的掌拍打幼仔的周身——可能是觉得这样比较省事;而且它们常常横躺在地面,这样自己可能会舒适省力,但是当它们翻身或者站起时,容易伤着幼仔。在幼仔出生的头一个月,每个大熊猫妈妈都有一个监视屏幕,工作人员日夜监视,以便出现意外时能及时处理。

5天以后,大熊猫妈妈才开始进食、排便、饮水,但雷雷永远不会让幼仔离开自己半步。它来自野外,救助时因为一只前掌受了重伤不得不截去。这位第4次生育的“断掌妈妈”带孩子驾轻就熟,应付自如:它用断掌的胳臂搂抱幼仔,用完好的前掌拿取食物;或者将孩子放在腹部下边,用两只脚勾住幼仔。从2000年初产以来,雷雷共生产4胎5仔,全部成活,是最让人敬佩、放心的大熊猫妈妈。

20天以后,大熊猫妈妈开始与幼仔嬉戏,两掌捧住幼仔用嘴轻咬或者用鼻拱动幼仔的吻端。1月以后,妈妈哺乳的次数和舔舐的时间减少,但与幼仔嬉戏的时间和次数却在增加——嬉戏锻炼了幼仔的体能。

在卧龙的两个多月,我幸运地看到了从刚出生的幼仔到3个月的幼仔。当我亲眼目睹大熊猫妈妈不同寻常的育幼方式时,由衷赞叹:大熊猫妈妈将这样一个弱小的幼仔抚育长大,不愧是自然进化史中生命的奇迹!

熊猫“爸爸”的奇迹

只有深入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殖特性,亲眼目睹了怎样伺喂幼仔,你才能理解为什么大熊猫人工育幼是世界人工育幼的尖端技术。从1999年开始,每年来卧龙拍照记录大熊猫人工繁殖的何海洋感慨地对我说:“一群男人,没有一个女的,自己带这么小的生命,真是太不容易了!”

在圈养的条件下,大熊猫幼仔的存活率仅为387%,远低于其他动物幼仔的存活率。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完善,雌性大熊猫生产双胞胎的几率越来越大。在卧龙没有攻克大熊猫人工育幼难关之前,圈养大熊猫出生的双胞胎都只能成活一只,因为大熊猫妈妈没有能力同时抚育两个孩子。卧龙圈养大熊猫种群得到迅速增长,得益于保护区能够将那些大熊猫妈妈无力抚育的幼仔成功育活。

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工繁殖大熊猫基地,四川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经过20余年的艰辛探索,创造出一项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从2000年开始,连续5年保持大熊猫幼仔100%的成活率。此后,卧龙还开展了更为艰难的尝试——圈养大熊猫的野化训练,试图让“国宝”重返大自然并健康地生存下去。

2004年9月,卧龙山区已经笼罩在一片浓浓的秋意里。9月2日,我刚到卧龙,就得到了华美产下双胞胎的喜讯。我虽然已经多次到卧龙,但还是第一次赶上大熊猫的产仔期。

当晚,当华美生下一对雄性双胞胎时,魏荣平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只做人工育幼,另一只则轻轻地放入华美温暖的怀抱中。魏荣平知道,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地方,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世人无法原谅的遗憾。对于初产的华美,他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魏荣平是卧龙大熊猫繁殖中心的主管,从早到晚毫不懈怠地泡在饲养场,一处处巡视指导大熊猫的产仔工作。对他而言,喜悦是巨大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他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1992年到卧龙工作,从饲养员、兽医、育幼等基层工作干起,扎实、细致、耐心,是很具亲和力的领导。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魏哥”。

第二天凌晨,魏荣平早早赶到华美的产房,却发现第一次做妈妈的华美明显缺乏经验:将幼仔搂抱得太紧,致使幼仔无法爬动寻找乳房,没有吃到初乳。不过,华美的学习能力无疑很出众,经过一番纠正练习,它很快就成了一位合格的母亲,尽管它的育幼方式并不完美。这让众人喜出望外,因为在人工饲养状态,很少有年轻的大熊猫母亲初产时就会自己带孩子。

端庄秀丽的华美是卧龙大熊猫妈妈中的明星动物,它拥有几项第一:它是卧龙81只圈养大熊猫中惟一的“美籍华人”——1999年出生于美国,因此它的名字里有一个“美”字。在美国,华美与妈妈白云一直生活到两周岁自然断奶,2004年3月回到祖国;华美是卧龙圈养大熊猫第一个进入繁殖的子二代——它的母亲白云1991年出生,是卧龙第一个成活、并进入繁殖的子一代。

自己的子二代顺利产下双胞胎,科研人员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尤其是那些曾经历了科研中心艰难岁月的第一代科研人员,心情更为复杂。卧龙拥有世界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从2003年的75只增至2004年的81只,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的一半以上,使得他们必须要保证它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前面的路越来越宽,却是渐高渐远。

熊猫妈妈神奇而复杂的抚幼方式

在整个动物界中,大熊猫的生殖行为也极为独特,深深打下了熊类家族的烙印。所有的熊都生产身体弱小、发育不全的幼仔,出生幼仔与成体身体重量的比例是动物界中最低的,为1/300~1/200。而大熊猫初生幼仔更是熊中之最,是1/933。在几千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大熊猫逐渐演化形成了极为独特的生殖行为。为了养活发育不全、体重极轻的幼仔,大熊猫妈妈抚育幼仔比其他任何动物的母亲都要专注,有着更为复杂的抚幼方式和手段。

2004年的5个大熊猫妈妈中,有两个是来自野外的高龄妈妈——雷雷和20#。虽然雷雷来自野外,却极为温顺,母性很强。

在野外,大熊猫的产仔期正是秋雨连绵的季节,阴冷潮湿,温度只有十几度。但是大熊猫妈妈的“手”可以托、搂、抱幼仔,它能够用掌、前臂、后肢以及下颌给幼仔营造一个保持在34~355℃(大熊猫的体温)舒适、恒温的“襁褓”。

当幼仔刚刚露头,富有经验的雷雷立刻用嘴衔起,搁置在襁褓中——出生后的前20天里,雷雷几乎将幼仔时时刻刻掩于其间,并经常向襁褓呼气,调节襁褓的温度和湿度。在雷雷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分压较空气中的高,这种刺激促使幼仔加深呼吸,有益于肺的充分扩张。

在产后的一段时间里,雷雷不再进食,排干净了粪便,始终不变地以坐姿搂抱着自己的幼仔。除了喂奶,雷雷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在不停用舌头细细地舔舐幼仔的周身。哺乳以后,舔它的口唇、颜面、周身;排便前,舔它的肛门和会阴部,直到排便结束。雷雷的唾液中含有铁合蛋白,对口腔、呼吸道、肠道的感染有独特的免疫力。雷雷的舔舐行为还能促进幼仔微循环,保持皮肤的温度,防止水分超量蒸发。因此跟初乳一样,大熊猫妈妈的舔舐行为是熊仔存活的必要条件。

3个年轻的妈妈显然不如雷雷有耐心,它们在喂奶后,经常是草草舔舐以后就用宽大的掌拍打幼仔的周身——可能是觉得这样比较省事;而且它们常常横躺在地面,这样自己可能会舒适省力,但是当它们翻身或者站起时,容易伤着幼仔。在幼仔出生的头一个月,每个大熊猫妈妈都有一个监视屏幕,工作人员日夜监视,以便出现意外时能及时处理。

5天以后,大熊猫妈妈才开始进食、排便、饮水,但雷雷永远不会让幼仔离开自己半步。它来自野外,救助时因为一只前掌受了重伤不得不截去。这位第4次生育的“断掌妈妈”带孩子驾轻就熟,应付自如:它用断掌的胳臂搂抱幼仔,用完好的前掌拿取食物;或者将孩子放在腹部下边,用两只脚勾住幼仔。从2000年初产以来,雷雷共生产4胎5仔,全部成活,是最让人敬佩、放心的大熊猫妈妈。

20天以后,大熊猫妈妈开始与幼仔嬉戏,两掌捧住幼仔用嘴轻咬或者用鼻拱动幼仔的吻端。1月以后,妈妈哺乳的次数和舔舐的时间减少,但与幼仔嬉戏的时间和次数却在增加——嬉戏锻炼了幼仔的体能。

在卧龙的两个多月,我幸运地看到了从刚出生的幼仔到3个月的幼仔。当我亲眼目睹大熊猫妈妈不同寻常的育幼方式时,由衷赞叹:大熊猫妈妈将这样一个弱小的幼仔抚育长大,不愧是自然进化史中生命的奇迹!

熊猫“爸爸”的奇迹

只有深入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殖特性,亲眼目睹了怎样伺喂幼仔,你才能理解为什么大熊猫人工育幼是世界人工育幼的尖端技术。从1999年开始,每年来卧龙拍照记录大熊猫人工繁殖的何海洋感慨地对我说:“一群男人,没有一个女的,自己带这么小的生命,真是太不容易了!”

在圈养的条件下,大熊猫幼仔的存活率仅为387%,远低于其他动物幼仔的存活率。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完善,雌性大熊猫生产双胞胎的几率越来越大。在卧龙没有攻克大熊猫人工育幼难关之前,圈养大熊猫出生的双胞胎都只能成活一只,因为大熊猫妈妈没有能力同时抚育两个孩子。卧龙圈养大熊猫种群得到迅速增长,得益于保护区能够将那些大熊猫妈妈无力抚育的幼仔成功育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7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