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哈代笔下的《德伯家的苔丝》以19世纪80年代的英国社会为背景,叙述了主人公苔丝悲惨的一生。当时的英国社会正处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乡村受到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侵入与欺压,农民们陷入贫困的境地。而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发生在其身上的一系列悲剧也必然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是一个崇尚道德风尚的时代,‘没有人能够逃出被道德审查的命运’。” 在当时的社会,道德具有特殊的地位,因而在分析苔丝的悲剧性时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而不公的法律更是将苔丝一步步推入深渊的幕后黑手。
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苔丝虽然肉体上遭受了玷污,但她的灵魂是纯洁的。苔丝的道德正体现在她灵魂的纯洁之中。
苔丝有着农村姑娘的善良、淳朴、勤劳的特点,且她为自己的家人无私的奉献着。她第一次到德伯家是因为她的父母亲希望这位所谓的远亲能为她们家带来些许好处,却没想到这会成为苔丝一生痛苦的来源;而她再一次落入亚力克的魔掌也是为了自己的家庭,在父亲去世后她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在苔丝心中,家庭是她始终绕不开的牵绊,她无私地、纯洁地爱着自己的家庭。
苔丝始终忠于自己的内心。在这一方面,苔丝显然胜于那些嘴上鼓吹着道德的伪善者。在被亚力克玷污后,苔丝不为金钱利益所诱惑,仍坚持自己的尊严,在亚力克说会为她提供物质上的补偿时,苔丝这样回答:“我说了我不会再拿你任何东西,我不愿意拿——我做不出来!要是再那么干的话我就成了任你玩耍的小东西了,我决不干!”若是一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在对方提出如此优厚的条件后,自然是求之不得地答应,然而苔丝却果断地拒绝了亚力克,因为她心中有自己想要坚持的东西。而坚守着内心的苔丝,无疑是纯洁的。
苔丝的纯洁还表现在她的诚实,对于自己婚前失贞事实的坦白,尽管她知道自己这么做的后果,母亲也曾告诫过她要“无论如何不能把过去的麻烦事向他透露哪怕一个字”。然而即便是隐约感觉到自己对丈夫坦白的严重后果,苔丝仍坚持说出了自己过去的真相,做到了光明坦荡。
然而,即便是这样纯洁美好的苔丝,最终仍走向了毁灭性的悲剧。苔丝的悲剧在于她无法成为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理想化形象——“家庭天使”。“在维多利亚时代,家庭被认为是最圣洁的社会生活中心,温顺的女性则被认为是这一最圣洁之所的最圣洁天使,女性的名声是至关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财产,因此,她们一旦被认为有通奸行为,则其名声便尽毁而成为‘堕落的女人’(fallen woman) ,为社会所唾弃。其直接结果就是女性的被迫离婚,而离婚导致的最可能结果则是为家庭所遗弃,然后被迫流浪街头,甚至是成为妓女。这也就是为什么《荒凉山庄》中德洛克夫人对自己婚前失贞往事隐晦莫测,重遇亲生女儿埃丝特也不敢相认,对阴森古怪的律师金霍恩如此畏惧的原因了,而我们对于哈代把苔丝称为‘纯洁的女人’那份挑战公众道德的勇气则更多了一份敬意。” 德洛克夫人代表的,便是那些向所谓社会公众道德妥协的女性,她们胆战心惊地隐瞒着自己被认为不光彩的过往,尽管这些可能并不是她们的错。而纯洁善良的苔丝则是一位勇敢反叛不工作的公众道德的女性,她并不向自己丈夫隐瞒过往,而这毫无疑问触犯了所谓公众道德,是当时的资产阶级道德所不能容忍的。她成为社会眼中“堕落的女人”,道德无情的桎梏成为了苔丝重要的悲剧因素。
苔丝的悲剧与她命运中的两个男人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一个是夺去她处女之身的富少亚力克·德伯,一个是她的爱人安吉尔·克莱尔,亚力克对苔丝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而安吉尔则是愚蠢地将苔丝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然而,小说中真正可恨的并不是这位富家少爷亚力克。亚力克对于自己一时冲动所犯下的罪恶是有心悔过的,他愿意为苔丝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且再次与苔丝相遇后他也表达出想与苔丝结婚的意愿。“亚力克是这个特定时代和环境的产物,但并非天生放荡、任性、残忍相关的人、风俗和社会造就了他的所有个性特征。” 亚力克身上带着时代与阶级塑造而成的粗鲁、反叛的个性,这使得他对苔丝做出了冲动的行为,然而亚力克是真心对苔丝悔过,并且对苔丝的家人伸出援手,尽管苔丝从未爱过他,但他仍热烈地追求着苔丝并帮助她的家人。“亚历克名义上没有和苔丝结婚,却一直尽职尽则地履行着丈夫的义务。所以说亚历克即使是个小人,也是个真性情的小人。”
相较之下,安吉尔虽表面上是一位谦谦君子,实则以他伪善的道德观念摧毁了苔丝的精神世界。起初他爱着苔丝的美丽可爱、纯真自然,热烈地追求着苔丝,并且在苔丝几次试图告知自己的过去时不顾一切地打断了她,却在新婚之夜知道真相后毫不留情地割断了之前对苔丝的爱意。安吉尔的无情才是让苔丝走向毁灭的重要原因。
在新婚之夜,二人互相坦白过去时,安吉尔承认自己曾与一个陌生的女子一起放荡地度过四十八小时,且他承认自己有机会在结婚之前向苔丝坦白自己的过错,但他选择了刻意隐瞒。相比之下,苔丝的过去并不是她的错,但她却极力在安吉尔求婚时就告诉他,虽然被安吉尔打断而没有成功。“一类人物在表现出尊崇道德至上姿态的同时又在事实行为上极力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他们的道德说教和事实行为经常体现出一种矛盾状态。” 安吉尔此处所表现出来的,便是资产阶级的伪善的面孔。相较之下,安吉尔的过错比苔丝更为深重,他不光彩的过去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而苔丝却是无辜的,且在婚前安吉尔是刻意隐瞒了自己这段过往,而苔丝却不是。“安吉尔对苔丝的爱带有一种梦幻般乌托邦的色彩。” 在二人互相坦白后,苔丝原谅了安吉尔,但安吉尔却深深伤害了苔丝。“哦,苔丝,这个情况是不能说原谅不原谅的!以前的你是一个人,现在的你是另外一个人。”“我再说一遍,我一直爱着的那个女人不是你,是你这个模样的另外一个女人。”此时安吉尔终于露出了他虚伪的面目,他爱的并不是苔丝,而是他心目中完美的姑娘,那个能给他脸上增添光彩的“家庭天使”,而不是苔丝这样一个丢失了贞洁的“堕落的女人”。安吉尔心中固有的资产阶级伪善的道德,使苔丝再一次跌入了深深的绝望。
而安吉尔在去到巴西后,其道德观念却发生了转变。他遇到了一位见多识广的同伴,这位同伴认为苔丝的过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将成为一个好妻子。”与这位胸襟开阔的同伴相对照,克莱尔觉得自己气量偏狭,不禁心中羞愧。”可见,当时社会资产阶级所坚守的那一套道德观念是多么可笑,只要人们多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如那位见多识广的同伴,便会觉得这样的观念是可笑而错误的。然而正是安吉尔所坚持的这样可笑而错误的道德观念残害了可怜的苔丝,她被自己的丈夫在新婚之夜抛弃,自己孤苦一人艰难度日。如若安吉尔能及时醒悟,抛弃那一套害人的陈腐旧道德,那么他与苔丝的未来便会如苔丝受刑前那几日般幸福美好。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不完善的法律体制,也是苔丝悲剧的重要成因。一方面,当时的人们法律意识薄弱,像苔丝这样的下层阶级农民并不会有意识地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相反还会时时受到法律的制约与伤害。苔丝的悲剧,也是当时法律体制的悲剧。
苔丝的悲剧命运中暗含了许多当时法律的影子。在苔丝被奸污怀孕后不得已生下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受到当时的《堕胎法》的影响。“在保守的维多利亚统治时期的英国,政府一直用法律的形式来禁止堕胎,迫于无奈,苔丝才将孩子生下。” 后来这个孩子夭折,给苔丝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在安吉尔抛弃苔丝去到巴西后,苔丝陷入了经济危机,这是由于“依据当时的婚姻法,在一段婚姻中,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是不能平等地享有男性的任何财产权和继承权的。” 可怜的苔丝虽为安吉尔法律上的妻子,却不能享有妻子正当的经济上的待遇,以致于她最终走投无路再次投奔亚力克。
而使苔丝的家人陷入最大的困境的则是当时英国的《流浪法》。“《流浪法》规定,凡是在社会公共场合露宿的,一律逮捕入狱。所以,苔丝一家迫切地需要一个合法的安身住所,迫于《流浪法》的逼迫,苔丝不得不再次牺牲自己,受制于亚力克的魔爪。” 这样一系列针对下层人民的不公正的法律,将苔丝一家逼入绝境,也使苔丝最终做出了疯狂的决定。
而在苔丝杀死自己的仇人亚力克后,法律却毫不含糊地处置了可怜的苔丝。这一时期的英国社会对于女性的堕落与犯罪是毫不宽恕的,“这一时期的主流妇女观给广大妇女的道德定性是意志薄弱的、顺从的,同时也是无私的。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家庭天使们必须具备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时也变成了她犯罪的原因,因为这将使她们无法得到救赎而继续堕落下去。” 因而在苔丝杀人之后,法律毫不留情地判了苔丝的死罪。
苔丝的悲剧中,当时社会不公正的法律是极大的因素。苔丝所代表的底层人民,在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法律面前,只能胆战心惊、小心而卑微地活着。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代表作,通过这一部作品我们能了解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苔丝的悲剧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在当时这样一个被旧道德牵制、被不公正的法律所统治的时代,道德与法律是苔丝悲剧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陈腐的道德观念将纯洁的苔丝贴上“堕落”、“不贞”、“不可饶恕”的标签,不公的法律更是给苔丝的不幸火上浇油。而苔丝的悲剧则是资产阶级压榨下层农民的一个缩影,具有时代的必然性。
《德伯家的苔丝》也译为《苔丝》或《苔丝姑娘》,是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长篇小说创作中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小说通过苔丝一家的遭遇,具体生动地描写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小农经济解体以及个体农民走向贫困和破产的痛苦过程。它不仅真实地描绘了苔丝备受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而且还通过苔丝与亚雷及克莱的关系,具体描写了苔丝所受到的双重压迫。
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这表达了作者对女主人公的评价,并且,因此而惹起上流社会的卫道士们的猖狂攻击。可见,小说中所揭露的社会问题是十分尖锐的。
小说的中心人物苔丝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在不幸命运中坚持反抗的光辉的女性形象。哈代曾把苔丝称为“自然的女儿”,意指她身上有许多高贵的品质。在等级森严的环境中,她鄙视门第观念,坚持自己是农民的女儿的身份。她善良无私,能吃苦耐劳,具有自我牺牲精神。从17岁起,她就负起家庭生活重担。为了让父母、弟妹度过生活难关,她一再忍辱含垢。为了丈夫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身甚至想到自杀,以解脱双方的痛苦。她对丈夫坚贞不渝,可是,并不一味温顺屈从、逆来顺受,她是具有坚定反抗精神的女性。在和亚雷的关系上,她虽遭凌辱,却绝不愿做有产者的玩物,表现出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气节。她对宗教深表怀疑,还不管教规,代替牧师自行给自己的私生子洗礼。苔丝反对不良风尚,敢于面对因她不幸失身说三道四的人,并勇敢地开始新生活。她受到农场的故意刁难,却理直气壮地给予驳斥。她虽然深爱克莱,但对对方遗弃自己的不公道行为,却大声疾呼地提出了抗议。可见,这是一位有反抗精神的衣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小说通过苔丝受迫害的描写,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作了有力的揭露,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亚雷是一个典型的暴发户的纨绔子弟,是个彻头彻尾被否定的形象。而小说的男主人公克莱却要复杂一些。传统的评价对他持否定态度,但和亚雷相比,二者应是有差别的。小说中说:“这位青年,本来有先进的思想,善良的用意,是最近25年以来这个时代出产的典型人物。但是虽然他极力想要以独立的见解判断事物,但一旦事出非常,他却不知不觉地还是信从小的时候所受的训练,还是成见习俗的奴隶。”这段评述是公正的。克莱和把生活当成满足色欲之需的亚雷不同,他的为“人类”服务的理想虽然有些抽象,但毕竟有所追求。他拒绝父亲为他安排的娶阔**的婚姻,而爱上了在劳动中结识的苔丝。他不愿继承父业当牧师,并大胆否定基督教。但是,克莱旧的道德观却使他无法容忍妻子的失身,终至粗暴地遗弃了新婚的妻子,对于苔丝的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此看来,克莱是一个心灵上积淀着历史污垢,同时又不满现实而积极探索人生的青年。在几经周折之后,他终于挣脱了传统观念的羁绊,深含悔恨地回到妻子身边,承诺了苔丝的遗愿,成为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叛逆者。在艺术上基本上表现了哈代的风格特征。
在情节的安排上,哈代习惯于故事单一,人物描写也大部集中在几个主要角色的刻画上。这不像狄更斯和萨克雷小说的人物众多,线索复杂。《德伯家的苔丝》则只有小说的同名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一条线索,没有旁枝插曲。事件的剪裁与布局,全都为了突出这一线索,结构上显得十分严整缜密。哈代善于利用时间的循环,空间的重合,在对比中展示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德伯家的苔丝》中时间的循环表现为两个“除夕”。第一个“除夕”,苔丝结婚,随后被遗弃;第二个“除夕”,苔丝去公婆家探听丈夫的信息与亚雷狭路相逢,随后再次落入他的魔掌。《德伯家的苔丝》空间的重合则表现为苔丝的一生均与德伯世家的田产府邸紧密联在一起。这种时间的循环和空间的重合,不仅对照出世事沧桑,苔丝命运的每况愈下,而且从结构上讲,它们把故事情节前后串在一起,把作品加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哈代还是一位善于描写社会风气的作家。他的《威塞克斯小说》复活了一个被人遗忘了的古老世界:威塞克斯的优美景物和民情风俗画。所以哈代夫人在《哈代传》里谈到哈代的作品“完全不是通常理解的小说——而是近代风俗习惯的绘画”。哈代又不是为描绘而描绘,也不喜欢静态写真,而是善于用绘画的手法在动中来描写物质环境,甚至把一年四季时序的变化,客观景物色彩、亮度等的变化都纳入故事情节的轨道,用以烘托人物的悲剧命运,似乎宇宙万物都插手其间,大大加强了小说描写的悲剧故事的感染力。这也是哈代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
苔丝在这个环境恶劣的农场里不停地干着活,从来不抱怨自己的处境,但因为她内心长期的等待丈夫的煎熬,使她疲惫不堪。她担心丈夫是不是出了意外,于是下定决心来到公婆住的房子门口。她多次按响门铃,却没有人给她开门,原来全家人都去做礼拜了。
苔丝走向教堂想去看看,刚走到教堂门口,大群的教众却从门内一下涌了出来,苔丝不想在这种情况下与丈夫的家人们相认,于是向她来时的山坡走去,却不想她的两个大伯子跟在她后面走了过来,并超过她和在她前面走着的女孩默茜聊起了天,这个女孩是丈夫全家要给她的丈夫安排的结婚对象。
苔丝不好意思再回头找公婆寻求丈夫的消息了,便走回了农场。途中,她遇到了曾经伤害过她的假表哥斯托克,这个人穿着传教士的服装在给围着他的人群讲述宗教道理,仿佛从头到脚地改头换面了。但他看到了苔丝,并缠上了苔丝,最初的理由是要让苔丝放下内心的痛苦好好生活不要再恨他,但后来他换回了败家子的服饰,又找到了苔丝所在的农场缠上了她,要她和他重修旧好。苔丝不愿背叛自己深爱的丈夫,一次次回绝了他。
然而有一天,妹妹莱莎千辛万苦地找到了苔丝,告诉苔丝母亲快不行了,父亲身体也很不好。无奈地,苔丝离开了还差几日就完工的农场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在苔丝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琼恩的身体渐渐好转,于是苔丝担负起了家中耕种的任务。某天正在劳作时,妹妹跑来告诉苔丝,父亲去世了,这给苔丝一家带来了致命打击。因为他家的房子是租的,因为家里没有了可以依靠的男人,农场主就不愿把房子再租给苔丝一家,理由是苔丝的身份不清白。苔丝在绝望的日子里给丈夫写了很多封信,希望安琪儿能尽快回来解救他们一家人,但是始终没有音讯。但这个时候,斯托克又找到了这里,一遍遍地告诉苔丝,他的丈夫当初抛弃她,且这么长时间不管她,就不会再回来了,苔丝却依然不想相信斯托克的话。毕竟,骗子的话确实不值得人们相信。
琼恩带着苔丝和弟妹们一起往她们的祖先住过的地方搬家,到了地方之后,房东却告诉她们,因为他们来的太迟,房子已经租给了别人。苔丝绝望了,眼看着母亲和弟妹们在枯草堆里过夜,她心如死灰,她的绝望里不仅包含着对生活的,更有对丈夫的绝望。她想,如果牺牲自己,能让全家人生活地好一些。最终,她还是委身于斯托克了。
命运总是喜欢嘲弄那些善良而努力的人!安琪儿回来了。他并非不想回来,却是因为在巴西染上了热病,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他在旅行当中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终于知道不论之前发生过什么,他都该保护好自己最心爱的人。但当他艰难地回到家中,又艰难地找到苔丝时,他发现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
苔丝这时也明白了安琪儿对她的心意,她又一次彻底绝望了。她杀了斯托克,想与安琪儿度过一段短暂而幸福的日子。但苔丝并不想彻底的逃亡,因为她还是想拿自己的命来孰清自己的罪恶,于是她没有做逃亡计划,也阻止了安琪儿的计划。
军官们发现了他们。苔丝将妹妹莱莎的终身幸福交在了安琪儿的手中之后,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为苔丝和安琪儿的这段感情感到惋惜,为什么很多事情总是容易雪上加霜。年轻的谁没有迷茫过,如果安琪儿当初性格柔和一些不要离开苔丝,如果苔丝不要自尊心太强去求助安琪儿的父母,这场悲剧是否就能改写呢?
尽管最后安琪儿和莱莎在一起了,尽管莱莎是苔丝完美的化身,尽管这是苔丝临死前的愿望,但我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感情并不是想代替就能代替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莱莎和苔丝长得再像,也并不是同一个人,怎么就能够直接代替了苔丝呢?或许,我对于女主角的命运太伤痛,以至于想要反驳作者了。
01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发表于1891年。
这本书,是我看过多次都不厌倦的作品,不仅仅因为纯洁的苔丝,更多的是因为苔丝悲剧的命运,留给一个时代的启示和反省。
苔丝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当我们重新回看这部杰出的小说时,我们不可回避它给世界带来的震撼和反思。
此外,《苔丝》里面那些清新干净的文字,也令人赏心悦目。比如:
小说里描写的地点是乡村,如今这些地方已成为名胜古迹,指引人们寻找小说的秘密。
看过这部小说的人们,无不为苔丝的命运而落泪,我也如此,我是含着泪读完的,读完后心里久久不能释怀。
整部小说由七部分组成,描写了一位纯洁女性的幻灭历程,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哈代塑造了经典的女性形象苔丝,这也是其“性格小说”中的典型女性。
并且,哈代用了一个副标题表明自己对苔丝的态度,哈代认为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性”,一生不改变自己的看法。
作为读者的我也一样,我始终认为苔丝是无比纯洁的,此生不改。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德伯家的苔丝,这位纯洁女性的幻灭历程吧。
02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困的乡村家庭,父亲是小贩,生活拮据。原本,这一家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却在某天,苔丝的父亲约翰·德比被人告知,他是武士世家德伯的后代,一切便从此改变。
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后,显出得意忘形的神色,而且苔丝的母亲也对此信以为真,幻想借此改变经济上的困境。
于是, 苔丝的父母异想天开地让17岁的女儿苔丝,到当地富人德伯太太家去攀亲戚,认“本家” ,这一桩天大的好处,让苔丝的父母觉得无比荣耀,他们都天真地以为可以翻身变成富贵人家了。
而实际上,富人德伯太太家与古老的武士世家毫无关系,之所以有钱,完全是因丈夫放高利D起家,实属爆发户,这一家从北方迁到这里,连姓也是从博物馆里找来的。当然,苔丝的父母不管这些,信以为真,并把认“本家”当成跨越阶层的砝码。
苔丝到了德伯家以后,遇到了德伯家的长子亚力克,亚力克在苔丝面前装出一片好心,并让他在德伯家养鸡。其实,亚力克的用意并不如此,他贪图苔丝的美貌,一直觊觎着苔丝。
苔丝有多美丽纯洁的呢?我们可以从哈代的描述中看到:
三个月后,亚力克在一个夜晚夺走了苔丝的Z操。苔丝被侵犯后,并没有顺从亚力克,而是带着心灵和身体的创伤,回到父母身边。不过,这时的苔丝,却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可婴儿生下后不久便夭折。
苔丝的遭遇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情,反而遭到村里人的耻笑,人们纷纷指责她是个“不好的女人”。 也因此,苦不堪言的苔丝,最终离开乡村,来到南部一家牛奶厂打工。
在牛奶厂工作期间,苔丝与牧师的儿子安吉尔·克莱相爱并订婚,他们的恋爱也得到了牛奶厂女工真诚的祝福。
不过,苔丝始终担心克莱会介意自己的过去,很多次想把自己曾经被亚力克诱J的事情告诉他,但都因种种原因没有做到。苔丝内心是纯洁的,却受尽了道德上的谴责与煎熬。
结婚前,苔丝曾经写下一封长信,准备向克莱坦白,却意外地把信塞进了地毯下面,克莱无从知晓。
最后,在新婚之夜,苔丝还是忍不住把这件事告诉了克莱,本以为会得到克莱的原谅。结果呢,克莱的反应恰恰相反,他做了一个特别不负责任的决定,狠心丢下苔丝,独自前往巴西。
刚步入新婚的苔丝,重新陷入痛苦的挣扎中,刚结婚便分居了,内心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与自责。苔丝在克莱离开后,只能继续去一些农场打工维持生计。
这期间,她重新遇到了侵犯她的亚力克,亚力克对苔丝纠缠不休,不得到她决不罢休。
而此时,苔丝的父亲因病离世,母亲身体虚弱,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苔丝身上。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苔丝是怎样艰难的处境:“弟弟妹妹失学,房子租赁到期,一家人被撵出村子无处安身”。
在这样濒临绝望的情况下,苔丝尽管对克莱念念不忘,但也抵不过现实的困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也是在这种绝境下,苔丝写信给克莱,语气激动而决绝,甚至动摇了对克莱的爱。
为了维持生存,苔丝最后接受了母亲和亚力克的交易,代价是苔丝成为亚力克的情妇,和亚力克同居。
另一边,克莱开始反省自己过去的行为,他心里放不下苔丝,决定重新回英国寻找苔丝。小说到这里,加剧了苔丝内心的矛盾,因为爱着克莱,而对亚力克无比憎恨。
因为,正是亚力克让苔丝两度失身,让她成为别人眼里“不贞洁”的女人,让她在世俗的眼光中丧失了做人的尊严。
最终,在种种苦难和压迫下,苔丝难掩内心的冲动,将全部的怒火全汇聚在锋利的刀刃上,一刀了结了亚力克的生命。
对于苔丝而言,这就像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也完成了对克莱的忠贞,她没有慌乱、惊恐无措,而是露出“令人同情的惨淡微笑”。
就如小说中所写:
很显然,苔丝把杀死亚历克看成是她应尽的责任,是她必须完成的任务。亚力克是苔丝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亚力克不在了,她才觉得如释重负。
苔丝在与克莱一起度过幸福、满足的最后五天之后,她被捕了,最终被处以绞刑。
03
曾经,我对克莱是比较排斥的,认为他为什么会接受不了苔丝曾被亚历克玷污并产有一子这一残酷事实,对他在新婚之夜丢下苔丝的行为感到十分痛心。
他难道不是很爱苔丝的吗?他对苔丝的爱难道不是高尚的吗?
或许哈代自始自终都保留了这样一个引爆点,对整个社会进行讽刺: 一个一心追求纯洁的男人,遇见一个真正纯洁的女性,反而失望了。
苔丝之所以会引起争议,还是和时代观念分不开的,我们不妨看看维多利亚时代的观念。
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中,当富家子弟亚力克诱J了苔丝,按维多利亚时代的观念来看,人们非但不会怪罪亚历克,反而会苛责苔丝。
即便放在高度文明化的今天,女性遭受了这样的事以后,人们仍然习惯于指责女性,说她们不知廉耻,不自尊自爱。
也因此,哈代在小说中,让亚力克用一段话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观念。亚力克侵犯苔丝后,还不知羞耻地利用亚当被夏娃诱惑这个故事来指责苔丝,诬陷苔丝诱惑了他,才导致这个悲剧发生。
看到这里,真是气得肺都炸了,但这样的事情难道现如今的社会就没有了吗?有,一直都有。在当时《苔丝》发表后,很多文化界名人也是这么看待苔丝的。
即便苔丝生活在一个淳朴的环境里,处处鸟语花香,但仍然有毒蛇发出的嘶嘶声。
可怜的苔丝,在遇见克莱前,她甚至连恋爱都没有谈过,却因被亚力克玷污,一直在努力寻求道德上的纯洁,也在寻求罪恶里的救赎。社会对女性真的公平吗?至少在当时的社会不是。
或许,对于天真纯洁的苔丝来说,被亚力克糟蹋的那一夜,是“留下终身遗恨的惨痛的一夜”。
为此,苔丝受尽了内心的煎熬,她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罪恶的化身,被人侵犯了清白的领域的女人。
正因为时代的观念对女性的不公,苔丝被人侵犯后,一直坚持内心的纯洁,也一直在和固有的观念作对抗。
当她和克莱订婚后,更是备受煎熬,她不得不向克莱坦白自己的过去,却依然不被心爱的男人所接受。
如果单纯地怪罪克莱不原谅苔丝,肯定有失偏颇,但那个关于“女性必须要纯洁”的观念,却深入骨髓。
克莱将苔丝视作纯洁的象征,最理想的妻子,所以才主动向苔丝求婚。可是,当新婚之夜,苔丝坦白了自己的过去,克莱的幻想便破灭了。
也就是说,在克莱内心的真实想法里,他一直在对Z教观念进行交锋。
一方面,克莱无法摆脱社会和家庭灌输给他的观念,以致他无法接受一个失去了Z操的女人;另一方面,克莱又对苔丝有着真爱,并对她的遭遇给予同情,舍不下她。
所以说,苔丝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04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苔丝本人,一个多么有责任心的纯洁女性。
苔丝从出生起,她所在的家庭就是十分贫困的,也因此她早早就学会了独立。
苔丝的父亲是一家之主,但这个人却好吃懒做,根本无力支撑整个家庭,负担相当沉重。苔丝的母亲,是一位传统的家庭主妇,像许多家庭主妇一样,她照顾孩子,干着各种琐事和脏活累活。
在整个家庭里,苔丝父母的收入并不多,仅仅够维持生计,但他们却有包括苔丝在内的七个子女,这样的家庭生存压力十分巨大。
苔丝作为长女,不得不帮着家庭维持生计,每天都帮父母分担家务活。苔丝一边照料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边做家务,一放学回家,她就跑到附近的农田里割草,收庄稼,又或是帮母亲挤牛奶、搅奶油。
尽管苔丝的出身不好,但她却没有过埋怨,与之相反的是,苔丝会主动担起生活的责任,还会极力维护自己的家人。
比如小说开头便写,当村庄游行队的姑娘们笑话她的父亲说大话时,苔丝说:
就算最后苔丝被家人出卖,她也没有表现出特别决绝的反抗,这说明苔丝是非常爱护家人的,也是一位特别有责任心的姑娘。
苔丝为了整个家庭的利益,宁可牺牲自我,去换得家庭的安稳,这份责任和勇气,并不是人人都能具有。
也因此,当苔丝的父亲去世后,一家人居无定所,饥寒交迫时,苔丝还是被迫接受了母亲与亚历克达成的交易,甘心成为了亚力克的情妇,并与他同居。
对于苔丝的责任心,有人认同,也有人鄙夷,因为对于原生家庭不好的人来说,揽在身上的责任感,或许也是造成自己一生悲剧的开始。
就像苔丝。 苔丝美丽,内心坚贞,纯洁得像一张白纸,可她却有着强大的责任感。正是苔丝强大的责任心,塑造了她独有的人格魅力,也把她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苔丝的责任感贯穿整部小说,从开篇开始就可以看出来。
比如苔丝不愿去德伯家认“本家”,但是因一次与弟弟送蜂蜜进城的路上,维持生计的老马意外死亡,她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
为此,苔丝非常自责,于是一心想要帮父母摆脱贫困,同时弥补过错。
小说里是这样写的:
正是这场意外变故,才让苔丝改变主意,从而顺从父母的意愿,去投奔德伯太太家。
如果单从表面上看,苔丝后面的悲剧是由父母的虚荣心酿成的,但追根究底,是源于苔丝性格中的责任感。
在苔丝与克莱相恋后,苔丝一直觉得很负疚,她觉得自己有义务把自己的过去告诉克莱,否则就是对心爱的人不公平,这也是源于心里强烈的责任感。
只是,没想到的是,克莱这位“正直”的男人,并没有因为苔丝坦白,而接纳苔丝,反而不负责任地在新婚之夜丢下苔丝,独自走了。
在小说最后,同样是出于责任感,苔丝才了结了亚力克的生命。
因为,在苔丝看来,这是她所要完成的救赎。既对自己,也为克莱。同样地,苔丝也为了这个世界上,和她一样遭遇不幸的女性!
在结尾处,我建议大家可以认真去读一下这本小说,尤其是女性。
因为,如果不从文学角度讲,单从小说的故事题材角度分析,我认为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名利场》一样,是每个年轻女性必读的书籍。
读罢此书,你会发现社会发展了二百多年,而人性却从未改变。在现代社会,或许苔丝们的悲剧没有变少,也许更多了。
最后,我想问: 一个非自己原因而留下不光彩过去的女人她有罪吗?
我不要活着看见你鄙视我!这是“苔丝”一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