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三个小伙计,他们商定要一同游历,并总在同一个镇上干活。然而好景不长,他们的主人再无活儿给他们干了,因此不久他们就变得衣服褴褛,难以度日。
于是其中的一个说:“怎么办?我们再不能呆在这儿了,我们还要再次去旅行,如果我走到哪所城市找不到活干,我就和店主商定,把我的行踪告诉你们,以便我们能互通消息,这样我们就可分开行事了。”
这个主意倒是个万全之策,他们便又继续往前走,路上遇到了一位穿着考究的人,他问他们姓啥名啥。
“我们都是寻活干的伙计,现在我们还在一块,但一旦找不到活干,我们就将分开。”
“那倒没必要,”那人说,“如果你们照我说的去做,你们就既不会愁钱用又不会缺活干。不仅如此,你们还会成为贵族,乘一流马车!”
其中一个叫道:“如果那样不危及灵魂和济世原则,我们就会那样做。”
“当然不会,”那人答道,“我不会骗你们。”
但另一个人看了看他的脚,发现他有一只是马脚,一只是人脚,就不肯相信他的话了。
但鬼说:“别怕,我对你们没有歹意,是为一个别的灵魂而来的,他已有一半是我的了,我要叫他恶贯满盈。”
现在既然安全了,他们就答应了,那鬼便告诉他们如何得到想得到的东西:即对任何人都得回答:第一个,“我们三个”;第二个,“为了钱”;第三个,“太对了!”只要他们总是连着这么说,不再说别的字,就会得到钱,一旦他们不听从指令,他们的钱就会顷刻消失;但只要他们一直照着做,他们的钱袋总会鼓鼓囊囊的。
作为见面礼,他马上把钱给了他们,他们能提多少就提多少,并指定他们到城里去找某某旅店。他们去了,店主跑来迎接他们并问他们想吃些什么。
第一个回答说:“我们三个。”
“好啊!”店主说,“这正是我想的。”
第二个说:“为了钱。”
“当然,”店主说。
第三个又说:“太对了!”
“当然正确。”店主说。
好酒好菜马上给端了出来,他们得到了周到的侍候。吃完该付钱了,店主把帐单递给了一个人。
那人说:“我们三个。”
第二个:“为了钱。”
第三个:“太对了!”
店主说:“三人都付钱,没钱我可啥也不给。”
但他们付的比他要的还要多。在一旁瞧热闹的房客都说:“这些人一定是疯了。”
“嗯,肯定是,”店主说,“他们的脑子准有问题。”
接着他们又在店里留了些时候,口中只是说:“我们这三个”,“为了钱”,“太对了!”但是他们清楚一切都在进行中。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大商人携巨款而来,并说:“店主先生,帮我看好钱,怕那三个疯子可能会把它偷了去。”
店主按他的话做了。当店主提着箱子走进卧室时,他感觉箱子里都是沉甸甸的金子,他于是将三个伙计安排在楼下的房间里,让商人在楼上单独一室。到了深夜,趁大家都睡熟之际,店主和他的女人用斧子将大商人砍死,之后他们又回床睡觉了。
白天大家听到了一声尖叫,发现大亨死在了浴池里,倒在一片血泊之中。所有的房客都跑了出来,但店主说:“是那三个疯子干的。”
房客们都想证明这一点,说:“是你们杀了他吗?”
“我们三个”,第一个说;“为了钱”,第二个说;第三个补充说:“太对了!”
“看看吧,听听,”店主说,“他们自己承认了。”
这样他们就下了狱,并要受到审判。这下他们才意识到事情严重了,他们都担心害怕起来,但是夜里鬼来说:“再忍耐一天,别怨天忧人,谁也动不了你们的一根毫毛。”
次日清晨,他们被带上了法庭。法官说:“是你们几个谋杀别人吗?”
“我们三个。”
“为什么杀那个商人?”
“为了钱。”
“你们几个不要命的家伙,难道你们就不怕自己犯下的罪孽吗?”
“太对了!”
“他们已经招供,却还顽固不化,”法官说,“立即处以死刑。”
于是他们被拖了出来,那个店主也走在了人群里。就在他们被刽子手的助手们拖出来,带到那拿着明晃晃的大刀的站着的刽子手旁的架子边时,一辆四匹栗色马拉的车子突然出现,朝刑场急驰而来,车窗边有人用白手巾打着信号。刽子手见状忙说:“赦免令下了 。”“大赦!大赦!”
于是魔鬼走了出来,变了个先生,雍容华贵,气宇轩昂地说道:“你们三个是无辜的,现在你们可以讲话了,把你们所见所闻说出来给大伙听。”
年纪最大的那个人说:“我们没有杀人,杀人真凶就在你们中间。”
接着他又指着店主说:“为了证实这一点,去看看这个人的地窖吧,那里还挂着许多别的人,都是叫他给害死的。”
于是法官派刽子手来到了店主的地窖中,发现那里的情形跟那伙计说的完全一样,于是他们把见到的一切报告了法官。法官就派人将店主吊起来,砍了他的头。
最后鬼对三个伙计说:“现在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灵魂,你们自由了,而且你们今生今世也不会缺钱用。”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是指《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1、《牛郎织女》讲述的是勤劳的牛郎和织女在民间结婚。两人被王母娘娘拆散后,只能每年的七月七日在天上的鹊桥相会一次。
2、《孟姜女》讲述的是孟姜女的新婚丈夫被抓去修长城,累死并被埋在长城下。孟姜女去送寒衣时,得知丈夫已死,哭倒了长城才找到丈夫的尸骨。
3、《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书院相识相爱,却被马文才破坏,两人双双殉情,最后化为一对彩蝶。
4、《白蛇传》讲述的是千年蛇妖白素贞化为人形报答许仙的恩情,却因水漫金山寺被法海镇压于雷峰塔下,后来白素贞的儿子高中状元,才将母亲救出,一家团聚。
扩展资料:
我国古籍中最早关于牛郎、织女的记载是《诗经小雅大东》篇,但是文中只说织女和牵牛是天河中相近的两颗星宿,两者并没有什么关联。直到汉时,这两颗星宿才被转化为具体人物,班固在《两都赋》中说,汉宫昆明池边有牵牛、织女两座石人像。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渐渐被古人所意会的。
长公主李云睿是一个生活在诚王府里的女孩,和庆帝、陈萍萍、范建、靖王四个同龄人交好,只不过她有一个秘密隐藏在心里,就是喜欢庆帝。
长公主是诚王府里的宠儿,每个人都喜欢她,直到有一天,众人对她的爱,庆帝对她的爱,全都转移到了一个叫做叶轻眉的女人身上。
长公主是庆国第一美人,但在美貌上,她比不过叶轻眉;聪明才智更是逊色,古灵精怪也不如。
叶轻眉宛如从天而降的仙女,一下子让长公主黯然失色,甚至还俘获了庆帝的青睐。
长公主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她嫉妒叶轻眉,她开始变疯变得腹黑,对叶轻眉恨之入骨,对后来的范闲恨之入骨。
在叶轻眉死于皇后谋杀之后,长公主接管内库大权,她对权利和财富的野心也日益变大,但终究还是想要攀比已经死去的叶轻眉,因为无论她做什么,庆帝对她的评价永远是,你不如叶轻眉。
长公主处处不如叶轻眉,为了能够让自己在朝堂之中,拥有一个女人不该拥有的影响力,她培植了进士出身的林若甫,与其珠胎暗结,生下林婉儿,帮助其坐上宰相的位置,成为百官之首。
林若甫心知肚明,自己和长公主不过是互相利用而已!
长公主掌管内库,摆布宰相林若甫,明面上辅佐太子,暗地里支持二皇子,看似大权在握,实则危机四伏。
内库之权,要转交给林婉儿的婚约丈夫范闲手里;
林若甫与长公主貌合神离,林若甫怒斥长公主是疯子,根本不受其摆布;
太子和二皇子互争皇位,但大局依旧掌控在庆帝手中。
长公主为了权利和财富不落空,暗中派杀手去澹州刺杀范闲,计划失败后,她又连使手段,暗中勾结北齐,蛊惑吴伯安和林珙设下十面埋伏,北齐八品高手程巨树和东夷城的女刺客,在京都牛栏街刺杀范闲。
事情败露之后,她隐藏在幕后无人知晓,林珙做了替罪羔羊。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长公主秘密联合已经投靠在自己麾下的监察院一处朱格,把南庆安插在北齐的密探头目言冰云出卖,致使言冰云被抓,而通敌卖国的罪名自然而然推到范闲头上。
陈萍萍识破长公主阴谋,抓出监察院内奸朱格,并侦破长公主密谋北齐庄墨韩,以及出卖言冰云的真相,庆帝将长公主赶出京都,撵她回自己封地信阳。
长公主掌管内库期间,与北齐勾结,暗地里做着叛国走私的买卖,范闲押送司理理、肖恩去北齐换回言冰云,顺道接手了监察院在北齐暗布的谍网,以及长公主的走私生意,获利颇丰。
随后长公主暗中使手段,借助太后的力量,重回京都,明面上支持太子,暗地里站在二皇子一边,私底下却又跟太子玩暧昧。
电视剧中,太子画的美人图中之所以没有脸,就是因为他心中的那个女人就是长公主。
太子和长公主的事,始终纸包不住火,通过一个小太监被范闲知晓,范闲经过一番仔细谋划,最终让庆帝也明白过来。
庆帝盛怒之下,屠了东宫一整宫的人,血流成河,长公主也和庆帝撕破脸,庆帝掐着长公主的脖子,怒不可遏,长公主则一脸怨妇,大骂叶轻眉,辩解要不是叶轻眉自己也不会变成这样!
这种局势下,长公主和太子免不了一死,唯一的变数就是太后,原本庆帝已经暗中吩咐洪太监,发生任何事,都不要打扰正在休息的太后,但无独有偶,事发那天,东宫被纵了火,火光滔天,惊醒了太后,太后知晓事情原委,替长公主和太子求情,二人这才免于一死。
最终长公主贬出京城,太子发配南诏国。
庆帝废掉太子,朝廷暗流涌动,为了祭祀祈福,庆帝前往大东山庙宇,向天下人表明,废掉太子乃是天意。
庆帝让范闲负责自己此行安全,而大东山之行,实则是庆帝的一个计谋,目的是以自己作为诱饵,把朝堂内外、江湖敌国,所有的敌人全都吸引过来,继而一举消灭。
庆帝在大东山祭祀,北齐国师苦荷与东夷城守护神四顾剑,联合叶流云,组成三大宗师顶级刺杀团,刺杀庆帝,北齐的上杉虎和南庆的燕小乙也过来凑热闹,与此同时,南庆国内的长公主、太子、二皇子、叶家、秦家等势力全都伺机而动,危机一触即发。
范闲临危受命赶回京都,主持大局,庆帝则孤身一人,在大东山与一众强者对战。
关键时,三大宗师中的叶流云叛变,他本是庆帝的卧底,再加上洪太监和五竹帮忙,庆帝活活把苦荷和四顾剑打残,这俩人再也不能威胁南庆了。
长公主心腹燕小乙在追杀范闲的时候,被他用大狙一枪毙命。
由于大东山一战消息封锁,长公主、太子、二皇子以及秦家、叶家按照计划起兵造反,性情耿直的大皇子和范闲临危受命,率众死守京都,玩命抵抗。
本来太子军力占据优势,但叶家作为卧底忽然反水,给范闲和大皇子有了可乘之机,打败叛军。长公主事先囚禁了林婉儿和林大宝,范闲潜入长公主府营救,最后庆帝从大东山传过来话,“朕回来了。”
庆帝是众人心中最忌惮的人,长公主等乱贼之所以敢造反,就是误会庆帝已死。
谁能想到庆帝不仅没死,还挫败了大东山的阴谋,所有反贼必然一败涂地。
长公主兵败如山倒,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遣散了府里面所有仆人和杀手,在范闲面前自杀。
继而太子也被逼自杀,二皇子服毒,秦家全部被灭。
循规蹈矩的思维和按传统方式解决问题虽然简单,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轻快下,逆向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逆向思维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跳出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所以逆向思维在各种领域都适用。
故事1
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成名前,生活很贫困。他写了一部很有价值的书,但出版后无人问津。于是毛姆别出心裁在各大报刊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本人是个年轻,又有教养的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说中女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几天后,全伦敦书店中毛姆的书销售一空!
故事2
张三向李四借了2000元,并且写了借据。在还钱的期限快到的时候,李四发现收据找不到了,丢失了借据,就没办法向张三要钱了,这使他万分焦急。
李四的朋友知道此事后对李四说:“你给这个张三写封信过去,要他到时候把向你借的2500元还给你。”李四听了迷惑不解:“我丢了借据,要他还2000元都成问题,怎么还能向他要2500元呢”
尽管李四没想通,但还是照做了。信寄出以后,李四很快收到了张三的回信,信上写道:“我向你借的是2000元钱,不是2500元,到时候就还你。”
故事3
有个人打官司,于是对其律师说:我们是不是找个时间约法官出来坐一坐或者给他送点礼。
律师一听,说:“千万不可,如果你向法官送礼,你的官司必败无疑。”
那人说怎么可能。律师说:你给法官送礼不正说明你理亏吗
几天后,律师打电话给他的当事人,说:我们的官司打赢了。那人淡淡地说,我早就知道了。律师奇怪地问,怎么可能呢我刚从法庭里出来。中国人说,我给法官送了礼。那位律师差点跳了起来,不可能吧!中国人说:的确送了礼,不过我在邮寄单上写的是对方的名字。
这个人的做法是否道德我们暂且不论,但却是很典型的逆向思维,既然认为给法官送礼是理亏,那我就以对方的名义送礼,轻而易举地赢得了官司。
从上面的三个故事中,可以看到,逆向思维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方式来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在平时工作中和生活中,要不断的去提高逆向思维的能力!
抓住心灵的震颤 (美)刘墉著
这是一本极短篇小说集,每个故事的名称都很特别,每个故事的主角都很平凡,但每个主角的情感都很伟大。在这个平凡的世界,我们需要的,不见得是英雄。伟人,而是这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可以不忠于世俗,却无负自已良心的人。他们的伟大在那说不出的“心灵的震颤”!
--------------------------------------------------------------------------------
内容简介:
《抓住心灵的震颤》收集了许多的小故事,这些故事的主角都很平凡,有着一切人性的拙劣与崇高。他们藏在这世界的每个角落,且让心灵角落的“那种说不出的东西”,偷偷流露出来。
--------------------------------------------------------------------------------
作者简介:
刘墉,画家、作家。一九四九年生于台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圣若望大学研究所及师大美术系毕业。曾任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美国水墨画协会国际展主审,并应邀在世界各地举行画展三十余次。著有《萤窗小语》、《萤窗随笔》、《真正的宁静》、《点一盏小灯》、《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人生的真相》、《冷眼看人生》、《做个飞翔的美梦》、《把握我们有限的今生》、《我不是教你诈》、《迎向开阔的人生》、《在生命中追寻的爱》、《抓住心灵的震颤》、《杀手正传》、《冲破人生的冰河》《创造双赢的沟通》《攀上心中的巅峰》《对错都是为了爱》、《做个快乐读书人》、《爱何必百分百》等。
--------------------------------------------------------------------------------
作者自述:
在心灵最微妙的地方
我的心底总藏着三个小故事,每次想起,都一惊。因为我原以为自己很聪明。很客观,直到经历这些故事之后,才发觉许多事,只有亲身参与的人,方能了解。那是人性最微妙的一种感觉,很难用世俗的标准来判断。
当我在圣若望大学教书的时候,有一位同事,家里已经有个蒙古症的弟弟,但是当他太太怀孕之后,居然没作羊水穿刺,又生下个“蒙古儿”。
消息传出,大家都说他笨,明知蒙古症有遗传的可能,还那么大意。我也曾在文章里写到这件事,讽刺他的愚蠢。直到有一天,他对我说:
“其实我太太去作了穿刺,也化验出了蒙古症,我们决定堕胎。但是就在约好堕胎的那天上午,我母亲带我弟弟一起来。我那蒙古症的弟弟,以为我太太得了什么重病,先拉着我太太的手,一直说保重!保重!又过来,扑在我身上,把我紧紧抱住,说‘哥哥,上帝会保佑你们’。他们走后,我跟太太默默地坐了好久。不错!我是曾经怨父母为什么生个蒙古儿,白花好多时间在他身上。但是,我也发觉,他毕竟是我的弟弟,他那么爱我,而且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我和我太太想,如果肚子里的是个像我弟弟那么真实的孩子,我们能因为他比较笨,就把他杀掉吗?他也是个生命。他也是上帝的赐予啊!所以,我们打电话给医生,说我们不去了……”
二十多年前,我当电视记者的时候,有一次要去韩国采访亚洲影展。
当时去外国的手续很难办,不但要各种证件,而且得请公司的人事和安全单位出函。
我好不容易备妥了各项文件,送去给**协会代办的一位先生。可是才回公司,就接到电话,说我少了一份东西。
“我刚刚才放在一个信封里交给您啊!”我说。
“没有!我没看到厂对方斩钉截铁地回答。
我立刻冲去了西门时的影协办公室,当面告诉他,我确实自己细细点过,再装在牛皮纸信封里交给了他。
他举起我的信封,抖了抖,说:“没有!”
“我人格担保,我装了!”我大声说。
“我也人格担保,我没收到!”他也大声吼回来。
“你找找看,一定掉在了什么地方!”我吼得更大声。
“我早找了,我没那么糊涂,你一定没给我。”他也吼得更响。
眼看采访在即,我气呼呼地赶回公司,又去一关、一关,“求爷爷、告奶奶”地办那份文件。就在办的时候,突然接到中影“那个人”的电话。
“对不起!刘先生,是我不对,不小心夹在别人的文件里了,我真不是人、真不是人、真不是人……” 我怔住了。忘记是怎么挂上那个电话的。
我今天也忘记了那个人的长相。但不知为什么,我总忘不了“他”,明明是他错,我却觉得他很伟大,他明明可以为保全自己的面子,把发现的东西灭迹。但是,他没这么做,他来认错。
我佩服他,觉得他是一位勇者。
许多年前,我应美国水墨画协会的邀请,担任当年国际水墨画展的全权主审。所谓“全权主审”,是整个画展只由我一个人评审,入选不入选,得奖不得奖,全凭我一句话。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尊重主审,一方面是避免许多评审“品味”相左;最后反而是“中间地带”的作品得奖。不如每届展览请一位不同风格的主审,使各种风格的作品,都有获得青睐的机会。
那天评审,我准备了一些小贴纸,先为自己“属意”的作品贴上,再斟酌着删除。
评审完毕,主办单位请我吃饭,再由原来接我的女士送我回家。
晚上,她一边开车,一面笑着问:
“对不起!刘教授,不知能不能问一个问题。没有任何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那幅有红色岩石和一群小鸟的画,您先贴了标签,后来又拿掉了呢?”
“那张画确实不错,只是我觉得笔触硬了一点,名额有限,只好……”我说,又笑笑:“你认识这位画家吗?”
“认识!”她说:“是我!”
不知为什么,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是水墨画协会的负责人之一,而且从头到尾跟着我,她只要事先给我一点点暗示,说那是她的画,我即使再客观,都可能受到影响,起码,最后落选的不会是她。
一直到今天,十年了,我都忘不了她。虽然我一点都没错,却觉得欠了她。
三个故事说完了。从世俗的角度,那教授是笨蛋。那影协的先生是混蛋。那水墨画协会的女士是蠢蛋。
但是,在我心中,他们都是最真实的人。在这个平凡的世界,我们需要的,不见得是英雄。伟人,而是这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可以不忠于世俗,却无负自已良心的人。
每次在我评断一件事或一个人之前,都会想到这三个故事,他们教了我许多,他们让我用“眼”看,也用“心”看。当我看到心灵最微妙的地方,常会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抓住心灵的震颤》就收集了许多这类的小故事,这些故事的主角都很平凡,有着一切人性的拙劣与崇高。他们藏在这世界的每个角落,且让心灵角落的“那种说不出的东西”,偷偷流露出来。
这本书的出版,也有它的道理——
自从去年,我出版《我不是教你诈》,就有许多意犹未尽的读者,催我写续集。
诚如他们所说,像《我不是教你诈》所描写的人生现象,绝对“写不完”,挟金石堂排行榜连续十一个月第一名的“冲力”,第二集也该早早出笼。
但是,我把第二集压下了,决定先出这本《抓住心灵的震颤》,一方面如同我在《冷眼看人生》之后,出版《冲破人生的冰河》,是为了寒暖的调配;另一方面,我觉得既然在《我不是教你诈》当中,表现的是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狡诈,就该同时写一本在最微妙处,表现爱情。亲情与友情的作品。
书里的故事,多半是真实的,他们都曾经活生生地在我生命中出现。当然,也有些比较神秘的东西,多半来自我的梦境或幻想。故事没有结论,如同人生,本来就没有结论,每个人自己过自己的日子,自己发展出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可以完全没有人生哲学,却充充实实地过一辈子。
这本书虽是极短篇,但较《冷眼看人生》或《冲破人生的冰河》为长,在写作技巧、时空跳动上,也比较复杂。我一方面担心少年读者是否能领会,一方面知道不可低估年轻朋友的功力。如果一次没看懂,请多读几遍。我真希望有一天,能接到一个小学生的信,告诉我,他非但看得懂,而且已经抓住了在那许多故事中表现的——“心灵的震颤”。
--------------------------------------------------------------------------------
请读片断:
母亲赚的脏钱
小时候,他最怕吃便当,因为大家一打开便当,那个老师就出现了。
“好香!好香!老师都肚子饿了。”油亮亮的胖脸笑着,摇动着背在后面的双手,和那手上的藤条,让他想起童话故事里,藏着尾巴的狼。
“打开来!让我瞧瞧!”大肥狼一排排地巡视,碰到掩着便当的,就歪着身子往里窥。有一次站在他桌前,窥不着,他又硬是压着便当盖,不让肥狼看。肥狼居然用藤条的一端顶住他的手。藤条好刺,他就是不让。
砰!便当翻了,撒了一桌子。一地。
肥狼没说话,转身到别的桌子:“哇!鸡腿。”“这是什么?老师都没吃过耶!很贵吧?”“你家一定很发,你爸爸做什么?”
第二天,就见那几个同学的妈妈到学校来,又隔一阵,更见那些人的成绩直线上升。
直到发生另一件事,他才知道原因。
“给你!”坐他右边,那个医生的小孩,突然塞给他一个纸条,小声说:“标准答案!”
纸上写着圈圈叉叉,还有一大串数字。正好跟眼前考卷上的空格相配。
他照抄了。第二天,挨了肥狼一顿臭揍。
“凭你,也能考一百分?你说!你是不是作弊?”
他就是不说,回家却又挨了一顿揍。
“全工地的人都知道了!你怎么这么不争气?”母亲一边狠狠拿扫把打他,一边哭着骂。
母亲去了学校。第二大,他放学之后,也跟着那批同学,去肥狼家报到。
那是个很大的地下室,摆了十几张有塑胶面的软椅子,还有一长条。一长条共用的桌子。
肥狼没给他坐软椅子,拿了张板凳给他:
“坐!要不是你妈求我,也不收你。”
回家,他就告诉了母亲,哭着问:“你为什么要我补习?我缴一样的钱,他却只给我坐硬板凳。”
母亲先低着头,不作声,突然扬起脸,瞪着他,浑身发抖地说:“我每天做一样的工,比男人做得多,他们还不是只给我一半的钱!”掏出口袋里几张皱皱的钞票,伸到他眼前:“这公平吗?”
母亲拿出的每一张钞票,都是这样皱皱脏脏的,拿在手里,像是拿到砂纸,有水泥。有黄士,还有白白的石灰。
“什么东西?脏死了!”有一回肥狼当着同学的面,把他缴去的钱扔在地上。
他跪在地上捡,捡散在肥狼和同学脚边的钱,一滴滴眼泪落在地上,赶紧偷偷用膝盖擦干。
他把钱拿去巷口的小店换。
“什么?换大票子?不买东西?去你的!”老板把他赶了出来:“你作梦啊?脏钱换新钱?”
只好回家,把钱摊在桌子上,用手慢慢地、一张张搓,搓掉那些沙土,再叠在一起,用书压平。只是,无论怎么压,那十几张钞票,放在信封里,还好像夹了一块厚厚软软的海绵。
有个同学举着他的信封笑起来:“看哪!他缴的钱最多,厚厚一大包呢!”于是大家扔过来、扔过去,笑成一团。
“妈!你能不能拿回一些干净钱?”有一天夜里,他终于忍不住地开口。
“妈的钱都是干净钱,没有一文脏钱。”母亲翻过身去,很沉。很小声地说:“从你爹死,妈清清白白。于干净净。”
转眼,十多年过去。
今天,他把一包钱,交到母亲手上。
母亲像是吓一跳,把信封打开,抽出里面崭新的票子。
“一千块一张?”抬起脸看看他,又低下头数。数一数,就摇头,数完了,把钱颤悠悠地举起来:“这么多,我不能拿。”
“您收下吧!比起小时候,您给我的钱,这些钱上没有水泥、没有黄土、没有石灰,这些钱都太轻了,永远赶不上您赚的钱。”他笑笑:
“但是,跟您的钱一样,它们都是于干净净。清清白白的钱。”
--------------------------------------------------------------------------------
目录:
前言
在心灵最微妙的地方
父亲的心愿
你是我一生的陪伴
吃得快的人
爱娃娃的司机
总去旅行的爸爸
爸爸心·女儿心
黑色悲喜剧
最后一场清凉秀
小周的如意算盘
王夫人的小嗜好
生生世世爱你
阿妈看海豚
屁仙
泪眼里的春天
机器战警
他们为什么哭
当雕像破碎的时候
人狗之间
上辈子的教训
那只按时出现的小黄狗
狗!对邻居要礼貌
小人物的笑与泪
那个上夜班的女人
王臭头的梦想
母亲赚的脏钱
误会你十年
说不出的爱
总是伸着中指的男人
那一顿烛光晚宴
不一样的情人节
原来你是那个贼
父亲的那件衣服
梦中缘
我在来生等你
追逐到前生
昏迷的两天两夜
那个梦里的娃娃
3个故事的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和起来又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扩展资料: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要“和氏璧”,他奉命携璧入秦,当廷力争,最后终于原璧归赵。赵惠文王20年,蔺相如随赵王到渑池使赵王不受屈辱。因功任为上卿。对赵国大将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惭愧醒悟,彼此成为刎颈之交。
秦昭襄王因完璧归赵一事恼羞成怒,于秦昭王二十五年,借口赵国不与它一起进攻齐国,向赵进攻。取得赵兹氏(今山西汾阳)等两城。次年,攻取赵的离石(今山西离石县)。再次年,白起取赵代(今河北蔚县)、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
这时秦国大军正欲南攻楚,为安定东方的局势,在秦昭王二十八年,与赵惠王相约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相会修好。史称“渑池之会”。渑池之会后,相如以功授官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以致于有后来的负荆请罪。渑池之会后,秦国、赵国间暂时停止了战争。赵军立即出兵齐国,攻下高唐等地。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将相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