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西阳旅游景点介绍 渑池有哪些旅游景点

渑池西阳旅游景点介绍 渑池有哪些旅游景点,第1张

介绍渑池的风景名胜作文150字

我的家乡---渑池

作者:云之南

清晨的秋雨有些清凉,滴滴嗒嗒,滴滴嗒嗒的雨声,依然在轻扣着人们的心。前些日子干旱严重,田里的庄稼眼看就要绝收,人们终于盼来了这场迟到的雨。推开窗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小城内车水马龙,大街小巷的人们正高兴地忙碌着,早出晚归早已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茫茫细雨在不停地冲涮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房屋、街道、树木到处变得清新了许多,这场迟到的秋雨让这座城市又充满了生机。雨中这座的古老名城就是我的家乡的渑池县城。

渑池县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濒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隔河相望,南与洛宁、宜阳相连,东裹义马与新安为邻,西界崤函与陕县接壤。县城距省会郑州190公里,距西安300多公里。渑池县域辖城关、英豪、张村、洪阳、天池5镇和 仰韶、仁村、果园、陈村、坡头、段村、南村等7个乡。是个人口有33万的县级小城。国内最长的陇海铁路从县城东西穿过,城南有郑州通往陕西省会西安的高铁;城北有连霍高速公路与310国道东、西并行而过,若是你能走进渑池,你会定感受到我们渑池交通便利的优越条件。

渑池的仰韶文化举世闻名。仰韶文化是人类新石器时代的见证,是中国人的智慧像征,也是渑池人的骄傲。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著名的文化遗址之一。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这是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遗址坐落在仰韶村南边的缓坡台地上,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东北到西南长900余米,西北到东南宽300余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土层堆积存度2一4米。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这里有四层文化层相叠压,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仰韶文化遗址从发现至今七十余年间,共经过三次有计划的发掘。其主要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用于农耕的石器有斧、铲、凿、锛等工具;用于狩猎的石镞、弹丸、石饼等;用于纺织的有线坠、纺轮、骨针、骨锥等。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均为陶质,出土器中物有鼎、罐、碗、盆、钵、杯、瓮、缸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装饰图案,其纹饰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几何图形纹等。这些纹饰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生活美的追求。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独具的特征。为了宣传仰韶文化,提高渑池县在全国各地的知名度。渑池人在仰韶博物馆周围种植了大面积的薰衣草和秋菊花。每年四五月份这里是一片迷人的景像,微风吹过,薰衣草的波浪连绵起伏,无比壮观,可与日本的北海道风光相媲美。同时更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留影、观赏、游玩。待到八月过后,这里的秋菊盛开时,到此旅游的人们会有步入花海的感受。金**的菊花在阳光下显得十分耀眼。花香四溢,蜂忙蝶舞,陶醉在鸟语花香的人们总是留连忘返。在这里你还会看到勤劳扑实的渑池人,那一张张热情好客的笑脸,让您永远难忘。当您与他交上朋友时,他便会带着憨厚的笑脸,用家乡最好的“仰韶美酒”设宴款待您,那淳厚甘甜的美酒定会使您心动。朋友、若是您有时间的话,我建议您亲自前来体验一番哦。

来吧,来吧,我的朋友;渑池的美景远不止这些,渑池县遍地是宝。我们渑池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您若是生意人来到渑池,定会让您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例渑池当地的优质煤炭、铝矾土、铁矿石、石英石、重晶石、钾长石、玄武岩、硅砂岩等等,质量上乘在国内各地厂家深受信赖,对您们生意人来说,岂不是一个很好的致富机遇吗?近年来渑池的工业形势一片大好,全县人民正在加快工农业建设步伐,在西阳乡新开发扩建了天坛工业园区、苏门家用电器轻工业园区、东方希望集团、仰韶水泥厂、洛玻浮法玻璃厂、仰韶酒厂、中色韶星氟化盐有限公司、长城金刚砂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神龙实业有限公司、张村镇义翔铝业等大中型企业,把渑池的经济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全县人民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还新开发了仰韶大峡谷、夏日玫瑰谷漂流、黄河丹霞、韶山地质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每一处都会有迷人的风景。另外:渑池当地还有独特的乡土产品,如仰韶大杏、牛心柿饼、土蜂蜜、抵坞小米、南村玫瑰花、闻名全国的仰韶酒、民族特色的农家乐饭庄等。全县广大人民在学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道上是越干越有劲。今日的渑池县可真是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做为一名现代人不到渑池来看看,你会终身遗憾。若是您能到渑池来看看,渑池人定会以诚相待让你玩的愉快而开心、体验和谐与美好,大开您的视界;同时渑池人还会让您对千年文明的仰韶文化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文

渑池县有什么风景名胜啊

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北濒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隔河相望,南与洛宁、宜阳相连,东裹义马与新安为邻,西界崤函与陕县接壤。陇海铁路、洛三高速公路、310国道横穿东西,南阎公路纵贯南北。东西宽435千米,南北长_528_千米,总面积1 421平方千米。地理坐标在东经111°33′至112°01′,北纬34°36′至35°05′之间。2000年全县辖城关、英豪、张村、洪阳、天池5镇,池底、仰韶、西阳、仁村、笃忠、西村、果园、陈村、坡头、段村、南村11个乡,共有227个行政村和8个城镇居民委员会。全县人口为96 675户、328 046人,县内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满族、苗族、藏族、布依族、壮族、土族、侗族、佤族、高山族、达斡尔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朝鲜族等17个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_

渑池县基本属丘陵山地,北部是以东崤山为主的山区,南部是以西崤山(又称南大岭)为主体的丘陵地区,中部是涧河盆地。境内最高处为韶山,海拔1 4632米;最低处为黄河谷地,海拔只有198米。主要山脉有韶山、岱嵋山、熊耳山。境内主要河流有涧河、洪阳河、涧口河等,统属黄河流域。黄河自境内西北的槐_入境,至东北的关家村东15千米处出境入新安,境内流程585千米。

渑池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 ,年均降水量6624毫米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冬季最少。年平均日照时数2 3622小时,有效积温为4 0464℃,无霜期216天。2000年,渑池最高气温393℃,最低-116℃,总降水量5025毫米,降水天数为97天。渑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多种农作物和果类的生长。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发生频率837%)、冰雹(发生频率为326%)、干热风(年平均18次)、大风(年平均216天)。

渑池县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县内耕地既宜于粮、草、牧、林,又是烤烟生产最适宜类型区,隶属豫西崤山优质烤烟区。1993年渑池县被评为“河南省优质烟叶生产二级达标县”。粮食以小麦、玉米、谷子、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瓜菜、花生、油菜为主。果类以仰韶黄杏、大牛心柿、苹果为主,此外还有红果、桃、李子、核桃等。有野生植物156科1 218种。其中,药用植物有702种、牧草428种。动物除家畜家禽外,尚有野生动物120种。已探明矿藏有:原煤、铝矾土、硫铁矿、水泥灰岩、石英砂岩、重晶石、磁石、硅石、大理石、铸型砂、耐火黏土等30余种,总储量达30多亿吨,品位高、易开采。其中,坡头乡贾家洼铝矿石品位居全国之首,石英砂岩、硅石、铸型砂储量和品位居全省第1。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达6亿吨,县内的地上(黄河及其支流)和地下水资源,为工业、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仰韶黄杏、仰韶柿饼、烟叶、仰韶酒、中成药等为渑池特产,名扬国内外。

渑池简介

渑池是古代水池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山际有池,世谓之渑池矣。”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渑池,古城名,在秦赵会盟之地。”南宋蔡沈《禹贡注》曰:“渑,当作‘黾’,水虫也(即金线蛙,又名土鸭)。城西有池,注水即生,因名渑池。”渑池出现至今已有二千三百余年的历史。

另据史料记载:渑池,古称黾池,为雒都边邑。在西汉又称彭池,三国魏始称渑池,莽新曰陕亭,唐谓天池,金名韶州,金、明间又称渑池、沔池。名号殊异,盖各有据。

至于渑池在何地,则说法不一。《水经注》说:“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山际有池,池水东南流,水侧有一池,世谓之渑池矣。”但在卷十六谷水篇中又说:“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东北流历经渑池川。”以上记载虽同出于一书,但从两说中看,渑池则不属一地。熊耳山位于今渑池县城西南(现陕县西李村乡)。山下西李村旁有一水,《水经注》曰西渡水,此水向东南流经宜阳入洛河。而谷水则发源于今渑池县西马头山谷阳谷(今陕县段岩、张村附近)。此水东北流入涧水,贯穿渑池东西全境,再东流过新安注于洛河。从渑池县地貌看,北边有韶山,南部为崤山,南北两山纵贯东西全境,从而形成南北高、中间低的长条形川地。此川即《水经注》中所说的渑池川。顾名思义即川内有渑池而得名。今渑池县境内尚有天池、藕池、大池洼、小池洼、池底等地名。从这些带有“池”字的地名看,可知此地在古代曾是一处低凹沼泽这地。

至于古渑池在渑池川何地,《太平寰宇记》说:“渑池,古池名,在秦赵会盟之处。”《禹贡注》曰:“城西有池。”此二说,一说指明了古渑的方位在城西;另一说具体到了位置即会盟之地。关于会盟之地,世曰:“俱利城”(因会盟对秦、赵双方都有利而取名)。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说:“谷水,南去县二百步,东经秦、赵两城,俗谓之俱利城,东城在县西十三里,西城在县西十四里,昔秦赵会于渑池之处。”又据《渑池县志》载:“县西十余里有村名朱城,即古俱得城。”现朱城村尚有东城和西城二遗址。东城曰:赵城;西城曰:秦城。址内常常发现战国时期的板瓦残片及其它建筑材料。在其城址附近现有渑坂(即今南班)、池底及会盟台等古地名。所以,古渑池之地,当在今渑池县城西池底乡

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理座标在东经111°33′至112°01′,北纬34°36′至35°05′之间。东裹义马市与新安县为邻,西和陕县接壤,南连洛宁、宜阳两县,北濒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诸县隔河相望。东西宽435公里,南北长528公里,总面积为1421平方公里。县城距省会郑州170公里,距西安300公里。

渑池县域辖城关、英豪、张村、洪阳、天池5镇和 仰韶、仁村、果园、陈村、坡头、段村、南村等7个乡。人口约33万。

资源丰富。有煤、铝、铁、重晶石、石英砂、硅石、耐火粘土等30余种矿藏和1300余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探明储量30多亿吨,品位高,易开采。交通便利。境内铁路里程86公里,其中陇海铁路境内里程426公里,公路里程15798公里,其中310国道境内里程326公里。村村通机动车辆,有8条铁路专用线。陇海铁路和310国道及即将通车的洛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南闫国防公路纵穿南北。北部白浪黄河索道桥和南村等12个渡口,沟通与晋南的联系。

渑池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县境内仰韶文化实物遗存证明,远在5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古人类活动足迹,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就是由瑞典学者安特生初次发现于渑池仰韶村。秦时置县,至今已2000多年,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1925年,渑池县始有中共党组织的活动,渑池曾建过八路军兵站、办过豫西公学,发生过上官子平叛乱(“豫西事变”主体)和马跑泉事变,县城先后经历三次解放,许多革命烈士长眠于此,境内留下很多革命遗址和纪念地。至2000年底,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110余处。其中,属国家级的1处:仰韶村文化遗址;省级6处:寺沟遗址、鹿寺遗址、不召寨遗址、冯异城遗址、陈村桥序碑、八路军兵站;市级5处:秦赵会盟台、刘氏族系碑、黄河水位碑、郑窑遗址、丈八石佛寺;其余为县级。渑池县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还有:韶山、云门寺、大寨沟、瓦庙沟、中关汉柏、白浪索道桥、槐_提水工程、周桓王陵、岱嵋周柏、利津风情园等等。革命遗址除八路军渑池兵站外,还有刘少奇旧居、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抗日烈士纪念碑、豫学公学遗址、“小孤山战斗”纪念地、“马跑泉事变”纪念地等,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渑池县南村出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奇景,为开辟南村黄河游创造了良好条件,成为河南省大黄河游的重要组织部分。近年,渑池县委、县政府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2000年底已完成了南村码头建设和仰韶文化遗址花园式改造工程。

古老的渑池,吸引了古今中外的众多文人墨客,古代的王通、杜甫、骆宾王、王安石、司马光、韦应物、欧阳修、苏轼、苏辙等,近代名人章士钊、吴伯萧、姚雪垠等,都曾在渑池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佳篇。渑池籍历史上也不乏出类拔萃者:宋代有抗金民族英雄张_;明朝大理学家曹端、张信民等;当代有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少将张汝光等。

作者: 一天一碗面条 封 2006-2-23 15:28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2 回复:渑池历史

怀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怀念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②老僧:即指奉闲。

③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

④蹇驴:跛脚的驴。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

赏析

赏析

赏析

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佑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而由这些感慨,苏轼更进一步对人生发表了一段议论。这就是诗的前四句。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这种行为呢?如果说,人生是由无数个坐标点所组成的,那么,这些坐标点有没有规律可循?青年苏轼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但是,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肓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这就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他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

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上,“雪泥鸿爪”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传诵。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曾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说,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

注释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知何似:知道象什么。蹇:跛,蹩脚。

简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对往事的眷念。用“雪泥鸿爪”来比喻人无意中留下的踪迹,就如飞鸿在雪地上踏 出爪印一样。如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感叹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 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全诗比喻新奇,属对工巧,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

〔析赏〕有一次苏轼和其弟苏辙(子由)路经池渑,路上马死了,两人骑着蹇驴到渑池一僧寺寄宿,并在寺壁上题诗。后来子由写了一首《渑池怀旧》的诗。东坡旧地重游,当初接待全心全意的老僧却已死,寺里替老僧盖了一座新塔,当年东坡兄弟题诗的庙壁也坏啦!再也见不到旧日的题诗啦,东坡百感交集而作此诗,感慨人生在世如飞鸿。

作者: 一天一碗面条 封 2006-2-23 15:30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3 回复:渑池历史

渑池之会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简(今山西离石县西)和祁(今山西祁县)两块地方。次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朴县西南);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见面,互修友好。赵王害怕,想不去,大将军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商议,认为赵王推辞不去不好,就劝赵王去:“秦王约您会议,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显得赵国力小而胆怯了,还是去好。”赵王听从了廉、蔺二人的建议,蔺相如也随着赵王一起去了。

廉颇带领大军把赵王送到边境,临分手。对赵王说:“这次大王去渑池,路上来回的行程,加上会见的时间,估计前后不会超过三十天。为了防止意外,要是过了这个日期大王还未回来,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扣留大王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廉颇还在边境上布置了大量的军队,防备秦国的进攻。

作者: 一天一碗面条 封 2006-2-23 16:05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4 回复:渑池历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戍徭无已,用法也更为苛深,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一队被征发到渔阳(今北京密云)戍守的贫苦农民,行进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遇到连日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按照秦法规定,误期当斩。在这种情况下,戍卒中的两个屯长陈胜和吴广密议,现在逃亡是死,起来造反也大不过是死,何不拼死干出一番事业来呢?于是,他们利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发动戍卒起义,杀死监押的军官,提出“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起义。起义军迅速攻占蕲县(今安徽宿县南),接着向西挺进,又攻占了秦朝重镇陈(今河南淮阳)。此时,起义军已拥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步兵数万人。起义军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举为王。张楚政权的建立,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潮,各地农民纷纷杀长吏,响应陈胜。陈胜以陈为中心,分兵数路,四出进军,以扩大革命政权的影响。吴广率主力西进,准备直捣咸阳,在战略重镇荥阳受阻,与秦军相持不下。陈胜又派周文率军直驱关中,到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时,起义军已拥有战车千辆,士卒数十万人。周文军所向无阻,迅速攻占了戏(今陕西临潼东),逼近秦都咸阳。秦二世大为惊慌,急忙赦免在骊山修墓的几十万刑徒,仓促组成一支军队,由少府章邯率领,向农民军反扑。周文军因孤军深入,又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经过几次苦战,接连受挫,被迫撤出函谷关。最后渑池之战,再次失利,周文自杀。秦将章邯乘胜东下,进迫正在围攻荥阳的吴广所部农民军。吴广因久攻不下荥阳被部将田臧所杀。接着,田臧率军西向迎战章邯,敖仓之战,田臧兵败被杀。章邯解除了起义军对荥阳的包围后,倾全力向起义中心猛扑。陈胜亲自率军迎战,不幸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败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坚持了6个月,终告失败。但它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腐朽统治,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其后,各地农民起义军继续坚持反秦斗争,终于推翻了秦朝。陈胜吴广起义所表现的革命首创精神和英雄气概,鼓舞了后世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1、仰韶大峡谷:仰韶大峡谷北邻黄河小浪底库区,占地50平方公里。由原始聚落、养生谷、禅趣谷、龙虎峡、卧羊峡、金灯峡等六条大峡谷组成;

2、岱嵋山风景区:位于渑池县北部南村乡西山底村境内,东临新安县,北临小浪底库区,距渑池县城55公里。该景区由相对高度差别不大的16座山峰组成,依次为梳妆台、南天门、钟峰、望相峰、月老峰、抱犊峰、凤凰岭、燕子峰、金坛峰、睡仙峰、息壤峰、千佛山、万佛山、大独立峰、小独立峰、元帅寨。山脚下柏帝庙中有一周代古柏,高275米,胸围95米,遮天蔽日,枝繁叶茂,黛色参天,号称“黛嵋帝柏”;

3、五凤山风景区:五凤山风景区位于渑池县仁村乡境内,314省道横贯东西,景区东临洛阳青要山风景区,西接韶山森林公园,北与仰韶大峡谷为邻,总面积4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十大景区、百余个景点,主峰凤冠顶海拔1206米。

渑池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县境内仰韶文化实物遗存证明,远在5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古人类活动足迹,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就是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次发现于渑池仰韶村。秦时置县,至今已2000多年,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1925年,渑池县始有中共党组织的活动,渑池曾建过八路军兵站、办过豫西公学,发生过上官子平叛乱(“豫西事变”主体)和马跑泉事变,县城先后经历3次解放,许多革命烈士长眠于此,境内留下很多革命遗址和纪念地。至2000年底,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110余处。其中,属国家级的1处:仰韶村文化遗址;省级6处:寺沟遗址、鹿寺遗址、不召寨遗址、冯异城遗址、陈村桥序碑、八路军兵站;市级5处:秦赵会盟台、刘氏族系碑、黄河水位碑、郑窑遗址、丈八石佛寺;其余为县级。渑池县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还有:仰韶大峡谷、韶山、云门寺、大寨沟、瓦庙沟、中关汉柏、白浪索道桥;提水工程、周桓王陵、岱嵋周柏、利津风情园等等。革命遗址除八路军渑池兵站外,还有刘少奇旧居、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抗日烈士纪念碑、豫西公学遗址、“小孤山战斗”纪念地、“马跑泉事变”纪念地等,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渑池县南村出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奇景,为开辟南村黄河游创造了良好条件,成为河南省大黄河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2209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