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堂成员威廉求婚成功,现场出现了哪些感人的细节?

棒棒堂成员威廉求婚成功,现场出现了哪些感人的细节?,第1张

威廉经朋友介绍和“最正女主播”的卓君泽稳定交往5年,两人兴趣相投,都热爱运动和冲浪,两人快速热恋。两人被曝出恋情后,威廉透过经纪人正式回应称希望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大赞女方是很有智慧好女孩藏不住好感。 卓君泽大方表白说:"因为他是我心中的骄傲。”肯定了威廉对于她的重要性。

据悉威廉为了给女友卓君泽惊喜,以工作之名骗女友穿上白纱一同上阳明山,单膝下跪送钻戒,女友穿婚纱感动落泪。在场见证的还有棒棒堂成员阿纬、王子、小杰!恭喜威廉向交往3年的前主播女友卓君泽求婚成功。 好友王子和阿纬也到场见证! 想不到是密谋已久的求婚计划,威廉突袭的浪漫求婚大成功。

棒棒堂的刘峻纬(阿纬)在场见证,为好友求婚成功很是高兴,坦言:非常非常的感动,因为见证了一个奇迹,就是威廉求婚成功,觉得很开心,我们今天特别给他祝福,我们还跳了一段《七彩棒棒堂》。

刘峻纬表示威廉求婚时,卓君泽感动到掉泪,威廉对卓君泽说:打算跟卓君泽打打闹闹过一辈子。杨奇煜面对好友威廉求婚成功,开心笑说:“如果需要生小孩,我的催生房可以借他。他准备结婚,我准备结扎。”

威廉的求婚仪式选择在台湾的阳明山举行。为了给女友卓卓足够的惊喜,他联合他的好友以及女友的好友,也上演了一场“浪漫骗局”。威廉“欺骗”女友是到阳明山拍婚纱广告,并且要求女友穿上了婚纱、化了精致的妆容。结果到了山上,威廉突然向对方求婚,女友也是激动到爆喊。

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刻,自然也少不了共同成长的兄弟们的陪伴。从威廉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曾经棒棒堂的成员王子、小杰以及阿纬都有亲自到阳明山上亲自见证这场浪漫的求婚仪式。

宋代文人地位高,以后的历朝都不能比。其中,兄弟均显贵者很多,如宋庠、宋祁,孔平仲、孔文仲,王安石、王安国、王安礼,曾巩、曾布、曾肇,等等。单论兄弟情深还是以苏轼兄弟为最。

哥哥——苏轼 (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 字子由 ,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北宋文学家、宰相,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哥俩同科高中进士。这一年,苏轼20岁,苏辙18岁。

史料记载,苏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少年时“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qiān裳先之。”《宋史·苏辙传》中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苏辙是最高调的弟弟:“ 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无良朋 。”

苏轼也说苏辙“ 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 ”,“ 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 由”。

兄弟二人风神俊秀,芝兰同芳。苏轼的才华自不必说,开创了豪放词派,文章行云流水,随物赋形;苏辙的诗词“意境闲澹,情趣悠远”,文章“论事精确,修辞简严”。苏轼亦称赞他的文章有“一唱三叹”之声。

兄弟二人志趣相投,都以文章名天下。共同的爱好使兄弟二人有共同的语言。苏辙很谦虚,他说:“ 少年喜为文,兄弟俱有名。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 。”(《题东坡遗墨卷后一首》)

苏轼当然也很清醒,他说:“子由之文实胜朴,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答张文潜书》)。

苏轼去世后,苏辙满怀深情地怀念兄长:“ 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 师”(《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苏洵(父亲)、苏轼(兄)、苏辙(弟)

在仕途上,兄弟二人大道相同、进退一致。苏轼恃才傲物,不合时宜;苏辙恭谨内敛,深沉稳重。苏轼一生数迁,一次牢狱之灾,数次贬官远地。苏辙多次为兄补台,一生基本平稳,曾官至副宰相。

1079年,苏轼因为在诗文中发表了对新法不利的言论而获罪下狱(乌台诗案),苏轼在狱中担心弟弟会有所不测,在狱中作诗《狱中寄弟子由》,由狱卒转交给弟苏辙。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为了营救兄长苏轼,苏辙倾其所有,上下打点。他呈上《为兄轼下狱上书》奏折(全文附后),为兄长做无罪辩护。文章低情曲意,步步为营,将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泪水挥洒得恰到好处,也将皇帝阅览时的心理揣摩得恰到好处,堪比李密的《陈情表》。

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职位相当于今之县武装部副部长,无“签单权”。苏辙受牵连外人贬到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尽管如此,苏辙还是远远地赶来为苏轼送行。

兄弟二人富贵中争相为对方避让。例如,1091年,55岁的苏轼被高太后从杭州召回朝中,先是被安排做吏部尚书,后又任翰林学士承旨(是翰林学士院的主管、一把手,负责皇帝所有诏书的撰制,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或秘书长之类,属正三品)。

这时,53岁的苏辙在朝中任尚书右丞( 是尚书省的主管官员之一,“奉天子命而施政”,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属正二品)。

兄弟二人此时均处于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面临着 政敌们无所不在的嫉妒与攻击。 为避免给弟弟子由带来祸端,苏轼首先上《杭州诏还乞郡状》,恳请圣上“只作亲嫌回避,早除一郡”,意思是兄弟在朝,工作起来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为避免口实,苏轼请求回避,请求皇上允许他早早地到地方任职。

苏轼此举,明显是为兄弟苏辙让路。而苏辙听说后,也连上四道奏折,请求外任,说:“兄轼才高行备,过臣远甚”,“只可使弟避兄,不可使兄避弟”(《兄除翰林承旨,乞外任札子四首》其一)。面对高官厚禄,兄弟二人争相为对方让路。对比一些为钱、为官等杂七杂八的目的而失和反目的势利之徒,苏轼兄弟这情义、这境界,真让他们汗颜。

1093年,苏轼又被贬至惠州。考虑到各方面原因,苏轼只带了侍妾朝云和幼子苏过前往惠州,其余家小都托付给了苏辙。苏辙自己尽管人口众多,经济困难,但还是义不容辞地为兄长分忧解难。1101年,苏轼临终前,还安排自己最亲爱的弟弟苏辙为自己撰写墓志铭。

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贬谪到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苏辙被贬谪到广东雷州。五月十一日,两人相约于广西滕州见面,苏轼后悔当初没有听弟弟劝他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话,作诗云:“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这一年,苏轼60岁,苏辙58岁。相处一个月后,兄弟二人分手,从此作别,直至苏轼几年后病殁常州,再无缘相见。

苏轼兄弟一生宦游,四十多年里,尽管他们一有机会就相聚相守,但毕竟山高水长,“不相见者,十尝七八”,只能凭借鸿雁传书,感慨离合。苏轼在杭州任期满后,因苏辙正任职济南,就请调山东密州,以图相邻。苏轼的《沁园春 孤馆灯青》这首词便作于此时,词前有小序:“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出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赏析—— 上片寓情于景,“孤馆”、“野店”、“晨霜”、“云山”、“朝露”等等,都是大地上凄清无彩的风景。苏轼想到自己与变法派的矛盾,导致在朝中无法自立,被调来遣去,“世路无穷”,“劳生有限”,自己风尘万里,多愁少欢,兄弟分离,不由得有一种厌倦情绪。

下片画风急转,想起兄弟二人青春年少,金榜题名,人生正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般,像西晋才子陆机、陆云兄弟一样,胸藏万卷,下笔千言,想“致君尧舜,再使风俗淳”有何难哉?然而现实是这么不如人意,此时此刻,我只想做个袖手旁观的闲人,最好像鲁国大夫叔向被囚后“优哉游哉,聊以卒岁”,和兄弟一起,健康快乐,长醉不醒。词中除写离情外,更多地表达了苏轼入世出世的矛盾苦闷,而这种事,只能对最放心的弟弟说。

兄弟二人在人生的旅途中,诗文酬唱寄赠很频繁。据不完全统计,如果不包括文章书信的话,二人仅诗词唱和就近200首。他们兄弟二人相知相重,也相互劝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和《水调歌头》。林语堂评价说: 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的诗。 苏辙回忆起与苏轼进京考试时路过渑池寺院,在寺壁上题诗《怀渑池寄子瞻兄》(相当于发了一个朋友圈):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赏析——同行兄弟在郑原野上话别,共同担心前路艰难。骑马回头还在大梁田间巡行,想来远行家兄已经翻过崤西古道。曾经做过渑池主簿百姓知否?还和父兄歇宿僧房共题壁诗。遥想兄台独行一定旅途寂寞,前路迷茫只能听到骓马嘶鸣。

苏轼和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赏析——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就像是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偶然留下一些爪印,然后又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人生如梦,转眼即逝。凡事皆会过去,再努力回忆也无济于事。常人亦会过去,从暂时的分离到永久的诀别,谁都无法避免。坏好迷悟都会过去,你什么也留不住,明白了这一点,便是觉悟的开始。

苏轼中秋怀人之作,大多为苏辙所作,其中《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更是千古绝唱。中秋之夜,苏轼大醉,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将手足之怜念,离别之伤感,人生宇宙之哲理写成极品。更有人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兄弟二人在徐州相聚,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回赠其兄,写欢聚的喜悦和即将离别的伤感。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州。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解析——今年今夜,你我兄弟二人相聚于此,饮酒泛舟,听着音乐,望着鸿雁,享受这相聚的欢乐时刻。然而,嫦娥无情,不曾为人逗留过,今夜把酒言欢,明夜水驿孤帆,依旧照离忧。“相对永登楼”的日子让人欢喜让人忧,再相对,又不知何年何月了。

附录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原文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 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 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己!

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6135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0
下一篇2023-07-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