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结婚时食盒里放什么东西
俗称许口。
先由媒人与女方家议定彩礼数目(衣物多少)。男家积极备礼后,择吉日(许口日),用两架大食盒,一个食盒里放彩缎、衣料、礼币、化妆晶和红礼单(喜帖)。
一个食盒里放香烛、酒肉、大圆馍(礼馍)、油炸果食、点心、胡桃、大枣、粉条、海带。每个食盒格里都放得满当当的。
女家验收无错,全部收下,将酒肉食品放到祖宗神案前祭祀,放炮庆贺。如果彩礼不齐备,女家不同意,不能烧香放炮。
男家人回时,女方有“回头话”,即将事先做好的袜底、袜子、枕头、腰带、新鞋以及札馍(大枣糕),用红线绑好,放到食盒里,作为“回礼”。
2 民俗中男女结婚时食盒里都放什么
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节日。
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其中婚嫁风俗最能代表各名族的文化特色。
旧婚俗一、大户人家的“六礼” 旧时(明清时代),大户人家的婚礼甚为讲究,所谓行“六礼”方可完婚,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等。 纳采——也叫行聘,是婚礼中的首礼。
男方具求婚礼品,送到女家,请求采择。在此之前,已由媒人撮合好了,只是行个程序,算是正式求婚。
问名——男方具庚柬帖,写上姓名、出生年、月、日、时,送到女家。女方复以姓名、出生年、月、日、时的“回柬”。
此谓问名。 纳吉——为正式订婚礼仪。
问名之后,以双方的庚,》算合宜,定下吉日,男方备定婚礼品送往女家,算作婚姻已定。 纳征——即纳聘之意,定婚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双方年龄、时机合宜成婚。
男方便具礼品,到女方家告知,准备聘娶了。 请期——纳征后,女方没意见,男方选定吉日,写一迎亲帖,写明迎亲日、时,请求女方答应。
女方回帖同意,即可进行最后一礼。 迎亲——即成婚礼。
这天,男方到女家迎新娘过门,行交拜合卺礼。 旧时“问名”的“庚柬”(亦称“庚帖”),即八字帖,是用一小张红纸。
对折成大信封的样子。封皮上写“庚函”二字。
迎亲帖,也是写在一张红纸上。 结婚的年龄一般在“至20岁之间。
富家多为小女婿(10至16岁)娶大媳妇。旧时大户人家讲门当户对,经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方可成婚。
二、一般人家的婚礼 一般人家婚礼。定婚之前,双方先打听对方的门户,包括门第、门风、狐臭、性病,认为门第相当,由媒人从中撮合。
待男女双方家人同意后,媒人即取女方庚帖,详载女之生年、月、日、时辰,送到男家。男家请算命先生或私塾先生,按男女八字算吉利否,属相相合否,俗称“合婚”。
合婚妥,报知女家。定婚前还有“相女婿”和“相媳妇”之说。
在换庚帖后,男家备酒席,请媒人陪女家父母、亲戚来家相亲。席间未来的女婿出来拜见。
逾数日,女家备酒席,请男家到女家相亲,席间未婚媳妇出来拜见。双方相亲后,没意见,男家送定婚礼到女家,女方盛情款待。
至此,正式定婚。 第二步是进行定婚礼,俗称许口。
先由媒人与女方家议定彩礼数目(衣物多少)。男家积极备礼后,择吉日(许口日),用两架大食盒,一个食盒里放彩缎、衣料、礼币、化妆晶和红礼单(喜帖)。
一个食盒里放香烛、酒肉、大圆馍(礼馍)、油炸果食、点心、胡桃、大枣、粉条、海带。每个食盒格里都放得满当当的。
女家验收无错,全部收下,将酒肉食品放到祖宗神案前祭祀,放炮庆贺。如果彩礼不齐备,女家不同意,不能烧香放炮。
男家人回时,女方有“回头话”,即将事先做好的袜底、袜子、枕头、腰带、新鞋以及札馍(大枣糕),用红线绑好,放到食盒里,作为“回礼”。 男家欲完婚,就请“先生”(乡村中搞卜星、占卜类的人)看“好”(即看日子),选定吉日,写在一片红纸上,买两包点心,请媒人给女家送去,并与女方父母商量“行礼”之事。
取得女方同意,就写下行礼日期。有人把行礼也叫“周札”,大约指周代传下来的礼仪。
男家还是拿两架食盒,里面彩礼大体和许口时一样,不过多为结婚时女方所用的衣物,数量、质量比许口时更多更好。 行礼这天,若女家是“咬嘴人”,就会挑剔礼品多少、好坏,甚至吹毛求疵,这时香不能烧,炮不能放。
媒人若能说通女家则罢了,若是悬殊大,媒人只得专程回男家说知,男家如慨然接受,答应增加礼品,女家也就罢了。如男家吝啬,不答应,媒人得做双方的工作。
说不好,男家食盒当天不能回,有的在女家停放三、五天之久。为争彩礼,出现纠葛。
一般情况,女家在行礼这天,设丰盛的宴席(八八席——八盘八碗),款待媒人。来客多为女家舅父、姑父等。
女方亲属来时,有的送首饰、衣物等,名曰“添箱”。 女家接受完婚的日子后,男家即开始筹办婚事应有之事:定唢呐班、定花轿、定总管、厨师、备食品等。
迎亲这天最红火。 男家大体分两套人马:一为招待宾客的一班人,有司帐、司厨、下菜、拾馍、保管、招待、抹桌、洗碗等二三十人,统由总管安排,事先贴出执事名单,各司其职。
一是迎亲的一班人。卢氏选迎客比较讲究,有“姑不迎,姨不送,圪撩妗子往前蹦”之说。
一太早,先去女家数人,将陪嫁妆奁抬回,俗称“抬箱”。之后,这班人陪新郎迎姑,新郎骑马或坐轿(其中一空轿为新娘备用),前后两个“引亲”人,后边两个“娶姑”的(为年青妇女),俗称“压头面”。
起行时,爆竹震天,锣鼓齐鸣,唢呐班在前,打锣的,牵马的、扛雁牌的、夹拜匣(内放请柬)的,簇拥着花轿,前呼后拥,浩浩蔼蔼来到女家。新郎和压头面被迎进客屋,端上十碗菜肴款待,开始动筷前,由引亲拿两个馍,掏出馍瓤,夹一些肉莱,两个馍合到一块用红布包上,红绳绑住,要亲人拿回,准备新婚夫妇入洞房后吃。
新郎饭后由引亲人陪伴到女方祖先灵牌前进香 引亲人先给新郎披红、插花(帽插金花),新郎向灵牌作揖下跪,奠酒三盅。然后由牵马。
3 结婚子孙饺子的包法
旧时,京西一带结婚前一天,男方要给女方家抬去食盒,内装米、面、肉、点心等:娘家要请“全福人”用送来的东西做饺子和长寿面,所谓“子孙饺子长寿面”,把包好的饺子再带回家。
结婚这天,新娘下轿,先吃子孙饽饽长寿面。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同坐,并由“全福人”喂没煮熟的饺子吃,边喂边问:“生不生?”新娘定要回答:“生(与生孩子同音)”!睡前要由四个“全福人”给新人铺被褥,要放栗子、花生、枣,意为“早立子,早生”。
结婚这天请客人吃面条,讲究吃大碗面。也有的人家吃大米饭炒菜,菜肴多少视条件而定。
rgOc+[X UOwEA9q% 京北一带结婚这天由娶亲太太(由“全福人”充当)把新娘接来,拜天地入洞房时,要放一袋米(一般是高粱米),新娘被人搀扶退着走,登着粮食上床。接着吃子孙饽饽,新郎新娘各咬一口,窗外则有人问:“生不生?”屋内要连答三声:“生!”新娘结婚后的前三天要坐在床上,每天只吃少许饭,一般只吃栗子,主要为的是可少出门上厕所。
结婚后的第四天男方要请女方娘家人吃酒。这天由男家找人端布(落红布)给大家看,若无喜布,娘家人就无脸吃酒了。
酒席毕,新娘与新郎一起回娘家。 1[&V6=n &P,z$H{o@ “回门”当天再回男家。
近些年来,之后,这些习俗渐渐淡化了。 E#L"vh " Om4P| 旧时,结婚后一个月,娘家要接女儿回娘家住一个月,叫“住得月”。
%JsCw8C6 e~+VN4D&b> 每年二月初二是接出嫁女儿的日子,娘家人要说:“二月二,搬宝贝”。这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看父母,娘家要做面条、烙薄饼卷豆芽菜等各种好吃的招待女儿。
4 结婚时拉毡的该如何做
加毡是洛阳婚礼上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旧时用花轿迎亲,需由新郎一方派出两个人,胸系红线,手拿红毡布,走在花轿前方两侧,遇到水井、水塘、河流、桥、大树、大石头、岔道口、坟墓等,需要用红布遮挡一下,并燃放鞭炮,以祛除邪气,保护新人不受其影响。遇到同是结婚的队伍,要停下来,互相询问谁的“合”大,小的一方要把胸前的红线交给对方。
快到到新娘家,加毡人要放鞭炮,让娘家人知道新郎来了。走的时候也要由加毡人放炮。
新娘到新郎家里时,下轿之前,加毡人要点一挂比较长的鞭炮,在花轿周围燃放,绕着花轿正三圈,倒三圈。谓之“燎轿”。
在新娘家里时,加毡的人要保护好自己的毡,因为娘家人这时是可以抢毡的,一旦毡被抢走,新郎就无法将新娘从娘家带走。这时,就需要男方出钱把毡赎回来了。
加毡的主要工作就是替新人辟邪。可以说,这是中国人缺乏安全感的一个明显的例证。
因为结婚是一件大事,为了确保此事顺利进行,必须要排除一切可能会出现的干扰因素。大树、大石、水、岔道口等地点,均有可能出现邪魔外道、精灵鬼怪,他们随时会加害新人,所以,必须予以排除,于是便有了加毡这一习俗的出现。
希望这样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谢谢。
5 婚礼习俗中送嫁妆有哪些讲究
1男方家要迎以鼓乐,"送嫁装"是非常谨慎的,如果是有钱人家嫁女儿,正好可以趁着"送嫁装"的机会来夸口富饶,有的人还会陪送土地和店铺,陪送土地的办法,是由几个人抬着几块土坯。
2如果送店铺的话,就是把店铺的招牌拿下来,一起抬到男方家。男方收到这些嫁装以后,新郎还要去女家"谢妆"。谢妆还要行叩首礼,磕完之后就回家。
3要在送嫁妆的每一个箱子的四角上放上一个红包,有的人会包铜元,也有人包角票的,这也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决定的。
4要准备两个红色桶,也叫子孙桶,桶外面用大红布包裹,桶里面放8样物品。比如红花生,红枣,桂圆,五个红鸭蛋等。另外一个桶装满米,在上面放一些红枣,桂圆等。两个桶上面都要放柏树枝还有红喜字。
5红色脸盆,盆中要放新娘帮公公,婆婆买的皮鞋和袜子还有帽子两个人各一份。鞋子里面还要放袜子,花生等。
6床上用品准备2套,一般都是传统的红色结婚被子。代表喜庆。
子孙饺子由未出嫁的妹妹来包,实在没有妹妹的,就由家族里全命的(有儿女有丈夫)婶子大娘的来包。和一块面,擀成薄薄的面饼,用小酒盅扣皮包饺子,小饺子精致小巧,要包成元宝形,招财进宝之意,还要立着,不能倒着,说是立着的人勤快,倒着呢就表明人懒惰了。子孙饺子的个数是有讲究的,一岁一对,男女多少岁就包多少对儿,另外加上公一对儿,婆一对儿,天一对儿,地一对儿。包完饺子剩下的面皮重新揉了擀成个面饼,用菜刀左右划成宽宽的面片,共七刀八块,且必须连着,这面有名字叫做宽心面。
煮子孙饺子的任务非常艰巨,要找男方的大娘来煮,要全命的,细心的,煮的时候要用擀面杖搅拌,边搅拌边说“擀面杖搁勒锅,丫头小子一大窝”,以求多子多孙。
新婚夫妇吃子孙饺子的时候,办喜事的主人家往往找几个欢实的孩子,故意在窗外问:“生不生?”按照提前嘱咐好的,新娘或新郎就要在屋里大声回答:“生!”。讨个吉祥的口彩,预示着早日生儿育女。往往让新娘新郎多吃子孙饺子,多吃就多子多福,新娘还要夹饺子给公婆,一家人其乐融融。
新娘新郎吃剩下的子孙饺子,除了本姓氏的男丁、本姓氏人娶来的媳妇吃,外人是不许吃的,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本家族的姑娘不论结婚与否,都在外姓人之列,是不许吃的。有的人家忌讳多,煮完子孙饺子,立刻把饺子汤倒掉,生怕有人钻空子,破了忌讳。剩下的子孙饺子也看得严严的,盯着分给本家人吃掉,一个不剩,防止有人使坏捣乱。
新婚夫妻吃的子孙饺子包的个数,没有具体的规定。一般来说,根据实际情况和新娘的年龄,可以按照一些特定的数量来包饺子。
在一些地方,子孙饺子可能要包上至少五个,以象征五福临门,或者更多,如七个或九个,以象征七星高照或九九同心。也有一些地方,子孙饺子可能要包上二十个或更多,以象征多子多福。
此外,还可以根据新娘的年龄,包与新娘年龄相等的水饺。比如新娘20岁,就包40个水饺;新娘25岁,就包50个水饺;新娘30岁,就包60个水饺。
因此,新婚夫妻吃的子孙饺子包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地方习俗来确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