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就是幸福,分开了就是悲伤。 一生只结婚一次就是圆满,离了次婚就像扔进了二手市常 你喜欢的人就是圣人,你不喜欢的人就是人渣。 你喜欢的人喜欢了你不喜欢的人就是瞎了眼,你喜欢的人喜欢了你也喜欢的人就是有眼光。 我以为辩论能让人甩
马薇薇用一句话道出了感情的真相:无论你多爱一个人,都应该保持距离。你同意吗?谁是马薇薇的丈夫?
马薇薇用一句话道出了感情的真相:无论你多爱一个人,都应该保持距离。你同意吗?
“长久而幸福的爱情需要彼此保持适当的距离。朝夕相处,亲密接触,反而会失去维系感情的动力。退一步讲,往往能真正品味到爱情的浪漫。”
我一开始并不认同,后来看了身边很多例子才意识到这句话的准确性:
感情就像糖果。味道合适的时候是一种身心愉悦,吃多了就变得索然无味。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以前的高中同学小芳,一个是我阿姨。
小芳家庭条件不错,性格也不错。她前段时间找了个男朋友,日常生活甜到别人都不羡慕。
但是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没有后续,她的朋友圈也没有看到她。即使她不多说,大家也知道事情的结局。
在一次饭局上,小方也跟我们说了分手的原因:本来他们就接受不了彼此太亲近。
小方说,就是因为喜欢他,才想不顾一切的靠近。但新鲜感过去后,这种亲密反而成了枷锁。
结婚近30年,我的生活依然幸福充实。每次去姨妈家,都能感受到舅舅对她的女儿般的亲情。
我所有的亲戚都知道我姑姑和姑父的关系一直是这样的。后来我问为什么,阿姨笑着回答说:“因为我们不会打破我们之间已经很薄的隔阂,所以我们可以在关系中保持最好的样子。”
结婚这么多年,他们更了解对方,也更有默契。
我不禁感慨,一段感情的开始是因为距离的拉近,而一段感情的稳定是因为距离的拉大。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其中对距离是这样描述的:
“距离越近,人们就越容易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你能看清对方的好,也能看清对方的不好。”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过度的亲密都会让一段感情失去新鲜感和神秘感,而这恰恰是维持浪漫、保持爱情新鲜感的必要条件。
留出一点空间,可以激起对方的探索意愿,成为感情持续升温的最好准备。
就像蔡秀珍在《滚石爱情故事》里说的,“有时候爱的方式不是靠得很近,而是保持距离。”
朋友小李度过了一段激烈的恋爱期,她并不总是和男朋友在一起。在她的微博上看到一句话,觉得很好:
后来我才明白,一直粘着对方不如给对方留点空间,一段感情才能走得更远。
很多人,喜欢别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想毫无保留地融入对方,于是刻意改变自己,以迎合对方的喜好。
为了回馈,ta们可以为对方做出很大的让步和贡献。但这种坦诚真诚的表现,在我自己看来,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的,甚至会被对方拒绝。
因为他们所做的只是花费大量的精力,让自己在感情中迷失自我,变得卑微。
我们要明白,真爱是无条件的,与任何情况、任何处境无关,只是因为那个人就是你!不要为了迎合对方而让自己变得面目全非。
作为娱乐圈的模范夫妻,《妻子的浪漫旅行》年,奇拉姆曾经给袁咏仪写过一句话:“你不需要为了迎合我而改变自己,你永远不会让我失望。”
自我占有是对他们20多年异地恋的深刻理解。因为他们知道,爱情不是迎合,不应该是枷锁。
3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有敏锐的感觉。
前段时间看到有人在网上留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谈恋爱的时候,老公每天都会和她分享大大小小的事情。不管发生什么事,他都会告诉她。
当时很多人都很羡慕。有人开玩笑说:“都还没结婚,都成妻管严了。谁不想要这样的男人?”
她也很满意,以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义无反顾的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后来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婚后发现老公不仅游手好闲,而且对做什么都没主见。她不得不帮助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
分享生活,走得更近是好事,但是走得太近会让人失去对爱情的判断力和敏感度。
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全面的看一个人。
在一档名为《爱思不si》的节目中,当马薇薇和周玄毅谈到爱情的概念时,他们说:
“人在远处的时候,很容易做出判断,但是人在近处,其实我觉得任何判断都是特别局部的。”
我深深认同很多人谈恋爱,就是因为没有控制好距离而失去了对情感判断的敏感。
现在的人在分享生活,维系感情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渴望升级打怪的心态去面对。双方在感情上的距离也被视为需要突破的壁垒。
然而,爱不是一个升级的问题。感情永远是两个人的事,一件事的趋势。在两个人的行为互动中,了解适当距离的好处是必不可少的。
保持适度的距离,说到底就是给自己和对方提供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自己,也有别人,让你们轻松相处,享受陪伴。
恋爱中的距离很奇妙。每段感情都会有一个周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两个人的关系会彼此独立,可以很稳定。
最终这种关系会达到最默契最舒服的距离。当我们需要彼此的时候,你永远在TA身边。
愿更多的人懂得保持适度的距离,珍惜每一份陪伴,每一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的前夫罗:罗的个人职业背景资料,据网
友的曝光,罗小熊是一名西餐厅的老板,据说可能是之前在新东方任职的时候认识的,并且罗小熊也是一名辩手而且是参加过国际比赛的!因《奇葩说》走红的选手马薇薇,后在微博上承认与老公罗小熊离婚,并PO出一篇博文,两人离婚原因疑似是因为前夫罗小熊出轨导致的。这个事件的真实性已经被确定,所以大家其实不用太过去纠结“马薇薇老公”那个是谁,能够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就行了!马薇薇现任未婚夫周玄毅:
好像是今年年初离的婚,我觉得之前马薇薇奇葩说第一季辩论感情问题这么激动和这次离婚很有关系,甚至觉得发挥得那么好也这次离婚有关,自己亲生经历,体验深了肯定思考得深,看她说“养条狗啊”那么激动就知道她们夫妻的感情了不过我觉得搞艺术和事业的人都喜欢折腾,离婚很常见,因为婚姻感情在这些人的人生中占的比重没有一般人那么多,他们整天为事业奔波,维系感情的时间很少
《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 这本书作者是:马薇薇,邱晨,周玄毅等。书里内容主要是讲述一些小学问,从日常小事入手,讲述事情和现象背后的道理。读起来很有意思也很有启发作用。
很多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比如,书里提到学霸的例子,上学的时候借了学霸的笔记看,全都抄下来了,考试成绩还是没有进步,学霸说了一句“未经你思考的知识是不属于你的” 这话说得多好。最近读了很多如何学习如何读书的书,都反反复复的提到相关的概念:书不是读得越多越好,要带着问题选书和读书,读完书一定要有输出,这样才能把书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存在白乌鸦“和”不存在白乌鸦”这两个观点,在逻辑上叫做“证有不证无”,要证明一样东西不存在几乎是不可能,主要的举证责任,是在说它“存在" 的那一方。当人们在争论有或无,是或否的时候,说”有“的一方,责任比说”无“的一方要大。你可以质问”你凭什么说世界上有白乌鸦”, 对方却不能反问”你凭什么说世界上没有白乌鸦“。
“达克效应”的结论是,每个人在评估自己的时候,都会有一种高估的倾向。越无能的人越自信,越是不行就越是自我感觉良好。在选择归因方式时,每个人几乎都是双重标准,一件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会倾向于外部归因,把责任归在别人身上。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会倾向于内部归因。比如迟到,是因为别人不够上心,我迟到,就是因为路上堵车。别人被骗,是因为脑子笨,我被骗,是因为善良。看这段,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呢。
还有一种经常出现的现象是,因果倒置。简单来说,就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现象,错误的把它们之间的原因和结果给颠倒了。比如,体罚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商,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本来就笨,才容易挨打。比如,晚生孩子的人长寿,也有可能是本来就身体好的人才晚结婚生孩子。 很多热门的一些网络文章和现象都有这样因果倒置的问题。
滑坡谬误,则是指,人们特别喜欢谈趋势,走向,喜欢在变化与成长背后找出规律,在规律和质询方面,个个都有强迫症。因此,”循序渐进“这种事,往往产生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以至于只要”看起来“是逐次延伸递进的关系,就会天然的具有一种说服力。 解决这种谬误可以用两种思路: 一是回归效应,第二是集中议题。回归效应,比如说,世风日下,卫道士总觉得女生的裙子越来越短,岂不是以后要光着身体上街了?青少年玩游戏的越来越多,以后会不会都不学习了?其实很多事情变化不是线性,而是波浪型的,比如,裙子的长短一直在起伏波动,甚至有人提出”裙边理论‘,认为经济越差裙子越长。 既然经济总有波动,裙子的长度也不会一短到底。任何现象都是存在波动的特征。另外一种思路是集中议题,则是指喜欢玩滑坡谬误这一套的人,往往把一个说不上好还是不好的事情退下滑坡,让它们一下跌进泥潭里,跟其他一些千夫所指,明显不对的事情绑定在一起,这时候,一定不能上当,要集中讨论原来的议题,不能被人带偏了。
待续。。。
关于脑洞的题目,选手的整体表现总是不如关于情感的题目。
但不表示自己在台上的表现一定多么优秀,仅是作为旁观者略微复述一下当时的观点。
按时间顺序。
先是艾力,两个点。
一是长生不老永葆青春的点,从老年病展开,可惜没利用好。仅讲到老年病的危害,并不带来多少触动,毕竟奇葩说的受众的年龄段对这些病并没有多少实际感受,效果如同爸妈一再反复的唠叨“到你老,就知道身体多重要了”。如果能继续展开细节,当永远保有这种青春与活力,你将拥有那些更多的可能会更好。
二是反驳可能的坏处,长生不老可能会带来人口爆炸。这得首先让对方的论证,长生不老必然带来人口爆炸,我个人认为这是不易的。如果融入长生不老的情境,会发现很多繁衍的需求本身自然消失,例如传承。即使抛开对方论证的难度,艾力的反驳也有一点小问题,如果把向外太空探索这种细节,先浓缩成生存空间的拓展,人口在现代社会作为一种资源的论点先表达,再展开也许会更好。
然后是陈咏开,两个点。
(说句题外话,我个人很喜欢陈咏开,总是在细微处显神奇,可这个题目他跟其他选手有一样的问题。)
一是长生不老会使后来者丧失拥有自己时代的机会。逻辑是时间会使先贤积累永远比后来者更多的经验,举例是乔丹。逻辑过于单一,永远更多的经验和青春的身体机能就可以使自己永远处于篮球领域第一人吗?天赋,乔丹的天赋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心理状态不会有起伏吗?经验越多越处于更有利,80年代的篮球经验是否会对理解现代篮球规则造成障碍?经验本身是对过去的总结,而现在与未来总是在变化,这就是腐朽的原因。
每个球员拥有自己的时代并不是仅仅因为他是最强,而是他把支撑他的篮球组织和篮球技术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乔丹为首的梦一把NBA从美国带向世界,天勾所使用的技术是前无古人的。
作为一名资深球迷,长生不老终于可以让我大饱眼福,关公战秦琼,奥尼尔大战张伯伦,科比单挑乔丹,勒布朗和魔术师在同一场比赛的传球。
二是老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的退步被原谅。老,如果仅仅是指数字上的增加,它并不能给你原谅。而是必然的生命周期,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的下降,天赋的衰减,才是被原谅的原因。或许乔丹打了500年,一场意外双腿被切掉,无奈退役,哪怕他百万年的青春才开了个头,你还不原谅他吗?如果再深入一下情境,你看乔丹打球500年,他退役,难道你不会对他奉献500年的精彩演出表示感谢吗?毕竟就是乔丹,在巅峰岁月,表示篮球领域没有什么可挑战的了而退役。(这个举例的缺陷,乔丹巅峰退役)退役当时,球迷没有责怪,只有震惊。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人的一生通常只足够在一项事业上做到极致。如果抛弃过去半生努力达到的高地,重新来过,是少有的事情。当时间无限,老将再不是大多数人退出的通道,因为人可以做更多的事业,这种事情多了,大家慢慢就习惯了,又怎么会责怪咧,这跟出柜是一个道理。也许长生不老使老这个退出机制消失,但那是因为有新的退出机制产生,毕竟人类还没愚蠢到会这样把自己憋屈在不停工作直到死亡的法西斯集中营。既然会有新的退出机制,那观点一前提条件已然没有。
然后是柏邦妮,一个点。
长生不老可以掌握自己生命的节奏内容质量。掌握与能力有关,时间无关。也许长生不老让你脱离旧的节奏,上学工作结婚生子退休养老,但依然需要承受各种生存生活的压力。哪怕你万岁,三餐不饱,能把握的生命质量也有限得紧。表达的内容,更接近生命时间越长越拥有更多的可能,以此为论点貌似更好。
然后是马薇薇奇袭柏邦妮,一个点。
一是,活到3000岁依然没有嫁出去,那些笑我们30岁没有嫁出去的人会不会笑得更开心。肯定不会,仔细想想笑我们30岁没有嫁出去的人为什么会笑?在有限的生命里,大多数人有相对固定的生活节奏,大概的情况是0-20求学,20-30求婚生育,30-60工作事业抚养小孩,当你的节奏相对大多数人落后了,所以他们笑你,笑你的落后。3000岁笑你干嘛,落后了?2000岁之前必须嫁出去?让我们一起深入到长身不老的生活情境中,那时候就没有大多数人相对统一的生活节奏,连繁衍的需求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需不需要嫁倒是个问题。
柏邦妮回答的宽容可以解决嘲笑问题,马薇薇的回应很好,需要论证长生不老是否必然导致宽容。
马薇薇抓住柏邦妮长生不老可以掌握自己生命的节奏内容质量论点的逻辑问题,用长论证其结论,既开头所说柏邦妮的论点与时间无关。只是马薇薇怎么会这么理论,她不该用对方的错误逻辑制造一个大笑话吗?
然后是蔡康永奇袭柏邦妮,很难得的蔡康永没有接到地气。
环境是柏邦妮未对自己的论点进行比较好的梳理,其熟的概念更接近心理状态而非时间,蔡康永抓住这点狠狠的攻击。
原话是“这就是长生不老的恐怖之处,你丢失了一切的坐标。”
真的很难得,在丢失一切坐标与恐怖之间,蔡康永没有联系起来。坐标本身可以是方向是指引,也可以是束缚是枷锁,是个中性的词汇。也不拥有某些中国文化的内涵,例如父母,让父母伤心就是原罪。(在8月23日新一期的节目中,绝大多数被其绑架)这样一个中性的词汇,丢失也就丢失了,虽然没有了方向的指引走上平稳的道路,但也可以摆脱束缚的枷锁活出不同的人生。柏邦妮没有抓住这点,应对奇袭显得非常慌乱。
然后议长大人出马,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议长大人绕弯弯的表示,除了熟、坐标这些正确方向的追求,人生也可以青山不老为雪白头这种不为所动的淡雅,蔡康永的回应也很尖锐,表示柏邦妮不是想做青山,而是忙于其他繁多。但是,这和之前蔡康永奇袭的内容不符,远离了熟、坐标,更远离长生不老的好与不好,毕竟不是想做青山长生不老就好想做其他繁多长生不老就不好。
但这一段议长大人帮腔开场白的柔软程度,蔡康永应对惊的感觉,像是一场灵感的尝试。在8月23日节目选择阵营时,我觉得验证了我的某些想法。
然后是“爸爸”周玄毅,两个点。
早已威名远播的周大师,总感觉不太适应奇葩说现场。
一是反驳使命,我确实没感受到柏邦妮的使命说,实感无奈。
二是物以稀为贵,这本身是毋庸置疑的公理,可惜他的论证太无奈。钱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钱的有限性;欢乐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时间的有限性。这概念换的太鸡贼了,按上一个逻辑,欢乐之所以有价值,应该是欢乐的有限性,难道时间的增长必然导致欢乐的增长,为什么不是痛苦?就算周大师说的是对的,逻辑还是有巨大错误。货币通胀导致贬值,那就你一个人钱变多了对于自己来说是件好事吗?显而易见,这样的论证只会得到一个结果,全人类的长生不老是坏事,自己一个人长生不老是相当的好事啊。(发句感叹,任何类比不存在内在联系的事物都是耍流氓)至于空气阻力的例子,跟长生不老有什么关系?茶道一期一会更是,难道长生不老就不可以有一期一会的觉悟?
然后是范湉湉,无点。
开场用了一个始于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的流言,在他《人的能量》里确实这样提过,但现代大脑的研究结果依然不一样。100年前发现大脑激活常处于部分状态,100年后发现大脑只是分区激活对应不同功能罢了,所以100年前的研究结果变成流言。
然后是关于神的活法,太不够生动,完全可以借鉴《那个男人来自地球》。可惜那个男人是长生不死,从十字架爬下来的耶稣,长生不老的范湉湉开始就得解释她是如何躲过各种战争、瘟疫、疾病、谋杀、意外、精神崩溃。
然后是马薇薇,两点。
一是量子态反驳神论,大家不熟悉的东西反驳了一个流言,大家都没什么感受的感受。
二是时间太长,就不会珍惜。珍惜是个人的品质,意义是人赋予事物的内涵,都不会因为时间长短改变。一来,马薇薇的理论就犯了开始奇袭柏邦妮的逻辑错误,用长论证长的坏处,短就一定好吗,短就一定比长更珍惜、更有意义?no,探索外星征服宇宙的人还是会探索外星,完成200多个人生理想的人还是会继续完成,至于时间只有这么几十年,他们就一定会更频繁的回家看看咯?
然后是大美玲,一点
反驳马薇薇的感情偷换概念,遗憾。
如果一定要反驳,时间长久将剥夺削弱遗憾的体验。
如果一定要反驳上条,这种千百年的遗憾一定更深刻。
然后是肖骁,嗯,很对。
然后是侯佩岑,一点,不和女神辩。
时间长了并不会使你把握人生,还很可能使你受到不能掌握这个真相的伤害。
然后是金星,一点。
时间长了,有了选择权,不和女神辩。
然后是蔡康永,两点。
一个粉笔擦变大一万倍,还是粉笔擦。从一个人变成六十亿的人类,10-20年的平均寿命变成近百岁,人类就从石器时代到达信息时代,量变导致质变的哲学概念。那怕是没有时间的累积,突然的变成长生不老,至少我们拥有了质变的前提。
二是恐惧,跟开头一样,只不过这次更圆滑具体,恐惧不能承受的可能。一种可能性不能否定其存在,真不好辩,那就强扭过来,形成这次立论。
正是这些未知的可能性,才构成了人生的趣味,才变为我们赋予人生意义的素材。我有一个朋友,公务员,收入中等偏高,稳定,入职半年辞职,问他为什么,他只回答我“你很想过一眼望到尽头的人生吗?”。我不知道终点有什么,能不能承受,甚至中途有什么,能不能承受,但对于一份人生来说,最坏的结果莫过于死亡。长生不老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具体的好或者不好,顶多长期处于青春的状态之中,但那也不一定是好的,青春也有青春的毛病。但是,在当下这个物理规则的世界,未来我不知道,它能够让我们有更多体验的可能,有更多赋予事物意义的机会。至少,现在我还没有自杀的原因,就是此。
以上是自己的胡思乱想,写得不好谢谢看官捧个场,写得好也是众多选手展示众多观点后的马后炮,并不表示在准备过程现场状态上比他们更好。
我是《奇葩说》的忠实粉丝,看了第五季第20期我才知道,马薇薇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没错,一个战斗力连男生都比不过的辩论女王马薇薇患了抑郁症。
在我看来,马薇薇已经很优秀了,她在辩论圈首屈一指,她和好朋友一起出版了几本书,她是米果文化副董事长,她是米未传媒的签约艺人兼主持人,她独立自主有才华,并且有一定的影响力,经常被电视台邀请去做节目。她的事业风生水起,她目前所达到的成就许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可是她居然得了重度抑郁症。
在大家眼中,她是一个强势犀利的女人,这样的人似乎很难和抑郁症扯上什么关系,可是她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有软肋,也会有普通人的情绪。
她离过婚,后来在《奇葩说》和同为辩手的武汉大学教授周玄毅高调恋爱,这段恋情最后以分手告终。虽然这在外人看来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对一个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来说,更是很平常的打击,可是她很在乎,这些事让她的人生不够完美。她已经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生子。我看到马薇薇有一条微博写到:“我像一个人贩子一样久久凝视着高铁走道上嬉戏打闹的两个孩子,幻想这是我的一双儿女,努力在心头挖出一丝爱意。二十分总过去了——我想跳车。”
她在《奇葩说》节目中也有表现不好的时候,以至于黄执中在旁边紧张地握着自己的双手。她说很怕去人多的地方,总觉得人群中有一些人在网络上骂过她。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难免会有一些负面评价,可是她很在乎,她希望自己展现给大家的永远都是一个完美的形象。
后来,我又想到了大家熟悉的丘吉尔、崔永元、郑秀文也曾患有抑郁症,经过多年的治疗和自我疗愈才走出抑郁。而像张国荣、乔任梁这样的明星,在世俗标准看来什么都有的成功人士却始终没能走出抑郁,他们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灿烂而短暂的生命。
然后我在网络上去查, 患有抑郁症的成功人士古今中外,多到出乎你的想象。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阿拉斯戴尔·克莱尔,他曾是牛津大学的明星学生,后来成为该校著名的学者,受到无数人的推崇,赢得了许多奖项及奖金。他不是一个喜欢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的人,他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和诗集,而且还发行了两张唱片,唱片中的部分歌曲是他自己创作的。他还亲自编剧、导演、制片并推广发行了一部电视片《龙的心》,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的12集电视了系列片。这部片子获得了艾美奖,但克莱尔没有到现场领奖。因为在他48岁时,刚刚完成这部片子没多久,他就扑向一辆疾驰的火车,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他的一生。
在外人看来,他们已经很成功了,拥有普通人一辈子都不会拥有的财富、名誉和地位。他们如此优秀,为什么还会抑郁?
因为成功并没有使他们满意,他们从未认为自己做的足够好。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抑郁症患者是严厉的自我惩罚者。他们的特点是自我攻击,这样的患者内心有一个严厉的惩罚者,会对自己的些微不好实施严厉的惩罚。
所以,抑郁的根本原因是内在的冲突,确切地说是“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的冲突。
可是谁没有缺点,谁没有遗憾,谁没有过不堪和失败呢?他们自我评价的参照物是神不是人。他们太理想化,说白了他们太完美主义了。完美主义拒绝一切有碍于完美的瑕疵、缺陷和偏差,而当他们为自己设定的标准无法达到时,痛苦的是他们自己。
要对抗完美主义,必须接纳事实,承认现实世界里就是有很多限制和约束,例如,每天只有24个小时,我们的钱是有限的,生活中就是有很多我们求之不得的东西,即使穷尽一生的努力也达不到预期的结果。我们得学会懂得这个世界不是尽如人意的,没有人是完美的,学会正视这一切。
11月24日晚上,马薇薇在微博《喂,人生,我还在呦》中写到:“你看,并不是脆弱的人才会生病,也并不是乐观的人就可以向上。这是一种比想象中的矫情更痛苦的病症。我很感激执中帮我说出来,就好像我终于放弃了盔甲,但是又重新拿起了剑。那天以后我感觉好了很多。我遭遇过背叛,污蔑和咒骂,也许以后会更多。可是,我学会了看向爱我的人。原所有抑郁症患者都如我这般幸运,与痛苦战斗,讲黑狗斩于马下,快意人生。”
邱晨虫仔回复她:我们也都在。
一个曾长期服用左洛复的girl回复她:喂,马薇薇,我们也还在呦!
马薇薇后援会回复她:你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马薇薇会好吗?会的。她已经知道完美主义不完美,她已经学着正视这一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