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和苏青的故事

张爱玲和苏青的故事,第1张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滩,各类报纸杂志多如牛毛,造就了一大批以写作为生的女作家,张爱玲和苏青属于其中的佼佼者。

当时的苏青离婚后拖着几个孩子,又办着一份杂志,忙得不可开交,而张爱玲正大红大紫。苏青便向张爱玲约稿,希望张“叨在同性”的分儿上给她的杂志赐稿。张爱玲看到苏青如此快人快语,当即给她寄了一篇小说《封锁》,没想到这篇小说让胡兰成大为赞叹,跑来找苏青要张爱玲的地址,结果一场倾城之恋轰动上海滩,也给后世留下说不尽的话题。

其实张爱玲与苏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女人。张爱玲是名门之后,一向遗世独立。苏青来自浙江宁波,虽然家境富有,但是丈夫李钦后死要面子,不想伸手向家里要钱。有一次家里揭不开锅,苏青伸手向李钦后要钱。李钦后当时失业在家,正窝了一肚子火,看到讨钱的苏青,抬手就是一巴掌:“你也是文化人,你为什么不自己挣钱”这一巴掌打碎了这对金童玉女的婚姻,也把苏青打上了职业女性之路。她的职业就是卖文。

胡兰成与张爱玲经苏青介绍相识时间不长,两个人的倾城之恋就在上海滩人尽皆知,这让苏青极不开心。苏青早于张爱玲认识胡兰成,并且两人早就有了一段地下情。

对于胡兰成,苏青是才貌俱佳的美人。他曾经公开说过,苏青“鼻子是鼻子,嘴是嘴,无可批评的鹅蛋脸,俊眼修眉,有一种男孩的俊俏——在没有罩子的台灯的生冷的光里,侧面暗着一半,她的美得到一种新的圆熟与完成”。

苏青一向写不来虚构的小说,她的文字大都写实。在1949年秋天出版的《续结婚十年》中,她以“谈维明”来影射胡兰成。以苏青一向为人直爽、口无遮拦的个性来看,《结婚十年》乃至《续结婚十年》都是她的人生实录。这个谈维明“当过什么次长,也做过什么报馆的社长”,“他虽然长得不好看,又不肯修饰,然而却有一种令人崇拜的风度。他是一个好的宣传家,当时我被说得死心塌地地佩服他了,我说他是一个宣传家,那是五分钟以后才发觉的,唉,我竟不由自主地投入了他的怀抱”。

这个男人明白无误就是胡兰成。

而张爱玲不知道他们两人之间的隐秘之情,那时候她才20岁出头,不懂人情世故。当时胡兰成因文事坐牢,苏青认为张爱玲名气大,是当红作家,说话有影响力,便带着她来到汪伪政权行政院院长周佛海家,想通过周佛海说服汪精卫释放胡兰成。

苏青和周佛海的妻子杨淑慧是密友,张爱玲插不上嘴,就看周家的古董。周佛海凑上来说:“这是端砚,鱼脑冻和胭脂晕,是最好的两种,都出自大西洞。张**是大作家,想必对文房四宝是有研究的。”

张爱玲摇头发笑:“我们这一辈用的都是派克钢笔。”

周佛海点头说:“是啊是啊。”

杨淑慧和苏青从内室里出来,杨说:“你这木渣渣的脑袋,也好跟人家才女攀谈”

周佛海说:“我看人家张**对砚台有兴趣。”

张爱玲夹在中间有点难堪,解嘲说:“中国真是,连砚台的名字都叫得这样好,鱼脑冻、胭脂晕。古人的好,今人是永远追不上的。”

苏青说:“所以你把老清装都穿上啦。”

周佛海说:“**们穿穿是新鲜,我们要是穿上,那可就是搞复辟啦。”

杨淑慧听到此把脸一沉:“三句话不离本行,我倒要问问你,胡兰成犯的'是什么罪,要把他关起来没事就把人家给放了,你们这些人,老虎打不动,苍蝇倒拍得勤。”

周佛海坐着,低头喝茶,末了说:“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是汪先生要找他谈谈。”

周太太补了一句:“不可能一谈就谈了一个月吧”

就这样,胡兰成被放了出来。

胡兰成出于对苏青“救命之恩”的感谢,有事没事总是撇开张爱玲来看苏青。后来他在《今生今世》中写道:“当初有一晚上,我去苏青家里,恰值爱玲也在。她喜欢在众人面前看着我,但是她又妒忌,会觉得她自己很委屈。”在女友家相逢老情人,张爱玲立刻泛出醋意,一时不及掩饰,被胡兰成看了出来,苏青也看了出来。不知道这件事最后如何收场。胡兰成像只夜猫子,总在黄昏天黑时分蓦然出现在苏青的家。苏青在小说中写道:

“然而不久,我终于遇到一个知道我的人,叫作谈维明。他的脸孔是瘦削的,脑袋生得特别大,皮肤呈古铜色,头发蓬乱如枯草,是不修边幅的才子典型。然而他却有着惊人的聪明,加以博学多能,于社会、经济、文学、美术等无所不晓,这可使我震慑于他的智慧,心甘情愿地悦服了。他天天到我家来,坐谈到午夜,浓浓的茶叶、强烈的香烟味,使两人兴奋而忘倦。”

“露水妃子”与“文艺姘头”

苏青的妹妹苏红在晚年对来采访的记者说:“我姐姐和张爱玲好得很,经常一同逛街,一同看**,还互相换裤子穿。”两个女人好到换衣裳穿的程度,这是女人间不太多的友谊,民间形容两个人要好,就说“好到穿一条裤子”。

当时由于报纸杂志业繁荣,《中国女性文学史》作者谭正璧提议举办一次女作家聚谈会。

在聚谈会上,主持人问苏青哪一位女作家的作品最好,苏青当着众多女作家的面堂而皇之地说:“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看,只看张爱玲的文章。”

主持人随后又问张爱玲:“我们再听听张爱玲女士的意见。”张爱玲说:“古代的女作家中我最喜欢的是李清照。近代的最喜欢的只有苏青,苏青之前,冰心的清婉往往流于做作,丁玲的初期作品是好的,后来略有力不从心。踏实地把握住生活的情趣的,苏青是第一个,她的特点是‘伟大的单纯’。经过她那俊洁的表现方法,最普通的话成为最动人的,因为人类的共同性,她比谁都懂得。”

两个人如此露骨地惺惺相惜,引起在场一大批女作家的愤怒,散会后众人均不理她俩,可她们两个人照样谈笑风生。

这时候苏青尚未创办杂志,她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写作。但是她的笔不如张爱玲勤快,稿费时断时续,这便让她的生活有时十分难堪。

她的一篇《谈离婚》让上海市伪市长陈公博大为赞叹,认为她将离婚男女的心态写活了。得知苏青急切地想得到一份工作养家,陈公博便主动提笔给苏青写了一封信,请她做市府专员,帮着整理文件。苏青也没有犹豫,欣然接受了这一切。

过了一段时间,她突然收到一封密信,一位好心人提醒苏青,这样的生活对她来说太危险,须提防有人暗中下毒手。

苏青看了信后非常害怕,陈公博也看出她的苦恼,便暗中寄给她10万块现大洋,让她创办一份杂志。

当时印报纸杂志的白纸十分紧张,陈公博又为她弄到了两车皮白纸。苏青片刻不想等待,立马行动,注册了天地出版社和天地杂志社。

去运纸的那天,苏青起了个大早,跟着卡车司机亲自去押运。满满一卡车白纸,苏青就坐在纸堆上,车子开得飞快,大风将她的头发吹起来,纸堆有弹性,摇摇晃晃的,她招摇过市,得意扬扬。

这时候,上海的小报上关于苏青是陈公博的“露水妃子”、张爱玲是胡兰成的“文艺姘头”正在风传。

苏青将小报拿给张爱玲看,张爱玲推开说:“我从来不看这个。”苏青其实也不看,是朋友特地给她留着的,她一把火将一沓小报全烧了,却再也无法摆脱陈公博。

两年后的某一天,一个叫姜贵的人来看她,给她带来了一张报纸,上面正是陈公博被处决的照片。苏青吓得面无人色,将一张银行存折交给姜贵说:“全给你,你帮我处理吧。”上面的钱全是陈公博打给她的。

曾经的闺密不再提

陈公博被处决后,大街上什么说法都有,到处人心惶惶。苏青深居简出,她尽可能低调,不想再惹出任何麻烦。但是要想恢复到成名前的平静怕是不可能了,总有男人不请自来,这姜贵便是其中一位。

当时姜贵看到苏青的小说,心生向往,两个人来来往往,后来同居。陈公博被枪毙后,姜贵怕引火烧身,住到无锡不再回上海。偶尔,姜贵会赶晚上的车到上海,在斜桥弄苏青的公寓里住上半宿,只住半宿,天不亮就赶早班车回无锡。每次过来,他都打电话通知苏青,她就早早把孩子们安排在地板上睡觉。深更半夜,姜贵走进去,地板上横七竖八睡的都是孩子。姜贵左一脚右一脚跳跃着从地板上走过,小心又小心,生怕一脚踩到孩子。在昏暗的灯光下,苏青一个人寂寞地坐在藤椅上等着他。

后来姜贵和苏青渐行渐远。苏青后来把她与姜贵的交往全写进了小说《续结婚十年》中,这完全是一部纪实小说,所有与苏青有过交往的人物全部可以从其中找到对应,除了曾经的闺密张爱玲。多年以后,张爱玲的纪实小说《小团圆》出版,所有她结交过的人物也写了个遍,就是不提苏青。

一对歧途佳人

苏青的最后一部小说叫《歧途佳人》,其实她与张爱玲才是真正的歧途佳人。或出于某种目的,或因为少不更事,她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结识了不靠谱的男人,分别在两条歧途上走了很远,最后殊途同归:都穷困潦倒,抑郁而故。不同的是,一个死在国内,一个死在他乡。

1949年以后,张爱玲冷静地观察了一段时间,还亲赴乡村参加土改。看到当时许多的口号和过激的做派,她无法忍受,认定自己在国内前景不容乐观。满大街统一的蓝或黑的人民装在她眼里是那么难看,她对弟弟张子静说:“这样的衣裳打死我也不能穿。”她后来借口去香港大学复读,从深圳罗湖出关到香港,最后又前往美国。

与张爱玲相比,苏青的适应能力要强得多,她在一夜之间就顺应时代潮流穿上一套女式“人民装”,混迹在人流中,根本看不出她曾经是老上海当红的女作家。她最后选择留在大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活下去,也相信不管什么人当政,柴米油盐的日子总是要让人过,无非就是找一个挣钱养家的职业。苏青后来做了编剧,“反右”时受“胡风事件”牵连被判刑入狱。出狱后工资停发,苏青生病时连两块钱的出诊费都掏不出,于1982年冬天含恨而故。

13年后的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遗体被人发现,在遗嘱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察看我的遗体,不要举行任何仪式,将骨灰随便抛弃在荒漠无人处……”

苏青与陈公博

苏青曾为文赞陈公博的鼻子,很为时人所诟病,盖鼻子在国人的知识中,不仅仅是隆准,龙门高峻,还与男性的生殖器有关,赞鼻子换句话说,也意味着赞一个男人的性以及性能力。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苏青或许并不懂这个,于是一句真心的赞美,就被人笑话了。抗战结束后,小报小书(那种所谓内幕)都曾把苏青与陈公博联系起来,苏青也没有站出来澄清,后来,她出版《续结婚十年》,对与陈公博的关系有比较详细的描述,似乎也不见什么暧昧,不过是要她做秘书,给她官做,再是给她钱,于是办了《天地》杂志。书中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谢上校走后,报纸上刊出了陈公博被枪毙的消息,她说:报纸上第一项触目的消息,便是金总理死了,她觉得这是历史的悲哀。

《续结婚十年》写作和出版都在抗战后,不过她还是写出了自己与金总理的交往,也为他的死而伤心,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仅止于此呢?小报小书上的记载是否空穴来风,出于想象呢?

本来,这种床笫之间私人的事,外人难窥底里的,除非有西方那种伏于床下的弄臣出来讲讲听感罢。然而,苏青的事,自己不说,却有人替他说了出来。这个人也是她的入幕之宾,也就是《续结婚十年》中的谢上校。

蔡登山先生已经考证出,谢上校其人,就是后来的作家姜贵。他在五十年代香港的《上海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回忆录《我与苏青》,把苏青的事说了很多,几乎揭了苏青床上的被子。

回忆录的真实性可能小于日记,但高于小说形式的《续结婚十年》是毫无疑问的。且姜贵这篇回忆还是刊于大陆“解放”后的香港(按:姜贵此文写于台南),可以不担心苏青看到。姜贵说:“自由世界与竹幕大陆已经是两个天地,这些旧事,由于地理关系,已与对方痛痒无关。”所以,这里的记载,应该比较的可信并接近于事实。

姜贵在《我与苏青》中谈到苏青与陈公博,必是来自苏青之口,且看他怎么说——

苏青的离婚,“原是陈公博怂恿促成的。”陈公博为什么要拆散人家一对夫妻呢?自然本身两人之间已经存在矛盾,这是不必说的,更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为他们自己方便。

苏青追随陈公博,最先的名义是“随从秘书”,“有善意的第三者警告她谨防莫国康的毒手,她才改变主意。”莫国康作陈公博的“随从秘书”在前,为什么苏青来做要谨防毒手呢?当然不是工作上的竞争,而是夺宠与妒忌,这样就可以明白苏青与陈公博的关系,其实就是陈公博与莫国康的关系。

苏青后来就市府专员之职,“陈公博送给她的是一本复兴银行的支票簿,每张都已签字盖章,只等她填上数字,便可以支现。”“陈公博接见她,常在国际饭店某楼的一个房间。”抄到这里,基本可以明白苏青与陈公博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了。

这样看来,苏青称赞陈公博的鼻子倒是出自内心的由衷之言,虽然两人之间的关系只维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 。

1、苏青(1914年~1982年),女,原名冯和议,字允庄,1914年苏青出生于浙江宁波。早年发表作品时曾署名冯和仪,后以苏青为笔名,上世纪40年代,上海日据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浙江宁波人。中国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

2、是与张爱玲齐名的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1933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后毕业移居上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结婚十年》,中篇小说《歧途佳人》,散文集《浣锦集》《饮食男女》等。

1944年3月16日,在上海《新中国报社》社宅,召开女作家聚谈会上,苏青和张爱玲就有一番对白。

主持人问,苏青读哪一位女作家的作品苏青马上回答:“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大看,只看张爱玲的文章。”

主持人又问张爱玲的意见,张说,古代的女作家中最喜欢李清照。近代的最喜欢苏青,她踏实地把握住生活的情趣,苏青是第一个。她的特点是“伟大的单纯”。经过她那俊洁的表现方法,最普通的话成为最动人的,因为人类的共同性,她比谁都懂得。

苏青,曾与阮玲玉、张爱玲、宋美龄、王映霞、胡蝶等被称为“十个上海滩的女人”。在二十年代的上海,上海文坛同时出现了2位女作家,一个是张爱玲,令一个就是苏青,她们既是好姐妹,也是文坛挚友,当时被称为“孤岛时期荒芜文坛上并列的奇葩”,在当年,苏青的影响和张爱玲不相上下,1945年第14期16卷《杂志》曾刊登过一篇《苏青张爱玲对谈记》,编者就把她们两位同时称为“当前上海文坛上最负盛誉的女作家”。

苏青写文章十分大胆,在那个年代,她写情爱,写婚姻,写男人女人,就敢直言无忌地坦承女人的性心理,仿佛裸体站在世人面前谈天说地,时而推心置腹,时而玩世不恭,时而还调侃一下观众,她说:“婚姻虽然没有意思,但却也能予正经女人以相当方便。一对男女再没有情义些,同睡在一张床上,总不能相安事实吧!”

“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情应该先是挑逗的,然后当慢慢地满足她、安慰她。”

“虚伪是女人的本色。”

“我敢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女人不想永久学娼妇型的!”

“四五十年光阴守着一个丈夫或妻子,试想这是什么味儿”

“我需要一个青年的、漂亮的、多情的男人,夜里偎着我并头睡在床上,不必多谈,彼此都能心心相印,灵魂与灵魂,肉体与肉体,永远融合,拥抱在一起。”

真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也正是由于这些毫无顾忌地说出了女人真正所想的,苏青被一些人称为“文妓”。而张爱玲却对此莞尔一笑,说:“听上去有些过分,可笑,仔细想起来却也是结实的真实。”

苏青1914年5月12日出生于宁波乡间外婆家里,原名冯和仪,取自“鸾凤和鸣,有凤来仪”。苏青祖父冯止凡为清末举人,后来经商,成为富甲一方的豪绅,家中置地达千亩。

其父冯松雨,是庚款留学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回国后在上海某银行任经理。苏青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她曾回忆故居与祖父:“我只知道我家的房子很大,走出大门不远处,有一石桥名浣锦桥。幼小的时候,我常常随着祖父到桥边去。看着汤汤流水,祖父和我讲起那美丽的西施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8岁那年,苏青跟着父母来到上海,进入一家私立小学读书。苏青生性聪明,加上开朗活泼,家境殷实,很受老师宠爱。可好景不长,在1921年上海信交风潮中,大批银行倒闭,冯松雨冯松雨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忧愤成疾英年早逝,家里失去了生活支柱,母亲只好带着苏青返回故里。

债主很快找来,祖父咬着牙还了儿子所欠的债,不久也魂游天国,苏家因此由盛转衰。苏青的母亲深明大义,节衣缩食供养子女读书。

名嫒的华贵典雅自从娘胎里就开始熏陶,尽管家境败落,苏青丝毫不减蕙质兰心,在学校很显风头。初中毕业的时候,学校排练好《孔雀东南飞》,苏青饰演的女主角形神兼备,让男主角李钦后神魂颠倒,在台下看戏的李钦后的老爸当场就定下了这位儿媳妇。

李钦后的父亲李星如早年在恒永钱庄做经理,他知道如何拍股东马屁,如何投机做买卖,后来脱离这家钱庄,自己斥资开了元泰钱庄,自己当老板,李家由此渐渐富有起来。

后来,李家请人带着重金厚礼上门提亲。生活拮据的苏青母亲并没有一口回绝,说是考虑考虑。她到底经不起那媒人的劝说,说什么两家联姻后,冯**和弟弟的读书就都没有问题了。订婚的一笔聘礼,可以折成现金存放在东家的钱庄里,随时可以取用。苏青的母亲终于答应了,条件只草草谈了一个,必须要让苏青读完大学才能结婚。

苏青初中毕业后,升入浙江省立四中学读高中。

苏青在四中时就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天分,她不仅在学校办的刊物上发表文章,而且还在宁波当地报纸上发表文章。她的语文老师也曾给予她很高评价:“不独为宁中之秀,抑且为中国之光。”同学们称她为“天才的文艺女神”。

进入高中三年级时,她继《享乐主义》后,又连续撰写了《破除迷信》、《异端思想》等论说文章,分别发表在校刊《四中学生》1933年第一期和第二期上。后面这两篇论说文较之《享乐主义》一文,已有了很大进步,表达更加精练和娴熟,不难看出,在成为作家之前的苏青,已经有了很好的文学理论基础。

苏青不仅有很强的文学才能,还有着很强的表演天赋。早在上初中时,每年她都要参加“元旦演剧”活动。

当时她所演剧目多是富于反抗性的,如郭沫若的《卓文君》、王独清的《杨贵妃之死》等,在学期的最后一个元旦,革命狂热已渐渐消失,校中充满着恋爱空气,表演多是《复活的玫瑰》、《青春的悲哀》、《孔雀东南飞》、《弃妇》等,把同乐会变成了同哭会。

进入省立第四中学第一个元旦,苏青因在一次英语讲演竞赛中背了一篇《Self—Education》(《自我教育》),得奖后被学校剧团邀去,演了英文剧《A Fickle Widow))(《轻浮的寡妇》)。这个剧是《今古奇观》中庄子休妻的故事,英文教师把它写成英文剧,让苏青和同学们去演。这次演出开了四中男女同台演出之风。

1933年苏青考入中央大学外文系,是温州地区六县中惟一一个考入的学生,李钦后则考入了上海东吴大学法律系。但当大学未毕业,李钦后生怕苏青在读大学期间移情别恋,因而要求现在就结婚,苏青很不情愿现在中断学业,但母亲苦苦相劝,无奈,最终同意结婚。1934年,两人结婚。

苏青和李钦后结婚,举行的是新旧合璧式婚礼。一半儿是坐花轿,一半儿是进教堂。

坐花轿是宁波十数个世纪以来的乡俗,据说南宋高宗为报答救命之恩,降旨给宁波姑娘出嫁的特权,苏青出嫁亦不例外。

母亲伴女儿出嫁前一晚同睡是当地的规矩,好在夜里教给女儿做媳妇的道理。李家从县城到后仓冯家20华里,迎亲花轿到来已近中午。在这之前苏青不能起床,等到花轿到了才能起身穿衣,由伴娘为她化妆。那时母亲早已起身料理杂事去了,化妆这个事由二姑母冯祖群来亲自指点,她给她穿的是淡红色绸装、

手捧绢制鲜花、大红缎鞋,为是图个吉利。房间里也挤满了看客,二姑母得意洋洋,巴不得多来些人欣赏才好。

梳洗打扮完毕,鼓乐响起。苏青循俗由弟弟冯和侃抱上轿,她欲哭不能,累得弟弟额上青筋暴胀,好容易来到轿前,她赶紧下来钻进轿里。4个轿夫上来关好轿门,放好轿顶,花轿在音乐声中起程。

走了很长时间,花轿在青年会礼堂停了下来。在骚动声中她走下轿来,一个穿银色衣裳面孔苍白、敷粉施朱的**,来打量她一番,回来悄声说:“这个新娘子是宁城打扮,没有上海派头。”苏青听得刺耳,不禁动起气来。

那个穿银装的**,是李钦后外婆家的表嫂——瑞仙,丈夫死了,如今在家守寡。

苏青随着音乐的节拍,一步一挨的来到礼堂中间站定。等了许久,李钦后在众人掌声中被拖了出来,这也是宁波人的规矩,以表无奈之举。二人站定后婚礼便开始了,苏青与李钦后相对而立三鞠躬,来宾纷纷涌了上来,占据了主婚人的位置,主婚人、介绍人也被挤到一旁。

婚礼在一阵阵吵闹声中总算办完了。结婚人、主婚人、介绍人通通在结婚证上盖章,苏青与李钦后向来宾致礼后,伴娘才陪着退了出来。在耳房换过妆,他们重又回到礼堂,向长辈族人、亲人献茶行礼。

后来李钦后招呼瑞仙来见礼,她不胜幽怨地嗔道:“你倒好,也是搭我寻开心。”撅起红菱似的嘴巴装出生气的样子。李钦后一笑,她也忍不住笑了。

见礼毕,天全黑了。李家是宁波富商,亲族也多,都到他家吃喜酒。

洞房花烛夜亦是热闹非凡。前厅、中厅、后面的正厅,汽油灯照得雪亮,摆满了大席,这晚共百桌有余,宾客一二千人。

客人散后,伴娘帮苏青卸了妆,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梳妆台上一对花烛,她们叩过头,道声“早生贵子”,便退了出去。床上只有一枕一被,李钦后早已捷足先登,紧紧裹在被里,苏青不好意思掀开,她倚在梳妆台前,不禁独自垂泪。

新婚第二天,苏青患了感冒。晚上,当她从公婆房里请过晚安回到新房时,在门口无意间听到丈夫与瑞仙的对话,先是瑞仙的声音:

“看你对我们这样,昨夜同着你的新娘,又不知怎的……呢!”

“别瞎说,昨天夜里,我真的同她一些关系都没有,我的好嫂子……”

“得哩得哩,”瑞仙的娇声又接上来了,“你同她有没有关系干我屁事!瞧,人家今天疲倦得已经连眼圈都有些黑了,鼻子红红的,都是你太狂,才害得她伤风!”接着,便是一阵嗤笑。

苏青听了,气得几乎要昏过去。苏青与李钦后的婚姻,一开始便显露了危机。

后来,瑞仙去了青岛,这才使苏青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1934年寒假结束以后,苏青、李钦后分别回到各自的学校。

不知自何时起,苏青胃口不大好,起初并未在意,因为她精神一直萎靡不振,总以为是精神的因素。继而常常犯恶心,可是仍未引起注意,直到例假没有来,也还没朝怀孕方面去想,只当是患了什么妇女病,于是到医院去就诊。

医生稍事检查,便以安慰的口吻对她说:“请放心,没有什么病,你是有喜了。”这话在苏青听来却如晴天霹雳,这一惊非同小可,她既无这方面的常识,也就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眼泪立时便流下来了。

此后的一段日子,苏青便在是否堕胎的考虑中犹豫,先是担心手术中会出危险,后来却又莫名其妙地生出一些母爱的感觉,每次走过百货商店,总要忍不住多瞧几眼橱窗里陈列着的小孩衣帽以及玩具之类,就在这延宕中,肚子渐渐大了起来,决心日减,终于什么也没有做。胎儿五六个月时正好暑假来临,苏青便先到上海,与李钦后一同回到婆家待产。

苏青的公公与婆婆欢天喜地地把有喜的媳妇迎进家门。

全家人笑逐颜开,盼望苏青生个宝贝儿子,给李家续上香火。夜里一家人坐在厢房里闲谈,父亲李星如早已按捺不住心情的激动,对儿子说:“我生平不曾做过缺德的事,如今苏青有了喜,生下来要真是个儿子,取名‘德’字不可少。大的叫承德,以后再生,二的叫怀德,老三叫仁德,老四叫什么德,我一时难以想出来。”婆婆亦说:“叫承德好极了,阿青一定养男孩,因为她的肚子凸出在前面,头是尖的,腰围没有粗,后面看起一点不像大肚子。”

母亲知道苏青回来了,曾几次差人来李家看望,带来不少好吃的食品。并让来人对苏青说,好好保养身体,生个胖小子,连外婆也有面子。

此后的日子,苏青几乎成了一尊佛,被全家供养起来,天天好菜好饭,就连举手之劳公婆也不让她动,生怕动了胎气。

生产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过程颇不顺利,苏青痛苦不堪,几乎使尽了浑身的气力,孩子还是下不来,她忍受不住,便哭嚷起来,后来声音也微弱了……最后医生动了剪子,孩子才落地了。

“是个女孩”,医生说完,霎时,一切都安静了下来,连婴儿的哭声仿佛也低弱了许多。刚刚沉浸在新做了母亲的巨大欣慰中的苏青一下子又跌入空虚与惭愧的深渊中,她甚至失去了睁眼的勇气,只屏息竖耳听那门口传过来的声音,她知道一家人都聚在那里听消息呢。

“也好,先开花,后结子!”先是一个女人的声音。

接着另一个声音道:“明年准养个小弟弟。”

听着婆婆似乎咳嗽了一声,没说话。

一会儿医生忙完了,丈夫、婆婆及小姑进来了。

李钦后附在产妇的耳边,轻声说:“你好好休息一下吧!”

婆婆只敷衍了一句“你再睡一忽儿”,便离开了。

此后婆婆只是站在产房门口吩咐指挥,再也不肯进房来,说是“红房”进不得,进了下世便有罪过。

几天后,苏青有了奶水,可是公公与婆婆却不让她自己喂孩子,说是这样奶水断得快,明年就不能早些养个男娃了。

奶妈很快便被找了来。

孩子跟了奶妈,苏青一人睡,觉得很空虚,想到自己的孩子偏要让她去吸别人的奶,自己有奶却不能喂,既替孩子委屈,又为自己委屈,不由得暗自哭泣。半夜里乳房胀痛得实在厉害,便高声唤奶妈抱过孩子来吃些。可是奶妈起先装睡不应,继而以孩子会受凉为由推托,想必是早已受过公婆关照。苏青不禁拍床大怒道:

“我叫你抱过来,你敢推三阻四我的孩子难道还要你作主吗”

奶妈遂欠身劝道:“少奶奶你且忍耐些吧,奶头痛些时就会好的,没有了奶时你的身上就会来了,老爷太太巴不得你再快些替他们养个小孙孙呢。”

苏青后来写的《结婚十年》也就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就是完整地记录了自己的十年婚姻,如果按照这个小说的描述,在结婚之时,苏青已经身怀有孕,她是带孕成婚的,这样结婚后不久身形就起了变化,也就无法再继续读书,于是只好辍学回家。但她没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就在于他们没有结婚,如果结了婚,他们也许同样会成为一对怨偶。结婚后,李家很盼望苏青能生个儿子,但没想到苏青偏偏生了个女儿,因而苏青备受婆家的冷眼。

在苏青产后一周,李钦后就返回上海继续读书,他临走的时候说:“我要带你到上海去了,时时,刻刻,月月,年年,我们永远在一起。”果然,在这年冬天,李钦后就在学校旁租了一个很小的房子,然后把苏青接来,与苏青同来的还有她娘家的女佣人林妈。而苏青的女儿留在了祖父母身边,由奶妈照料。

结婚后他们还有一个苦恼,那就是李钦后结婚后在上海找到一份教师的工作,但薪资微薄,因此日子过得很清苦。苏青本来是出身大户人家,并没有过上几天苦日子,结果一结婚就开始为柴米油盐发愁,李钦后也因为已经成人独立,不好再向家中伸手,因此两人总是入不敷出,为此也常常发生争吵。

有一次,当苏青向李钦后要钱买米,李钦后此时也正为家中清贫而烦恼,听后沉下脸来没好气地说:“没有米你去买不就得了,干吗对我说。”苏青被他这种态度也弄得恼火起来,提高嗓门说道:“那买米的钱呢”

“那个我可不知道。”李钦后冷冷地回答。

苏青偷眼看了一下林妈,她虽不好插话,但看出她似乎在说:“天下有这么不讲理的姑爷”。

苏青瞪着眼前这个不讲理的男人,气得一字一句地说:“我问你要钱又不是花在我一个人身上,而是买米做饭给大家吃的!”

没想到,李钦后听了不但没有安慰苏青,反而大声说道:“嫌我穷你现在就给我滚,滚回你的娘家!你问我要钱,我问谁要钱”

苏青正要争辩,结果正在火头上的李钦后抬手就给了苏青一个耳光,大喊道:“你也是知识分子,可以自己去赚钱啊!”

苏青怒吼道:“我出去也不怕饿死,真是倒霉,嫁你这种只会做寄生虫的男人!”

李钦后眼睛一瞪,连脖子都红了,大喝一声说:“你要出去马上给我滚蛋!”说完就揪住苏青的头发往外拖,林妈更加着慌,拼命把二人隔开,李钦后一面喘着气,头也不回地跑下楼去了。

苏青好像被打醒了一样,这之后,她每天都去买一份《新闻报》,她不看新闻,只看招聘广告,然后发出一份份求职信,但没想到,这雪片一样的求职信发出后就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就在苏青倍感失望的时候,她突然注意到报摊上那花花绿绿的各种报纸、杂志,忽然灵机一定,为什么不写稿子赚钱呢当时上海的报摊上琳琅满目地拥挤着许多杂志,较为有名的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文饭小品》等,其中以《论语》影响最广。

苏青回家后就提笔磨墨,很快写了一篇短文《产女》,写好后她就寄给了《论语》杂志——因为她生了一个女孩,正因此又受了婆家的气,自己也就憋了一肚子窝囊气,于是全部倾倒在纸上,提笔开篇就写道:

古国古礼,无子为七出之一,为人妻者,无论你德容言工好到怎样程度,可是若生不出儿子的话,按理据法,就得被丈夫逐出去,即使“夫恩浩荡”,不忍逼令大归,你就得赶快识趣.劝夫纳妾图后,自己却躲在“不妒”的美名下噙着眼泪看丈夫和别的女人睡觉。反之……

有意思的是,她又在文中论述了生女儿数量的烦恼,她说:“一女二女尚可勉强,三女四女就够惹厌,倘若数是在‘四’以上,则为母者苦矣!”结果,她后来果然一口气生了4个女儿(夭折一个),直到第5个孩子才是个男孩。

当时《论语》的主编陶亢德看到此稿后,连连称赞,认为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苏醒”,改篇名为《生男与育女》,然后刊登在1935年6月16日的《论语》上,不久,苏青不但看到了这篇印成铅字的文章,而且还拿到了5元钱的稿费,这当即让她兴奋不已,随之自信心迅速膨胀,她说:“我也能用智慧赚钱了。”

这之后,她又在《论语》上发表了《我的女友们》,说的是她自己在婚前和婚后的变化,回想婚前校园里的逍遥自在的生活,昔日的女友们都难得联系了,不由地感叹道:“女子是不够朋友的。无论两个女人好到怎样程度,要是其中有一个结婚的话,‘友谊’就进了坟墓。”

陶亢德慧眼识英才,屡次向苏青约稿,并推荐给其他编辑朋友。苏青一发不可收拾,又在林语堂的《宇宙风》上发了不少文章。1937年,苏青正式起了个笔名“苏青”,以后一直沿用。

苏青、阮、张爱玲、等。作为十个女人去了上海。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上海文坛同时出现了两位女作家,一位是张爱玲,一位是苏青。她们在文学界既是好姐妹又是密友。当时被称为孤岛时期荒芜文坛的奇葩。那一年,苏青的影响力堪比张爱玲。1945年16卷14号杂志,发表了一篇苏青张爱玲对谈记,编者把这两篇都放了。不仅名气大,社会影响力也差不多。这时候,苏青结婚十年到1948年重印了36次,与张爱玲不相上下作品。甚至苏青更大胆,她的文笔也比女人更豪爽泼辣苏青和张爱玲是互相欣赏的,情同姐妹,互相欣赏。苏青对媒体直言:我从来不看女作家的作品,只看张爱玲的文章。当我读张爱玲的作品,感觉有一种属于自己的韵味,不得不如饥似渴地去读,其鲜艳的色彩功不可没。再比如一张图。即使是最好的也可以赶不上色彩渲染。也许世界上没有这样的颜色,张灿女士真的是一个仙女。我最佩服她,不是盲目的。张爱玲也眨眨眼,说:如果女作家一定要专门分一个专栏来评论,那我可以不要因为拿自己和冰心、白薇比较而骄傲。我愿意拿自己和苏青比。苏青,1914年生于浙江鄞县,原名冯允庄,后被祖父改名为冯。他是从他的丈夫和妻子,何明,和冯那里带走的。苏青冯的祖父是晚清举人。后来,他下海经商,成了一个富有的绅士,家里的土地达1000亩。他的父亲冯松宇是一个G段的留学生。他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回国后在上海一家银行做经理。苏青8岁的时候,父亲带着她们母女去了上海。但不久后,冯松宇因投机失败,银行倒闭,随后病逝。苏青先后就读于中山公学和浙江四中。那时,她爱好文学和艺术,经常在校刊上发表她的练习,并吹笛子。她被同学们称为才华横溢的文艺女神。苏青她的初恋是中山大学的同学秦丽。秦长得很帅,很有钱,而且外语也很好。当时,学校曾组织学生表演莎士比亚著名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苏青和秦同台演出。结果假戏真做,两人有了感情。不久之后,秦丽的家人请人们来充当媒人。当时,冯松宇已经和苏青家陷入困境,很快就答应了这门亲事。1933年,苏青考入中央大学外语系,是温州六县唯一的学生,秦丽考入东吴大学法律系。然而,在大学毕业之前,秦丽害怕苏青会在大学期间改变主意,所以他要求现在结婚。苏青现在很不愿意中断学业,但她妈妈极力劝说,她最终还是同意结婚了。1934年,两人结婚。后来,苏青写了结婚十年,一部自传体小说,完整记录了他十年的婚姻。根据这部小说的描述,结婚的时候,苏青已经怀孕了,而且她是带着孕结婚的,所以婚后身材很快就变了,她不能她不能继续学习,所以她不得不辍学回家。但是她没有我没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浪漫是他们没有没有结婚。如果他们结婚了,他们也可能成为一对怨恨的夫妇。结婚后,李氏家族盼望着苏青能有个儿子,但他们没有没想到苏青有个女儿,所以苏青受到了丈夫的冷遇的家庭。苏青生完孩子一周后,秦丽回到上海继续他的学业。当他离开时,他说,我将带你去上海。每时每刻,每个月,每一年,我们都会永远在一起。果然,这年冬天,秦丽在东北租了一间小房子

而且,婚后他们还有一个苦恼,就是秦丽婚后在上海找了一份教师的工作,但是工资微薄,所以生活很辛苦。本来,苏青出生在一个大家族,但他没有不要过几天艰苦的生活。结果他一结婚就开始为柴米油盐发愁。秦丽侯也很难联系到他的家人,因为他已经成年了。因此,他们总是不能不要入不敷出。因此,经常发生争吵。有一次,当苏青向侯要钱买米时,侯还在为家里贫困发愁。听完,他沉下脸,没好气地说,你可以没有它我买不到米。苏青也被他的态度惹恼了。他提高声音说,那买米的钱呢?我不我不知道。秦丽冷冷地回答。苏青瞪着眼前这个不讲理的男人,气得一字一句地说,我跟你要钱,不是我一个人的,是买饭给大家吃的!没想到,听完不丹的话,秦丽没有t安慰苏青。相反,他喊道如果你认为我我很穷,离开这里,回到你母亲身边家!你问我要钱,我问谁要钱?苏青正要争辩。结果,愤怒的秦丽抬手打了苏青一耳光。他喊道,你也是知识分子,你自己赚钱吧!虽然侯夏侯_的一巴掌伤害了苏青,伤害了他们的感情,这也惊醒了苏青。虽然说的是气话,但也不是没有道理。既然她也是知识分子,为什么可以她不挣钱吗?苏晴生气地走了出去。之后她每天都去买一本新闻报。她没有我没看新闻,只看了招聘广告,然后一封又一封地发出了申请信。但没想到,这封雪花般的申请信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苏青失望的时候,突然注意到报摊上五颜六色的报纸杂志,顿时灵机一动。为什么她写手稿不是为了赚钱吗?当时上海的报刊亭里挤满了很多杂志,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文饭小品,其中论语的影响最大。苏青回家后,开始写短文产女。写完后,她发给了论语杂志。那时,她刚刚生下另一个女儿。正因为如此,她生丈夫的气的家庭,她充满了怯懦,所以她把这一切都倾倒在纸上。她在开始写作的时候写道:古代,无子是七分之一,为人妻。即使你的丈夫的善良是强大的,你可以我不忍心强迫他回家,你必须抓紧时间。劝丈夫纳妾后,你以不吃醋为名躲起来,含泪看着丈夫和别的女人睡觉。另一方面,有趣的是,她还在文章中讨论了女儿数量的麻烦。她说:一个女人两个女人勉强够,三个女人四个女人够烦。如果数量超过四个,那就难为妈妈了!结果她后来一口气生了四个女儿,直到第五个孩子是个男孩。当时论语的主编陶看到此稿后,改名为生男与育女,并于1935年6月16日在论语上发表。很快,苏青不仅看到了这篇打印出来的文章,还得到了五块钱的稿费,这立刻让她兴奋起来,自信心迅速膨胀。她说女人也在那之后,她在论语上发布了我的女友们,讲述了自己婚前婚后的变化。回想婚前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以前的闺蜜很少联系,她也不能不禁感叹:女人不够朋友。两个女人再好,如果其中一个结婚了,友情也会进坟墓。然而,她与张爱玲的友谊似乎是相反的。他们不但没有因为婚姻而疏远,反而越来越亲密。

苏青的作品有:

小说:

《结婚十年》

《歧途佳人》

散文:

《浣锦集》

《涛》

这里有下载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s/17-su_q/su_qinghtm]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许多文化界名流或撤离,或隐居。因而,彼时的上海文坛寂寞得可怕。然而,在某—个晨曦,却惊现了两朵别致的花朵,一朵是那个世人皆知的传奇女子张爱玲,一朵就是「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传奇女子苏青。 张爱玲 苏青,1914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原名冯允庄。据说,她的家庭十分富有,祖父冯止凡乃是一届举人,后经商,遂成了那时城市里新兴的殷实市民。因此,这苏青亦是书香门第大户人家的**。自古以来,女子在家中的地位都是轻的。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的苏青,虽说有幸受到正规的教育,但是在父母的眼里,这到底不是女儿家的正经事。所以,她还是落了个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女性一样的命运,于14岁那年,经由家长之命、媒妁之言与一个叫李钦后的男子订了婚。1934年,已是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学生的她,和在上海东吴大学法律系的李钦后于老家正式完婚。不久,她便因怀孕而退学,正式结束了她的大学生活。 民国风 不久之后,她和丈夫肄业移居上海。至此,她的生活便与十里洋场、满眼飞花的上海滩有了绵密的纠葛。1935年,她为抒发生产的苦闷,写就了那篇名为《产女》的散文,并被发表于名为《论语》的杂志上。由此,她正式踏上海派文学的道路,并与那个传奇的女子张爱玲一起,走了一条现在看来完全是「 ”非主流”的写作路线。她们一起红遍当时的上海滩,也一起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当人们在追忆老上海的风花雪月时,张爱玲终于红透祖国大地,而她只是那影里的旧人,把一抹春痕模糊在旧时上海的梦里。 上海滩 其实,苏青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写作,却直到沦陷时期才声誉鹊起,短短三年内,她出版了一系列小说、散文集,还创办并主编散文半月刊《天地》,自己写稿、自己发表、自己出版,能干泼辣,可谓文界「 ”女强人”。尽管她声言最喜欢散文集《浣锦集》,但带给她最大名声的,还是这本自传体的长篇小说《结婚十年》,它在40年代已再版达40版次,实不多见。 1944年,苏青与丈夫离婚。这一年,她31岁,他们结婚整整10年。这段婚姻,于她而言真是无以回望而顶失望的一件事情。《结婚十年》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位有文化、有上进心、热爱生活、追求爱、向往自由的青年女子「 ”苏怀青”,由家庭包办而结婚,几经周折,最后终于离婚的故事。小说尽数用了大胆的标题和内容,她写初婚的感受、生育的痛苦和欢乐,她亦写婚外恋,写与各种男人打交道,并于书中细微描述着婚姻生活中女性真实的性心理。一时间,她被称为「 ”大胆的女作家”。毁誉参半的评价,将她推向历史的风口浪尖。于是,她的生活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民国女性 这是一部介于新旧之间女性的人生史,也是三四十年代宁波、上海一带的风俗史;它形象地展现了一代中国女性怎样摆脱了「 ”锅台转”的命运,不得已地走上了自立的道路,也生动地反映了旧式婚姻关系如何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暴露了它先天的缺陷而终至解体。但在小说中,这些「 ”大题目”却都是通过女性日常生活的细节来体现的,显得丝丝入扣而又亲切自然。小说写十年的婚姻生活,从头至尾是夫妻家庭的日常琐事,既没有大悲大喜,也没有浪漫传奇,而能写得有声有色,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对于女性生存的隐秘空间──这一向为我们的文学所忽略和遮蔽的地带──的塑造和挖掘。 民国女子 应该说,《结婚十年》对女性本能状态的刻画,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非常大胆的,而在当时,它更具有反封建礼教和反映时代动荡的意义。例如,小说以「 ”我”的婚礼开头,特别点出自己做新娘子内急难忍这一细节,从中见出旧礼俗的迂腐,显得新鲜别致;它详细描绘了「 ”我”三次怀孕生子的过程,抨击了把女性当作生育机器和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并通过「 ”我”拖着产后的虚弱身体和女儿逃难,客观上揭示了侵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它通过「 ”我”与丈夫不冷不热的夫妻生活的写实描绘,肯定了女性渴望得到了解和尊重、获得情爱和 满足等诸方面心愿…… 与之同时展开的,是对市民日常生活空间的开拓和日常生活情趣的发现。它从头到尾是一笔笔「 ”流水账”,表现出对于俗世人生的极大兴趣和关怀,她饶有兴致地列出结婚的各色礼品和贺仪,娘家送给孩子的种种衣物糕点,上海的菜价,小家庭的家用,收支的盈余或亏损……她有闲情在兵荒马乱的逃难途中插入几节无伤大雅的笑话,她有敏锐的眼光,在最琐碎的事情上,看出人与人微妙难言的心态和关系,使作品隐隐晃动着《红楼梦》《金瓶梅》式的花团锦簇下明争暗斗的影子。然而正是这最迫切的需要:小菜钱、孩子的奶钱……,正是丈夫一句「 ”你可以自己赚钱呀!”的嘲讽,逼着她偷偷地拿起笔来写稿,换取稿费──在人们的想象中,「 ”作家”是多么高尚呀,出走的娜拉又是多么勇敢呀,对于她都只是出于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金钱和自尊。 民国女子 所以王安忆赞美苏青,认为在她的作品里「 ”可以试出当时上海的凉热”,张爱玲激赏苏青,是「 ”伟大的单纯”。《结婚十年》是典型的「 ”苏青体”,毫不讲究谋篇布局,通篇顺叙,如话家常;其语言是白话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叨叨不已中常有一种「 ”意想不到的隽逸”,令人兴味盎然;这里活跃着一个介于新旧之间矛盾不已,但仍然坚持着自己走下去的、倔强的女性形象,这个形象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缺点,与她自己是如此接近,有时令人讨厌,更多是悲咽辛酸,而总的来说是亲切。 在苏青之前,没有一个中国女作家能像她那样直言不讳地谈性。她,把女人温情脉脉的假面撕掉,还原出一张「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真面目,逗号前移一格可使无数女子花容失色,亦可令一些卫道士暴跳如雷。实则,她的「 ” 裸的直言谈性”,是让许多的正人君子挑灯夜读,捂在被窝里窃笑的。她是深懂女人的,亦深知男人心机的。于她眼中女子全然是那欲望中的「 ”蛾”,男子则全然是那薄情寡义的「 ”负心郎”,多是靠不住的,是见异思迁的。他们家中有娇妻,却还要于外面厮混一个情人,这还不能够满足,于是又要去嫖妓。如是深懂,让她的文字有了「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惊世骇俗。 夫妻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由于苏青与大汉奸陈公博的密切关系,苏青备受舆论压力,被骂作「 ”文妓”「 ”性贩子”「 ”落水作家”「 ”汉奸文人”等。1945年11月出版的司马文侦编的《文化汉奸罪恶史》,列出了张爱玲、张资平、谭正璧等16位文化汉奸,苏青亦在其中。1946年陈公博被捕,被执行枪决。1947年,《续结婚十年》出版,苏青在书中对陈公博的死表示:「 ”我回忆酒红灯绿之夜,他是如此豪放又诚挚的,满目繁华,瞬息间竟成一梦。人生就是如此变幻莫测的吗?他的一生是不幸的,现在什么都过去了,过去了也就算数了,说不尽的历史的悲哀啊。” 陈公博法庭受审 当新中国成立伊始,当张爱玲眼见花开无人赏,别人的热闹亦是和自己不相干,于是远走高飞时,苏青却因着骨子里是个天真热心的人,想着一个新的社会总是好的,便在上海紫祥里的芳华越剧团里热热闹闹地安了营、扎了寨。她过的依然是真实的日子,又因着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写出了不少好剧本。然而,人世浮华如梦,沧桑过跟如云,好日子才开了头,厄运便从天而降。史无前例的「 ”政治风暴”开始后,她被投放在一个叫「 ”提篮桥”的监狱,过了一年多白日黑夜不可辨的牢狱生活,出来时,已物是人非。她被开除公职,贫病交加,一无所有。当她求助于至爱骨肉之时,寒意更由心底升起,对方声称已与她划清界限,从此断绝往来。 老上海弄堂 面对亲人的无情,她唯有躲在真实生活之下隐匿地过活。她闭门谢客,只守着满园的花草。她说:「 ”这些花是我生命末期的伴侣。”病中的身体,于时间的飞转流逝中愈来愈恶化,她并不去医治,一任它如同恶魔般侵蚀她的身躯。她在致老友的最后一封信中说:「 ”成天卧床,什么也吃不下,改请中医,出诊上门每次收费一元,不能报销,我病很苦,只求早死,死了什么人也不通知。”她是已经对生活失望了,抑或是绝望,唯一希冀的便是快快死去,好让不如意的险恶世相如滚滚东流的逝水般流去。那个用十年走完百年路的坚韧女子,关于她的那些繁华过往便都隐匿于那梦里,便只成了繁华旧梦一桩而已。 乡村葬礼 「 ”生命不过是一场坟地里的盛宴,饮罢唱罢,死亡就微笑着翩翩飞临。”1982年12月7日,身患糖尿病、肺结核的苏青于上海寂寞离世,时年69岁。据说,当时灵堂里没有哀乐、没有花圈,前来送行的亲友也只不过四五个人,全部的送葬时间仅七八分钟,十分凄凉。(彭忠富/整理;参考文献《苏青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0708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