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金华的节庆风俗和婚丧、成长仪式等文化传统习俗

有关金华的节庆风俗和婚丧、成长仪式等文化传统习俗,第1张

  灯会  是金华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娱乐活动,人们通过迎、灯,以示驱邪除瘟,去灾祈福,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日时灯会都在元宵举行,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一般于农历正月初十起灯,甘日散灯,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兴。

  金华灯彩品目繁多,造形千奇百妍,绚丽多姿。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 (金华、兰溪称“板凳龙”,浦江称“长灯”。),一般均有百余桥(一节为一桥),长者数百桥,甚至千余桥。桥灯分“龙头”和“灯桥”两部分。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 外校棉纸,描以彩色龙磷、云彩)腮挑龙须,嘴衔龙珠,四支擎有各种彩灯,背上插施旗数面,上悬“天 灯”,下挂“地灯”,制作极为精工。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每板长2.3米,阔18厘米,厚5厘米,板两头各有一孔,间距70厘米,用以接灯。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 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迎桥灯主要阵式有:“钦索箍”、“肚里滚”、“青蛇溜”、“麦饼 挑”、“荷花旋”、“剪刀 股”、“双开门”、“绕房柱”等极为精彩、惊险。

  旧时迎龙灯,程序繁琐讲究,禁忌尤多。扎制龙头之竹,必须“偷”。其“偷”法,察准适 用竹后, 至夜集人砍之。砍毕,于竹根处放上红包,鸣炮而去。新制的龙头板和桥灯板“偷”法亦然。被偷者领取红包,不管补偿如何,引为吉利,从不责怪。龙头经精心扎糊和彩绘完毕,用两方小红纸障目,待迎灯之日,行“出位”仪式将龙头抬至厅堂,案上供奉五谷、糖果、糕点,由道士“请龙神”后,才启去小红纸,曰 “开眼”。尔后,村人香烛朝拜。迎龙灯者须火浴净身,然后扛灯桥,放火炮“出门”至旷场,使全村灯桥相接,整条龙、灯齐全,才出发上本保殿,意为会诸神。村坊越大,灯桥越多,灯队就越长。再后,按俗定路线游龙。游龙时,队伍最前列为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捧香盘,上置香炉的蝴香者,次为挑“火炮担”、 “蜡烛担”者,再次为扛“双头锣”及“虎头牌”者,后才是龙头。高擎鱼、虾、蟹散灯的孩童无禁无拘,可占执香之前,可伴灯桥之侧,亦可随龙之尾,谓“巨龙出游,虾兵蟹将开路、护驾”,龙灯游田野,称 “踏青”、“察麦”。人众路窄,不免踩坏麦苗,然无人责怪。游龙时,要“跳灯”、“团灯”。

  庙会  金华各地,旧时庙会众多,尤以农历八月十三日胡公大帝庙、会最盛。届时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络绎不绝,商贾云集,百货陈杂,除举行午迎佛”等俗定仪式外,还有表演“迎大旗”、“三十六行”、“翻九楼”、“迎台阁”、“演大戏”等娱乐活动。“所谓好*伺是也。一会之兴,有烟火,有戏班,且多至十余”(光绪《金华县志》),庙会之盛可见一斑。现时,各地庙会活动仍经常举行,但封建迷信活动已基本废除,为演戏、放**、迎龙灯、游艺、展览等活动所替代。庙会多被改造成娱乐活动会、物质交流会和文化节。

  斗牛  金华斗牛始于赵宋明道年间,积习相沿,经久不衰。建国后,一度停止,1985年4月,金华市在湖海塘畔重建斗牛场,占地十四亩,于1986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上海科教**制片厂来斗牛场拍片,把金华斗牛搬上了银幕。一年后,因收不敷支,于1987年7月关闭。

  斗牛除金华县外,市属义乌、浦江、永康、武义、兰溪等均可见到。一般都是为庙字开光的一项娱神 活动。永康为祭把“胡公大帝”(北宋胡则),兰溪则为祭把白沙大帝(三国卢植),金华县则是“邢公 大帝”(北宋邢植)的庙会活动内容之一。武义称斗牛为“抄牛”或“抄牛角”,永康称“操牛”,浦江 称“轧闯牛”。每年稻秧插竣“开角”(一年第一次斗牛),至次年春耕·前“封角”(一年最后一次斗 牛),除农事大忙或风雪相阻外,几乎是一月一大斗,半月一小斗。斗满一周年,称“一案”。金华斗牛 是牛与牛斗。

  金华结婚风俗

  相亲:金华一带的风俗,女方以蛋相待,倘应允,则以清煮蛋招待,意为团圆;相反,则让吃荷包蛋小伙子如果中意,可吃一对清煮蛋;不中意,则可不吃两家同意后,各书姓名,籍贯,三代,名号,官职于贴上,相互交换

  订婚:双方同意了婚事,即行订婚,俗称定婚订婚要行聘礼,聘礼又叫定礼,各地有各地的惯制古时聘礼用皮帛物品,到汉代始用聘金后代则财物俱全,视家境定多寡定了亲的男女则视为夫妻,别人不可再登门求亲

  娶亲:娶亲旧时用花轿,有八人抬和四人抬之分花轿到女家门口,男方鸣枪放炮奏乐以示通报,民歌有唱:"吹三阵,打三阵,吹吹亲家开开门"的习俗姑娘上轿前须用绵绒绞去脸上的汗毛,称开面,并沐浴,梳妆,俗称扮上轿中午,女方盛设别亲酒宴请贺客和男方迎娶人员新娘上轿(现在结婚上的是轿车哦)前要辞别祖宗并向父母行跪拜礼上轿一般通行由女方兄弟抱或背新娘入花轿启程时,有哭嫁的习俗,女方父母,兄嫂,姐妹要以哭相送,边哭边诉说一些祝愿的吉利语,认为哭得越凶,女儿越会发子发孙新娘听到母亲的哭声后,方能应和着哭,表示生离惜别

  拜堂:拜堂要行三跪九叩礼,先拜天地,祖宗,再拜父母,后夫妻互拜,俗称拜天地拜毕送新娘入洞房,不过她的脚不得踏地,要以麻袋,席,蒲团之类铺地,边走边铺,前后接替,称之传袋,即传代

  现在的金华结婚貌似没有第一那样的风俗了吧,不过还是知道一下好一些。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社会,婚礼都是民俗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大多数人一生只结一次婚,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婚礼是独一无二且富有创意的。

虽然现在的婚礼形式和流程逐渐西化,即男士穿西服佩戴领结,女士身穿白色纱裙手捧礼花,最后二人在神父的见证下宣誓亲吻并交换戒指。

但是,在今天的华夏大地上仍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婚俗礼仪,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少数民族通报的传统婚俗。

结婚呢,每个地方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自然在结婚习俗上也会有着地区上的差异,那么农村的结婚习俗和城市一比,一些有趣的农村结婚习俗可就值得我们看看了。

一、吃喜面

新郎到新娘家后,新娘的本家家长会陪新郎坐会儿,然后新娘的本家姐姐和嫂子就粉墨登场了,开始要红包,并商定喜面的价钱,一般都是事先商量好的。当开始上喜面时新郎要赶紧吃,而新娘的家人会快速的去夺。寓意是夺富,所以两方会尽力抢喜面。一般情况下,新郎只能吃一口,面就被抢了。

二、开门费

吃完喜面后,新郎来到新娘的门前,新娘不给开门,要开门就得拿红包。当然这些红包都是新娘的娘家人要的。

三、锁门费

当新郎进入屋后,新娘的家长早就把大门给锁了,要想把新娘娶回去,得掏锁门费,不给红包,不给开门。有些聪明的新郎会提前安排好人手把住大门,不让锁门。

四、三把炮

当新郎把红包掏的差不多了,新娘该上花轿了,但新郎必须放够三把炮,而且鞭炮是一把比一把长,这样新娘才能上花轿。

五、不走回头路

迎亲回来时就不能走娶亲时的路,寓意是夫妻不走回头路。

六、闹洞房后抢红被子

在洞房夜,新郎和新娘会抢唯一的一床红被子,谁抢到寓意是往后这个家谁说了算。

这就是我们一些农村里的有趣结婚习俗,如果你也想尝试这些创意的话,可以了解一下。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结婚习俗都不太一样,我是福建泉州的,所以就和你分享一下闽南的婚礼习俗吧。

1、轿前猪脚

闽南迎亲队伍中,红红的竹篮中盛着粗大的猪脚,格外引人注明,我们闽南人称之为“轿前猪脚”。每当谁家娶媳妇,在准备送往女方家的彩礼当中少不了得准备两个大小一样的猪脚,寓意两家幸福美满。

猪脚的重量要在二十斤左右,如果猪脚太小会显得太小气。猪脚一定要用红绳子绑在关节点上,另一头放在红纸包成的红包里面,红包里还得放12元钱,寓意以后每年的十二个月都丰衣足食。

2、栓红丝线

提亲的时候就要用到红丝线了,红丝线在闽南婚俗中从头出现到尾。男方在提亲时带的见面礼中,就得用红丝线把见面礼的外包装捆起来,现在比较简化了,直接摆个红丝线上去就行。进入女方家时,把见面礼放在大厅显眼位置,表示吉利好彩头。

双方互相满意之后,就要开始“择日”。“择日”的时候由男方选一位双方都尊重新人的亲属当使者(很多时候是媒婆),使者要来姑娘的生辰八字,用红纸包起来,里面放个红绳,让男方带回去“配生时,择日”,寓意牵姻缘。

结婚当天,双方要再互送的礼品上都系上小红丝线,贴上红纸。双方家中厅堂除了要张贴喜联之外,也要贴上小红条及红丝线扎成的装饰品,放在大厅和新房的门楣上,图个吉利,寓意“千里姻缘一线牵”

3、八卦米筛

米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在闽南习俗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迎娶新娘到家门口时,需要一个画有八卦团的米筛罩住新娘的头,然后男方才能把新娘迎进家中,寓意平安吉祥。

米筛的竹钉要露在外面,寓意出丁发财。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习俗变得更简化了,婚嫁的时候通常改为用一把红花伞来代替八卦米筛,以来图吉祥,二来可以遮风挡雨。

4、崇尚红与甜

在闽南,以红为尊、大、喜、吉。古往至今,办喜事一定是红色为主。结婚时,家中要张贴红色对联,喜字,门口还要挂红布,表示红红火火。新娘要穿红色衣裙,盖红头巾,穿红鞋,拿红包。

新娘入门之后要给婆婆和其他女长辈插红绸春花,表示尊敬和亲热,还要向公婆敬红枣茶,大厅上要挂双喜的红绸喜帐

5、烘炉茶壶

闽南人离不开茶文化,所以在闽南婚俗当中,茶文化也不能少了。婚礼现场会摆着泡茶用的巨大烘炉和茶壶,按照闽南的习俗,要跨烘炉,表示兴旺之意,烘炉上会有“合敬怡真”四个字,告诫新人们,双方要互相敬让,互相包容。

在结婚成亲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合捧“金枣茶”给长辈敬茶,在闽南称之为拜茶。有部分地区把敬茶放在了结婚当天。

这些习俗都满满的闽南味道,毕竟个人了解的会比较局限,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婚礼风俗可以到一些关于婚礼平台上去看看一些文章,我之前就是在一百婚上面看到的。个人也在备婚当中,所以希望回答能对你有点用。

当新人在筹备婚礼的时候,肯定需要对该地区的结婚习俗有一定的了解。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一样的地域文化,结婚习俗也各有不同。在浙江地区,就有一些结婚习俗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下面就来说说浙江的结婚习俗:

1、说媒

说媒是古时候婚嫁习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大多数地区都没有这个环节了,男女一般是自由恋爱。但是在浙江地区,这个习俗被保留了下来。就算男生和女生是自由恋爱,有了结婚意愿之后,也会派遣媒人前往女方家说媒。这是因为浙江地区很多人都是南宋迁居而来的,因此这个习俗被保留了下来。

2、订婚

订婚现在越来越流行了,很多年轻人开始在结婚之前举办订婚仪式,但是订婚并不是必备的环节。而在浙江地区,订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且订婚不仅仅是双方家长坐在一起吃个饭,是有很多讲究的。首先订婚的日期需要好好挑选,择一个良辰吉日。然后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酒,互相认识一下。订婚当天双方还要商讨好结婚的日子和彩礼的内容,为结婚做准备。

3、下聘

下聘就是男方将彩礼送到女方家中,这也是结婚必要的一个环节。虽然下聘的要求没有以前那么严格了,不需要各种小物件都达到规制。但是在浙江地区,下聘依然会选择一个好日子,然后男方将双方商定好的东西拿到女方家中,代表着双方同意这门婚事。浙江地区的彩礼一般是10万元左右,根据个人家庭经济情况而看。

4、嫁妆

男方准备了彩礼给女方,女方自然需要准备一些嫁妆。在浙江地区,女方的嫁妆是很丰厚的,一般会将男方给的彩礼全数或者部分返还。如果是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女方,还会陪嫁车子之类的贵重物品。还有一些浙江地区会将男方给的彩礼拿去购买家电家具,然后作为嫁妆送到新房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婚床必须是男方准备,这是浙江地区的传统。女方在嫁妆中需要准备一个放有花生的棉被,寓意着早生贵子。

5、迎亲

浙江地区的迎亲习俗和其他地区差不多,都开始采用轿车迎亲。但是在部分浙江地区,还是有人喜欢用花轿迎亲,环保又创意。无论是哪种迎亲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迎亲队伍的人数必须是双数,寓意着好事成双。婚车也必须是双数,不能空车。迎亲的时辰最好是一个吉利的时辰,迎亲路线也要提前规划好。

6、回门

结婚回门是每一个地方都有的结婚习俗,回门的时间一般是婚后的第三天。娘家一般会举办回门宴,新人最好穿喜庆一点的衣服。而按照浙江地区的传统,新郎需要在回门宴上面致辞,对宾客表达感谢,对新娘父母做出保证。这样新娘的父母才能够放心的将女儿交给新郎,正式开始婚后生活。

 

只是民间习俗,看家庭经济状况,适可而止

红包不在多少,也不在方式,高兴就好

如果非要一个数据

我觉得,三百伍百不嫌少,三千伍千不嫌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0720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