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璀老师在《学会经营,人人都需要的人生管理术》视频课之《行动管理 如何快速有效地说服别人》一课中为我们支招:
一、从对方出发,找到对方痛点,精准地改变他的预期。
1、要让他知道表现不同结果有什么差别?
2、要保证结果的差别是他真正在乎的。
二、明确执行人。
三、足够坚定(设置的结果不能和目的矛盾)。
四、改变参数,不按套路出牌,让对方摸不到头脑。
具体执行案例,课程举了几个很经典的例子。
如:员工上班迟到,老板反复告诫然并没有效果,后来老板表明态度:迟到就要在群里发红包。员工经济利益受损下次就收敛了。对待更难缠嘻嘻哈哈,一笑而过把红包“赖掉”的员工,崔璀老师又给了进一步的“秘密武器”,老板说:“你下次再迟到,就按迟到时间长短从工资里扣”,言外之意“我是认真的,你不这样做(按时上班),是会受到惩罚的”,这里有态度有执行人(老板或负责工资核算的财务)有处理结果(扣工资),一般段位的迟到员工到此就乖乖改变陋习了。我对问题进一步进行了发散:如果还是有员工就是仍然反复迟到,怎么办?
对于这种比较少见的情况我的建议是深究一下他迟到的终极原因。是对这份工作不在乎,混日子?还是别的原因?如果是思想认识问题或者职员本身家庭或自己并不差钱,那么问题就有点严重。你鸡飞狗跳,他一副泰山崩顶而不色变,爱咋咋地的态度,反正我就这样,不行你开除我,我不干了。那么对此我的建议是把他调离舒服的原岗位,新职位符合专人专职,工作简单但量大,这样每天他疲于被后面一群同事追着要工作成果,压力增大可能会自觉准时上班。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他因此辞职了。听起来结果是不是很坏,不过对于一个影响团队氛围和工作进展并不知改正的员工,其实离职也是早晚的,不是被开除就是自己没意思不想干了。
案例二、丈夫下班老玩手机,妻子反复劝无果,怎么办?崔璀老师给出的方法是:明确他这样做的后果(他要是老玩手机就问他是不是很闲?让他洗碗做家务,要么就不做饭,两个人出去吃饭),并坚定执行(设定时间,时间一到就换衣服出门)。我对这个方法的成效持一点观望态度,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男人其实对于去外面吃饭已经习以为常,当然如果他玩手机你们就去外面吃饭,估计两个人都会吃到吐,毕竟火锅再好吃天天吃也会腻的,何况每天去外面吃饭也确实伤钱。我的奖励建议是每次他下班后没有持续玩手机,或在时间上有所缩减就奖励他一件心仪的物品或者是去共同做一件两个人都喜欢但迫于时间和金钱等系列原因没有进行的活动,或者是去看**,听音乐会,或者是把一些老友组织起来一起吃个饭,唱个歌,唠个嗑,也或许是一起打打羽毛球等简单运动。惩罚建议是他每次持续玩手机积累到一定时间,你就清空购物车里面那件你很心仪但又舍不得买的物品,这样伤钱后你心里会有那么一点购物的幸福感,避免反复劝说战火升级。而他在你伤钱后,也许会有所收敛。
案例三、员工对于老板每次例行公事的开会十分敷衍。崔璀老师给出的方法是改变原有的开会模式,从大家一起讨论到几人分组,设立各组议长,每组十到十五分钟发言时间,一组一组过。我觉得这个方法很赞,很值得学习。
视频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反思。那就是要坚定执行自己预设的结果,设置的结果不能和目的矛盾。我们很多人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设置了预期,督促别人执行,别人不执行就轻易放弃,意志不够坚定。还有就是设置的结果和目的矛盾。比如明明是希望对方多陪陪自己,说出来的话却是“你再不陪我,我就和你分手”,对方明知道你不会和他分手,所以对你的告诫除了反感,当然更有恃无恐。比如明明希望孩子多吃饭,却说“你再这样,就不要吃饭了”,孩子本来对吃饭就抵触,你不要他吃,他正中下怀,乐的更不愿意吃去玩了。我记得一个很经典的案例是妻子让老公早点回家,老公却找各种原因反复无常。妻子很生气,告诫老公“你再不早点回家,我就不吃饭了”,老公一次两次早点回来了,时间久了,又开始故伎重演。老婆气呼呼的,但是她不能天天不吃饭吧,而且她随着不吃饭的频率增多,老公的内疚感渐渐免疫。后来她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那就是给老公说,如果他每天不十一点之前回家,她就开门睡觉,不锁门,并坚定执行。最后老公乖乖地在十一点之前回家了,呵呵,在一些男人的认知中:家花固然没有野花香,最好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但是和绿帽子的耻辱相比还是不值一提,老老实实待在家吧。当然对于夫妻感情已经破裂或者根本没有感情的两个人来说,这招无效。
生活从来不会解决了一个问题和矛盾就从此风平浪静,一马平川,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那些鸡零狗碎,错综复杂的局面,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走得更轻松更从容,而不必大脑整天紧绷着,一个活得像一支队伍,前无先人后无援者,孤独无助。愿我们每个人终究能通过智慧的经营人生,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父母缺乏责任感。虽然很多人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长大,跟他们很亲,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事情。可我有了孩子之后发现,如果孩子跟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比跟爸爸妈妈还亲,那必然是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小时候,孩子最依赖的人是妈妈。可妈妈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一定有时间陪伴孩子。一开始妈妈们都怀着深深的愧疚感,慢慢地有些妈妈觉得不用管孩子更加自由,更何况婆婆或者妈妈他们比自己更加有时间和耐心,渐渐地,就彻底放手不管孩子了。
就像剧中的丁雪和光明,一个根本没时间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一个没等结束就走了。他俩心里都觉得没事,有孩子外婆呢,不就一个幼儿园活动吗,有人管孩子不就行了。丁雪口口声声说爱孩子,但是实际上呢?她在家闲着没事做的时候,管过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吗?孩子从小到大,恐怕都是外婆里里外外操劳的吧。说到底,俩人心里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他们的责任。他们认为孩子的成长就是有人给口饭吃,有人陪就行,至于心理需求,那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现实中,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们好意给儿女们看孩子,孩子的一切事务不用儿女插手,他们以为这是帮忙,殊不知这是伤害。我身边跟爷爷奶奶比跟爸爸妈妈更亲的孩子的家庭里,夫妻俩更容易吵架。妈妈们管不了孩子,认为是爷爷奶奶教的不好,爸爸们则认为是妈妈不管孩子,妈妈们就说自己工作很忙,你为什么不看孩子,于是俩人为孩子的问题争论不休。
这一争吵,就把战火引到了对方身上,愈演愈烈,终有一天觉得过不下去了,离婚吧,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离婚率会很高的原因。他们不是真的过不下去了,他们是缺乏家庭责任感。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为孩子全心全意付出,所以忘记了付出的意义。妈妈们给爸爸提要求时,为什么不问问自己做到了吗?如果妈妈做到了,爸爸还在那里指责,好吧,这样的渣男值得所有人谴责他。而且这八成是婆婆把养育下一代的重任揽到自己身上的原因。
身为老人,不要以为把孙子孙女管得周到体贴是为儿女们分忧,那是推儿女们走向“战火”的主要原因。你的不放手,让成年的他们依旧长不大,成为“巨婴”。孩子终究需要爸妈们养育,这是培养他们的家庭感和责任感的最好方式。要不然古人为什么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呢。新手爸妈们从手忙脚乱走到闲庭信步,关系只会越来越好。而且,在这纷乱的过程中,他们都会学会了无条件付出。
说实话,我特别鄙视把孩子丢给父母管,自己还不断宣称要“生二胎”的人。只生育不养育,追求所谓的“儿女双全”,这就是对自己、父母、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吗?人生,从来都不是活给别人的。没有责任感的父母养育不出有责任感的孩子。而且孩子也不是用来炫耀的工具。
孩子缺乏归属感。有人说,孩子是家庭的粘合剂。所以,很多人对新婚夫妻说,生个孩子就好了。生个孩子能拴住男人的心。可实际上,很多人生了孩子不仅没拴住男人的心,男人还变心变得更快了。孩子没能留住男人的心。“丧偶式育儿”把男人远远隔离在家庭之外,就像很多人说,男人在家很少带孩子,因为孩子不找爸爸。男人在家里觉得可有可无,于是就玩游戏、看手机,女人看到男人这样就开始气不打一处来,孩子合着是给自己生的。
孩子不找爸爸,因为他的归属感出现错置。孩子的家庭观,应该是先“小家庭”后“大家庭”,也就是说他要意识到爸爸妈妈和自己是一家人,然后才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这个大家庭。现实里,很多孩子就像婷婷一样,她说姥姥不需要找伴,她就是姥姥的伴。很多人认为这句话听得很窝心。可事实上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是这个家庭传递给她的错的家庭观。亲子关系永远替代不了夫妻关系,而大家庭永远也无法代替小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埋藏在小小的心灵里的安全感。
为什么爸爸爱妈妈,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首先要让孩子知道,爸爸最终是妈妈的,妈妈最终是爸爸的,他们都爱他,却不单独属于他,他没有资格阻止属于爸妈的幸福。其次,爸妈相亲相爱,孩子的心里才会充满满足感和归属感,他也不必要非得占据一个人才觉得完整,而是会高兴地看着爸爸妈妈和睦有爱。
再次,这给他将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家庭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孩子的恋父情节或者恋母情节较轻,他们会真正追随自己心中所爱,而不是小时候缺失的那部分爱。所以,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为孩子们看孩子,只是为了自己的子女,不是为了孙子。教给孙子好好爱他的爸爸妈妈,而不是让他们爱自己,才是正确的做法。更何况,你的倾心付出,不管是子女还是孙子孙女,他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如果你一味争抢他们子女的爱,以孙子孙女跟自己更近为骄傲,那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导致他们小家庭的不和睦。
身为父母,更要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不要认为把孩子推给父母就万事大吉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再优秀、再有能力、教育的手段再先进,也不及爸爸妈妈陪孩子好好吃顿饭的意义重大。
夫妻缺乏理解感。夫妻之间必然会走向一个“结婚越久、越没什么话可说”的局面,尤其是在人人情愿刷手机也不愿意聊天的情况下。缺乏沟通,夫妻之间就容易出现信任危机。许光明和丁雪,俩人的感情本来没什么大矛盾,许光明抵制“小三”的各种诱惑抵制得也很到位,可为什么丁雪就不愿意相信他呢?有什么话,许光明情愿跟丈母娘说,也不愿意跟丁雪说。俩人出现问题的原因,就是无法沟通。
前些天我在听崔璀的人生管理微课时,她讲过这样一个案例。很多事,跟老公沟通,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彼此太熟悉彼此的套路。这个时候,崔璀建议增加一个参数,这个参数就是孩子。很多男人嘴上不说,其实心里还是很在乎孩子的。所以,有时候,换转一个思路,用孩子作为沟通的切入点,也许话题就能打开。夫妻二人如果把注意力都多放一点在孩子身上,那就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当沟通成为习惯,俩人的交流只会越来越顺畅。沟通这件事,本来就是你向我走一步,我就会向你走九十九步。
可为什么现实中很多夫妻就算以孩子为借口,也打不开沟通的大门呢?因为孩子的主动权掌握在了爷爷奶奶手里。这个时候,常常是爷爷奶奶兴奋地给你们交流孩子的成长变化,而你们俩个只能相顾无言。因为你们的时间都留给了工作和应酬,忘记了家庭和孩子。所以,别再忽视孩子了。“隔代亲”折射出来的是亲子关系的问题、夫妻关系的问题。隔代越亲,说明你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越糟。
我们很忙、很累,但还是应该抽出特定的时间陪伴孩子。你与孩子越亲密,你的夫妻关系就会越亲密,毕竟孩子是爱情的结晶。
写最具深度的专业剧评。微信公众号:windy天意晚晴的剧评世界
最近在《十点课堂》接触到一个很棒的课程,《经营自己,人人都需要的人生管理术》。其中在视频课《精力管理,巧用分工,牢牢掌握关系中的主动权》中讲到一个很重要的理念:谁困扰,谁负责。我不为别人的困扰负责,同时我也不把我的困扰推给别人。
初听“谁困扰,谁负责”这个理念的人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舒服。本来自己心里已经够难过够混乱了还要承担困扰的责任。可是随之一想,如果把影响事情的结果最重要的权重压在——别人的改变这个环节上,无疑会使自己更被动,影响自己的心情还无益于事务推动,最终陷入死循环。因为改不改变是别人的事情,我们主导不了,我们能做的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多更积极有用的方法打破这个局面,从改变别人对结果的预期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话说这样很累,很累,每次都要绞尽脑汁想怎么让在现有资源,环境,人力条件下让事务顺利推动,想到一百种方法,可能尝试了九十九种都不凑效,只能继续自虐式把头脑炸裂挖掘新方法。而随之那些不愿意改变,不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人也离你越来越远。你都开始跑了,他们还在后面蜗牛一样散步,还好,你已经大踏步前进了,接触的是更自律更博学更坚韧的高层次精英再不用和他们一个起跑线被轻易拉掉辛苦的进步。
视频讲述了几个很经典的案例。其一,老板很生气,我该怎么办?作为职场人士我们都多多少少经历过老板,上司发脾气的时候,那时候大部分人内心都是很崩溃的,会自我怀疑觉得是自己水平能力不行让老板,上司生气,觉得他们一定很后悔招自己。其实老板和上司也是正常的普通人也有他们自己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困扰,他们发脾气可能是我们没做好,他们不满意,也有可能是他们的领导,合作伙伴,同事或者是家中的老人孩子等让他们不满意这种情绪在我们这里释放,毕竟谁不可能百分百理性,不感情用事。与其猜测领导发脾气的意图,整日惴惴不安,不如做好手头的事情,做自己。
案例二,面对父母催婚,大多人会很烦躁会和父母辩解,争吵。崔璀给出的解释是我们之所以烦躁是父母或我们自己有意无意都会给自己一个沉重的帽子——我们让父母失望,我们不是他们心中的完美小孩。解决方案是转化主语:
妈妈很伤心,因为我不结婚。
妈妈很伤心,因为她还没办法接受我不结婚这件事。
主语一转化,不由得心里积抑减轻了不少,再把被催婚的对象换位成自己的姐姐,想想自己会怎么办?怎么安慰父母,不由得豁然开朗了。
案例三,劝别人创业,他失败了,如何克服自责?崔璀老师说了很经典的一句话:“如果胜不用居功,那么败也不用担责”。转化主语如下:
从:我给他建议,导致他失败了。
到:他认同了我的建议,他失败了。
这一步表面是主语转化,实质是思维和认知升级。
当然视频还告诉我们:
我不为别人的困扰负责,
同时我也不把我的困扰推给别人。
他没有陪伴我,所以我才这么委屈。——
我需要更多陪伴,所以我才这么委屈。那么我就丰富自己的生活,或者换一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
我业绩没完成,薪资受影响还波及同事对我的信任是因为乙方不靠谱。——
乙方轻易置我于水深火热因为我拿乙方没办法。
……
从“知道”到“做到”中间还差一条漫漫的行动之路,愿每一个内心有界限,明确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分工的人都能使自己的精力不被无情消耗,牢牢掌握关系中的主动权,幸福渡过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