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风俗有:吃饺子、逛大唐西市庙会、过年蒸花馍、社火、帕帕头上盖。
1、吃饺子:
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的。
2、逛大唐西市庙会:
西安大唐西市庙会是盛唐时期我国最大的庙会之一,在中断千年之后终于再次和广大市民见面,融汇了中西风情、雅俗共赏,已成为西安春节期间一道文化大餐。
3、过年蒸花馍:
蒸花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民俗之一,按照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开始蒸花馍,让再普通不过的麦面馒头,摇身一变,成为工艺品。
4、社火:
民间社火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祭把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复的民间娱乐活动。
5、帕帕头上盖:
这个习惯现在50岁以上的人都有记忆,一般都是农村老太太爱在头上顶一方手帕,既能防灰防雨防晒,还能用来擦汗或者包东西,可谓一举多得。现在这种习俗几乎看不到了,人们更流行戴时髦的遮阳帽。
花馍是由发酵的面团做出来的,寓意着“发”而蒸成花馍意味着“步步高升”,有着美好祝福的含义。河南一女子连夜蒸38个花馍送给自己的新婚妹妹,是因为妹妹38岁才出嫁,姐姐连夜做花馍,是希望妹妹以后的日子过得幸福美满,一切都好好的。
做花馍时,馍上面的图案大多数以神态自然的鱼虫花鸟、蔬菜水果、猴子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了人么对祖先的祭祀、老一辈的祝福以及新婚夫妇的恭贺,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但是,不管什么款式的花馍,它的内容都是象征着吉祥如意,寄寓着人们深情而美好的感情。
随着民间艺人对花馍图案不断地发明创造,现在有更多款式多样的花馍,表达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追求。很多地方的传统是,逢年过节面食当家,不管是小麦还是其它杂粮,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在年节庆典中也很常见,是很重要的一项食物。吃着款式多样的花馍,嘴里满满的都是幸福感,在心灵手巧的花馍制作者手中两下三下就能生动地表现出形态各异的花鸟动物,为节日增添了一丝喜庆的色彩。
花馍,还有一种说法是:在过去,天花和牛痘是威胁孩子生命的病毒,老百姓认为虎猫类的动物不会得天花和牛痘 ,因此千百年来,这些花馍制作成老虎小猫的模样,也代表着人们祈求幸福和身体健康的心愿。尽管花膜本身并不能存放很久,而且只是一种很普通的面食,但是它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却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并且发展至今成为一种文明。面对这些造型奇特寓意丰富而又美好的花馍,我们不由得称赞人类文明的力量。
蒸花馍。清明节都要在清明寒食节前蒸花馍。陕西人喜欢把大说成老,所以把蒸花馍叫蒸老馍馍。
陕西清明节吃蒸花馍。过清明节陕西人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明寒食节前蒸花馍。陕北人喜欢把大说成老,所以把蒸花馍叫蒸老馍馍。
吃蒸花馍的讲究:
1、已婚男人吃的花馍叫子处,形状如一个普通的大馒头,是人们纪念介子推,也叫子推馍。花馍呈半圆形,形似子推的坟堆,花、鸟、虫、榆钱等都是生长在子推坟堆上的生物和植物所以花馍上会点缀很多花饰在上面。花馍里面还要包上大枣或鸡蛋等,意思就是坟里面的主人。之所以叫子处,也就是说人们一看到这个大花馍,就能想到子推遇难之处了。男人吃的子处馍又大又圆,象征如山一样的担当、责任和厚重。
2、已婚女人吃的花馍叫罐和搓,形状如旧时织布机上用的梭子。旧时有两种梭子,有一头粗一头细的梭子叫罐;还有一种是两头细中间粗的叫搓。同时也是纪念同一天遇难的介子推的母亲。梭是表示了对女人清洁、洗涤、纺织、勤劳、持家的尊重和赞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