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哥大姐知道贵州安顺紫云县哪里结婚的风俗是怎么样的?

哪位大哥大姐知道贵州安顺紫云县哪里结婚的风俗是怎么样的?,第1张

凡男宾到家,主人不管有无下酒菜先敬以酒。若无酒而满桌鸡鸭鱼肉,主人也自感不成敬意。在婚宴酒席上要唱“酒歌”,叙述族源历史。布依族尤其喜食狗肉、牛肉和腌肉。凡上等贵客到来,主人都要设法弄一只狗来杀给客人吃,以表敬意。杀狗又很重视狗灌肠。布依族妇女服饰有四种:其一,头戴银碗,包刺绣土布青帕,两端翘于耳后,额上一块条形白果花勒帕拢着头发,额前一串银铃花吊。发辫盘于头顶,斜插银簪,耳垂银环。其二,青布挑白果花条形勒帕把发辫拢成一股,独辫垂于脑后。其三,独辫拉于脑后,耳垂银环,穿斜短上衣,长短适中,领扣锁三道白果花疙瘩纽扣,腋下亦如此。其四,头帕为花格青白色,青为主色,两端为扁形,交叉搭于两耳上方。

紫云境内布依族婚姻缔结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矩。凡婚姻缔结均须遵守,具体规定是除磨安乡的韦姓,同姓不同宗可通婚处,其他各姓包括韦姓在内同姓严格禁止通婚。另有李、罗两姓,据说是同胞兄弟繁衍,也不可通婚。父母为子女定婚较早,结婚也较早。过去有开“背带亲”的,有的六、七岁就结婚。

布依族婚姻缔结过程

说亲。首先由男方特色婚姻对象。媒人带去的礼品者若女方家收下,即暗示缔结婚姻的门没有关闭;如媒人出门便退礼品,则表明这桩婚事联不成。这样一般要往返三次以上。许婚后,杀一只大公鸡款待媒人,俗称“开口鸡”。订婚。当女方家答应这桩婚事后,男方家就择吉日到女方家吃“订亲酒”。吃小酒。要由老人和女婿赶一头百多斤重的肥猪去杀给女方家族和亲戚“喝活血”。结婚,布依族称“办酒”或“接大回”,男方家“办酒”的头一天是女方家的酒。届时,女方家的亲戚,朋友都带上礼品前来祝贺,谓之“送礼”。男方请一位能方善辩,有较强应变能力的人当“押礼先生”。男家请一位父母双全、机灵伶俐的男童去“背八字”,另请两位父母健在的兄弟姐妹的男音及两名机灵漂亮的姑娘去作接亲。布依族结婚时,有的地方有“打接亲”的习俗。男方的接亲客进入女方家的寨门时,就会被女方寨中的男女青年、孩童团团围住,一坨坨的粘草籽向他们飞掷。因此,抬嫁妆嫁奁的男青年们,一般不与接亲者同时进入女方家寨子,以免遭此“迎击”。入家手续,礼仪繁杂,有开伞、关伞钱、新娘钱、进家钱、脚步钱街等等。“接小回”。布依族结婚有不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一般结婚后的第二年农历正月间,夫家备些礼品,请原来迎新的两位姑娘或新郎自己妹妹去接新娘。新娘坐家,生第一个孩子,无论是男是女,立即着人带上鸡和酒到外家去报喜。如生男孩子,报喜鸡是公鸡;如是女孩,则抱母鸡去报喜。接着是做“三朝”和办“月米酒”。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宴请宾客叫“做三朝”。这天杀一只雄鸡,再备一些菜肴,祭祖后即请族中的女家主来吃“三朝”。办月米酒。外家要送背扇、小棉被、夹被、甜酒、汤圆面,大米及鸡蛋等。水塘乡布依族的礼节更隆重,凡送有布料者,主人家都有要杀一只鸡,砍成八块煮熟,用芭蕉叶包好作为回敬礼,办一次“月米酒”,杀上百只鸡为常事。紫云的布依族对唱山歌,是两男对两女,不能单唱。这种“朗绍”的地点是向阳处,有人通行的大路边或田坝,。对歌、交谈时,双方距离在 一米 之处,而且不能面对面;相互间语言必须文明,行为必须规矩,世忌“动手动脚”;太阳落坡前必须各自回家,严禁在夜间单独幽会。布依族婚姻有入赘称之为“上门”。凡入赘所生的儿女随母姓者叫“一招二抱”。入赘者既是女婿,又是养子。其子女三代后还父姓,叫“三代还宗”。 离婚的情况在布依中不算多,但在过去男人提出离婚较易,若女人提出离婚则较难,故有“男人不愿一张纸,女人不愿除非死“之说。布依族的家庭出身,大多有分居的习惯,特别是兄弟多的人家,大都在婚后分阶段家另居,此如谚云:“人大分家,树大分丫”。布依族姑娘在未出阁前,备受父母兄嫂钟爱,大家都把她当客人对待,她们一年中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纺纱织布,制作自己一生的穿戴。解放前富有之家的姑娘出嫁时,除正常的嫁妆外,还要陪送一头水牛,有的还划一份“姑娘田”。

解放前,布依族存在一夫多妻的个别现象。同姓可通婚,但同姓且同宗的严禁通婚。也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解放后,像大多数民族一样,废除了一夫多妻制。布依族崇尚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在礼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粑粑,如果非传统节日而见到布依族民家“打粑粑”,则说明此家人正筹备喜事准备迎娶女方了)。

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贵州都匀的布依族在闹新房中,有个“唱荷包”的习俗。一般先唱“荷包歌”,二人一对,一个唱,一个帮腔。必须唱满12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个荷包。荷包里一般装着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贵子,由女方家的“送亲婆”带来。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述或表达彼此的感情。

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作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督终身了。但在旧社会的封建制度下,许多对彼此相爱的情侣并非都能成配偶。那时,婚姻的缔结,绝大多数是由父母包办或媒纳之言定亲的。许多父母对儿女的亲事仅从财札多寡或门户相当出发,并常以"八字"是否相属或相克作为亲事的重要决择,往往因此造成许多不幸的悲剧。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宇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

一、居住

布依族住地的选择多重于水源,多选择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平坝或丘陵以及在有河流或小溪的地带建房立寨。

布依族房屋建筑,从形式看,有全楼、半边楼、半截楼。房子的大小是论柱头来算,有三个头、五个头、七个头、九个头、十一个头和十三个头的,这些都是根据住房的需要和经济状况来定。

二、婚姻

望漠县布依族婚姻,解放后,根据国家婚姻法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族、同姓氏不通婚。自由恋爱、自由结婚是布依族的婚姻传统。

男女青年自由恋爱也须有媒人说合,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方能结婚。自由择偶,男女相悦后,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合要跑“三回九转”,但这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包办婚姻截然不同。这只不过是婚姻过程的一种形式,媒人在其中只起个“转弯”的作用。一般说来,望谟县布依族婚姻要经过请媒、订婚、认亲、拜年、请庚酒、择吉日良辰、结婚等程序。

三、丧葬

布依族的丧弃,既肃穆又繁项。从寿终到安葬,要经过报丧、沐浴、敬永别酒、移床下席、人殓、堂祭、赞礼、煮倒头饭、绕棺、吃永别饭、点主、奠别、发丧、土葬、安家神等程序。

四、服饰

布依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其服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艺术。布依族妇女勤劳智慧,心灵手巧,在经济落后的时代,从种植、纺织到印染制作,都是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布依族的服饰,古朴典雅,简洁端庄。在色彩上,一般外穿青、蓝二色,内衬白色。

男子的服装:一是对襟短衫,多为夏、秋两个季节或劳动时所穿;二是斜扣长衫,多为天气较冷时或走亲访作客时的男“礼服”;老年人穿的长衫,多数人喜欢挂腰带。男子头部,多数裹花格头帕。男子下身,穿大裆肥口裤子。

女子服装:一是短衣长袖,拴绣花围腰腰,头裹蜡染青布花帕,帕内盘辫,脚穿大口长裤;二是穿半襟大袖长衣,衣长至膝,袖口裤脚绣花边;三是交通沿线或城镇附近村寨的人服饰已有所改变,穿现代服装了。

五、织布

过去,布依族都是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自缝,基本上每个村寨都有弹花机、扎棉机,大多数人家户都有蜡染缸、纺织机、织布机等设备。

布依族染布用的原料是蓝靛,大都是自种,自己加工,也有到市场购买的蓝靛,蓝靛是一种草木植物,也叫蓼靛。布依族土花布全部用手工操作,工艺精细,图案素雅,造型别致。花型有印条、格子、斜纹、梅花、桂花、兰花等图案,蓝白色调分明,线条均匀,立体感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六、工艺

刺绣望谟县布依族称为“刺花”,布依族刺绣的内容十分丰富、绣法多种多样,刺绣题材广泛,它不仅绣在衣裤、布鞋、围腰、手帕、挎包上、还绣在枕套、枕巾、被面乃至桌布、靠垫上。图案大方、生动形象、色泽鲜明、针脚均匀、质感强烈。

银饰布依族自古喜爱银饰,银制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装饰品,布依族地区有不少银匠,其技术大都是祖传的,密不传外。银饰品主要有手钏、幼儿奶头手钏、百家锁、帽饰、银乌龟、银仙桃、发簪、发笄、戒指、背带银饰、环佩、银碗、银筷、银杯等。有些制品镶上彩色的釉,琳琅满目。

七、节日

望漠布依族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虎节、摘刀节等,春节、端午、七月半、中秋节、元宵节等节日与汉族类似,但过节的内容与形式,自有其民族特色。

节日活动内容主要有对唱山歌、耍麒麟、甩糠包、打鸡毛毽、祭祀祖宗等。但凡节日集会,一般都有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内容,更增添了节日的情趣和欢乐气氛。

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本着维护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的原则及利益出发,坚持批判、创新、继承、弘扬的鲜明态度,认真、正确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在传承保护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着力探索和创造民族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1、布依族传统音乐山歌文化面临挑战分析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布依族原有农耕社会的文化形态和方式逐渐消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渐行渐远,人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植根于传统农业而派生出来的山歌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其次,受现代生活观念的影响,布依族原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到了颠覆。这表现在由于受到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布依族原有的传统生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渐渐漠视或淡化了用山歌来表情达意,那种含蓄、委婉的谈情说爱表达方式被大胆而直白的求爱方式所替代。最后,社会信息和外来文化的快速涌入和强烈冲击。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科技新产品的出现和大量信息的涌入,世界距离变得越来越小,由于受影视剧及外来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布依族农耕时代构筑起来的文化生活方式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被迅猛而来的各种文化冲击得七零八落甚至是土崩瓦解,传统的“浪哨”方式及表达情感的布依山歌方式被当成陈规陋习而失去了它原有的精神价值和动力。

2、“布依族山歌传人培养”看文化的创新发展分析

21建立地方政府民族工作管理部门指导、民间社团自主组织活动的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存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和工作的繁忙,近年来一些民间社团组织无人管理而导致松散甚至解散,很多民族文化及活动逐渐走向了衰败。因此,要做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达室承保护,离不开地方政府及部门的支持,为各民间组织及民间艺人搭建平台,为造民间活动创造生长发展的“土壤”。我们要在进一步加大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挖掘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和加强对民间民俗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发挥各民间组织自身的力量,积极指导和建立各种民间民俗文化协会等组织,加强对各种民俗节日活动的政策推动和组织引导,完善传统民俗文化组织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一批热心支持和维护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间组织和传承者。通过树立典型、培育传人,开展文化示范村、示范户评比等方法,使一些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传达室承保护。

22整合传统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

要形成文化唱戏,旅游搭台的机制,形成文化与经济联姻,文化为旅游“鸣锣”开道,旅游为文化提供动力的趋势,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逐渐意识到旅游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有目的将旅游工作放在重要日存上,并责成文化部门把旅游与布依族传统节目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以民族文化为元素的旅游景点,使游客们在游山玩水的同时,感受到地方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深刻内涵。应该说,这些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旅游活动的举办及活动的结合互动,不但打响了旅游文化的品牌,促进了旅游文化的不断发展,进而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品位,而且使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23办好民族传统文化节

每年举办一些“民族文化节”,能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氛围。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传承保护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很有必要。但是,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更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因此,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通过制订发展规划和实施立项申报国家基金方式和培养文化传承人等方式途径,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日常生活中口耳相传民间文化艺术,举办好民间文化活动与体育活动等方式,逐步激发村落民众之间过好自己节日的热情,促进各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让民族传统节日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既填补了传统节日的单一性,又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内涵,使传承发展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和培育现代节日文化做到完美结合,促进旅游的发展,从而拉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4处理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简单保护保存传承那些民间民族的风俗、风格、特色,而是要保护传承其中富有生命力的先进文化部分,抛弃其落后部分。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先进的内容和民间瑰宝,这些内容都是推动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的动力,是我们必须保护和传承先进或有益的部分,这些我们要给予保护甚至传承发展[1]。

结论:

简而言之,山歌是布依人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民间艺苑中的一束奇葩异卉。布依山歌伴随其它艺术形式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里反映了布依族的社会风貌、生产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以及他们的美学观念和强烈的爱憎感。同时,民歌依赖于本民族所特有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来体现布依人的社会理想、精神风貌和心里素质,并以此展现布依族民间音乐特有的风格色彩和性格风貌。

我的乡恋曲里总是回荡着悠扬的山歌声。山歌,是我们苗家人的热情表达,也是我们苗家人的婉转倾诉。

不论谁家来了年轻的客人,不管你来得多么的隐秘,总会有人知道。晚饭后,亲戚家另一头的房门就会被推开,而后响起轻轻的笑声。不用说,准是寨上的异性同龄人来对歌了。你可以谦虚一两次,但继续谦虚下去,或是唱输了,接下来就会收到门角落里泼来的冷水甚至是潲水,这是一种玩笑似的惩罚,所以有经验的人总会随时留意门外和楼上的响动。

大方的就会直接进来跟你坐在一起,彼此看个清楚后再开唱;羞涩地就躲在另一头试探着放起嗓子:

喜鹊嘎嘎有客来

剪刀落地有布裁

哥哥要是不嫌意

唱首山歌来开怀

有心接歌的话,就该是这样客气的回答了:

我在我乡不唱歌

来到你乡现来学

晓得哪首唱哪首

不知哪首唱得合(huó)

如果唱得合心,往往一唱就要到天亮。难分难舍的话,第二天你可以欲盖弥彰地带着她们赶集去,或是在路口收下姑娘们早已准备好的鞋垫或手绢。而后就要这样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说起分离就分离

说起分离眼泪滴

手拿帕子揩眼泪

左边揩了右边滴

这分离并不是汉人所说的分道扬镳,而是暂时的离别。几天后,如果来到姑娘家没见着人,你可以这样唱:

太阳落坡哥启程

来到妹乡不见人

唱起山歌叫声妹

不见回音眼泪淋

正月和八月之夜,是我们苗族青年男女玩月亮的良机,你会在路上看到三五成群的后生们。姑娘们则在自己寨子附近的树下或田坎边等着缘分。于是,你会听到这样的歌词:

唱支山歌在路口

哪人心好哪人收

哪人心好哪人接

好人来接我不羞

有时你走在马路上,忽然间就会听到山上传来清脆悠扬的山歌声,那也许是某个正在劳动的姑娘在自娱自乐,她并不是为了引起谁的注意,纯粹是自然流露,透着自在,她甚至根本没留意路上走过什么人什么车,天上飞过什么机。

不仅仅是青年男女之间为了情爱而唱山歌,中老年人也一样可以对歌,不一定为了情爱,仅仅出于一种风俗和礼节,甚至只图一个乐。亲家来了,唱亲家歌。姑妈回娘家,有姑妈歌。当了家的姊妹来了,有姨妈歌。建了新房后,装门是件较为重大的事,要摆酒请客,送礼来的舅舅家不能直接进门,得跟主人家的歌手唱一通开财门的歌。有缘无份的人各自成家后在外遇着时,也可以用山歌来思前想后。比如:

河水弯弯门前过

记得曾经把心合

早知同床异梦苦

不该只听父母说

有时夜间坐在寨子旁的石头上,看不见唱歌的人,但听着来自邻寨或山外起伏的山歌声,我总会想起更远的山外的城市,而后就生起一阵阵莫名的惆怅。

前年回老家去给奶奶和父亲立碑,见到寨上的大人们没事就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山歌碟;今年暑假回老家去给爷爷立碑,又见到他们乐此不疲地聚在一起听山歌碟,我认真一看,发现碟里唱歌的竟是他们自己,歌词也是他们自己编的,连歌碟也是他们自己出钱请人录制的。我很欣慰,族人们终于不再去瞎追貌似时髦的肥皂泡连续剧,不再一味地去哼流行曲,回归自己熟悉又热衷的生活方式了。但我再仔细一看,就发觉有点美中不足,碟里唱歌的全是成了家的人。我问怎么不找些年轻人来做主角,他们无奈地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你看现在赶集和有月亮时,哪还有以前那样来来往往的年轻人?他们打工几年后回来,都只喜欢蹦蹦跳跳着唱那些不知害羞的流行歌了。”我叹气,却又无可奈何。如今我们苗族的青年男女们都知道结婚后要有平房和家用电器,但在山里,一个月哪能挣到一两千?

地方政府也时不时组织些民族节,要大家去唱些歌热闹热闹,但也不可能天天都是这样的日子,因此也不可能靠山歌来谋生。

回到县城,瞎逛着日益繁华的大街时,我惊喜地听到影像店里传出了山歌声。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一下子就买了十几盘。要是在十几年前,在大街上肆意地放着山歌碟,准会被追赶着时尚的城里人耻笑,更别说亲自陶醉地唱上两首了。

我想再多买点苗族山歌,老板却说没货了。我叫老板再到仓库里搜搜,老板又搜来了好几盘。热情的老板似乎只庆幸遇到了个稀有顾客,并不想了解我买这么多山歌碟的原因。倒是几个象是刚从农村到城里生活不久的阿姨停下脚步来,对我表达了她们的好奇,我坦然甚至自豪地依次回答了她们的询问:对,我是苗族人,在山区长大,我要带这些山歌碟回广州去欣赏。

准备离开影像店时,手机响了,是身在广州的朝宽兄问我起程了没有,我说正在买山歌碟,他立即要我给他买几盘他们布依族的山歌。

揣着山歌碟走在日益时尚的故乡县城大街上,我忽然间标榜起自己来:以后要么欣赏经典的,要么融入原生态中。但是,因为我们苗族人没有文字,又也许由于进化的原因而失传了纯苗语的歌调,从我能记忆时起,我老家的同胞们就只习惯于用汉语来编歌词,这总使我感到遗憾。

回到南沙,我在家里一连气听完了买回的山歌碟,听得我百感交集,甚至热泪盈眶。后来一有空又听上一两碟。听着听着,老家那首意味深长的送别歌又在我心里强烈地响起来:

两眼汪汪捧玉碗

问君去后几时还

别人礼物莫乱收

家中还有半边环

十指尖尖捧玉杯

问君去后几时回

路边野花莫乱采

家中还有一枝梅

这本是女子唱给远行男人的山歌,但我把家乡当作了我心中的“环”和“梅”。我越来越觉得该多尽点力让故乡这只环圆满起来,让故乡这枝梅茂盛起来。无奈我既不是大官也不是大款,故乡也早已没有我的工作,我能为故乡做多大贡献呢?但是,另一个声音立即就出来告诫我: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毕竟我还有一枝拙笔,能用手中这枝拙笔向外面的人描绘好我的故乡,也是一种报答。于是,我心里便冒出了自编的两首山歌:

我从远方苗寨来,

来到异乡砍异柴。

不忘旧柴砍新柴,

砍来新柴旺旧柴。

我是远方苗家娃,

来到异乡栽异花。

不忘旧花栽新花,

栽起新花发旧花。

唱山歌实在是深受我们苗家人喜爱的娱乐,可悲的是同胞们以前竟然只敢在家乡唱唱,一出去就不好意思了,总觉得是很土的风俗,上不了大雅之堂,生怕别人笑话。当然,中国的主流认识也确实常把民间的东西当成下里巴人的玩意。但如果我们自己也跟着妄自菲薄起来,那更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刮目相看。

好在近年来官员们也似乎已知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都在打着地方文化的牌子来发展经济,所以我们老家的山歌也开始走上了竞赛舞台。从跟家里人通电话中得知,如今老家已有了靠山歌找点钱的人,比如谁家有了喜事,便出点钱去请专门的山歌队来唱唱,以助喜兴。有了市场需要,也许就有了繁荣的机会,虽然投其所好式的商业方式会退化山歌的自然色彩,但总好过让它没落下去。

加上自己买的和家里寄来的,我已听了几十碟的山歌,欣慰于家乡这令人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又有复苏希望的同时,又生出了两个忧虑,一是以后的年轻人会不会把山歌的棒接下去,二是老家的人什么时候才自觉又自豪地用我们自己的苗语来唱歌和编歌?

盼望着老家的年轻人能自得地把山歌当作随时随地表情达意的手段,并且用自己的母语苗语来唱。

中国古代精彩民间故事阅读篇一

  很久以前,在一个深山峡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山洞——清泉洞。这里林木葱郁,百花争艳;洞内则乳石高悬,白如玉石,细如笋尖。

  在这清泉洞东西两边的两个寨子里,有两个布依族青年,男的叫阿龙,女的叫阿美。幼年时,他们常来清泉洞边捡石头,烧石灰,给家中配制染布原料。冬去春来,天长日久,他们常常在洞外和河边相遇,岁月的甘露滋润了他们心中爱情的种子。

  转眼18年过去了。这一天,阿龙来到了洞边。红红的太阳正照亮洞口,映山红与朝霞交相辉映,那高悬的乳石倒映在清泉池里,轻轻地摇曳。看着这迷人的景色,阿龙想着就要见到阿美,禁不住内心的激动,亮开嗓子唱道:“清泉流水清又清,泉边常遇心中人。投石下水试深浅嘛,唱首山歌哟——盼回音。”

  热情奔放的歌声,引来了阿美热切盼望的回声:“清泉流水明又亮,泉边常遇心中郎。要知深浅就下水嘛,要想妹啊——当面讲。”

  情思绵绵的回声牵动着阿龙急步向前,顺音寻人,看到正是他心中的姑娘阿美。此时,阿龙多想把心中的情意向阿美诉说啊!好多的话儿,深长的情意这时都变成一首山歌:“山歌一首有回声,轻敲铜鼓有回音。今日洞边连情妹嘛,石板搭桥啊——万年春。”

  听到阿龙的山歌,早已满面绯红的阿美,又深情地回唱道:“泉水流出哗哗响,妹想那个真心郎。莫学高山荞子士嘛,撒了一半啊——又丢荒。”

  悠悠的布依山歌在山谷回旋,它震荡着山谷,引来无数金画眉在洞边歌唱,也震荡着青年人滚烫的心:“桃花开了十几遍,捡石捡了十几春;泉水长流情常在,捡了石头又捡心。”

  阿龙和阿美山盟海誓,在清泉洞边私下定了终身。

  但是,阿龙和阿美的事,被族长知道了。自古以来,布依青年,谈情说爱无阻拦,但男娶女嫁,都要由族里做主。私下定情是要被治罪的。族里的头人给他们的父母送过去了话:“阿龙、阿美私下约会,自定终身,是瞧不起族里的管事人,是违反族规的,如不制止,就要按族规办事,把他们捆住手脚,丢进黑龙潭……”

  阿龙和阿美的父母为了自己儿女免受族规的惩治,除了央告他们不要再幽会外,还不准他们再去捡石头了。但是,这两颗早已连在一起的心怎么能拆开呢?面对着族规的森严,阿龙和阿美毫不畏惧,他们借砍柴和打猪草的机会还是偷偷地在洞边幽会。为了躲避族规的惩罚,双方父母只好想了一个另外的办法:阿美家请媒人为阿美在百里之外的寨子找了一个小伙子;阿龙家也托媒人给阿龙找了个媳妇。双方都把婚期定在当年的“清明”节。

  时间一天天临近“清明”节了,山茶花、映山红比往年开得更艳。但是阿龙和阿美的心里越来越难过。就在清明节前夜,阿美从泪水打湿的枕头下拿出阿龙的腰带,阿龙带上阿美的手镯,各自从家里逃了出来。

  黎明,他们来到了清泉洞,撮土为香,磕拜天地。请古老的山洞给他们做媒,请洁白的乳石为他们作证。他们终成了百年之好。而此时,族长正带人对他们进行大肆搜捕。

  “在生不得同家住,死了也要一路埋。”为了忠贞的爱情,为了反抗族长的威,这一对在清泉洞边结识、定情、结婚的夫妻,手拉手,双双跳进了清泉池。

  他们忠贞不移的爱情感动了清泉洞里的洞神。洞神不忍让这对恩爱夫妻浸身寒水中当族长领着人败兴而归后,洞神用神力放干了清泉池水,又使他们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看到他们醒来,洞神对他们说:“飞走吧,只有飞得远远的,才能得到幸福。”阿龙和阿美高兴地点点头,于是洞神仙手一指,这对情人就变成了一对美丽的金画眉,欢快地唱了几声,然后展翅飞向那光明和幸福的地方。

中国古代精彩民间故事阅读篇二

  重庆朝天门外,南岸涂山脚下的长江中,有块巨大的呼归石。

  相传远古曾有一次大水灾。那时,天连水、水连天,一片汪洋。庄稼淹没了,房屋冲塌了。躲在山顶的人们,日夜呼救,苦苦哀告天帝,祈求斥退洪水,把他们从死亡中拯救出来。人们终于感动了一位名字叫鲧的天神。他把天帝珍藏的“息壤”弄到手后,在鸱鸟和神龟的帮助下,赶退了洪水,拯救了人民。

  这事天帝知道后,怒气之下,命令侍臣祝融,杀死了鲧。收回“息壤”,大地又是洪水一片。鲧虽被残暴的天帝害死了,但他那颗热爱人们、坚持正义的心,却没有冷却,最后变成了他的儿子——大禹。大禹从天上降临人间,到了江州(即现在的重庆)。和涂山九尾孤的女奴相遇,二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妇。这天,正是大禹结婚后的第四天,他来到凤凰山查看水情。水神兴风作浪,长江浊浪拍天。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牵着一个女孩,步履艰难,走着走着,那女孩指着一株桃树喊道:“爷爷,我饿了,快给我摘几个桃子吃吧!”老者踉跄上前,刚刚爬上桃树,一个恶浪扑来,冲走了这一老一少……大禹见此景象,思绪万千,心想:如此下去,将有多少人家被洪水吞没啊!于是立志把天下的洪水导入大海。他忧心忡忡,急速转身回家,对涂山女倾诉了自己的理想:“山女啊,我要到很远的地方去疏通九河,你舍得我走吗?”

  涂山女恋恋不舍,但还是把大禹送下山去。从莲花山经现在的觉林寺、玄坛庙,一直送到江边沙滩上。只见大禹摇身一变,变成一条犀牛,头上长着一支独角,尖似利刃。然后沿江而下,戳坚石垒山,铲淤泥为土。大禹走后,涂山女天天站在石坡下,望着大禹远去的方向,哭泣不止……

  光阴荏苒,大禹治水一去就是三年。这天已是黄昏,大禹回到涂山脚下,远望家门,只见山洞里射出一道亮光。啊,山女还在等着我哩!他正上岸启步,耳听得江水拍打山岩的巨响。回头一看,上游疏通了的地方,流水欢畅;但下游的洪水仍然遮天蔽日。大禹心中一颤:河未全疏通,我怎么能回家呢?于是,他又变成犀牛,跳入滚滚洪水之中。

  大禹刚刚一走,涂山女觉到好生奇怪:怎么,那咆哮的江水竟变得如此平静?她飞步跑出洞口,站在山坡上眺望,只见一头犀牛正在下游戳石。她明白了:这就是她的丈夫!涂山女站上江边的石头,深情地呼喊:“禹呀!快归来吧!”

  三年之后,大禹将长江的洪水完全治平。他也到了现在的浙江绍兴。然后怀着喜悦的心情,第二次回到涂山脚下,只见穴洞里仍然亮着灯光,还听见思念的歌声。大禹情不自禁地加快了脚步。可是,当他走近自己家门口时,一阵阵山风吹来,对大禹说:“大禹呀,你可知道?你治水的事情传到了天庭,天帝指令山精水怪搬来一座巫山,又把长江堵塞了,你快去疏通吧!”大禹此时满腔怒火:“可恶的天帝!任你把千山万岭搬来,也阻挡不了我大禹疏河。”他折过身来,毫不犹豫地又离家了。

  涂山女听见洞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急忙出门探望,怎么?脚步声变成了拱山穿岩的巨响。涂山女又跑到她前次呼喊大禹的地方。说也奇怪,那坡石头比原先更高了。原来涂山女思念大禹的深情感动了龙王,龙王派神龟蹲在那里,好让涂山女登高远望。

  这之后的一天,涂山女在田野憩息的时候,象往常一样,站在坡上,手搭凉棚,瞪大眼睛远望江流,思念亲人:禹呀,长江已经畅通,你早该回来了。突然见远远走过来一人。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瘦瘦的脸膛,两道浓黑的剑眉下,闪动着一对智慧的眼睛。啊!这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大禹呀!涂山女见丈夫归来,喜出望外。她拉着大禹说:“我终于把你等回来了,快回家吧!”“不行啊,还有泺河、汾河、渭河、淮河没有疏通,人们还在受苦啊!”“你看,岩石把你手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你太劳累了。”“我的身体不是很结实吗?”“你的衣服破了也该补一补;你的草鞋烂了,也该换一双了。”“唉,时间宝贵啊!”大禹抚摸着涂山女的肩膀,接着又说:“天下洪水不平,我绝不回家。”

  大禹安慰妻子几句,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涂山女追赶着大禹,渐渐地看不见大禹的影子了。她伫立在江边,又见江心闪现出一头破浪前进的犀牛。涂山女高声呼喊:“禹呀,我就站在这里等你一辈子!”

  真的,涂山女等呀等呀,等了九百九十九天,天天呼喊着:“禹啊,你归来呀!”日久天长,涂山女化为一块石头。石头上至今还留下斑斑花纹,好象山女长长的头发,飘洒在江中,浪花冲洗着她的身躯。那奔腾不息的江水日夜替涂山女呼喊着:“禹——归——来!”

中国古代精彩民间故事阅读篇三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放牛娃,名字叫苏和。

  一天,太阳下山了,天慢慢地黑下来了,苏和才赶着羊回家。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路边有个毛茸茸的东西,走近一看,啊,原来是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多可怜啊,苏和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浑身雪白,又美丽又健壮,人人见了人人爱。苏和更是爱得不得了,每天骑着小白马去放羊,他们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分不开。

  一年,草原上的王爷举行赛马会,四面八方的人都去参加。苏和对他心爱得小白马说:“小白马,小白马,人家都去参加赛马会,咱们也去,好吗?”小白马不会说话,一边点着头,一边咴咴地叫,好象在说:“咱们也去,咱们也去!”苏和别说有多高兴了,他带上干粮,骑着小白马也去参加了。

  赛马会开始了,好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骑着棕色的、黑色的、**的马在草原上奔跑,可谁也没有苏和的小白马跑得快。小白马象一道闪电,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

  王爷一看,得第一名的是个穷小子,心里很不高兴,他让人把苏和叫来,对他说:“你是个穷小子,不配骑这样好的马。喏,我给你三个金元宝,把这匹小白马卖给我。你回去吧!”苏和怎么舍得他心爱的小白马啊,他对王爷说:“我是来赛马的,不是来卖马的!”说着牵了小白马就走。

  王爷一听发了火:“你这个放羊的穷小子,敢顶撞我王爷!来人啊!拉下去狠狠地打!”苏和挨了一顿打,被王爷赶了回去。

  王爷抢了苏和的小白马,就想在别人面前显一显。第二天,王爷摆了酒席,请了许多许多客人,王爷对大家说:“我刚得了匹小白马,奔跑起来,就象一道闪电,谁也比不过它。你们好好瞧着。”

  他说完话,就骑上了小白马,可是小白马一动也不动,王爷生气了,就拿鞭子打它,这一打可不得了,小白马猛得一跳,把王爷摔了个四脚朝天,小白马撒开腿就跑,去找它的小主人苏和了。

  “捉住它,捉住它!”王爷从地上爬起来,没命地喊着。可是谁也追不上它,王爷接着喊:“别让它跑了。用箭射死它!”

  几十支箭,嗖嗖嗖嗖,向小白马射去。小白马让箭射中了,血不断地流出来。可是小白马很勇敢,它忍着痛,一个劲地向前跑,一直跑到小主人苏和家。

  苏和给打得浑身上下都是伤,躺着一动也不动,心里正想着他的小白马,忽然听见一阵咴咴咴的叫声,啊,是小白马,是小白马,是小白马回来了。他忍住痛,一个翻身爬起来,打开门一看,真的是小白马回来了,可是小白马呀,雪白的毛都让血染红了,它亲了亲小主人苏和的脸,倒在地上就死了。

  小白马死了,苏和几夜都睡不着觉,心里不停地说着:“小白马回来吧!小白马回来吧!”一天晚上,苏和刚一睡着,看见小白马回来了。苏和搂着小白马的脖子,亲了又亲,说:“小白马,我真想你啊!”小白马轻轻地说:“我的小主人,我也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

  苏和睁开眼睛一看,小白马不见了,原来刚才是在做梦呢。他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拿它的筋做弦,拿它的尾巴骨做弓,琴杆顶上雕刻了个马头。这就是马头琴的来历。从此,苏和天天拉琴,拉了许多好听的曲子,远远听起来,就象小白马在唱歌。

  其它的牧民听到这优美的曲子,都学着苏和的琴的样子,用木头做了许多马头琴,他们一边放牧一边弹着马头琴。就这样马头琴传遍了整个草原。

布依山歌十八调传承项目的基础条件是知识和技能、素养和表达能力。

1、知识和技能:传承者需要具备对布依山歌十八调的基本了解和掌握,包括乐曲的旋律、节奏、调式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演唱的技巧和表达方法。

2、乐素养和表达能力:传承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包括对音乐的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他们应该能够准确地演唱布依山歌十八调,传达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0929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