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濮存昕,中国话剧、**演员1953年生于北京,从小就对表演有浓厚的兴趣。69年插队下乡,77年返城入空政话剧团。86年调入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
父亲苏民是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导演,从小就对表演有浓厚的兴趣。1969年插队下乡,1977年返城入空政话剧团。1986年调入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濮存昕经过自己的学习,加上先天的气质,令人一见之下就有文质彬彬,博学多才,潇洒、斯文的感觉。在人艺演了《李白》、《哈姆雷特》等多出话剧。
90年代,他在谢晋导演**《清凉寺的钟声》中扮演明镜法师;演出了张暖忻导演的**《云南故事》;夏刚导演的**《与往事干杯》;夏刚导演**《伴你到黎明》。**《洗澡》,濮存昕对于自己这种“淡”的演绎,总体上已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濮存昕的身上,气味里,骨子深处,正好有这个“淡”……像陈染作品《与往事干杯》里“男人”对女主角蒙蒙用心感伤的那种“淡”……濮存昕的童年虽然不是十分完美,但他以自己的信念告别了烦恼,他渴望生活,他向往健康。在他一步步地成功时,他找到了作为一个有志者的快乐。
在2001年度观众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电视剧演员的评选活动中,濮存昕被大家评选为最喜爱的演员之一。正因为有爱,濮存昕才更加热爱公益事业。在他拍完《假如有明天》这部戏以后,把所有的片酬都捐给了北京佑安医院。他想用这个来协助这所专门治疗艾滋病的医院。
演艺作品
**:《清凉寺的钟声》《与往事干杯》《洗澡》《说好不分手》
电视:《英雄无悔》《来来往往》《光荣之旅》《公安局长Ⅱ》
话剧:《古玩》《阮玲玉》《茶馆》《风月无边》《蔡文姬》
获第二届金鹰电视艺术节最受欢众喜爱的男演员奖
个人简历
星座: 狮子座
最喜欢的歌曲:长江之歌
就职于:北京人艺
籍贯:江苏
1953年7月31日 出生在北京。
1969 插队下乡,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种地、放马、演样板戏
1977 返回北京,进入空政话剧团
1986 调入人民艺术剧院当演员
蓝天野导演的 话剧《秦皇父子》
1989 话剧《雷雨》
谢晋导演的**《最后的贵族》
1990 林兆华导演的话剧《哈姆莱特》
1991 奥列格·叶甫列莫夫导演的话剧《海鸥》
苏民导演的 话剧《李白》
谢晋导演**《清凉寺的钟声》中扮演明镜法师
1993 张暖忻导演的**《云南故事》
1996 夏刚导演的**《与往事干杯》
电视剧《英雄无悔》
1997 北京人艺话剧《古玩》、《阮玲玉》等
夏刚导演**《伴你到黎明》
**《爱情麻辣烫》
1998
**《洗澡》
1999
北京人艺话剧《茶馆》中饰常四爷
**《说好不分手》
电视剧《尊严》
电视剧《来来往往》
2000
话剧《风月无边》李渔
电视剧《光荣之旅》贺援朝
2005
** 《一轮明月》 李叔同(弘一大师)
出任艾滋病宣传员
10月下旬,中国著名演员濮存昕在美国获得了由海外华人组织的慈善组织—美国爱心基金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该奖旨在表彰在中国抗击艾滋病中做出的重大贡献的人士,除了濮存昕,此次获奖的另外三人为:关心和帮助中国抗击艾滋病事业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救助艾滋孤儿的香港“智行基金会”创建人杜聪、研究艾滋病疫苗和治疗方法的中国性病与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
濮存昕是中国知名度很高的一位公众人物。他的职业是演员,主演过多部话剧、**和电视剧,同时,他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还是全国政协委员。近几年来,他成了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中的一个明星:从2000年起,他接受卫生部之邀,出任了艾滋病宣传员。从那时起,濮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号召全社会重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并身体力行地从精神上或者经济上帮助艾滋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
2000年11月1日,当濮存昕从卫生部副部长手里接过“艾滋病宣传员”的聘书时,心里充满庄严感:“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英雄,要克服困难甚至牺牲自己,去完成一个艰难的任务”,他说。
此前两个月时的某一天,当濮存昕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给他,转达卫生部官方希望他能担当“艾滋病宣传员”这一义务工作时,濮存昕对艾滋病本身及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跟大多数人一样,听到艾滋病这个名词跟听到魔鬼这个名词的感觉差不多:可怕,但是虚幻遥远。
濮存昕在电话里回答他的朋友说:“你给我十分钟时间考虑。”十分钟以后,他回电话说,他接受这一工作。
濮存昕这样痛快地接受了这一要求,让卫生部稍感意外并且非常高兴,因为据说此前有几位公众人物曾经拒绝了这一工作。就这样,濮存昕成为中国第一个出任“艾滋病宣传员”的公众人物。
在接受《北京周报》记者采访时濮存昕说,当时不能说一点顾虑都没有,一方面那时候因为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了解,觉得这一工作可能会有一定风险;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确定这一工作是否会对自己的公众形象有负面影响,也许有人会怀疑自己做这一工作是因为本身染上了艾滋病。“但是,卫生部是政府部门,它提出这样的要求,说明社会需要在这个时候有这样一个人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既然选择了我,那我责无旁贷。”
“是的,我想我从小就有一种使命感。”濮说。濮存昕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家庭,他的父亲在退休前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的话剧导演和演员。跟当时许多年青人一样,濮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曾经怀着改造世界和锻炼自己的理想,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农村去生活了数年。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他是一所军队话剧团的话剧演员,后来又进入中国最著名的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在这里成长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话剧演员及影视演员,在许多话剧和影视作品中担任主角,包括外国经典名剧如哈姆雷特等等。先天个性、后天所受教育和个人经历等种种因素,使他身上带有一种艺术气质和理想主义色彩。
在电话同意接受艾滋病宣传员这一工作后,濮存昕开始请教专家、查找资料,学习和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对艾滋病致病原因和传播途径的了解,消除了他原来对艾滋病的恐惧,而对艾滋病在中国传播情况的了解则使他感到忧虑。
在此后的几年内,濮存昕做了大量工作:拍公益广告、出演有关艾滋病的**、对社会公众或政府机构人员做讲座和培训、在政协会议上提交有关提案,等等。所有这些工作,从所希望达到的效果来说,可以说有两个:引起社会对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视;呼吁社会关心艾滋病病人。
濮存昕说,“事情好像越做越多,因为我的原则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作为2万个孩子的富爸爸,为艾滋病孤儿创造更多生活和发展的可能,解决很多艾滋家庭的就业,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一个半小时的分享,杜老师身份娓娓道来这些年自己做智行基金会的起心动念,波折,以及思路的转变,分享的项目的实施成果,我们的情绪也波动起伏一直觉得杜老师身上有光,是成功的社会企业家的光环,多年来对金融领域的创业投资经验和公益理念顺畅衔接,在社会企业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从环保袋工厂,到面包房,义工旅行,淘宝店,提出的公益生活化理念和案例非常认同。杜老师不仅仅给帮扶的艾滋孤儿们找到自信和谋生之道,搭建的商业平台给艾滋家庭创收,同样给爱心企业创造有品质的可持续的公益回报。
最近在读一本书《如何改变世界》-用商业手段更好的解决社会问题戴维伯恩斯坦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用可持续的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超越的补血式的传统意义的慈善。书中介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企业家如何从普通的社会公民转变为社会企业家,以及创业项目的发展。结合杜老师的分享观点,提炼几个观点分享:
1 专业化公益运作 换位思考的利益:
公益不是卖可怜,也不是比惨。对于艾滋病孩子的帮扶,从帮助孩子读书,加入心灵的辅导,组织大城市夏令营,参观名企,去五星级酒店用餐,让孩子小时候就见识面,树立信心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场景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所以帮助过的孩子升学率也高于普通孩子,同时传承了善的情怀,帮助其他还处在困境中的孤儿。和酒店合作,投资环保布袋项目,和设计师合作将环保布袋时尚化。站在受捐方的角度,让公益投资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公益可以是一个投资,回报的是社会效益,除了善款到位,我们看到项目如何实现受益人和捐赠方利益的平衡发展。
2 becoming a change maker in social development :
《如何改变世界》里定义社会企业家成功的素质: 乐于自我纠错,乐于默默工作,强大的道德动力 乐于跨过边界 业余突破现有的模式 乐于分享荣誉。强大的道德动力是杜老师带来我们的震撼,回顾资助艾滋孤儿的初期,一些消极的政治环境,高强度的工作却没有收入来源的奉献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坚守,觉得自己比起其他人多一些运气的谦卑心态。杜老师默默地工作和坚持,给2万个孩子的人生带来改变。
这时候觉得自己所遭遇的一些不公正以及挫折相比起来是九牛一毛。做现在工作的起心动念,有一部分慈悲的心,还有一些躲避之前和高强度的工作状态。逐渐在这份工作中,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价值可以给别人的人生带去改变,也越来越热爱,越来越努力现在的工作领域,同时也被贫困孩子的乐观、积极、坚强的心态感染。
人的一生很漫长,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幸福的人生不是有多少财富,或者多高的地位,是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能够让人生更加繁盛。每一次自己己做出改变,去温暖别人的世界,会发现得到满足的心态也滋养自己的人生。
有一个青年,出生于香港,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哈佛大学硕士学位,曾在华尔街著名的金融机构服务。早在27岁的时候,他就当上了瑞士某银行联席董事,后任法国某银行副总裁。如果这样一路走下去,他的前途无可限量。然而2001年冬天对河南艾滋病村的探访,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阴暗破陋的屋子,躺在床上奄奄一息骨瘦如柴的艾滋病人,缺乏药物,四处弥漫着绝望和死亡之气。面对这一切,他哭了;晚上,他失眠了。他决定,要为这些不幸的人做一些事情。
他辞职了。从此,他不是在中国的各个艾滋病区奔走,就是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募集善款。他以金融人士的缜密,制订出了一个可以持续贯彻的资助方案,他的“智行救助体系”救助了3000多名艾滋孤儿。“成就感绝不比一个成功的银行家小,救孤之棋也绝不比一个出色的银行家走得差。” 和一年赚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投资银行的老朋友相比,他收获的是3000多个孩子喊他“杜叔叔”和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睛得到温暖和帮助后闪现的喜悦之光。
他叫杜聪。
有一位父亲,一生事业无成,甘于清寂,留守家中,培养子女。他出生于温州一个殷实的知识分子家庭,高考数理化得了满分,曾经就读杭州大学物理系,但因家庭变故被迫退学,承担起家庭重担。1967年,他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从那时起,他就决定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将自己的智慧、知识和才华转化为下一代的发展优势。他选择做个体医生,这样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可以留守家中,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实施早教、早读、跳级的家庭教育方案。为了更好地教孩子,他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一直保持着天天读书的习惯,孩子们学的研究生课本,他都非常熟悉;他一直钻研相对论,把相对论的重要章节一次次重温,还撰写了大量论文,与钱学森通过信。父亲的读书、自学习惯,为孩子们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他的6个孩子出了5位博士与1位硕士,其中3个获得美国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因此被人惊呼为“人才魔术师”。“对于一个未能亲自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父亲’就是我的终身事业。”
他叫蔡笑晚。
杜聪本可以成为头顶华尔街耀眼光环的投资银行家,他却把才华用于无偿资助艾滋孤儿;蔡笑晚也许能成为物理学方面的学者、名家,他却用自己的才华,点燃了下一代飞翔的助推器。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像杜聪和蔡笑晚这样没有把才华化成名与利的平凡人:有人写得一手好文章,有人练得一手好书法,有人弹得一手好钢琴……但他们并不因此一定要成“家”,只是自娱自乐或者与他人同乐;有人怀才不遇,退而求其次,把才华和心力用于扶持家人,帮助他人,也同样其乐融融。
不是所有的才华都能够变成名利,也不是所有的才华都需要变成名利。当一个人的才华能够修身、齐家,算不算有价值?当一个人的才华能够让生活更加美好,算不算有价值?当一个人的才华能够帮助他人,给人带来幸福快乐,算不算有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