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是中国古代“百越”的一支,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过去没有本民族文字,一直使用汉文,1956年人民政府为布依族创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等。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男子喜穿对襟短衣、长裤、包头巾,妇女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由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布依族喜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至几百户的。住房有“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最具特色的是石板房。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有的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1949年底,大部分布依族地区获得解放,至1959年3月,整个布依族地区获得解放。1956年8月8日,建立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后又相继成立了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63年9月11日)、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66年2月11日)、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81年12月3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
日常食俗 布依族过去有闲时食二餐,农忙时食三餐的习惯。每日主食多以大米为主。新鲜的稻谷一般用碓舂加工成米,现舂现吃,在河边或有溪水的地方,水碾把稻谷碾成米,然后加工成米饭。民间喜用一种专门的炊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饭。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并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加工糯米时,一般都先将糯米用水浸泡后蒸熟,趁热舂烂揉成圆或长方形的粑粑保存或食用,其中以芝麻油团粑粑最具特色。除大米和糯米外,包谷也是日常主食之一。食用时,多将包谷加工磨成小颗粒,和大米掺在一起煮成二合饭,也有的将嫩包谷磨成碎糊状,加上糯米包成包谷粑,用油炸或蒸熟食用。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特别是居住在云南的布依族,善作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布依族日常菜肴也丰富多彩,如布依族喜食的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荤菜中,狗肉、狗灌肠和牛肉汤锅为上肴。在宰猪时布依族习惯在血盆中先放一些盐,然后与猪血一起搅动,凝固后把葱花、佐料,加肉末下水烧狲汤,与猪血一起煮,称为“活血”,作为待客的最好菜肴。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布依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过大年(即春节)。从除夕过到十五。除夕前要杀年猪、舂糯米粑粑、备各种蔬菜。云南的布依族有初一到初三吃素的习惯;四川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或初一都必须吃鸡肉稀饭,民间称血米粥,传说这种风俗源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在贵州的部分布依族为躲避官兵的决心。然后大家把鸡切成碎块,与血米一起煮成稀饭,全村男女老少共进最后一顿团圆饭,便各奔东西,并约定日后伺机相见。能讲出吃鸡肉稀饭的来历者,才能认本家。每个姓氏都有不同的饭前仪式,相认的双方饭前仪式必须完全一致。年节期间还要举行许多娱乐活动,每年正月初一到二十一要举行“跳花会”。“跳花会”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规模盛大,参加人数过千,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订终身,然后男方便托媒人到女方家说亲。一经定亲后,女方家要请亲朋好友吃定亲酒。婚前两、三天要由男方家送半边猪肉,一只公鸡和鸭,一壶水等给女方家,女方家也须杀猪办“嫁女酒”待接亲客人。过去新娘在结婚后需在娘家住一、二年后才住夫家。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枫叶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等各种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布依族喜饮酒,更后喜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若是贵客或至亲如:舅父母、姑父母,还要打狗杀鸡款待以表敬意。在贵州望谟一带,每年三月初三,都要杀狗过节。布依族过去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每年节日都要进行祭祀活动,其中祭老人房(寨神)最为隆重,于农历2月选兔日或虎日开
因为过去布依族的老人认为,布依族少女嫁给男方之后,会有一段时间很不适应男方家的生活,在怀有身孕之前不适合在男方家长期居住,所以就定下了这样的习俗。即怀孕前只能居住在女方家里,只有过节和农忙的时候夫妻俩才能“团聚”,然后直到怀孕了才能搬到男方家里长期居住。
布依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人看来,别的民族风俗也许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今天我们说的布依族就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风俗习惯。布依族人数众多,主要分布在西南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特别是贵州地区的布依族人数比较多,占了全国的绝大多数。贵州是出了名的山区地形,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秀美,布依族女孩也出落得水灵灵的,大山和泉水不仅养育了人们,更催生了布依族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
布依族的婚俗布依族的女孩子非常活泼,10岁出头就开始学着唱情歌了,到了十五六岁就可以出嫁。不过她们这里比较有特色的婚姻风俗就是,结了婚之后先不住在丈夫家里,而且在办结婚酒结婚这几天,新郎和新娘也不会洞房。当地女孩在结婚办喜酒那几天,晚上会由自己的几个伴娘陪同住宿,婚后的第3天就回到娘家,然后像没有嫁人一样在娘家生活。
坐家坐家就是女孩子嫁给男方之后,一直住在男方家里。布依族女孩结婚后却先一直住在娘家,只有在过节和农忙的时候,被男方家里接去过节或帮忙干农活,这个时候才能与自己的丈夫团聚,晚上住在一起。这种情况一直要维持到女孩怀孕,这个时候女孩才会正式到男方坐家,成为丈夫家里的正式成员。
凡男宾到家,主人不管有无下酒菜先敬以酒。若无酒而满桌鸡鸭鱼肉,主人也自感不成敬意。在婚宴酒席上要唱“酒歌”,叙述族源历史。布依族尤其喜食狗肉、牛肉和腌肉。凡上等贵客到来,主人都要设法弄一只狗来杀给客人吃,以表敬意。杀狗又很重视狗灌肠。布依族妇女服饰有四种:其一,头戴银碗,包刺绣土布青帕,两端翘于耳后,额上一块条形白果花勒帕拢着头发,额前一串银铃花吊。发辫盘于头顶,斜插银簪,耳垂银环。其二,青布挑白果花条形勒帕把发辫拢成一股,独辫垂于脑后。其三,独辫拉于脑后,耳垂银环,穿斜短上衣,长短适中,领扣锁三道白果花疙瘩纽扣,腋下亦如此。其四,头帕为花格青白色,青为主色,两端为扁形,交叉搭于两耳上方。
紫云境内布依族婚姻缔结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矩。凡婚姻缔结均须遵守,具体规定是除磨安乡的韦姓,同姓不同宗可通婚处,其他各姓包括韦姓在内同姓严格禁止通婚。另有李、罗两姓,据说是同胞兄弟繁衍,也不可通婚。父母为子女定婚较早,结婚也较早。过去有开“背带亲”的,有的六、七岁就结婚。
布依族婚姻缔结过程
说亲。首先由男方特色婚姻对象。媒人带去的礼品者若女方家收下,即暗示缔结婚姻的门没有关闭;如媒人出门便退礼品,则表明这桩婚事联不成。这样一般要往返三次以上。许婚后,杀一只大公鸡款待媒人,俗称“开口鸡”。订婚。当女方家答应这桩婚事后,男方家就择吉日到女方家吃“订亲酒”。吃小酒。要由老人和女婿赶一头百多斤重的肥猪去杀给女方家族和亲戚“喝活血”。结婚,布依族称“办酒”或“接大回”,男方家“办酒”的头一天是女方家的酒。届时,女方家的亲戚,朋友都带上礼品前来祝贺,谓之“送礼”。男方请一位能方善辩,有较强应变能力的人当“押礼先生”。男家请一位父母双全、机灵伶俐的男童去“背八字”,另请两位父母健在的兄弟姐妹的男音及两名机灵漂亮的姑娘去作接亲。布依族结婚时,有的地方有“打接亲”的习俗。男方的接亲客进入女方家的寨门时,就会被女方寨中的男女青年、孩童团团围住,一坨坨的粘草籽向他们飞掷。因此,抬嫁妆嫁奁的男青年们,一般不与接亲者同时进入女方家寨子,以免遭此“迎击”。入家手续,礼仪繁杂,有开伞、关伞钱、新娘钱、进家钱、脚步钱街等等。“接小回”。布依族结婚有不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一般结婚后的第二年农历正月间,夫家备些礼品,请原来迎新的两位姑娘或新郎自己妹妹去接新娘。新娘坐家,生第一个孩子,无论是男是女,立即着人带上鸡和酒到外家去报喜。如生男孩子,报喜鸡是公鸡;如是女孩,则抱母鸡去报喜。接着是做“三朝”和办“月米酒”。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宴请宾客叫“做三朝”。这天杀一只雄鸡,再备一些菜肴,祭祖后即请族中的女家主来吃“三朝”。办月米酒。外家要送背扇、小棉被、夹被、甜酒、汤圆面,大米及鸡蛋等。水塘乡布依族的礼节更隆重,凡送有布料者,主人家都有要杀一只鸡,砍成八块煮熟,用芭蕉叶包好作为回敬礼,办一次“月米酒”,杀上百只鸡为常事。紫云的布依族对唱山歌,是两男对两女,不能单唱。这种“朗绍”的地点是向阳处,有人通行的大路边或田坝,。对歌、交谈时,双方距离在 一米 之处,而且不能面对面;相互间语言必须文明,行为必须规矩,世忌“动手动脚”;太阳落坡前必须各自回家,严禁在夜间单独幽会。布依族婚姻有入赘称之为“上门”。凡入赘所生的儿女随母姓者叫“一招二抱”。入赘者既是女婿,又是养子。其子女三代后还父姓,叫“三代还宗”。 离婚的情况在布依中不算多,但在过去男人提出离婚较易,若女人提出离婚则较难,故有“男人不愿一张纸,女人不愿除非死“之说。布依族的家庭出身,大多有分居的习惯,特别是兄弟多的人家,大都在婚后分阶段家另居,此如谚云:“人大分家,树大分丫”。布依族姑娘在未出阁前,备受父母兄嫂钟爱,大家都把她当客人对待,她们一年中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纺纱织布,制作自己一生的穿戴。解放前富有之家的姑娘出嫁时,除正常的嫁妆外,还要陪送一头水牛,有的还划一份“姑娘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