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在清理小孩的衣服鞋子,准备来一次断舍离,把不穿的通通丢掉或者送人。翻出几双小布鞋,我小心地把它们单独收拾出来,放入鞋盒,收至最高层的抽屉,准备长时间的储存了。
女儿不解地问:“这几双鞋子都太小了,穿不了,为什么要收起来呢?”我说:“留着给你的女儿穿啊。”她有点不解,那些看起来很漂亮的新皮鞋和运动鞋都丢了,这几双丑丑的布鞋为啥要留下来。我摸了摸:这些布鞋都是外婆亲手做的,现在外婆的精力和眼力都没法再做鞋子了,以后或许都看不到这种布鞋了。
“那等你做外婆的时候,自己做不就行了。”
“可是,我不会做啊。”我有点惭愧:“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大多已经不会做布鞋了。”
1
布鞋,在很多70后和80后农村孩子的记忆里,应该有很深刻的印象,这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期唯一的鞋子,水鞋除外。
小时候,农村人都穿布鞋,妇女们人人都会做布鞋。秋收过后,地里的活相对轻松一点了,主妇们就为做鞋子做准备了。做布鞋的过程其实挺复杂的,首先要剪好鞋样,一般用一张报纸,依据每个人的脚长和脚宽剪一个模板,大人的鞋样基本上不变,可以一直保存着,每年拿出来使用,而小孩的脚年年长,必须每年更换鞋样。我妈最头痛的就是剪鞋样,鞋样剪得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鞋子做成后的样子是否好看。外婆在世时,都是外婆给我们剪鞋样,我妈把各式鞋样用一本厚书夹起来,妥善保管备用。
其次是纳鞋底,布鞋的鞋底是由一层一层的白布用饭糊沾在鞋样上,这些白布多来自穿坏了的的确良衬衣或秋衣秋裤。纳鞋底的线是麻线,每家每户都会种一些苎麻,把皮剥下来,用瓦片刮干净后,就成了一条一条的线,然后晾干或晒干。在某个忙碌的间隙,妈妈会端一碗水,然后把一条一条的皮,在大腿上揉成小股小股的洁白的麻线。用麻线纳鞋底,结实耐磨。偶尔有点空闲,妇女们出来,手上都拿着鞋底,三三两两地一起纳鞋底,说些闲话。
用黑色的灯芯绒做鞋面,白色的麻布做里面,用饭糊粘起来。等把各个分散的环节都做好后,就剩下吊鞋子了,即把鞋面和鞋底用麻线缝在一起。等完全做好好,一双白底黑面的布鞋就成型了。
每到寒冬的季节,外面大雪皑皑,我们在火箱上打闹,父亲们可以吹牛或打牌,妈妈们总坐在火箱上,纳鞋底,剪鞋样,仿佛永远有做不完的鞋子。一个冬天,要做好一家人四季穿的鞋子,春秋两季的单鞋,寒冬腊月的棉鞋,都要在冬天做出来。天气稍微好一点,田地里总有干不完的活,没时间做鞋子。
以前很穷,即使是新年也不一定会穿新衣服,但鞋子一定是新的。妈妈经常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在做鞋。大年初一,平时的泥猴子们,都穿着新布鞋,四处拜年。
2
在传统的文化中,老年人去世了,要穿着新布鞋。新人结婚时,岳母家要给女婿做两双新布鞋,随着陪嫁一起带到新郎家,被称作“贺郎鞋”。做“贺郎鞋”很有讲究,鞋底的白布不能用旧衣服做料,必须用全新的的确良布,确保鞋底做出来雪白雪白的;鞋面的黑灯芯绒质量要好点,颜色要深又亮。对做鞋人也有要求:做鞋人既要手艺好,还要家庭和睦,儿女双全。新郎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会来观赏“贺郎鞋”,明里暗里比较一下手艺。会做“贺郎鞋”的妇女,在十里八乡都会很有名气。
谁家添了丁,外婆家来庆满月酒时,会送上两双软软的布鞋做贺礼。家族亲人之间,也会做婴儿布鞋,以示很看重这个孩子。
现在的新风俗新风气,已经没有人做“贺郎鞋”了,连普通的布鞋都没人做了。大家都穿上了皮鞋、运动鞋,布鞋在不知不觉中就退出了我们的生活。我妈夹鞋样的书和纳鞋底的工具都不见了,仿佛悄然消失了一般。算起来,我已经十几年没穿过妈妈牌的手工布鞋了。
回到老家,再也没有苎麻在菜园旁飞舞,当年纳鞋底的婶婶嫂嫂们,如今都在村部放着音乐跳着广场舞,一切都在飞速地向前发展。我们这一代人拥有对布鞋的记忆,却没有传承到做布鞋的技能。到了下一代,或许连布鞋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2、按鞋样大小剪出。
3、用一层白棉布做边,将其缝成一叠,即一层鞋垫。
提示:为了鞋垫更结实,可用浆糊粘鞋垫,干了就更硬了。
4、重复前三步,做出三至五层鞋垫。
5、将做好的鞋垫缝紧。如果你觉得这样太麻烦,可直接用牛筋底做鞋底。
提示:可在鞋垫面上下缝针,让其更结实。
6、可用做鞋垫的方式,用鞋面的鞋样,剪出。再和鞋底缝合好即可。
提示:由于鞋面的变化大且较易制作,通常直接根据所需布鞋的人的脚来制作。
您知道吗?布鞋,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考证,最早的手工布鞋是在山西侯马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的布鞋。
小时候,穿的都是妈妈做的布鞋,轻便又合脚,也看过妈妈怎么做布鞋,下面就说一说做布鞋的方法。
操作方法
01
做布鞋之前,先把布弄湿,铺平,晒平后,用浆糊抹在布上,使布更硬挺,做布鞋更方便扎针。
02
根据脚的尺寸画出图样,剪下来。
03
把图样放在布上,用剪刀剪出鞋面、鞋底。
04
再剪几条细细的布条,把每一个鞋底包上边,因为鞋底比较容易磨损,所以一只鞋要四五层鞋底。
05
每几层鞋底叠在一起,用锥子和针线开始纳鞋底。针线的密度见下图,是交错着扎每一针,形成规则的图案。
06
鞋底做成后,把鞋面也用布条包上边,和鞋底缝在一起,鞋面的边缘与鞋底的边缘要吻合,最后才能正好把鞋面缝在鞋底上。一又布鞋就完成了。
布鞋,顾名思义,即用布制作的鞋。
布鞋传说
布鞋在湘西有一个非常优美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大山深处古老的山寨里生活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黛帕斯,她勤劳善良,心灵手巧,擅长针织女工。在一年传统的赶秋节对山歌的时候,她遇上了自己心仪的阿哥,为了表达心中的情意,于是把自己亲手做的、收藏了多年的布鞋和绣花鞋垫送给阿哥。阿哥穿上布鞋,刚好合脚,不长也不短,心喜是先祖安排良缘,于是与黛帕斯结成伴侣,过着幸福生活。此后,湘西地区也就一直有着婚嫁必送布鞋和鞋垫为礼物的习俗。
布鞋历史
布鞋,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考证,最早的手工布鞋是在山西侯马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的布鞋。
在中国历史上,早在先秦时期的鞋履早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人民已在着尸非、屦或履了,当时男女鞋饰没有明显的差别。
到殷商时,初步建立了礼制,已有各种鞋履,可说皮、绵、布、草俱全。据《实录》中说:“夏商舄履皆以皮为之。”从哈密市五堡墓地出土的3000年前的长筒皮靴,就是很好的证明。其靴长127厘米,宽94厘米。由靴面、靴底、靴腰三部分,以细皮条缝制而成。自靴底毛靴腰最上部约195厘米,靴尖上翘,并在其上及跟、靴内外两侧各附一铜扣饰
商代贵族,腹下佩黼或韦革毕,脚穿翘头船式样的翘尖鞋,而商代武士穿的则是薄底翘尖皮履。从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玉人,也见已着履,并有鞋翘。其实,在殷商时,人们已熟练地掌握了丝织技术,丝织物和纺织物已普遍流行。当时在贵族阶层中,除穿皮履外,并且普遍地穿着各种麻鞋和丝鞋了。
建国之前的布鞋,主要都是传统的手工、绣花布鞋等。由于是手工纳底,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湿的特性,深受中国百姓喜爱。建国后,我国各地开办了很多布鞋厂,集中大量生产机制布鞋,这是中国布鞋的鼎盛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布鞋逐渐淡出了鞋类市场的主要舞台,但依旧保持着巨大的生命力。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观念趋向自然和健康,而怀旧也成了现代人心底共存的一份纯情。穿上一双合适的布鞋,成为了很多现代青年男女追赶的时尚潮流。
布鞋相对于其他鞋类,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场所,尤其适合在休闲、旅游、室内、开车等任何场合穿着,而时尚的绣花女鞋一直以款式新颖、漂亮端庄而闻名,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的标志之一。
可以说,布鞋和中国女性有着紧密的联系。据调查,在很多女性眼里,布鞋是一种时尚和传统的产物。穿上布鞋,那种舒适惬意,是无法用语言所形容。而中国女性一旦穿上布鞋,则更添了十分性感和妩媚,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品味。布鞋的柔和,自然的美丽,简洁的风格,在女性穿上布鞋后尽现无遗。而美丽清纯的白底黑布鞋,更能带给你美好的永恒回忆。
千杭元礼指的是礼服呢千层底手工圆口布鞋
千杭元冲指的是冲服呢千层底手工圆口布鞋
其做工是一样的,区别在于鞋帮的用料:
礼服呢属于高档面料,顺滑、耐脏、柔软、不易沾灰、不易撕裂、不掉色、透气性好
而冲服呢就差多了,价格自然是前者高了
但要值得注意的是,鞋底才是衡量一双布鞋做工的重点
好的千层底布鞋鞋底纳底紧实,做工考究,边缘整齐,鞋底纳线均匀,鞋底样式符合人体工程学及美观。圆口布鞋因其做工一般采用反绱很难控制鞋型,鞋底偏薄,而且新鞋鞋底内一般都垫有一层棉花久穿容易变形,不跟脚的现象很多,如果没有特别样式的需求建议购买方口(相巾)系列的。
特制布鞋的主要内容如下:
明朝的时候有个叫杨慎的状元。有一天他在郊外散步,正遇上了霸道的县令,县令看不起一个拾粪的老农。杨状元看见以后,就施了一个计谋,在自己50岁诞辰的时候,用十几双草鞋,把县令一伙人的布鞋换了下来。最后,杨慎把布鞋送给了贫苦人,他因此而出了名。
在改革开放以前,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生产技术和面料等因素的制约,老北京布鞋一直停留在原有基础上而难有突破,特别是皮鞋生产工艺进入中国以后,老北京布鞋的市场更遭受了致命的冲击。由于皮鞋在款式设计上时尚,紧跟时代潮流,并且迎合了人们加快的生活节奏,很快就抢占了老北京布鞋市场。
布鞋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最早的手工布鞋是在山西侯马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的布鞋。外观时尚的绣花女鞋一直以款式新颖、漂亮端庄而闻名,相对于其他鞋类布鞋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场所,尤其适合在休闲、旅游、室内、开车等任何场合穿着,是中国传统女性文化标志之一。
布鞋简介
布鞋,用布制作的鞋。 布鞋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考证,最早的手工布鞋是在山西侯马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的布鞋。
2009年,“千层底手工布鞋制作技艺”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将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保护起来。
布鞋正在时尚转身成为“中国鞋”的代表,回归到每个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