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从某一个节点开始,好像是越喧嚣的环境,就越在寻找那个“安全气囊”:可以从现实抽离,把自己完整地隔绝在里面。这个“气囊”,是一家咖啡馆,或是一部戏剧,亦或是,一场演讲。
“其实,演讲并不能改变中国,鸡汤也改变不了个人命运。”田延友笃定地说。
“那你为什么要做《拙见》?”
“现在,人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太少了不是吗?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功,试图去去跟别人共享心灵鸡汤,复制别人的成功。但一个人真正的改变一定是基于冷静的思考,别人所有的建议和成功路径都不过一个善意的提醒。我们要回归思考,我们现在没有太多人能有21分钟与自己对话。”
田延友说,拙见拒绝心灵鸡汤,拙见应该是一个可以触动灵魂、引发思考的平台。
于是,在“拙见年度盛典”上,我们聆听到了知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对于“喧嚣与真实”的感受,香港知名导演许鞍华所理解的“香港精神”,知名 财经 主播陈伟鸿,知名媒体人杨锦麟等多位名家带来的21分钟“灵魂演讲”。
作为拙见的总策划和出品人,田延友坦言,从商多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放慢脚步,做点有意义的事,而拙见正是他踏出的坚实的一步,“我做过太多商业的东西,所以我知道什么不是商业的。”
回归纯粹
即使没有拙见,田延友也一度是媒体笔端的“佼佼者”。
从月薪400元的仓库管理员到营业额超过5亿人民币的海外公司老板,他的个人创业经历被收录进北大MBA课程案例;他玩转烟草和 汽车 行业的多个经典营销事件,被誉为“中国精准营销第一人”。
在开拓商业版图的道路上,田延友总是步速飞快。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成功的商人。因为在他看来,成功意味着精力和 情感 的全新投入,而他却一直想抽离。
“客户的意识水平会成为我们团队的整个发展的上限,我觉得那不是一个可以自由生长的行业。”田延友说,“所有商业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解决方案,都不是思想的推动力。”
摆脱甲乙方身份的束缚,田延友想“自由生长”。
“最初和朋友交流创办拙见的想法,他们把它定义为‘中国的TED’。我当时没有提出反对,因为那时我还没接触过TED。了解后发现,我们和很多演讲平台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我们的初衷是不同的。”田延友坦言。
他思考的是:在这个热闹喧嚣的环境里,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又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沉淀下来的?
带着这样的思索,2014年8月,拙见正式和观众见面。
取名“拙见”,是希望内容上就像拙见的“拙”字一样,它是手工的,打磨的,原生态的,而从表现方式上,则是无限地去接近真实,让嘉宾自由随性发挥。
嘉宾,是拙见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因此,田延友想尽办法邀请不同领域有思想有影响力的人,“这些人都是在各个领域里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能够冷静思考和独立主张的人。”
拙见对嘉宾的演讲没有做太多的条框限制,唯独时间:每位嘉宾限时演讲21分钟、最后21秒会进行倒计时。21,灵感来源于“人的灵魂重21克”的说法。
对于“灵魂的触动”,吸引了不少赞助商的关注。第一场演出,就有赞助商给出了几百万的报价,但田延友拒绝了,“我希望这个舞台是纯粹的。”
即使这样,拙见的日子过得也还不错。田延友表示,个人资金的投入在创办之前就有了充足考虑。除此以外,基于共同的价值理念,很多朋友和嘉宾都是免费参与进来,而且还会提供很多资源,这也缓解了拙见初期的很多运行压力。
“文化要以文化的形式来呈现,以商业的手段来实现。”田延友认同文化需要有人买单,但并不只有出钱赞助,还可以有更深入的合作方式。事实上,基于对平台理念的认同,已经有企业参与到拙见中来,明确表示他们看重的不是舞台现场的直接回报,而是文化传播中的结合点。
“其实对于拙见这样的平台,无论你多么清晰地打出企业LOGO,都会淹没在嘉宾的演讲中。因为它没有 情感 ,缺少文化的支撑。”作为营销界资深专家,田延友表示,中国的企业营销还有很长路要走。
但这一次,他不再关心这条路怎么走。他只想安静地和有思想有影响力的人面对面交流,用一个演讲互动的平台为更多的人带去思想与智慧的碰撞。
带着灵魂再远行
田延友坐上了拙见的主持席。
在莫言面前,他提问,“您被无数人问过无数的问题,您有没有被人问到没有人问过的问题?”
田延友评价自己的提问是“无知的”,而正是这种“无知”得到了现场观众的掌声,也得到了嘉宾的真诚相对。他表示,在拙见的舞台上,嘉宾是第一位的,主持人要让嘉宾多说,自己只负责真实。
“拙见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舞台,不需要刻意的修饰。”田延友表示,拙见创办以来始终未忘初心,虽然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但是仍然带来很多惊喜。
走进2015,拙见还有更多的理想要去实现:要将嘉宾的21分钟演讲进一步的延伸,做成公开课,去高校里传播;要“走出去”,去阿富汗探讨和平,去吉尔吉斯斯坦感受道教的力量,要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时候走进日本……
“拙见的未来一定是一个高质量、跨界、有思想的分享平台。随着时间的沉淀,拙见最终要形成一个文化系统, 它可以解决人文的问题,解决思考的问题,解决情怀的问题等等。 ”田延友说。
但田延友并不认为拙见可以影响所有的大众,“拙见的精准受众应该是愿意分享、愿意思考的人,但是现在这样的人在中国真的多吗?希望越来越多吧。”
田延友说,拙见是他理想的回归,未来所有的梦想都会基于拙见去实现,就算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也要把拙见带上山顶。
好书推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