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海龙的简历

柳海龙的简历,第1张

  个人简介

  姓名∶ 柳海龙

  绰号∶ 柳腿劈挂

  级别∶ 80公斤级

  代表队 ∶解放军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1-05-31籍贯∶ 山东烟台栖霞市

  身高 ∶176CM

  臂展∶ 180CM

  卧推 ∶100公斤

  深蹲 ∶160公斤

  胜∶ 52场

  负∶ 4场

  KO对手∶ 12场

  爱好∶ 看书

  教练 ∶翟寿涛

  座右铭∶做任何事不要留下遗憾!

  [编辑本段]散打王战绩

  2000年7月8日第16周比赛第三回合优势战胜广西"铁笛仙"韦庭锋。 进入第二阶段八强循环赛后,与河南"神行太保"张顺、上海体院"上海追魂剑"高顺德及湖南"霹雳火"张鹤松同分在75公斤级八强第二小组;首场小组比赛中7月29日第19周战胜河南"神行太保"张顺;9月2日第24周比赛中战胜上海体院"上海追魂剑"高顺德;10月14日第30周比赛中战胜湖南张鹤松(张鹤松因伤弃权),柳海龙不战而胜,以积9分名列75公斤级第二小组第一的身份晋级四强。进入第三阶段冠军争夺赛后,11月25日第36周比赛中战胜浙江"玉面小达摩"郑裕蒿晋级决赛圈。12月16日第39周比赛战胜北京体育大学的"白眉大侠"苑玉宝获得了散打王争霸赛75公斤级冠军。2000年12月28日在长沙举行的2000年度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总决赛中,荣登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散打王的宝座。

  2000年中国散打王

  2002年中泰对抗赛“金腰带”获得者。

  2002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超级散打王”获得者。

  2002年第一届世界杯武术散打赛80公斤级冠军。

  2002年3月26日再度战胜苑玉宝成为中国超级散打王

  2003年战胜散打王宝力高再度成为中国超级散打王。

  2004年1月2日获得2003年度重量级散打王

  [编辑本段]其他战绩

  99年中美对抗赛亚军。

  98全国“青啤杯”武术搏击赛冠军。

  99年全国锦标赛个人75 公斤第三。

  2000年度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75公斤级冠军。

  2000年全国冠军赛冠军。

  2001年中泰之战战胜泰国选手。

  2001年九运会暨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75公斤级冠军。

  2003年全国锦标赛冠军

  2003年11月在中国澳门世界锦标赛80公斤冠军

  2003年12月7日获得世界自由搏击IKF金腰带

  2004年1月2日获得2003年度中量级散打王

  2005年10月20日十运会第四单元负于江苏775公斤级“乾坤风火轮”郑伦

  2009年1月10日以复出后状态战胜了前来挑战的二流日本修斗者伊贺弘治

  [编辑本段]成长经历

  95年开始习武,98年被选拔到山东散打队接受散打训练,后来加入国家队

  近况: 这一脚劈的真带劲

  “柳海龙国际搏击争霸赛”2009年1月10日晚在佛山举行,这场比赛的重头戏是中国超级散打王柳海龙战胜日本自由搏击高手伊贺弘治,这是柳海龙从专业散打队退役后复出参加的第一场比赛。

  中华英雄柳海龙大胜日本KO之王,捍卫了中国武术荣誉。经过三个回合的激战,最终,3名边裁打出的分数分别是28比19、28比19、23比19,无可争议的判定柳海龙取得比赛的胜利,在这场中日顶尖武术高手的交锋中,柳海龙以惊人的优势成为胜利者。

  柳海龙 - 柳腿劈挂

  顾名思义,劈挂腿是种用自己的腿自上而下的垂直攻击技术。而散打王柳海龙更是以擅长此技术闻名。它以对手柳海龙 - 劈挂腿的头部为攻击目标,在对手即将要做动作,还没做出来之前,用自己的脚跟进行打击。根据时机和距离,又有很多的不同的使用变化。

  一般可以分为,主动和迎击性劈挂腿,双方分别是针对自己需要主动攻击的对手,和正在攻击自己的对手。其中技术运用的区别在于,如果是主动进攻的劈挂腿,支撑腿需要先往前快速跨一步,靠近对手后再抬腿攻击。而迎击性劈挂腿,只需要原地快速起腿,迎着冲过来的对手,劈击对方的头部。

  柳海龙 - 相关报道

  在搏击擂台上创下如此辉煌的战绩,难怪柳海龙会成为功夫王第二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的焦点人物。本专题撰文广州日报记者施绍宗

  这是柳海龙在比赛中将苑玉宝抱起。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暨超级散打王争霸赛在

  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中心举行。2000年度的散打王柳海龙

  战胜2001年度的散打王苑玉宝,获得超级散打王称号。

  一 、柳海龙谈外来的挑战

  有不少人可能会认为,柳海龙既然在国内比赛和对外的商业比赛中几乎战无不胜,那他要想夺得本届功夫王世界杯的散打冠军自然不在话下。其实不然,在2002年的第一届世界杯散打赛80公斤级比赛中,柳海龙就几乎失手,他一上来就被对手俄罗斯的阿土尔连摔几跤,输得十分狼狈。幸好柳海龙大赛经验丰富,后两局调整了战术,才逐渐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以摔法屡挫对手,最后以2比1涉险过关。而在去年的澳门武术散打世锦赛80公斤级的1/4比赛中,他也险些栽在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俄罗斯选手手里。

  面对即将来临的世界杯大赛,柳海龙将如何应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散打高手?本报记者近日在上海青浦的中国武术训练基地采访了正在紧张集训的柳海龙。

  记者在观看柳海龙训练时,发现这位一贯张扬的散打明星在训练时很低调,一问之下才知道,柳海龙虽然目前身体状况不错,但他的左手关节错位,正在恢复当中,在作对抗性训练时不敢出左拳。柳海龙说,估计到比赛时应无大碍,如果实在不行,就只好打封闭上场了。但柳海龙的心态还不错,谈及他曾两次在世界比赛中险被淘汰的经历,柳海龙说:“我又不是神仙,怎么能每战必胜呢?擅长拳法的欧美选手对中国选手研究得很透彻,中国选手在技术上已不占绝对优势,胜负的关键要看平时的训练水平和临场的发挥。不过比赛还是看最后的结果,过程出现被动甚至极为困难的局面是很正常的。”经历过胜利也经历过失败的柳海龙表示,现在自己可以坦然面对一切挑战。

  柳海龙

  二、柳海龙谈本次世界杯

  身经百战的柳海龙认为,没有体力做保证,技术再好、意志再顽强也没用。为此,他最近一直在认真进行自己最讨厌的跑步训练。谈到本届比赛的对手时,柳海龙认为,在80公斤这个级别里,外国选手与国内选手相比,力量要大一些,杀伤力也强一些,但不能因此就说打外国选手要比打国内选手难度更大。而他自己在这个级别里,身高和力量不占优势,因此要防身材高大的外国选手的摔法和重拳。在确保不受重击的基础上,主动进攻,采取直线打法,以得点为主。

  对本次比赛要穿戴护具的问题,柳海龙表示,穿着护具感觉笨一点,动作不灵活,反应也慢了,很多高难度的动作都无法完成,虽然他能适应这种要求(因为中国散打比赛在1999年的改革前要求穿戴护具,而在今年的国内比赛中,这一要求又被重新提出),但他更喜欢打不穿护具的比赛。

  击败普京保镖 散打王联手钟丽缇进军娱乐圈

  三、柳海龙谈进军娱乐圈

  柳海龙从2002年起共接拍了3个广告,分别是:2002年为一家武校作电视广告,2003年为一个摩托车和一个运动鞋牌子做广告。广告身价目前已达到50万元的柳海龙今年却没有接拍任何广告,他解释道,广告都是由教练去接的,他不会在这上面费神。本报记者问柳海龙,现在还有没有**公司找他拍功夫片。柳海龙说,今年6月他参加了在广东佛山举行的中国功夫VS日本极真空手道争霸赛时,国际武打巨星尚格云顿的经纪人还专门到佛山观看了这场比赛,赛后与柳海龙见面,说要带他去法国见**公司的老板和导演,但他推辞了,因为作为现役运动员他不可能去商谈这些事情,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柳海龙说:退役前我不会考虑这些事情,我现在还是一线的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任务很重,如果接拍**或电视剧,就要放弃训练和比赛,这是不可能的。柳海龙还向记者透露了他的退役计划,他告诉记者,如果武术能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肯定会在2008年后才退役。如果武术不能进入北京奥运会,他就有可能选择在2006年退役。但柳海龙强调:“就算退役,也要有一个过渡的过程,况且我觉得自己在散打上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我还要去尝试一下新的挑战。”

  四、柳海龙谈传统武术

  本报记者问柳海龙,能否具体谈谈他想尝试的东西是什么?

  柳海龙说:就是在与强大的对手比赛中使用一些高难度动作,如“双飞”、“剪刀腿”、腾空飞踢等等。以前我也作过一些尝试,如在2003年散打王争霸赛总决赛争夺中量级“散打王”称号时,我的对手是75公斤级的郑裕蒿,比赛中我使出了“剪刀腿”,把对手“剪”翻在地,动作很漂亮,赢得满堂彩。

  本报记者又问:那么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学习这些高难度动作的呢?

  柳海龙答:从武打**、传统武术以及别人在比赛中使用的动作中学习,目的是打出自己的风格,使散打比赛更好看,也是弘扬中国功夫。

  据记者了解,有些散打运动员在练散打前学过武术套路,有些则完全没有接触过,作为散打高手的柳海龙对传统武术的了解也不多。本报记者采访结束后为柳海龙拍照,以前柳海龙都是摆出散打的预备姿势或是散打的某一个技术动作来拍照,这次本报记者特意请柳海龙摆出了**中“黄飞鸿”的招牌动作,柳海龙本想推辞,但本报记者说:“黄飞鸿是传统武术的代表人物,你刚才不是提到要进一步向传统武术学习一些高难度动作吗?摆个姿势表示一下自己的态度嘛。”于是才有了这张照片,这是柳海龙第一次以传统武术的造型拍照并见报。

苑姓不在百家姓里,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百家姓》收录的姓氏数量有限,只包含400多个姓氏,而中国有数千个姓氏,因此有些姓氏并未被收录其中。

2 苑姓在宋朝时期人数不多,且当时苑姓的名人也不多,因此可能没有被《百家姓》收录。

3 另一种可能是,苑姓的祖先过着聚居的生活,活动范围比较狭小,而《百家姓》的作者可能对这种相对较小的姓氏不太了解,因此没有将其收录。

总之,苑姓不在百家姓里,可能是因为《百家姓》的收录有一定局限性,或者因为苑姓在宋朝时期人数较少且名人不显,或者因为苑姓祖先的聚居生活范围较小,不为外界所知。

元春省亲,听父亲贾政说园内的匾额诗句都是弟弟宝玉所题,心中欣喜。为了再考一考宝玉的才学,她要求宝玉当面再针对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处各作一首诗。宝玉平时虽然喜欢卖弄才华,却很不喜欢这样的正式场合。但是,此时的元春,已不是普通的家姐,而是皇妃。元春此时的要求,属于皇命。所以,他不得不硬着头皮上,而且有疲于应付之感。好在有宝钗和黛玉两大才女在他身边,及时为他伸出援手,帮他成功过关。

然而,宝钗和黛玉的援助方式却是大不相同,一个是以“一字师”的方式予以提点,一个直接代写了一首。对于二人的此种行为,作者没有给予对错褒贬的评价。那么,作者这么写究竟有何深意呢?

我们知道,钗黛并举是作者的主旨之一。这两个才貌双绝的女子,有如环肥燕瘦,是宝玉心中的“兼美”,不相上下。但是,在作者心中,她们在品行上却是有高下之分的。这种高下,就隐藏在作者在具体事件上对她们的描述里。帮宝玉写应制诗,就体现了她们品行上的高下。

黛玉替宝玉代写,是想展露才华,一争高下,是自私的体现。

第五回,作者用八个字总写了黛玉进入贾府后的心性和表现:“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这八个字,精练且全面。“孤高自许”是黛玉对自己的看法,唯我独尊,只有自己最优秀,无人能与之匹敌。“目无下尘”是她对别人的看法,在她眼里,别人都是“下尘”,入不了她的眼,她甚至都不愿意看他们一眼。

接下来,我们会发现,黛玉的所言所行,都在这八个字的框架之内,具体表面就是处处争先,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孤高”。

元春省亲,除了与祖母、父母等亲人叙离别之情外,她内心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当面试一试宝玉的才能,看看这个曾经由她亲身教导过的弟弟,是不是可造之材,“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

怎么试?方法很简单,就像殿试一样,当面写命题作文,“‘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

当然,如果只让宝玉一人来写,未免枯燥,于是,元春让姐妹们作陪衬,“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

这样的安排,元春的意图很明显:姐妹们写得怎么样不重要,元春要考的只是宝玉一人。

所以,宝玉如临大敌,姐妹们都应付了事,唯有黛玉不满足,因为她“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

注意,这个“众人”包括宝玉。“孤高自许”的黛玉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想抓住机会展露才华,“大展奇才”,从而无视了元春的意图。

正是因为想要“大展奇才”,黛玉才从宝玉身上寻找机会,“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这可真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黛玉想要“展其抱负”,只恨没有机会,宝玉却为独作四首诗而“大费神思”,巴不得有人帮忙分担。于是,黛玉主动出击,对已写完三首的宝玉说:“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来了。”

然而,这种宝玉黛玉都满意的结果,却严重违背了元春的初衷。元春之前听父亲贾政说“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但她深知宝玉在贾府倍受宠爱,父亲的话也许有些水分,于是想要“当面试过”,才能真正了解宝玉才学的深浅。可就算是“当面试过”,却还是因黛玉的自作主张而有了水分,并不能代表宝玉的真实水平。

回头再看整个事件,黛玉为宝玉代写,完全是从自私的角度出发的,只是为了自我表现。宝玉其实并不需要她的帮助,写得好与不好并不重要,既不关乎宝玉的前途和命运,也不会影响元春与宝玉姐弟间的感情,但会影响元春对宝玉才学深浅的判断。

也就是说,如果元春希望通过这次面试对宝玉摸底,从而制定对宝玉的培养计划,那么,黛玉的自作主张,不但误了元春,还误了宝玉。

这就是黛玉的自私,“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她,从来只为自己着想,不会考虑是否会影响到他人。

宝钗对宝玉的提点,正是她个性的体现:为他人着想,不与人争驰。

与黛玉的代写不同,宝钗对宝玉的帮助,只是在一个字上进行了提点,因此被宝玉称她为“一字师”。

王熙凤眼里的宝钗,“不关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但是,在皇妃面前,在写应制诗这么严肃的时刻,宝钗却主动出手,“转眼瞥见”宝玉诗中有“绿玉春犹卷”的句子,“急忙回身悄推他(宝玉)”。注意作者的用词,“瞥见”、“急忙”,可见在宝钗看来,这件事很重要且急切,到了她非及时出手不可的地步。

一个字而已,有这么重要吗?是的,这就是宝钗的体贴入微之处,而她的体贴,主要是针对元春的。

我们先来看宝钗的原话:“她(元春)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她争驰了?

宝钗这么说,是有前提的。只因元春将宝玉所题的“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刻意去掉了“香玉”二字。都是勤俭务实之人,宝钗太懂元春这么改的原因了。“香玉”有“温香软玉”之意,即温柔乡。元春不希望宝玉沉湎于温柔乡,所以将“香玉”二字去掉了。

然而,正值青春期的宝玉,满脑子都是“香玉”,于是,在写诗时,“绿玉”自然就流露出来了。这就是“有意和她(元春)争驰了”:你把我的“绿玉”改成“快绿”,我就不认,偏要用“绿玉”。

像不像小孩子斗气?

其实,如果元春也是宝玉这样的“富贵闲人”,互相斗气倒没什么。

但元春不是。

元春不但不是“富贵闲人”,而且她心里装着家事国事,更是深切关注着弟弟宝玉的教育成长。

宝玉的这一坚持,很容易让元春产生沮丧心理:我这个弟弟,真是孺子不可教也,真让人操心和担心啊。

宝钗太懂这种沮丧感了,当她的哥哥薛蟠不听劝时,她何尝不为之操心和担心?

贾府上上下下这么多人,都在“安富尊荣”,元春独自在“那不得见人的地方”苦苦支撑,身边一个帮手都没有。好不容易回趟家,不说要弟弟为他分忧,至少不能给她添堵吧?

正是对独自支撑的感同身受,宝钗对元春产生了强烈的同理心。何况,元春对宝玉这个弟弟感情深厚,书中说他们“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所以姐弟相见时,元春“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由此可知,宝钗提示宝玉改“绿玉”为“绿蜡”,一字之差,看似无关痛痒,实则意义重大。相比于元春省亲时各种繁复的礼节,宝钗更注重元春的情感体验,希望宝玉能懂事一点,做一个让姐姐放心的好弟弟。这样一来,元春在宫中的日子,即使苦和累,只要想到弟弟懂事听劝,也能心宽一点。

这也正是宝钗身上的闪光点,她善于推己及人,凡事都会为他人着想,尤其不爱与人争驰。能退则退,能让则让,只要彼此都舒服。

这就正好与黛玉的想要“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形成了对比:黛玉从利己出发,一心只想争第一,宝钗却从利他出发,凡事都不愿与人争驰。

就这样,作者通过对黛玉和宝钗分别对宝玉的帮助,突显了她们的个性特点:黛玉利己,爱争;宝钗利他,不争。然而,《道德经》告诉我们: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处处争先的黛玉,众叛亲离;不愿与人争驰的宝钗,却赢得了来自各方的青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1877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6
下一篇2023-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