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能结婚吗????

精神病能结婚吗????,第1张

结婚以后发现对方有严重的精神病,如果之前隐瞒的话,这种情况属于骗婚。所以建议结婚之前要做婚检。对于是否离婚这个问题,我认为,如果久治不愈的话,就会选择离婚。

当事人自主决定,具体如下:

1、婚前隐瞒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

一方患有精神病,为了能够稳定婚姻达到婚姻的成立,向婚姻的另一方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在结婚后,一方犯病,致使另一方知道了病情。犯病的一方经过多方寻医问诊,并且没有得到控制,而且有可能更加严重。

2、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

一方婚前有患有精神病,婚姻的另一方也知道其患有精神病的,而且另一方明知道一方有精神病,还要和其登记结婚的。

3、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一方婚前没有精神病史,而在结婚之后,突然得病。发病的一方经过多处诊治,病情无法控制而且经医院诊断其精神病再也无法治愈的。

只要符合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不论结婚的另一方是否知道婚姻的一方有精神病,均可以到法院起诉离婚,或者双方协议离婚。

法律分析:可以,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 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可以的,

专家说:

由于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精神病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发病,故不少家属都为患者能不能结婚,会不会遗传而发愁。其实精神病人是可以结婚的。但有两个条件:

一是精神病已经痊愈,病人能适应社会生活和恢复正常工作、学习。病人是否痊愈,应由精神科医师判定。

另一个是精神病治疗要彻底,治愈已有一年以上没有复发。

在下列情况下,精神病不能结婚:第一是正处于发病期间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患者,应禁止结婚。

因为他们在发病期间已经失去理智,常难以料理自己的生活,甚至会危害社会治安。所以,让这样的病人结婚,不仅对病人本人无好处,也会给对方造成不幸。

第二是发病期虽然已过,但精神症状尚未彻底缓解或正在治疗中的病人,也不能结婚。因为此时病人对生活中和婚姻上挫折的承受能力尚差,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在热恋中或者新婚不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从而不得不再次住院。

因此,精神病人的婚姻问题,家属一定要慎重、合理地给予解决。千万不要因为传宗接代或者找个人护理作伴,就不分病情让精神病人结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痛苦。

 精神病人如果是在青少年时患病,会面临很多问题,如结婚、生育等人生大事,那么精神病人是否可以结婚呢这个主要视病情而定,下面是相关法律专家给出的详细解答。

  我国《婚姻法》第五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该规定明确了结婚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的实质要件之一:男女双方应具备对结婚的判断能力和意思表达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能力的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能自主地、正确地判断婚姻的法律性质和结婚登记的法律意义;二是能够将与对方结婚的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由于婚姻登记机关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行为判断其主观上是否完全自愿,故不能正确地表达结婚意愿的精神病人,不符合第五条规定的实质要件。其次,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行为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结婚属于当事人设立民事权利义务的民事行为,男女双方必须具备充分的民事行为能力。故完全丧失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的重型精神病人,不能结婚。至于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能否结婚的问题比较复杂,笔者认为,从尊重、保护精神病人权益角度考虑,如果当事人基本上能够判断结婚的法律意义并能正确表达意愿,其监护人亦同意的,应准予结婚,反之则不应准许。

  虽然前面对精神病人能否结婚的问题作了法律上的分析,但由于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强制当事人婚检的规定,婚姻登记机关作为行政机关,既无法从医学上判断当事人是否为精神病人及其患病程度,也无权判定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便其怀疑当事人的精神状况不正常,依照《婚姻登记条例》,当事人也没有提供材料证明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义务。这也是实践中登记机关常常感到难以处理这类情况的原因。笔者认为,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的结婚登记申请只负有形式审查的义务,即从当事人的申请行为及其提供的证件、证明材料出发对当事人婚姻的要件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而实践中,当事人可能因有意掩盖事实或其他原因作了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或提供了不真实的材料,致使婚姻有效要件欠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则应由当事人自己承担。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结婚意愿的审查主要是通过注视当事人的申请过程、询问其结婚意愿以及监誓其声明来完成,故只要当事人在上述过程中能正确地履行申请程序,能清晰完整地表达结婚意愿,婚姻登记机关就依法应予登记,且不得以怀疑当事人的精神状况为由拒绝登记。反之,登记机关便可以以当事人不能履行登记程序或不能正确表达结婚意愿为由拒绝为其办理婚姻登记。当然,婚姻登记机关也可以委婉地向当事人解释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结婚的法律效力,并视情况建议当事人做相应的医学检查。

精神分裂症能不能结婚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等等。而因为精神分裂患者有很多是年轻没有结婚的,所以很多人关心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可以结婚。

  那么精神分裂症患者到底能不能结婚呢

 精神病患者可以结婚,但要视病情而定。精神分裂症的结局差异很大,生活不能自理的不能结婚,整天自语自笑的不能结婚,整天疑神疑鬼的不能结婚。只要病情彻底缓解,即使还在服药,依然可以结婚,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结婚。至于结婚后精神分裂症会不会再发,这当然不敢做任何保证,发不发,发的频度,取决于该病人自身复发的`倾向性和维持服药的剂量和持续时间,当然也与伴侣的态度有关。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结婚吗?

 在稳定病情的前提下,即使还在服药阶段,都可以选择结婚。因为患者病前多性格内向,故与亲戚、朋友的走动就比一般人少,遇到应激,更少主动找人倾诉;遇到生病,更倾向等一等,挨一挨,所以他们就诊通常比普通人晚,就诊时症状通常比普通人重;遇到过节,由于自己兴趣比常人少,会比常人更孤独。更难熬。而结婚就有一个伴侣,两人共同对抗承担生活的应激、疾病的侵袭,生活就比独居要容易得多。

  精神分裂症患者何时恋爱为佳?

 病情缓解,药物不良反应小到外人看不出来,就可恋爱。如果病人刚刚出院,抗精神病药剂量服用较大,导致病人动作迟钝或过于肥胖,这时应等一等,等到抗精神病药剂量调整到动作灵活,再恋爱为好。

  怀孕期间患上精神分裂症孩子会遗传吗?

 精神分裂症是个比较顽固的疾病,一旦患上,对患者、家人的身心打击非常大,而且精神分裂症具有遗传倾向也让家人坐立不安。很多父母看着儿女都已经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却迟迟不能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原因就是害怕这病遗传给下一代。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或加重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其中最常见的是遗传、精神刺激、性格因素等,大部分患者是遗传与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了精神分裂症一定会遗传给后代吗?

 遗传因素虽然在精神疾病的发病中起着很重要的因素,精神病具有遗传因素,指的是精神病患者家族成员易患精神分裂症的倾向,这种易患倾向受多基因所决定。虽然这些基因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涉及精神病的多个基因不一定都会遗传,而且多种外界危险因素往往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有遗传因素存在并不等于后代一定会患精神分裂症,只是患精神病的概率较一般人增高而已。

  精神分裂现实中遗传情况是怎样的?

 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情况是:

 1、亲属亲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有遗传史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62倍。

 2、精神分裂症家族中,患病人数愈多,其亲属发病率愈高,尤其是父母双方均患精神分裂症,他们子女的患病率35%-68%。

 3、家族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愈重,其亲属发病率也愈高。

 4、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子女寄养在精神健康的家庭中的患病率占到寄养子女总数20%。

 另外,调查显示,有40%左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遗传倾向,其发病因素与患者性格有关,大多数患者病前性格内向,孤僻,胆小,兴趣少,敏感多疑,害羞,话少,主动性差的特点;在这些精神病易患性格的基础上,一旦遭遇精神方面的打击,如学习的压力、工作压力、情感因素、亲人的死亡、父母的离异等精神刺激,很容易发生精神分裂症。

;

法律主观:

双方协商 离婚 ,如果协商不一致,可以向 法院起诉离婚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 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 民法典 》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 同居 ; (二)实施 家庭暴力 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 分居 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 夫妻感情破裂 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

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不算是骗婚,你可以离婚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婚后,配偶得了精神病的,另一方可以要求离婚。但最终,还是需要符合法定的离婚条件,夫妻才能解除婚姻关系。根据相关规定,一方在夫妻共道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视为夫妻感情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内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如果容是间歇性精神病,应当在其精神正常期间进行诉讼审理。

1,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双方可以到民政局办理协议离婚,或者通过法院判决离婚。

2,如果是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需要先变更监护人,到精神病人居住地法院申请监护人变更,可以指定其父母、兄弟姐妹或者有监护能力的居(村)委会、单位为监护人。

3,监护人变更后,再通过监护人到民政局办理协议,或者通过法院判决离婚,办理离婚手续或者法院开庭时需要有监护人到场,代理精神病人的相关民事活动。

再者就是有精神病离婚小孩怎么处理

看具体情况定。在审判实践中,与精神病人离婚后,一般在精神病人配偶有能力的情况下,法院会判子女归配偶抚养。在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有能力并愿意承担该精神病人的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且征得配偶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要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代精神病人对其子女进行抚育。

夫妻中有一方在结婚之前就已经得了精神病,并且也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那么他们的婚姻关系因为不符合结婚要件,可以认定为无效。但如果是在婚后一方才患上精神病的,这种情况下另一方可以考虑离婚。实践中,此时更多的还是通过诉讼方式离婚。毕竟对方丧失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协议离婚可能无法出于真实意愿表示离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2384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8
下一篇2023-10-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