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新婚七言对联

经典新婚七言对联,第1张

经典新婚七言对联大全

 在我国通常在结婚时需要喜庆的对联,那么在新婚之时都有哪些合适的对联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新婚七言对联大全

 兰浥瑶阶花并蒂

 光耀华屋户三星

 乐意双关禽对语

 生香不断树交枝

 连理枝头腾凤羽

 合欢筵上对鸾杯

 联翩丹凤舒新翼

 并蒂红花攀高枝

 两情雨水春为伴

 百脉爱丝谊永联

 两姓联婚成大礼

 百年偕老乐长春

 柳丝喜发千枝绿

 桃蕾欣开并蒂红

 鸾妆并倚人如玉

 燕婉同歌韵似琴

 美酒佳肴逢喜日

 银筝玉管迎新人

 描花四季花常好

 绘月千年月永圆

 齐眉纪念金刚石

 比翼侨栖玳瑁梁

 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巧偕花容添月色

 欣为秋鹊架银桥

 且看淑女成佳妇

 从此奇男已丈夫

 亲密胜似鸳鸯鸟

 同心赛过比目鱼

 秦晋姻缘春意闹

 凤鸾伴侣彩虹飞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经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绣阁昔曾传跨凤

 德门今喜近乘龙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花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玉暖玉生香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笙舞凤凰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日暖玉生香

 并肩同步长征路

 齐心共谱幸福歌

 不须玉杵千金聘

 已有红绳两头连

 成家当思创业苦

 举步莫恋蜜月甜

 琴瑟调和多乐事

 亲友团聚溢欢心

 琴瑟调和多乐事

 家庭团聚溢欢心

 琴瑟和谐家庭乐

 婚姻自主幸福多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情歌唱乐水中月

 喜酒催开庭前花

 琼楼月皎人如玉

 绣阁花香酒似兰

 日丽云和莲并蒂

 龙飞凤舞树交柯

 容貌心灵双俊美

 才华事业两风流

 入户春风月圆夜

 盈门喜气花好时

 诗礼庭前歌窈窕

 鸳鸯笔下展经纶

 十里好花迎淑女

 一庭芳草长宜男

 十雨五风隆化育

 五光十色映红妆

 双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连理枝

 双玉初谐琴瑟调

 五花新授凤鸾封

 松梅高傲坚贞爱

 霜雪难欺金玉缘

 堂栖彩燕双星耀

 岭放红梅万象新

恋爱心已合

结婚情更浓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一对璧人留小影

无双国士缔良缘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池舞凤凰

比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边理枝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经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绣阁昔曾传跨凤

德门今喜近乘龙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花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

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玉暖玉生香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1] 。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春联习俗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2676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9
下一篇2023-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