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结婚风俗? 最好能够详细点,谢谢了。

宝应结婚风俗? 最好能够详细点,谢谢了。,第1张

  宝应地区的婚庆习俗大致分为五个过程:相亲,订婚,追节,暖房,正日,回门。

  相亲:

  先是朋友亲戚介绍说有适合双方的对象吧,然后由父母或者有他人参加的情况下对对方做一些明察暗访,如果没有意见了就同意两人交往了。也有的先是两个人先相处,过后慢慢的引荐给父母看看。这是大多数宝应人都遵循的习俗,虽然现在自由恋爱的多了,但是基本上还是要给父母看一下的。如果是自由恋爱的,到时候还要找个媒人的,以表示明媒正娶。

  订婚:

  恋人双方准备结婚了,告知父母一下。父母双方为了怕孩子不着急(其实大多数是父母着急),于是,婚前正式举行一个仪式,就是订婚。订婚的目的就是正式告知最亲近的亲朋好友,让他们知道姑娘有婆家了,同时小伙子也有未婚妻了,双方的主要亲戚认识一下,顺便请他们来吃饭(这顿饭在家里办也行,也有的男方表达自己真诚直接去饭店办的热闹些)。订婚仪式一般由男方带着订亲礼物(如:男方为姑娘买的衣服、戒指等算是订情物吧)去女方家,放些鞭炮,这个仪式不用亲朋好友出人情钱,但长辈会给两孩子见面礼。现在有的人为了图省事,将订婚这个仪式取消了。

  追节:

  在结婚前的倒数第二个节日里,一般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日子里,由男方在送节礼的时候加送两只鸭(押)子,表示我先把未婚妻押在丈母娘家,就等我准备来迎娶了。结婚前的倒数第一个节日里改为加送两只鹅(窝),表示要将未婚妻往自己家里窝(“窝”是方言,指“娶”的意思)了。因为平时送礼的时候没有鸭或者鹅的,送了鸭和鹅了,女方就知道男方要娶姑娘了,姑娘快要出嫁了,叫追节。

  现在订婚和追节这两个仪式有时候会颠倒的。

  暖房:

  暖房日(在当地也叫“催妆”)是指结婚前一天。男女双方在结婚的日子商定下来之后,双方都要做些婚前准备:有的人家提前挑个好日子将姑娘嫁妆发到男方家,也有人家会在暧房发嫁妆。在暖房日,男女双方家里都要置办酒席招待亲朋好友,酒席一般安排在晚上,主要亲朋好友通常都要到场,一般舅舅,舅母坐主席(上席)所以这一天吃的酒就叫暖房酒。新娘,新郎也有事情要安排。新娘出嫁前,暖房日要沐浴更衣,一般由伴娘(姑娘家在当地挑一个比较出众的姑娘,或是亲戚朋友们中跟新娘要好姑娘)陪同休息;第二天梳妆打扮,等候新郎的到来。新郎暖房日除了招呼客人外,也要沐浴更衣,临睡觉前,男方家安排一个童男子(一般是近亲小男孩,或者是伴郎)陪睡。第二天,陪睡的童男子在新郎床上可以获得压床钱。新人床下面一般会放些枣子,花生和糖果糕点之类的食品,寓意新人红红火火添子添孙,早生贵子。

  正日:

  正日是结婚的当天,这是新人最关键的一天,也是礼仪最多的一天

  早上,由新郎带车接新娘去化妆,但大多数是女方家自己按排,派人陪新娘去,或请化妆师到家里化妆。这时候新娘化妆,新郎安排扎婚车,及手捧花。化妆好后新娘自己坐车回家,或者安排副车送新娘,花车这时候和新郎一起回家。花车回到新郎家的时候,新郎父母烧香谢菩萨,安排娶亲队伍吃早茶。娶亲队伍的人员组成一般是新郎,伴郎,媒婆可带可不带,司机,摄像师等必须成双。简单吃一顿早茶后,带着娶亲礼物出发,鞭炮欢送,出发迎娶新娘。

  快到新娘家前,放鞭报信,曰:娶亲鞭。新娘家早派人等候,也放鞭回应,曰:迎亲鞭。迎接娶亲队伍的到来,到了新娘家里,新郎直奔新娘处献手捧花,以表示我来娶你了。这时候也有的人家会不让开门,索要红包,曰:开门封子。然后新郎散喜烟。主人安排客人就坐吃三茶(一茶红糖红枣,二茶糖果糕点,三茶汤圆)。

  稍作休息,新娘出嫁开始,一、发妆奁。(有先后安排,子孙马桶,铜炉门帘,箱子被子,梳妆用品,陪嫁物品),但现在这些妆奁一般提前跟嫁妆一起发到男方家了,一般正日当天主要是发个姑娘陪嫁的箱子,发箱子有讲究,箱子捏锁要求新郎给捏锁人(新娘哥或者弟)压手钱(多少事先商量好的,一般不为难新郎);箱子里面也有讲究,四周一般要放红包,曰:压箱钱。如果男方带红包压箱子的话,女方必须配等于或者大于红包的相同红包以一起压箱子。此时会有媒婆或者喜奶奶点燃红纸捻子(用红纸捻成并沾上油的纸棒子),或是女方家里铺上红纸的筛子,在箱子周围做个仪式,曰:照一下。 二、接着由新娘的父亲或者哥哥或者弟弟陪新娘做上席吃富贵饭,点上蜡烛,一般只有两样菜,鱼和豆腐。曰:吃饱了,平平安安的出嫁。由媒婆或者喜奶奶每样夹一点喂新娘的。这时候新娘和其母亲会哭的。曰:哭嫁。

  接着新娘动身出嫁,此时新娘脚不沾地,新娘把新娘鞋套在父亲或哥哥的鞋里子,由父亲或哥弟搀扶着上新郎花车(或者由哥哥背着上新郎花车),出了家门或者坐上花车的时候新娘留下父亲或哥弟鞋子(在这之前,新娘要在鞋子里放上红包,这个红包是给搀扶的父亲或哥弟的),家里也安排人送嫁,通常是伴娘或是新娘哥弟,也要成双。同时记着带上女方家陪嫁的礼物,一般是新郎带来礼物的一半,曰:回礼。最后放鞭欢送。

  娶亲队伍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过桥的时候,会放鞭炮或者扔硬币。到家的时候,新郎家人开始放鞭炮欢迎新人的到来。新娘暂不下车,曰:压压性子。这时候有人根据距离长短放上芦柴,从车子一直铺到家门口,在大门口或者楼梯口将放在元宝盆里面的红芦柴把和松枝及芝麻杆点燃。完成后接新娘下花车。新郎在前,新娘在后也有搀着或者抱着新娘,也有驮着新娘的,沿着此芦柴铺的路进入家门,曰:脚下有财;再跨过火盆,曰:节节高;进入洞房

  进入洞房后媒婆关门,安排新娘新郎吃茶和富贵饭,然后挂上门帘一般由媒公(主婚人)进行,需要叫上几句叫吉言,还要安排人未结婚的或者小童男子捣窗户,也要叫好,捣窗者可以得到喜糖或喜烟及红包。有的安排在闹洞房结束后捣窗户。常用的捣窗户的话:一捣一戳,养个儿子上大学;一捣一拖,养个儿子做官;一捣一拔,一肚子养十八;一捣一撂,养个儿子呱呱叫。

  接着安排新人和迎亲队伍吃三道茶。茶后行见面礼,就是新娘拜见新郎家的主要亲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舅父、舅母、姑父、姑母、姨父、姨母、哥哥、姐姐、叔叔、婶婶等,)长辈子们这时会给新人见面的礼金,叫见面礼。也有举行拜堂仪式的。

  礼毕安排新人回娘家,有的是女方家安排专人来带,一般是哥或者弟。曰:带回门也就是回门。也有的是第二天回门的。回门的时候也要带回门礼物。在回门的路上会遇见女方的亲戚来男方家做招的,一般由男方家派人派车去接,曰:带招。,这时候双方的车子或者车队可以直接开走,也有的是新郎下车散香烟不可以说话的然后各自车队开走,新人去女方家,招客去男方家作客。

  中午,新人在女方家吃饭,也有再吃三道茶的吃饭前或后新人要主动拜见女方家里亲人及长辈并问候他们好,这时亲人及长辈同样会给新人见面礼;招客在男方家吃饭,招客(又名会亲)一般是女方家主要亲戚组成,为的是双方主要亲戚认识一下。

  到了下午双方吃完饭后,新人回男方家,招客回女方家,而且双方的车队在路上还要会一下,新人回家以后休息一会,准备晚上的宴席,宴席上新人要向大家敬酒。

  酒毕闹房开始。闹洞房的时候由主婚人喊上几句好话比如:掀开门帘子,看看新娘子,今个吃喜糖,明个吃喜蛋。闹房结束后,燃放烟花鞭炮和捣窗户如果上午没有捣的话,新娘新郎洗漱关门休息。

  回门

  回门是结婚日的继续,就算是当日回过门了,一般在第二天新人还是要回门的,也算是习俗的沿袭吧。现在青年人开放了,有的人家为了省钱,不累人,改为一天将事情办完了。也有的人家为了热闹将双方的宴席放在一起在饭店里办。更有新人运用照片跟拍,摄像,车队,婚庆礼仪等为人生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上面说的是现在我们宝应人沿袭的一般风俗。希望大家喜欢!

新房子暖房是温室。

1、暖房指温室,旧俗在结婚的前亲友到新房贺喜,备礼准备祝贺乔迁新居,新房子往往没有人住过,所以没有“人气”,需要有人气才旺,邀请亲朋好友来暖房温锅据说可以增加房子的人气,让日子越来越好,将房子里的阴暗污浊之气驱赶出去。

暖房用去上礼的。因为一般情况下,前去给朋友暖房,大都要有所表示,或是鲜花礼物,或是生活用品,或是随份子礼金,总之不能空手而去。这个表示没有一定的标准,而是根据双方关系的亲疏程度和经济条件所决定。暖房有三个意思:温室;旧俗在结婚的前一天亲友到新房贺喜;备礼祝贺乔迁新居。显然你同事属于第三种情况,你根据当地情况准备红包赴约即可。这种情况的暖房,我们这里叫安锅或温锅。

按旧俗,到了男女结婚那一天的前一日,女方家便派人到男家,与男家一起共同铺设房舍卧具等。《东京梦华录》称为“铺房”,所铺设之物,男女两家有别。按司马光《书仪·三·婚仪上》记载:“床榻荐席椅桌之类,男家当具之,毡褥帐幔衾绹(t¨o)之类,女家当具之。”在解放前,男家在婚礼的那天子时,便要安大床和上字架了。安大床是非常讲究的,旧俗中,安大床多为男家的长者,特别是要找头胎生子的长者或是多子女的长者,首先将新房打扫干净,然后燃点炮仗以驱邪镇妖,有钱人家还要请道士(俗称喃呒佬)打醮拜神,烧元宝香烛等,然后将新床架好,由女方派来的亲信妇人或陪嫁女(旧称妹[mui1]子、丫环、侍女等),布置床铺,喜帐及新房的梳妆台、书架等桌椅物品,称之为“暖房”,铺床时多有在被缛下放红枣、花生等物。铺房后,侍女留守看护新房,不让外人进入,待新人迎回拜堂后,新婚夫妇才能进入新房。当然,布置新房最基本的是张贴双喜字或喜庆的剪纸等。喜字多为“双喜字”并连,寓意新婚夫妇互敬互爱、白头偕老、早生贵子等等。这种习俗古今沿袭,只是铺房的习俗有所改变,现在多为购置整套的家具,而不是自己做床、安床了。

为什么新房要请朋友暖房?乔迁新房后要“暖暖房”,这似乎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习惯,搬新家请朋友暖房,也就是咱们说的“乔迁之喜”。在我们这里,除了红白喜事生孩子需要宴请宾客之外,搬家也是个比较隆重的事情!因为不论是自己建房还是买房(除了炒房的人士外),对很多人来说既是件不容易的事也是件喜悦的事,暖暖房能聚人气和财气,人气是从何说起呢?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每个人几乎都很忙碌,因此平时很少与亲朋好友联络。面对面的交流变少了,大多数都是网上软件的文字交流。即使到了佳节庆日互相往来一番,也已经少了昔日的联络,大家都知道即使再好的感情,也是需要平时的经营,趁着搬新家的时候,把亲朋好友找来联络一下感情,让他们知道你的新居,以后经常来往经营更长久的感情。因为是新房还没入住,是很缺少人气的,亲朋好友开开心心的暖房聚餐娱乐,是增加新房人气的最佳方式。

新房未住之前属于阴性的,在这种缺少阳气的情况下,体弱多病的人或小朋友,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而使身体不适,甚至生病。邀请亲朋好友来暖房做客,也是将喜悦之情分享给他们,更是出于一种礼貌,换新居总要让亲朋好友摸摸门,不至于有事要找你,却不知道你搬了新家,再耽误了大事就不好了。人情世故:人们处于社会生活中,很难避免形形色色的人情、关系等,借助暖房有助于社会交谊。居家风水:传统上的暖房是吉宅旺气与犯煞冲喜两种。需要配合择日、科仪等进行。纯粹显摆:借助于暖房这个契机显摆,也就是大家平时说的“晒命”,以获得满满的虚荣感,现今社会这类人不少。暖房更是我们优良的传统民俗,是非常喜庆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沾沾喜气,大家借此机会放松娱乐,也是一种很不错的休闲方式。就近几年来说,房价一直飙升。多少人为了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了房奴。即使自己建房,也是一项较大的开资。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套房,也算是人生的一个安定,也是一大兴事。所以,对于亲朋好友来说也是值得祝贺的一件事情!在我们这搬家也可以称之为“面地下”,还可以称之为“开锅灶”。当然这只是一种传统的礼仪说法,不算是风水讲究。

在搬家时宴请客人,主要就是聚人气,图个吉利。在我们这乔迁之喜可以在入住之前,也可以在入住之后。根据地区的不同,每个地方的风俗也就不一样……情感亦暖,屋也要暖一暖以风水方面来说,其实是一种暖屋的做法。因为一般新的房子没有人住过,所以刚住进去的人,都会觉得比较寒冷不适,这就是新房子缺少人气的关系,所以找亲戚朋友来新家聚聚,一方面联络感情,一方面可以夹带众人的运势来汇集人气,也能够增加好运道。暖房含义:刚搬进新家,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做,聊聊天,吃顿饭…由来《风水学说》新装修的房子,因长时间没人住交没人气,比较冷清,找朋友来聚一聚财气,人气,让屋主的运势一直好下去,不然会有不好的运势…这种请客是很招人烦的,只不过都不说而己,就是你买了大房子对别人来说没有什么价值性,只是替你高兴而己,会有几人没事就去你家打扰?现在年轻人都怕别人知道个人隐私,住哪都说大概位置,被问具体时还找话叉开,来掩饰一下,因为没有必要告诉他人,今天的朋友也许那天就是敌人,今天的敌人也许以后会成为朋友,社会大复杂,为了家人与孩子请注意隐藏个人隐私。暖房就是破解的办法,现代人节凑加快,平时没有时间和朋友聚在一起,正好有机会,一起聚一聚,联络下感情,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新家,以后多来玩!不管是哪方面的原因,我认为暖房对现代人很有帮助,大家聚一聚,联络下感情,很有必要,人气的影响需知道

相信很多人都有经验,就是一间空房子如果没人住的话,很快就会死气沉沉,即使没受到任何破坏,没多久就容易毁坏。但是有人居住的房子却可历久不变,这就是有人气与否的差别。所以,一般家宅应该依据人数多少来决定大小,不是大空间、大房子就好,如果房子过大,居住人数太少,人气不足反而会呈现冷清死寂,对住在里面的人会影响好运势,产生一种家道中落的情况。人少想住大房子,也是可以补救的。经常让朋友亲戚到家中坐坐,增加人气,如果家里天天都很热闹的话,居住在家里的人运势也会逐渐好转,可是前提是住在里面的人要能习惯这种生活,否则还是选择适合足够人数的房子,以获得平衡。暖房我们这里叫压房,或叫压床。风俗各有不同,中心思想应该是一样的。我们这里是让侄子或小男孩,在结婚前的晚上,在床上玩一段时间,暖床,暖房。结婚的当天晚上,父母在进行暖房暖床,叫上结婚者的嫂子或婶子陪父母进行。嫂子或婶子把被子铺好,父母在被子上座一震子,嫂,或婶子念出声来,手随说的话动:!这头拍,那头拍,生个小子来叫伯(爹),俩个枕头一个床,生个儿子来叫娘,奶奶爷爷来压床,日子一后更得强,奶奶爷爷床上座,后代传承准没错……一大串吉享话,每句都有相应的义意。完后新人睡觉,新人没钻被窝之前是绝对不能有他人躺被窝的。这是一个老传统民俗,至今我们这还在传承着。民俗传久了,也没办法说出纠境为什么,总的来说,意預吉享吧!、

什么是洞房经?       说起温岭洞房经,上了年纪的温岭人都应当比较熟悉,这是温岭民间传统婚俗的一部分。过去,信奉佛教的人家结婚,在举行婚礼时通常要拜堂、送洞房。其中,洞房经就是在送洞房时唱的一种仪式歌和对歌的总称。  洞房经中处处表现出祈子的愿望,受到汉民族主导文化的影响,同时浸透了古吴越文化的本质特色,体现了吴越先民驱邪纳吉思想的遗存……

传统的送洞房有40多个步骤

滨海镇靖海村74岁的民间艺人应光远(又名六梅),是龙灯调传承人,他从小就喜欢民间音乐,会唱洞房经、道情、排街、田洋曲、赞龙调等,对念傧相、唱洞房经等非常熟悉,经常受邀在婚礼上念傧相、唱洞房经。他家里,珍藏着一些傧相诗、洞房经手抄本。

应光远有一张《送洞房的具体步骤》,这是温岭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整理的,上面写着送洞房的46个步骤。包括:  1拜父母亲;2向厨下倌讨行礼;3上楼梯;4唱八仙(小八仙、中八仙、大八仙可任选其一);5开锁;6开门;7进洞房;8新人行礼;9歇落盘;10抬金桌;11解金花;12绑金花;13分灯;14讨凳头;15坐落位;16讨茶;17分茶;18收茶杯;19讨酒壶;20讨酒杯;21讨筷;22解筷;23讨羹瓢(调羹);24分羹瓢;25斟酒;26唱暖碗;27贺酒;28十杯酒;29望潮水;30新人开口;31谢厨;32收碗盏;33发南货;34摆十三花;35分碟头;36分状元红(橘子);37剥状元红;38碟头谢厨;39讨早子;40还早子;41回金桌;42撒麻糍安;43抱龙灯大团圆;44撒炒米;45出洞房;46下楼梯。

仪式步骤可谓非常繁复,不过据介绍,在实际送洞房中,可以省略其中一些步骤。

洞房内外对歌是唱洞房经的一大特色    温岭送洞房唱洞房经的一个特色,就是对歌,由洞房客和厨下倌对唱。

洞房客也称弟兄客,人数少则6人,多则10至16人,必须成双。厨下倌则指洞房客之外的其他参与闹洞房或观看闹洞房者。

入洞房时,洞房客在大堂中列队,主唱的洞房客在前唱仪式歌,接着是手提灯笼的一对洞房客。提龙灯者为新郎选定,也称伴郎。再是手捧托盘,盘中放着宫灯和金花的洞房客。然后是新郎和其他洞房客,新娘已被“关”在新房中。

“上楼梯”,每格楼梯一般由不同的洞房客来唱,都是喜庆吉祥的词,有的还唱一些戏曲典故。如:“……六格楼梯六格高,财神老爷送元宝。手捧元宝笑嘻嘻,金童玉女配夫妻。七格楼梯七格高,仙女下凡把亲招。土地老爷做大媒,要与董永成婚配。八格楼梯八格高,八洞神仙齐来到。手抱金盘圆又圆,八位神仙过桥来。九格楼梯九格高,众班神仙齐来到。金童玉女成婚配,夫妻和合万万年……”

接着要“唱八仙”,“八仙”有“小八仙”或“中八仙”、“大八仙”之分。“小八仙”很简短,一般一个“八仙”唱一句就行了,“大八仙”则长得多,一个“八仙”要唱四句或更多句。如“小八仙”是这样唱的:  “洞房里面真相齐,八洞神仙汉钟离。终南山上彩虹起,洞宾背剑腾云飞。修仙悟道乐逍遥,倒骑毛驴张果老。脚踏云头逍遥地,毫光闪闪铁拐李。吹箫作乐喜洋洋,湘子少年去修行。少年修行成真果,云头真仙蓝采和。漂洋过海神仙游,云阳神仙曹国舅。日出东方来经过,荷花彩女何仙姑。东方老朔下凡来,陪伴新郎进房内。”

“大八仙”则复杂得多,如有一个版本的“大八仙”,仅汉钟离就唱了五句:“钟离老祖道法高,青峰山上去修道。山上有个紫阳洞,紫阳洞里修得道。头戴方巾双飘带,身穿蓝衫紫龙袍。腰系八宝盘龙带,脚穿乌靴上九桥。上九桥,上九桥,三步一拜四步高。”吕洞宾的唱词则有三句:“吕洞宾,人貌好,终南山上去修道。山上有个上八洞,上八洞里修得道,肩背青锋剑,摇摇随风飘。一飘飘到杭州城,手拿石块化金银。”

接下去是开锁开门,有一版本的洞房经,将台州各地带有门字的地名都包含在唱词中,“……新人是金锁,新郎是玉锁,好年好月开金锁。有锁必有门,道士冠直进黄礁门。金清直出大港门,南田有个苍山门。葭沚对海门,乃庵直落是松门……”

“进洞房”有一版本是这样唱的:“三十三天天上天,云雾里面出神仙。太白金星云头现,不觉来到百鸟台。黄花遍地开,小仙下凡来。百花迎新门自开,洞房花烛送进来。脚踏洞房喜盈盈,夫妻和合万年春。”

接下去的一些环节,如讨凳头、讨茶、讨酒壶、讨酒杯、讨筷,都需要对唱,要里间的洞房客与外间朋友(厨下倌)对唱。

外间朋友常出些难题刁难洞房客,洞房客常常只得拿出香烟等解难题。

撒炒米(撒果子)是“撒帐”风俗之遗    后面的一系列环节,其中撒(方言读若“扎”)炒米环节(有些地方是撒果子),如一个版本的洞房经,是这样唱的:  “果子撒(扎)凤冠,生儿做法院(指当院长吧)。果子撒布帐,生儿做宰相。果子撒皮桶(便桶),生儿做总统。果子撒眠床,生儿状元郎。果子撒大橱,生儿做财主。果子撒金桌,生儿做总督。果子撒落地,夫妻和合万年富贵。”

这一撒果子或撒炒米,应当是旧俗“撒帐”之遗,在国内各个地方的婚俗中,都有“撒帐”的步骤,各地的县志等资料中,有相关记载。

相传“撒帐”风俗起源于汉武帝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也记载:当时人们结婚,“庙前参拜毕,女复倒行,扶入房讲拜,男女各争先后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谓之撒帐。”

顾颉刚著《史迹俗辨》(上海文艺出版社)引用了某地的一段撒帐词:“撒帐东,床头一对好芙蓉。撒帐西,床头一对好金鸡。撒帐北,儿孙容易得。撒帐南,儿孙不打难。……五男二女。女子团圆。床上睡不了,床下打铺连。床上撒尿,床下撑船。”

顾颉刚称,这是讨口彩,是对多子的祝祷。

一般情况下,闹洞房从晚上八九点钟开始,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结束,有的可能更长。这段时间里,洞房客如果要出来解手什么的,必须是成双成对提着灯笼出来,也不能说小便大便之类的话,要说出去“望潮水”。

念傧相与望新妇      拜堂念傧相,也是温岭传统婚礼的一部分。

“天开黄道福寿长,香烟渺渺喜洋洋。香烟渺渺红光现,百客请出中堂来。”傧相开口第一段自古传下就是这样念的。

接着,念傧相的人特意谦虚一下,会这样唱:“我做傧相无肚才,站在花堂面红显。主家叫我难推托,拔出老本照字念。”随后拿出手抄本照本念傧相了。

据温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灯调传承人应光远介绍,“接着要唱环境布置,比如挂了彩旗、红灯的,就唱‘黄道吉日喜洋洋,上空彩旗真漂亮。门前彩架多少彩,好比万岁金銮殿’等等,这个也可以省略的。”

先是点香烛、请八仙,要念。然后是八仙,一般是小八仙。再是请家堂佛,即供奉在家的神佛。

接着是请新人、请新郎。新人比较矜持害羞,因此比较难请,至少需要三请,才能在陪姑陪伴下出堂来。如二请新人的一段词:“再请新人笑连连,观音送子到门前。拜堂结婚多恩爱,细佬头(方言,意为男孩子)生来成双对。”总之,都是吉庆祈愿早生贵子一类的吉词。

接下去,是拜天地、拜观音、土地、财神、三官大帝等家堂佛。如果有奉龙王的,就拜龙王。如拜土地念:“天又高来地又低,土地老爷笑嘻嘻。拜得土地老爷笑连连,荣华富贵万万年。”拜财神念:“家门吉庆喜洋洋,招宝财神万年长。日日生财天富贵,子子孙孙福寿长。”

再接着是新郎敬位、新人敬位,拔喜花、还喜花(从新人头上拔来,放在新郎头上)。喝交杯酒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新郎喝第三杯交杯酒,傧相念:“新郎可饮第三杯,二人饮酒笑连连。第三杯酒喜融融,连喝三杯满堂红。”

据说有时候,傧相也会临时增加一个项目“新郎新人呜嘴”。“呜嘴”在温岭方言中即接吻的意思,应光远提供的一个版本傧相词为“自由婚姻好处多,童男童女接新妇。现在走进新时代,新郎新人嘴呜盖(个)。”

最后是夫妻对头拜和拜列位尊长。《对头拜》念:“男站东来女站西,天配一对好夫妻。夫妻本是前生定,五百年前结成婚。”

拜尊长顺序一般为拜双亲、义父(如果有义父的话)、老师头(师傅)、内太公内太婆、太舅公太妗婆、太丈公太姑婆、太姨公太姨婆、舅公妗婆、伯公伯婆、叔公叔婆、丈公姑婆、姨公姨婆、邻房伯叔、媒婆、厨官、厨下、全体(其他人全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2847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9
下一篇2023-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