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去香港旅游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街边问路不知道该如何称呼问路的对象。由于大陆与香港文化差异不同,许多大陆用得着的称呼套用在香港人身上不合适,两地的理解不一样,有时还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那么初次到香港的大陆人该如何称呼香港人呢?
对一般的男士称“先生”,女士称“**”,如果是对年纪大的男子可称“阿叔”或“阿伯”,年长的女子称“阿婶”;对男侍应生和售货员可称“伙计”,对女侍者仍称“**”。
“朋友,喂!朋友,你想买什么?”在香港街市买菜,你会听到小贩称呼上街买菜的菲佣、印尼女佣为朋友,那种友善待遇在别处是没有的。
朋友的称呼同时会用在小孩子身上,例如你问年轻夫妇有没有孩子,你应该问:“有没有小朋友?”或者有关小孩子状况如“小朋友几岁了?”“今天怎么不见小朋友呢?”或如果你看到小孩子一个人很可爱,要跟他打招呼,你对他说:“小朋友要去哪里呢?”“小朋友,你今天不用上学啊?”
此外,朋友还用在一般男女身上,如向人介绍:“这是我的女朋友?”“这是我的男朋友?”这男女朋友就是爱人的身份了。
在办公室内香港人一般称呼男同事为先生,女同事无论是否结了婚,一律称**,她们很少用丈夫的姓,因此面对面或者书面语都称呼某某**;除非是公务员,就如陈方安生,把丈夫的姓冠在前头,他们很少用女士madam的称谓,用madam除非是在警察部队。
在学校里面,学生称呼男老师为阿sir,女老师为密士miss,同事之间称老师或跟随学生称林sir、miss黄。在大专学府里面,同事之间不熟悉的称老师、先生或**,较熟悉的称兄姐,如华哥、胜哥、芬姐;公事公办时称教授、博士、老师、先生或**。
如果是问路,遇到男警察叫“阿sir”,遇到女警察叫“madam”,遇到普通女人叫“**”,如果不是上了年纪(五、六十岁)不要叫阿姨,普通男人叫“先生”,上了年纪叫“阿叔”。
如果去朋友家里,他的父母可以称“uncle”或者“anti”,如果他父母不是文化人,就叫叔叔阿姨。
对一般的老人称爷爷阿婆,如陈爷爷陈婆婆;长辈称陈伯、福伯、根叔、有婶,以姓或名字冠在叔伯前称呼;年轻一辈称叔叔、姨姨或哥哥、姐姐。在街上看到中年的略胖不修边幅的猥琐男人,背后称他麻邋佬;中年结婚妇女称师奶,有褒义如曾师奶,可当面称呼,但也有贬义,如她穿得像师奶。
在家里孩子称祖父为阿爷或爷爷,称祖母为阿嬷或嬷嬷,外公为阿公,外婆为婆婆;称父亲为老窦、爸爸,称母亲为老母、妈咪;称大哥为大佬,称弟弟为细佬,称姐姐为家姐,妹妹为细妹;晚辈称仔和女,如明仔,霞女。
丈夫称妻子为老婆,妻子称丈夫为老公,有时亲昵称对方“猪”,爱人昵称对方也叫“猪”,所以夫妻会亲密喊对方“猪猪”、“蠢猪”、“猪那么蠢”、“肥猪过来让我看看你”,都是爱你的意思。
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血统 直系
关系 称谓 俗称 当面称呼 自称
生父 父亲 爸爸、爹 爹爹、阿爹 儿、女
生母 母亲 妈妈、娘 妈妈、姆嬷 儿、女
后父 继父 晚爹 阿伯、阿爹 儿、女
后母 继母 晚娘 嗯娘、姆妈 儿、女
父之父父之母 祖父祖母 公公婆婆 爷爷、阿爷娘娘、阿娘 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 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 曾孙、曾孙女
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 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 丈夫 老倌 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 妻
妻 夫人 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
夫之父 公 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
夫之母 婆 阿婆
血统 旁系
关系 称谓 俗称 当面称呼 自称
父之兄父之弟 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 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 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 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
父之姐父之妹 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 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 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 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
婿、媳之父母 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
姑之丈夫 姑父 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
姑之子女 姑表 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
血统母系
关系 称谓 俗称 当面称呼 自称
母之父母 外祖父外祖母 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 外孙、外孙女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 舅父舅母 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 外甥、外甥女
舅父之子女 舅表 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母之姐妹及其配偶 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
姨之子女 姨表 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妻系 妻之父母 岳父岳母 丈人丈母 面称随妻阿爹、姆妈 女婿
妻之兄弟及其配偶 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 姐夫、妹夫
妻之姐妹 内姐内妹 姨娘 面称随妻 姐、妹
妻之姐妹的丈夫 连襟 连襟 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 哥、弟
称 人 自 称 称对方亲戚 称己方亲戚
祖姑丈/祖姑母 内侄孙/侄孙 令祖姑丈 家祖姑丈
舅祖父/舅祖母 弥甥 令舅祖父/令舅祖母 家舅祖父/家舅祖母
外祖父/母 外孙/孙女 令外祖父/母 家外祖父/母
姑丈/母 内侄/侄女 令姑丈/母 家姑丈/母
舅父/母 甥/甥女 令母舅/舅母 家母舅/舅母
姨丈/母 姨甥/甥女 令姨丈/母 家姨丈母
太岳父/太岳母 孙婿 令太岳父/令太岳母 家太岳父/家太岳母
岳父/母 子婿 令岳/岳母 家岳/岳母
伯岳父/伯岳母 侄婿 令伯岳父/令伯岳母 家伯岳父/家伯岳母
叔岳父/叔岳母 侄婿 令叔岳父/令叔岳母 家叔岳父/家叔岳母
姊丈 内弟/姨妹 令姊丈 家姊丈
妹丈 内兄/姨姊 令妹丈 舍妹丈
表兄/嫂 表弟/妹 令表兄/嫂 家表兄/嫂
表弟/弟妇 表兄/姊 令表弟/弟妇 舍表弟/弟妇
内兄/弟 妹/姊婿 令内兄/弟 敝内兄/弟
襟兄/弟 襟弟/兄 令襟兄/弟 敝襟兄/弟
太姻伯/叔 侄婿 姻再侄 舍亲
姻伯/伯母 姻侄/侄女 令亲 舍亲
姻兄/嫂 姻弟/侍生 令亲 舍亲
贤内侄/侄女 愚姑丈/母 令内侄/侄女 舍内侄/侄女
贤外孙/孙女 外祖父/母 令外孙/孙女 舍外孙/孙女
贤甥/甥女 愚舅/舅母 令甥/甥女 舍甥/甥女
贤婿 愚岳/岳母 令婿 小婿
贤表侄/侄女 愚表伯/伯母 令表侄/侄女 舍表侄/侄女
血统 关系 称谓 俗称 当面称呼 自称
直系 生父 父亲 爸爸、爹 爹爹、阿爹 儿、女
生母 母亲 妈妈、娘 妈妈、姆嬷 儿、女
后父 继父 晚爹 阿伯、阿爹 儿、女
后母 继母 晚娘 嗯娘、姆妈 儿、女
父之父父之母 祖父祖母 公公婆婆 爷爷、阿爷娘娘、阿娘 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 曾祖父曾祖母 太公太婆 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 曾孙、曾孙女
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 哥、弟姐、妹 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 弟、哥妹、姐
夫 丈夫 老倌 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 妻
妻 夫人 老人(读如宁) 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 夫
夫之父 公 阿公 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 媳妇
夫之母 婆 阿婆
血统 关系 称谓 俗称 当面称呼 自称
旁系 父之兄父之弟 伯父叔父 叔伯 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 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 伯母叔母 大妈婶娘 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 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 堂兄弟堂姐妹 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 弟、哥、妹、姐
父之姐父之妹 姑母 姑娘 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 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 嫂弟媳 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 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 伯叔 叔伯 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 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 妯娌 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 弟媳、嫂、妹、姐
婿、媳之父母 亲家 亲家公(姆) 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 弟媳、嫂、妹、姐
姑之丈夫 姑父 姑丈姑夫 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 内侄、内侄女
姑之子女 姑表 表兄弟表姐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 表弟、哥、妹、姐
血统 关系 称谓 俗称 当面称呼 自称
母系 母之父母 外祖父外祖母 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 外孙、外孙女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 舅父舅母 娘舅舅姆 舅父、舅舅、舅姆、舅妈 今呼阿舅、舅姆妈 外甥、外甥女
舅父之子女 舅表 表兄弟表姐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 表弟、哥、姐、妹
母之姐妹及其配偶 姨父姨母 姨丈姨娘 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 外甥、外甥女
姨之子女 姨表 表兄弟表姐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 表弟、哥、姐、妹
妻系 妻之父母 岳父岳母 丈人丈母 面称随妻阿爹、姆妈 女婿
妻之兄弟及其配偶 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 阿舅舅嫂 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 姐夫、妹夫
妻之姐妹 内姐内妹 姨娘 面称随妻 姐、妹
妻之姐妹的丈夫 连襟 连襟 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 哥、弟
分类: 烦恼 >> 夫妻
问题描述:
我表哥要结婚,而且还是一些传统的婚礼想帮忙问问有经验的人,因为他家是大家族,而家族中人数还蛮多的,什么亲戚啊之类的都搞不清楚怎样叫怕在婚礼上出丑所以麻烦大家帮帮忙,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注明一点:我们是广东人希望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广东人普遍的叫法谢谢~
解析:
我老公正好也是广东人,我们是前年结的婚,他家的人也很多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到底该怎么叫每个人他告诉我了一个诀窍,现在教给你吧,应该不会错的
我说的全是用广东话叫的,字的发音也是用广东话发比他父亲长一辈的男的叫阿公,女的叫阿奶与父亲同一辈的,比父亲大的男人叫伯父,比父亲小叫阿叔,比父亲大的女的叫姑妈(mo),比父亲小的叫姑姐(zai)
母亲这边具体的广东话叫法不是很清楚,因为老公的妈妈不是广东人
希望能帮到你啦!
儿子结婚,后母需不需要请娘家了,就要看后妈与儿子关系好不好。
关系好,可以请后母娘家人。
关系不好你娘家人,可以请几个辈分比较大的,不需要请那么多。一围台就够。
因为你不是儿子的亲妈妈。
儿子结婚,敬茶给亲爸亲妈。如果儿子有你心,也敬茶给你。
如果你儿子跟你关系不那么深,你的娘家人就不要请那么多人了。
还有,在亲家心目中,对方父母认为,真正的亲家也是女婿的亲生父母。后母是往边站,疏了一层。只是人家不说出来而已。
何况婚礼里面,真正的主角是新娘新郎。
婚礼里面不是父母做主角。
请不请后妈娘家人,要跟你老公商量,让你老公试过儿子意思。也跟儿子的妈妈商量。
免得儿子突然在婚礼当场发作奚落你。
我的朋友就是这样。婚礼是男女家一起合起来搞。
新郎父母就是离婚的,父亲再娶。。新郎就有两个妈妈。
但是新郎新娘当天只敬茶给亲生父母,不敬茶给后妈。
说白了,人家儿子结婚,跟后母没关系。不是你儿子。不是叫你做妈妈,只叫后母做阿姨。
人家儿子只有一个妈妈,就是亲生那个。
我也是有后母后父。
我叫后母做啊姨,
叫后父,阿叔。
所以还得看你们平时关系怎样了。
呵呵。我喜欢她的主持很多年了。
百度本身就有专门的个人介绍。不用出来问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1945274htmlwtp=tt
圈里一众明星夫妻中,陈小春和应采儿两口子的人缘是最好的。可能两口子够低调,从来不炒作,而且还是一对逗比,看见他俩心里就舒畅。
最关键的可能是因为他俩不装,特别接地气。2010年,陈小春迎娶了新娘子应采儿。与别的明星穷奢极欲,大操大办不同,他们的婚礼简单质朴,而最让粉丝赶到欣慰的是,陈小春不忘本,当年就带着应采儿回老家广东惠州惠阳补办婚礼,让各位阿叔阿婶阿姨阿伯阿婆过过目。相当的给力!
小春的老家是惠州市惠阳区淡水镇沙田村,知道小春要荣归故里办婚礼,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村民在村门口大放鞭炮。气氛超热闹。家人把满地的鞭炮屑组成一个心形,然后两人还害羞的在里面合影。
陈小春原本姓李,因为家贫,小春的爷爷被卖到广东省惠阳县一个姓陈的村子,李家人才改姓了陈。
由于家庭贫困,13岁那年,小春书读到初中一年级就辍学了。此后,他便开始给一些缺少劳力的农家打短工。直到1980年,陈小春随父亲去了香港,生活才逐渐改善。
如今,陈小春终于出人头地,小春的父母也早已落叶归根,回到惠阳老家安享天年。小春也在老家买了一块地,盖了一栋大房子给父母住,他的弟妹也受他的资助,各自出国留学。
小春和采儿穿的很朴素,在老家的大宅子里问候亲戚和乡亲们。应采儿就坐在乡亲中间,和大家热聊,特别有亲和力。
客家人,懂得感恩,陈小春也不例外,父母落叶归根,说明惠州是个好地方,他本人也很低调,有大爱,好艺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