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结婚基本没有下跪敬茶这一套了,不过如果是实行的正统的中国传统婚嫁礼仪,敬茶改口的环节这是需要行跪拜礼的,因为父母在上,受儿子媳妇一拜,这是对于父母的尊重以及感恩之情。如果不讲究这些,那么就无需下跪敬茶,可以用鞠躬礼来代替。在敬茶的时候,新人双手持茶杯,上半身鞠躬,并头部略微下垂,双手将茶杯送到父母面前,方便父母能接到茶杯的距离即可。
一、封建陋习,奴性十足;二、侮辱人格,不平等;三、“男儿膝下有黄金”,如今男女平等,男女都不应该跪拜等等。
跪拜礼起源于原始社会,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来看,“拜”字就是人们拿着谷物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而“跪拜”是因为古人最早都是双膝触地,屁股搁在脚后跟上“坐”在席子上,跪就是坐,长跪就是直起腰,跪拜就是向前叩首。跪拜礼从最初的祈求神灵,祭祀祖先,跪拜父母,发展到对封建帝王以及贵族都要行礼。
跪拜礼一直流行到上世纪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当时在废除跪拜制度的细节操作上是非常有技巧的,只规定官员之间、官员和民众之间不得跪拜,对民众在私人场合则不加干涉,这主要是因为跪拜礼除了有“封建等级制度”的表征外,还有表示礼仪的含义。
作为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和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官员和权贵行跪拜礼,既侮辱人格尊严,蔑视人权,也掺杂着统治阶级对老百姓的奴化,自然,这种部分封建糟粕绝对应该废除!而孝道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慎终追远,祭祀祖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不无关系,当外国人信主信上帝的时候,中国信仰的是自己几千年来的文化。而孝顺,就要有一定的礼仪,其中,跪拜就是最重的礼节。
在1966年后的十年,许多传统文化被不分青红皂白的小将们一股脑当成了封建糟粕,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侵入,让不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对一些礼节感到陌生。然而,在大多数农村以及文化气息较浓的家庭,跪拜礼依然存在。
拜堂又称拜天地。汉族婚姻习俗,起源约在北宋时期。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 也有将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对拜都统称为拜堂。下面由我为你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结婚拜堂仪式的由来:
现有史料上,未见汉代之前有夫妻拜堂的记载,但在《世说新语》一书中有个故事,可证明拜堂风俗始于晋代的徐州。
书中说,当时有个叫王浑的徐州刺史,元配老婆死了,又娶了一个。续娶之妻为颜氏,是个平民百姓,地位比较低。他们拜堂时,颜氏先拜王浑,然后王浑准备答拜。这时,有人对王浑说:你是一个州级高官,怎么可以拜她王浑就没有答拜。为此颜氏非常恼怒。
尽管这对夫妻的对拜没有最后完成,但说明当时的徐州的确存在拜堂风俗。
如果不是有人挑唆,王浑还是要答拜的。这也说明,夫妻互拜的风俗刚刚兴起,王浑不拜也就不拜了,后来风俗成熟时,新郎的官再大也得拜。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齐皇帝举行婚姻大典时,夫妻也要互拜的。不过仍是女先跪拜,后起;男后跪拜,先起。
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后,风行全国,所拜为天地、祖宗、舅姑公婆,并夫妻交拜,表示从此女子成为男家家族的一员,因而成为婚礼过程中最要的大礼。近化“拜堂”范围扩大,除天地祖先尊亲及交拜外,更须拜毕家族尊亲、友好宾朋。乡村于新婚次日拜宗祠后,尚须拜揖乡党邻里,婚礼始告成立。
结婚拜堂仪式流程:
迎娶之日,男家发轿之后,傧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
当花轿停在堂屋门前,男方请的伴娘站到婚礼花轿前时,仪式即已开始。香案上,香菸缭绕,红烛高烧,亲朋戚友、职司人员各就各位。
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开始赞礼。
新郎新娘按引赞和通赞的赞礼开始拜堂。
拜堂仪式程式如下:
引赞:新郎莅位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
奏乐鸣炮
通赞: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进香烛
引赞:跪,献香烛。明烛,燃香,上香,俯伏,兴,平身复位。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然后,是传统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双亲,夫妻相拜”最后才“引进洞房”。拜堂仪式到此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