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人们在结婚办喜事的时候,都要在门窗上贴上大红囍字,传说这与北宋宰相王安石年轻时,双喜临门的故事有关。那一年,王安石23岁,他赴京赶考到汴梁后,抵城东马家镇舅舅家住宿。饭后漫步在街头,偶见马员外家门楼上悬挂一盏走马灯,灯上闪出“走马灯,马灯走,灯熄马停步”的对子,不禁拍手称道:“好对呀,好对!”这时,旁边站着一位老家人,向王安石作揖,说道:“此上联已贴数月,至今尚无应对,相公既说好对,请略等片刻,待我禀报员外知道,一定求教。”
王安石因第二天将赴考,不等老家人出来便回舅舅家了。第二天,王安石在考场上对答自如,一挥而就。主考大人见其年纪轻轻,才华横溢,很是十分喜欢。在传其面试时,主考官手指厅前飞虎旗吟道:“飞虎旗,虎旗飞,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想起昨日的上联,便信口吟道:“走马灯,马灯走,灯熄马停步。”主考大人听罢,不禁频频点头。
王安石回到舅舅家。谁知刚坐定,只见昨日那位老家人匆匆赶来,说道:“哎呀!相公,快随我走吧,我家员外等着呢!”
王安石随老家人来至马家,马员外见了他,一边施礼让座,一边命取文房四宝请他写下联。王安石不假思索,便将刚才主考大人的上联挥笔献上:“飞虎旗,虎旗飞,旗卷虎藏身。”
原来,这是马员外家**的选婿对,王安石对出这个对子后,马员外即亲赴王安石的舅舅家为女儿求亲,双方商议后决定在三天后,为王安石和马**完婚。
第三天,正是吉日良辰,忽听大门外人欢马叫,两个报子前来报喜:“王大人金榜题名,头名状元,明日一早,皇上亲自召见,请赴琼林宴!”
琼林宴是为殿试后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始于宋代。宋太祖规定,在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赐宴庆贺。王安石一听自己金榜题名,请赴“琼林宴”,真是喜上加喜。顿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与马**拜过天地,进入洞房。新娘粉面含笑,对王安石说道:“王郎才高八斗考得状元,又与奴家结为连理,真是大登科遇小登科,双喜临门呀!”
王安石听后,哈哈大笑,便将此事叙述了一遍,说:“全仗娘子出得好联,下官何功之有?”说罢,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个斗大的红双喜,贴于门上,又吟诗一首:巧对联成红双喜,天媒地证结丝罗。金榜题名洞房夜,小登科遇大登科。从此,结婚贴红双喜就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喜庆吉祥的标志。不仅堂屋当间挂囍、大门外贴囍,而且窗花也剪囍,被褥枕头上也要绣囍,以求得到吉祥如意的彩头。
事实上,该传说是在贴双喜婚俗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之所以为人们津津乐道,就在于它起到了阐释、渲染、传承贴红双喜婚俗的作用。而贴红双喜婚俗真正的起源,应是民间的喜神崇拜,与走喜方、迎喜神等有着密切联系。
在走喜方、迎喜神活动中,喜神主要是婚姻之神。随着喜神影响的逐渐扩大,人们在举行婚礼时,必然更多地向喜神祈福,希望喜神光临洞房,给新人带来更多的喜气。
然而,喜神自古没有留像,所以人们便据喜事成双的心理,将两个喜字并连起来作为喜神的标志,张贴于洞房,以祈婚姻幸福美满。
双喜字是婚礼的特定符号,不论是娶媳妇还是嫁女儿,都少不了双喜字,它寄托着新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期盼夫妻和美,比翼齐飞。
双喜字结构巧妙,两个并列的喜字方正、对称,骨架结构稳定,如男女并肩携手而立,有好事成双、夫妻恩爱、天长地久之意。所以每逢办喜事,“囍”字自然就成为重要的象征。
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民间的能工巧匠和艺人又创造出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剪纸双喜字,甚至很多古典家具中也雕刻着“囍”字作为吉祥图案,象征着喜庆连连,好事成双。
扩展资料
双喜字的由来:
相传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路过马家镇,镇上马员外的千金秀外慧中,自出对联招亲,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灭马停步”。王安石苦思冥想了许久,最终还是未能对出下联。
到了汴京,王安石顺利闯过诗、赋、策论三关,最后到了面试,主考官手指着衙门前竖立的飞虎旗,出了个下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要求王安石对上联。王安石立马想起了马**的那半副对联,当下脱口而出,主考官惊赞不已。
考试结束后,王安石不等发榜就日夜兼程赶赴马家,那盏走马灯还挂在楼门口,王安石大喜,立即面见马员外,用考官出的下联应对。马员外把王安石对的下联告诉了**,**连夸对得妙。于是,马员外就答应把女儿许配给王安石,并择吉日完婚。
拜天地的那天,恰逢官差来传:“王安石进士及第,金榜题名!”这可真是喜上添喜呀!乐不可支的王安石立马在红纸上挥笔写下两个连体的“喜”字贴在门上,并赋诗一首:“巧对联成双喜歌,走马飞虎结丝罗。洞房花烛题金榜,小登科遇大登科。”
从此,人们逢有新婚吉庆时,都爱在门户、厅堂和洞房器物上贴上红纸的双喜字。
-双喜字
1 这个灯笼怎么组拼
把需要组装的材料准备好,灯笼的包装拆去,摆放整齐方便安装。
2,把灯笼的主体撑开。就是把灯笼主体压圆,灯笼里面的钩子挂好之后,灯笼就变圆了,用上面的勾去挂下面的勾接着要开始安装灯笼的底座。
3,安装上底座。上底座安装的时候,注意字体的方向不要装倒了,安装方法也是先对口,接着旋转到位就安装完成了。
扩展资料: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2 九宫拼图要怎么拼
九宫拼图技巧如下:
(1)中间和右边的两个小格子都已经包含有数字1。 左边的小格子还没有数字1。马上可以想到,数字1必须出现在左边小格子的一个空位置。同时,因为格子的前两行都已经有了数字1,所以数字1只能放在左边小格子第三行的那个空位置。
(2)再看格子的其他部分。 观察中间的3个小格子,将看到数字2也出现了类似刚才数字1的情况。上面的小格子缺少数字2,同时,下面的两个小格子,分别在第4列和第5列出现了数字2。因此数字2只能出现在上面的小格子的第6列的某个空位置,但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个。这时,就要再根据其他行的情况来进一步判断数字2的位置。
(3)第三行已经出现了数字2,因此,第三行的其他位置就不能再出现数字2了。这样,就可以确定在第六列第二行的位置应该填上数字2。
(4)该技巧仅供参考,不是唯一选择。
有关于拼图:
(1)拼图游戏是广受欢迎的一种智力游戏,它的变化多端,难度不一,让人百玩不厌。
(2)个性化的拼图,拼凑的不仅仅是一张照片,而是一个故事,一段回忆,一缕温情。每一片的单片都有它自己的位置,就像每段回忆都有它的故事,你要将它放在专属的地方,放对了就慢慢丰富起来,放错了就无法完整。
(3)拼图玩具已经有约235年的历史了。早在1760年,法英两国几乎同时拼图集萃 出现这种既流行又有益的娱乐方式。把一张粘在硬纸板上,然后把它剪成不规则的小碎片。最初这些都是有教育意义的,要么附有适于年轻人阅读的短文,要么向新兴资产阶级传授历史或地理知识。
3 九宫格拼图解法步骤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a462123774 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有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
其实,只要记住“二四有肩,六八为足”就可以了。 要使纵横斜各条线上之和都等于15,即九宫格之一: 上图按顺时针转动一周,可得到以下三个变化图: 九宫格之二: 九宫格之三: 九宫格之四: 但是“二四有肩,六八为足“只是提示答案的快捷方法,并不是具体的解法。
下面介绍具体的解析过程: 1+14(5/9或6/8)有效组合:1/5/9和1/6/8 2+13(6/7或5/8或4/9)有效组合:2/6/7和2/5/8、2/4/9 3+12(或5/7或4/8)有效组合:3/5/7和3/4/8 4+11(3/8或2/9或5/6)有效组合:4/5/6(4/3/8、4/2/9已重复,故删除) 以下类推所得到的组合均已重复。 故满足条件的有效组合为上述8组。
以上8组排列中2,4,6,8各出现三次(满足纵横斜三条线),因此必然居于九宫格的角部(即肩、足);5出现4次(满足纵横双斜四条线),故处于中间位置。九宫格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九宫格快速解法 将数字1~9填入九宫格中,使横、纵、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相等。 以下为快速解法: 1)将数字1~9依次填入九宫格中, 2)1、8、9、2逆时针旋转一位, 3)3、6、7、4顺时针旋转一位即可。
4 怎么拼灯笼
灯笼 [dēng lóng] 基本释义 照明用具,有透明的罩防风,通常有支架或提手百科释义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
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
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5 怎么拼灯笼
灯笼 [dēng lóng]
基本释义
照明用具,有透明的罩防风,通常有支架或提手
百科释义
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结婚提灯笼不是平辈的。按照民间习俗,结婚时提灯笼的人一定要比新郎的辈分高。结婚当天,在新郎接亲团去接亲的时候,男方需要带过去两盏子孙灯,这两盏子孙灯的意思是希望新郎新娘以后子孙满堂,因此这两盏灯一定要男方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来提,而且不能一手提两个,必须是两只手各提一个。此外,结婚打灯笼有预示着吉祥的意思。婚俗是指与结婚有关的风俗,各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相亲结婚举行各具特色的婚礼,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你男朋友是本地人吗就是上海郊县的地方吗
如果是的话他们那里的习俗是酒席分开办,男方的男方出酒席钱,女方的女方出酒席钱有聘礼,但陪嫁一般翻倍
如果你男朋友是上海市里面的话,酒席应该一起办钱由男方出没有聘礼,陪嫁随意~
房子的话如果男方出房,写你的名字话你可以出装修和家具家电如果没有你的名字的话,装修应该男的来 你只出可以动的(就是带的走的东西)作为嫁妆
不过一切都是可以商量的,看每家人家的情况了没有什么一定要如何如何的
宋淳祐年间(1241-1252),浙江畲族蓝姓始祖蓝敬泉支族由福建罗源迁徙至金丘驮磨庵,自此金丘村成了景宁畲族的聚居地和蓝姓畲民入浙的最早发祥地。因当年垦地掘得黄金数金,故取名金丘。
古老神奇的畲寨金丘村,自有着灿烂的畲族文化,其中的婚嫁习俗更是古朴、带有宗教色彩、极富浓郁的畲族风情。
畲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早先实行族内远房成婚,对歌找恋人,自许终身,后来逐渐演变为经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聘礼成婚。
嫁妆是一些劳动工具和木质家具为主,还有一些稻、麦、豆、花生等种子,寓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婚嫁仪式有拦路、举礼、喝宝塔茶、脱草鞋、借镬、杀鸡、撬蛙、对歌、对盏、留箸、留风水、行嫁、拜堂、传代、回门等礼仪环节。
其中拦路对歌、借镬杀鸡等仪式极具趣味、富有特色。
结婚这天,迎亲队伍到女方大门时,有一个热闹的场面叫“拦路”,也叫“拦门”。意在让迎新队伍多放鞭炮、多递小红包,增添喜庆气氛。
媒人放三只响炮,报讯迎亲队伍的到来,女方也随即放两炮表示做好迎接。然后,便是女方的阿姨舅母姑嫂们拿着杉枝拦门要求对方多放鞭炮,并要求对歌,等亲家伯赤郎做出回应。
男方用右手折下三枝杉枝抛路边,再折一枝抛路下,递给“接礼包”,姨母姑嫂们接过红包才放行。此时鼓乐鞭炮齐鸣,喜迎迎亲队伍进门。收礼后,给迎亲队伍每人一碗肉丝面,吃过后,脱草鞋,洗脚,换上新鞋,叫“脱鞋礼”。
接着,便是在新娘家中堂举行的“捉田螺”仪式,即家族中较有威望的男女双方长辈分别排一排,两两一对,相互作揖,一躬到底,力求手掌碰地,以示尊敬,因为十分像捉田螺的姿势,所以也叫“捉田螺”仪式。
婚宴晚餐由男方宴请女方客人,感谢对新娘的养育之恩,叫“请大酒”,但必须在男方向女方借炊具后才能办酒席,借炊具的的仪式叫“借镬”。
借镬时,中堂祖宗香案上点上香烛,赤郎来到灶前,阿姨舅母端来一面盛着猪肉、豆腐、香烛的米筛,向赤郎作个揖,赤郎回礼后再向灶神作揖,将米筛放在灶台上,开始唱歌以对女方的赞美。然后,女方姑嫂们将能藏的炊具都藏起来,赤郎年“借镬”词,词中涉及各种炊具,念一样拿一样,如有遗漏也不会告诉少了什么,而是要赤郎重新“借”。
“借”齐炊具后,由赤郎执刀杀鸡。
杀鸡时,地上摆着碗,如果血滴到外面地上,就要罚酒,一滴罚一碗。爱耍的姑娘们会趁机故意推搡赤郎,使鸡血滴到碗外,罚赤郎喝酒,甚至把锅灰抹到他脸上,戏耍热闹。总之,整个借镬的过程是充满欢乐和情趣的,是畲族婚嫁中独特的习俗。
晚餐由“亲家”主位,请女方贵宾,如舅公、舅舅等坐中堂首席。婚宴中会有劝酒、敬酒、等活动。新娘手托木盘或米筛,上面放着一对银手镯,一只九连环银戒指,点一对红蜡烛,放三只酒杯,在赤娘的陪伴下逐桌唱劝酒歌。
歌毕,每人都给一个红包,畲语叫“撬蛙”。
宴后是热闹的对歌活动,长夜对歌,天将分晓时唱“催亲歌”,歌毕,新娘打扮完毕,对歌就此结束。接着就是“别亲上轿”,有“留箸”和“衔千金饭”的仪式。在中堂的方桌上摆好供品“三牲一付”,后面摆一大碗饭。娘家有几人就摆几双筷子,分成两把放在碗后面。请本族长老讲祝语后,新娘由其哥哥或弟弟抱入中堂,站在凳子上“溜筷子”:新娘拿起桌上的两把筷子交叉递给哥或弟,对方又将筷子从新娘腋下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如此进行三次,结束。接着新娘告别父母,低头衔三口饭,吐在准备好的手绢里,由哥或弟包好放进新娘的衣袋,由“带来娘家饭,养大夫家猪,年年兆丰年”的寓意。
事后,新娘接伞遮头动身起步到中堂要进二步、退三步,畲语叫“留风水”。然后“传代(袋)”出门。这时大小鞭炮齐响,“踏路牛”在前头开路,新娘上轿“行嫁”。三天后“回门”。
传统的畲族婚嫁习俗是畲族文化的经典之作,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异常名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