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则栋有着怎样传奇的运动生涯?

庄则栋有着怎样传奇的运动生涯?,第1张

还是简单说几句,前几天和庄则栋的朋友们聚了一次,有些感悟。

1)发现。

庄则栋是在水泥球台上打球,被北京业余名将宋之瑞发现,邀请他进入少年宫系统学球,最后进入国家队。进入国家队之前,其实还打不过宋之瑞,只是潜力不错。

2)三连冠

庄则栋的世乒赛三连冠,每次对手都是李富荣,而且都是安排好了,让庄则栋夺冠,即让李富荣让球。只是因为庄则栋是北京人,形象好,毛主席喜欢他打球,甚至在电视转播的时候,毛主席喊了一句:“我的小祖宗,赶紧赢下来吧。”。

但这里要说的是,如果没有让球,庄则栋估计也能拿两次,因为从球上说,李富荣略逊一点。庄则栋在国内比赛中单打三连冠,是绝对没有让球的。庄则栋在队内大循环排名第一的次数、全国冠军的次数,比当时其他队友加起来总和还要高。

3)乒乓外交

这个怎么说呢,的确是他改变了 历史 , 历史 选择了他。

4)婚姻需要邓小平签字

因为庄则栋的妻子在庄则栋出狱之后和他离婚了,日本的一位女粉丝苦等庄则栋多年,赶到中国和他结婚。也是很有传奇的一笔。当时庄则栋的婚姻甚至都是邓小平特批。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同意我观点的请点赞,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评论,说出您的想法。

庄则栋,世界乒坛上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中国 体育 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他曾经三次蝉联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国家队内部冠军,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1961年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参加过第26、27、28、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3次蝉联男子单打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荣获三连冠的人,是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还是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双打冠军。

在当时的国内赛场,庄则栋也是成绩显赫,他还是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单三连冠,国家队内单打三连冠(其中包括一百多场的连胜记录);在他当打之年(1961-1971年),他获得的冠军头衔数,超过了其他所有队友所获冠军数的总和。

庄则栋的传奇人生不仅仅是因为世界冠军,著名的“乒乓外交”给他的人生际遇带来了荣耀和坎坷。

著名的“乒乓外交”事件是指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文化事件。当时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期间,面对“搭错车”的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庄则栋的友好举动开启了“乒乓外交”的佳话。“乒乓外交”使中美关系成功破冰,为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起到了促进作用。1972年,以庄则栋为团长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回访美国,在白宫玫瑰园同美国球手比赛,并受到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接见。

一次机缘巧合,让庄则栋成为改变世界 历史 的焦点人物,由此促成了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小球推动大球”的成功破冰,这个事件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

庄则栋的出身就很神奇,他的外祖父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犹太大亨:哈同。1873年,哈同经香港中转抵达上海,并就职于著名的沙逊洋行。1901年,哈同离开沙逊洋行自立门户,创办了同洋行,主要经营房地产,他一度拥有南京路全部房地产的44%,到了民国初年进入世界富豪排行榜前十,并且成为远东地区首富。辛亥革命前夕,哈同曾拿出十万大洋,资助孙中山。庄则栋的外祖母罗迦陵是中法混血儿,1908年被隆裕皇太后封为大清国正一品夫人。

回到庄则栋的运动生涯,他在世界乒坛 历史 中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曾经三次蝉联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国家队内部冠军,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相比冠军更重要的是,庄则栋是“乒乓外交”的开创者,为“小球转动大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71年4月,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庄则栋冒着极大的风险和美国运动员科恩成为朋友,这在当时封闭的中国是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不过意外的是,庄则栋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表扬,就此打开了中美两国友好的大门,毫不夸张的说,他为为人类和平做出巨大贡献,这是多少枚金牌都无法替代的。

感情生活方面,佐佐木敦子为嫁给庄则栋,放弃了日本国籍。而两人从恋爱到结婚都很艰难,佐佐木敦子得不到中国签证,中国方面则不许庄则栋出国。后来,这件事经过层层审批,最后还是邓小平亲自批准,他们才得以结婚。

三获冠军,四海传扬。

文革失足,白玉无光。

成也乒乓,败也乒乓。

斯人虽逝,千古流芳!

庄则栋的运动生涯中传奇太多了!诸如世乒赛三连冠、国内三连冠、队内年终赛三连冠等等,今天就单说一下他在第28届世乒赛上大战高桥浩这段传奇吧。

在第26、27届世乒赛上,庄则栋连续夺得单打冠军,他和全国人民都希望在28届上再次夺冠,成就三连冠伟业。庄则栋本人也是信心满满,他遍数乒坛高手,唯日本的高桥浩对他威胁最大,但大赛是淘汰制,人员众多,变幻莫测,区区一个高桥浩哪会那么巧就让他遇上?但怕啥来啥,在单打争夺前四名时,正巧是他与高桥浩相争。

面对这种形势,日本的观众是一边倒:肯定是高桥浩赢!这也难怪日本观众,因为在这以前,他们有过三次交手,均是庄则栋败。面对险恶的局势,国家队的教练班子也是紧急研讨对策。教练们认为,为了对付庄则栋,日本队是专门研究了庄的打法,有针对性的训练了高桥浩作为对庄的秘密武器。若还用老一套打法,必输无疑。这次庄则栋要用自已的短处打高桥浩的短处,出其不意,才有致胜的可能。

比赛开始后,庄则栋按教练班子的对策,没用他擅长的打法。结果,高桥浩果然没有对付这种打法的心理准备,顷刻间乱了阵脚,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很快以O比三败下阵来。庄则栋也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世乒赛三连冠。

用自己的长处时三连败,用自己的短处时却大获全胜,这也够奇的了吧。

庄则栋是个时代传奇,也是悲喜交集的人物。功高盖世,人落低谷。

其实庄则栋本来有实力也有机会成为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总教练,也许那才是他最适合的业务角色和人生舞台,而不是当国家体委主任。那样悲剧就不会降临到他身上。

庄则栋老的中国乒乓球队员,他的太太应该是日本人吧

在我们这个年代的人,一提起庄则栋这个名字,就会自然而然联想起乒乓球。毫无疑问,庄则栋是中国乒坛的一个传说,更是一个神话般存在。话说这庄则栋是江苏扬州人,他的祖父曾是扬文笔书吏,庄则栋父亲庄惕深也是个教书的,由此一来庄则栋也算是书香门第。为了传延香火,庄惕深后来又娶了一房,这位便是庄则栋的母亲雷仲如,于是一代乒乓英杰闪亮问世。

话说这庄则栋打小就喜爱乒乓球,上中学的他已经在北京市体坛展示实力,1957年庄则栋参加全国乒乓球比赛,荣获混双冠军,开启了他乒乓事业的辉煌之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庄则栋已经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主力。有意思的是,庄则栋能够3次接连获得男单冠军,这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史上一时传为佳话。

其实庄则栋能够载入史册并不是他的高超的乒乓球技艺,而是一个非常偶遇。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美国运动员科恩阴差阳来到中国队的班车里,庄则栋出于对同行的尊敬,主动给科恩打招呼,并赠送科恩一个礼物,至此俩人成为朋友。不曾想到的是,就是这一充满善意的交际,成为中美关系解冻的一个噱头。思维敏捷的高层在得知庄则栋与与美国运动员科恩的交往后,随后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著名的"乒乓外交"由此拉开帷幕。

我们现在很难知晓庄则栋和科恩的交往对于中美建交的存在度,问题的关键是,至此,庄则栋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巅峰。"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此人有点政治头脑。"伟人的这句看起来很似普通的话,彻底改写了庄则栋的后半生。其实厚道一点来说,当时的庄则栋也只能是随波逐流,至于后来的人们对庄则栋诟病多多。实话说,倘若换成我们,恐怕会犹过不及。

庄则栋是一位中华民族最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同时也是一位有思想机智勇敢杰出运动员!

庄则栋活了73岁。

庄则栋(1940年8月25日-2013年2月10日),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生于江苏省扬州市,自幼喜爱乒乓球运动,14岁加入北京市少年宫业余体校乒乓球小组,1957年,入选北京市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比赛。

1959年,入选中国青年乒乓球队;庄则栋曾获得第26—28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主力队员之一。1971年4月,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乒赛期间,冒着风险,结交美国运动员Glenn Cowan,打开了中美两国友好的大门,开启乒乓外交。2013年2月10日,在北京佑安医院去世,享年73岁。

庄则栋的家庭

庄则栋与中央乐团的钢琴演奏家鲍惠荞于1959年相识,1967年结婚。他们的儿子庄彪、女儿庄岚,受母亲薰陶,都喜爱音乐,常练习钢琴和小提琴。庄、鲍二人已于1985年2月离异。

一直到老庄退休,庄氏夫妇每天骑自行车往返少年宫和前圆恩寺老房子,夫唱妇随,风雨无阻。20年前,两位就是老鸭朋友,现同是《一个人的远行》作者。

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名单:

1、张继科。

2008年,在全国锦标赛中以全胜战绩为解放军队获得男团冠军。2009年,在世界杯团体赛上获得首个世界冠军。2011年,在鹿特丹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中赢得职业生涯首个世乒赛男单冠军。

2012年,获得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冠军;8月,在伦敦奥运会中获得男子单打冠军,实现了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三项个人冠军的大满贯  。

2、许昕。

1990年1月8日出生于江苏徐州,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乒乓球奥运冠军。中国乒乓球历史上首位在世界三大赛中赢得男单冠军的左手球员。

3、马龙。

1988年10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乒乓球奥运冠军。2014年任中国乒乓男队队长,乒坛史上第10位大满贯选手  ,首位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巡回赛总决赛、全运会单打冠军于一身的超级全满贯男子选手。

4、王皓。

职业生涯共获得18个世界冠军,和马琳与邓亚萍并列排在国乒历史上的第三位,仅次于张怡宁的19个和王楠的24个。

5、刘国正。

1980年3月7日生,湖北武汉人,中国乒乓球男运动员。1999年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冠军,2002年亚运会男团冠军,2010年4月4日,刘国正与张怡宁队友芦璐结婚。2012年1月3日刘国正正式上任国乒男二队主教练。

中国乒乓球协会官方网站-世界冠军榜

我最喜欢的球星是中国乒乓球队的马龙。

虽然马龙现在已经超过30岁了,但他仍然宝刀未老,仍然是国乒的定海神针,估计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单打他将获得出战资格。现在中国队的其他一线队员,还很难战胜他,其他外协会的球员战胜他就更难,虽然,2018年日本的希望之星张本智和曾胜过马龙一次,但那时马龙腿伤未愈,状态处于低迷期。后来,马龙伤病好转,2019年上半年,他又一次夺得了布达佩斯世乒赛男单冠军,实现了他自己世乒赛三连冠的伟业,这一成绩追上了当年红极一时的国乒勇将庄则栋。

马龙不仅获得世乒赛三连冠,他还夺得了里约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亚锦赛、全锦赛和全运会冠军。他一共获得了24个世界冠军,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人。被国际乒联誉为“全满贯”称号,还被球迷叫做“六边形”战士。马龙的球技堪称完美,他的正反手实力均衡,他的摆短和反拉技术,环顾世界,无人能与之匹敌。他头脑聪明,与不同风格的选手比赛,他会做出相应的改变,他的应变能力很强,他会根据场上实际,随时做出变化,可见他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很强。比赛中,常见他不断思索的表情。可以这样总结马龙:球技超群,智力过人,适应力强,善于动脑。

聪明与球技,只反映了马龙的一个方面,他正直的人品,文雅的举止更使人崇敬有加。在电视里看到的马龙,从来是风度翩翩,一身正气。他从来没有不恰当的言论和不适当的行为。马龙给人感觉就是文学作品中的正人君子。他的形象很帅,行为又很儒雅。他的人品、形象和球技,完全可以作为当代青年的楷模。

一个人在 社会 上,他的技术精湛,与他的人品息息相关,没有一流的人品,不可能有一流的技术。从反方向我们可以去观察,那些投机钻营的人,常常不学无术。而马龙正是人品与技术完美的范例。人们欣赏他,因为他的球技,更因为他完美的人品。

马龙,我最喜欢的球星!

麦迪!

2000年的暑假,我到同学出租屋里玩,他书桌上有本扣篮杂志!那会儿刚开始玩篮球,也根本不认识什么球星,只知道NBA有个迈克尔乔丹很吊( 体育 课老师给大家放了集锦录像)。

随手翻了翻,是那一年全明星首发和替补球员的介绍,那年麦迪是替补!

知道什么是一见钟情吗?

当时看到他的海报,就被他修长挺拔的小腿,舒展的胳膊给迷住了!文字怎么介绍这个小前锋(我一直觉得他应该打小前锋,因为我自己大学时打的位置就是小前锋,哈哈哈哈哈)我已经记不清了,那本杂志其实被我软磨硬泡同学送给我了,一直珍藏在身!无奈参加工作后数次搬家,还是下落不明了!

从此沦陷!

持续到他退役!

01-06年,我的大学生涯,恰好也是麦迪处于巅峰期的几年,从魔术到火箭。那时候全班只有我一个人喜欢麦迪,大都喜欢艾佛森,其次科比。

至于为什么喜欢他,我也说不太清楚,可能仅仅是球风好看!

龙蟒胖莎头,因为很优秀。

Lebron James

一开始感觉是缘分。2011年全明星,我还在上初一,一个朋友买了篮球的 体育 画报,我记得封面上是东部全明星首发。下课时,我坐在他的座位上拿着那本杂志端详着(哈哈哈哈哈),朋友说你看得懂吗?!知道是谁吗看的那么认真哈哈哈。我开玩笑说,说不定呢万一我认识呢。他就念了韦德、詹姆斯、罗斯。。。。几位的名字。我指蒙对了詹姆斯是谁[捂脸]。然后越看这个满脸胡渣的大汉越顺眼,慢慢的就入了坑,上课就拿着自己只有26寸的电阻屏手机看着文字直播(感慨一句 都是青春啊),一同经历了11年的失利,12年卧薪尝胆走上巅峰,13年大战马刺抢七卫冕,14年再战马刺可惜兵败圣安东尼奥。当时惋惜詹姆斯为什么要回克利夫兰(可能因为自己是从热火时期看球的),接下来是15年绝地七武士硬钢勇士虽败犹荣,16年1比3翻盘史诗勇士(看得我真的热血沸腾),17年再战勇士1比4不敌,18年欧文出走三旬老汉扛起球队前行总决赛无力回天,19年洛杉矶之行并不美好的开局,20年迎来浓眉希望也为老科赢回一座总冠军。湖人总冠军!!!

PS:几乎没有黑或者讨厌哪个球星(除渣渣、博古特、奥多姆这种)。

C罗,我的偶像,也是自己青春的记忆。自己也从那个青葱毛头的小子,现在也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事业。其实很感谢这偶像在球场的的表现,激励着你前进。

C罗在曼联时,动作花哨。别人都觉得不使用,花拳绣腿。经过老爵爷的调教。慢慢的变成了进球杀手。获得英超的各项赛事冠军和个人荣誉。我们自己年轻时不也一样吗,追求个性,张扬。这不正是我们青春该有的样子吗?

转会皇马,经历巴萨最辉煌时期,无解的宇宙队。痛苦,挣扎中。被梅西金球奖拉到了1-5的成绩。谁敢想这还有机会扳平呢。在球场上,拼搏着,落后不放弃。被巴萨按着摩擦,这心里谁好受呢。好比自己刚步入 社会 ,也是这样,从不懂,挣着一些微薄的收入,扣掉吃住还能剩多少钱呢。

在风雨后总能看到彩虹,现在天晴了。C罗硬生生的把金球5-5比分,在颁奖典礼上的那声怒吼是最好的宣泄。那天一群大男人,喝着酒,回想着自己的青春,既然哭了。

新的挑战又开始了,转会尤文。还能拿出场均一球的成绩。还能很有的记录等着你去创造。我也过了30岁了,结婚生子了,从部门的一个小职员,也当上了部门的领导了。这一路来都是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感谢c罗的作为榜样。现在每周看一场球,以后退役了可能也不会这样了吧,更不会熬夜看球了。感谢青春遇见你。

科比敢与世界为敌:

不管多少人骂他反对他,科比都不在乎,他愿意倾听球迷对他的不满,然后用实力来回应,科比敢于世界为敌的态度让很多人深深的爱上了他。

打球态度决定高度:

科比职业生涯能够如此成功,跟他的打球态度关系很大,领袖球员都能起带头作用去拼命防守,队友怎么会不去玩命呢?

面对挑衅依旧淡定:

在NBA赛场千万别轻易去挑衅科比,可以一个眼神都能让对手胆寒,如果你认为吓吓科比就能让他倒下,那么你也太天真了。

科比有实力才能装X:

喜欢科比自然是因为他的实力以及美如画的球风,很多人都说科比的装X能力堪称 历史 顶级,前提是建立在强大实力的基础上。

关键时刻不服就绝杀:

科比拥有一颗大心脏,这也是球迷喜欢他的原因之一,最后时刻难度越大越要投,最重要的,越投就越能进,专门治理不服的人。

佐佐木敦子。

庄则栋(1940年8月25日—2013年2月10日),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庄则栋与中央乐团的钢琴演奏家鲍惠荞于1959年相识,1967年结婚。庄、鲍二人已于1985年2月离异。

1987年12月19日,佐佐木敦子和庄则栋得以成婚。

庄蕴宽(1866-1932),字恩缄,号抱阙,又号云南,江苏省武进县人。江阴南菁书院毕业,捐资以知州指分广西,任浔江书院山长,平南知县。清末民初官吏,书画家,能诗擅联。不但与人为官,而且字画也非同凡响。历任代理江苏都督,浦口商埠督办。北京国民政府都肃政使,审计院院长。故宫博物院卓越创建***之一,故宫图书馆馆长。

庄俞(1876—1938)中国近代出版家、教育家。名亦望,字百俞,又字我一,别号梦枚楼主。江苏武进人。早年与人创设体育会、演说会、天足会、私塾改良会、藏书阅报社等,开展社会教育活动。24岁时受聘为武阳公学教习,旋入商务印书馆为编译员,先后参加编写《最新教科书》、《简明教科书》、《共和国新教科书》、《单级教科书》、《实用教科书》、《新法教科书》、《新学制教科书》等多种课本。1913年后与黄炎培等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发表《采用实用主义》等论文,在教育界引起较大反响。著有《我一游记》、《应用联语杂编》等。

庄适(1885—1956),字叔迁。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部毕业生,早期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中国第一套小学国文课本的主要编辑者。晚年任常州正衡中学教师。著有《三国志捃华》二卷、《史记选》、《现代初中国文》、《现代初中教科书》、《晏子春秋》选注、《吕氏春秋》选注、《文心雕龙》选注、《旅行卫生法》、《 国文成语辞典》、 《新撰国文教科书》、《王士祯诗》胡去非、庄适选注、《前汉书》庄适、郑云龄校订、《后汉书》选注、《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庄适、吴研因、沈圻编辑、《新体国语教科书》庄适、黎锦熙编辑、《共和国教科书》庄适、范祥善、《方姚文》赵震、庄适选注、《史记》庄适、胡怀琛、叶绍均选注、《新法国语文教科书》方宾观、庄适、顾颉刚、范祥善、朱经农等编、《实用国文教科书》庄适、臧励和选注、《韩愈文》庄适、臧励和选注、《恽敬文》庄适、费师洪编辑、《单级国文教科书》庄适、郑朝熙、陈保泉等编辑、《实用文》张须、庄适编写、《现代初中教科书》庄适、朱经农、《万有文库(第1集)》王云五、庄适编写、《新撰国文教科书》胡怀琛、庄适、沈百英等编纂、《新国文教案》庄适等编写、《王士祯诗》胡去非 庄适选注、《左传选注》梁宽、庄适选注。

庄世平,1911年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果陇村(今属广东省普宁市),早在1949年就在香港创办南洋商业银行,第二年创办澳门南通银行。然而靠着他的审时度势、对经济、金融的广博知识以及不懈努力,他在香港这个经济社会中,渐渐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南洋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也在70年代一跃而成为香港中银系统的第二位。从1959年起,历任第二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六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2005年普宁华侨中学世平博物馆奠基。2007年4月浦东中学新建体育馆命名为“世平楼”,纪念校友庄世平。

庄公惠(19372-),上海市人。1957年9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大学本科文化,化工系无机物工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历任天津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天津市副市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是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参加编写有《基本有机化学工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76年)、《物理化学》(第2、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1992年),分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及二等奖。主要科研领域为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清除。教学成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是高质量教学的关键”获天津市1989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84年担任中央电大物理化学课程主讲教师,并主编教材《物理化学学习辅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年)。

庄心一(19554—),上海市奉贤区人。

1971-1975年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4师知青。1975-1978年为内蒙查干诺尔碱厂工人。1978-1982年在辽宁财经学院基建财务专业学习。198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投资一部干部、副科长、科长。1986年后,历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办公室副处长、处长、信贷部副主任。1992年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1993年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1995年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中共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1997年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兼中国证监会培训中心主任。1998年任深圳市政府副市长、中共深圳市党组成员。1993-1998年期间,先后在职攻读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硕士研究生、陕西财经学院货币银行学博士研究生。2002年7月任证券业协会主席。2003年12月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2005年2月起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庄则栋(1940—),祖籍江苏省无锡(一说扬州)市人(其父庄惕生辛亥革命后由上海迁居北京),出生于北京市。是中国著名男子乒乓球运动员,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乒乓外交的具体执行人。

自幼喜爱乒乓球运动,1954年13岁时进北京市少年宫业余体校。1957年入选北京市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比赛获混合双打冠军。1959年入选国家青年乒乓球队,同年参加斯堪的纳维亚国际乒乓球比赛,获男子单打冠军,并与同伴一起获男子团体、男子双打冠军。1961年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参加过第26、27、28、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3次蝉联男子单打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荣获三连冠的人,是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还是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双打冠军。1965年和鲍蕙荞(中国交响乐团钢琴独奏家)结婚。1973-1976年10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委员会主任。因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犯有严重政治错误。1976-1980年被隔离审查4年。在中央的关怀下,1980年9月解除监护,同年10月去山西,在山西工作近三年,1984年8月分配到北京市少年宫任乒乓球教练工作。1985年2月和鲍蕙荞离婚。1987年冬与日本佐佐木敦子(时年43岁,加入中国籍)结婚,婚后定居北京。2000年在济南办了一所“济南庄则栋学校”。现已经退休,居住在北京京沈高速路边的一幢欧式风格的小别墅里,每天开着自己买的红旗车接送妻子上下班。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61、1963、1965年3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3年9月1日国际乒联授予他复制的圣·勃莱德杯。

庄希泉(1888—1988),福建省厦门市(祖籍安溪县龙门镇)人。1911年在海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经中共中央直接批准,以95岁的高龄加入了中国***,成为中共正式党员。为此,立下了终生的诺言“永爱中华,此志不渝!”是中国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侨务工作主要***之一。

庄孝俨(1901~1966) 字明远。1925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秘书处处长、总政治部总务厅厅长、国民党第六战区参议、国防部储备司中将司长。1949年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交通部供应局局长、财经局局长。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庄田(1907-1992),原名庄振风,广东省万宁(今海南省)县龙滚乡人。1923年去新加坡一橡胶工厂做工。1926年3月在新加坡加入中国***。1929年回国,被派往苏联莫斯科红军步兵学校学习。1931年毕业回国。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庄祥鸣(1944-?),江苏省吴江县震泽镇人。1967年12月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机电管理系。1968-1969年8月任海军潜艇第2支队机电长,同年9月-1986年历任海军潜艇第12支队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副科长、科长,2401潜艇艇长,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后入国防大学基本系深造。1988-1995年4月先后任海军潜艇第62支队支队长、海军镇江船艇学校校长。1995年5月开始任海军指挥学院教育长,1999年任海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多次参加潜艇战备演练和远航,深入太平洋等海域。参加和参与组织9182、9185、9188等多次潜艇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任务。先后受嘉奖多次、荣立三等功2次。

1995年2月由海军上校晋升为海军大校军衔,2000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多篇论文被录入《中国军事文库》。

庄凤(1919—?),女,原名庄凤仙,祖籍山东省人,1924年5岁时随家人迁徙到黑龙江省饶河县山村,以务农为生。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是中国著名东北抗日联军女战士、苏联红军远东红旗第88旅女伞兵,被战友们誉为“军中女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4年15岁时在父母的包办下嫁给邻村李家。1936年17岁时不顾家人反对,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参加抗日队伍,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第2师3团的一名女兵。入伍后,和其他女战士们一样,白天行军工作,休息时为战士们做饭、送水、缝洗衣裳。不久孩子被爷爷领回,丈夫也在抗战中牺牲,她的娘家人也在战火中流离失所。

庄育智,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册工学院矿冶系。1951年获英国利浦大学冶金系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主要从事物理冶金和金属物理研究。在国内首先开辟了难熔金属研究领域,领导建立了难熔金属相图实验室。曾研究成功变形钼合金顶头,已在全国应用。研究成功的钼合金蒙皮,为中国返地人造地球卫星试验成功地作出贡献。

庄逢甘,空气动力学家。1947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庄逢辰:生于193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机械系,历任国防科技大学教研室主任、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教授等职,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我国火箭、飞船发动机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庄逢源:1939年生于常州池塘沿,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在北大物理系任教多年,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应用力学和工程科学系求学,师从“生物力学之父”、美国三院院士冯元桢教授,回国后在中日友好医院从事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工作。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6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庄逢甘、庄逢辰、庄逢源是系亲兄弟)

庄惟敏,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朱自清(1989—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海州。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

1925年到北京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不久任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1948年6月,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1948年8月20日,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记雅俗共赏》等。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名噪一时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葡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中国***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8月在北平逝世。对此,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朱自清先生一生中,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

朱自清当衣买书朱自清先生虽然以散文名世,但他后来长时间在大学任教,讲授“诗选”(以《古诗源》为教本)、“歌谣”、“陶渊明诗”、“新文学研究”等课程;出版有《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经典常谈》等文艺批评。其学术研究著作,有着很深的学术造诣。这种厚实的为文积淀,似乎是那一代学人所共有。这种积淀的得来,自然与他们读书、爱书有大关联。

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极喜欢读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一元零花钱,他大部分都交给家乡一家广益书局了,而且还常常欠账。引发他对哲学兴趣的一部《佛学易解》,就是从这家书局得到的。

后来到北京大学读书,专业就是哲学,朱自清就更喜欢佛学书了。当时佛经一类书多在西城卧佛寺鹫峰寺一带,他曾到寺里面买了《因明入正理论疏》、《百法明门论疏》、《翻译名义集》等书。当时是一个阴沉的秋天的下午,街上就朱自清一人,后来他在文章中回忆时还说:“这股傻劲回味起来颇有意思。”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学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厂去逛书店,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这钱对这部大书说来虽不算太贵,可对一个念书的学生却实在不是个小数目。自己手头没这么多钱,可书又实在舍不得,思来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还值点钱了。

这件大氅,是父亲在朱自清结婚时为他做的,水獭领,紫貂皮。大氅虽是布面,样式有点土气,领子还是用两副“马蹄袖”拼凑起来,可毕竟是皮衣,在制作的时候,父亲还很费了些心力。可当时实在舍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将来准能将大氅赎出,便在踌躇许久后,毅然将它拿到了当铺。

当铺在学校后门,转身就到。朱自清并没有过多考虑。因为想到将来赎回,便以书价作当价:14块。大氅当然不止这个价,所以当铺柜上的人一点不为难,即刻付款。

拿上钱,朱自清马上去把那本《韦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来。不料那件费了父亲许多心力的大氅,却终于没有赎回来。

大学毕业后,朱自清在江浙一带中学教书,后来被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朱自清没有力量缝制棉袍,便到街上去买了一件马夫用的毡披风。这种披风有两种,一种式样较好且细毛柔软,但价贵,朱自清买不起,便买了一种粗糙但便宜点的。

这件毡披风由于太过显眼,成了教授生活清贫的标志,以致后来多次出现在回忆朱自清的朋友的笔下。但它却为朱自清进城上课拦挡了风寒,晚间又铺下当褥子,虽然说起来颇叫人心酸。此时,再想想那件当出而不能赎回的皮大氅,叫人更感到读书人痴迷于书的程度。

朱自清的读书方法朱自清关于读书的理论和方法的论述颇丰。他不仅重视读书的数量和质量,更注重读书方法,在读书方法上极力主张通读的方法,强调“读”的功夫。在《论朗读》一文中,他推崇清人姚鼐“放声疾读,久之自悟”和曾国藩“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大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的观点。读古文如此,读白话文也是。他认为,读书当然是为了理解,“读”字本作抽出意义解,“包含着了解的程度及欣赏的程度”(《怎样学习国文》)。因此,必须注重读,“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他指出:“熟读的工夫是不可少的。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

朱自清把诵读作为理解与欣赏原著的重要方法,主张不仅阅读诗词等文学作品需要吟诵,而且对经典著作也需要反复熟读。他在《论百读不厌》一文中指出:“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其中有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有许多注解,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考证,读上百遍,也未必能够处处贯通,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

朱自清一生刻苦读书,勤奋写作,流下著述近30种,200余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文艺论集《诗言志辨》和《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等。

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9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事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所谓“救济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别是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他们更是对这种情况忍受不下去。于是便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也正当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积极扶助日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

声明是这样的:

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也和往常一样,决定每人负责联系若干人,年纪大一点的教授多半是归我跑腿的。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当时,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吃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于此,也应该交代一笔,1946年从昆明回到清华园以后,他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沉默了。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对***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记忆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也有不签的时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气大了一些。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都是平时比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数签了名,但也碰过钉子。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乾脆:“不!我还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家里人口多,要他养活。在昆明的后期,有人算过帐,我们这类人的薪水折合战前的银元仅约十几元钱。

朱自清对政治是关心的,但不大发表意见,可说是温文尔雅,没有火气。抗战时期,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对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消极抗战,对***却积极摩擦,掀起几次反共高潮的真实情况,大后方的人们是不清楚的。他认为只要抵抗,生活过得苦一些也应该,很少发牢骚。昆明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闻一多,他感到极大愤慨。复员回到北平以后,又看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大打特打,他的态度变了,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除了很少几次的例外,他参加到我们的行列里来了。有几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对编纂《闻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

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几年来的老友和同事,为了这部书,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遗文,编缀校正。拟定了目录……一句话,没有佩弦先生的努力,这集子是不可能编辑的。

在当时,编印一多全集这一举动,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和谴责。相反,和有些人相比,这些人曾经是一多的同班或者旧时同学,有二三十年的交谊,但在一多后,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件事,也没有写一篇纪念的文字。另一件是他对青年学生的爱护。举一个例子,有一回他系里的两个学生打架,一个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个是国民党三青团的。打架的原因当然是政治性的,两人都到老师面前告状。

自清先生怕民青这位同学吃亏,背地里劝他让一点。我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便写一封信提出意见,请他要考虑政治上谁对谁不对,大概措辞的口气尖锐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家里来了,非常认真严肃地说明他的用意,春秋责备贤者,他说了进步的学生几句,目的是为了保护他,免遭三青团的报复,同时,他也同意我的意见是正确的。事后我把这情况告诉了民青的同学,这个同学也很感动。他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反对,虽然没有大声疾呼,却也可以从我亲身接触的一件事看出来。这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濒于亡的命运,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特务控制。为了抗议,我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明初的学校》,说的是明初,骂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送给学校刊物《清华学报》发表。学报的编辑有些是国民党员,他们当然不肯发表,认为这不算学术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谈起,他也是学报的编辑委员,写信给主编,极力主张发表,终于发表了这篇文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由于他被胃病长期折磨,身体过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乌云就要过去了,好日子要来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书桌上玻璃板下,写了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从唐人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套来翻案的。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

7月23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举行“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的座谈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政治活动。我亲自到他家请他,和他一起漫步从北院走到工字厅。他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我说:

“你们是对的,道路走对了。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大习惯,要教育我们,得慢慢地来。这样就跟上你们了。”开会时他也发了言,主要一段话也还是这个意思,他说:“知识分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帮凶帮闲,向上爬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这种人。一条是向下的。知识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

要许多知识分子都丢开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现在我们过群众生活还过不来。这也不是理性上不愿意接受,理性是知道应该接受的,是习惯上变不过来。”

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丢开既得利益,要过群众生活,他又进了一步了,这是大踏步前进的一步。他拒绝购买美援面粉,在签了名以后,这天的日记记了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告诉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

另一方面,他坚决不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当时有人要他参加国民党办的中间路线刊物《新路》,他坚决地拒绝了。但是他却带病参加了我们的座谈会。

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1499页)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这是我们未者,特别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战友的责任。这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颂歌,还有待于未来。这一篇文字,只能算是重读《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所引起的一些回忆罢了。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毕,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小舱中的现代

“洋糖百合稀饭, 三个铜板一碗, 那个吃的?” “竹耳扒,破费你老人家一个板; 只当空手要的!” “吃面吧,那个吃饺面吧?” “潮糕要吧?开船早哩!” “行好的大先生,你可怜可怜我们娘儿俩啵--- 肚子饿了好两天罗!” “梨子,一角钱五个,不甜不要钱!” “到扬州住那一家? 照顾我们吧; 有小房间,二角八分一天!” “看份报消消遣?” “花生、高梁酒吧?” “铜锁要吧?带一把家去送送人!” “郭郭郭郭”,一叠春画儿闪过我的眼前; 卖者眼里的声音,“要吧!” “快开头了,贱卖啦, 梨子,一角钱八个,那个要哩?” 拥拥挤挤堆堆迭迭间, 只剩了尺来宽的道儿; 在溷浊而紧张的空气里, 一个个畸异的人形, 憧憧地赶过了--- 梯子上下来, 梯了上上去。 上去,上去! 下来,下来! 灰与汗涂着张张黄面孔, 炯炯的有饥饿的眼光; 笑的两颊, 叫的口, 捡点的手, 更都有着异样的展开的曲线, 显出努力的痕迹; 就像饿了的野兽们本能地想攫着些鲜血和肉一般, 他们也被什么驱迫着似的, 想攫着些黯淡的铜板,白亮的角子! 在他们眼里, 舱里拥挤着的堆叠着的, 正是些铜元和角子!--- 只饰着人形罢了, 只饰着人形罢了。 可是他们试试攫取的时候, 人形们也居然反抗了; 于是开始了那一番战斗! 小舱变了战场, 他们变了战士, 我们是被看做了敌人! 从他们的叫嚣里, 我听出杀杀的喊呼; 从他们的顾盼里, 我觉出索索的颤抖; 从他们的招徕里, 我看出他们受伤似地挣扎; 而掠夺的贪婪, 对待的残酷, 隐约在他们间, 也正和在沙场上兵们间一样! 这也是大战了哩。 我,参战的一员, 从小舱的一切里, 这样,这样, 悄然认识了那窒息着似的现代了。

细雨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赠友

你的手像火把, 你的眼像波涛, 你的言语如石头, 怎能使我忘记呢? 你飞渡洞庭湖, 你飞渡扬子江; 你要建红色的天国在地上! 地上是荆棘呀, 地上是狐兔呀, 地上是行尸呀; 你将为一把快刀, 披荆斩棘的快刀! 你将为一声狮子吼, 狐兔们披靡奔走! 你将为春雷一震, 让行尸们惊醒! 我爱看你的骑马, 在尘土里驰骋--- 一会儿, 不见踪影! 我爱看你的手杖, 那铁的铁的手杖; 它有颜色,有斤两,有铮铮的声响! 我想你是一阵飞沙走石的狂风, 要吹倒那不能摇撼的黄金的王宫! 那黄金的王宫! 呜---吹呀! 去年一个夏天大早我见着你: 你何其憔悴呢? 你的眼还涩着, 你的发太长了! 但你的血的热加倍的薰灼着! 在灰泥里辗转的我, 仿佛被焙炙着一般!--- 你如郁烈的雪茄烟, 你如酽酽的白兰地, 你如通红通红的辣椒, 我怎能忘记你呢?

2005-12-13 20:49:12 騲莓oO尐菟

头衔:~绣気寳唲~

等级:黑侠

文章:778

积分:420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2月1日第 9 楼 QQ

--------------------------------------------------------------------------------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256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