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抬大轿”,为什么古代新娘需要八个人抬呢?

“八抬大轿”,为什么古代新娘需要八个人抬呢?,第1张

其实古时“用八抬大轿来抬”这句话在古代普通老百姓的嘴里,并非褒奖之词,而多是含有贬义,意思是请人不动,摆架子,像大官员一样。这句话既用在娶亲上形容女方的架子大,或者是要价太高了。

说到轿子,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轿子在古代主要是官员,尤其是文官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古代官司员所在的级别不同,轿子的抬的人数也就不一样,轿子的装饰与颜色也不相同,连鸣锣开道敲锣的数量也不同,这是种礼数是十分森严的。

清朝对这种礼制有明确的规定,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出行时只能乘坐四人抬的轿子,只有出了京城,且要代表朝廷到地方检查工作时才能坐八抬大轿。如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乘八人抬的轿子。

但如果是以个人身份办私事,如省亲访友之类,也不能乘八人抬的轿子,只能座四人抬轿子;外省督抚乘八人抬的轿子,督抚部属乘四人抬轿子。古代轿子的颜色也有严格的规矩。

从明清时期的小说来看,尤其是描写市井的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来看,里面有不少篇章描写迎娶新娘的场面,但并没有写明迎亲时用的是八抬大轿,倒是描写了四人抬的喜轿。由此看来,过去迎亲的喜轿大多数都是四人抬的轿子,可能是在某段时期,少数用八人抬的是为了显摆的高官家庭,或者是有钱的人家,一般的百姓家庭既用不起,也不敢这做嚣张。

轿子

要不然,从古至今,“用八抬大轿来抬”这句话成了一句揶揄的话呢?看来八抬大轿是古代小老百姓一种梦想,一种难以企及的梦想,并非古时普遍在民间流行的习俗。

结婚坐花轿的讲究主要体现在一系列繁文缛礼,如装轿、踩轿、上轿、起轿、喝轿、宿亲、翻镜、颠轿、落轿等等。当然地方不同,礼仪也不同,上面的环节有的不一定都有,有的地方可能还会增加一些环节。

轿子

顾名思义,八抬大轿就是由八个人抬的轿子。在古代,除了结婚的新娘有这个待遇之外,能坐轿子的就只有官员了。因为古代社会讲究明媒正娶,用八抬大桥可以显示婚姻很隆重,有一种重视的感觉。同样,对于官员来说,由于地位森严,所以轿子一般都是地位高的官员才能乘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官轿。

所谓官轿就是指各朝代的官员在出行时所乘坐由轿夫抬的轿子。根据官员地位的不同,官轿的规格还有抬轿的人数都有严格限制。中国唐朝及以前的时候,乘轿者多为皇室、女性、老弱官员。自宋朝开始,轿子开始广泛流行。

比如宋代规定的“非品官不得乘暖轿”。明朝规定,在京三品以上得乘轿。清朝规定,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抚乘"八人抬",督抚部属乘"四人抬"。在清朝,四品以下官员可以乘坐蓝帷,2-4人抬的轿子,称为蓝呢轿子,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乘"八人抬"绿呢轿子。

和马车等其他旧时交通工具比,轿子的速度较慢,但更为平稳舒适。轿子也有利于穿行狭窄曲折的街道。另外由于雇佣人力来运输,也可以显示乘轿人的社会地位。

而到了近现代,轿子先是被人力车,后被汽车逐步取代。在当代,除了少数险峻无道路的山地还在用抬椅、滑竿等运输外,轿子一般只用于旅游娱乐,以及婚礼、葬礼、庙会等传统仪式,使用的范围很少。

没有原句,这分别是两个成语:八抬大轿、明媒正娶。

古人娶妻,常常用的八抬大轿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只有明媒正娶的新娘才可以乘坐八抬大轿。在许多古装影视剧中,古代人把轿子作为他们出门时必备的交通工具。

事实上,在最初的时候,大多数人出门时仍然还是以马车为主要形式。直到唐朝,两个人抬的轿子,才被皇家或高官女眷所使用。直到宋代以后,轿子才多了起来。

表示一种尊重:

同样我们就从上文可以得知,往往是在重大场合或者是十分显贵的人才可以乘坐花轿。因此在结婚的时候,男方如果抬花轿去迎接女方,就表示了对女方的一种尊重,欢迎她们们来到这个家,非常喜悦和她们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家庭,并且表达了他们希望结婚后能与女方和谐共度,恩爱持久的愿望。

在古代的正常人家嫁女儿这种事,往往是从小就要由父母准备相应的嫁妆,并且寻找夫家时也会进行反复的商议。而男方这种态度,同时也是向女方家庭的一种表示,意味着她之后就由我来进行照顾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393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