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父母对子女择业的期待?

如何看待父母对子女择业的期待?,第1张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或者说“选择大于努力”,行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可能让人少奋斗好多年。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子女就业是一件大事,而且不仅仅是子女自己的人生大事,也是全家会围绕其运转的大事,重要性绝不亚于高考和结婚。大多数家庭对于子女职业导向的影响,在子女成年之前就已经发生,而且有十分明确的期待。

这种期待既基于“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也基于现实需求。父母当然希望子女比自己过得更好,拥有更好的工作,也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更好的经济保障。所以中国家庭教育多半有着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对学业的要求,还有兴趣班,都是这种指向性的体现。

但如果这种期待过了火,就会变成一种家庭“软暴力”,使得子女背负沉重压力,甚至成为逆反心理的来源,导致家庭失去应有的和睦,子女失去应有的空间。

同时,父母对子女的择业期待,往往根据自身经验出发。如果经验是正向的,那么就有较大几率要求子女走跟自己一样的路。也正因此,现实中受教育程度高或权力地位高的父辈,往往更倾向于让子女选择与自己类似的职业。如果经验是负向的,父辈则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希望孩子别“走错路”。同时因为家庭经济因素、自身经历和思维局限,往往更强调职业的稳定性。

从关爱孩子的角度来说,父母对“工作稳定性”的期待并非没有道理,也是社会经验的体现。但子女基于自身知识结构、特长、爱好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考量,或许更值得尊重。

从个性上来说,习惯由父母规划一切的孩子,会有更大的依赖性,缺乏主见与自信心,而主动去闯荡一番,即使艰难也有收获。不被干涉的人生,基于兴趣去工作的体验,往往是成功的保障。在孩子成年后,适时给孩子“断奶”,是为人父母应有的自觉。

可是在就业问题上,由于时代的急速发展,许多当年看起来无比优越的就业选择已逐步被淘汰。如果刻意用过往经验束缚子女,可能会得不偿失。

不管是“子承父业”还是“自由择业”,最关键的都是尊重子女的选择,学会放手。

在这个领域,梁启超堪称榜样。作为思想家,他不仅仅矢志救国,在家庭教育中也倡导开放包容。他的九个子女个个成才,有“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话,其中长子梁思成是建筑学大师,次子梁思永是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五子梁思礼是火箭和导弹控制系统专家,三人都是院士。

孩子的择业和婚姻质量是教育成败的标志

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是学业有成,有一技所长;就业时找一个自己喜欢并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又不伤害自己的职业;找一个互相喜欢的人,共同维护婚姻。门当户对,三观相合。是否能容忍对方最低点。要求别人,先做好自己。

1、要有爱,否则无法度过婚姻中的寒冬。

2、要有包容,否则在你低潮需要疗伤时她不会给你支持,更不用说提供疗伤环境。

3、性格要温柔,否则无法顺利沟通不能达成共识,做每一件事需要付出成倍代价。

4、要有信任,否则监控你的一举一动,怀疑你的一切,限制你的发展。

5、要精神健康、身体健康,了解她以前的生活环境、家庭情况,她不与社会主流相适应的经历,都需要高昂代价弥补。

6、警惕农村、社会底层的人,她朴素的表象可能隐藏着冷漠。

7、警惕不愿意给予你的人,不愿意给予你的人可能根本不爱你,不愿意配合你,需要你的不断付出,直到你付不出的代价。

8、警惕社会关系不融洽的人,她也可能与你不融洽,也可能让你的孩子与社会主流不融洽。

9、警惕做事能力差得人,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依靠你直到无法承受。

10、警惕宗教信徒,她们信仰的上帝,不是实在的人,现实的人只是她们不得已需要的替代品,你做的事情,她们只会感谢上帝。

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

一生中,对我们影响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个人情感经验与两性相处方式学习的最初场所。当我们一出生,就开始受原生家庭系统成员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思想观念、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夫妻关系、教养方式等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加上传统家庭观念和文化影响,中国人从物质到心理都非常依恋原生家庭。当我们长大成人,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庭时,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有可能不知不觉进入新家庭,影响到新家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夫妻感情。婚姻是否幸福,通常在成长的家庭和童年经历中已埋下种子。

1、原生家庭的生活习惯对婚姻的影响

  一位女士是公司中层,工作很忙,经常回家很晚。每次回到家,丈夫已吃过晚饭,碗筷堆了一桌,在玩游戏,令她非常生气。丈夫每次加班,无论多晚,她都要等他回来一起吃饭。丈夫这样的行为让她感到不被重视,没少为这生气。因为丈夫在他的原生家庭从来就是这样,谁回来谁就吃,没有一起吃饭的习惯。而妻子的原生家庭却非常注重家庭气氛的营造,一般情况下都要等全家到齐了才开饭。婚姻里的人非常有感触,两人经常会为一些小事生气。

2、原生家庭父母的感情状况对婚姻的影响

一个女士很优秀,无论相貌还是工作能力,但谈了几个,无论是能力还是相貌都不行,也有优秀男士追求她,但总有理由无法相处导致分手。连她自己都非常郁闷,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她6岁时父母离婚,母亲一个人带着她生活非常艰难,每天要打两份工回家很晚。小女孩回到家,一个人也没有,漆黑一片,没有任何吃的。她非常害怕、孤独,被抛弃感非常强烈。这种感觉深埋在潜意识里,长大后她非常怕被别人抛弃,潜意识指示她一定要找个不如自己的人,这样不容易被抛弃。但条件不行的和她不是一个档次,没能力读懂她,没共同语言,生活不会幸福。

小时候频繁更换抚养人、0到1岁期间没有得到母亲细心照顾,父母感情不好等状况都会让孩子没安全感。没有培养起安全感的人,长大后会到处寻找安全感,这会给她人际关系带来困扰。尤其在婚姻中,由于没有安全感,会拼命抓住、依赖对方,让对方想逃。

3、原生家庭的互动模式对婚姻的影响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互动模式,这些模式对我们影响深远。龙生龙,凤生凤。谁家孩子像谁,除了相貌、脾气秉性像之外,会发现说话的语气、处事方法等都很像。有些人很讨厌父亲,长大后偏偏和父亲一样。在互动模式上,不是复制原生家庭中的模式就是反其道而行。

比如:父亲脾气暴躁,在家常有暴力行为,他有两孩子,两孩子的性格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一个孩子性格内向,胆小怕事,他会顺从父亲,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被暴力。这种人感情丰富,敏感,他能充分体会家暴父亲的那种痛苦感受,从心里可能就会有一个内在誓言:长大了我一定不能这样对我的孩子。这样的人长大后可能性格比较懦弱,没主见,胆小怕事,缺少阳刚之气。如果一个孩子性格比较外向,脾气倔犟,他内心会认同父亲的行为,青春期和父亲对抗比较厉害,长大后也会用暴力解决事情,因为是父亲教会他如何解决冲突。

有的母亲比较强势,当家作主说了算。一个强势的母亲往往培养出一个懦弱的孩子和强悍的女儿。男孩需要放养,他要顶天立地,要敢闯敢干,需要承担责任,这些宝贵的品质是需要机会锻炼的,他在不断自己做主、自己选择的过程中才能学会。一个强势的母亲,控制过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男孩就缺少阳刚之气。如果想培养一个敢作敢当的男人,母亲要学会示弱,要对孩子说:这个家就靠你了。让孩子早参与家庭事务的管理,孩子自己的事让他自己决定,不要干涉。如果一个母亲比较强势,孩子将来找对象就容易找和母亲相似的。

一个女孩最需要跟母亲学会做女人,母亲强悍,女儿长大也没有女人味,婚姻也会出现问题。想培养一个淑女,母亲就做给女儿看,什么是善良、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等。母亲同样会对女儿的婚姻产生影响。母亲是女儿接触的第一个女人,她需要跟着母亲学习如何做女人。

4、童年创伤事件对婚姻的影响

家长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是结了婚生了孩子你就会做爸爸妈妈,做父母也需要学习,否则,你不经意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还不知道。做个好父母,需要爱,更需要能力。

在成年人的心理咨询中,很多问题是因为童年的创伤经历造成的,这种经历你也许已经记不得,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也是导致种种问题的根本。难点是:这种潜藏在潜意识里的东西是不被人的意识觉察的,具有隐蔽性,当事人根本不知道为什么,需要借助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来解决,而需要心理治疗师帮助时,往往问题已经比较严重。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形成的“原生情结”,会在成长后在夫妻相处中不受意识控制地重复出现。从而使很多夫妻在一定程度上“内化”了父母的行为方式,以致婚姻关系中影响着夫妻双方的行为、认知、情绪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毫无防备、意想不到的时刻,以超凡的强度,被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通常是配偶)引爆。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在婚姻中,表面上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复制。

培养孩子自己的婚姻家庭观念

青春期是一个让人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它比以前任何一个阶段更能表现一个人的生活风格,是孩子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重要时期。除了社会兴趣和职业兴趣会在青春期有所显现之外,孩子关于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认识有了更大的发展。

青春期是孩子开始表现自我的危险时期。要想避免孩子青春期出现问题,我们应该和孩子培养友谊,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信任,给孩子多鼓励,成为他的朋友,才能继续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加以引导。而真正的性教育,不仅要向孩子解释生理知识,还要培养他们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父母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虎妈猫爸,男孩懦弱自卑,女孩霸道任性。父母相互指责,孩子叛逆、爱撒谎。父母吵架动手,孩子脾气暴躁,性格冷漠。父母相爱是最好的榜样,没有任何事情比父母相爱更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婚姻家庭的核心关系是夫妻关系,做好父母自己该做的事情,孩子与异性相处的能力也会非常强。

好的教养需要同理心,教养好的人一般都是具有同理心的人,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而不是期待得到别人的关注而一味的妥协或索取。勤劳能干自然讨人喜欢,从小时候就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心灵手巧的孩子在哪里都会受到欢迎。想要得到尊重先要尊重别人,每个人都渴望被爱、被尊重,如果你想要孩子以后收获幸福美满的家庭,那么就请先教会孩子从细微之处去真心尊重别人。

子女的婚姻质量,是他们有生之年能否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在精神层面共同成长,是他们的亲密关系能否带给他们身心的满足,是他们生命是否拥有无可替代的财富与宝藏。事实确是如此,当孩子结束学业长跑后,历经恋爱期,就进入了漫长的几十年的婚姻状态。什么样的婚姻状态,决定性地影响着他们将来的生活状态及精神状态,或者可以说,在最能实现自我价值、自我创造的时期里,婚姻占据着主导地位。

婚姻对人的一生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决定你的成功或失败。连股神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都强调婚姻的重要性,承认结婚是人生最大的投资。其实,孩子成年后吸引异性的能力、吸引哪类异性,或者说择偶的品味,以及对家庭、婚姻的理解与看法,是一个家庭教育质量的自然反应与结果。

所以,作为父母,是需要意识到这一点的。有多少家庭,有着名存实亡的婚姻,只是为了孩子而将就着;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最终以离婚收场。正是这种家庭环境,造就着孩子悲观婚姻观,不幸福、不快乐、不阳光、不自信。那么,我们作为父母,是否有这个责任,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父母如何为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做准备呢?又如何教育孩子将来拥有好的婚姻质量呢?

提高孩子的品味与修养

孩子的审美标准高,自然将来找的伴侣,也会是品味修养极好的。 这里的审美,并不是指看得见的东西,像是漂亮的脸、修长的腿,而是强调看不到的东西,像是思想、观念、修养、气质、谈吐等等。

而这些审美品味与标准,是我们生活中无意识传达出来的,也是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是多年接触到的书籍、文学、音乐、艺术品等长期熏陶产生的结果。这自然是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有关的。

培养、锻炼孩子拥有上进心

选择伴侣不仅是选择一个人,更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想要孩子拥有好的婚姻质量,就必须在孩子成长期,培养他拥有上进心,明确自己将来的目标与方向。

教会孩子学会判断与选择

喜欢与爱的区别:爱与真爱考核象限有两个,一个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另一个是潜意识和帮助事务,把感情放在自然属性和潜意识里的是真爱,其它不是。能通过潜意识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为爱不附加条件,为爱不要求回报的付出,这是真感情。能让你忘记过去的人 就是你的未来。

孩子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将来在选择伴侣时,也会面临抉择。选择的方向,影响着将来的一生。韩国三星集团千金李富真离婚,这场悲剧,正是李富真在成长期,父母没有教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堂课——恋爱课与选择课。在爱情与婚姻上的选择方向,影响着将来的幸福,如果没有学会选择,哪怕他各方面看起来很顺利,只是侥幸罢了。

家庭教育,不仅要教孩子拥有良好品格、学会树立远大的目标,懂得上进,具有一定的品味与修养,更是要让孩子学会选择与判断,将来在社会上,遇到相伴一生的伴侣,拥有高质量的婚姻,成就一生的幸福。

一份工作,一个生意,大不了亏的是金钱和时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而婚姻是很难用物质衡量的。人生有限,选择的伴侣、拥有的婚姻,不但影响着你的衣食住行,而且决定着你一生的快乐。

因此,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好妻子、好丈夫,拥有好的婚姻质量!这样孩子才能寻找到自我、获得幸福!同时,要远离负面情绪的人、远离垃圾人和渣人,拥有摆脱不适合做伴侣的人的能力。

1自己坚定自己的决心: 作出自己想要的决策, 并且要敢于承担自己的选择带来的一切。

2告别社会对年龄的刻板印象: 年龄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 不应被这个标签所定义。

3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看到自己的优点可以帮助自己更加自信和坚定自己的选择。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可以帮助自己不断完善自身以取得更好的机会。

4积极探索: 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在的职业方向,认真学习和磨练技能,尝试向更多人寻求指导和建议。

5承担责任: 如果在年纪较大时还没有达到职业或家庭的满意状况,要学会承担自己的选择带来的责任,并不断努力以改变自己的现状。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认识到精神上的陪伴和支持同样重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给予自己力量和帮助。

7转换思路,放松心态:不要将走出社会的常规路线看成是一件非常痛苦和艰苦的事情,看成是另一种探险、挑战自我的机会,放宽心态,适度调整自己的思想。

总结:人生需要自己去尝试,探索和实践。尽管压力和焦虑是难以避免的,但要相信自己,认真思考和努力,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责任,相信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等着自己。我们不要把结婚和职业规划看成是强制性的事情,而是要坚持以自己为中心,做出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464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