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福建漳州,哥哥结婚,弟弟需要接新娘下轿,请问有没有哥们懂的多的,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结婚习俗

南方福建漳州,哥哥结婚,弟弟需要接新娘下轿,请问有没有哥们懂的多的,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结婚习俗,第1张

漳浦县结婚习俗在迎亲前一天,男方须选派一名机警善变青年,率“客仔”前往女家送礼。女家则选几名巧言善辩姑娘与对方进行“舌战”。如男方败阵,女方则群起作哄,甚至燃炮驱逐。第二天迎亲时,又要百般刁难。迎亲日,由媒人引花轿至女家迎娶。新郎头戴红顶瓜帽,身穿长衫马褂,新娘身着红裙红袄,头戴凤冠霞帔,俨然如朝廷命官命妇。

  新娘至,由新郎的小弟或侄辈揖请新娘出轿,并由人扶出步红毯,头罩八卦米筛,跨“烘炉火”入门。良时一到,便举行婚礼,一对新人先拜天地神明,后拜父母,再夫妻对拜。一条红缎新郎牵引新娘,同携一篮大米进入洞房。夫妻吃四果汤和合婚汤圆。厅堂正中悬挂母舅缎联,宴请宾客,母舅坐首席。洞房中大红花烛通宵达旦,洋溢着喜气。

  翌晨,新婚夫妇鸡鸣则起,准备四果汤,先拜祖宗,再敬父母和直属长辈,称为新娘“拜茶”。新婚第三日,新郎陪新娘回娘家省亲,称“归宁”,俗称“做客”。礼物之外,还携带两株有尾的甘蔗,意取夫妻感情从头到尾如蔗甜蜜。岳父母宴请,新女婿坐首席,享受殊荣。席间有许多礼节,女婿常闹出笑话。省亲后,娘家回赠一对小鸡或小猪,称作“带路鸡”“带路猪”,祝愿男家六畜兴旺。至此,婚礼才算结束。

我这有一些关于南平的风俗希望对你有用 定亲

南平市传统婚俗。又称“下定”,男家要做肉丸(取团圆之意),备六碗菜(取六合六顺之意),宴请媒人与亲友。将定亲首饰、男女双方庚贴“乾坤书”、六祥干果装在一个特制的“红桶”内,由寻人送往女家。女家也备六样宴请媒人和亲友。20世纪70年代后,民间定婚仪式有“大定”和“小定”之分。“大定”则男女两家设早宴,女方备午宴,定亲男女青年 入席后,男(女)家的长辈要分别给“见面礼”,定亲礼品仍由媒人送到女家,但提红桶之俗已废。“小定”双方都不请客,男女青年会面赠纪念品,商议有关婚嫁事项。

送贴

又称下聘、送“日子单”,或者称“送银”。南平市传统婚俗。男家备早餐请亲友,将写上结婚日期的红贴连同聘金礼品,交媒人送往女家。聘金越重,则表示男家体面。女家不收或少收礼金,则认为是“自降身价”,以后到男家将不被“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礼金废。20世纪60年代要彩礼之风又起,农村流动“六个六”(礼金360元,衣服6套,红酒60斤,猪肉60斤,鱼360斤,蛋360个),彩礼的钱物要合六数,还要缝纫机、收灵机、手表等。80——90年代还要彩电、电冰箱、洗衣机、金首饰等。

迎亲

南平市传统婚俗。婚前三天,男家要给女家送披风、花髻等。婚前一天,男家要给女家送一坛“离母酒”,女儿生育时,娘家用此坛子装酒送女儿。过门日,男家雇花轿鼓乐、举大灯笼到女家迎亲,抬新娘嫁妆的人同行。中午女家设“家母宴”送新娘。午后新娘要理去汗毛,梳装打扮,辫子要挽成发髻穿上新绣鞋,戴上霞帔,拜别父母长辈,然后由父兄抱上花轿。有的要“哭嫁”,以示从此是“两家人”;有的新娘上轿时要换下带土的鞋子,表示不带走娘家的“风水”。新娘的小弟坐小轿送亲叫“做舅仔”。一路鼓乐吹吹打打,鞭炮不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坐花轿等旧俗已废,新娘多由新郎迎接新由女友数人陪伴,其中一个撑伞步行或坐布置一番的新娘小轿车到男家。

婚礼

南平市传统婚俗。旧时,花轿到男家,新郎要站到楼台高处,以示“男尊女卑”,门前放鞭炮接新娘的同时,撒食盐于火盆中发出爆响声,取“大发”之兆。新娘下轿时,送接亲男童一串龙眼干,以示“圆满幸福、百子千孙”。司仪引新人在鼓乐声中入厅拜堂。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然后拜长辈、内亲,每个受拜的人要给礼钱。随后喜宴开始,乐队弹唱侑酒,小舅坐厅堂首席,新郎要到席前端菜敬酒。新娘由家娘带着向亲戚敬酒(有的则宴后敬茶),以辈份为序,长辈要送礼钱,俗称“见面礼”。新娘的公婆要给小舅送红包。礼毕,送新娘入洞房,饮交杯酒,然后开筵席。有的每上一道菜,新娘要更换一件衣服,向宾客致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多有废除。

闹房

新人入洞房时,长幼亲友都可以去闹新房,向新婚夫妇逗趣。要新郎新娘表演节目。俗话说:“三天新娘没大小”,“闹房闹喜越闹越喜”,旨在增加热闹气氛,但也有的因戏谑粗野,闹得不欢而散。临睡前还要请长辈念吉词,在床上撒掷钱钞、彩果,俗称“掷床”,以兆早生“贵子”。当晚洞房灯光不熄,若有人偷得新娘的绣鞋衣物,第二天新郎要办酒赎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掷床与偷鞋之俗已废。

回门

南平市传统婚俗。第三天新婚夫妇乘轿回娘家拜见岳父母,称回门。回去时女在前,男在后。回来时男在前,女在后。岳父家中餐请回门酒留宿,晚餐男方请回门酒。女方亲友要送给新郎见面礼。三日后新媳妇始下厨房, 操持家务。结婚满月,娘家送女红用具。当年除夕前,给岳父母送年货。次年正月,男方亲戚请新娘,女方亲戚请新郎,俗称请新亲。亲戚均不收新郎、新娘拜年糖果。

入赘

又称“招附马”、“招亲”。南平市传统婚俗。男子“嫁”到女家,多是女方家缺劳力,或无男儿嗣续,招婿为儿,以承家计或续接香火。入赘完婚,男方在经济上不需什么开支,大多数家具设置和酒宴由女方自办,男方只补贴女方一定数量的钱即可。入赘前,双方家长要订立入赘合同,各执一份为凭。以长子随母姓,倘只生一子则两姓兼承祧。如果续弦之类男上女家,武夷山一带称“上门”。

生育

南平市传统生育习俗。女儿嫁后怀孕称有“喜”,娘家要送猪肚、蛋给女儿吃。临产前送婴儿衣着鞋帽,俗称“催生”。分娩后,女婿在三天内必须送蛋、酒到岳父母家报喜,酒 壶嘴定圆塞,表示生男;花塞,表示生女。岳父母则带鸡、兔、蛋等营养食品来探望女儿、外孙。岳父母家将女婿送来蛋酒分送亲友,亲友坐月第三天做“三旦”,也称“三诞”、“三朝”,为孩子第一个诞辰纪念。请长辈取名字。

做满月

南平市传统生育习俗。婴儿满一周月,即做“满月”,剃满月头,办满月筵宴请曾送过礼物的亲友。席中,包中婴儿拜见众亲友,众亲友美言赞誉,祝婴儿健康、聪明。一餐散席。

做周岁

南平市传统生育习俗。婴儿诞生一周岁之日,近亲送礼祝贺,俗称“送周”。中午,在筛中摆上文房四宝、算盘、刀剑等,抱婴儿坐于筛上,任其摸取筛上之物,俗称“抓周”,婴儿第一次摸取的物件,则预示其将来志向前程,如摸取书笔则预示好文,摸取算盘的预示好经商,以此挑逗婴儿,增添乐趣,抓周后,入席宴饮,尽欢而散。

旧时,莆田人的婚姻大多是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很少有婚姻自主的权力。选择婚配时,同宗或亲戚中不同辈的不能通婚,还要考虑男女两家的社会地位及经济情况,即要门当户对。现在 福建莆田结婚风俗 、婚娶均有古代“六礼”的痕迹。

1、说媒

儿女长大后,父母托媒人为其物色对象,有个别在婴孩时期订婚约的或所谓“指腹为婚”的,一般是由媒人从中说合。媒人为了赚取媒礼,千方百计、花言巧语“玉成其事”。由此酿成婚姻悲剧是常有之事。

2、相亲

媒人说亲之后,其父遇“门当户对”的,即可代儿女登门相亲(一般是男方到女家相女儿),对方要煮线面或鸡蛋当点心招待,倘相中了,才吃下对方煮的线面、鸡蛋,如不中意,就不能动的。

3、送庚帖

男女双方如果同意亲事,就通过媒人互送年庚八字。男方把女方的庚帖放在灶头箸笼里,经过三日三夜,若家里没发生什么事故,就认为此女能服家。尔后,双方各请算命先生推算合婚,看看男女俩有无冲克、合婚的吉凶等等。

 

4、订聘

断过“八字”合婚后,如双方满意,就由媒人从中商定聘金、嫁妆,再择吉日订聘,俗称和定、办定。男家选定“双日”,请亲戚中认为命运好的妇女6-8人,身着红衫,带礼物,把聘金的一部分和一些金银首饰,送到女家,把戒指、手镯套在姑娘手上,把项链、或金银锁挂在姑娘的脖子上,俗称“挂月豆 ”。女家放鞭炮,把糕饼果品分赠亲人、邻居,表示女儿已许配于人。然后置办点心酒菜招待男家客人,并每人一封红包。

5、定日

俗称“请日子单”。男方请择日馆择选结婚佳期,以红帖转告女方,女方回以允期红帖。之后,男女双方根据议定的婚期,各自择日为未来的新郎、新娘“裁衣”。

6、送嫁

姑娘临嫁,女家亲友赠送衣饰、布料、红花、香粉等物,表示祝贺,称为“送嫁”,俗称“捧花粉”。

7、纳吉份

纳吉份莆田人变音为“担试粉”。婚期到时,男方把未交足的聘金、礼物装入红漆礼盘;把猪肉、线面、红米团、菜丸等食物装入红漆“担盘”,共十个或八个盘,分为两组,每组五个或四个,自下而上,由大而小,两组合为一担挑,故俗称“担盘”。如闺女的祖母健在,则须另备肉、面一担奉敬,俗称“妈担”。这个礼俗在仙游称作“起轿脚”。

8、结婚

结婚俗称“成人”,取儿女长大成人之意,故而很隆重又有很多礼仪习俗。

首先是物色“能嫂”和“送房兄”。“能嫂即喜娘”。旧时婚姻,男女素未见面,新娘初到男家,需要能嫂在身边传话、指导礼仪,故应选老于世故、谙诸礼俗、口舌灵便、善于应变的中年妇女担任。选“送房兄”则是古代掠婚风俗的遗留。古代婚姻男方常用暴力把女的掠夺过来,因怕被女方抢回,故需请一批青壮年守夜,年代久远,这批人就演变为帮人家结婚之忙的“送房兄”,因他们以闹房(俗称“送房”)为中心,前后做了不少工作,故主人对他们招待备至,敬称为“送房兄”。

其次是布置洞房、婚筵、绡头、挂表轴、安床等。洞房俗称“新妇房”,门楣挂米筛麻袋和一条男裤。挂米筛麻袋代表天罗地网,为驱除邪祟。挂男裤,为要新妇将来对丈夫服从。洞房内挂条染红猪腿,因俗忌新婚之夜“白虎”占床,故以猪腿禳压之,祈免灾祸。房中除设崭新眠床、橱柜、桌椅外,壁上挂“麒麟送子”或“孔雀开屏”画轴镜屏,床前悬挂“百子红座灯”一对,“送房料”(撒帐,送孩子等用物)例由姐夫或姑丈或送房兄备办。婚筵设在厅堂上,门楣挂横长幅红绸,贴大红婚联,厅堂内外挂满贺幛。婚期前一晚(俗称“上头暝”),新郎新娘要分别在家中举行绡头(俗称“上头”)仪式。新娘的绡头是开脸(用细绳纹去面上的汗毛),梳妆,缚高髻。新郎是剪发、剃脸、戴礼帽,还要沐浴。之后穿上“上头服”(这副衣裤婚后收藏起来,等到本人临终时再穿上),待到事先择定的吉时,请福寿双全、夫妻健在的长者为新郎梳头,然后束发加冠(戴上插金花五蕊的礼帽),送房兄唱赞:今早“上头”喜匆匆,东来紫气满华堂,××(男女两方的姓氏)二姓谐连理,新郎新妇振家风。婚日凌晨,悬挂表轴于厅堂壁上。表轴俗称“表德”,四尺长两尺宽,分左、中、右三行书写;左行写新郎的原名和字,中行写上新郎的表德字,一般为二个字,斗大,意义与原名相谐,多取吉利字眼,右行写上新郎在同族同辈中的排行。挂表轴时,放鞭炮,送房兄赞:挂起表德真及时,金鸡报喜迎佳期,亲朋戚友来贺喜,一举成名天下知。接着男家用铜钱垫洞房里眠床的四个脚,俗称“安床”,取夫妻恩爱平安吉利,共同劳动发家致富之意。安床时赞:眠床垫上太平钱,岁岁平安福来临,一对鸳鸯交颈睡,夫妻恩爱百年亲。

 

婚日上午,男家雇红轿,由媒人和“能嫂”到女方家去接新娘。红轿俗称“新妇轿”,轿上四周披围红绸,并在轿门上挂一块猪肉,亦禳“白虎”之俗。新娘用大红帕(俗称“新妇罩”)罩住头面,带着“新娘妈”像由“能嫂”引导,哭别父母,然后抬往婆家。传说 “新娘妈”是莆田古时一位爱护女子收养弃女的黄氏妈的化身,闺女们以她为保护神,以一支红箸为骨,灯笼座为座,用红头绳束三十六根稻草,糊上红纸衣裤、头面、四肢,扎成一善良妇女形状。旧时莆田女子出嫁,都要带她到夫家奉祀,以求平安。新妇轿到了婆家门口,男家的公姑、妯娌、大人、小孩等均暂回避,并熄灭灶堂里的火,俗叫“避冲”,冀日后一家和睦相处。新娘下轿进入厅堂脚不能沾地,必须踏着米袋,共五条,取个“五代见面,代代好”的吉利。在仙游,迎亲时有个独特习俗,是新郎要亲自往女家去迎亲。

新娘下轿后,送房兄将妆奁中的蚊帐挂到洞房的眠床上,并以红枣、瓜籽、花生等果品向蚊帐的四角撒去,俗称“撒帐”,取多子多福之意。此时赞道:撒帐东西南北方,百无禁忌姜太公,桂子兰孙联科甲,荣华富贵喜苍苍。黄昏时,送房兄又行“送孩儿”礼,送房兄分别手持龙凤灯、百子炮、双喜花烛和一对白瓷“孩儿仔”、果盆等由婚筵附近的土地庙开始,列队鼓乐放炮送入洞房,由新郎新娘接过这对“孩儿灯”安放帐内板架上。由捧果盒的赞:今夜大家“送孩儿”,新郎新娘笑微微,燕尔新婚鱼得水,早生贵子耀门楣。

新娘下轿后,新郎新娘由“能嫂”作礼仪指导,先拜天地,再拜父母,然后夫妻对拜,行合卺大礼。之后,又端出猪头、猪腿、线面等祭告祖先,俗称“告祖”。新郎带新娘叩拜祖宗后,又逐一跪拜全家各位尊长,有些地方受拜人应回以“红包”。礼毕,新郎新娘双双进入洞房。

拜堂、告祖后,宴请贺客。厅堂左上第一桌面对大门的座位是首席大位,俗称“横头位”,乃新娘母舅座位。其余座次,请乡里年高望重长者就座。如母舅姗姗来迟,须一请再请,要他来后方可开宴。

宴罢,送房兄为首拥入洞房闹洞房。第一个节目是“抱出灯”:新郎抱起新娘,新娘举双手,取床前悬挂的两盏“百子灯”互换挂好后,才能把新娘放下,赞曰:洞房花烛小神仙,一对凤灯挂两边,东西交换入门喜,一刻千金乐少年。“灯”谐“丁”音,出灯表示出丁,取早生(男丁)贵子之意。接下来是“做经文”。所谓做经文,即古代新婚戏妇之俗。送房兄事先准备一些妙趣横生的节目,此时用来导演,让新郎新娘作主角“逢场作戏”,夫妻对话、动作等多带有戏谑、挑逗的内容,故意制造闹趣为难新婚夫妇,多由“能嫂”解围圆场。一直闹到更深夜阑,雄鸡初唱时才结束,放鞭炮后,送房兄赞:大家齐出门,双双掩房门,洞房初会面,夫妻情意绵。赞毕,大家退出洞房,将房门掩上,俗称“ 掩门”。

回门俗称“请转马”或“请子婿”。婚后第二天,上午新娘出厅堂问候翁姑及长辈,会见家中亲人,俗称“出厅”。并下厨房第一次作炊事,即古诗的“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这天新娘家小舅子来请新娘偕同新郎回外家拜见“外家”长辈亲友。娘家设午宴款待,俗称“子婿酒”,酒后新郎先告辞回去,新娘则等到黄昏时才返家,带回童子鸡一对,红纸封腰的甘蔗一双,祝愿从头到尾夫妻和气,日子甜蜜。去时新娘坐轿在前,回程时在后;古时是骑马回门,故俗称“请回马”。

 

9、换花

婚后第三天,女方备办“换花篮”,由小舅子送到男方,看望才出嫁的亲人。“换花盘”有红白纸花等,白花象征得男孩,红花象征得女孩。

送年暝就是新婚第一年的农历腊月廿五日,娘家备办担盘给婿家送礼。礼物有线面、猪蹄、红米团 等,还有一对大红绸布金字的红座灯,由一个6、7岁的小男孩送上门。第二年起年年送的只是白纱彩绘的灯笼一对,加上一支小灯笼(叫灯仔),寓意“年年添丁”。

  

这个绝对是真是的南安婚嫁习俗。本人南安人。有以下几个阶段(记得给分哦)

一、初识阶段——相亲。

虽说现如今提倡自由恋爱,男女青年皆较为开放,但是在南安这地方大多人仍选择走“相亲”之路,这时媒人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一般相亲分两个阶段:1、先四处托媒人“探听”看谁家有女(男)到婚龄了,一旦“目标”出现,托人方就先去偷看下,这一步骤称之为“初瞥”,就是“稍微看一下”的意思。也有的把“初瞥”的地点选在媒人家。2、如果“初瞥”觉得还好的话,就叫媒人安排男女双方正式地见面,地点一般选在女方家,届时男女双方皆会“派出大队人马参加”,共同参考,俗称:“对看”。当然啦,也有的则跳过“初瞥”这一阶段而直奔“相亲”主题。

二、发展阶段——探家风。

如果“相亲”成功了,那么接下来女方就要到男方家里“探家风”了。到了那一天,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婶组成的的“亲友团”就在媒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往男方家,其意就是看看男方的住址及家庭基本情况。回到家后相互听取意见,有的不放心的还托朋友或是亲戚询问其背景以及年轻人的情况。

三、确定阶段——谈聘金和衫裤钱(就是衣服钱)、系红包。

如果“探家风”后女方觉得不错的话,媒人就要再次发挥重要作用——谈聘金和衫裤钱。这时事情已经是差不多了,这一阶段比较好说,只要女方要求不是十分过分,一般男方是会接受的,当然也有个别讨价还价的(怎么有点像是在做买卖?)。官桥,聘金一般在66888元左右,衫裤钱则一般在22000元左右,意取吉祥,当然这其中有包括给女孩子买金器的钱。聘金和衫裤钱谈拢了,接下来男方就要选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就是先拿一部分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三带”。女孩子则要从中拿出一小部分给自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买一身新衣服。

四、巩固阶段——找日子,送日头。

“系三带”过后,男方要准备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喜日,确定在哪一天后,就把装有“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这一步骤就是“送日头”,女方知道日期后就得紧锣密鼓地准备嫁妆,男方则忙着准备请人、酒席等方面。

五、婚礼阶段——担盘,上头,举行结婚典礼。

男方在结婚前一天需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担盘。什么叫担盘呢?就是男方准备好一些东西:猪脚、礼品等必需品,载到女方家去,女方不能全收,只收一部分,然后再加进些芝麻、五谷之类的东西让担盘的人载回去,因为以前都用人力挑的,所以叫“担盘”,担盘这天媒人要同去。男方在结婚前一晚还要请人铺床,铺床也是要十分讲究的,应根据新郎的生辰八字摆好床的方位,床脚的四角还需垫上“金纸”,同时新郎当晚还得请个童男(最好是属龙的,较为吉祥)跟其同睡。

激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结婚即意味着成人,各种民间成人仪式就必不可少。结婚当天清早,男女双方父母均要选定吉时为新娘新郎“上头”,也称“嫱头”。这种仪式是用头梳从头往下梳三次:一梳梳到头(白头偕老之意),二梳案齐眉(相敬如宾),三梳儿孙满堂。以前,女方在出门之前还需请人“清理脸上的杂毛”,方言叫“满敏”,现在这仪式大多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了。新娘子出门前还要在被窝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时还必须哭着向父母辞行。即使你是满心欢喜也要硬挤出几滴眼泪——以示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否则会被别人笑话的。新娘的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出门之前新娘的兄弟要帮新娘打开红伞(用红伞取代红盖头),新娘要出门时需撑着红伞从一个上面放着燃香火炉的米筛上跨过,据说是可以辟邪。新娘的叔伯还要帮其“挑花担”。新郎则要前来将新娘接到轿车中,到了新郎家中,两个新人也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到新郎家时新娘也需撑红伞直至“进房”。新郎新娘“进房”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进房”时新郎的家属需回避(不能看)。然后新婚夫妇仪式就完成了,之后喜宴正式开始。

喜宴的操办总是十分丰盛的,旧式喜宴需要有二十四道菜,现在虽然有所改革,但有几道菜是有内在含义不能更改的,比如:整鸡一出表示宴席到了一半;最后一道菜是一个甜汤,表示甜甜蜜蜜。喜宴到了一半时候新郎新娘要出来敬酒(或请茶),答谢亲朋。宴席的坐次安排也是十分讲究的,席位按房子的左右苍龙来分主次,主席上坐的常是新郎的舅舅等主要亲戚,大舅是坐主位,与之相对的次席主位上座的是新的舅爷,称作“国老位”。

喜宴结束后,等好友都散后,新娘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给双亲和直系亲属敬“乌糖茶”。敬茶应按长幼顺序逐一进行,新娘在敬茶时还需准备给公公和婆婆的礼物,并第一次叫声爸和妈,其它的也需在新郎指引下一一称呼。到了晚上夫妻同房前,两人还要同喝“合欢茶”,要以红枣、花生、桂圆、龙眼等泡入茶中,是取“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有的地方晚上还安排“闹洞房”、“认亲同”等节目,大家都会玩得很尽兴。

六、结束阶段——回娘家,请女婿,请亲家。

婚礼结束后第二天,新娘子就要第一次回娘家,女方父母要张罗着请女婿,到时参加的人是:新郎和伴郎、新娘和一个未婚女孩(有的地方是未婚男孩)、女方的亲戚。男方那天还要带足那天用的烟和钱,因为那一天请客的烟和钱要由男方出。宴席结束后新郎要和伴郎先回家,而新娘则要等到即将天黑后跟挑甘蔗的小女孩(取“甘蔗”寓为甜密和节节高)回婆家,取义为“入门乌,生搭补”(入门天黑可以生男孩),新娘回到婆家时新郎的家属仍需回避(不能看)。

婚礼结束后第三天,男方就要准备请亲家了,方言叫“台亲家”。这一天参加人数比较少些,分别是:男方父母及其直系亲属、女方的父亲、陪同女方父亲一起来的两三个同辈人,女方的母亲在这一天则不能参加。

婚礼后大约五日内,女方还需回一趟娘家,到了那一天,女方的兄弟还需来到男方家带新娘回家

 全国各地的婚礼风俗都不一样,每个地方都独具特色。而福建泉州婚礼的风俗是什么?很多人甚至于快要结婚了都还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婚姻风俗是什么?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泉州婚礼风俗是什么?

 泉州婚俗古有六礼,历久相承,屡有变异。

 旧式婚姻,首先男女互换庚帖,3日平安无事,即举行订盟。届时,男家女尊长赴女家为将嫁女子戴订婚戒指。订盟后,男家择吉日具手镯、彩仪、鲜花、喜包等礼品送女家,称戴圈;婚期将届,复具彩花、圆饼、绸缎、聘金送女家,称送花;婚前3天,再具婚书、吉课、凤冠、霞帔、裙袄、全猪、全羊等送女家,称轿前盘。此3次大礼为缙绅巨商效行,而普通人家常合三为一于轿前盘一次举行。女家应备冠履巾带、蛋糕、通枣、喜糖、芋苗、生姜、韭菜回礼。婚前一二天,女家以喜乐迎嫁妆往男家,嫁妆中有红肚裙,兜内置泥孩儿、五谷种子,寓意生男育女、繁衍后代。

 婚日,男家派花轿赴女家迎亲。新娘拜别父母上轿,丢下折扇,女家急忙拾起并紧闭大门。花轿抵达男家,鼓乐鞭炮齐鸣,新郎倒步踢轿门,再由福命大女尊长牵新娘走岀轿。送嫁娘手捧米筛为新娘掩面跨火炉走入洞房。在房中由牵新娘出轿的女尊长作陪,送嫁娘斟酒,新夫妇合卺交杯。当日或翌日办婚宴招待亲友。

 成亲第三天,新娘由送嫁娘引带、新郎陪同下厨房,做拨灶膛、摸著笼、摸笊篱、淘米喂鸡、搅泔水呼猪等象征性操作,称落灶。同日,女家遣新娘幼弟或侄辈两人,随带鲜花、礼品到男家,拜见亲家公(母)、姐(姑)夫和姐(姑),称换花。新婚第五天,新娘乘红呢轿回娘家,娘家设午宴款待,称会亲。当日中午或傍晚,新郎乘蓝呢大轿往岳家,叩拜岳家祖先和岳父母,岳家设午(晚)宴款待,称请囝婿。散席后,新夫妇随带引路鸡和长尾蔗,双双回男家。

 惠安东部沿海一带,旧时妇女婚后有长住娘家之俗。新娘过门依新婚十日内俗例,分别在第三天至第五六天每日早回娘家,晚由夫家派人邀回。以后,出嫁妇女每年除除夕、大年初一日必回夫家过夜,或因农事大忙、重大节庆由夫家催回住一两天外,均长年居住娘家,直到生男育女才到夫家居住,夫妻共同生活在一起。解放后进行社会改革,此俗渐废。

 民国时期,泉州市区出现文明结婚新形式,中西合璧,仪丛式简约,渐在社会上流行。解放后的5060年代,移风易俗,婚事新办,婚礼开茶会,不办酒席、不送礼,简朴成风。80年代后,泉州婚事大操大办之风又起,喜宴设于酒家,多达数十席以上;各种电器、珠宝首饰、汽车、楼房别墅、银行存折等等,都成了新娘陪嫁之物。

 福建泉州婚礼风俗注意事项 闽南泉州地区的婚嫁,风俗繁多,并极具特色。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探家风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找日子,送日头担盘,上头,举行结婚典礼回娘家,请女婿,请亲家。

 探家风,即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婶组成的的亲友团在媒人的带领下到男方家,了解男方及其家庭基本情况,或托朋友亲戚询问其背景及情况。

 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据说聘金一般在3888元左右,衫裤钱在18000元左右,意取吉祥,其中包括给女孩子买首饰的钱。聘金和衫裤钱谈拢后,接着男方约定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先送部分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三带。

 新娘子出门前需哭,表达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

 三日回门,即新娘回娘家,向长辈行礼请安。娘家人于中午设宴款待。会亲当日傍晚,还要宴请新女婿,并有妻舅或姻叔等款待,若是午宴,则与会亲一起举行。

 不得不说,要准备结婚的小伙伴们可有点折腾了。不过一辈子就这一回,也是值得的,累就累吧。以上的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仅为大家提供参考和阅读。

烧猪还是珠三角旧式婚俗中新娘贞洁的象征。旧时新娘二日“回门”归省,人家若送烧猪随行,表示“娶妇得完璧”;“若尢之,则妇不为贞矣”。清人俞溥臣以诗嘲讽此恶俗:“闾巷谁教臂印红,洞房花影总朦胧何人为定青庐礼,三日烧猪代守宫。”虽送烧猪,但烧猪破截去尾巴或剥掉猪皮,女家也会视为奇耻。此俗今已革除。

乳猪的烧制方法有明炉烧烤与挂炉烧烤两种,广州酒家烧乳猪坚持用明炉烧烤,制法如下:

1从乳猪肚处用刀斩开背脊;劈开猪头,去猪脑,取出肋骨和两边的肩胛骨,洗净,沥干水分。

2用五香盐涂匀乳猪内腔,腌约30分钟,用铁钩挂起,沥干水,再把乳猪酱涂在猪腔内腌约20分钟,用特制烧叉从其臀部插入,跨穿到扇关节,最后穿至腮部。上叉后用清水冲洗皮上油污,再用沸水淋遍猪皮至硬,最后扫上糖醋水,晾干。

3将乳猪放进烤炉中焙,至猪腔仅熟,取出。

4用木棍支撑好乳猪,捆扎好手脚。在猪皮上扫油。将炭炉点燃,先烧头部、尾部,再烧猪身,烧至麻皮金红色为佳。

一般大猪放钱对方留下,小猪不放(算对方返礼给你,所以不放)。大猪放的钱数是根据双方约定的,有壹仟的,也有两千的。所谓四折礼,淮南风俗主要包括半扇猪,几箱酒,烟,还有鱼,半扇猪都以放了钱的陶瓷猪代替了。 查看更多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220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