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老伴》中的小演员小雨的扮演者是谁?

电视剧《老伴》中的小演员小雨的扮演者是谁?,第1张

她叫 温智美

温智美

1993年5月13日北京,现年15岁, 身高159cm ,体重45公斤,初三学生;

主要特长:朗诵、唱歌、舞蹈、钢琴、游泳、茶艺。

主要演艺:

199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科技栏目《走进科学》的拍摄

1999年-2005年先后拍摄了:乐凯胶卷、亲亲果冻、三全凌棕子、高乐高等几十部广告片。

2000年在欢乐传媒《真情档案》栏目中扮演著名歌手陈琳的儿童时代、著名演员马铃的儿童时代。

2001年与著名演员徐静蕾合拍的公益广告《爱心》,获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一等奖。

2002年出演著名歌手孙楠的MTV《拯救》

2002年十二月出演台湾**《明天再来玩》,剧中扮演富家小公主“乐乐” 。

2003年应北京电视台《欢乐总动员》、《春华秋实》栏目;中央电视台《大风车》等栏目的邀请参加演出。

2003年10月应电视剧《结婚十年》制作公司的邀请参加其播出前的新闻发布会。

2003年12月接拍40集古装电视连续剧《赤子乘龙》,剧中温智美扮演“小胖” 。

2005年1月接拍电视**《真爱无声》的拍摄。剧中温智美扮演校大队长“冯雪”

2005年2月接拍六一献礼片《花开的声音》,剧中温智美扮演学习班长“赵迪”

2005年5月接拍台湾**《亲亲一家人》,剧中温智美扮演“陈菲菲” 。

2005年6月接拍国内首部人偶连续剧《变身战士-阿龙》,剧中温智美主演女一号“刘佳” 。

2005年9月接拍电视剧《向天真的女生投降》;导演:傅东育;主演:刘烨、沈佳妮; 温智美扮演“小宝”。

2006年2月接拍电视剧《谁怜天下慈母心》,导演:俞钟;主演:恬妞;秦海潞;刘威;钟镇涛;石兆其;温智美扮演“海君”;

2006年3月接拍电视剧《太阳作证》,导演:庞好;主演:王姬;白凡;林京来;温智美扮演王姬的“女儿-佳佳”。

2008年3月接拍电视剧《军人荣誉》,饰演:雷龙的女儿-雷小月

在讲述精通《易经》的高手都高到什么程度之前,有必要先弄明白什么是《易经》,《易经》讲的是什么,《易经》有什么用。不然你根本不可能理解为什么精通了《易经》之后的人,一个个都那么厉害。他们简直可以说是能博古通今,预言未来,避祸躲灾,察言观色之间就能了解一个人的过去与未来。

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由《连山》《归藏》《周易》三本书组合而成,前二者已经失传,如今只剩下《周易》传世。有说是由伏羲、炎帝,轩辕黄帝各做基础,后又由周文王、周公和孔子三人经过几年朝代相继合力编纂而成。是一本总结人类智慧和见闻,归纳世间万象的辩证类百科全书。

《易经》讲了什么

《易经》通过对人类社会的所有自然百态进行归纳总结,认为人与世界是随时相通并且互相影响的,从而通过用最简单的占卜来进行辩证。整套书三个类别把我们所能熟知的哲学,生活,文学,政治,科学,艺术,人性,思想等所有方面的知识都进行了高度总结。为后来的所有百家思想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易经》有什么用

因为《连山》《归藏》的失传,我们并不清楚这两本书里面到底讲了多么宏大神妙的内容。但是仅凭一本《周易》,就可以让无数学有所成的人,达到能替人看相断命,寻龙找穴,趋利避害,甚至是预知未来的地步。

而这些都是最简单的技能,真正精通《易经》的人,对天地之间的玄妙已经了解通透,可以在挥手间决断山河国运,掌亿万人生死。

现在,再来给大家说一说历史上那些精通《易经》的高手都高到什么程度。

伏羲

伏羲本就是《易经》的创造者,虽然他只创造了最基础的八卦,但是正是有了他的基础,才会有后来周文王及孔子等人的丰富和完善。而伏羲有多厉害还用得着我再说吗?这可是可以开天辟地,无所不能的人神。

周文王

周文王在《封神演义》里面最厉害的拿手好戏是什么?不就是卜卦吗?不管干什么事,他都要先占上一卦,只要他卜过的卦,说不好的就是不好,说好的一定就会好。这种料事如神的本事,后人再难睥睨。

孔子

如果说伏羲打基础,周文王做框架,那么孔子就是起到了添砖加瓦,把整本《易经》补充完善,并且做到通俗易懂。而孔子游说六国,广收门徒,奠定儒家思想,其成就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提并论的。

董仲舒

董仲舒学习了《易经》之后,自己整出了个“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学说,愣是凭着一己之力把整个儒家学术提到了空前的位置,也让后世所有帝王都统一了治国方针和思想。

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可以说用料事如神来形容。草船借箭,赤壁之战,还有各种战略战术,都跟他可以未卜先知有着极大的关系。而且他还会什么七星灯续命术,各种阵法。这些都是得益于《易经》。

袁天罡、李淳风

袁天罡和李淳风有多牛只看他们俩合力编写的《推背图》就明白了,一本书就写出后世几百上千年的发展变化。

陈抟

陈抟一开始只是个落第的书生,后来看开世事,开始研究《易经》,几十年的努力,让他拥有了未卜先知的能力。其在世时,指点过无数人,帮他们化解灾难,抑或是帮人解惑。

其实《易经》看上去难,学起来容易,想要精通却又是非常不容易的。从古至今学习的人有很多,真正能被称为精通的就只有那么数十人罢了。

     

      老祝家住大朝门里,房子是土改后分的,原来整个大朝门都是本地一大户人家的产业。

      那房子建的有些特别,地势由低往高递增,最低处作厨房,柴间,储物间(放农具),牲畜圈舍,厕所。厨房往上是比较简陋的佣人房,地面也都铺有青砖,越往上房舍越精致宽敞,从下往上到中部的房间每隔一段就有一两级台阶,行走很不方便。估计这部分区域主人不会来,都是下人的活动区域。到了最上面平坦处,全是大屋,飞檐翘角,高门大柱,雕梁画栋,描金绘彩,可惜大部分在文革时被毁坏,只剩一两间保存尚好,从这尚存的房舍,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听老人说,解放前这大朝门便有了,占地几百亩,那个气派哟……

      那两间保存尚好的恰好分给了老祝家,于是老祝把最好的那两间给了一间大儿子结婚,另一间三儿子住着,其他人分别住在那阶梯式的房间。

      老祝全家九口人,四个儿子,两个姑娘,还有个七十岁的老娘。老大娶了媳妇单过,且住最好的房子,听说大儿媳忒厉害、忒计较,从不关心婆家任何事,更别说帮衬帮衬下面几个没成家的弟兄……可农忙时却让丈夫出面喊弟妹们帮忙。用当地话说那便是“抠进不抠出”的角儿。

      就这样一直到老三成家,大女儿出嫁,大家庭虽有磕碰,也算和睦。八九年的时候老大翻新房子,顺便也把老房修缮了,在刨地砖时,刨出了一个大坛子,打开看全是银元,年份各有不同,民国时期的居多,有些都长绿锈了,但绝大多数还是银白色半新的,白花花一片,估摸得有五六百块。这可乐坏了祝家老大夫妻俩,当时祝家老三和一位邻居也在场帮工,看着羡慕的紧,不过老三为人老实,没说什么,而老大当时本着“见财有份”的古训,等邻居走了,给了老三六块,老大媳妇脸色立马垮了,却也没好意思说什么。

      老三回家把老大挖出银元的事跟家里其他人说了,把六块银元拿了出来,老三虽也分家了,但还跟父母弟妹在一起吃 ,他认为应该把银元分给父母,自己留了三块,瞧瞧,这就是老实人。老三媳妇说他傻缺。老五读书比上面的兄姐多,脑子灵活,说:“那大哥也该给爹妈一些,养他这么大,也不知报父母恩,这么些年,尽是咱帮大哥,也不见他帮衬一下我们,这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呢。爹,且看他们会送些来孝敬你不。”

      老祝没吱声,但老五这话说到他心里去了。他知道老大媳妇儿抠着呢,且要看看。这事儿就这样过去了两天,老大夫妻俩面都没露,老祝叹了口气,吸着竹烟杆去找老大了,老大不在,他媳妇在,见公公来,招呼了声,便做自己的事儿去了。见儿子不在,老祝在天井边晃了圈,用烟杆指指天井上头的瓦檐说:“这瓦也该拢拢,掉下来别伤到人。”又说:“财不外露,东西得放稳妥了!”

      老大媳妇只接公公前一个话茬说:“等起房子到时一并添些瓦。”然后只闷声干手上的活。心里则暗想:这是打银元的主意来了。

      儿子不在,跟儿媳妇,不好张口,老祝转身走了。

      没过几天,周围乡邻便都在传老大家刨到银元的事,且越传越广,越传越夸张,有说多大多大个坛子,少说上万块;有说全是白花花死人头(袁大头)的;有说好几坛子呢……这下祝老大家发大财了。

      扩展思维,更有人议论说:这下老祝头也能得些好处,儿子分了不少给他,苦了一辈子的人,终于脱贫了……

      议论的,听议论的,都眼红红的。

      殊不知,外面的这些议论纷纷,却搅翻了老祝家的平静生活。

      一天晚上,祝老大家进贼了,悉悉索索的,祝老大梦中惊醒大叫,贼人迅速逃跑,祝老大追出大门,见一条黑影窜进暗夜里。他也不敢再追去,坐在门口想:这大朝门里人本就住的杂,会是谁呢,这么熟悉自己家?

      老大媳妇检查了一遍家里,见没少啥东西,才舒了口气,用眼角瞟了瞟床底下,说:“亏的早做了防备,不然今儿就让人得了手。”原来,他们聪明的把坛子封好,埋在了床底下。可即便如此,以后家里也不能脱人啦,都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得多招贼惦记啊。

      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

      此后,老大家经常有陌生或不陌生的人,在门前屋后转悠,且屡屡遭贼,不得安生。老大夫妻俩嘀咕:都是那起子患红眼病的,心里有点犯愁。

      正犯愁呢,老大丈母娘上门了。老大媳妇对婆家抠门计较,对娘家挺大方。主要是她比较听她娘的话,刚结婚没孩子那俩年,好吃的好喝的都往娘家拿。

      丈母娘听说了银元的事儿,火急火燎的往女儿女婿家奔,刚进大朝门一头碰见了亲家母,寒暄了几句,迫不急待地走了,祝家母看着她的背影,想了想,把大孙子叫来,悄悄附耳说了几句,大孙子从小跟爷爷奶奶亲,特别听奶奶的话。听奶奶说完,背上书包蹭蹭的往家跑。

      老大媳妇见老子娘来了,心里不由打鼓:这是听到风声了,来……这些年,自己的小家添丁加口的,负担越来越重,她也顾不上娘家了,她娘便有些微词,她呢,听得烦了,干脆没事就少走动了。

      坐下后,喝了口茶,她娘开口了:“女儿呀,听说你们掘到窖了,让娘瞧个稀罕呗。”老大媳妇说:“没有啥子啦,就是一些银元。”

      这时,看见儿子背着书包跑进门,问道:“咋不在你五叔那写作业了?”平时一放学,儿子都去奶奶那边写作业,有不懂的便问他叔。儿子说:“听说外婆来家了,我来看看外婆。”喊了声外婆,便坐旁边嗑瓜子儿。

      老大媳妇便叫上娘进了卧室,拿了两块银元给他娘看,其中一块有绿锈的那种。她娘问:“就这?”“不好都拿出来。”老大媳妇说,顺便把遭贼的事说了。

        她娘追着问:“有多少?”老大媳妇有保留地说了一个数。她娘两眼放光地说:“这也不少了,真是天降横财!”抚摸着手上的银元,嘴里发出啧啧声,毫不隐晦的说:“娘养你那么大,你得孝敬考敬娘,你公婆那孝敬不少吧?!”“没呢”老大媳妇压低嗓门,儿子在门外呢,她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些事儿。

      老大媳妇知道她娘今儿不达目的不会罢休。便说:“娘,你先回,等孩他爹回来我们商量一下,明儿给你送去。”她娘瞪了眼女儿:“我今儿就在这住下,明儿再走,免了你送。”“你看,我这儿正起房子,到处乱七八糟,床也不够呀,放心,我明儿一准给你送去。”

      总算说通了她娘,临走,她娘把发亮的那块银元揣兜里了,说:“这块我先拿走,路上避邪。”

      晚上老大夫妻俩商量时起了争执。老大声音大了点:“十块?!不行!”“我娘那人吧,你是知道的,不是怕她总来闹腾嘛,我们多给些她防防老。”“我爹娘还一块没得着呢!”老大也说:“给了你娘,那也得给我爹娘。”“你爹娘老了不就是我们养老吗?”“那不一样。”老大想起这些年娶了媳妇忘了娘,如今自己也是有儿女当爹的人,养儿防老是怎么一回事多少有些体会了,感觉愧对爹娘。

      最后夫妻俩商量好:娘家十块,婆家十块。

        隔天,老大媳妇揣着十块银元去了娘家,没一会儿就回了,脸色悻悻还带着委屈。原来,当她拿出十块银元塞她娘手里时,她娘嫌少,收了银元,还噼里啪啦说了她一通,把她给气的。撂下一句:“你可知足吧。”气呼呼地拔脚就走,她娘在后头喊:“你吃了饭再走吧。”她心想:多呆一分钟都是事儿,还有心情吃饭?头也不回地走了。

        她会抠门会算计,师傅不正是她娘,姜,还是老的辣。

      再说老大这头,正带着儿女坐爹娘桌上吃饭。当他把十块大洋,当着爹的面交到娘手上时,爹娘高兴的都合不上嘴了,她娘眼里闪了闪泪花,说:“老大呀,你媳妇知道吗?可别再为了这事吵架。”

        其实,大孙子把偷听到的事儿都告诉了祝家母,知道媳妇娘家也只给了十块,她心里感触很深的:儿子今儿个也算作了一回主了。这些年,他理解儿子“妻管严”,凡事都是儿媳说了算,在孝敬父母这上头,是不如其他几个儿子,但她从来没有责怪过他。只愿他家庭和睦,夫妻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就成。

        老大看着父母的样子,心头发暖又酸涩,这些年,自己是太自私了,只顾着自己的小家。

        老大还跟父母说:想把一部分银元兑换成现钱,这不起新房子正要用钱呢,原来打算钱不够还得向亲戚朋友借些,现在不用借了。

      老祝头说:“正是呢,树大招风,你也放点风声出去,便说银元换了现金,建房子买材料用差不多了,这样也少招人眼红。”

      有了钱,祝老大家新房子很快建好了。摆酒那天,大舅子乘着酒劲,对老大说:“妹夫呀,你如今这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财大气粗,也拉拔一把我这做哥的嘛,我那地基都打两年了,钱不够,拖着一直没动工。你看,借笔钱给哥咋的?”祝老大说:“大舅哥,你也知道,我也是没家底的,今年又起了房子,虽说掘了些银元,但也花的差不多了,总得给儿女留些吧。”“找你借的,又不是不还你。”祝老大只好打哈哈:“我没说不借,回头跟你妹子商量商量。”

        这边大舅哥跟祝老大提这事,那边母娘也正跟他媳妇说这事,双管齐下,总归就是要他们借钱给大舅哥建房。

        事实上,目前祝老大家现钱是不多了,自家还要过日子呢,要借的话,就只能再兑换一些银元出去,可是上两次兑换出去的价格不一样,一次是兑给私人,一次是去信用社银行兑的,长了绿绣的别人不要,说不值钱,好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如果不是急用,最好留着,以后会更值钱。他还真不想再兑出去了。夫妻俩颇为难:这不借吧,拂了大舅哥的面子,借吧,今儿借给大舅哥,明儿小舅子也得借。上次连襟就开口借钱,知道他好赌,媳妇做主回绝了,看看,生气了呢,今儿摆酒都没来,只大姨子带着孩子来了。丈母娘这期间找由头又要去了五块银元,除掉绿绣的,确实也没剩多少了。这坛子银元,就象一大块肥肉,谁都想咬一口……

        老大媳妇终究是心向娘家人,找私人兑了些,钱借给了娘家兄弟。

        隔年,果不其然,大舅哥家新房建好了,小舅子又开口借钱,数目还挺大,说是与人合伙买货车拉煤。而读初中的六弟考上了中专师范学校,在这样偏远乡村等同于考上了大学,毕业分配当老师的,端的是国家铁饭碗。

      老祝一家是既喜又忧,家里人口多,日子过的紧巴巴,上面两个儿子一个闺女都没进过学堂,四闺女也只上了三年学,供了老五上完初中——老五当初也是考上高中的,只因供不起,才辍学的,就剩老六了。

      老六了解自家境况,但他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教师,他更想走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若失去这个机会,以后只怕悔恨终生。他悄悄的找到大哥,说了情况,希望大哥能帮帮他。祝老大也很高兴,兄弟这么出息。看着老六白净的脸上那双满怀希翼的,憧憬未来的眼睛,他点点头说:“等我同你嫂子商量一下。”老六忙说:“哥,我以后会还给你们的!”

        这下小舅子和六弟的事凑一块儿了,夫妻俩因此吵了起来,对娘家兄弟,老大媳妇的态度是量力而行,多少帮一些,对小叔子的态度是:别读了,三年呢,又是学费、又是住宿费伙食费的,谁供的起?正好,老五不是说要跟镇上同学去南边打工吗?让老六跟着一起去。

        祝老大:“你真是头发长见识短,打工和吃国家粮能一样吗?”后面话越说越多,越吵越大声。祝老大把这些年的憋屈都发泄出来:“你只有你娘家人亲!我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有爹娘兄弟姐妹,有事都是他们帮忙,孩子娘帮着带,插秧、割稻子、晒谷子兄弟姐妹来帮忙,饭都没吃你一餐,我们哪点象做大哥大嫂的样子?”

      这下捅了马蜂窝,戳到媳妇的痛处了。泼刺刺地说:“我就跟娘家人亲了,咋的?谁家女儿不跟娘家亲?谁家女儿不顾娘家的?”

      这地儿有个风气,很多出嫁的女儿都顾着娘家,帮着娘家。有的还帮衬娘家兄弟娶妻成家,更有穷困的互换女儿做媳妇,似乎嫁女儿就是用来换取助力,捆绑利益的,而不是让她过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娘家人还互相攀比炫耀。谁谁女儿女婿为家里出力多,帮助多……这是一种近乎扭曲的心态。

      而那些从小被灌输这种思想的女儿们,有的是偷摸着往娘家拿东西拿钱,象祝老大家这样“妻管严”,正大光明偏帮娘家的也有。也是奇怪,那些女子们呢,就觉得照顾娘家是天经地义的,跟婆家天生是有隔阂的。

      这次祝老大也是激起了性子:“我六弟那不借,你弟兄那也别想借,你哥借的还没还呢!”

        吵架最后升级到互相谩骂,他媳妇冲他撒泼打滚,他也甩了媳妇一耳光,惊动了邻居和老祝一家,赶来劝地劝,拉地拉。媳妇哭叫:“这日子没法过了!”收拾几件衣服回了娘家。

      老祝问清原由,只说自家儿子:“为点子小事,吵的家宅不宁,不值当。老六的事你就别操心了,你娘手上的银元还没动呢。”“娘的不能动,那是给她防老的!”祝老大气哼哼地说。

      “明天把你媳妇喊回来吧。”老祝对儿子说。然后叹着气走了。

      老大第二天一早拿了东西,找私人兑了500块现金,塞给了老六,让他赶紧去学校报到,老六闪着泪花说:“哥,让你为难了,我以后一定会还你。”

      老大媳妇在娘家住了一晚,自己回来了。她弟一天三次追着问:“姐,你那钱几时有?我这急着用呢。”她有点火气地说:“钱钱钱,就为这事吵的架。”她娘也说她:“你傻呀,不在家守着,银元少了咋办?”她感觉很烦心。

      回家后,进门见祝老大不在,赶紧查看坛子里的银元,发现少了。气得呼吸都重了,带着怒气往下面阶梯房急走,见婆婆一人在忙活,劈头盖脸就问:“娘,老大人呢?拿东西去卖了吧?你们就撺掇他为老六筹钱,我们还过不过日子了?”

      祝家母被儿媳责问,觉得老脸搁不住,忍了忍,说:“我们没那个意思,是老六自己去找的老大,家里也在想办法筹钱。老六考上能吃公家饭的学校,你们做哥哥嫂子的能帮一下,我们都记得,往后老六也会报答的。”

      其时,祝老大已经和老六在去市里的路上,他催促老六一大早就出发了。

      “就不想让我们过安生日子呗,说得倒好听。”老大媳妇嘟囔着说。这话被刚进们的小姑子听到了,小姑子十七八岁,长得秀气,正是好女百家求的时候。平时就不喜这大嫂,性子又爽利。生气的接话说:“大嫂,你怎么能这么说娘呢?”祝家母也被气出了泪花,坐在板凳上喘气,她身体一向不大好,这一气,喘气病又犯了。

      小姑子忙去倒水,一边说:“嫂子有什么事等大哥回来跟他讲吧,别欺负我娘!”

      “我哪里就欺负娘了,不过是就事论事呢。到是你,还没出嫁的姑娘家,牙尖嘴利的,谁家敢要!”这话就说重了。小姑子脸都臊红了,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祝家母忍着难受,拉住了女儿,好言好语把儿媳劝了回去。

      那个气呼呼的刚走,这边祝家母就倒地上人事不知了。小女儿吓得哭喊起来,邻居听见忙过来帮忙,把人弄到床上,有掐人中的,有找赤脚医生的,一通慌乱。过了会儿,祝家母醒了,医生说只是昏厥,不能受刺激。老五回来攥着拳头要去找他嫂子算账,被老祝头喝止:“还嫌事儿不够大?还有,不许告诉老大!”

      老大看老六安置好了,当天就回了,也没人告诉他这事 ,只道是老娘又犯病了。祝家母在床上躺了几天才慢慢恢复。若论这儿媳,她是冷了心,只看在儿子孙儿面上,从来没说什么。

      那头老大和媳妇关上门又吵了一架,他媳妇赌气抓了把银元去换了现钱,又送到了娘家,她弟照样嫌少。她有些丧气地说:“多的自己想办法吧,别都指望我,还让不让我过日子了?”他娘和弟诧异地看了她一眼,还从来没见她这么呛着跟娘家人说话呢,便也默默不做声了。

      三年后,祝家老六毕业了,分配工作了,领的第一个月工资便是还了一部分钱给祝老大,说:“哥,我以后每月还一点,自己留点生活费,剩下的给爹娘。”祝老大点点头,有点哽咽。他了解老六这三年是怎么苦过来的,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还利用课余时间在夜市摆地摊,有位村干部去市里走亲戚看见告诉了他,穷人家的孩子做什么都比别人努力、吃苦。

      祝老大把六弟还的钱攥在手心,去了父母那,把钱塞给祝家母说:“娘,你给老六存上,他以后还要成家,在城里生活开支大,多给他留些生活费。”祝家母拍拍儿子的手背,说:“他还你的,你拿着呀,你现在也不容易。”老大摇头说:“娘,你就听我的吧,以后能派上用场。”“别告诉老六。”临走时又补了一句。此后老六每月还的钱,他都给了娘老子。

      这几年,借给大舅哥的、小舅子的钱,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小舅子拉煤生意做了一年,同合伙人起了纠纷,退出了,说没赚到钱,亏了,谁信呢?!大舅哥,每次问还钱的事,就说:“手头紧,看年底有了收成再还。”一年推一年的,虽说人死债不烂,但瞧这架势,就是想赖了。祝老大心里明白着呢:不就是觉得我这是横财,天上掉的,来的容易,赖就赖了。

      祝老大叹气,对媳妇,他也不再象从前那样言听计从,处处忍让。原来,能做自己的主,感觉真好。

      后来,老五在外打工,也混的不错,成了家,在村口盖起了一大栋楼房,房子父母住着,自己夫妻两在外面开始做起小生意。

      老六现在是县一中的老师,找的媳妇也是老师,买了房买了车,经常接老父老母去玩,一套早年买的两居室旧房子,本想留着给父母住,但俩老总说住不惯城里,喜欢在乡下呆着,所以住一段时间就得走。后来懒得打扫,干脆来了就跟老六一家住新房子里,反正房子大,好住,还方便互相照顾。这些年,但凡兄弟姐妹有个事,都找老六帮忙,要不就老五出资,一家子和睦互助,乡邻都说老祝头是亨老来福的命。

      现在那套二居室是祝老大和婆娘带着孙子孙女在住,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他们就来陪读。亏的有老六在县城,房子是老六的,租金省了,孩子进学校也都是老六给张罗。 

      祝老大想着还埋在旧屋床底下,那个装银元的空坛子,往事历历在目,那坛子银元终究是快蚀完了,留下的 ,也就是个纪念。祝老大很欣慰,他觉得那坛子银元,用得最值当的地方,就是兑换了伍佰元现金给老六读师范学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408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3
下一篇2023-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