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日本不忌讳族内结婚和近亲结婚吗?

历史上,日本不忌讳族内结婚和近亲结婚吗?,第1张

日本不忌讳族内结婚和近亲结婚,但族内结婚并非结婚的一般准则。据《传说史》记载,瘟疫屡屡发生。钦明天皇十三年,瘟疫流行。敏达天皇十四年,日本发生流行病。民众倒地者颇多。据说,当时敏达天皇和苏我马子也感染了流行病而生疮。当时,人们将这种流行病称作瘟疫,主要包括疟疾、痢疾、痘疮、麻疹之类。后世将这种病称作稻目疮、赤疱疮。敏达天皇和苏我马子大概患的就是痘疮或者麻疹。

当时朝廷没有实施任何防疫措施,任其自然蔓延。在那个时期,流行病的肆虐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当然,那时已经有医师,也使用药剂,但仅限于贵族阶级使用。一般民众只能使用魔幻式的家庭疗法,因而死亡率很高。民众不得不面对天灾和人祸这两个敌人,为了寻求食物和安居之地,不得不远走他乡。当时的旅途极其危险。山上有狼、山蛭子。原野上有鹫和蝮蛇。

水畔也有危险。船在河里、海里经常遇难。葬身于野兽、鹫鸟、大鱼腹中的人不在少数。携带的粮食吃光后饿死、突发疾病而顿死的人也不少。在同一时代的和歌中,写行路病者和旅途中倒地而亡的很多。柿本人麻吕从赞岐国那珂港出航,临时停泊在狭岑岛时,看到枕在海滨的沙子上、听着惊涛骇浪而进入永眠的男子,赋诗一首。在难波津的一个三角洲中有一个姬岛。那里小松树丛生。在潮水退去时,河边工人发现一个美女倒在岸边的白沙中。

河边宫人非常悲伤,赋诗二首。在纪伊的美保浦,在大和的吉野川都有溺死的少女尸体,让同时代的诗人留下了挽歌。因为海洋中遇难船很多,而河上没有桥,溺死的人也不少。不难想象,不仅是海洋、河川,在陆路上也有很多死者。在当时的文学和记录中,这一点可以得到证实。在接近都城的香具山一面,思念家乡而死的旅人的尸体横在路上。在井冈山也有不知出身的饿死的人的尸体横躺着。龙田山也有半路而死的。

据说圣德太子见此场景,咏道:"居家有妹做枕头,旅途以操当枕卧。"看到上述惨景,可以看出当时交通不便,社会生活也多有不便。在四天王寺,圣德太子搞贫民救济、扶养老人、施药等社会事业,这是有必要的。那个时期的社会组织非常简单,在官方层面只有官吏和农民这两个阶层;在个人层面传统的血缘及社会上的首长占据社会的上层,拥有足以与国司、郡司相抗衡的势力;农民分为良民和贱民两个等级。贱民受到非人的待遇,换言之被像禽兽一样对待,也就是说他们被视作物件。良民养着众多贱民,供自家使用。这样的贱民被称作奴婢。

他们有的也依附于权门势家,过着从属的生活,没有独立的家庭生活。皇族、贵族、寺院等都有若干奴婢依附。他们不能过独立的家庭生活,隶属于贵族,被给予加入贵族家族一员的资格。家族本来是通过血缘关系而结合在一起的。家长和家族的关系类似于父子关系,而没有血缘关系却被加入家族中的奴婢仅仅拥有社会关系,在习惯上总觉着有一些不合适。

因此,人们姑且将奴婢看作子女而列入家族成员之一,称他们为"家子",在日本称作"yakko",即奴隶名字的起源,与氏子有所不同。说到底,后世所说的"亲分子分"关系也只不过是这种习惯的残存。形成家族制度基调的就是婚姻。在日本古代各个时期,婚姻制度有所不同。在飞鸟宁乐时代,有很多族内结婚的实际案例。

譬如敏达天皇是钦明天皇和石姬皇女生的,却和钦明天皇与苏我坚盐媛生的推古天皇结了婚。二人的关系很明显是异母兄妹。永明天皇是钦明天皇所生,封钦明天皇与苏我小女君所生的间人皇女为皇后。这也是异母兄妹的关系。日本不忌讳族内结婚和近亲结婚,但族内结婚并非结婚的一般准则。当时也有很多族外结婚的案例。

传说上素盏鸣尊和栉名田比売的婚姻就是天神族和国神族的族外结婚。彦火火出见尊和丰玉姫命结婚属于天神族和海神族间的婚姻。鹈草葺不合命和玉依姬结婚既属于族外结婚,也属于近亲结婚。即便是原来以近亲结婚为原则的民族,由于殖民、移民的影响,也不得已进行族外结婚,呈现出相反的现象。这也是常有的现象,未必有前后之分,也没有主次之分。这样看问题应该没错。

在日本古代,族内结婚的数量要比族外结婚的数量多得多,并且近亲结婚一直持续到后世。在家族制度中允许近亲结婚。这种例子不少,值得关注。传说,仁贤天皇六年,日本派日鹰吉士到高丽聘请技术人员。其后,难波的御津有一个女人哭泣着说:"是母亲的兄,也是我的兄,若草之吾夫。"哭声悲切,让人肝肠寸断。她这样哭也是情有可原的。

她是日鹰吉士的从者虫寸的妻子,叫饱田女,思念丈夫。虫寸的父亲是住道山寸,母亲是王作部鲫鱼女。在王作部鲫鱼女被强奸前,住道山村有一个妻子叫哭女,生出饱田女。哭女的父亲是韩白水郎叹,母亲是王作部鲫鱼女。在韩白水郎叹和哭女死后,住道山村强奸了王作部鲫鱼女,生下了虫寸。因此,虫寸对饱田女来说是兄——异母弟,对哭女来说也是兄——异父弟。在那个时代,异父母的兄弟姐妹结婚并非不可思议。其实这样的事例很多,受到一般民众的接纳。

尽管日本民族如此重视血统,但也有例子证明日本民族也不忌讳异种结婚。正如今天的美洲大陆是世界各民族无上的殖民地、各民族在那里通婚一样,古代日本群岛也有东南西北各民族移居。没有人有人种偏见。因此,人们对异种人、异族之间的通婚没有抵触,也没有任何忌讳。这些通婚并非是屈从于性欲而进行的,也不是好奇心所致,而是建立在充分的理解和爱情上。

就连重视血统的皇室也欢迎异族的女性。雄略天皇曾接纳百济作为采女而进献的池津媛。传闻在钦明天皇二十三年,大伴狭手彦将在高句丽俘虏的媛这个美人及其侍女送给苏我稻目。苏我稻目将两人都纳为妻子,让她们住在轻之曲殿。百济王子中娶日本女子为妃的不少。在日本军队逗留任那期间,日本士兵和任那妇女生了很多孩子。这些孩子称作韩子。

因为他们的抚养问题,屡屡发生诉讼。人们已经忘了朝鲜半岛民众和日本群岛民众本来是同一人种这一事实。之后产生异族观念,即便如此,日本人和朝鲜人也没有相互嫌弃,而是愉快地通婚。一般来讲,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移民时期、殖民时期的妇女的势力都是强大的。古代日本妇女缺乏导致人们从族内结婚切换为族外结婚。这也是重视妇女的社会地位的一个理由。

在神话中和原史中,妇女不仅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在知识和道德上也有超越异性的地方。这里有几个插曲。在吉备上道天下去任那期间,雄略天皇宠幸吉备上道田狭的妻子稚媛,听说此事后,吉备上道田狭出奔新罗。雄略天皇命吉备上道田狭之子吉备上道弟君和吉备海部直赤尾一起讨伐当时没有向日本进贡的新罗,但吉备上道弟君借故中止征讨,逗留百济。

吉备上道天下秘密遣使向吉备上道弟君说:"你母亲被天皇宠幸,还生了孩子。祸及我身不远。你可以以百济为根据地反叛日本。我留在任那,不回日本了。"吉备上道弟君的妻子叫樟媛,非常忠义,以国事为重。听说此阴谋后,樟媛立即杀死丈夫吉备上道弟君,将他埋在室内,然后自己和吉备海部直赤尾等回国。由此可见,古代日本就有重义理轻人情的贞洁妇女。

沈寐叟

沈寐叟(公元1850-1922)先生,曾祖学阶,字自堂,邑庠生,诰赠光禄大夫。祖维?,官至工部左侍郎,著有《补读书斋遗稿》十卷。曾国藩即其门下士。父宗涵,字俨伯,官至工部都水司员外郎。先生有二姐早卒。兄弟四人,长曾_,先生居仲,弟曾桐、曾樾。

中文名:沈寐叟

国籍:清朝

出生日期:1850

逝世日期:1922

职业:官员

代表作品:《补读书斋遗稿》

年谱

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年),一岁。二月二十九日酉时,生于北京南横街寓所,其父年三十二岁,洪秀全是年起义。

咸丰七年,丁巳(1857年),八岁。五月十八父殁,哀痛如成人。家贫,随母读李义山诗。除夕仰望三星泪下,五十年后诗中忆及。

咸丰十一年,庚申(1860年),十一岁。英军入侵天津,先生随母避居昌平,登城楼目睹荒凉景象,甚悲痛。

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年),十二岁。从俞策臣读《礼记》及唐诗半年。师将他去,先生牵衣哭不止,师赠画六页。母授王土祯《渔阳山人菁华录》,能背出许多佳句。

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十三岁。从原仁和县今高隽生习诗词,以蝇头小楷抄读《通鉴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论》,对南明史事关心由此始。见老师与友人王砚香和诗,偷偷仿效、藏于书包内,老师发现,认为孺子可教。次岁老师他去,彼此挥泪而别。

同治六年,丁卯(1867年),十八岁。家境贫困,以祖传初拓《灵飞经》送当铺得三十钱卖米,极难割舍。

同治九年,庚午(1870年),二十一岁。以大学生应顺天府试,考官罗绎农惊为奇才,荐于主司,先生报罢,罗惋惜。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年),二十三岁。坐海船至沪溯江而上去成都。娶李逸静夫人,经紫柏岭张良庙,见风光秀绝,徘徊久之。返京后夫人典当首饰衣物勉先生读书。次年乡试中第二十二名。

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二十六岁。始治边疆地理学,得《游牧记》、《落帆楼文稿》以校东北、西藏、新疆地图及《圣武亲征录》。

光绪三年。丁丑(1877年),二十八岁。去广州看望叔父,研究法律。

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三十一岁。殿试第三甲中第九十七名,赐同进土出身,识康有为、朱一新及侍御李慈铭等学者,李已享文名,先生无名,两卷经翁同和阅,称先生通人。精读历代刑律著作,用功至勤。对蒙古地理有创获。冬,还嘉兴。次岁再去广州省叔父。秋后游苏州灵岩听泉,十月回京。

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三十五岁。住宣南珠巢街,所藏善本书遭盗。法人又欲侵华,先生愤愤不已。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三十六岁。为广东乡试出策问题目,皆“宋元学案”及蒙古史迹,参试者有康有为,未取,全场交白卷。中秋与京中名土会于陶然亭。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年),三十八岁。考订元代《经世大典·西北地理图》,定为回回人所画,参考诸书校定城邑,有发现。

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年),三十九岁。康有为上书变法,朝廷保守派大哗,将逮康,先生劝其作沉迷金石态韬晦,康博览群碑,著成《广艺舟双楫》。康甚惮先生,一日说大话,先生云“再读十年书来与吾谈书法可耳。”康愧而退。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年),四十岁。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俄国股章京。日本那珂通博士慕名来华求教西北地理诸事,先生以中原音切蒙古音教之而去。先生兼治诸邻国地理,考订唐宋航海路线,同时研究宋儒及佛道大典。以中和教康有为,纠正气质之偏,言其受质冬夏气多春秋气少,康答信逊谢。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四十二岁。冬,迁员外郎。

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四十三岁。春,任江苏司郎中。二月叔父卒于穗。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四十五岁。给事中上书抨击康有为,请焚毁《新学伪经考》,皇帝同意。先生营救无效。甲午海战中国败,先生忧愤深广。好友李慈铭殁,痛哭。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四十六岁。上书请求允许他个人向英人借款修铁道,为权臣所阻未果。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年),四十七岁。俄皇尼古拉二世阴谋办黑龙江渔业航务,先生怒斥俄大使。八月二十九日母丧,大哀重病一年,久治不愈,自开处方立治,因侍母疾日久,故通医书。袁世凯召先生去小站委以重任,谢绝。十月。德军侵胶州湾。康有为来吊,先生流涕告康可上万言书求变法。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四十八岁。奉母灵柩南归安葬。皇帝将重用康有为,先生赠《唐顺宗实录》,请康一阅,忧康改革过激生变。康读毕默然。五月应张之洞聘主持两湖书院。提出治学必实用,于人心世道利弊当探本清源。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五十岁。返家合葬父母于祖茔。回武昌时遇盗,失书籍碑帖数十种。居武昌株园,与陈石遗唱和,评议古诗。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五十一岁。八国联军入侵,先生携家眷在上海,本拟入京,见时局如斯,乃奔走南京,见两江总督刘坤一,赴武昌晤张之洞、总办商约大臣盛宣怀等,商定联合行动,使联军有顾忌,牵制侵略者。七月敌兵入都,九月李鸿章来沪见先生说:“倘某不出京,恐亦不免如袁爽秋遇杀身之祸矣!”先生大病一场。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五十二岁。春,至南京为刘坤一拟奏稿,提出:设议局,开书馆,兴学堂,广课吏,设外部,讲武学,删则例,整科举,设警察等十事。“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前八字为用,后八字为体。张之洞召见,共议新政,仍返扬州。不久任南洋公学监督。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五十三岁。辞南洋公学职回京刑部效力,前后十八年。住上斜街。调外务部合和会司员外郎。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五十四岁。任江西广信府知府。至南昌,巡抚柯逢时召见,共议全省大计。时土子不愿读书,先生引孟子语“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年),五十七岁。天主教徒王安之打伤南昌知县江召棠,民愤起报复,误伤法、美基督教牧师,法、美两国闻讯,兵舰开入鄱阳湖示威。巡抚胡鼎臣要杀百姓数人向法、美乞和,先生以为不可滥杀百姓,坚持谈判,法、美气焰收敛。四月任安徽提学使,赴日本考察,日人请教者甚多。归皖,设存古学堂,请陈抑斋按外国高校教学法,取各校高材生聚集一堂施教。与安庆名土马其昶、姚仲实、姚永慨、方纶叔博士、胡季庵、徐铁华论文赋诗。十二月升布政使,推行湖北、江苏新法,减轻租税负担。建天柱阁并作联语:“楼阁华严,乘大悲愿;江山中夜,嗟太平人!”有挂笏亭,幽静可读书,名官斋为“曼陀罗室”。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年),五十九岁。慈禧太后、光绪同日病殁。

宣统元年,己酉(1909年),六十岁。创建造纸厂,外国求开铜官山,严拒。命日本教习去黄山采取植物标本,又命人采取霍山药材标本,甚丰富。又欲为两岳植物标本,未成。诏下为礼学馆顾问。八月张之洞卒,甚悲。自写五绝说:“了此宰官身,即是菩萨道。无佛无众生,灵源同一照”。

为马其昶编订并石印《抱润轩文集》。命举人谢石钦赴日考察税制,日大藏省出示文书,谢等回国,编成一书,先生序印之。

宣统二年,庚戌(1910年),六十一岁。校刊宋嘉泰本《白石道人歌曲》,附《事林广记》卷八、《音乐举要》卷九乐星图谱于后,与姜夔自度曲谱互相证明,用安庆造新纸印成。上书言国事,被权臣所扣压。赋一律寄慨:“不待招邀入户庭,龙山推分我忘形。留连未免耽光景,铺缀谁能较醉醒?两后百科争夏大,风前一叶警秋_。五更残月难留影,起看苍龙大角星。”贝子戴振到安庆,当局命出巨款招待,先生不许,得罪上方及戴振,后者以贪财色出名。先生上书乞退回故里。在皖五年,多病,夜眠二小时,仍坚持讲学会客。待秋后去沪时只有十万卷书,财物无多,人以为怪。十月回嘉兴,埋头读书,不闻政事。十二月整理审订张百熙《退思轩诗集》并作序。

宣统三年,辛亥(1911年),六十二岁。去南京与杨仁山居士讨论佛学,一月始归,住上海新闸路三十三号,六月回嘉兴,七月大水,先生和郡守筹办救灾。事毕,清帝退位,先生常居上海。

壬子(1912年),六十三岁。在海滨建楼,晨雾缭绕,似黄山峨媚山,作《山居图》寄意。中外登门求教者甚多。九月返嘉兴咏故园草木成九首诗。

癸丑(1913年),六十四岁。题所居为《海日楼》。俄人卡伊萨林持辜鸿铭信求见,为作《中国大儒沈子培》一文:“夙闻儒者沈子培之名,兹得相见之机,余于彼所以期待之者至甚。前在北京,与中国儒者谈论,偶涉欧罗巴事每多舛伪。余意沈氏未必有理解欧罗巴实际之知识,迨一接其言论风采,而宿疑顿祛。沈氏实中国之完人,孔子所谓君子儒也。年逾六十,而精神毅力不异少年,蕴藉淹雅,得未曾有。殆意大利鄂那德达蒲思评论古代西欧之文明,所谓意识完全者,诚中国文化之典型也。其言动无不协于礼义,待人接物,遇化存神,彼深知中国之情形无论已;即于国外亦洞悉其情伪,所谓象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更能见微知著。平行崇孔教,恶改革,守旧派之魁首也。”(辜鸿铭译自卡伊萨林日记)弟子王蘧常先生评曰:“公在逊清觥之为维新之魁,何云恶改革?何云守旧?盖夫子之道,中庸而已矣。过与不及,皆公所深恶。卡氏未为知公也。”卡氏亦贵族,“改革”大抵指辛亥革命。先生在明,当抗清而死;在清当作遗老以终。此封建伦理使之然。重君主,轻民国,“民”又何曾有过“国”?在遗老中能改革陈弊,发展工厂铁道,比较重民生,合乎现实,在学术上勇于开拓、一点不守旧,与他门下的王国维同为悲剧人物。蘧老为师辩护,亦时代使然。后人苛求,何益?

甲寅(1914年),六十五岁。回乡扫墓,登烟雨楼作诗多首。袁世凯连年派人问候,又聘为史馆总纂,谢绝。

乙卯(1915年),六十六岁。王国维来请教音韵学,给以启导,王甚敬先生。浙人聘先生修省志,提出只续为宜,叙事起于旧志所止的乾隆元年,止于宣统三年,聘朱疆村、张尔田、王国维诸学者任事,人才济济。

丙辰(1916年),六十七岁。袁世凯窃国,先生早洞悉其奸,与康有为等密谋倾覆之,见康诗:“巨君谋帝制。假尧衣弟佗。与公谋覆之,日夕同画沙。偕公被密捕,头颅巨万赊。”其中事实已难考订。

王国维自日本来沪,先生说:“郝氏《尔雅义疏》一书于诂、言、训三篇,皆以声音通之,善矣。然草木虫鸟兽诸篇以声为义者甚多,似未能观其会通。君何不分条理之?文字有字原有音原,可作释例一卷。”王照办。五月袁贼死。七月,去敦煌盗过唐人手迹的法国人伯希和来与先生讨论契丹、蒙兀儿国书及摩尼、婆罗门诸教源流。

丁巳(1917年),六十八岁。四月张勋北上,五月七日先生抱病北行。十三日溥仪复辟,授学部尚书,二十五日事败、奔弟子封家,一见痛哭,七月乘海船归沪。冬大病,头重脚轻。

戊午(1918年),六十九岁。亲友弟子拟庆先生与夫人七十双寿,苦辞。书商送来元刻明补《乐府诗集》一百卷,乃以此为庆典纪念品。秋移居威海卫路二百十一号,题寓楼为“隐谷”,自号隐谷居土,筹备亚洲学术研究会。题在安庆所作的词为“_词”。

己未(1919年),七十岁。二月十日起写《月爱老人客话》一卷。海内赠寿文寿诗甚多,先生以自寿诗作答。夏,移居新闸路九十一号,写成《全拙庵温故录》。

庚申(1920年),七十一岁。为日本学者白川省三讲《尚书》。九月中风,神智清楚,年终痊愈。

辛酉(1921年),七十二岁。弟殁大哭,病数月。始卖字以自给,求者极多不暇接,日本人尤众。

壬戌(1922年),七十三岁。正月病愈,三月回乡扫墓。四月弟子林殁。又病,病中每日看书,无学不治。六月十一日,与夫人结婚半世纪,按故乡风习重偕花烛。七月十五日复病,得樊公诗,和以七律五首,后不再作诗,兹录其一:“不死何妨更论文?冀州飙举思夫君。金壶墨尽搜残刻,黄叶阶干省旧闻。俗谛一星成劫火,故人千里梦秋云。年年心绪凋残尽,念我桓山鸟失群。”十月初二中午起书二对联。初三殁。

癸亥(1923年)。十一月初六葬于祖茔侧南门外王店榨_村。

别名

先生别名颇多,见于题跋者有:惹庵、忆庵、乙僧、寐翁、睡庵、睡翁、乙叟、逊斋、逊翁、耄逊、巽斋、逊叟、李乡农、馀斋老人、茗香病叟、孺卿、皖伯、宛委使者、菩提坊里病维摩、释持、梵持、建持、持卿、随庵、守平居土、谷隐居土、浮轩、癯禅、癯翁、东畴小隐等等。

著作

先生著作多,刻印少,现大部散失,存目四十八种:地理十五种,计有刘宋法显《佛国记校注》一卷,唐樊绰《蛮书校注》十卷,《诸蕃志校注》二卷,《蒙鞑备录注》二卷,《黑鞑事注》一卷,《元秘史笺注》十五卷,《皇元圣武亲征录校注》一卷,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二卷,《西游注录》一卷,《塞北纪程注》一卷,《异域说注》一卷,《近疆西夷传注》一卷,《岛夷广证》二卷,《女真考略》一卷,《蒙古源流疏证》八卷,刑法二种,与徐博泉同辑《汉律辑存》一卷,《普书·刑法补志》一卷,二稿已佚。佛书菁华录《佛藏一勺》四卷。《海日楼文集》二卷,《乙庵诗存》、《海日楼诗集》十二卷,朱古微编、陈石遗序《海日楼诗补编》,李证刚编词四卷,书牍二卷,王蘧常编《类贴考》、《寐叟题跋》、《碑跋》一卷,其他札记十四种。

1、《再见,警察》

这首哀婉的轻音乐,是刘德华、梁朝伟、陈道明等主演的经典老**《无间道1》每当警察死亡时的配乐——《再见,警察》,讲述了这些人命运的苍凉和无奈,也有卡洛儿版的哼唱曲《秘密》,改编自欧洲的一首广为传颂的天主教歌曲。

低低的吟唱,浅浅的音符,空灵缥缈,唯美舒甜,如那山涧最清澈的泉水,漫过心田,卡洛儿用她独特的哼唱方式诉说着秘密的人生,如梦般迷离又哀婉的人生。 

2、《梦中的婚礼》

《梦中的婚礼》法文原名为“MARIAGE D'AMOUR”,直译过来应该是“基于爱情的婚姻”,“爱人的婚礼”这种译法更接近其本意。

这首曲子是法国作曲家及音乐制作人保罗·塞内维尔(Paul De Senneville)和奥立佛·图森(Olivier Toussaint)为理查德·克莱德曼量身定制的,出自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带有一点忧伤。

《梦中的婚礼》是g小调,在固定调式中1=bB,在首调式中以“6”结尾,刚好6是落在固定调式中的G键,所以叫g小调;调性方面,也没什么特点,整个曲子中,没有特殊的音调走向,属于纯小调;

在节奏来讲,对一些入门者来讲是很难掌握的,有4\4、3\4、7\8、6\8、12\8、9\8拍,想要弹得好,得一个个去突破。在弹奏过程中,个人觉得要讲究连贯性,力度要控制好,感情要投入,在高潮部份的夸八度时,要特别注意,整曲子来讲,就看这能不能完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529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3
下一篇2023-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