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少有中国女性嫁给俄罗斯男人?

为何很少有中国女性嫁给俄罗斯男人?,第1张

随着中国与国际件的交流的增多,有很多人会选择跨国婚姻。但是在众多与外国人结婚的中国女性中,却很少有很会嫁给俄罗斯人。

这是有很多种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国内男人太优秀了,而且男多女少,光国内就能挑花眼了。加上俄罗斯男人大部分太粗鲁太暴躁,并不是那种适合居家过日子的人。所以中国女性当然不会选他们了。

另一个原因是文化的差异。虽然中俄两国接壤,但是彼此间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这成为了两国男女通婚间很大的障碍,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俄罗斯男人压根就搞不懂。

还有一个原因是地理位置的因素。俄罗斯比中国更靠北,环境比国内更加恶劣,虽然俄罗斯的发达程度比我们要好一些,但是嫁过去的实际状况却不一定比国内强。

无论什么原因,跨国婚姻都要认真考虑好再做决定,否则,吃亏的还是女人。

这是因为俄罗斯的人口增长率已经呈现了负增长的趋势。所以俄罗斯政府通过降低法定结婚年龄来促进人口的增长。因为俄罗斯这些年经济一直处在一个非常疲软的状态,使得很多家庭根本没有能力养育子女,所以很多年轻人才会选择不结婚不生育子女。但是这也给俄罗斯整个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问题,首先是兵源问题,如果没有大量年轻的人口的话,将会使得俄罗斯的兵源问题出现很严峻的情况。

还有就是社会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年轻劳动力。而由于人口的减少使得社会上缺乏年轻的劳动力,使得一些经济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一旦如此的话,将会使得一些经济企业出现经营方面的困难,甚至会倒闭破产。这样的话就会带来连锁反应,一旦这些企业出现破产的话,将会导致员工因此失业,从而爆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

所以俄罗斯政府才会选择降低法定结婚年龄来刺激人口增长。但是我们都知道俄罗斯人口减少的问题并不是因为法定年龄的问题,而是因为经济衰退的原因。这些年由于美国的制裁,使得俄罗斯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衰退。俄罗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也导致了很多俄罗斯老百姓根本不会选择生孩子。因为连自己的生活水平都不能够保证,更不要说养育孩子了。

所以俄罗斯想要解决人口减少的问题就一定要解决经济问题,因为经济问题才是人口减少的根本原因。但是现在俄罗斯根本没有能力解决经济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 人口状况的影响 梅春才 ( 吉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赢得战争胜利, 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人口代价。战争对苏联人口状况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不仅加重了战前已存在的人口危机程度, 而且对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结婚率和家庭规模 造成了更深程度的破坏。战后流行病大规模爆发, 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 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严重失衡, 人 口数量大幅减少, 并持续数十年, 为 20世纪 90年代初俄罗斯爆发的人口危机埋下了隐患。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 人口状况; 人口危机 中图分类号 C924 24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969 /j issn 1004- 129X 2010 05 006 文章编号 1004- 129X( 2010) 05- 0039- 04 收稿日期 2010- 03- 17 作者简介 梅春才( 1967- ), 男, 吉林洮南人,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时的苏联为了赢得 战争的胜利, 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有材料表 明, 苏联战争死亡人数达 2 700万, [ 1] 遭到重创。 本文将从战后苏联居民的身体状况、性别年龄结 构、结婚率和家庭规模这三个方面的变化上, 来揭 示战争给苏联人口造成的影响。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身体状 况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苏联一片废墟。各 种医疗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负伤的军人和普 通群众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各种传染病得 不到控制, 任其蔓延。战后苏联人民生活十分艰 苦, 健康水平大幅下降, 进而导致出生率的下降和 死亡率的上升。 第一, 战争严重破坏了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 发病率上升, 死亡率提高。按照医学统计, 战争对 人口健康状况影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病率普遍 上升, 特别是传染病。同时, 随着传染病的发展、 扩散, 战争还导致心理疾病、精神病、各种外伤损 伤、维生素缺乏症以及食物缺乏等引起的疾病发 病率的提高, 疾病导致死亡率上升。据苏联中央 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显示, 20世纪 40 年代后半期 在苏联主要疾病仍然是战争所造成的结核病、心 血管疾病、肺炎、肠胃疾病等。1949年在苏联城 市中因这些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 60%。其中, 因心脏病导致的死亡者比例为 135%, 因肺炎死亡的比例为 125%, 因结核病 死亡的比例为 145%, 因肠胃疾病死亡的比例为 105%, 因肿瘤疾病死亡的比例为 95%; 1950年 的比例分别为 136%、133%、123%、114%、 101%; 1952 年的比例分别为 147%、119%、 93%、73%、127%。 [ 2] 随后的几年情况更为严 重。1959年与 1940 年相比, 在城市因心脏病导 致的死亡数量增加了 12倍, 因肿瘤导致的死亡 数量增加了 15倍, 因其他类型疾病导致的死亡 数量稍有减少。在农村因传染疾病和呼吸道感染 导致的死亡率很高。并且, 因心血管疾病和结核 病导致的高死亡率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这 些人大部分不仅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而且也 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 战争导致高死亡率, 1949 年前苏联每年死于 �6�6 39 �6�6 战争造成的疾病的人数在 120~ 170万人之间波 动。1947年死亡人数最高, 达 170万人。1954年 死亡人数略有减少, 但仍停留在 110~ 120万人之 间。直到 1959年, 死亡人数下降到每年 100 万。 值得注意的是, 婴幼儿的死亡率犹为突出, 1946 年至 1950年期间年死亡人数达 193~ 341 万, 1947年死亡人数最高达到 341万。 [ 3] 第二, 战争使正值生育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身体 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出生率降低。由于大部分男性 青壮年奔赴前线参加战斗, 后方的妇女成为生产的 主力军, 城里妇女进了工厂, 农村的妇女干起了农 活。繁重的劳动超出妇女体力承担的限度, 再加上 食品匮乏、营养不良等因素, 造成妇女不孕或处于 艰难的生育状态。战争使男性常常处于身体疲劳 和精神紧张的状态, 有些人还因战争成为残疾人, 这些都影响了男性的生育能力和生育质量。1946 年和 1947年儿童死亡率高达 167#和 190#, 整个 50年代死产的情况增加了 2%。婴幼儿死亡的主 要原因之一是先天营养不足。 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战后很长时间不满 1岁 的儿童一直处于高发病期, 一般都患有肺病和肠 胃疾病。1948年, 城市中因肺部感染死亡的儿童 数量占总死亡数量的 351%, 1949年占 329%, 1950年占 351%, 1951年占 339%, 1952年占 374%; 相应年份因肠胃疾病死亡的比例分别为 244%、286%、288%、294%、232%; 因先天 营养不足、早产造成的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 155%、172%、16%、169%、161%。肺炎、肠 胃疾病、新生儿先天营养不足和早产等是战后苏 联城市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战争年代 出生的儿童, 其身体发育所需营养结构的破坏导 致了儿童体质状况的恶化。 第三, 战争对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及儿童的生 长发育造成严重破坏。战时由于生活条件恶化, 造成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提高。而且受战 争影响, 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特别是临 近前线地区的居民以及敌占区的居民, 更是深受 其害。战争给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及儿童的生长发 育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列 宁格勒, 1941 年婴幼儿平均体重比 1938 ~ 1940 年轻 100多克。1942 年出生的婴幼儿体质状况 更加恶化, 其平均体重减少 600克, 平均身高矮了 2厘米, 胸围小了 1 5厘米, 头围小了 13 厘米。 根据 1965年的资料, 在莫斯科, 1943~ 1944年出 生的儿童体重与 1937年出生的儿童相比轻 650 克, 身高矮 15厘米。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 1942 年婴幼儿体重男孩下降了 200 克, 女孩下降了 171克, 身高分别减少 071和 074厘米。 [ 4] 战争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表现在儿童的生长发 育上。1959 年的调查资料显示, 1945 年 4~ 7岁 男孩的身高比 1938年同龄儿童的身高矮 4~ 5厘 米, 7岁儿童体重减轻 2公斤, 4岁儿童体重减轻 1公斤。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小学生身上。11岁 的女孩在战争年代身高滞后最严重, 而 13~ 14岁 男孩的发育滞后最严重。婴幼儿、儿童及小学生 身高、体重的缺陷主要是由于物质严重匮乏, 食品 极其短缺, 所需营养严重不足造成的。 第四, 战后死亡率过高直接导致人口寿命的缩 减。因战争所造成的各种疾病以及伤残, 使居民过 早死亡, 大大缩减了居民的平均寿命。据资料显 示, 1946年男性的平均寿命为 466岁。1947年又 逢饥荒, 死亡率猛增, 男性平均寿命降到 399岁。 1947年女性平均寿命 498岁。1949年才略有提 高, 男性为 51岁, 女性为 60岁。但整个 50年代男 性的平均寿命始终没有超过 62岁。 [ 5] 第五, 战后残疾人数量大幅增加, 残疾组成结 构发生变化。残疾人数在人口中比例的提高, 一 方面表明战争对人口健康的危害程度之大; 另一 方面也成为人口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的证明。第二 次世界大战不仅使苏联人口中残疾人的数量猛 增, 而且改变了残疾结构。据相关资料显示, 战争 致残者留下很多后遗症, 如化脓性脓肿、骨髓炎、 瘫痪、神经瘤、外生骨疣、耳聋、关节硬化和挛缩、 失明、视力减退、胸廓变形、肢体缺损、内脏器官病 变、精神失常、伤口长期不能愈合等等。这些伤病 及并发症的复发( 在受伤部位发炎病变) 将持续 3 年或更长时间, 导致受伤人员的过早死亡。战争 造成的伤害长时间地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影响 人们的心理健康, 这些也会导致患病者过早衰老, 甚至过早死亡。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性别年 龄结构的影响 战争导致大量的青壮年男性公民阵亡, 这无 疑使苏联人口的性别比例、年龄构成出现失调。 有资料表明,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青壮 年男性公民死亡惨重, 因而造成青壮年男性人口 的数量和比例急剧下降, 导致人口的性别年龄结 �6�6 40 �6�6 构失衡状况更加恶化。总体上, 苏联农村人口的 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失衡比城市严重。这是因为 农村绝大部分青壮年男性都被征召去了前线, 而 且死亡惨重。战后苏联城市中男性的比例占城市 人口的 452%, 农村占 449%。 [ 6] 第一, 战争造成性别比例的失衡。根据 1959 年全苏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男性损失最多的年龄 组是 1920~ 1924年的出生人口, 在战争年代是主 要应征年龄的人口。1939年这一年龄组男性的 数量有 4 685 000人, 1949年几乎减少了一半, 为 2 719 000人。战后, 这一年龄组男性占总人口的 38%, 女性占 62%。在农村这种比例失衡表现得 更明显, 男性比例为 356%。男性人口损失较多 的另一个年龄组是 1915~ 1919年的出生人口, 其 男性数量在 1939年为 4 221 000人, 而 1949年仅 有 2 514 000人。战后, 这一年龄组男性比例占 41%, 女性占 59%。1946年在苏联总人口中男性 占 436%, 1950年占 433%, 1951年占 434%。 [ 7] 可见, 战争导致苏联人口性别比例中最有劳动能 力和最有潜力的男性人口比重的下降。男性人口 的减少, 破坏了苏联人口性别的比例关系。 第二, 战争造成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根据 1959年普查资料, 50 年代初出生的 0~ 9岁年龄 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219%; 10~ 19岁年龄 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149%; 20~ 24岁年龄 组占 98%; 25~ 29岁年龄组占 9%。可见, 不满 30岁的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556%。而 30 ~ 34岁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 95%; 35~ 39岁 年龄组占 55%; 40~ 44 岁年龄占 52%; 45~ 49 岁年龄组占 52%; 50~ 59 岁年龄组占 91%; 60 岁及以上仅为 9%。 [ 7] 从上述年龄组成中我们可 以看到, 从 0~ 9岁年龄组到 10~ 19 岁年龄组的 比例迅速减少。后者大部分是在战争期间出生或 早期童年经历战争的儿童。20 ~ 29 岁年龄组比 例不高, 是由于大部分是在 30年代初饥荒年代出 生的, 一部分还经历了 30年代儿童流行病的折 磨。35~ 44岁年龄组比例较低, 主要是由于二战 期间人口的大量损失。5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口 所占的比例不大, 老龄化问题当时还没有涉及。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的结婚 率和家庭规模的影响 战争年代由于局势动荡和社会不稳定造成 人口结婚率大幅度下降。战争对婚姻状况的消极 影响极大。婚育年龄男子数量的绝对减少是战争 造成的沉重后果之一, 导致了人口性别比例和年 龄结构的失衡, 这势必会影响到战后许多代人的 婚姻。由于青壮年男性比例偏低, 女性比例偏高, 使有些女性青年难以找到法定配偶。再者, 战争 中失去的大量青壮年男性人口中, 有一定数量的 男性已婚, 导致一些女性失去配偶, 破坏了许多实 际存在的婚姻。同时, 由于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 大大削弱了婚姻、家庭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进而导 致离婚率上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的结 婚率和家庭规模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 战争使苏联人口的结婚率大幅下降。除 了战后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外, 还表现在, 一方 面, 应出嫁女性的数量大幅减少。根据 1959年全 苏人口普查资料与 1939年人口普查资料相比, 出 嫁女性数量的减少实际上发生在应出嫁女性所有 年龄组。1941年, 17~ 25岁的女性数量大幅减少, 这些人在战争年代遭受的苦难最多, 她们中很多人 是守寡者或未出嫁者。1959年结婚的大部分是 20~ 24岁的女性。结婚数量最多的是 22岁的女 性。1914~ 1918年出生、在 1959年为 41~ 45岁的 女性每 1 000人有 606人已婚, 1939年相同年龄有 751人; 1919~ 1923 年出生的 36~ 40 岁女性中 1959年有 711人, 1939年有 794人; 1924~ 1928年 出生的 31~ 35岁女性中 1959年有 768人, 1939年 有 815人; 1929~ 1933年出生的 26~ 30岁女性中 1959年有 725人, 1939年有 783人; 1934~ 1938年 出生的 21~ 25岁女性中 1959年有 479人, 1939年 有 599人。45~ 49岁及更大年龄组性别比例失衡 的加深也反映在已婚女性数量的下降上。 [ 8] 另一方面, 战后登记结婚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对现有统计资料分析表明, 1946年登记结婚数量 最多, 每 1 000人有 123对。这主要是在战前没 有来得及结婚或把婚期推迟到战争结束后的结婚 者。1947年每 1 000 人登记的有 104 对, 1948 年有 106 对。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城市, 1946 年每 1 000 人登记结婚的有 197 对, 1947 年有 148对, 1948 年有 155 对, 1949 年有 166 对, 1950年有 148对, 1955年有 138对。由于农村 地区男性人口的损失巨大, 结婚率比城市低, 1946 年每 1 000人登记结婚的有 85对, 1947年有 8 对, 1949年有84对。20世纪 50年代农村人口 结婚率有所增加, 1955年每 1 000人登记结婚的 有 104对。 [ 9] �6�6 41 �6�6 第二, 战争对婚姻状况的影响。由于战争导致 性别比例失衡和适婚年龄男性的减少, 使婚姻状况 不稳定。据资料显示, 战后离婚数量开始增长。苏 联每 1 000 对登记结婚者 1946年登记离婚的有 79对, 1947年有 175对, 1948年有 258对, 1949 年有 342 对, 1950年有 407 对, 1955年有 683 对。离婚数量的逐渐增加主要是由在战前家庭已 经解体、1944年有关婚姻和家庭法律的实施以及 结婚的男性年龄比女性小等原因造成的。 战争造成的后果使再婚具有新的特点, 表现为 男性结婚积极性增长。由于女性人口过剩, 使离婚 的男性组建新家庭非常容易。1950~ 1954年, 每 1 000名离婚或丧偶的男性 5年后再婚的有 552人, 女性有 146人; 10年后再婚的男性有 673人, 女性 有 219人; 1955~ 1959 年则分别为 544人和 159 人, 653人和 234人。 [ 10 ] 这种状况导致了男性婚姻 寿命的增加和女性婚姻寿命的缩减。 第三, 战争对非婚生育的影响。战后性别比 例失衡促使非婚生育率提高、单身母亲和不完全 家庭数量增加。1945~ 1958 年期间出生的 1 060 万儿童找不到父亲。1945年非婚生育的新生儿 比例为 189%, 1946 年为 187%, 1949 年为 196%, 1950 年 为 197%, 1956 年 下 降 为 135%, 1957年为 13%, 1958年为 125%。战后 非婚生育儿童数量的增长使�6�9 没有父亲%的问题 更加突出, 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中有害习惯 ( 吸 烟、酗酒等 )、神经心理疾病、犯罪非常普遍。所有这一切都导致儿童正常身心和智力发育受到破 坏, 导致儿童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增加。 第四, 战争对家庭规模的影响。战争造成的 父母死亡、家庭成员死亡、儿童死亡率提高等都影 响了家庭的规模。根据 1959年全苏人口普查资 料, 苏联家庭平均规模缩小到 36人, 1939 年为 41人。此外, 战后严重匮乏的物质条件和拥挤 的住房条件也严重制约着出生率的提高。 通过对战争期间及战后苏联人口的健康状 况、出生率、死亡率、婚姻动态变化等客观指标的 分析, 可以看出苏联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突出的 �6�9 倒金字塔%, 这种人口结构给俄罗斯带来长时期 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并且因人口负增长面临着 人口危机。人口问题成为阻滞俄罗斯生产力发展 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90年代的时候,经常听说谁家的闺女又远嫁到美国、香港或者欧洲了,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为了追求更优质的生活而远嫁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听了很多人说中国女性远嫁欧美却很少听说过中国女性想嫁去俄罗斯,特别是最近这几年,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拿俄罗斯与广东来作对比,这原因就很好理解了。

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石油

就经济角度而言,2016年广东的GDP总额与俄罗斯的GPD总额相差大约只有1000亿美元而已,按照广东这几年GDP的增速,可能在2017年广东GDP总额就会超过俄罗斯,按照人均来算,广东省的人均GDP也比俄罗斯高!女性为了婚后让自己生活更理想都会偏向于嫁到比自己居住地发达的地区,俄罗斯现在的经济过几年会被广东超越,这就会阻碍中国女性远嫁俄罗斯的念头了。

就居住环境而言,俄罗斯大部分国土处于高纬度地区,一些地区常年冰雪覆盖,到了寒冬时节一场大雪下来只能在家呆着了,如果外出身体会承受不了酷冷的天气。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国土涵盖北温带与热带地区,如果在黑龙江过腻了寒冷的生活,随时可以移居广东或者海南生活,这两个地方再冷也不会冷多久,气候宜人。

据联合国人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俄罗斯离婚率位居全球首位,全国平均离婚率已经高达80%,看到这样的数据相信重视家庭生活的中国女性对俄罗斯男性也会望而却步。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离婚的原因大多跟“谈心和背叛”“任性、相互不肯让步”有很大关系。去年8月份,网上流传了一份中国单身人士择偶观念的调查数据,“广东男”是中国女性择偶时最优先考虑的地区,这是因为广东男性的温柔、顾家、有事业心、离婚率低是中国女性最看重的。

这样一对比就容易看出中国女性为何不喜欢远嫁到俄罗斯了,与之相反的是越来越多俄罗斯女性与中国男性结婚了,因为她们看中了中国男人的优点。

众所周知,我国是个男女比例相差很多的国家,而我们的邻居俄罗斯的男女比例也差很多。但是我们是男多女少,俄罗斯是女多男少。是不是觉得很震惊,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俄罗斯地大物博,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俄罗斯的人口却只有144亿人,而其男女比例却也是最悬殊的国家之一。虽然俄罗斯美女众多,但是女性的数量远远大于男性,也导致让很多俄罗斯女孩为嫁出去而烦恼。因为这样的国情,所以俄罗斯女性的法定结婚年龄就只有14岁,比我国的标准可是整整大了六岁呀,可是即便如此俄罗斯的女孩还是很“愁嫁”。

去年11月,我到俄罗斯旅游了八天,去了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方。在这些热门景点中除了秀丽的风景和宏伟建筑外最让我印象深刻就是俄罗斯街头的美女了。不管在超市、酒店或大街上,街上好多都是金发碧眼、身材高挑、肤白貌美的美女,俄罗斯美女如云确实名不虚传。但是由于男女比例的原因,在俄罗斯的街头上放眼望去几乎清一色是女生,偶尔才能看到稀稀拉拉的几个男生。

在游玩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对年纪很小的情侣,上去进行了一番沟通,了解到他们还是学生。因为学校并不限制谈恋爱,并且对同居的情况也是默许的,就算意外怀孕,不仅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学校还会为怀孕女生提供公寓。这些情况,在当地早就见怪不怪了。可见俄罗斯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由于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原因,也使当地男生很受“宠爱”,由于男生择偶环境太好,所以当地的很多男生也就很不负责任。据悉这种情况给更多俄罗斯适龄男性选择的机会,因此,俄罗斯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很大量的单亲妈妈。

所以单身的男同胞走在俄罗斯的街头成为“抢手货“也是不稀奇的。俄罗斯的女孩不仅美丽聪慧,并且热情大方,只要坦诚相待,她们是会很乐意一起玩耍的。

并且中国男性在俄罗斯也是很受欢迎的,有想法的单身男士也可以去俄罗斯游玩,说不定就会一段异国之恋呢!你向往这个国家吗?心动就马上行动吧,赶快去俄罗斯耍耍吧。

俄罗斯法定结婚年龄是14岁。

在2002年以前,法定结婚年龄为16岁。2002年,俄国议会下院杜马通过了一项法案,准许将合法结婚年龄从16岁降低到14岁。

俄罗斯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国土面积非常大是中国的2倍,但是人口却只有中国的一点零头。尤其是越往北的地区,很多都是“荒无人烟”之地。再加上俄罗斯这个国家男女比例不协调,并且严重失调,女孩比男孩的出生率要高很多。俄罗斯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 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其它部分国家的结婚年龄概况

1、罗马尼亚、巴基斯坦:法定结婚年龄为男18岁,女16岁。

2、菲律宾:法定结婚年龄为男16岁,女14岁。

3、伊朗:法定结婚年龄为9岁。

4、荷兰:法定结婚年龄为男18岁、女16岁。

5、法国、比利时:法定结婚年龄为男18岁,女15岁。

6、日本:法定结婚年龄为男18岁、女16岁。

7、巴西:法定结婚年龄男女均为16岁。

8、泰国:法定男女结婚年龄为17岁。

9、墨西哥、葡萄牙:法定男女结婚年龄为男16岁,女14岁。

10、阿根廷、西班牙、希腊:法定男女结婚年龄为男14岁、女12岁。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女孩14岁就可以结婚,14岁的女生在中国属于少女,而俄罗斯女人在同样的年龄,身体虽然没有完全发育成年,但是已经达到了育龄妇女的年龄,俄罗斯女性法定结婚年龄十分超前,14岁便可以步入婚姻殿堂,原因何在?

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俄罗斯的人口真的太少了

越早结婚肯定有利于短期内快速提高人口的数量,俄罗斯国土面积1700多万平方公里,而人口才14亿多,可以说是真正的地广人稀。俄罗斯的人口与国土面积相当不匹配,俄罗斯的人口不仅少,而且人口的增长率低,甚至经常会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现象。俄罗斯日益险峻的人口问题,不仅关乎着国家的前途,更加关乎着民族的命运。

二、为了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国有句老话叫“门前有马非为富,家中有人不算穷”,人对于一个家庭很重要,但是人对于国家更重要,有国才有家。人多就是力量大,人多能办大事,人越多也意味着人才就越多,而一切物质都靠人来创造。

俄罗斯不仅同周围的国家关系复杂,而且还经常与美国勾心斗角,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俄罗斯自然倍感压力。

俄罗斯把女孩的结婚年龄提前到14岁,自然是为了短期内快速提高人口,而人口多了肯定就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人口越多国家的发展潜力也就越大,国家发展了国际地位自然就提高了。

三、俄罗斯14岁的女孩已经完全达到育龄年龄

俄罗斯女孩相对比中国女孩发育成熟,身体发育也会更早,由于基因、气候饮食等方面的影响,俄罗斯14岁的女孩与我国十八九岁的女孩身体上没多大差异。因此,俄罗斯14岁的女孩已经具备生育能力,只是心智不是非常成熟。

四、为了民族团结

俄罗斯有174个民族,可以说俄罗斯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很多俄罗斯少数民族崇尚早结婚,因此俄罗斯法律允许14周岁的女孩结婚也是一种民族团结的表现。只有各民族团结了,国家的力量才能无穷大。可以说俄罗斯降低结婚年龄也是一种惠民工程。

注意:俄罗斯虽然把结婚法定年龄定在14周岁,但是也是有条件的,如女方怀孕或者生子、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才能结婚。

俄罗斯部分地区在2002年将法定最低婚龄从16岁改成了14岁,在国内,14岁还属于未成年,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孩子还在上初中,身体和心智都还没有发育健全,但是俄罗斯的少女们却可以结婚了。不过俄罗斯政府并没有在全国推行这一婚龄政策,而是在少数地区实施。

俄罗斯政府之所以将部分地区法定婚龄调低至14岁,是为了探索解决俄罗斯人口问题的有效方法。俄罗斯地广人稀,国土面积大约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人口数量只有一亿多。不仅如此,俄罗斯近年来人口增长率非常低,如果按照现在的增长率,等到2030年的时候,俄罗斯人口将开始负增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俄罗斯政府才希望通过降低婚龄的方式增加结婚人数,从而提高生育率。

不过俄罗斯政府也知道14岁就结婚并非是一件光荣的事,所以还强行解释推出这一法令是为了培养年轻人的责任感,让他们在年轻时就感受到婚姻的压力。从俄罗斯2018年的人口调查情况来看,全国只有190位14岁的妈妈,这个数量对于俄罗斯人口总量而言只是九牛一毛,所以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

其实俄罗斯政府调低法定婚龄的方式弊大于利,因为这样做并不会提高人口增长率,因为很多人就算到了14岁,也不会选择结婚,结婚了也不愿意生孩子,因为没有能力抚养孩子,俄罗斯政府的这种做法只是将人口增长率低的社会问题转化成了未成年结婚生子的个人问题。

不过俄罗斯政府为了提高人口增长率也是费尽心思了,以前还组织年轻人发起过“为祖国做爱”的集会,一群年轻人在莫斯科郊外露营一周,鼓励年轻人做爱,活动期间不允许携带安全套,这种做法也是让人大跌眼镜。将法定婚龄调低至14岁,肯定不会成为主流。或者说这种做法已经失败,俄罗斯的人口增长,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716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3
下一篇2023-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